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績效評估論文-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電子政務績效評價研究_第1頁
電子績效評估論文-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電子政務績效評價研究_第2頁
電子績效評估論文-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電子政務績效評價研究_第3頁
電子績效評估論文-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電子政務績效評價研究_第4頁
電子績效評估論文-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電子政務績效評價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電子績效評價論文;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電子政務績效評價研究摘 要 電子政務績效是衡量電子政府成敗的重要依據,電子政務績效評價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在構建電子政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電子政務績效綜合評價方法。 關鍵詞 電子政務; 灰色系統; AHP; 績效評價 1研究背景 電子政務績效評價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通過評估可以發現電子政府運作過程中的效率、成本、服務、管理等各方面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為高效率的電子政務建設提供指導。通過建立科學、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指標體系,應用科學評價方法評價,可以找出各級政府與發達國家政府之間、國內各級政府部門之間電子政務應用水

2、平的差距,進而學習先進經驗,提高自身建設水平,縮小差距。另外通過電子政務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政府相關部門可以調整信息化的發展策略,促進政府改造,帶動行政體制的深層變革。 近年來,電子政務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然而電子政務實施并非都取得成功,成本過高和高失敗率使西方許多研究機構和學者非常關注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他們對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國外很多大型機構對電子政務績效評估進行研究,如聯合國(UN)、愛森哲(Accenture)公司、布朗(Brown)大學、TNS公司、JerseyNewark州立大學SungKyunKwan給出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指標 1。這些研

3、究主要采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來評估電子政務績效。理想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方式是定性與定量方法相結合,但這樣的研究成果目前國外并不多見。 近幾年,我國一些學術機構和地方政府對電子政務評估展開了研究,對電子政府的建設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但是研究具有較大局限性,多數只是針對政府門戶網站的績效評估。一些學者結合定性與定量方法對電子政務績效進行評估,如劉燕、陳英武2等提出建立基于過程的全周期指標體系,并運用模糊聚類分析法建構指標;顏佳華3等提出了一種基于BP神經網絡的電子政務績效綜合評價方法。中國社科院信息化中心4提出“電子政務行政生態學指數(EGAEI)”的方法,該方法涵蓋了就緒評價與能力評價、環境評價

4、、績效評價和用戶評價等方面。在評價方法和技術上,有些學者提出了應用層次分析法(AHP)、數據包絡分析(DEA)法、德爾斐(Delphi)法、條件價值評估法(CVM)等5。張亞明6等提出BSC-AHP評估模型,解決了平衡記分卡法應用設計中指標體系權重難以確定的問題。江超7等學者建立了基于熵權TOPSIS的評價模型,對各部門電子政務績效進行評價分析,TOPSIS評價模型較好地解決一些評價方法中由專家評判來確定指標的權重導致評價結果精確度不高的問題。這些研究為我國電子政務績效評價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但總的來說,目前我國對電子政務還缺乏完善的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具有可操作性的電子政務建設的績效評價指

5、標體系尚待完善,確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方法,建立科學的評價模型都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8。而運用灰色系統理論對電子政務績效進行評價的研究,國內外都極少。本文嘗試建立一套適合地區縣市級政府電子政務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運用灰色系統評價方法建立評價模型,為電子政務績效評價提供一種新方法。 2構建電子政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是電子政務評估成功的關鍵。本研究在構建評估指標體系時,考慮了技術投入、人員素質、信息處理等與電子政務緊密關聯因素,同時把反映職能實現狀況的相關指標和應用效益指標等內容包括進來,形成3個一級指標:信息化成熟度、政府職能實現程度和電子政務應用效益。各個一級指標對應多個二級

6、指標。構建的指標體系較好地反映電子政務績效的內涵,合理地將電子政務的外部、內部、成本與效益、業務與技術等指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設計二級指標時也充分考慮到評價數據的可獲得性、工作量大小等實際問題,所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應該具備可操作性。綜合上述分析,構建電子政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3電子政務績效灰色系統評價方法 電子政務從立項建設到實施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電子政務績效評價是一個復雜的多目標評價系統,評價指標有定量指標也有定性指標,簡單的線性的數量經濟評價模型很難把握電子政務系統績效產出的非線性等特征。在電子政務評價模型的構建過程中,本文采用AHP層次分析法和灰色關聯法對電子政

7、務績效進行綜合評價。 3.1 指標權重確定 20 世紀70年代美國運籌學家薩蒂提出了層次分析法(AHP)9。AHP的基本原理是排序的原理。首先構造遞階層次結構,將影響決策問題的多種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因素按照它們之間的隸屬關系由高到低排成若干層次,然后請專家對各因素兩兩比較重要性,再利用數學方法,對各因素層層排序,最后對排序結果進行分析。層次分析法(AHP)是一種主觀分析與客觀分析相結合的分析方法,適用于評級因素難以量化和結構復雜的評價問題。本評價方法利用 AHP 進行權重的確定。由于AHP已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方法,具體計算過程可以參考相關文獻,本文只作簡要介紹。 (1) 建立遞階層次結構模

8、型 建立遞階層次結構模型,把問題分解成若干層次。將構建的指標體系分為3個層次:第一層為總目標,即電子政務績效評價;中間層包括信息化成熟度、職能實現程度、電子政務應用效益3個一級指標;最低層為對應的各個具體指標。 (2) 構造出各層次中的所有判斷矩陣 在建立遞階層次結構模型的基礎上構造出各層次中的所有判斷矩陣。構造判斷矩陣的方法是:每一個具有向下隸屬關系的元素作為判斷矩陣的第一個元素,隸屬于它的各個元素依次排列在其后的第一行和第一列。填寫判斷矩陣,向專家反復詢問。針對判斷矩陣的準則,其中兩個元素兩兩比較哪個重要,重要多少,對重要性程度按19賦值。而后利用數學方法對專家填寫后的判斷矩陣進行層次排序

9、。 (3) 層次總排序及一致性檢驗 總排序是指每一個判斷矩陣各因素針對目標層的相對權重。在得到判斷矩陣時,有時會出現判斷上的不一致性。因此,還需要進行一致性的檢驗。一般要求 CR0.1,就可以認為判斷矩陣是一致性滿意的。 3.2 灰色關聯分析 灰色系統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我國鄧聚龍教授提出的,灰色關聯分析是灰色系統理論的一個重要內容,它通過參考序列與比較序列各點之間的距離分析來確定各序列之間的差異性和相近性,從而找出各因子之間的影響關系及影響系統行為的主要因子10。灰色關聯分析計算比較簡單,方法簡要介紹如下。 (1) 確定參考數列和比較數列 對多個縣市電子政務績效進行綜合評價時,首先要選擇一

10、個參考數據列作為評價標準。參考數據列的元素是電子政務績效評價指標中的最優值,參考數列x0 j,記為:x0j = (x0 1,x0 2,x0 n) 每一個縣市的電子政務績效評價指標值構成一個比較數列,則有比較數列 x1,x2,xm,i = 1,2,m;m為參評縣市總數,記為:xi j = (xi 1,xi 2,xi 3,xi n) 其中j = 1,2,3,n,j表示每個縣市的評價指標數。比較數列 xi j 中,xi 1,xi 2,xi 3,xi n 為被評價單元即各個縣市對應各指標值。 (2) 指標無量綱化處理 在進行關聯系數計算前,由于各評價指標的有不同的量綱和數量級,需要作處理,使之無量綱化

11、、標準化。一般利用下面公式進行標準化: yi j = xi j/x0 j i = 1,2,m; j = 1,2,n;xi j為原始序列;x0 j 為參考序列。 (3) 計算關聯系數 按下述公式計算比較數列xi對參考數列x0在第 j 個指標上的關聯系數(j = 1,2,3,n) 式中, 為是分辨系數,一般在 0 到 1 之間選取,通常取 0.5。 (4) 計算灰色關聯度 由AHP 法求得本層指標相對上一級的權重wi,求加權平均值作為灰色關聯度的計算公式為: 利用該式從底層開始逐層計算各個層的關聯度。最后得出目標層的關聯度,關聯度越大說明相應縣市的電子政務績效水平越高,以此判斷出該地區各個縣、市電

12、子政務績效水平的排名。 4結束語 本文以地方縣市政府電子政務為研究對象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將層次分析法和灰色關聯分析相結合建立了電子政務績效價模型。建立的指標體系比較合理,具備可操作性;評價模型具有評價的多層次性,能夠很好地處理比較復雜的問題,能利用有限信息將實際參評各方與最優的評價參考數列建立起關聯,減少評判過程的主觀性與盲目性,使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可信。 主要參考文獻 1 楊云飛,白慶華.電子政務評價指標體系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04(8):61-65. 2 劉燕, 陳英武. 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建構J. 系統工程理論方法應用,2006(2). 3 顏佳華,寧國良,盛明科.基于B

13、P神經網絡的電子政務績效評價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05,13(6):125-130. 4 姜奇平.電子政務評估方法論J.互聯網周刊,2006(52). 5 鄧崧,孟慶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方法技術論J.社會科學,2008(4):24-39. 6 張亞明,劉海鷗.電子政務績效評估BSC_AHP模型及應用J.科技管理研究, 2009(4):142-145. 7 江超,馮向前,錢鋼.基于熵權TOPSIS的電子政務績效評價研究J.情報雜志,2009(4):105-122. 8 李小燕,齊憲濤,湯敏麗,劉慧. 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研究綜述J.現代商貿工業,2008(9). 9 美T L 薩蒂. 層次分析法M. 許樹柏,譯. 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88. 10 鄧聚龍.灰理論基礎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11 Ibrahim Akman,Ali Yazici,et al. E-Government:A Global View and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Some Attributes of CitizensJ.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