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學緒言經絡腧穴總論PPT課件.ppt_第1頁
針灸學緒言經絡腧穴總論PPT課件.ppt_第2頁
針灸學緒言經絡腧穴總論PPT課件.ppt_第3頁
針灸學緒言經絡腧穴總論PPT課件.ppt_第4頁
針灸學緒言經絡腧穴總論PPT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針灸學 緒言一 針灸學含義 二 針灸學發展簡史 一 針法和灸法的起源 灸法 火的利用 二 針灸學理論的發展 1 理論的初始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 2 理論形成 內經 3 學術發展 晉 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 現存最早的針灸學專著元 滑伯仁 十四經發揮 明 楊繼洲 針灸大成 4 學術低谷時期 清代李學川 針灸逢源 5 學術繁榮時期 二 針灸學的對外交流 經絡學說 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的循行分布 生理功能 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系的理論體系 對中醫臨床各科 尤其針灸臨床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第一章經絡總論 經絡定義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的通道 包括經脈和絡脈 經 指經脈 有路徑的含義 為直行的主干 絡 指絡脈 有網絡的含義 為側行的分支 第一節經絡系統的組成 經絡系統由經絡和絡脈組成 其中經脈包括十二經脈 奇經八脈 十二經別 十二經筋 十二皮部 附屬于十二經脈 絡脈包括十五絡脈 孫絡 浮絡 一 十二經脈 正經 二 十二經脈的分布規律 一 十二經脈的名稱以手足 臟腑 陰陽三部分組成 總規律 是左右對稱地分布于頭面 軀干和四肢 其中陰經分布于四肢內側及胸腹 除足陽明 陽經分布于四肢外側及頭面 軀干 任脈 腎經 胃經 脾經 第5肋間 臍上6寸 臍上3寸 督脈 1 5寸 3寸 軀干部 前面4條經脈 7條線 后面2條經脈 5條線 膀胱經 四肢部 外側內側陽明 前緣 太陰 前緣 少陽 中線 厥陰 中線 太陽 后緣 少陰 后緣 注 下肢在內踝上8寸以下 足厥陰在足太陰之前 在內踝上8寸以上 遵循規律 三 十二經脈表里屬絡關系 四 十二經脈的循行走向與交接規律 胸 手 手三陰 頭 手三陽 足 腹 足三陽 足三陰 即在體內與臟腑相屬絡 其中陰經屬臟主里絡腑 陽經屬腑主表絡臟 一臟配一腑 一陰配一陽 構成臟腑陰陽表里屬絡關系 屬于自己的本臟 腑 絡于相表里的腑 臟 1 同名陽經與陽經在頭面部交接 2 相互銜接陰經與陰經在胸中交接的規律 3 相表里的陰經與陽經在手足末端交接 五 十二經脈的氣血循環流注十二經脈的氣血從肺經開始至肝經 再復從肺經而逐經相接 從而構成了周而復始 如環無端的傳注系統 按照肺大胃脾心小腸 膀腎包焦膽肝循 六 十二經脈與臟腑器官的聯絡 內屬于腑臟 外絡于肢節 二 奇經八脈 1 定義 奇經 奇經八脈與十二經脈不同 不直接隸屬于十二臟腑 也無陰陽表里屬絡關系 八脈 一源三歧 沖 任 督 陰脈之海 任脈 陽脈之海 督脈 十二經脈之海 血海 沖脈 2 奇經八脈的特點 3 奇經八脈的作用 1 溝通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系 將部位相近 功能相似的經脈聯系起來 起到統攝有關經脈氣血 協調陰陽的作用 2 對十二經脈氣血起著蓄積 滲灌的調節作用 3 任 督兩脈各有其所屬腧穴分布于體表 與十二經脈相提并論 合稱 十四經 特點 三 十五絡脈 1 含義 十五絡脈是十二經和任 督兩脈各自別出一絡 加上脾之大絡 總計15條 2 分布特點 1 十二經脈的別絡均從本經四肢肘膝關節以下的絡穴分出 走向其相表里的經脈 2 任脈的別絡從鳩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督脈的別絡從長強分出后散布于頭 背脾之大絡從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脅 3 作用 1 四肢部別絡 加強了十二經脈中表里兩經在體表的聯系 溝通了表里兩經的經氣 補充了十二經脈循行的不足 2 軀干部別絡 溝通了腹 背和全身的經氣 四 十二經別 1 含義 十二經別是十二正經離 入 出 合的別行部分 是正經別行深入體腔的支脈2 分布特點 離 從四肢肘 膝關節以上的正經別出 入 出 合 在頭項部陽經經別合于本經經脈 陰經經別則于其相表里的陽經經脈 形成 六合 3 主要作用 加強了十二經脈的內外聯系及所屬絡的臟腑在體腔深部的聯系 補充了十二經脈在體內外循環的不足 擴大了經穴的治療范圍 加強了十二經脈對頭面的關系 突出了頭面部經穴的重要性 五 十二經筋 1 含義 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散絡于筋肉 關節的體系 2 主要作用 約束骨胳 屈伸關節 維持人體正常運動功能 1 含義 十二皮部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于體表的部位 也是絡脈之氣散布的所在 2 主要作用 是機體的衛外屏障 有保衛機體 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證的作用 六 十二皮部 第二節經絡的標本 根結 氣街 四海 一 標本 標 和 本 是指十二經脈之氣集中和彌散的部位 經脈的標本 是說明經脈上下相互關聯和本末關系 說文 本 樹根部分 與人體四肢下端相應 標 樹梢部分 與人體頭面胸腹部位相應 二 根結 根 和 結 是指十二經脈之氣起始和歸結的部位 根者 部位在下 皆經氣始生始發之地 為經氣之所出 四肢末端位置較低在下 四肢末端的井穴為 根 結者 部位在上 皆為經氣歸結之所 頭 面 胸 腹位置較高在上 其部位為 結 四根 三結 十二經脈都是以四肢井穴為根 合稱 四根 頭 胸 腹三部為結 合稱 三結 三 氣街1 定義 氣街是經氣匯集 縱橫通行的共同道路 2 內容 靈樞 衛氣 篇說 胸氣有街 腹氣有街 頭氣有街 脛氣有街 四 四海1 定義 即氣海 血海 髓海 水谷之海的總稱 2 內容 靈摳 海論 中把水谷 氣 血 髓四者的匯集所在稱為四海 髓海在腦 頭部 氣海在膻中 胸部水谷之海在胃 上腹部 血海在沖脈 下腹部 總結 授課內容經絡系統的組成 十二經脈的命名 分布交接規律 屬絡 奇經八脈 十五絡脈 十二經別 十二經筋 十二皮部 經絡標本 根結 氣街和四海等相關內容 掌握經絡 經絡學說的定義 掌握十二經絡的命名 循行分布 表里屬絡 走向銜接規律和十二經脈流注概況 熟悉經絡系統的組成 奇經八脈的分布 作用及特點 了解十五絡脈 十二經別 十二經筋 十二皮部的分布特點 作用及意義 了解經絡學說的形成和發展 了解經絡的標本 根結 氣街和四海內容 第三節經絡的作用和經絡的臨床應用 一 經絡的作用 聯系臟腑 溝通內外運行氣血 營養全身抗御外邪 保衛機體 二 經絡學說的臨床應用 一 說明病理變化即根據經絡有反映病候的特點 臨床上可通過望色 循經觸摸反應物與按壓等觀察相應部位的皮膚色澤 形態 溫度 電阻等變化 來推斷疾病的病理變化 二 指導辨證歸經1 根據體表相關部位發生的病理變化 推斷疾病所在的經脈 2 根據病變中出現的證候 進行分析歸納 推斷其所受累的臟腑與相關的經脈 三 指導臨床治療1 根據經脈循行與主治特點 經脈所過 主治所及 進行循經取穴 2 內臟病變可通過刺其皮部的方法進行治療 如皮內埋針或用皮膚針叩刺皮部來進行治療 第二章腧穴總論 腧穴是人體臟腑 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特殊部位 是疾病的反應點 又是針灸的施術部位 腧 輸 俞 第一節腧穴的發展 分類和命名一 腧穴的發展160 349 354 359 361二 腧穴的分類1 十四經經穴 簡稱 經穴 有固定名稱 固定位置 歸屬十四經的腧穴 有明確的針灸主治 2 經外奇穴 又稱 奇穴 有固定名稱 固定位置的特點 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經的腧穴 3 阿是穴 又稱 天應穴 不定穴 有無固定名稱 定位和無歸經的特點 而是以壓痛點或病變部位或其他反應點等作為針灸施術部位的一類腧穴 以痛為輸 三 腧穴的命名1 形象法2 會意法3 比擬法 3 特殊作用 雙向調整作用 即當人體處于不同功能狀態時 針刺腧穴可起到相反而有效的治療作用 相對特異性 某些腧穴針對某種癥狀或體征有特殊的作用 第二節腧穴的主治特點和規律 一 腧穴的主治特點 1 近治作用 腧穴能治療其所在部位局部與鄰近組織 臟器的病證 2 遠治作用 指十四經穴 尤其十二經脈分布在四肢肘 膝關節以下的五輸穴 除具有近治作用外 還能治療本經循行所過處遠隔部位的組織 臟器病證 此外 十二經脈中的腧穴 還能治療相表里經脈與手足同名經脈 及其相關經脈遠隔部位的疾患 分部主治 是指處于身體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療該部位及某類病證 腧穴的分布主治與腧穴的位置特點有關 腧穴所在 主治所在 二 腧穴的主治規律 分經主治 是指某一經脈所屬的經穴均可治療該經脈循行部位及其相應臟腑的病證 經脈所過 主治所及 第三節特定穴 井穴 分布于指 趾末端滎穴 分布于掌 跖 指 趾 關節之前輸穴 分布于掌 跖 指 趾 關節之后經穴 分布于腕 踝關節以上合穴 分布于肘 膝關節附近 一 含義 特定穴是指十四經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療作用 并有特定稱號的腧穴 具有經穴的共同主治特點 二 特定穴的分類和特點 一 五輸穴 1 定義 十二經脈分布在四肢肘 膝關節以下的井 滎 輸 經 合五個腧穴 簡稱 五輸穴 2 五輸穴的五行屬性 3 歌訣少商魚際與太淵 經渠尺澤肺相連 商陽二三間合谷 陽溪曲池大腸牽 隱白大都太白脾 商丘陰陵泉要知 厲兌內庭陷谷胃 沖陽解溪三里隨 少沖少府屬于心 神門靈道少海循 少澤前谷后溪腕 陽谷小海小腸經 涌泉然谷與太溪 復溜陰谷腎所宜 至陰通谷束京骨 昆侖委中膀胱知 中沖勞宮心包絡 大陵間使傳曲澤 關沖液門中渚焦 陽池支溝天井索 大敦行間太沖看 中封曲泉屬于肝 竅陰俠溪臨泣膽 丘墟陽輔陽陵泉 二 原穴 1 定義 原 即本原 原氣的意思 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為十二經之根本 是臟腑原氣輸注 經過和留止的部位 2 分布特點 分布于腕 踝部附近 3 陰經以輸為原 陽經有自己的原穴 4 歌訣 三 絡穴 1 含義 絡 有聯絡和散布的意思 絡穴是絡脈由經脈別出部位的腧穴 人體共有十五絡穴 2 分布特點 十二經各有一個絡穴 均分布在四肢肘 膝關節以下任脈絡穴鳩尾位于上腹部督脈絡穴長強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絡大包位于胸脅部 3 歌訣列缺偏歷肺大腸 通里支正心小鄉心包內關三焦外 公孫豐隆脾胃詳 膽絡光明肝蠡溝 大鐘腎絡膀飛揚 脾有大絡名大包 人絡鳩尾督長強 四 郄穴 1 含義 郄穴 是人體各經經氣在四肢部深聚部位的腧穴 2 分布特點 多分布于四肢肘 膝關節以下 梁丘 3 歌訣郄意即孔隙 本屬氣血急 肺向孔嘴取 大腸溫溜別 胃經是梁丘 脾屬地機穴 心則取陰郄 小腸養老列 膀胱金門守 腎向水泉施 心包郄門刺 三焦會宗持 膽郄在外丘 肝經中都是 陽蹻跗陽走 陰蹻交信期陽維陽交穴 陰維筑賓知 五 背俞穴 1 含義 是臟腑之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又稱 背俞穴 2 分布特點 五臟六腑各有一個俞穴 均分布于背腰部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上 與其相關臟腑的位置相鄰近 六 募穴 1 含義 臟腑之氣匯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又稱 腹募穴 2 分布特點 五臟六腑各有一個募穴 均分布于胸腹部 與其相關臟腑的位置相鄰近 3 歌訣天樞大腸肺中府 關元小腸巨闕心 中極膀胱京門腎 膽日月肝期門尋 脾募章門胃中脘 氣化三焦石門針 心包募穴何處取 胸前膻中覓淺深 七 八會穴 1 含義 八會穴 即臟 腑 氣 血 筋 脈 骨 髓等精氣所聚會的八個腧穴 2 分布特點 分布于人體的軀干和四肢部 3 歌訣腑會中脘 臟章門 髓會絕骨 筋陽陵 血會膈俞 骨大杼 脈太淵 氣膻中存 八 八脈交會穴 1 含義 八脈交會穴 即奇經八脈與十二經脈之氣相通的八個腧穴 2 分布特點 它們均分布于在腕 踝部上下 3 歌訣公孫沖脈胃心胸 內關陰維下總同 臨泣膽經連帶脈 陽維目銳外關逢 后溪督脈內眥頸 申脈陽蹻絡亦通 列缺任脈行肺系 陰蹻照海膈喉嚨 九 下合穴 1 含義 下合穴 即六腑之氣下合于足三陽經的六個腧穴 2 分布特點 分布于下肢膝關節附近 3 胃 膽 膀胱下合穴與本經合穴相同 大小腸 三焦經在足三陽經上 4 歌訣胃經下合三里鄉 上下巨虛大小腸 膀胱當合委中穴 三焦下合屬委陽 膽經之合在外丘 腑病用之效必彰 十 交會穴 含義 交會穴 即兩經或數經相交會的腧穴 第四節腧穴的定位方法 中指同身寸 直指寸 拇指同身寸 一夫法 橫指同身寸 固定的標志活動標志 體表解剖標志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簡便取穴法 活動標志 指需要采取相應的活動姿勢 才會使關節 肌肉 肌腱等出現空隙 凹陷 皺紋 尖端等標志 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固定的標志 指以各部位骨節 肌肉所形成的突起 凹陷 以及五官 發際 指 趾 甲 乳頭 肚臍等固定不移的標志 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是以體表骨節為主要標志 折量全身各部的長度和寬度定出分寸 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又稱骨度分寸定位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