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漢語主講:黃建榮
古漢語常用工具書及其使用法
古漢語通論
一、古漢語常用工具書的分類
(一)字典和詞典1.字典(古代)
《說文解字》,(東漢)許慎
[附]清代研究《說文》四大家: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王筠的《說文句讀》;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簡稱《說文義證》)
《玉篇》,(南朝·梁)顧野王;《類篇》,(宋)司馬光
《龍龕手鑒》,(遼)釋行均;《字匯》,(明)梅膺祚
《正字通》,(明)張自烈
《康熙字典》,(清)張玉書、陳廷敬等
《經籍纂詁》,(清)阮元
1.字典(現代)
《中華大字典》,陸費逵、歐陽溥存等,中華書局,1915年
《中文大字典》(十冊),臺灣《中文大字典》編纂委員會,1976年修訂
《漢語大字典》(八卷),徐中舒、李格非、趙振鐸等主編,四川辭書出版社和湖北辭書出版社聯合出版,1986-1992年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專業等聯合編寫,商務印書館,1979年(1993年修訂)
《同源字典》,王力,商務印書館,1982年(1999年,劉鈞杰編撰的《同源字典補》和《同源字典再補》,分別由商務印書館和語文出版社出版)
《古字通假會典》,高亨纂,董治安整理,齊魯書社,1989年
《甲骨文合集》(十三冊),郭沫若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編纂組編輯,中華書局,1979-1983年
《金文編》,容庚,科學出版社,1959年(1925年初版,1938年補訂重版,1985年由中華書局出增訂新版)
2.詞典(含虛詞、方言、專門性詞典等)
古代出版:
《爾雅》,(西漢)作者不詳
《方言》,(西漢)揚雄(清代杭世俊撰《續方言》,補《方言》所未備)
《釋名》,(東漢)劉熙;《小爾雅》,(漢)孔鮒
《廣雅》,(三國·魏)張揖;《埤雅》,(宋)陸佃
《爾雅翼》,(宋)羅愿;《駢雅》,(明)朱謀瑋
《通雅》,(明)方以智;《疊雅》,(清)史夢蘭
《恒言錄》,(清)錢大昕(清代陳鳣撰《恒言廣證》,補《恒言錄》所未備)
《通俗編》,(清)翟灝;《經傳釋詞》,(清)王引之
《助字辨略》,(清)劉淇
《語助》,(元)盧以偉(我國研究虛字用法最早的專書)
《吳下方言考》(專門性詞典),(清)胡文英《古謠諺》(專門性詞典),(清)杜文瀾2.詞典(含虛詞、方言、專門性詞典等)
現代出版(一):《詞詮》,楊樹達,商務印書館,1928年版,1954年中華書局重印《古書虛字集釋》,裴學海,中華書局,1954年《文言虛詞》,楊伯峻,中華書局,1965年(1981年增補后改名為《古漢語虛詞》再版)《古代漢語虛詞通釋》,何樂士等,北京出版社,1985年《俗語典》,胡樸安、胡懷琛,上海廣益書局,1922年《漢語成語大詞典》,朱祖延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萬條成語大詞典》,顏毓書主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詩詞曲語詞匯釋》,張相著,中華書局,1953年(1980年,王瑛在張相一書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出版了《詩詞曲語辭例釋》)《戲曲詞語匯釋》,陸澹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小說詞語匯釋》,陸澹安,中華書局,1964年《金元戲曲方言考》,徐嘉瑞,商務印書館,1956年《元劇俗語方言例釋》,朱居易,商務印書館,1960年《敦煌變文字義通釋》,蔣禮鴻,中華書局,1962年2.詞典(含虛詞、方言、專門性詞典等)
現代出版(二):
《宋元語言詞典》,龍潛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新方言》,(近代)章炳麟《中華諺?!?,史襄哉,中華書局,1927年《聯綿字典》,符定一,商務印書館,1943年(1954年中華書局再版)《辭通》,朱起鳳,開明書店,1934年(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督鷿h語詞典》,高文達主編,知識出版社,1992年《辭源》,商務印書館編印,1915年(1979-1983年出修訂本四冊,1988年出合訂本)《辭海》,中華書局編印(舒新城等主編),1936年(1979年出修訂本三冊,1980年出縮印本一冊,1999年出新修訂本)《漢語大詞典》(十二卷),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1993年(1988年后改由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紅樓夢詞典》(專書詞典),楊伯峻、徐提,1985年,中華書局
…………3.韻書(古代)
《聲類》,(三國·魏)李登(我國最早的韻書,已失傳)
《切韻》,(隋)陸法言
《廣韻》(全稱《大宋重修廣韻》),(宋)陳彭年等
《集韻》,(宋)丁度等
《壬子禮部韻略》,(宋)劉淵
《平水新刊禮部韻略》,(金)王文郁
《古今韻會舉要》,(元)熊忠
《中原音韻》,(元)周德清
一、古漢語常用工具書的分類
(二)類書和政書
1.類書:是指把各種學科及其條目按類編排的工具書,它不負責作出任何評論說明,只是把原始的資料搜羅在一起。
作用:查找故詩文典故的由來;查尋佚書、佚文;考察某事物的由來等。
2.政書:是一種專門把歷代典章制度收集在一起的工具書,對所羅列的材料也不作解釋。(典章制度:指歷代王朝政治、經濟、軍事、法律、文化等制度的沿革。)作用:查找歷史某一事物的源起、發展及變化過程。
(二)類書和政書1.類書
《皇覽》,(三國·魏)王象、劉邵等(我國最早的類書,已失傳)
《北堂書鈔》,(唐)虞世南;《藝文類聚》,(唐)歐陽詢等
《初學記》,(唐)徐堅;《玉?!罚ㄋ危┩鯌?/p>
《太平御覽》,(宋)李昉等(中華書局1960年影印版)
《冊府元龜》,(宋)王欽若、楊億等
《永樂大典》,(明)解縉等(該書為我國古代的最大一部類書,但已殘缺)
《淵鑒類函》,(清)張英等;《佩文韻府》,(清)張玉書等
《駢字類篇》,(清)張廷玉等;《格致鏡原》,(清)陳元龍
《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清)陳夢雷原編,蔣廷錫重輯(該書為我國現存的最大一部類書,雍正四年以銅活字排印,光緒十九年上海同文書局加“考證”并據原活字版改成石印,1934年上海中華書局據同文版縮印,分訂為808冊)
《子史精華》,(清)張廷玉、蔣廷錫等
(二)類書和政書
2.政書(1)通書類(通代)
《通典》,(唐)杜佑
《通志》,(宋)鄭樵
《文獻通考》,(元)馬端臨(以上三部書合稱“三通”。在“三通”基礎上,清代修了《續通典》、《續通志》、《續文獻通考》,另修了《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獻通考》,合稱“九通”;再加上清末民初劉錦藻個人編撰的《續清文獻通考》一書,就是所謂的政書“十通”。)
(2)會要類(斷代)
《春秋會要》、《西漢會要》、《三國會要》、《唐會要》…………
一、古漢語常用工具書的分類
(三)目錄和索引
(1)目錄《別錄》和《七略》(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官藏書目),西漢劉向、劉歆《漢書·藝文志》,(東漢)班固編纂(刪改《別錄》和《七略》而成,為我國最早的史志書目。)《郡齋讀書志》,(南宋)晁公武(私家藏書目錄)《直齋書錄解題》,(南宋)陳振孫(私家藏書目錄)《汲古閣秘本書目》,(明)毛扆(私家藏書目錄)《述古堂書目》,(清)錢曾(私家藏書目錄)《讀書敏求記》,(清)錢曾(私家藏書目錄)《西諦書目》,鄭振鐸(私家藏書目錄)《崇文書目》(宋代官修)《文淵閣書目》(明代官修)
《四庫全書總目》(二百卷),(清)紀昀、永瑢等(該書也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是乾隆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的書目和提要,中華書局1965年出精裝本)《四庫全書簡明目錄》,(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胡玉縉撰,王欣夫輯,中華書局,1964年《千頃堂書目》,(清)黃虞稷《書目答問補正》,(清)張之洞撰,范錫曾補正,中華書局影印,1963年《販書偶記》,孫殿起,中華書局,1959年《中國地方志綜錄》,朱士嘉,商務印書館,1958年《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孫楷第,作家出版社,1958年《曲??偰刻嵋?,(清)黃文旸原撰,董康等輯補,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后又出北嬰的《曲??偰刻嵋a編》)《中國叢書綜錄》(三冊),上海圖書館編,中華書局,1959-1962年(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一版),收集各類叢書三萬多種
(三)目錄和索引
(2)索引
又稱“通檢”、“引得(INDEX)”《兩漢書姓名韻》,(明)傅山撰(我國最早的一部索引)《史記人名索引》,鐘華編,中華書局,1977年《藝文志二十種綜合引得》,引得編纂處編,中華書局影印,1960年《杜詩引得》,引得編纂處編,哈佛燕京學社,1940年《室名別號索引》,陳乃乾編,中華書局,1957年《中國地名索引》,來荷初編,上海新知識出版社,1955年《十三經索引》,葉紹均(葉圣陶)編,開明書店,1934年(1957年中華書局依原紙型重印,1983年中華書局又校改后重新排?。?/p>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開明書店編印,1935年(1956年中華書局重?。?/p>
一、古漢語常用工具書的分類
(四)叢書又名:叢刻、叢編、匯刻、合刻、叢刊、全書等。它一般是指把許多單獨的書匯刻(?。┰谝黄鹂谐霭?,并冠以總書名。綜合性叢書:
《百川學海》,(宋)左圭編(我國現存最早的叢書)
《皇清經解》,(清)阮元等編
《萬有文庫》,(民國)商務印書館編輯并出版
《叢書集成初編》,王云五主編,商務印書館,20世紀30年代中期陸續出版。
《四庫全書》,(清)永瑢、紀昀等主編(我國最大的叢書)地方性叢書:《豫章叢書》??茀矔骸妒癫亍罚ㄓ置堕_寶藏》,屬佛經叢書,1983)二、古漢語常用工具書的一般排檢法(一)字形法1.部首排列
東漢《說文解字》:540部首(首用)遼《龍龕手鑒》:242部首明《字匯》和《正字通》、清《康熙字典》:214部首●依照十二地支順序編排部首:有《字匯》、《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辭源》等。查找口訣:一二子中尋三畫查丑寅四在卯辰巳五午六未申七酉八九戌其余亥中尋
問:《新華字典》部首:?個;
《現代漢語詞典》和新版《辭?!凡渴祝??個二、古漢語常用工具書的一般排檢法(二)字形法2.筆畫檢字:《中國古今人名大字典》、《中國人名大字典》3.筆形(順)檢字:常見順序:丶一丨丿(寒來暑往)原來順序:一丶丿丨(元亨利貞)或丶丨丿一(江山千古)4.號碼法:最常見的是四角號碼,可用于檢索解放前出版的工具書或新版《辭源》??谠E:橫1垂23點捺,叉4串5方框6
角7八89是小,點下有橫變0頭(橫上有點變0頭)
四角號碼筆形和代號四角號碼查字方法
(1)取角順序
每字按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的次序取四個角的號碼。
四角號碼查字方法(2)取角方法Ⅰ.一筆可以分角取號。Ⅱ.一筆的上下兩段和別筆構成兩種筆形的,這一筆畫可分開使用,分兩角取號。
Ⅲ.下角筆形偏在一角的,而另一角無筆形的,按筆形的實際位置取號,缺角作0。
(2)取角方法Ⅳ.凡外圍是‘口門門’的三類字,左右兩下角改取里面的筆形。但上下左右有附加筆形的,都不在此例。
Ⅴ.一個筆形,前角已經用過,后角作為0。
二、古漢語常用工具書的一般排檢法(二)字音法1.韻部法:主要運用于古代出版的工具書,如《經籍纂詁》、《佩文韻府》等和各類韻書。●古人把音分為206韻,宋元以后并為106韻(平水韻),大致按平(30)、上(29)、去(30)、入(17)四聲依次排列?!袂€查找舉例:上前噴吼如有意,耳尖卓立節踠奇。先從新版《辭源》或《漢字大字典》查出“意”字屬“去聲,志韻”,然后再查《佩文韻府》中去聲的“志韻”所屬的“意”字,即可找出該句詩的出處。(二)字音法2.注音字母法:是漢語拼音方案制定前通行的為漢字和學習普通話的一套音標。1913年由讀音統一會制定,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一直沿用至20世紀50年代初期。注音字母共40個,其中聲母24個,韻母16個?!褡⒁糇帜概e例:聲母:ㄅㄆㄇㄈ韻母:ㄚㄛㄜ3.拼音字母法(略)(三)分類法指某工具書按材料的性質編排,主要見于古代類書,其它詞典有時出現(如《爾雅》)。1.按事物性質如《爾雅》,按字、詞的意義分為19類:釋詁、釋言、釋草、釋魚……等。如《古今圖書集成》,分為6匯編、32典,6109部,每一部中又分匯考、總論、圖表、列傳、藝文、選句、紀事、雜錄、外編等子項目。2.按學科系統(主要用于書目和索引等工具書)如《四庫全書總目》,先分經(10)、史(15)、子(14)、集(5)四大部類,每一大部類下分為若干小類(共44),每一小類下又分屬(共67屬)。
●近代張之洞《書目答問》增加“叢書”大類。三、古漢語常用工具書簡介(一)《說文解字》
共15卷。其中敘1卷,正文14卷。收字9353個,另加重文(古文、籀文等異體字)1163個(舉例),共10516個。共540部首,其排列順序是“始一終亥”,大致按照“據形系聯”的原則:即把形體上相近或相關的部首排在一起。如,《說文》第九包括頁部、、面部、首部、須部等;如果是同一部首的字,則盡量把意義相近的排在一起。如,言部:訕、譏、誣、謗、誹……(均含“對他人進行批評”之意)
貝部:貝、賄、貨、資、賢……(均含“財物”之意) (一)《說文解字》●
《說文》釋字的方法:先列出小篆形體,然后分析字義(多為本義);如果該字是部首字,就說明凡屬這個部首的字都與該部首的意義相關聯,格式為“凡○之屬皆從○”。每字都是先釋字義,然后析形體結構;有時也指出該字的讀音,格式為“讀若(如)○”或“○聲”。舉例(板書):昕齒●《說文》的版本:北宋徐鉉的校定本(“大徐本”,1963年中華書局影印,1979年再版)徐鉉在許慎說解之后附加了反切注音,如:昕——許斤切;齒——昌禮切北宋徐鍇的系傳本(“小徐本”)三、古漢語常用工具書簡介(二)《經籍纂詁》
清阮元主編。成書于1798年,刻印出版于1812年。目前易找到的是成都古籍書店1982年出的影印本,書前有目錄索引(按繁體字筆畫排列)和同字異體表。該書為專收古代字義的字典,是我國古書中注解的總集。清代學者為該書作序,其云:“檢一字而諸訓皆存,尋一訓而原書可識?!北緯鴨巫值木幣朋w例與《佩文韻府》相似,按106韻分類(《佩文韻府》所無之字,按《廣韻》,《廣韻》所無之字,則按《集韻》)。全書共106卷,每卷一韻,只講字義,不注音切。釋義時,是把各種不同意義分條列在下面;各條之間用“○”隔開。其列字義步驟是:先舉本義,此列引申義,再列輾轉相訓、名物數象。(二)《經籍纂詁》●釋義舉例:上平聲之十灰韻[偎]—,愛也?!读凶印S帝》“不偎不—”釋文?!?/p>
—,亦愛也?!渡胶=洝ず冉洝贰疤於尽藧廴恕弊??!稹?,仿佛貌,不審也。《列子·黃帝》釋文引《字林》。(說明:“—”代表所釋字。)(三)《漢語大字典》和《漢語大詞典》
(參見教材:王力主編《古代漢語》第一冊P74-76)三、古漢語常用工具書簡介(四)《爾雅》(作者不詳)
題解:爾,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意思是以雅正之言解釋方言詞語和古詞語,使之近于規范。
性質:一部專門解釋經傳字詞的工具書,屬分類詞典。●全書十九篇(類)。前三篇為釋詁、釋言、釋訓,是解釋一般的字、詞(含復音詞)。后十六篇為釋親、釋宮、釋器、釋樂、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專門解釋各種名物。全書共2091條,收詞4300多個,13113字?!癫椤稜栄拧凡淮笕菀?,需判斷所查檢的字詞屬何類。例如:宮商角徵羽(應查《?》篇)闕闈閨閣閤(應查《?》篇)
(四)《爾雅》●
《爾雅》的釋詞方式:
其一:把相同或相近意義的字詞歸納在一起,然后用一個當時通行的詞來解釋之。
《釋詁》: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權輿,始也。
《釋言》:明明、斤斤,察也。
《釋訓》:穆穆、肅肅,敬也。
其二:把內容相關的詞放在一起分別解釋。
《釋親》之“母黨”:妻之父為外舅,妻之母為外姑。
其三:以通名釋別名,以俗釋雅,以今釋古。
《釋天》:穹蒼,蒼天也。春為蒼天,夏為昊天,秋為旻天,冬為上天。(四)《爾雅》●歷代研究《爾雅》的重要著述晉·郭璞《爾雅注》
宋·邢昺《爾雅疏》
(上述二書合稱《爾雅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清·邵晉涵《爾雅正義》
清·郝懿行《爾雅義疏》(王念孫有《爾雅郝疏刊誤》)●后世訓詁書,有的補充《爾雅》內容,有的仿其體例,且多以“雅”字命名。
(例略,參見補充資料)(五)《辭源》和《辭?!罚▍⒁娊滩模和趿χ骶帯豆糯鷿h語》第一冊p71-74)三、古漢語常用工具書簡介(六)《辭通》
朱起鳳撰,1934年開明書店版,1982年長春古籍書店影印出版。是一部專門解釋雙音詞(連語)通假現象的詞典。●全書共24卷,收詞3萬多條,共300多萬字。其編排特點,是把同一詞的各種不同書寫形式排在一起作為一組。每組之中常見詞列于前,冷僻詞列于后;編排順序是按106韻。書后附有《辭通檢韻》,并另編《四角號碼索引》和《筆畫索引》?!襻屃x方法:對常見詞注明音義,之后的冷僻詞則引書說明(含書名、篇名)。在所解釋的每個詞條后,作者還加上自己的按語。(六)《辭通》●釋義舉例
其一:[猶豫]有“猶預、猶與、冘豫、由豫、優與、容與、猶予”等各種不同書寫形式。按語指出:猶、由二字同音通用;優、猶音近;冘即由之古文;容、猶雙聲;豫字古作預,亦作與……
其二:[流連]有“留連、游夕、留聯、流爛”等不同書寫形式。按語指出:流、留同聲通用;游夕乃流連之異文;流作留、連作聯,并同音通假;連、爛音之轉;爛石亦作連石,是其例也。另,作者指出“流連”義項有三:留滯;游燕(游遠宴樂);散布(爛漫,失其職業)。三、古漢語常用工具書簡介(七)《小說詞語匯釋》
陸澹安撰,1964年中華書局版,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作者從64種通俗小說(以清末為下限)中收采方言、俗語、口語、行業語等詞語,共8千多條。
●詞條的編排,以詞條的首字筆畫多少為序;所收詞語如果是一詞多義的,就分條解釋。詞條后如果加有詞綴(如“子”、“兒”、“里”等)但詞義又不變的,就作為附詞置于正詞之后(如“一溜兒”、“一把子”分別附于“一溜”、“一把”之后);如果加詞綴后原義有變化的,就另列詞條,如孤拐(踝骨)/孤拐兒(孤單的人)。所有詞義均舉例說明。(七)《小說詞語匯釋》●凡是意義相同而首字也相同的詞語,合并為一條(常見的為主詞,其余的為附詞);凡是意義相同而首字又不同的字,則按首字筆畫分立詞條,不作合并。如:“狼亢”(笨拙、笨重)與“榔槺”(體積長大、笨重、不靈便)
這呆子生得狼亢,又不會騰挪。這一去少兇多吉,你還去救他一救。(《西游記》第七十六回)奈我這口刀著實榔槺,不遂我意,奈何?(《西游記》第三回)●釋義方法:每一詞條先作簡釋,而后舉一、二條例證;如果詞條有多義,則每一義均舉例說明。
例如,[打短]說壞話。這個說,先生留我,為何要你打短。(《警世通言》第十一回)
又如,[實落]有二義:結實;實在。八戒道:“婆婆,我身子實落,不用補虛。”(《西游記》第五十三回)這班隨從的人打扮出路光景,雖然懸弓佩劍,實落是一個也動不得手的。(《醒世姻緣傳》第二十二回)三、古漢語常用工具書簡介(八)《古今圖書集成》
現存的我國歷史上搜羅最廣博、內容最豐富的最大的類書。清康熙、雍正年間陳夢雷、蔣廷錫編。一萬卷(當時分為5020冊),光緒十九年上海同文書局據原活字版改成石印本(附考證24卷),1934年上海中華書局據同文版縮印,分訂808冊。全書1.6億字。分6匯編、32典、6109部(詳見參考資料p.89)。每一部中又分匯考、總論、圖表、列傳、藝文、選句、紀事、雜錄、外編等子項目。該書所引書都一一注明書名、篇名和作者,引錄原文往往一字不漏地整部、整篇、整段載入。有目錄索引。(八)《古今圖書集成》●“匯考”等子項目說明
匯考:把有關事物的種類、性質、特點、形成原因及因革源流、古今名稱等摘要敘述??傉摚喊呀洉⒔洉淖⑹韬妥訒杏嘘P該事物的論述加以輯錄。圖表:將該事物用圖表說明,無者缺之。列傳:記載歷史上有名人物的傳記資料。藝文:收錄涉及該事物的辭藻(詩、文、詞、賦等)。選句:摘錄有關該事物的對偶句。紀事:即除了“匯考”所記大事之外,把該事物可以留傳者,按正史、稗史、子、集的次序收錄。雜錄:將凡是涉及該事物的論述(除經書外),不論是旁引曲喻,還是真假難分的材料予以收錄。外編:凡神仙、佛道異說,以及荒誕無稽的記述,如果與該事物有關,亦并收錄。
●運用舉例:(略)三、古漢語常用工具書簡介(九)《四庫全書總目》清永瑢、紀昀等撰。是乾隆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的書目和提要。中華書局1965年出精裝本。●關于《四庫全書》
我國最大的叢書。乾隆十七年(1772)開始編纂。永瑢為總裁,實際主持人是金簡和于敏中,具體編撰總負責是紀昀。
1781年抄出第一部(正本),然后有紀昀寫出提要。后又抄出六部(副本)。各本分藏地點如下:文淵閣(正本,皇宮);文源閣(圓明園);文津閣(承德避暑山莊);文溯閣(沈陽故宮);文宗閣(鎮江);文匯閣(揚州);文瀾閣(杭州)。(九)《四庫全書總目》●總體編排說明共收書目10254種(其中含全書3461種,存目書6793種),以經、史、子、集為綱,分為四大部類,每一大部類下分為若干小類(共44小類),每一小類下又分屬(共67屬)。每大類和小類之前都有小序,用以說明這類著作的源流以及為什么分出這一類的理由。每部書(含存目)都有提要——這是本書的最大價值,主要說明作者、內容、卷數、版本沿革以及對該書的簡要評價。(九)《四庫全書總目》●四大部類和所屬44小類目錄經部(10小類):《易》、《書》、《詩》、《禮》、《春秋》、《孝經》、五經總義、四書、樂、小學史部(15小類):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史評子部(14小類):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家、釋家、道家集部(5小類):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九)《四庫全書總目》●六十七屬細目
[說明]以下凡未出現的小類,則該小類下無屬。禮類(六屬):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書小學類(三屬):訓詁、字書、韻書詔令奏議類(二屬):詔令、奏議傳記類(五屬):圣賢、名人、總錄、雜錄、別錄地理類(十屬):宮殿疏、總志、都會郡縣、河渠、邊防、山川、古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年級下冊英語詞匯復習計劃
- 橋梁施工吊裝合同范本范文
-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教學反饋計劃
- 高一學生團隊合作自我陳述報告范文
- 部編人教版八年級歷史特色教學計劃2025
- 一年級科學基礎知識教學計劃
-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規范
- 醫療行業薪酬調查報告范文
- 課堂衛生自查報告范文
- 城市居民健康生活知識普及計劃
- GB/T 16451-2008天然脂肪醇
- GB 5013.2-1997額定電壓450/750V及以下橡皮絕緣電纜第2部分:試驗方法
- 山東省中小學校檔案管理暫行辦法
-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
- 國家開放大學《監督學》形考任務( 1-4)試題和答案解析
- 完工付款最終付款申請表
- 人工動靜脈內瘺
- 新版(七步法案例)PFMEA
- 慢阻肺隨訪記錄表正式版
- 廣西大學數學建模競賽選拔賽題目
- 受戒申請表(共3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