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一、詩歌鑒賞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唐]岑參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注釋】此詩寫于安史之亂長安被攻陷之時。1.從______、______等詞語中可以看出,這首詩寫了______這一中國傳統節日。2.有人說“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中的“憐”字用得好,請賞析其妙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唐]岑參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咀ⅰ看嗽妼懹凇鞍彩分畞y”中長安尚未被收復之時。3.錦華初讀此詩,對“強”字的讀音把握不準,請你根據詩意幫她判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結合“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分析題目中“思”字的內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龜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5.品讀本詩,找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
)A.前兩句詩,詩人追憶往昔和李龜年的接觸,流露了對“開元全盛日”的懷念。B.“尋?!薄皫锥取边@兩個詞語從側面表現出開元盛世的繁華。C.后兩句詩直抒胸臆,直接道出了重見故人的喜悅。D.詩歌中的“尋?!薄皫锥取薄坝址辍?,點明了作者與李龜年的密切關系。6.清朝蘅塘退士評說本詩:“世運之治亂,年華之盛衰,彼此之凄涼流落,俱在其中。”請舉例說明詩人是用什么手法表現上述意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7.詩中連用五個地名,請寫出這五個地名,并結合詩歌內容說說這樣寫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請賞析“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和“流”的妙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9.請說說“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處。(寫出了峨眉山月怎樣的一種動中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炯住柯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疽摇慷朊忌皆赂枥畎锥朊忌皆掳胼喦铮叭肫角冀?。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1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A.甲詩中,詩人選取暮春時節漂泊不定的“楊花”和“暗含悲痛之情”的“子規啼鳴”這兩種景物,渲染了哀傷的氛圍,寓情于景。B.甲詩想象奇特,乙詩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變幻,都體現了李白詩的浪漫主義風格。C.甲、乙兩詩都提到了友人。甲詩寄托了詩人對友人的懷念和同情:乙詩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D.乙詩中五個地名連用,造成時間迅速轉換之感,讓人感到行船之快,傳達出詩人江行的獨特體驗。12.詩人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為什么要將“愁心”托付給“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請比較一下,甲詩“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月”與乙詩“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月”,所寫的景和表達的意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14.(1)前兩句用“沙似雪”、“月如霜”營造了怎樣的環境氣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請簡要分析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品讀下面的唐詩,按要求回答問題。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詩歌前兩句所展現的畫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各題?!炯住恳股鲜芙党锹劦牙钜婊貥贩榍吧乘蒲芙党峭庠氯缢2恢翁幋堤J管,一夜征人盡望鄉?!疽摇咳下牬档迅哌m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①間。借問梅花何處落②,風吹一夜滿關山。注:①戍樓:軍營城樓。②梅花何處落:是將曲調《梅花落》拆用。16.下列對古詩相關內容和寫法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前兩句寫詩人登城見到沙漠如雪、月華如霜的情景,場面宏大,視野開闊。B.甲詩中“盡”字極有張力,表現了悠揚的笛聲在蒼涼空曠的夜晚感染了“征人”。C.乙詩中,后兩句描繪的梅花落虛景與前面明月雪凈實景營造了美妙曠遠的意境。D.甲乙兩詩中的第三句在內容上都巧妙進行轉折,“不知”“借問”卻用法迥異。17.借“笛”抒情是詩人常用的手法,結合兩首詩,分別說說“笛”給你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解析版)一、詩歌鑒賞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唐]岑參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咀⑨尅看嗽妼懹诎彩分畞y長安被攻陷之時。1.從______、______等詞語中可以看出,這首詩寫了______這一中國傳統節日。2.有人說“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中的“憐”字用得好,請賞析其妙處?!敬鸢浮?.
“九日”
“登高”(或“菊”)
重陽節
2.憐,憐惜的意思?!皯z”字,不僅寫出詩人對故鄉之菊的眷戀,更寫出詩人對故園之菊開在戰場上的長長嘆息,寄托著詩人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解析】1.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對中國傳統節日風俗的把握。農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重陽節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所以可提取“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中的“九日”,“強欲登高去”中的“登高”或“遙憐故園菊”中的“菊”作為答案。2.考查對詩歌煉字的賞析。“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意思是憐惜遠方長安故園中的菊花,這時應正寂寞地在戰場旁邊盛開?!皯z”字,不僅寫出詩人對故鄉之菊的眷戀,更寫出詩人對故園之菊開在戰場上的長長嘆息,百般憐惜。他想到故園今日黃花堆積的情景,只能遙遙寄去一片深沉的鄉情。此詩以重陽登高為題,表達的不是一般的節日思鄉,而是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戰亂中人民疾苦的深深關切。聯系注釋中“此詩寫于安史之亂長安被攻陷之時”的內容可知,也寄托著詩人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唐]岑參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咀ⅰ看嗽妼懹凇鞍彩分畞y”中長安尚未被收復之時。3.錦華初讀此詩,對“強”字的讀音把握不準,請你根據詩意幫她判斷。4.結合“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分析題目中“思”字的內涵?!敬鸢浮?.詩中“強”讀作qiǎng,是勉強之意。這兩句詩寫了詩人隨俗登高卻又憂心忡忡、無心望遠,只能勉強為之的處境,渲染了故都失守、詩人流落他鄉的凄涼氛圍,表達了詩人對于國事的憂思和對故園的想念。
4.“思”即“思念”,這兩句寫出作者在遠離故都的地方想象故鄉的秋菊在離亂的戰場旁開放的荒涼景象,因而哀傷憂慮的樣子。“思”不只表達了作者對遙遠故鄉的思念,也表達了作者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對早日平定戰亂的渴望?!窘馕觥?.本題考查煉字方法及對詩句的理解。此類題目的做題思路一般是:首先點出字詞的本義以及手法(手法有就點);第二步,將詞語帶入詩句解釋含義描繪畫面;第三步,點出詞語達到的效果或氛圍;第四步,分析作者的情感和詩歌主旨。詩中“強”讀作qiǎng,是勉強、被迫之意。重陽節大家都喜歡登高,而詩人卻說勉強想去登高,透著些凄涼之意,為什么勉強呢?因為結合題目“思長安故園”來看,詩人流露出的是濃郁的思鄉情緒,所以“強”是詩人不愿為之而又不得不為之的心態體現,表現了詩人在戰亂中的凄清景況。4.本題考查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理解。解答時需按照“本義+語境義+中心義”作答。題目中的“思”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對故鄉的思念,結合詩題中的“行軍”和“應傍戰場開”,使讀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鮮明的戰亂圖:長安城中戰火紛飛,血染天街,斷墻殘壁間,一叢叢菊花依然寂寞地開放著。因此這里的“思”已經突破了單純的思鄉,而寄托著詩人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江南逢李龜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5.品讀本詩,找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
)A.前兩句詩,詩人追憶往昔和李龜年的接觸,流露了對“開元全盛日”的懷念。B.“尋?!薄皫锥取边@兩個詞語從側面表現出開元盛世的繁華。C.后兩句詩直抒胸臆,直接道出了重見故人的喜悅。D.詩歌中的“尋?!薄皫锥取薄坝址辍?,點明了作者與李龜年的密切關系。6.清朝蘅塘退士評說本詩:“世運之治亂,年華之盛衰,彼此之凄涼流落,俱在其中。”請舉例說明詩人是用什么手法表現上述意思的。【答案】5.C
6.對比。①地點對比,開元時期京都長安的王侯宅第和“安史之亂”后的江南;②時間對比,幾十年前與幾十年后的江南;③榮辱對比,過去是特承顧遇,現在是流落江南;④盛衰對比,過去是開元盛世,現在是“安史之亂”之后,國家已經衰敗?!窘馕觥?.C.“直接道出了重見故人的喜悅”有誤,應為:抒發了詩人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故選C。6.考查詩歌表現手法的賞析。整首詩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四句詩,從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聞”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聞”“逢”之間,聯結著四十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由岐王宅里、崔九堂的王侯第宅和江南對比,運用了地點對比。李龜年是開元時期“特承顧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龜年,正是在意諷發的少年時期,正值開元盛世。杜甫因才華早著而受到岐王李范和秘書監崔滌的賞識,得以在他們的府邸欣賞李龜年的歌唱。在杜甫的心目中,李龜年正是和鼎盛的開元時代,也和自己充滿浪漫情調的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緊緊聯結在一起的。幾十年后他們又在江南重逢。這時遭受了八年安史之亂的唐朝業已從繁榮昌盛轉入衰落,他們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涼。由盛世時的常聽特承顧遇的著名歌唱家歌唱到“落花時節又逢君”,四十年前于四十年后的時間對比,寫出了詩人和李龜年的人生命運的跌宕,這是榮辱對比。前兩句追憶開元盛世的美好時光,后兩句寫“落花時節”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這是盛衰對比。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7.詩中連用五個地名,請寫出這五個地名,并結合詩歌內容說說這樣寫的作用。8.請賞析“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和“流”的妙處。【答案】7.①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峽、渝州。②連用五個地名,造成空間迅速轉換之感,讓人感覺到行船之快,不著痕跡地為讀者描繪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構思巧妙,既傳達出詩人江行的獨特體驗,又抒發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8.“入”和“流”是兩個動詞,意思是說月影映入江水,仿佛隨江水流去。這兩個詞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窘馕觥?.考查詞句賞析。地名:根據“峨眉山月半輪秋”可得:峨眉山。根據“影入平羌江水流”可得:平羌。根據“夜發清溪向三峽”可得:清溪、三峽。根據“思君不見下渝州”可得:渝州。作用:詩中連用了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詩人依次經過的地點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連用五個地名,精巧地點出空間轉換的迅速和作者的行程。前兩句寫景,表現了詩人獨特的江行體驗。末句抒情,抒發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詩詞中重點詞語的妙處的能力。詞語理解是理解詩詞的基礎??蓮膬蓚€方面理解詞語的含義:一是詞語的本義;二是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也可以從遣詞用語和修辭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詩詞中的重點詞的妙處。理解詞語的妙處要做到準確、富有詩意。本題“入”是映入的意思,“流”是流動的意思,兩個動詞準確傳神的寫出了峨眉山頭高懸的那半輪明月,映在青衣江中,仿佛和江水一起流動,陪伴著詩人遠行。“入”和“流”兩個動詞描繪出“月影映清江”的優美畫面。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9.請說說“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處。(寫出了峨眉山月怎樣的一種動中之景?)。10.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9.“入”“流”兩個動詞描繪出這樣一幅畫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
10.表達了作者的依依惜別和對故鄉(友人)的思念之情?!窘馕觥?.本題考查對詩歌詞語的鑒賞?!坝啊敝冈掠?,“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是說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定位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霸铝磷?,我也走”,只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10.本題考查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分析。詩歌大意是: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明亮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舍去向渝州。首句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定位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此句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全詩意境清朗優美,風致自然天成??墒窃谇逑接逯莸耐局?,作者發現月亮總被兩岸的高山擋住,使詩人思念不已。詩人借月抒發了對親友、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炯住柯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疽摇慷朊忌皆赂枥畎锥朊忌皆掳胼喦铮叭肫角冀?。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1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A.甲詩中,詩人選取暮春時節漂泊不定的“楊花”和“暗含悲痛之情”的“子規啼鳴”這兩種景物,渲染了哀傷的氛圍,寓情于景。B.甲詩想象奇特,乙詩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變幻,都體現了李白詩的浪漫主義風格。C.甲、乙兩詩都提到了友人。甲詩寄托了詩人對友人的懷念和同情:乙詩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D.乙詩中五個地名連用,造成時間迅速轉換之感,讓人感到行船之快,傳達出詩人江行的獨特體驗。12.詩人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為什么要將“愁心”托付給“明月”?13.請比較一下,甲詩“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月”與乙詩“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月”,所寫的景和表達的意有何不同。【答案】11.D
12.因思念之情往往在夜間最為濃郁,由月的陰晴圓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歡離合。同時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見月如見作者。
1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亮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把無知無情的明月擬人化,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表達對友人的懷念與同情。“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詩人是乘船從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間吐出的半輪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總是隨江流,詩人借月抒情,表達對友人的思念。【解析】11.本題考查詞句賞析。D.乙詩中五個地名連用,造成空間迅速轉換之感,讓人感到行船之快,既傳達出詩人江行的獨特體驗,又抒發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選項中“造成時間迅速轉換之感”的表述不正確。故選D。12.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從內容講,這是一首送別詩,所以,這里的“愁心”指對友人的思念、擔憂、同情和安慰。詩人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月亮,賦予月亮以人的特性,讓月亮富有同情心,作為自己的替身陪伴在友人身邊。而月的陰晴變化猶如人的悲歡離合,更容易引出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人內心的悲愁,無人理解,無法排遣。人隔兩地,難以相從,但無論身在和處都可欣賞同一輪明月,所以只好把滿腔的悲愁托付給“明月”,讓“明月”帶給遠隔千里的知音人。13.本題考查對詩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拔壹某钚呐c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亮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詩人將明月人格化,友人雖然距離自己十分遙遠,但是無論友人走到哪里,明月依然可以照見友人,就可以替自己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意思是: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明亮月影。詩人用“入”和“流”兩個動詞寫出月影映入江水、與人萬里相隨的景象,此時照在家鄉的明月尚可望見,而還在家鄉的友人卻離自己越來越遠,表達了詩人依依惜別家鄉的無限情思。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14.(1)前兩句用“沙似雪”、“月如霜”營造了怎樣的環境氣氛?(2)請簡要分析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敬鸢浮?4.(1)營造了邊塞的荒涼、凄冷的氛圍。(2)抒發了詩人濃烈的思鄉、滿心的哀愁。(表達了詩人懷念家鄉的思想情感。)【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作答此類題目,一定要認真閱讀詩作,正確理解其意思,然后結合題目的要求作答。詩歌的前兩句描寫了一幅邊塞月夜的獨特景色。舉目遠眺,蜿蜒數十里的丘陵上聳立著座座高大的烽火臺,烽火臺下是一片無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積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潔,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詩人偏說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詩人偏說它“如霜”?!吧乘蒲薄ⅰ霸氯缢眱蓚€生動的比喻,營造了邊塞的凄涼的環境氛圍。(2)本題考查對詩歌情感的理解。分析思想感情,首先要讀懂詩句的大意。從全詩來看,前兩句寫的是邊塞月夜的獨特景色,第三句寫的是聲音;末句抒心中所感,寫的是情。前三句都是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鋪墊開頭由視覺形象引動綿綿鄉情,進而由聽覺形象把鄉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所以說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鄉情的詩作,從多角度描繪了戍邊將士(包括吹笛人)濃烈的鄉思和滿心的哀愁之情。15.品讀下面的唐詩,按要求回答問題。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詩歌前兩句所展現的畫面。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各題?!炯住恳股鲜芙党锹劦牙钜婊貥贩榍吧乘蒲?,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疽摇咳下牬档迅哌m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①間。借問梅花何處落②,風吹一夜滿關山。注:①戍樓:軍營城樓。②梅花何處落:是將曲調《梅花落》拆用。16.下列對古詩相關內容和寫法的描述,不正確的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煤基高端新材料項目建議書(參考)
- 歷史建筑修繕工程規劃設計方案(參考模板)
- 老字號品牌振興計劃可行性研究報告(模板)
- 淮北師范大學《煤的潔凈燃燒與高效利用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毒幊涕_發》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的車輛安全檢查工作制度
- 河北師范大學《量子力學Ⅱ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沙學院《舞臺演播室形體》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制導與控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金屬材料制備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攀西地區釩鈦磁鐵礦鐵鈦綜合回收試驗研究
- 電商平臺服務協議、交易規則
- 檔案數字化存儲方式試題及答案
- 語文綜合實踐:走進傳統節日探尋文化根脈 課件-【中職專用】高一語文同步課堂(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下冊)
- 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 去極端化教育宣講
- 光伏防火培訓課件
- 家長講堂:法制主題教育
- 腫瘤科進修心得體會護理
- 第五單元 生物與環境 大單元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科學四年級下冊蘇教版
- 生長激素在臨床中的應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