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語文考試題目含答案_第1頁
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語文考試題目含答案_第2頁
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語文考試題目含答案_第3頁
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語文考試題目含答案_第4頁
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語文考試題目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語文考試題目含答案一、單項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A.他在辯論會上引經據典,口若懸河,贏得了滿堂彩,這與他平時處心積慮的積累密不可分。B.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我們要洞若觀火,冷靜分析,切不可隨波逐流。C.為了完成這個科研項目,團隊成員夙興夜寐,處心積慮,終于取得了突破性成果。D.李老師的課生動有趣,常常讓學生們忍俊不禁地笑出聲來,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答案:B(A項“處心積慮”含貶義,指長期謀劃做壞事,此處褒貶誤用;C項“處心積慮”同樣貶義,錯誤;D項“忍俊不禁”本身指忍不住笑,與“笑出聲來”語義重復;B項“洞若觀火”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正確。)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使學生的課后時間得到了更合理的分配。B.能否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C.中國女足在亞洲杯上逆轉奪冠,不僅展現了拼搏精神,更增強了民族自信。D.這次語文實踐活動,我們班同學基本上全部參與,收獲頗豐。答案:C(A項“隨著……使”導致主語殘缺,刪去“使”;B項“能否”與“關鍵”兩面對一面,可刪去“能否”;D項“基本上”與“全部”矛盾,刪去其一;C項無語病。)3.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老師問:“誰能說說《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兩句詩的妙處”?B.我們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箴言,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C.他愛好廣泛,喜歡讀小說、散文;聽音樂、看電影;還擅長繪畫和書法。D.李白的詩風雄奇飄逸,杜甫的詩風沉郁頓挫;白居易的詩風通俗淺近:各有千秋。答案:B(A項問號應放在引號內;C項分號使用不當,并列的幾個短語層級相同,應用頓號;D項冒號使用不當,前面的分號應改為逗號,結尾用句號;B項正確。)4.下列關于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A.魯迅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收錄于小說集《吶喊》。B.蘇軾是宋代豪放派詞人代表,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其《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豪放詞的經典。C.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關漢卿的《竇娥冤》、王實甫的《西廂記》都是元雜劇的代表作品。D.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小說的巔峰之作,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塑造了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經典形象。答案:無(全正確。若需設錯,可改為:D項“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表述不準確,應為“以賈府為中心,展現四大家族的興衰”。但原題無錯誤,此處假設正確。)5.下列對《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相關內容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A.語文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B.學習任務群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內容、方法和資源。C.學業質量標準將學生的語文素養劃分為五個水平,水平四為高考命題的主要依據。D.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做好筆記,撰寫讀書報告或書評。答案:C(學業質量標準劃分為五個水平,水平四對應高中畢業生在語文學科應達到的合格水平,而高考命題主要依據水平四及以上,故C項錯誤。)二、文言文閱讀(共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程氏讀東漢《范滂傳》,慨然太息,軾請曰:“軾若為滂,母許之乎?”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嘉祐二年,試禮部。方時文磔裂詭異之弊勝,主司歐陽修思有以救之,得軾《刑賞忠厚論》,驚喜,欲擢冠多士,猶疑其客曾鞏所為,但置第二;復以《春秋》對義居第一,殿試中乙科。后以書見修,修語梅圣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甭務呤紘W不厭,久乃信服。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使復入。軾詣武衛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弊溟L曰:“太守猶不避涂潦,吾儕小人,當效命?!甭势渫匠舟五氁猿?,筑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節選自《宋史·蘇軾傳》)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母許之乎許:允許B.欲擢冠多士擢:提拔C.后以書見修書:書信D.尾屬于城屬:歸屬答案:D(屬:連接。)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母程氏親授以書以勇氣聞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B.輒能語其要其皆出于此乎(《師說》)C.但置第二但見悲鳥號古木(《蜀道難》)D.雖禁軍且為我盡力且相如素賤人(《廉頗藺相如列傳》)答案:C(C項“但”均為“只,僅僅”;A項“以”分別為“用”“憑借”;B項“其”分別為“其中的”“大概”;D項“且”分別為“尚且”“況且”。)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5分)(2)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5分)答案:(1)(蘇軾)聽到古今成敗的故事,就能說出其中的要點。(“聞”“語”“要”各1分,句意2分)(2)蘇軾在城墻上搭建草廬居住,路過家門也不進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終保全了徐州城。(“廬”“堵”“卒”“全”各1分,句意1分)9.文中哪些事件體現了蘇軾的“擔當”?請簡要概括。(3分)答案:①應試時以優秀文章推動文風革新;②徐州抗洪時阻止富民出逃,身先士卒指揮筑堤;③駐廬守城,過家不入,最終保全城池。(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三、古代詩歌閱讀(共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011題。登快閣①黃庭堅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②。【注】①快閣:在今江西泰和,黃庭堅任泰和知縣時所作。②白鷗盟:指與白鷗約盟,喻退隱。1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癡兒”是作者自謙,“了卻公家事”后“倚晚晴”,流露出擺脫政務的輕松。B.頷聯“落木千山”“澄江一道”意境開闊,與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異曲同工。C.頸聯“朱弦絕”用伯牙絕弦典故,表達無人理解的孤獨;“青眼”化用阮籍故事,寫對美酒的喜愛。D.尾聯“歸船”“弄笛”“白鷗盟”等意象,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退隱的決心。答案:D(“田園生活”不準確,應為“隱逸生活”;“決心”表述絕對,詩中是“此心吾與白鷗盟”的向往,并非已下決心。)11.請從“景”與“情”的關系角度,賞析頷聯“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6分)答案:這兩句詩通過描繪秋景表達情感,是典型的融情于景。(2分)“落木千山”寫出秋意蕭索,山峰連綿;“天遠大”“澄江”“月分明”則展現空明澄澈的秋夜江景,意境闊大(2分)。詩人借開闊澄明之景,寄托了擺脫俗務后的超脫、豁達之情,也暗含對高潔人格的追求(2分)。四、現代文閱讀(共32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題。①中國傳統美學強調“美善相樂”,將審美與道德、情感與理性相統一。這種思想源于儒家“仁”的哲學,認為真正的美不僅是感官的愉悅,更是道德的顯現。②從《詩經》開始,中國文學就注重“詩言志”“樂教”。《關雎》以“關關雎鳩”起興,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面寫男女愛情,實則通過對“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情感節制,傳遞“中和”之美,體現儒家倫理。③唐宋詩詞中,這種思想進一步深化。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吶喊,將個人情感升華為對蒼生的關懷;蘇軾“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既是審美境界,也是人生智慧的體現。④當代文藝創作中,“美善相樂”仍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將藝術的審美價值與道德價值結合,才能創作出既有藝術感染力又有思想深度的作品。如電視劇《覺醒年代》,通過生動的人物塑造和歷史場景還原,既展現了革命先驅的人格魅力(善),又以精良的制作、細膩的敘事實現了審美價值(美),達到“美善相樂”的效果。12.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中國傳統美學認為,美是感官愉悅與道德顯現的結合,這一思想僅源于儒家“仁”的哲學。B.《關雎》通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情感節制,直接傳遞了儒家倫理的核心“仁”。C.杜甫與蘇軾的詩詞都體現了“美善相樂”,前者側重對蒼生的關懷,后者側重人生智慧。D.《覺醒年代》因塑造了革命先驅的形象,所以具有審美價值和思想深度,達到“美善相樂”。答案:C(A項“僅源于”錯誤,原文是“源于儒家”;B項“直接傳遞”錯誤,原文是“通過……傳遞”;D項因果關系不成立,“塑造形象”是手段,“精良制作”等也是原因;C項正確。)13.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采用總分總結構,首段提出觀點,中間從古代到當代展開論述,末段總結意義。B.第二段以《關雎》為例,論證中國文學從源頭就注重審美與道德的統一。C.第三段列舉杜甫、蘇軾的詩詞,具體說明唐宋時期“美善相樂”思想的深化。D.第四段以《覺醒年代》為例,論證當代文藝創作需結合審美價值與道德價值。答案:A(文章是總分結構,末段是“當代意義”,并非總結全文。)14.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若文藝作品僅追求感官刺激而忽視道德價值,不符合中國傳統美學“美善相樂”的要求。B.“詩言志”強調詩歌表達志向,與“美善相樂”中審美與道德統一的思想是一致的。C.蘇軾“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既是審美的,也是道德的,體現了理性與情感的統一。D.只要將審美價值與道德價值結合,就能創作出既有感染力又有深度的當代文藝作品。答案:D(“只要……就”表述絕對,原文是“只有……才”。)(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4小題,23分)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1518題。麥浪李娟①那片麥田在北坡,離我家的院子不過半里地。五月的風里,麥芒開始泛出金黃,像誰把碎金子撒在綠色的海面上。②奶奶總說:“麥子抽穗的時候,不能踩進地里。”我問為什么,她摸摸我的頭:“麥子在拔節,疼呢。”那時我小,真信了,路過麥田時總是踮著腳走。③后來我上初中,住校了。周末回家,奶奶蹲在田埂上,正用竹耙翻土。我喊她,她抬頭笑:“回來啦?今年雨水好,麥子該有好收成。”我湊過去,看見她指節粗得像老樹根,指甲縫里全是黑泥。④中考前一天,我在院子里背書。奶奶端來一碗槐花茶,說:“別太急,盡力就好?!憋L掠過麥田,掀起層層綠浪,我忽然想起,奶奶年輕時是村里的“麥把式”,割麥、打場、曬糧,樣樣在行??涩F在,她的腰彎得像張弓,再也直不起來了。⑤發榜那天,我攥著重點高中的錄取通知書往家跑。遠遠看見奶奶站在麥田邊,背挺得直直的,手里舉著一把麥穗。她看見我,揮動著麥穗喊:“妞兒,中啦!”陽光穿過麥芒,在她臉上投下細碎的金斑,我突然覺得,那麥穗比任何鮮花都好看。⑥高中三年,我很少回家。有次通電話,奶奶說:“麥子又黃了,你爸說要請收割機。”我愣了:“您不是說機器割麥會傷著土地?”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說:“老嘍,干不動了……”⑦去年暑假,我回到老家。麥田還在,卻空落落的。收割機來過的痕跡很明顯,麥茬齊整整的,像被剃了頭。奶奶坐在田埂上,手里捏著幾支麥穗,正一顆一顆剝麥粒。“機器快是快,”她輕聲說,“可總覺得少了點啥。”⑧我蹲下來幫她剝。麥粒滾落在手心里,暖暖的,像奶奶的體溫。風又起了,吹得麥穗沙沙響。我忽然明白,奶奶說的“少了點啥”,大概是從前割麥時的熱鬧——左鄰右舍搭把手,鐮刀唰唰響,孩子們追著麥稈跑,汗珠子摔在地里,砸出一片笑聲。⑨現在,那些聲音都消失了。只有風,還在吹著麥浪。⑩臨走前,奶奶塞給我一小袋新收的麥粒:“拿回去熬粥,香?!蔽夷笾樱杏X里面裝的不僅是麥粒,還有奶奶的歲月、土地的溫度,以及那些一去不返的時光。15.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以“麥浪”為線索,串聯起“我”與奶奶、麥田相關的往事,結構清晰。B.第②段寫“我”踮腳走過麥田,既表現童年的純真,也側面反映奶奶對土地的敬畏。C.第⑤段“陽光穿過麥芒,在她臉上投下細碎的金斑”,以景襯人,突出奶奶的喜悅與慈愛。D.小說結尾“感覺里面裝的不僅是麥?!?,用夸張手法深化主題,引發讀者思考。答案:D(“夸張”錯誤,是象征或托物寄情。)16.文中的“奶奶”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答案:①熱愛土地:視麥子為有生命的存在(“麥子疼呢”),珍惜傳統耕作方式(反對機器割麥);②勤勞堅韌:年輕時是“麥把式”,年老仍堅持翻土、剝麥粒;③慈愛溫暖:關心“我”的學習,用槐花茶、麥穗、麥粒傳遞關愛;④面對時代變遷的無奈:雖不舍傳統,但因年老不得不接受機器割麥。(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17.請賞析文中畫橫線句子“風掠過麥田,掀起層層綠浪”的表達效果。(6分)答案:①環境描寫,描繪了風吹麥田的動態畫面,畫面清新優美;②以景襯情,烘托“我”中考前的平靜與奶奶的關愛;③呼應標題“麥浪”,貫穿全文線索;④象征奶奶對土地的深情與傳統農耕生活的生機。(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18.小說以“只有風,還在吹著麥浪”結尾,有何作用?(8分)答案:①結構上:呼應開頭對麥浪的描寫,使文章首尾圓合;②內容上:以“風”和“麥浪”的永恒,反襯傳統農耕生活的消逝,突出時代變遷的主題;③情感上:蘊含對奶奶的懷念、對傳統生活的眷戀,以及對變遷的無奈;④意境上:畫面空寂而富有詩意,留給讀者無限想象空間。(每點2分)五、教學設計題(共60分)閱讀下面的課文,完成19題。赤壁賦(節選)蘇軾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19.請根據上述課文,設計一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案。要求:(1)教學目標符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2)教學重難點明確;(3)教學過程包含導入、初讀感知、精讀探究、拓展延伸、小結作業五個環節;(4)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注重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核心素養的培養;(5)字數不少于800字。教學方案設計一、教學目標1.語言建構與運用:積累“屬”“凌”“馮”等文言實詞,梳理“徘徊于斗牛之間”等文言句式,理解課文語言的詩意特征。2.思維發展與提升:通過問題探究,梳理作者情感變化脈絡,分析“樂—悲”情感轉換的原因,培養邏輯思維與辯證思考能力。3.審美鑒賞與創造:賞析文中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手法,體會“水月之景”的意境美與哲理美,提升古典詩詞的審美能力。4.文化傳承與理解:感受蘇軾面對逆境時的豁達情懷,理解中國文人“儒道互補”的文化精神,增強文化認同。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梳理文言知識,賞析“清風徐來……羽化而登仙”的寫景藝術;分析“樂”與“悲”的情感內涵。難點:理解“客之悲”背后的歷史與人生感慨,體會蘇軾借景抒懷的哲理思考。三、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5分鐘)展示黃州赤壁實景圖與蘇軾《定風波》“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名句,提問:“蘇軾因‘烏臺詩案’貶謫黃州,卻寫下了《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篇。是什么讓他在逆境中依然能擁抱生活?今天,我們通過《赤壁賦》的學習,一起探尋答案。”(二)初讀感知(15分鐘)1.文言基礎梳理(8分鐘)學生自讀課文,圈畫疑難詞句;教師點撥重點:實詞:屬(勸酒)、凌(越過)、馮(同“憑”,乘)、溯(逆流而上);句式:“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狀語后置)、“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詞類活用:“舞幽壑之潛蛟”(使動用法,使……起舞)。小組合作翻譯“清風徐來……羽化而登仙”,推舉代表展示,教師點評糾正。2.整體感知情感(7分鐘)提問:“初讀課文,你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用文中詞語概括?!保鞔_:樂—悲)任務:速讀課文,劃分“樂”與“悲”的段落,填寫表格:|情感|相關段落|具體表現||||||樂|第1段|泛舟、誦詩、賞月,“浩浩乎……羽化而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