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勘察人員對巖土注冊考試的親身感悟.doc_第1頁
一位老勘察人員對巖土注冊考試的親身感悟.doc_第2頁
一位老勘察人員對巖土注冊考試的親身感悟.doc_第3頁
一位老勘察人員對巖土注冊考試的親身感悟.doc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位老勘察人員對巖土注冊考試的親身感悟(不錯的感悟啊)(這篇文章我是在年初發表的,同行門都發表了很多見仁見智的看法,有人跟貼,又到版面上來了。我想啊,還是好好的看看書,考過不是不可能的,但要考過也是不容易的,對我來說。反之,我30歲時,考這注冊也是不難的。大家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 但有一點應該承認,對注冊考試來說是有年齡差別的,年紀大不如年輕人,這是現實。注冊是對的,這也是勿庸置疑的。但注冊的確還存在有不足的地方,考題與實際,注冊的設想與實際的體制都有不相一至的地方。我省考核過的105人,90%退休了,02年考過了30人,03年考過了33人,而這63人中,只有1/3是搞勘察的,真正搞勘察的考過的并不多,有2/3的人沒搞過勘察的人卻能考過,這就是存在的問題;不少77級和78級而一直在搞勘察的人沒考過,這也是問題。這兩屆本科生,的確不錯,他們都是在近50歲的人,大都在老總的位置上,近50歲的人是承上啟下的一代,他們尊重老同志,不會看不起年輕人,也不會自稱“專家”,“專家”是別人給我們的,我們也不把自己當“專家”。但我們的事業的確還需要這一代人) |2yTt*!-r B3pA k 我是參加過兩次考試的人,都沒考過。 從二次巖土注冊考下來看,很多同行沒考過,在這些同行中,有相當部分人專業工作能力不錯,可以說是勘察單位的骨干和專業帶頭人,但還是過不了考注冊這個關。這些人多年來一直從事工程勘察,實際工作經驗較豐富,的確有一定的實際工作水平,但大范圍的基礎理論卻很陌生,一時還很難考過. M w I 從二次考過巖土注冊的人來看:做土工試驗的可以考過,搞結構的也可以考過,搞樁基檢測的也可以考過,從沒做過勘察的人考過的也有(這些人的確有,有名有姓,我們也認識)。一直從事勘察工作的人沒考過的太多了,甚至很多是師兄級的勘察人員(這些人也有名有姓,我們也很熟)。就我們幾個相近城市一帶的,據我所知:77、78級進大學的老勘察人員至少有十幾二十幾個沒考過,他們是文革后考上的大學生,有的還下鄉插隊多年。這三屆學生上大學很不容易,當時高考錄取率還不到5%,他們在校時讀書都很認真,老師們有口皆碑。假如把考試和實際水平劃等號,那么這些人真的就那么不行嗎?我想很多應該不是的。 kg2?IL 注冊沒考好,這里面包含很多因素: xF(fyg 4:!KtpRO 1.我認為最關鍵的是有沒有花很多時間去好好看書。工程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土力學,巖石力學,地基與基礎;各種工程地質原位測試技術,土工試驗,巖石力學試驗,鉆探技術工藝等。建工,水利水電,公路鐵路,港口碼頭等等,各種行業的巖土工程勘察你都要會;不管你平時有用或沒用的,或許說你以后永遠也用不到的,你都必須會。勘察的要會,設計的也要會(基礎設計,基坑支護,邊坡穩定,地基處理等等)。各種不良地質現象和地質災害的調查和防治措施,一輩子都見不到的各種特殊性土的巖土工程,你都要會。 jGB2&d 所有涉及到以上內容的規范都要看,規范中的正文和附錄要熟,相關的條文說明要理解。 Y(7 以上所說的那些知識面不僅要看懂,而且還要做習題。只會自己行業的勘察絕對是不行的! IN? AA XxW4 0Dv5 本來他們這些人完全可以用考核方式獲得巖土師注冊資格的,但由于他們所做的項目沒評優獲獎(70年以后本科畢業的要以評優獲獎做為考核的唯一條件)。其實評優也是不難的,他們沒去評優獲獎也是有很多因素的:有工作因素,有領導因素,有舞臺大小因素等等,說不清的。 u8Ul +u 等到年紀大了再來個什么考試的,總覺得和十幾年前不一樣的。 大學畢業6-7年,基礎理論還好,參加考試正好,況且也還有很多人沒考過。而這些人畢業都20幾年了,規范都改了好幾次,專業基礎理論平時涉及不到的早就忘了,一定要花很多時間來看以前會而現在不會了的東西。 Dh*361y- bSW!2# 搞勘察的很偏重工程實踐經驗,我們的很多理論與實際不符合: *+p9u 1B5 當你從郊區路邊走過時,你會看到很多人工邊坡幾年來也不坍塌;但只要你一計算,肯定是不行的,一定要支護,可它沒支護就是不會坍塌; =rj5 q 有些基坑,計算后要花很多錢圍護,但實際開挖起來卻沒事,或稍稍支護就行; / jI=:z 不少樁基,用你提供的指標計算出的單樁承載力和實際的壓樁結果相差太大了; sLY)_n 有些淤泥層,你的勘察成果說它是流塑的,可開挖后它一點也不流,甚至直立性很好; 地基沉降變形計算,計算后結果要下沉十幾厘米或幾十厘米,可實際上它就是不沉,或只下沉一點點; K5x&:z 很多勘察報告,說有地下水需降排水,可基槽開挖后卻沒水; T-=sC=sS, 有的砂層,你判它會液化,可打樁時卻穿不過液化層;你建議可以做為樁基持力層,可樁卻停不住 . -9hJ4 太多這樣的實例了,怎么辦?要結合工程實際經驗,理論結合實際。所以說沒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不行, 沒有實際的工作經驗也不行。 dQ*3sB 我們的理論還很不成熟,做為國家的規范也都還有不合理之處。 /easmf 你提供的淺基承載力每平方米差它個2-3噸很難說你對與不對;不象設計荷載取值,每平方米差個0.1-0.2噸馬上可以說你不符合哪一條規范。 +p =n- 所以我們搞勘察的,必需結合實際的工作經驗。 %YhZ#WT 可是考試就沒考這些實際經驗的東西,所以說考試和工程實際經驗是沒直接關系的。 Rv=(DF, 考試是為了注冊而設的考試,是好幾個行業的專家學者出的考題。我們多數是一直從事 某種行業的人,要去應付多種行業知識的考試,東一槍西一炮的,實在難于抵擋。 M*)F 本來考一考也是很好的,可以溫故知新,“充充電”,但考下來卻有一種很難受的感覺: JLT 0wBB 你會的它不考,你不會的它卻考了很多; CsnB 平時工作中常用的它考的很少,用不到的它卻考了很多; zBWn*A4 干這行的考不過,沒干這行的卻考過了。 yaCxnKR3 一二次考下來,很多老同行都說不考了。 /?l7 也不知這巖土注冊到底是在考勘察的還是在考設計的? |$LsA. 原來的“勘察大師”能不能叫“巖土大師”? 8dJJ* 我在此說這些話,不是在貶低考過的人的水平,絲毫沒這意思,不要誤會!凡事都是一分為二的。考試是公正的,能考過的同行是很努力的!對考試來說,還是要以成敗論英雄的。對老同行來說,還是不能灰心的,一定要爭取考過的,這才是榜樣! zHUF!a* 考注冊是一件大好事,應該完全贊同,就是來遲了。但無論如何國家是在朝進步方向發展了,我們應該感到欣慰。現在是在探討如何把這件事做得更好,如何提高注冊考試的實際技術水平含量;沒考過的同行該如何接下去應考,怎樣才能提高注冊考試的成功率 ;出題的專家如何更科學出題,不要出偏題,不要出怪題,要實際一點;考試是在考“從業資格”,不是在做學術研究,不要造成八股試的考試,不要讓大家是為了考試而考試。萬萬不能形成考過了不一定就會干,而會干的卻考不過的局面。 3+Q-rR= 比如說考那道液化計算,盡管做對了,但花了二十幾分鐘,考試有幾個二十幾分鐘?我想這種題很簡單,但算起來很繁瑣,象這種計算太繁瑣的題要考概念,不要有太多計算。實際工作中都有電腦了,考人工計算速度又有什么用。 +*lpzU 還有那道基坑標高計算,加加減減;問什么叫“干強度”等等,這都有什么技術含量? sHO6y0P 考標貫面積比,第一次見過,不知有什么用?搞了二十多年勘察,還沒聽過有這東西。 /N+*=LIK I “面積比 ”,那是專指取土器的,怎么能隨便引伸?水管,炮筒的面積比能這樣求嗎? h ex? 如何出好題,這是眾多還沒考過的考生們先給出題專家出的一道難題.出好題也是很不容易的! xZts3? 在這里,我還是要認為,考注冊的確是在考從業資格”,不是在考實際工作水平能力.當然不是說考過了的人沒有實際工作水平。 F+Og8! 大學畢業了,說明你有了該專業的必備知識了;工作幾年后,注冊通過了,說明你有這專業的獨立工作能力了,你拿到了上舞臺的通行證了, 你可以在這個舞臺上展示才華了。 )(7E$d 然而,這舞臺很早就存在,不少同志早就在舞臺上了。他們在舞臺上已發揮了多年的才華,他們要上舞臺前就沒有在發通行證,現在要重新來看通行證,有的就拿不到或很難拿到。難道要叫他們退出這舞臺了嗎? !+& y KJ 我覺得這樣的注冊考試還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像有的院有那么多年的工程勘察歷史了,而恰恰都是單位的骨干力量還沒考過,考核通過的大都已退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