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平均分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3.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團結,合作的人生觀。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1.情境導人,激發興趣。課前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學生隨著音樂哼唱并欣賞春天里大自然的景色。師:同學們欣賞著春天的景色,欣賞著贊美春天的歌曲,一定想親身感受一下春天的溫暖,春天的美麗吧!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郊外春游。瞧!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豐盛的午餐。 出示課件:水果,飲料,蛋黃派,香腸師:我想請
2、你們幫忙,把這些東西分給每個小組,應該怎么分?請看學習要求:(出示課件) (1)分小組討論。 (2)每組負責一樣的東西,打開材料袋。 (3)組長匯報。 學情預設:可能會有這樣幾種分法: (1)我們組分的是蘋果。有16個蘋果,分給4組,每組分了4個; (2)我們組分的是大瓶可樂。有8瓶,分給4組,每組分了2瓶; (3)我們組分的是面包。有36個面包,分給4組,每組分了9個; (4)我們組分的是火腿腸。有20根火腿腸,我們組分8根,其他3個組各分了4根。 根據學生的匯報,你們對哪一組的分法比較滿意?為什么?在學生思考和討論的基礎上得出每個小組分的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2.提供素材,鞏固概念。 (1)
3、課件出示兩幅圖。 第一幅圖:有9個梨,放在3個盤子里,每個盤子里有3個梨。 第二幅圖:有10枝花,插在2個花瓶里,一個花瓶里插了4枝,另一個花瓶里插了6枝。 (2)提問。 第一幅圖為什么是平均分?是把()個梨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第二幅圖為什么不是平均分?你能想辦法把它變成平均分嗎? (3)操作。 用卡片圖擺一擺。 (4)匯報。 3.不斷提煉,感悟概念。 (1)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 <1>我們班有40個同學參加跑步比賽,平均分成5個隊,每隊8人。 <2>我們教室有28張桌子,平均排成4排,每排7張桌子。 (2)說一說:怎樣分才是平均分? 二,動手操作,豐富
4、對“平均分”的認識 1.課件出示例2圖,提問: 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樣的數學問題? (有15個蘋果,平均放在5個盤子里,每個盤子放幾個) 2.實際操作,理解“平均分” (1)出示學習要求: <1>小組討論,議議怎樣分。 <2>組長打開材料袋,動手試一試。 <3>請組長派代表上臺展示你們是怎樣分的,邊分邊說。 (2)小組合作活動。 (3)小組展示。 學情預設:可能有以下幾種分法: (1)我們組是每次每盤放1個,最后每盤放了3個; (2)我們組是3個3個放,一次放完,每盤都是3個; (3)我們組是每盤先分2個,再每盤分1個,剛好分完,結果5個盤里也是同樣多;
5、 (4)我們用乘法口訣想:三五十五,所以我們給每盤放了3個,剛好分完。 教室強調:一定要注意每分必須分的同樣多。 三,鞏固練習,加深對“平均分”的理解 1.說說下面的圖形哪些表示平均分?哪些不是?為什么?課件出示:第16頁第2題。2.圈一圈,是每份同樣多,在填()。(每人一張練習卡)(1)10個蘋果圖:把10個蘋果每()個當作一份,平均分成()份。 (2)15只熊貓圖:把15只熊貓每()個裝一個筐,可以裝()筐。(3)12枝花圖:有12枝花,插在3個花瓶里,每個花瓶插()枝。 3.第16頁第1題。 四,拓展練習,提升對“平均分”的應用 1.提問:有12個梨,3個盤子,每個盤子放幾個梨? 2.設
6、疑:如果增加1個盤子,這幾個梨還能平均份嗎?每盤幾個? 3.擺擺(同桌互查互說)把12個蘋果,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幾個? 4.通過兩次分梨,你發現了什么? 5.教師小結:通過看,想,擺,議發現:分的份數越多,每份就分得越少;分的份數越少,每份就分得越多。 五,歸納總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怎樣平均分東西,也知道了平均分的方法很多,平均分的例子也很多,請大家課后用自己喜歡的分法,把生活中的物品拿來平均分。平均分教學反思“平均分”是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它是認識除法的基礎。對于“平均分”這個概念,每個學生都不是一張“白紙”。如何讓學生在已有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從
7、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多次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在知識“再創造”中,形成新的體驗,新的感悟,使他們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并獲得成功的體驗。 新課的引入創設了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情境,使學生在分一分,想一想,說一說,練一練等實踐活動中,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學會平均分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新知的提出源于學生,問題的產生源于學生,嘗試解決問題具有可選擇性。因此,整個教學過程是活潑的,個性化的,開放的,使學生以最佳的精神狀態自覺地參與教學活動。“學”數學不如“做”數學,概念教學更應如此。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以突出分實物的全過程為教學主線,讓學生用較多
8、的時間去體驗,經歷,感悟“平均分”,理解“平均分”,應用“平均分”,盡可能地體現新的教學理念。 本節課使用的教學課件,從導入時的動態演示到練習時集聲、形、色與一體,操作簡單方便,并與教材的知識結構,編排規律,教學目的,重難點以及傳統教學媒體黑板,課本,卡片,實物等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活動中眼,手,耳,口多種器官共同參與,積極思考,形象深刻地理解含義,建立概念,并會有條理地進行敘述,為進一步學習除法的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觀察情境的創設,動手操作,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辨析中進一步感悟“平均分”的含義。這樣做使新的概念不單薄,也不抽象,有血有肉。讓學生感受到“平均分”就在我們
9、的生活中,初步認識“平均分”的含義。 出于低年級小學生喜歡動手操作,在具體形象的情境中獲得知識的特點,課堂上,我充分利用學具盒中的小棒,這樣做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在操作中探索規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又將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情感投入到探索知識的過程過程中去。 1、新課開始,從語文課的漢字“分”字入手,利用豬八戒分蘋果的故事引出分東西,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進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讓學生在分圓片的情境中自主發現: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3、通過實踐操作,讓學生在分圓片的時候再次感受平均分,培養學
10、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說分的過程,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4、在教學“試一試”時,讓學生再次操作學具,按要求擺小棒,通過分,觀察、交流,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全過程,體現分的多樣化,從而得出:把一些物體每幾個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 銳角和鈍角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學會辨認銳角和鈍角。2、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分類、比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分析能力。3、通過生活情境,感受身邊數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重點:使學生能正確辨別銳角和鈍角教學難點:如何用三角板的直角比出銳角和鈍角教具準備:課件、三角板、活動角、6個不同形狀的角、直尺學具準備:三角板、直尺
11、、圓形紙片教學過程:一、在情境中抽象出角1、(課件出示游樂園)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去游樂園嗎?那我們現在一起到游樂園看看吧。 提問:你在游樂園里看到了什么?圖中有我們上學期學過的數學知識嗎? 師:角可真調皮,在和我們玩捉迷藏呢!比比看,誰找出的角最多。 ( 生找角.)2、(課件出示上海楊浦大橋) 師:這是上海的楊浦大橋,工程師在造這座橋時可用到了不少角的知識呢,你能找出橋上的角嗎?二、分類比較,認識銳角和鈍角師:今天我們找了不少角,現在我們從這些角中任意挑出一些角,并給它標上序號。(出示6個不同的角貼在黑板上)請你觀察這些角,這里有我們的老朋友直角嗎?是幾號角?生:1號角和3號角。師:用什么
12、方法可以準確地驗證這兩個角是直角呢?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比一比。師:請你快速地在剛剛老師發下去的長方形紙上找出1號角和3號角,用你的三角板驗證一下它們是不是直角。生獨立驗證直角。請兩名名學生到黑板上驗證并匯報:角的頂點和三角板上直角的頂點重合,角的一條邊和直角的一條邊重合,角的另一條邊和直角的另一條邊也完全重合,所以它們是直角。(師相應板書:直角)師:你還能像剛才驗證直角那樣,也用三角板的直角來比一比剩下的這些角,并且給它們分分類嗎?生獨立分類并匯報:2號角和5號角是一類;4號角和6號角是一類。生驗證2號角和5號角:角的頂點和三角板上直角的頂點重合,角的一條邊和直角的另一條邊重合,角的另一條
13、邊落在了直角的里面。(師相應板書:比直角小)生驗證4號角和6號角:角的頂點和三角板上直角的頂點重合,角的一條邊和直角的一條邊重合,角的另一條邊落在了直角的外面。(師相應板書:比直角大)師:像這樣比直角小的角在我們的三角板上也有,請你找出三角板上比直角小的角,用它扎一扎你的掌心,什么感覺?生:痛。師:會痛是因為它很銳利,像這樣比直角小的角我們把它叫做銳角,比直角大的角比較鈍,我們把它叫做鈍角。(板書:銳角、鈍角)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朋友,他們是銳角和鈍角。(板書課題:銳角和鈍角)三、鞏固練習,豐富感知1、 判斷各種角(1) 課件出示練習九的第2題。(2) 生獨立完成。(3) 集體反饋。2、
14、找角(課件出示A、工、X及鬧鐘和剪刀的實物圖)師:如果給角穿上美麗的衣裳,你還能認出它們嗎?3、 用紙折角用圓形紙片分別折出直角、銳角和鈍角4、 畫角利用直尺或三角板分別畫出銳角和鈍角5、 變角游戲師:你能運用手中的學習用具變出不同的角嗎?(展示生的作品) 師:(出示活動角)老師也帶來了一樣神奇的東西,它可以變出不同的角。 師用活動角演示從銳角到直角到鈍角的變角過程和從鈍角到直角到銳角的變角過程, 引導學生思考三種角的關系。四、全課總結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銳角和鈍角教學反思銳角和鈍角的教學屬于概念教學。,兒童學習概念一般都要經過直觀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內化成概念這一過程。本
15、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會辨認角和直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根據小學生好動、精力容易分散的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本節課我通過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且富有童趣的情境游樂園,讓學生在游樂園中找角,從上海楊浦大橋找角,自主建立銳角和鈍角的表象,直觀地認識銳角和鈍角,再抽象出銳角和鈍角的平面圖形(幾何角),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直角出發,讓學生利用和直角比較將角進行分類的方法使學生發現銳角和鈍角的特點,從而內化出銳角和鈍角的概念這一系列的環節,讓學生親身經歷了數學知識的抽象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和無限趣味,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萌發了學習興趣。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
16、位,我采取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自主觀察探索的教學方法,設計了這樣幾個實踐活動:判斷角、認角、做角、折角、畫角、變角,使學生對“銳角”和“鈍角”的認識不是停留在機械的理解和記憶之上,而是經歷了一個親身體驗和不斷反思的認識過程,促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銳角”和“鈍角”的特征。平移和旋轉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2 通過聯系生活經驗,使學生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培養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一 初步感知1. 導入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運動,生活中的人和物體經常處于運動的狀態。生活中你們見過那些運動的物體? 今天
17、老師給大家收集了一些物體運動的畫面,請你們看看它們是怎么運動的。請邊看邊用手比畫它們的運動方式。 屏幕播放,邊看邊解說。2分類 這些物體的運動方式相同嗎?你能按它們的運動方式將它們分成哪兩類?請在小組討論。 交流:A火車,電梯,纜車,它們的運動方式都是沿一條直線,數學上稱“平移”,物體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斜著平移。 B風扇葉片,螺旋槳和鐘擺,它們的運動方式都是繞固定點轉動,我們稱為“旋轉”。 揭題: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平移”和“旋轉”這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3判斷平移和旋轉 (媒體展示“想想做做1”) 說說下面這些畫面中,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哪些是旋轉? 小組討論 全班交流4. 除此之外
18、,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先和同桌說一說。 師多媒體展示收集的畫面。5. 下面請看老師做幾個手勢,你來說說分別是平移還是旋轉? 上下平移 左右平移 斜著平移 旋轉小結:你們說的很對,剛才老師做的手勢中,前三個是平移,第四個是旋轉。6. 你能用手勢表示平移和旋轉嗎?先和同桌交流一下。 二 重點探究平移現象1研究“小房圖的平移”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小房圖向哪個方向平移的?平移了幾格? 多媒體展示小房圖的平移過程 下面是三個同學的觀察結果,你同意哪種說法呢?小房圖向右平移了2格小房圖向右平移了4格小房圖向右平移了6格 小房圖到底平移了幾格呢?請同學們把書打開到24頁,在小房圖上找一個
19、點,再找找它平移后的位置,然后數一數,看看你找的點向右平移了幾格? 多媒體展示房頂小點平移的過程。 你能找到的點有哪些?都是向右平移了6格嗎? 再來看看,小房圖到底向右平移了幾格?多媒體展示。 師小結:不管哪個點都是向右平移了6格,正好和小房圖平移的距離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看一個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在這個圖形上找一個點,數這個點平移了 ,它所在的圖形就平移了幾格。 所以第三種說法是正確的。2金魚圖,火箭圖分別向哪個方向平移的?平移了幾格? 請你在書上數一數,填一填。 交流,多媒體展示:A金魚圖向左平移了7格B火箭圖向上平移了5格 3完成“想想做做4” 請同學們在書上數一數,填一填。 交流,多媒體
20、展示答案。三 運用平移現象1畫出三角形平移6格后的圖形 怎樣快速畫出呢?和同桌交流你的看法。 交流:先將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向右平移6格,再用線段將三個頂點連接起來。 師多媒體展示畫圖過程。2自己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圖形。3獨立完成“想想做做5”。四 全課小結1今天你學到了什么?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 “平移和旋轉”是常見的物體運動現象,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現象。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能正確區分平移和旋轉。學會在方格紙上數出平移的格數,并在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直觀區
21、別平移、旋轉這兩種現象,培養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其中在方格紙上數出平移距離及畫出平移的圖形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一、創設生活情境,學生活中的數學。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材中給我們展示“游樂場”情境,但農村孩子來說并沒有到過游樂園親身體驗過,對有些玩具壓根就不知道,不好理解。所以在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一開始就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動態的卷簾門、推拉窗、摩天輪、電梯、時鐘、陀螺的運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類并用手勢比畫各種物體的運動方式,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22、從而形成表象,引出課題。學生會發現數學就是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學會數學地看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從而也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二、直觀演示,巧妙突破教學難點。在這節課教學過程中區別平移旋轉,學生碰到困難,如觀察“游樂場”,當孩子們覺得蹺蹺板、秋千的運動是什么時學生有較大分歧,及時的利用教鞭,直觀演示,大家發現它們運動的路線不是直線,而是弧線,于是大家知道這些運動是旋轉,而非平移。同時平移距離是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學生常常為認為兩個圖形中間空了幾格,就是平移了幾格。新課程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對于數一個圖形平移的格數,學生是很難想到
23、只要去數某個部分移動的格數就可以了。為讓學生主動學習,我創設“喜羊羊搬家”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動手移一移數出平移的格數,然后提出更高的要求“假如不能動手移怎么辦”讓學生合作探究最后交流驗證總結出“找對應點”的方法。讓學生經歷“猜想探究驗證”的學習過程,在學會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數學探究的方法。我想這樣上也許能更好的突破這一難點。三、多種感官配合,讓學生“動”起來。為了讓學生清晰、準確地理解“平移和旋轉”的數學概念,我分四步層層加深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轉現象,一看:引導觀察喜羊羊平移,發現在平移的過程中什么變什么不變,從而找到平移的本質特點:“位置變化了,但本身的方向沒變。”二動:放手讓
24、學生利用文具盒創造平移運動,然后同學用動作自由表演平移和旋轉,三辯:觀看“游樂場”各種器材的運動方式,四找:再回到生活中,尋找平移和旋轉現象。充分調動學生頭、腦、手、口等多種感觀直接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活動化的情境中學習,不僅解決了數學知識的高度抽象和兒童思維發展的具體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從而對平移、旋轉有較深刻的理解。在學習平移距離時設計了“利用方格紙數平移格數”這些操作性強的活動環節,讓學生深刻地建立起平移和旋轉的數學表象,從而真正使枯燥的數學知識“活”起來,讓學生的數學學習“動”起來。四、充分利用好多媒體輔助教學教材只為學生提供了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平移和旋轉”的
25、實例,同時教材又是靜止的、平面的。為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單一性,這節課我結合多媒體教學給學生更為直觀,更為生動地體驗。如在第二個環節找對應點,數平移距離時,能在兩個對應點之間設計數的過程,能讓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數格子的方法。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經歷數數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與分解。初步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認識”萬位”及其位值,能說出萬以內各數位的名稱及相鄰數位之間的進率。 2. 經歷估一估、數一數、想一想、認一認、說一說、拿一拿、比一比等數學實踐活動,體驗感受萬以內數的大小
26、,培養數感。3、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經歷與他人交流活動,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教學重點與難點: “萬”的認識與數感的培養及接近整千、整萬的數的數數。【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豆子、計數器【教學設計】: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問引導學生從身邊情景,談感受、估人數、提問題,導入新課師:孩子們,我今天來到這里,你有什么感受?師:那你們來估一估今天會場上的有多少位老師?師:剛才大家估的數都比一千怎么樣呢?師: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比一千大的數。二、合作探究,認識新知(一) 估豆子活動,認識一萬1、 先估測后參與感知一千粒豆子所占的空間。師:孩子們,在每個組的桌面上有這樣的一
27、袋的豆子,看這是一粒,(師拿出一小袋豆子)那么這有幾粒?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師:(師又拿出一袋稍大些的豆子)在每個小組的桌面上都有這樣的一袋豆子,你估一估這里有多少粒?師引導學生先觀察后估師:你們想知道這里有多少粒嗎?告訴大家有一百粒。剛才誰猜對了?估得真準。(拿出一大袋豆子)現在誰來估一估這一大袋又會有多少粒豆子呢?(很多學生舉手)師:有沒不同意見?(沒人舉手)看來大家都是這么認為的?我們估得到底對不對呢?下面就來驗證一下,請九個小組的小組長帶上一百粒的豆子上臺倒入杯中。看,我這里有一百粒的豆子,將它倒入杯中,現在杯中有多少?(小組長繼續倒)大家一起數,二百、三百一千。師:杯子里現在有一千粒
28、的豆子,我將它倒入袋子里,看來大家都估對了。孩子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是怎么數出一千粒豆子的,是一十一十地數還是怎么數?生:一百一百地數(板書:一百一百地數 10個一百是一千)2、感知一萬粒豆子(1)結合包裝的豆子,經歷數數活動認識“一千一千”數的方法,感受用“一千一千”數大數的必要性。師:我將這一千粒一袋的豆子放入這大罐子中,如果每組都放進來會有多少呢?我們一起數一數。(師穿梭于各組之中,小組長陸續將袋子放入罐子里。)師:孩子們,剛才老師走了一圈,現在罐子里有多少粒豆子?師:你們是怎么數的?師:一千一千地數,大家都會數了嗎?師:看,這是什么?師:我們一起來一千一千地數數到一萬。(電腦逐個出示
29、數射線: 10000 一千 二千 三千 四千 五千 六千 七千 八千 九千 一萬 師:剛才我們一千一千地數,數出了幾個一千? 10個一千是多少?(板書:一千一千地數 10個一千是一萬)(2)、進行一千到一萬以及一萬到一千的數數,感知“萬”的數數活動。a、“一千一千”的順數與倒數師:看來大家一千一千地順數到一萬一點困難都沒有,那誰會從一萬一千一千地倒數回一千嗎?(生數)你們都想數一數嗎?好,請同桌的兩位同學互相數,從一千開始一千一千地數到一萬,再從一萬開始一千一千地倒數回一千。(活動后生互評)b、穿插“一百一百”的數,重點解決幾千九百滿十進一到整千的難點問題。師:看來一千一千地數是難不倒大家了,
30、如果老師這有更大的數,但它不是整千數你還會一千一千地數嗎?師:一百一百地數你們會嗎?我們試試,從一千起,一百一百地數到二千,誰會?師:他數對了嗎?誰會從一千五百開始,一百一百地數到二千五百?師:他數得怎么樣?師:我發現剛才大家都不約而同地一起數起來,可見,這樣的數數都難不倒大家,想不想來點挑戰的?看,我帶來了什么?師:在計數器上有哪些我們以前認識的新朋友呢?師:我要在計數器上撥珠了,仔細看,這是什么數? 師:你能從九千五百起一百一百地數到一萬嗎?(師邊演示生邊數)師:九千九百后會是多少呢?看,九千九百再加一個百就怎樣?師:這個一該向哪一位進?千位進一后又會有什么變化?師:那這時該向哪一位進?師
31、:這個萬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新朋友。(板書:萬以內數)(3)結合具體事物讓學生參與拿指定數量豆子的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師:孩子們,看來一百一百地數從九千數到一萬這里還有一個連續進位的過程,你們都會嗎?師:孩子們,在生活中還有一些大數它既不是整千數也不是幾千幾百的數你會認識它嗎?我們試試,在講臺上,我準備了10袋一千的豆子,10袋一百的豆子,10袋十粒的豆子和一些零散的豆子,我說一個數請一位同學來上臺拿豆子,拿出多少呢?誰會?(板書:四千三百二十一)師:下面的的同學當小裁判,對的用掌聲給他鼓勵,有問題的請舉手,明白了嗎?好,我們開始,(生拿出4個大袋,3個中袋,2個小袋和1粒豆
32、子)你說說你是怎么拿的?師:他拿對了嗎?(對了) 我這還有一個數,它可特別了,它會是誰呢?(板書:九千九百九十九)師:你會拿嗎?你打算怎么拿?師:她拿對了嗎?師:哦,你有什么好方法?(4)引導進行感知抽象活動,結合數軸讓學生在初步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自主表達整千數的大小關系師:現在我請大家觀察屏幕上的數射線,你發現了什么?師:我在這條數射線上看到一個數六千,你看到哪一個數?師:它在六千的哪一邊?師:真好,你都能想到它們的大小關系了,你們還能看到什么數?師:太好了,你能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它們的關系。孩子們,接著我請你們閉上小眼睛,將這條數射線記在腦海中,睜開眼睛。你還能看見它嗎?(電腦上的數射線消失)師:現在你能想到什么數?(生各抒己見) (二)、體驗感知“一萬”(1)感知“一萬”字師:在我手上是一張的報紙,估估看,這樣一面有多少個字師:想知道嗎?怎么辦?師:你想怎么分呢?師:好,看我先把它對折,對折,再對折,現在,有誰知道有幾個字?師:想知道嗎?看,這樣的一面,我數了數大約是一千字,這樣(二千)(師慢慢張開報紙)多少?師:這樣的一面報紙大約有八千個字。(2)感知“一萬”粒師:這有一個大正方體,它由多少個小正方體拼成?師:有兩個大正方體,會有幾個小正方體拼成?師:5個呢?(五千)一萬個小正方體可以拼成幾個大正方體? 三、聯系實際,發展數感(1)展示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煤礦機器人與自動化
- 老年人用藥,莫“跟著感覺走”
- 2025年遼寧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2025年江蘇鹽城市射陽縣城市照明服務有限公司聘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老年疾病護理
- 老年護理溝通課件
- 車輛質押擔保貸款服務合同樣本
- 美容美發場地租賃合同終止及客戶服務協議
- 戀愛期間情感關懷與財產管理協議
- 專業辦公租賃及企業孵化服務合同
- 反沖動式汽輪機工作原理
- 初中學校教學常規培訓
- 咖啡拉花培訓課程
- 消化道腫瘤患者的護理
- 廣東省2024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化學(一)試題附參考答案(解析)
- 2023年崗位知識-銀行信息科技條線知識考試沖刺-歷年真題演練帶答案
- JB-T 14227-2022 流砂過濾器標準
- 石行業安全事故案例學習
- 更換給水水泵的施工方案
- 三叉神經痛(講)課件
- 企業工會采購制度管理規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