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個高考文言實詞練習人教版高三上冊
”龍會中學高2007級復習資料
120個高考文言實詞練習
1.愛
(1)寬厚而愛人。(《過秦論》)
(2)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六國論》)
⑶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宮賦》)
⑷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⑸愛而不見,搔首蹦蹦。(《舞風?靜女》)
(6)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孟子?齊桓晉文之
2.安
(1)風雨不動安如山。
⑵然后得一夕安寢。(《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⑶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赤壁之戰》)
(4)既來之,見安之。(《季氏將伐顓臾》)
3.倍
(1)焉用亡鄭以倍鄰。(《燭之武退秦師》)
⑵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1宴》)
⑶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被
(1)將軍身被堅執銳。(《陳涉世家》)
⑵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列傳》)
⑶被發行吟澤畔。(《屈原列傳》)
⑷大雪愈嶺,被南越中數州。(《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5.本
(1)若止印三二本。(《活板》)
(2)此之謂失其本心。(《魚我所欲也》)
⑶蓋亦反其本矣。(《孟子》)
⑷抑本其成敗之跡。(《伶官傳序》)
6.鄙
(1)太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鄭伯克段于鄢》)
(2)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曹劌論戰》)
(3)鄙人不慧。(《中山狼傳》)
⑷孔子鄙其小器。(《訓儉示康》)
7.兵
(1)收天下之兵。(《過秦論》)
⑵得選兵八萬人。(《信陵君竊符救趙》)
⑶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論積貯疏》)
(4)左右欲兵之。(《史記》)
8.病
(2)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病梅館記》)
(3)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語?衛靈公》)
(4)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⑸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原毀》)
(6)今人乃以儉相詬病。(《訓儉示康》)
9o曾
(1)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⑵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0.察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2)向察眾人之議。(《赤壁之戰》)
⑶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石鐘山記》)
(4)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訊善道,察納雅言。(《出師表》)
11.朝
(1)動以朝廷為辭。(《赤壁之戰》)
(2)相如每朝時。(《廉頗藺相如列傳》)
(3)朝服衣冠。(《鄒忌諷齊王納諫》)
12.誠
(1)帝感其誠。(《愚公移山》)
(2)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于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3)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赤壁之戰》)
13.乘
(1)乘犢車,從吏卒。(《赤壁之戰》)
(2)于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記》)
(3)超乘者三百乘。(《搬之戰》)
(4)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毅之戰》)
(5)因利乘便。(《過秦論》)
(6)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論積貯疏》)
14.除
(1)登自東除。(《東京賦》)
(2)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后序》)
(3)庶竭鷲鈍,攘除奸兇。(《出師表》)
(4)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五人
墓碑記》)
15.辭
(1)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鴻門宴》)
(2)于是辭相印不拜。(《后序》)
(3)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信陵君竊符救趙》)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論語》)
(5)近者奉辭伐罪。(《赤壁之戰》)
(6)使皇武子辭焉。(《左傳》)
⑺王粲長于辭賦。(《典論?論文》)
16.從
⑴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藺相如列傳》)
⑵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活板》)
⑶從此道至吾軍。(《鴻門宴》)
⑷從散約敗。(《過秦論》)
(5)小惠未循,民弗從也。(《曹劌論戰》)
(6)樊噲從良坐。(《鴻門宴》)
⑺弟走從軍阿姨死。(《琵琶行》)
17.殆
(1)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謀攻》)
⑵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
⑶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石鐘山記》)
18.當
(1)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赤壁之戰》)
(2)當是時。(《鴻門宴》)
⑶犯法當死。(《柳敬亭傳》)
(4)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孔雀東南飛》)
(5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6)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捕蛇者說》)
(7)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8)北邀當國者相見。(《(指南錄)后序》)
(9)將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促織》)
(10)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竇娥冤》)
19.道
⑴有碑仆道。(《游褒禪山記》)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師說》)
⑶于是廢先王之道。(《過秦論》)
⑷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赤壁之戰》)
(5)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念奴嬌?赤壁懷古》)
20.得
(1)秦城恐不可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⑵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游褒禪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勸學》)
⑷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5)吾得兄事之。(《鴻門宴》)
(6)意氣揚揚,甚自得也。(《管晏列傳》)
⑺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孟子?告子上》)
21.度
(1)寧信度,無自信也。(《鄭人買履》)
(2)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絮大。(《過秦論》)
(3)崔九堂前幾度聞。(《江南逢李龜年》)
⑷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荊軻刺秦王》)
(5)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6)一夜飛度鏡湖月。(《夢游天姥吟留別》)
(7)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張衡傳》)
⑻而死固之度外矣。(《(指南錄)后序》)
22.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三國志?劉表傳》)
(2)嬌兒惡臥踏里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以小易大,彼惡知之。(《孟子》)
23.非
(1)非兵不利,戰不善。(《六國論》)
(2)以功業大,人莫之非。(《訓儉示康》)
⑶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勸學》)
(4)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赤壁之戰》)
(5)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
24.負
(1)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盅子》)
⑵寧許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
(3)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葡相如列傳》)
(4)蒼山負雪,明燭天南。《登泰山記》
(5)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廉頗藺相如列傳》)
(6)勝負之數。(《六國論》)
(7)秦貪,負其強。(《廉頗藺相如列傳》)
25.復
(1)復造候風地動儀。(《張衡傳》)
⑵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捕蛇者說》)
(3)王辭而不復。(《子虛賦》)
(4)復道行空。(《阿房宮賦》)
⑸昭王南征而不復。(《古文觀止》)
(6)山重水復疑無路。(《游山西村》)
26.蓋
(1)日初出大如車蓋。(《兩小兒辯日》)
(2)覆蓋周密無際。《張衡傳》
(3)劉豫州五室之胄,英才蓋世。(《三國志》)
⑷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禪山記》)
⑸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列傳》)
(6)蓋鐘子期死,伯樂終身不復鼓琴。
27.故
(1)故壘西邊。(《念奴嬌?赤壁懷古》)
⑵君安與項隹有故。(《鴻門宴》)
(3)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4)廣故數言欲亡。(《陳涉世家》)
⑸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六國論》)
(6)此物故非西產。
(7)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行》)
28.固
(1)秦孝公據靖函之固。(《過秦論》)
⑵乃辭謝,固請。(《廉頗藺相如列傳》)
(3)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⑷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六國論》)
(5)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29.顧
(1)顧召趙御史日。(《廉頗藺相如列傳》)
(2)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
(3)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赤壁之戰》)
大行不顧細謹c(《鴻門宴》)
30.歸
(1)予不得歸矣。(《〈指南錄)后序》)
(2)歸璧于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⑶吾妻來歸。(《項脊軒志》)
(4)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31.國
(1)國事至此。(《(指南錄)后序》)
⑵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岳陽樓記》)
⑶六國破滅,非兵不利。(《六國論》)
⑷等死,死國可乎!(《陳涉世家》)
32.過
(1)雷霆乍驚,宮車過也。《阿房宮賦》
(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⑶一日,大母過余日。(《項脊軒志》)
⑷況才之過于余者乎。(《送東陽馬生序》)
⑸今公子故過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33.何
(1)卻看妻子愁何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又何間焉。(《曹劌論戰》)
34.恨.
(1)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無所恨。(《魏其武安侯列傳》)
⑵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
(3)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孔雀東南飛》)
35.胡
(1)國胡以相恤。(《論積貯疏》)
⑵胡取禾三百廛兮。(《伐檀》)
(3)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詩》)
36.患
(1)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孟子》)
⑵不患貧而患不安。(《論語》)
⑶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37.或
(1)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頗藺相如列傳》)
⑵云霞明滅或可睹。(《夢游天姥吟留別》)
⑶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38.及
(1)及諸河,已在舟中矣。
(2)燒及北船,延及岸上營落。
⑶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促織》)
39.即
(1)匪來貿絲,來即我謀。(《氓》)
⑵項伯即入見沛公。(《鴻門宴》)
⑶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鴻門宴》)
(4)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5)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蘇武傳》)
40.疾
(1)君有疾在腹理。(《扁鵲見蔡桓公》)
⑵君子疾夫舍日……(《論語》)
⑶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孫子吳起列傳》)
(4)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勸學》)
⑸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觀獵》)
41.既
⑴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
(2)既克,公問其故。(《曹劌論戰》)
(3)三軍既惑且疑。(《謀攻》)
42.假
(1)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
⑵君子生非異也,善假干物也。(《勸學》)
(3)假令仆伏法受誅。(《報任安書》)
⑷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
43.間
(1)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論語》)
(2)安得廣廈千萬間。(《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⑶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⑷讒人間之。(《屈原列傳》)
(5)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
(6)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鄒忌諷齊王納諫》)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見蔡桓公》)
44.見
(1)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⑵項伯即入見沛公。(《鴻門宴》)
⑶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列傳》)
(4)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45.解
(1)始臣之解牛之時.(《庖丁解牛》)
解其棕縛(《病梅館記》)
(2)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信陵君竊符救趙》)
(3)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46.就
(1)金就礪則利。(《勸學》)
⑵連辟公府不就。(《張衡傳》)
(3)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勸學》)
(4)荊軻遂就車而去。(《荊軻刺秦王》)
47.舉
(1)舉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鴻門宴》)
⑵戍卒叫,函谷舉。(《阿房宮賦》)
⑶殺人如不能舉。(《鴻門宴》)
⑷將軍向寵……是以眾議舉寵為督。(《出師表》)
(5)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
(6)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陳涉世家》)
48.絕
(1)而絕秦趙之歡。(《廉頗藺相如列傳》)
⑵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3)而絕江河。(《勸學》)
(4)以為妙絕。(《口技》)
(5)佛印絕類彌勒。(《核舟記》)
49.堪
(1)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指南錄)后序》)
⑵可堪回首,佛貍祠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⑶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孔雀東南飛》)
50.克
(1)既克,公問其故。(《曹劌論戰》)
(2)克己復禮為仁。(《論語》)
(3)與克期俱至。(《三國志?張嶷傳》)
51.類
(1)如大小龍湫……之類。(《夢溪筆談》)
(2)佛印絕類彌勒。(《核舟記》)
⑶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茍子?君道》)
52.憐
(1)楚人憐之。(《陳涉世家》)
(2)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觸龍說趙太后》)
⑶戊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阿房宮賦》)
53.彌
(1)曠日彌久而無益于理。(《鹽鐵論?相刺》)
⑵夜雪初霽,養麥彌望。(《揚州慢》)
⑶奉之彌繁,侵之愈急。(《六國論》)
54.莫
(1)至莫夜月明。(《石鐘山記》)
⑵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赤壁之戰》)
⑶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孔雀東南飛》)
55.乃
⑴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2)乃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
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說》)
(4)至城東,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
56.內
(1)內立法度。(《過秦論》)
⑵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
⑶距關,毋內諸侯。(《鴻門宴》)
57.期
(1)失期,法皆斬。(《陳涉世家》)
(2)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鎮郤。(《呂氏春秋?察今》)
(3)不期而遇
58.奇
(1)大將軍鄧鷺奇其才。(《張衡傳》)
⑵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3)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六國論》)
59.遷
(1)戰守遷皆不及施。(《(指南錄)后序》)
⑵再遷為太史令。(《張衡傳》)
(3)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琵琶行》)
⑷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
60.請
(1)乃請賓客,約車騎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軍。(《信陵君竊符
救趙》)
(2)臣請完璧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3)君不如袒伏斧質請罪。(《廉頗藺相如列傳》)
(4)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廉頗葡相如列傳》)
(5)諸將請所之.
61.窮
(1)欲窮千里目。(《登鸛雀樓》)
(2)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
(3)窮餓無聊。(《(指南錄)后序》)
(4)則雖好游者不能窮也。(《游褒禪L記》)
62.去
(1)沛公已去。(《鴻門宴》)
(2)去北軍二里余
(3)漢家除殘去穢。(《赤壁之戰》)
(4)我從去年群帝京,謫居臥病潺陽城。(《琵琶行》)
63.勸
(1)三日勸農功。(《論貴粟疏》)
(2)肅勸權召瑜還。(《赤壁之戰》)
64.卻
(1)相如因持璧卻立。(《廉頗藺相如列傳》)
(2)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六國論》)
(3)醫得跟前瘡,剜卻心頭肉。
(4)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65.如
(1)坐須臾,沛公起如廁。(《鴻門宴》)
⑵如棄草芥。(《六國論》)
(3)固不如也。(《鴻門宴》)
(4)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66.若
(1)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2)若只印三二本,未為簡易。(《活板》)
(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⑷若毒之乎。(《捕蛇者說》)
67.善
(1)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勸學》)
⑵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
(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學》)
(4)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
(6)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歸去來兮辭》)
68.少
(1)險以遠,則至者少。(《游褒禪山記》)
⑵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3)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師說》)
69.涉
(1)楚人有涉江者。(《呂氏春秋》)
(2)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赤壁之戰》)
⑶今少卿抱不測罪,涉旬月,迫季東。
70.勝
(1)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鴻門宴》)
(2)一人之智力,不能勝天下欲得之者之眾。
⑶刑人如恐不勝。(《鴻門宴》)
(4)是故百戰百勝。(《孫子兵法》)
⑸予觀夫巴陵勝狀。(《岳陽樓記》)
71.識
(1)非問無以廣識。
⑵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
(3)因笑謂邁日:“汝識之乎?”(《石鐘山記》)
72.使
(1)大王遣一介之使。(《廉頗藺相如列傳》)
(2)臣愿券璧往使。(《廉頗藺相如列傳》)
(3)使人遺趙王書。(《廉頗藺相如列傳》)
(4)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六國論》)
73.是
⑴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
⑵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3)問今是何世。(《桃花源記》)
74.適
(1)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孔雀東南飛》)
(2)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孔雀東南飛》)
⑶從上觀之適與地平。(《雁蕩山》)
⑷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石鐘山記》)
75.書
(1)使人遺趙王書。(《廉頗藺相如列傳》)
⑵憑幾學書。(《項脊軒志》)
⑶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漢書?藝文志》)
(4)積書滿架。(《項脊軒志》)
⑸秦御史前書日。(《廉頗藺相如列傳》)
76.屬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
⑵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舉酒屬客。(《赤壁賦》)
⑶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4)在骨髓,司命之所屬。(《扁鵲見蔡桓公》)
(5)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77.數
(1)不數歲,薄產累盡。(《促織》)
⑵勝負之數,存亡之理。(《六國論》)
⑶蒙沖斗艦乃以千數。(《赤壁之戰》)
⑷三日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周禮》)
(5)范增數目項王。(《鴻門宴》)
(6)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
78.孰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⑵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廉頗'葡相如列傳》)
79.率
(1)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六國論》)
⑵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過秦論》)
⑶將率不能貝[兵弱。(《茍子》)
80.說
(1)故為之說。(《捕蛇者說》)
⑵秦王不說。(《廉頗藺相如列傳》)
(3)范增說項羽日。(《鴻門宴》)
⑷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鴻宴》)
81.私
(1)私握臣手。(《廉頗藺相如列傳》)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3)公私之積猶可哀痛。(《論積貯疏》)
(4)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史記?項羽本紀》)
82.素
(1)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孔雀東南飛》)
(2)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三峽》)
(3)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檀》)
(4)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
83.湯
(1)臣請就湯鍍。(《廉頗藺相如列傳》)
⑵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三國志》)
(3)疾在媵理,湯熨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
(4)浩浩湯湯,橫無際涯。(《莊子》)
84.涕
(1)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捕蛇者說》)
(2)士皆垂淚深泣。(《荊軻剌秦王》)
85.徒
(1)斑白者多徒行。(《資治通鑒》)
⑵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齊桓晉文之事》)
⑶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皙相如列傳》)
⑷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廉頗藺相如列傳》)
86.亡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
(2)燕雖小國而后亡.
⑶秦無亡矢遺鍍之費。(《過秦論》)
(4)今劉表新亡。(《赤壁之戰》)
(5)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
87.王
(1)君王為人不忍.(《鴻門宴》)
(2)沛公欲王關中。(《鴻門宴》)
88.望
(1)吾令人望其氣。(《鴻門宴》)
(2)先達德隆望尊。
(3)日夜望將軍至。(《鴻門宴》)
(4)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賦》)
(5)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
89.微
(1)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⑵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核舟記》)
⑶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⑷夫禍患常積干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
(5)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信陵君竊符救趙》)
90.悉
(1)書不能悉意。(《報任安書》)
悉使贏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赤壁之戰》)
91.相
(1)永和初,出為河間相.
(2)兒已薄祿相。(《孔雀東南飛》)
⑶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游褒禪山記》)
⑷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廉頗葡相如列傳》)
(5)于是舍人相與諫日。(《廉頗藺相如列傳》)
(6)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92.謝
(1)至鴻門,誅曰。(《鴻門宴》)
⑵乃謝客就車。(《信陵君竊符救趙》)
(3)阿母謝媒人。(《孔雀東南飛》)
(4)多謝后世人。(《孔雀東南飛》)
(5)花之既謝。(《芙蕖》)
⑹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鴻門宴》)
93.信
⑴煙濤微茫信難求。(《夢游天姥吟留別》)
(2)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劌論戰》)
(3)懷王貪而信張儀。(《屈原列傳》)
(4)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孔雀東南飛》)
(5)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琵琶行》)
(6)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
⑺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
94.興
(1)風雨興焉。(《勸學》)
⑵大興師伐秦。(《屈原列傳》)
⑶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
95.行
(1)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師說》)
(2)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列傳》)
(3)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戰》)
(4)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5)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赤壁之戰》)
⑹躡足行伍之間。(《過秦論》)
96.幸
(1)故幸來告良。(《鴻門宴》)
⑵綬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⑶則吾斯役之不幸,末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說》)
⑷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97.修'
⑴鄒忌修八尺有余。(《鄒忌諷齊王納諫》)
(2)對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韓非子》)
⑶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過秦論》)
(4)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馬諫議書》)
(5)臣修身潔行數十年。(《信陵君竊符救趙》)
98.徐
⑴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核舟記》)
(2)入而徐趨,至而自謝。(《觸龍說趙太后》)
99.許
(1)寧許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
⑵高可二黍許。(《核舟記》)
⑶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
(4)曳屋許許聲。(《口技》)
(5)不知何許人也。(《五柳先生傳》)
100.陽
(1斜陽草樹,尋常巷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⑶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史記》)
(4)春日載陽,有鳴倉庚。(《詩經?國風》)
101.要
(1)北攻要害之郡。(《過秦論》)
(2張良出,要項伯。(《鴻門宴》)
(3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孔雀東南飛》)
102.貽
⑴嘗貽予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核舟記》)
⑵我之懷矣,自貽伊戚。
103.宜
(1)理固宜然。(《六國論》)
⑵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后雨》)
104.遺
(1)得遺金一餅。(《樂羊子妻》)
(2)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
(3)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4)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105.易
(1)秦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壁。(《廉頗藺相如列傳》)
⑵是以古之易財,非仁者,財多也。
(3)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伶官傳序》)
(4)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記》)
106.陰
(1)指通豫南,達于漢陰。(《愚公移山》)
⑵乃陰使如孫臏。
(3)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岳陽樓記》)
(4)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
107.右
⑴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游褒禪山記》)
例: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藺相如列傳》)
⑶又多豪右,共為不軌。
108.再
(1)秦擊趙者再。(《六國論》)
(2)再火令藥熔。(《活板》)
109.造
(1)徑造廬訪成,視成所蓄(《促織》)
(2)因造玉清官,伐山取材。
(3)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原列傳》)
(4)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110.賊
(1)忍能對面為盜賊。(《茅屋為秋風圻破歌》)
(2)是天下之大賊也。(《荀子》)
(3)坐桂公塘土圍中,騎數千過其門,幾落賊手死。(《(指南錄)
后序》)
(4)淫侈之欲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論積貯疏》)
111.知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2)君何以知燕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3)孰謂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4)不知口體之率不若人也。(《黃生借書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水穩站股份合同協議書
- 簡短愛情協議書
- 地鐵kpi績效協議書
- 聚餐經費協議書
- 繼續婚姻協議書
- 殯儀館公建民營協議書
- 肉毒注射協議書
- 道和生發協議書
- 聘用店長協議書
- 貸款配資協議書
- 裝飾裝修工程監理規劃
- 小學低年級語文學困生成因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文檔
- 開關、插座、電線檢測報告
- 《了凡四訓》原文及譯文-拼音版
- 初中英語新課標解讀
- GB/T 3671.1-1996水溶性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穩定性的測定
- GB/T 34646-2017燒結金屬膜過濾材料及元件
- GB/T 1962.1-2001注射器、注射針及其他醫療器械6%(魯爾)圓錐接頭第1部分:通用要求
- 中醫十八項護理操作并發癥及處理10-38-30
- 《空中領航》全套教學課件
-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操作題期末專項練習(及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