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投資可研報告_第1頁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投資可研報告_第2頁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投資可研報告_第3頁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投資可研報告_第4頁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投資可研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密級:aaaaa第章報告摘要山東省陽谷縣七級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位于山東省陽谷縣東北部26 公里處,包括村莊環境綜合治理、農村道路環境建設、農業環境綜合整治和農 村飲水及河道疏浚工程建設、土地綜合開發整理五個子項目,是七級鎮新農村 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七級鎮新農村建設新模式的有益探索。該項目由山東省陽谷縣七級鎮人民政府組織和實施。項目計劃實施時間為 3年。項目計劃總投資600萬元,其中村莊環境綜合治理投資估算150萬元, 農村道路環境建設投資估算100萬元,農業環境綜合整治投資估算150萬元, 農村飲水工程及河道疏浚工程建設投資估算100萬元,土地整理工程建設投資 估算100萬元。資金主

2、要由市、縣財政撥款,積極利用獨資、合資、承包、租 賃、拍賣等手段引導社會資本進行資本營運,參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不 足部分由鎮財政和農民自籌解決。項目建成后將帶來如下經濟效益:整理出800畝建設用地,共計獲得土地 出讓金13000萬元,將大幅度增加地方財政收入,進而增加用于本項目建設的 專項財政支出;整理出的耕地可實現凈效益每年約180萬元,能有效增加農民 收入;通過河堤治理,減少了安全隱患,提高了防洪標準,可減少日常性防汛 費用投入,每年約100余萬元。項目建成后將帶來如下社會效益:第一,在項目區進行農田道路、灌排工 程、電力設施等配套設施建設,可有效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耕地質量和耕

3、地產出率;第二,通過村莊環境綜合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將得到極大改善;第 三,河段經治理后,沿河兩岸可形成約5公里的綠化帶,將極大地改善小區域 氣候,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生態效益明顯;第四,通過實施治理項目和完善基 礎配套,預測3年后建設用地的出讓使用價格可達20萬元/畝;第五,通過沉 沙池治理,可有效減少風沙危害和改善沉沙池區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生活環 境;第六,通過本項目的實施,能有效降低農業面源污染和農村生活污水、生 活垃圾對區域的不利影響,保障南水北調水體質量。項目通過改造800畝建設用地,用其溢價彌補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土 地整理和生態環境改善等項目的投資不足,破解了困擾經濟欠發達地區新農

4、村 建設資金嚴重不足的難題。通過對山東省陽谷縣七級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可 以得出以下結論:該項目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并且得 到了聊城市和山東省陽谷縣政府財政和政策支持,是一個符合中央新農村建設 戰略并具有良好投資回報的項目,且項目投資風險小、收益大、可持續性強, 建議立即開始進行投資開發。第二章項目基本情況11項目簡介111項目名稱山東省陽谷縣七級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1.1.2項目性質農村環境綜合治理1.1.3項目位置項目位于山東省陽谷縣東北部26公里處,處于陽谷、東阿、東昌府三縣 (區)交界處。七級鎮地理位置見圖1。1.1.4項目業主概況項目實施單位

5、為山東省陽谷縣七級鎮人民政府,轄50個行政村,3.9萬 人,6. 25萬畝耕地。七級鎮行政區劃見圖2。1.2項目背景1. 2.1國家新農村建設相關戰略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關系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們黨重視“三農”問題一貫戰略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是中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部署,為未來農村改革發展 指明了方向。“十一五”時期是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農業和農村發 展的重要機遇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全局關系重大,對農村影響深 遠。1.2.2山東省新農村建設的舉措山東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

6、 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 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 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推進農 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加快農村基礎設 施建設,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深 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協調發展。山東省在推進新農村建設方面提出了十大舉措,其中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密切相關的有兩大舉措:一是全面加強農村公共

7、事業建設。按照公共服務均等 化原則,進一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切實增加對“三農”的投入, 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需要的實際問題。二是加快農村生態環境建 設。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積極發展生態農業,下大力推進農村新型能源建 設,加強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建設,加快改善村容村貌和庭院環境。1. 2. 3聊城市新農村建設的規劃近年來,聊城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經濟 社會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堅持做到以科學規 劃為先導,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主線,以加大“三農”投入為支撐,以提高農民 素質為根本,以整治村容村貌為突破口,以規范村級管理為基礎,以加

8、強組織 領導為保證,推動了新農村建設的健康發展。1.2. 4七級鎮相關工作情況七級鎮全面組織生態產業建設、水土資源保護、環境綜合治理與污染控制 以及生態鄉村建設,經過卓有成效的工作,農業和農村區域優勢、資源優勢得 以進一步發揮,經濟結構更趨合理,產業生態化建設取得開創性成效,飲用水 安全得到強化,農村人居環境有效改善,為全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的順利 實施奠定良好基礎。1. 2. 5七級農村環境現狀近年來,七級鎮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被評為山東省環境優美鄉鎮。全鎮農村環境建設整體推進,農村飲用水安全率 達100%,全鎮村村通上了水泥路,各類農業生態模式、農村循環

9、經濟得到有 益探索與發展,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鄉村面貌及人居環境明顯改觀, 社會事業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進步和提高,在全縣、全市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帶 動作用,今年還將進一步加強環境建設,努力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七級鎮也呈現一些影響環境的因素急待解 決,其主要有以下方面:1. 2. 5.1水環境調節功能有待提升七級鎮水利條件較好,對周邊水環境影響極大,水質要求極高,而鎮內干 渠、河道淤積,鎮村干渠、河道淤積土方達20萬方,最高淤積厚度達05米 以上,導致水環境調節功能下降。1.2. 5. 2農業面源.土質問題凸現農業的迅猛發展,大棚等設施栽培不斷擴大,致使土地板結,

10、有機質減少, 土壤肥力下降,對鎮域內有機食品的開發與發展產生制約影響。同時畜禽糞便 得不到充分處理而直接排入水體,綜合利用程度不高,污染比較嚴重。1.2. 5. 3農村居住環境有待改善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規模小、配置不均、檔次標準不高,農村排 水、污水、垃圾處理等設施不夠完善。1.3項目內容1.3.1村莊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全面推動村莊環境綜合治理,結合全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實施修 建村莊道路、河塘整治、垃圾清理、污水處理、村舍改造、村莊綠化等為主要 內容的環境建設,落實每村編制環境綜合整治方案,按時序進度,每年完成16 個村的整治任務,提高全鎮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運率和處理率。加快

11、“一 池三改"步伐,推動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凈化沼氣 池工程建設,鼓勵開發使用太陽能、秸桿制沼氣等清潔無污染的節約型能源。1.3.2農村道路環境建設項目繼續完善公路網絡結構,進一步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把農村公路延伸到規 劃的農民集中居住點,實現農村道路“戶戶通”,主次干道建設要按照城鎮建 設標準,兩側配置路燈。1.3.3農業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加強農村和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有效控制農 業生產性污染,積極開展農用化學品污染、農村畜禽養殖污染控制、農業秸稈 環境污染控制、農業秸稈環境污染控制、土壤污染防治、綠化造林建設等工作, 改善農業和農村生產生

12、活環境。1. 3. 4農村飲水及河道疏浚工程建設項目加強飲用水源衛生安全管理力度,強化水源的監督監測體系,以管網改造 和管道延伸為重點,突出解決飲水水質超標問題,從根本上提高農村飲水、用 水質量。二年內將鎮區河道全面疏浚一輪,加強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推動管理工作正常化,保證鄉村河道始終滿足生產生活的要求。135 土地整理項目土地整理項目主要包括兩大類。第一類是農地、荒地整理工程,包括農地 平整及改良工程、荒地平整及改良工程、農田水利工程、農村道路工程(包括 建設機耕道和水泥路)以及其他工程。第二類是建設用地整治工程。經過土壤改良與灌溉基礎設施建設后,該項目區內的農用地全部用來發展 農業

13、生產。項目完成后,該區域將形成山東省陽谷縣的重要特色農業基地之一。 整理后的建設用地可列入政府的出讓計劃,獲得的出讓收入可為下一步全鎮更 大范圍、更深層次的農業用地整理及新農村建設提供財力保障。14項目投資.籌資計劃141項目投資項目總投資600萬元,建設工期為3年。其中村莊環境綜合治理投資估算 150萬元,農村道路環境建設投資估算100萬元,農業環境綜合整治概算150 萬元,農村飲水工程及河道疏浚工程建設投資估算100萬元,土地整理工程建 設投資估算100萬元。1.4.2項目籌資項目總投資600萬元中,市財政撥款資金200萬元,占總投資的33.33%; 縣財政撥款150萬元,占總投資的25%

14、;鎮財政撥款100萬元,占總投資的 16. 67%;農民自籌50萬元,占總投資的& 33%,主要以投工投勞的形式為主, 社會募集、企業參與投資100萬元,占總投資的16.67%。第三章項目所在地概況31自然狀況3.1.1地理位1七級鎮位于山東省陽谷縣東北部,地處東經116° 2z ,北緯36° 15z。 南北長9.1km,東西寬10. 2km,總面積68km七級鎮東臨東阿縣,北靠東昌 府區,西接本縣的郭店屯鄉、安樂鎮,南與本縣的阿城鎮接壤(見圖1)。31. 2地形地貌七級鎮地處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由于黃河多次決口改道,泥沙淤積形成了緩崗、緩平坡地及淺平

15、洼地相間的三種微地貌類型。七級鎮內 聊位公路兩側屬緩崗地帶,一般海拔39-42米;緩平坡地主要分布在河灘高 地的下端,其另一側與淺平洼地相連接,海拔高度一般為37-39米,高差較 小;赫林大洼屬淺平洼地,海拔高度在34. 5-37米,位于鎮內東北部,赫林大洼還是全縣的最低點;小運河兩岸地勢較高,鎮區西部地勢比較低洼。3.1. 3氣候條件七級鎮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冬季干燥寒冷,夏季炎熱多雨,干濕季節變化明顯,年平均氣溫13c, 月最冷,平均-2.3,七月最熱,平 均26.9°c,降雨主要集中早七月份。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時數為2546. 9h,日 照率54%。全年主導風向為東南

16、風,年相對濕度69%,全年無霜期200d,最 大凍土深度為30cm。31.4資源3.1. 4.1 土地資源七級鎮土地面積68w,其中已利用土地64km2, 土地利用率高達94%。七 級鎮土地類型分為耕地、園地、林地、居民點及工業用地、交通用地、水域、 未利用土地7個類型,其中耕地面積4166. 7hm2,全鎮人均占有耕地0.107 hm2o七級鎮雖然土地資源較豐富,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1) 土地利用系數高,后備資源利用難度大。七級鎮墾殖系數和土地利 用程度均很高,未利用土地大部分位于沉沙池區域,開發利用困難。(2) 濫用土地現象普遍。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各種建設用地對土 地的需求量日益

17、增加,導致亂占濫用土地現象存在。(3) 農民建房無規劃性,住宅面積過大,而且分布又不合理,導致村內 空閑地多,造成土地浪費。3. 1.4.2水資源七級鎮境內水資源由地表水、地下水兩部分組成。地表水資源旬括大氣降 水和過境河道徑流。鎮駐地東南緊鄰黃河主河道,引黃灌溉條件較好;中部小 運河縱貫全境。故七級鎮水資源較為豐富,水質優良,水利條件較好。該鎮地 下水淺層淡水豐富。該區淺層淡水底界面大于40米,含水砂層累計厚度20 米以上。3. 1.4. 3礦產資源七級鎮境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現已開發和利用的礦產有重晶石、玄武巖、 黃沙等。3.1.4.4生物資源七級鎮動植物種類繁多,生物資源種類具有多樣性和

18、復雜性,共有123科, 222屬,375種,植物共有83科,278種。糧棉油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 瓜、谷子、高梁、棉花、大豆、花生等,瓜菜類以西紅柿、黃瓜、辣椒、茄子、 西葫蘆、蕓豆、西瓜、冬瓜 白氣 蘿卜、菠菜、芹菜為主,其中反季節大棚 栽培西紅柿、黃瓜、辣椒、西葫蘆、茄子是近幾年來七級鎮發展蔬菜的主導品 種,占很大比重;果品類以梨棗、葡萄、蘋果、冬棗、桃、梨為主;林木主要 有楊樹、槐樹、桐樹等;動物資源有畜禽水產害蟲天敵和野生動物等共34科, 97種畜禽類;微生物目前已發展真菌12科,24屬,40種。在各類水域中,主要養殖品種有:草、鯉、鋪、鯉(多種)、羅非魚、黃繕、 革胡子鮑、甲魚等

19、。其它經濟魚類及其他水生動物有:館魚、餐條、赤眼鱒、 泥鍬、青蝦等。底棲動物主要以湖螺、田螺、河蚌為主。其中供魚類攝食的主 要種類有:輪葉黑藻、小茨藻、馬來眼子菜、苦草、浮萍和金魚藻等,尤以輪 葉黑藻、馬宋眼子菜產量最高。水生經濟植物主要有藕、葦、苦江草三種。3.1. 4. 5旅游資源近年來,七級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充分利用七級歷史文化資源的底蘊, 將發展旅游業作為一個新的經濟產業來抓。七級鎮因久負盛名的京杭大運河貫 穿其中,曾一度繁榮昌盛,是運河沿岸小有名氣的古鎮,至今有六門、四關、 六縱八橫十四巷等歷史遺跡;另有新添廟、古運河、七級臺階、小西街、碧霞 宮、清法祠堂、西街翟家祠堂、七級碼頭

20、等八大景觀讓人仿佛置身于商賈云集 的運河古鎮。3. 2社會環境概況3. 2.1歷史沿革七級鎮地處黃河下游地區,歷史悠久。古運河(即歷史上的會通河)穿鎮 而過,因會通河古渡口建有七級臺階,故而得名。明清時期,七級鎮為大運河 重要的碼頭和貨物集散地,商賈云集,經濟繁榮,素有“金七級”之美稱。七 級鎮有著濃厚的漕運文化和商業文明積淀,鎮城有六門四關和六縱八橫十四條 街巷,勢如棋盤,鋪面相連,生意頗盛。七級古渡在明代即被列為“陽谷八景” 之一。七級和阿城、張秋并稱為陽谷運河三鎮。自民國初年至1958年,先后 為七級鄉、七級區和七級人民公社所在地;1984年改為七級鎮至今。3.2.2行政區劃七級鎮整個鎮

21、域68km:包括7個管理區,50個行政村,總人口 3. 9萬人。3.2. 3 人口3.2. 3.1人口分布2007年,七級鎮總人口 3. 9萬人,整個鎮區人口密度約為574人/平方公 里。建國以來,鎮內人口密度不斷增加,自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人口增加 趨勢減緩,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鎮內人口主要分布在農村,據資料顯示, 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92.4%。人口分布密度總的來說,中部鎮駐地高、外圍行 政村低的態勢。3. 2. 3.2人口構成(1)年齡結構七級鎮人口的年齡結構已步入老年型。參照國際通用劃分人口年齡構成類 型的老年型標準,014歲人口比重小于30%, 65歲以上人口比重大于7%,則 為老

22、年型人口年齡構成。根據調查資料顯示,七級鎮018歲人口數不足25%, 男性60歲以上,女性55歲以上超過10%。可見,該鎮人口年齡結構已進入老 年型階段,因此應制定相應的人口政策,很好地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2 )勞動力構成七級鎮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2007年實有勞動力20439人,其中從事農 業生產的勞動力為8677人,占勞動力總數的42.5%;從事工業、建筑業、交 通運輸業的勞動力為2292人,占勞動力總數的11.2%;從事第三產業等的勞 動力為750人,占勞動力總數的3.7%;外出打工的勞動力為8720人,占勞動 力總數的42. 6%。324文化教育與醫療衛生七級鎮駐地設七級中學一處,現

23、有12個班級,在校學生600人,現有教 職工80人;完全小學一處,現有14個班級,在校學生866人,教職工44人。鎮域共有小學8處,在校生2211人,教職工105人,另有幼兒園、托兒 所12處,圖書館、文化站1個,并有體育場館1處。七級鎮駐地現有醫院一處,共有職工57人,醫療設備齊全,病床數40個。 此外,全鎮行政村衛生室(所)共有41處,覆蓋率為80%。鎮駐地有獸醫站一 處。3. 2. 5基礎設施條件3. 2. 5. 1鎮域交通七級鎮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對外交通條件較好。省二級公路258線(聊城 至位山)穿境而過,距濟聊高速公路入口 18公里,距京九鐵路聊城站17公里, 聊(城)一位(山)省級

24、公路穿鎮而過,與陽(卻一七(級)公路在鎮內交匯,交通 便利,與聊城、陽谷、東阿等城市的交通聯系十分方便,通向陽谷公交車輛十 五分鐘一班;鎮內部道路狀況較好,實現了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3. 2. 5. 2給水排水七級鎮現有水廠一處,目前鎮駐地自來水普及率已達100%,行政村中除沉 沙池區域個別村莊外,其他均已通自來水。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主要采取化糞 池、人工濕地等方式進行處理,今后規劃在鎮駐地建立統一的廢水處理系統,在6個中心村建立簡單的污水處理設施。3. 2.5.3電力電訊七級鎮鎮現有35千伏變電站一處,規劃遠期升級為110千伏變電站。鎮 駐地設有郵電所一處,職工7人。全鎮電話普及率駐地達到

25、90%,中心村55%, 基層村45%,程控電話達4000門,固定電話裝機總量6417部,手機用戶2. 65 萬,戶戶通有線電視,互聯網用戶達450余戶。3. 2. 5. 4城鎮綠化2007年七級鎮城鎮公共綠地為180余畝,人均公共綠地率達15 鎮域 內農田林網化很好,河流溝渠、道路兩側均有防護林及片林分布,形成了通暢 的綠色廊道,森林覆蓋率達15%。3. 3經濟環境狀況33.1經濟概況七級鎮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60097.82萬元,比上年增長24.7%。實現稅收 總收入640萬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1014. 82萬元,全年糧食作物總產31181 噸;棉花總產750噸;瓜菜總產24萬噸;水產品總

26、產量12噸;奶類總產量49 噸。工業總產值129038萬元,實現利稅10305萬元,民營經濟銷售收入171970 萬元,實現利稅13702萬元。全年引進項目9個,合同引資額28000萬元。隨 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及深化,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2007年, 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987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28元。3. 3. 2農業七級鎮地處魯西平原,總面積68km2,其中耕地面積6. 25萬畝。近幾年來, 七級鎮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以發展農業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 技創新為支撐,圍繞蔬菜、林果、畜牧、水產,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使農業 內部產業結構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調整,形成多業

27、并舉,齊頭并進的新型農業體 系。到2007年底,全鎮蔬菜面積3333hm其中拱棚2333 hm2,冬暖式蔬菜大 棚1000余個,是聊城市較大的蔬菜生產明星鄉鎮;規模化畜牧養殖小區8處, 目前各類牲畜存欄15萬頭,肉雞養殖20余萬只,水產養殖200畝,過千萬的 農產品加工企業2家。3. 33鄉鎮企業黨的十六大以來,七級鎮鄉鎮企業發展迅速,現有鎮辦、村辦、聯戶辦、戶辦等形式的企業共40余戶,從業人員1000余人,2007年實現總產值12. 9 億元 利稅103億元,主要有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制造、建材、耐火材料等 多個門類。鄉鎮企業主要分布在山東省陽谷縣工業園和七級鎮工業園。山東省陽谷縣 工業園內主

28、要有山東齊魯電纜有限公司、陽谷陽工工具有限公司、景陽岡軟管 總廠、景陽岡壓力容器有限公司等;陽谷信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陽谷前程食 品有限公司、陽谷義偉食品有限公司、盛源食品有限公司、陽谷鑫之源機械加 工有限公司等均分布在七級鎮工業園內。33.4第三產業七級鎮高度重視創建旅游強鎮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統一思想認識,圍繞 中國京杭運河古鎮品牌,挖掘旅游資源,培植旅游亮點。一是加強旅游基礎設 施建設。以小城鎮綜合改造工程為契機,不斷提升城鎮品位;二是優化旅游發 展環境,規范市場管理,組織開展聯合拉網式檢查,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強買 強賣等經營行為,創造良好的購物環境,加大治理污染力度,保護良好的自然 環

29、境,組建專職環衛隊伍,建立保潔長效機制,保持鎮駐地良好衛生環境;三 是挖掘旅游資源,培育旅游產業,以后郎灣新型農村建設為代表發展鄉村旅游, 結合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發揮運河古鎮的優勢,深挖運河文化資源,大力發 展旅游相關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民俗游,挖掘二人斗、跑旱船、舞獅子等民間 藝術,形成具有民俗特色的旅游產品優勢。七級鎮的集貿市場以農資集貿為主,其經營范圍非常大,遍布整個鎮區。 綜合性商貿市場位于七級鎮駐地,主要流通各種小家電、日用百貨、蔬菜、衣 物、農資品等。第四章項目建設的必要性4.1項目是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描述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

30、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是對新農村的全景式描繪,也是我們建 設新農村的具體目標和任務。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它涵蓋了農業、 農村和農民發展的多個角度和方面,是新形勢下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 重大戰略部署,是改變我國農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徑,是系統解決“三農”問 題的綜合性措施,從目前情況看,應主要從發展現代農業、打造農民新面貌和 培育新型農民三個方面著手進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志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做好今年 的三農工作,要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 設。” “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 “推進社

31、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把重點放在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上。 堅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這在國家 層面上為新農村建設提出了基本思路,對全國各地的建設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 意義。山東省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提出:以農村環境整治為重點,促進社會 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以農村環境優化美化為目 標,積極推進環境保護和村莊整治。到2010年,力爭全省村鎮綠化率達到35% 以上,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0%, 30%以上的行政村主要街道實現硬化、綠 化和美化。加強農村污染治理,建設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糞便收集設施,有條件的鄉鎮建設污水處理廠與垃圾處理

32、場。實施農業“兩減三保”(減少農藥、 化肥施用量,保產量、保質量、保環境)面源污染控制行動計劃,引導農民科 學使用化肥、農藥,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化學農藥。鼓勵秸稈還田和綜合利 用,加快機械化秸稈還田、秸稈氣化、固化成型、青貯氨化、發電、養畜等綜 合利用技術推廣步伐,嚴格實行秸稈禁燒。切實解決農地膜污染問題,加快開 發應用降解膜,鼓勵并推廣農膜回收利用,有效控制白色污染。搞好規模化畜 禽養殖場的廢水廢物處理,實施規模化養殖治污示范工程,努力降低養殖污染。 積極推進鄉村工業結構調整,推廣清潔生產技術,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和產品, 努力降低污染物排放。嚴防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堅決制止在農村建設高耗能、

33、 高污染項目。2010年省轄淮河、海河、黃河流域完成農業面源綜合治理項目 30個。在重點工程中,農村小康環保行動工程包含的主要內容有:實施農村飲 用水源污染防治、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區)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綜合治理、有 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農村環境保護能力建設等工程。總投資116.3億元。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在國家有關政策的指引下,聊城市的“三農”發展取 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農業生產明顯進步,農民素質穩步提高,農村面貌大大 改觀,特別是種植業生產取得了全新的突破,從而為整個聊城市農村經濟的飛 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但是,在取得這些成績的同時,全市“三農” 領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農業經濟規模

34、小,效益差,結構不合理;農民收 入偏低;農村基礎設施缺乏,村莊環境雜亂等等。七級鎮是聊城市和山東省陽谷縣的蔬菜明星鄉鎮,對于全市農業的發展具 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該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包括農民新居工程環境整治項 目、農村道路環境建設項目、農業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農村飲水及河道疏浚工 程建設、土地整理項目五方面內容。因此,從這幾個方面看,山東省陽谷縣七 級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已成為全鎮推進建設新農村的重要內容,是當前黨 委、政府部門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4. 2項目是欠發達地區城郊農村環境整治新思路的有益探索七級鎮水資源豐富,河流、溝渠縱橫交錯,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這為農 業生產尤其是糧食

35、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聊城因此成為我國重要的 糧食主產區之一。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由于受降雨量及上有來水的影響,很多 河流、溝渠四季內水量分布不均,豐水期、枯水期區別明顯,目前很多河流沿 岸的堤防由于年久失修,對洪水災害的預防難以達到滿意的程度,對沿岸農業 生產的保護作用也十分有限;農村居住點環境臟、亂、差的現象十分突出,道 路、飲水等基礎設施不完善,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兩年,中央提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思路,各地政 府也進行了多種有益的探索,采取了很多措施對這些現象進行治理,但由于這 些措施多數都是針對某一個具體問題而單獨制定,很少從全局的

36、角度綜合考慮 這些問題,從而導致資金使用“撒胡椒面”的現象嚴重,政策實施的效果不佳, 這就迫切需要我們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思路。聊城市以新農村建設為根本指導思想,以農民新居工程環境整治項目、農 村道路環境建設項目、農業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農村飲水及河道疏浚工程建設、 土地整理項目為主要內容,將這些復雜的問題整合在一起進行綜合考慮、科學 規劃,最后形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一整套方岸,這為整個欠發達地區農村環 境整治提出了全新思路,做出了有益探索。4. 3項目是保障南水北調順利實施的需要七級鎮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必經之地。南水北調工程是跨流域調水工 程,連接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的輸

37、水總干渠,不僅使四大流域的 流量、流態(流速、水位、停留時間)、流質(泥沙、鹽度、營養物、污染物) 發生變化,還會因此對各大流域整體生態系統產生深遠影響。目前,流域范圍 內鄉鎮企業發展迅猛,而絕大多數企業沒有正常運行的污水處理設備,大量污 水直接排放到輸水通道里。應盡快建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區生態保護區, 實現一江清水向北流,的調水目標。為了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實 現南水北調工程七級段沿線“清水廊道”和“綠色走廊”的目標,必須要實 施區域性、系統性的綜合整治。要繼續實施鄉鎮企業入園政策,積極實施新農 村建設,適度實現農民集中居住;加強污水、垃圾收集處理系統的建設;調整 輸水通道沿線農

38、業產業結構,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高標準建設構建生態防護 體系。同時,必須重視輸水干渠堤防工程及兩岸生態環境的保扒 根據七級鎮 京杭運河的特點,應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重點采用保土、保水、 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生態保護措施,加強生態植物堤坡防護和綠化。 這充分說明,對七級鎮南水北調流經河段進行高標準整治就顯得勢在必行。44項目是改善農村面貌,提升新農村形象的需要目前,項目所涉及的農村環境較差,道路還未實現全部硬化和綠化,從整 體上看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一些農村居民點未進行新農村 規劃,顯得雜亂無序,生活垃圾隨處堆放,對生態環境也存在很多不利影響; 在道路、河流、溝渠

39、兩側雖然綠化率較高,但整體上也顯得很單調;這些對農 村的長遠發展都有不利影響。因此,為了改變農村面貌,提升整個鄉鎮新農村 形象,給全鎮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周邊環境,就必須對項目區的環 境進行徹底整治,完善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搞好綠化工程。4. 5項目是發展特色農業的需要七級鎮是聊城市的蔬菜生產大鎮,近幾年來,七級鎮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 的,以發展農業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圍繞蔬菜、 林果、畜牧、水產,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使農業內部產業結構由一元化向多 元化調整,形成多業并舉,齊頭并進的新型農業體系。聊城市今后幾年要圍繞 特色農業大做文章,特色農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

40、勢必增加對農業澆灌用水以 及道路設施的需求,而現有的農業灌溉設施和道路條件已難以滿足特色農業發 展的需要。通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實施,將會大大改善現有的條件,突 破水源、道路等方面給特色農業發展造成的“瓶頸”,從而促進特色農業的迅 速發展。4. 6項目是耕地資源開發的需要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逐步加快,城鄉用地矛盾越來越突出。 但從目前中央的政策取向看,國家將會實行更加嚴厲的土地保護制度。在2007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強調:“在土地問題上,我們絕不能犯 不可改正的歷史性錯誤,遺禍子孫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國不少于耕地18億畝 這條紅線,堅決執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今后幾

41、年將是聊城市、山東省 陽谷縣及七級鎮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時期,未來的經濟建設將不斷占用大量的農 用土地。如何協調經濟發展所需建設用地與保護糧食生產的耕地之間的矛盾關 系至關重要。因此,該項目中以保護和增加耕地面積,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農 民生產生活條件為主要目標的土地整理工程就成為穩定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 入,增加土地供給的一項重要舉措。此次七級鎮土地整理將對4000畝的農用 地進行平整、改良以及800畝建設用地進行整治,預計增加耕地面積600畝, 可用于發展特色農業或生態農業,同時整理后的建設用地可直接用于建設,這 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耕地占用與耕地保護之間的矛盾。因此,整治七 級鎮農村環境

42、就顯得勢在必行。4. 7項目是整合七級鎮旅游資源的需要近年來,七級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充分利用七級歷史文化資源的底蘊, 將發展旅游業作為一個新的經濟產業來抓。七級鎮因久負盛名的京杭大運河貫 穿其中,曾一度繁榮昌盛,是運河沿岸小有名氣的古鎮,至今有六門、四關、 六縱八橫十四巷等歷史遺跡;另有新添廟、古運河、七級臺階、小西街、碧霞 宮、清法祠堂、西街翟家祠堂、七級碼頭等八大景觀讓人仿佛置身于商賈云集 的運河古鎮。但是,從現階段旅游業發展情況看,七級鎮旅游市場開發力度還很欠缺, 旅游新產品單一,游客旅游模式單調,不能滿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導致游客 停留時間短,人均消費水平低,未能發揮七級鎮豐富的自

43、然和文化資源對七級 鎮旅游業發展的強大帶動作用,因而旅游經濟的整體效益未能充分體現出來。 七級鎮應以此次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契機,加強組織領導,統一思想認識,圍 繞中國京杭運河古鎮品牌,挖掘旅游資源,培植旅游亮點。一是加強旅游基礎 設施建設。以小城鎮綜合改造工程為契機,不斷提升城鎮品位;二是優化旅游 發展環境,規范市場管理,組織開展聯合拉網式檢查,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強 買強賣等經營行為,創造良好的購物環境,加大治理污染力度,保護良好的自 然環境,組建專職環衛隊伍,建立保潔長效機制,保持鎮駐地良好衛生環境; 三是挖掘旅游資源,培育旅游產業,以后郎灣新型農村建設為代表發展鄉村旅 游,結合南水北調工程

44、的實施,發揮運河古鎮的優勢,深挖運河文化資源,大 力發展旅游相關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民俗游,挖掘二人斗、跑旱船、舞獅子等 民間藝術,形成具有民俗特色的旅游產品優勢。第五章 項目的規劃方案51項目的總體規劃方案5.1.1總體指導思想七級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規劃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 觀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穩步推進為核心,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打造農村新面貌為兩大突破口。根據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總體要求,充分結 合七級鎮情,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確保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結合農村各 項精神文明建設,重點解決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等環境問題,努力創 建全國環境優美七級。5.1

45、. 2總體原則根據七級鎮農村環境的現狀和特點,項目規劃應確立以下原則:(1) 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原則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必須結合七級鎮本地的自然概況、社會經濟 發展狀況、基礎設施和文化資源情況,因地制宜,制定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總 體戰略規劃。(2 )統籌安排原則從整體上全面把握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情況,統籌規劃各分項目的實施; 并根據各個項目的具體目標,完善各項配套,逐步形成項目實施的強有力支撐 平臺。(3)重點突出原則根據七級鎮的具體情況,制定規劃時必須要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將一些對新農村建設影響重大的項目作為主攻方向,優先實施,保證資金的充足供給。5.1. 3總體規劃方案5.1. 3

46、.1項目區基本情況山東省陽谷縣七級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位于山東省陽谷縣東北部26 公里處,轄50個行政村,3. 9萬人,整個鎮區人口密度約為574人/平方公里。 2007年實有勞動力20439人,其中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為8677人,占勞動 力總數的42.5%;從事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的勞動力為2292人,占勞 動力總數的11.2%;從事第三產業等的勞動力為750人,占勞動力總數的3. 7%; 外出打工的勞動力為8720人,占勞動力總數的42. 6%.5.1. 3. 2主要建設內容(1)村莊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為了給集中居住的農民創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村容更加整潔,需要 對村莊環境進行必

47、要的整治,提高全鎮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運率和處理率。 加快“一池三改"步伐,推動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 凈化沼氣池工程建設,鼓勵開發使用太陽能、秸桿制沼氣等清潔無污染的節約 型能源。對新居工程進行綠化、修建道路、安裝照明燈、修建文化娛樂設施以 及村委會辦公室等。(2 )農村道路環境建設項目繼續完善公路網絡結構,進一步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把農村公路延伸到規 劃的農民集中居住點,實現農村道路“戶戶通”,主次干道建設要按照城鎮建 設標準,兩側配置路燈。(3)農業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有效控制農業生產性污染,積極開展農用化學品污染、農村畜禽養殖污染 控制、農業秸稈環境污染控制、

48、農業秸稈環境污染控制、土壤污染防治、綠化 造林建設等工作,改善農業和農村生產生活環境。(4 )農村飲水及河道疏浚工程建設項目以管網改造和管道延伸為重點,突出解決飲水水質超標問題,從根本上提 高農村飲水、用水質量。二年內將鎮區河道全面疏浚一輪,加強管理工作,建 立健全管理制度,推動管理工作正常化,保證鄉村河道始終滿足生產生活的要 求。(5 ) 土地整理工程括項目區內4000畝的農用地整理、1000畝的荒地整理(主要為沉沙池高 地)和800畝的建設用地整治工程。以農地和荒地的整理為主體工程,主要是對田、水、路、村進行綜合整治, 改造中低產田,整治閑散地和廢棄地,通過科學規劃,對現有農村居民點逐步

49、實施遷村并點,治理空心村,退宅還田,從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綜合產量, 并為下一步發展特色農業,建立特色農業基地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為配合該 項工程的順利實施,附帶對區域內原有零散分布的少量建設用地的進行整理。 具體而言:農地和荒地整理包括農地平整及土壤改良、荒地平整及改良、農田 水利工程、農村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五類;建設用地整治主要是對現有建設用 地進行平整。以上五個項目相互聯系、相互配合,共同處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這一大框 架下,屬于七級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略的主要內容,通過五者之間的有機 聯系,發揮最大的整合效應,為全鎮的新農村建設做出重要貢獻。5. 1. 3. 3總投資估算項目估算總投資

50、600萬元,其中村莊環境綜合治理投資估算150萬元,農 村道路環境建設投資估算100萬元,農業環境綜合整治概算150萬元,農村飲 水工程及河道疏浚工程建設投資估算100萬元,土地整理工程建設投資估算 100萬元。5.1. 3. 4投資進度估算七級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總投資600萬元,分三年投資,具體投資進 度見表5-1 o表5-1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投資進度估算單位:萬元投資進度投資合計2010年1月12月2402011年1月12月2002012年1月12月160總投資估算6005. 2村莊環境綜合治理項目規劃方案521主要建設內容全面推動村莊環境綜合治理,結合全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實

51、施修 建村莊道路、河塘整治、垃圾清理、污水處理、村舍改造、村莊綠化等為主要 內容的環境建設,落實每村編制環境綜合整治方案,按時序進度,每年完成16 個村的整治任務,提高全鎮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運率和處理率。加快"一 池三改"步伐,推動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凈化沼氣 池工程建設,鼓勵開發使用太陽能、秸桿制沼氣等清潔無污染的節約型能源。 重點工程:(1)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與管理機制建設投入30萬元,于2010年上半年興建成1個三級生活垃圾填埋場,加強農 村生活垃圾桶點(垃圾中轉站)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資金投入用于農村環 衛機具、設備的購置等作業設

52、施,健全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清運體系和集中處置 機制,建立管理、考核等相關配套制度。(2) 鄉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投入50萬元,完善鎮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面開展生活污水凈化 池工程建設,到2011年,確保每年建成3個污水處理設施,切實增強凈化生 活污水的能力。(3) 農村戶用清潔能源建設工程以創建村“一池三改”新型沼氣模式推廣應用為重點,投入50萬元,2009 年新建農村戶用沼氣200座,并結合發展生態經濟幫助農業養殖企業建設大型 沼氣池2座,生產清潔能源,提高綜合效益。各村根據當地廢棄物具體情況, 對農業生產、加工及居民生活廢棄物進行多級、充分利用,減少生態系統外部 物質與能量的投入,減輕農

53、業生產性污染,維護生態良性循環。(4) 農村改廁。到2010年,全鎮農村改廁完成率達到95 %以上,重點建設4個農村改廁 普及村,創成1個省衛生村。投資20萬元,新增農村衛生廁所100座。5. 2. 2總投資估算農民新居工程環境整治項目總投資估算150萬元。5. 2. 3投資進度估算七級鎮村莊環境綜合治理項目預計投資150萬元,分三年投資,具體投資進度見表5-2。表5-2農民新居工程環境整治項目投資進度估算 單位:萬元投資進度生態環境治理項目2010年7月12月602011年1月12月602012年1月12月30總投資估算1505. 3農村道路環境建設項目5. 3.1主要建設內容繼續完善公路網

54、絡結構,進一步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把農村公路延伸到規 劃的農民集中居住點,實現農村道路“戶戶通”,主次干道建設要按照城鎮建 設標準,兩側配置路燈。投入100萬元,至2011年硬化農村公路通村公路30 公里,基本實現四通八達、干支相連、聯網暢通的農村道路體系;以聊位路為 主,將境內所有骨干道兩側建成高品位的綠色風景帶。5. 32總投資估算農民新居工程環境整治項目總投資估算100萬元。5. 3. 3投資進度估算七級鎮農村道路環境建設項目預計投資100萬元,分三年投資,具體投資進度見表5-3。表5-3 農村道路工程環境整治項目投資進度估算 單位:萬元投資進度生態環境治理項目2010年7月12月4020

55、11年1月12月302012年1月12月30總投資估算1005. 4農業環境綜合整治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加強農村和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有效控制農 業生產性污染,積極開展農用化學品污染、農村畜禽養殖污染控制、農業秸稈 環境污染控制、農業秸稈環境污染控制、土壤污染防治、綠化造林建設等工作, 改善農業和農村生產生活環境。重點工程:5. 4.1 (綠色.有機)生態農產品基地建設工程投入40萬元,大力推進生態農業基地建設。到2010年,新增無公害農產 品、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等綠色生態基地1萬畝,新增種植業優質品種5個, 新增無公害畜牧業生產基地1個,優質畜牧品種2個。5. 4. 2農用化學品污染控制

56、禁止農用化學品在鄉境內使用,采取綜合有效措施推廣有機肥使用,投入30萬元,建設農產品質量監測體系,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工程。5.4. 3農業廢棄物污染整治與綜合利用工程以畜禽養殖場糞便、水產養殖、農作物秸稈污染治理為重點,運用糞便無 害化處理、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沼氣厭氧發酵等綜合工程技術,開發農村新能 源和有機肥料、畜禽飼料等,實現殘留物多層次循環利用,防止農業生產殘留 物流失并對水體造成污染,投資80萬元,主要工程類型:a、以沼氣發酵為主的能源生態工程 b、有機廢棄物飼料化利用生態工程 c、有機廢棄物肥料化利用和食用菌養殖生態工程 d、有機廢棄物的工業利用生態工程(1)農村畜禽養殖污染控制

57、合理規劃畜禽養殖布局,根據養殖場周邊農田對畜禽糞便的消納容量確定 養殖規模,防止畜禽養殖對飲用水源的污染影響,飲用水源保護區500米內禁 止建設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加強畜禽養殖場污水處理,規模畜禽養殖場廢水均 需經妥善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方可排放。建立畜禽糞便化糞池,分別處理畜禽 場的固、液糞污,固體部分資源化利用,糞便綜合利用率達100%。(2)農業秸稈環境污染控制調整種植結構與布局,在國道沿線大力度減少秸稈性作物的種植,嚴禁路邊焚燒秸稈毀林,嚴禁將秸稈隨意推入河中。加強環境質量監測與監督管理, 有效控制因秸稈處置不當造成的空氣與水體污染。制定各種優惠政策,積極扶持秸稈的資源化綜合利用,穩步推進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大力推廣秸稈全量還田、秸稈青貯氨化養畜及食用菌生產等綜合利用技術,使秸稈綜合利用 率達到100%。(3 )水產養殖污染綜合治理加大實施無公害水產品建設力度,建立水產品全程質量控制體系,加強對 生產投入品(飼料、漁藥)的監管,控制水產養殖自身污染,提高水產品質量與 安全;加強對養殖投入品的監控,嚴格執行無公害水產品的有關規定和要求; 加強水質管理,創建無公害水產品基地和綠色食品的品牌。(4 ) 土壤污染防治開展全鄉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推動污染治理與修復示范工作,防治土壤污 染;發展綠色無公害農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