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3課挑戰教皇的權威課標闡釋時空構建1.馬丁·路德宗教改革(1)宗教改革的背景(2)馬丁·路德宗教改革開始的標志、主要觀點、性質及影響2.加爾文宗教改革(1)加爾文的主要著作及觀點(2)加爾文宗教改革的影響3.綜合探究宗教改革的影響授課提示:對應學生用書第38頁一、馬丁·路德與《九十五條論綱》1.歐洲宗教改革運動興起的原因(1)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與發展。(2)①文藝復興運動及近代自然科學的推動。(3)天主教會的精神禁錮和腐敗。(4)教會對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的壓榨。(5)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兜售②贖罪券。2.宗教改革的實質:是16世紀西歐各國反對羅馬天主教會統治的思想改革運動,其實質是資產階級的反封建斗爭。3.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標志:1517年,馬丁·路德貼出了著名的③《關于贖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條論綱》),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2)思想主張:強調④因信稱義的學說,主張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否定了羅馬教皇的權威。(3)影響:拉開了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序幕,改革后創立的新教與原來的⑤天主教、東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二、獨樹一幟的加爾文1.加爾文的宗教改革(1)背景:受德國宗教改革的影響。(2)內容:出版《基督教原理》一書,主張人只有依靠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對天主教的等級觀念,否定②教皇統治人民的權力。(3)思想核心:主張③先定論,即永生與永罰、成功與失敗,甚至貧富榮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無法改變。(4)影響:在西歐資本主義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廣泛傳播,為以后的④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意識形態方面的依據。(5)對加爾文的評價:加爾文不僅創立了獨到的宗教改革理論,而且在實踐斗爭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被譽為“歐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偉大人物”。2.歐洲宗教改革的意義(1)打擊了西歐的封建勢力,摧毀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為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進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鎖。(2)促進了西歐各國民族文化、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3)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對后來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重大影響。eq\a\vs4\al(細微點撥)[易混易錯]宗教改革并不反對宗教,只是反對天主教會的宗教特權,提倡人的個性解放,把人從羅馬天主教會的宗教枷鎖中解脫出來,獲得更多的自由。[重點精講]宗教改革的實質(1)宗教改革形式上是反對天主教教義和教會組織,實際上是對現存的社會制度的反抗,實質上是西歐早期資產階級的反封建斗爭。(2)是一場在宗教外衣掩飾下發動的反封建統治和羅馬教會神權統治的社會、思想改革運動,是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的一個特殊階段。[思維點撥]宗教改革與文藝復興的關系: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質疑,促進了宗教改革的出現。而宗教改革打破了民眾對羅馬教會的迷信,進一步傳播了人文主義。[深度點撥]加爾文的“先定論”把人的命運直接和上帝聯系起來,從而否定現實教會權力對人的壓制,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重點精講]加爾文宗教思想所體現的人文主義精神。加爾文主張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對天主教的等級觀念,否定教皇統治人民的權力;主張先定論,否定了羅馬教皇的權威和教會的作用。在思想上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授課提示:對應學生用書第39頁探究主題一西歐宗教改革的社會根源史料一天主教會把從事商業貿易和發財致富說成是墮落行為,這種輕商思想與當時商品貨幣關系蓬勃發展的趨勢背道而馳。16世紀初,羅馬教廷每年從德國榨取的財富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稅額的21倍。天主教會宣稱,人若要得救,必須以教會為中介……諸侯們幾乎都從路德的理論中讀出了政府權力和威信的擴張。一個在德意志的小角落里進行的宗教研究,竟然和許多群體的利益及其奢望聯系在一起。——摘編自(美)約翰·巴克勒《西方社會史》探究點1依據史料一,從經濟、政治和思想方面歸納羅馬教廷與德國社會的矛盾。提示:矛盾:天主教會的統治嚴重阻礙了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羅馬教廷與德國世俗封建主爭奪對德國的控制權;天主教會控制著德國教民的思想。史料二1506年1月4日,一個意大利人在種植葡萄時,無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這就是古希臘的雕塑名作《拉奧孔》。它的出土,震動一時,被推崇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探究點2據史料二,指出當時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會思潮?這一思潮要表達的思想主旨是什么?《拉奧孔》的出土為什么會在意大利引起“震動”?提示:社會思潮:人文主義。主旨: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或肯定人的欲望,歌頌自然的人性或人性解放);追求現世幸福。原因:再現了古典文明的輝煌與偉大,增強了人們創造新文化的信心。宗教改革運動的背景(1)文藝復興運動及近代科學對宗教改革產生了推動作用。文藝復興中,人文主義者以人為中心的思想極大地沖擊了天主教的精神獨裁,天主教會的權威日益受到人們的懷疑。(2)天主教會的精神禁錮和腐敗。中世紀的天主教會占據意識形態領域的統治地位,用神學理論為封建統治作辯護。15—16世紀,天主教會成了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3)教會對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的壓榨。16世紀的德意志被稱為“教皇的奶牛”,是受羅馬天主教會壓榨最嚴重的地區。德意志成為宗教改革的發源地。(4)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兜售贖罪券。諺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情緒。“神父的口袋最深”“離羅馬越近,基督徒越壞”是16世紀德國社會中流行的諺語。這些諺語()A.改變人們對上帝的虔誠信仰B.引發歐洲首次思想解放運動C.反映人們對天主教會的不滿D.深受法國啟蒙思想家的影響[命題意圖]本題命題意圖是考查考生閱讀和獲取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和理解能力,主要是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本題以諺語為切入點,考查考生對宗教改革的理解。[得分思路]1517年,羅馬教皇以籌資修繕教堂為名,出售贖罪券,馬丁·路德在當地教堂門口貼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列舉兜售贖罪券的種種荒謬,從此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材料中“離羅馬越近,基督徒越壞”表明民眾開始打破對羅馬教會的迷信,但并非不信仰上帝,故A項錯誤;近代歐洲首次思想解放運動是文藝復興,而材料中“16世紀德國社會中流行的諺語”反映了宗教改革運動,故B項錯誤;1517年,馬丁·路德在德意志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與材料中“16世紀德國社會中流行的諺語”“神父的口袋最深”“離羅馬越近,基督徒越壞”相符,故C項正確;17世紀時,英國出現了早期啟蒙思想,18世紀中葉,法國涌現出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一大批啟蒙思想家,推動啟蒙運動進入高潮,與材料中“16世紀”不符,故D項錯誤。[答案]C探究主題二凸顯人文主義精神的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史料一人一生下來就有罪,這就是所謂的“原罪”。救世主耶穌以自己的犧牲在上帝面前替人贖罪,所以只有信仰上帝,追隨耶穌的人才能得救,獲得死后永生。——《天主教會教義》“義人靠信仰生活”,神終于憐憫我,讓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義人蒙受神恩所經歷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話的意思就是:《福音書》表現了神的裁判,被動的裁判,慈悲為懷的神通過它讓信仰使我們成為義人。——馬丁·路德探究點1比較史料一中的兩段史料,指出馬丁·路德的思想同教會的說教有什么沖突?提示: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稱義”,他認為人的靈魂得救,只有靠終生信仰上帝,與上帝直接交往才是正道。而天主教主張只有通過教會和教皇才能贖罪。馬丁·路德的這種論點對教皇和天主教會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史料二主教扯著嗓子喊:“教皇規定……搶劫教堂犯出9個金幣,謀殺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犯人出15個金幣,就可以獲得赦免。快把購買贖罪券的金幣投進這個柜子吧,當啷一響,靈魂就可以馬上進入天堂了啊!”探究點2史料反映了什么事件?與歐洲宗教改革之間有何關系?提示:事件:教皇兜售贖罪券。關系:教皇到處派人兜售贖罪券以對教徒進行欺詐和剝削,激起了路德等人的強烈反對,成為宗教改革的導火線。史料三馬丁·路德翻譯的德文版《圣經》封面探究點3結合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觀點,探究他翻譯《圣經》的意圖是什么?提示:馬丁·路德提出“因信稱義”的基本觀點,人人都能自主地閱讀理解《圣經》,人人在上帝與《圣經》面前都是平等的。為方便德意志人閱讀《圣經》,馬丁·路德將《圣經》翻譯成德文。探究點4結合所學探究,馬丁·路德此舉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提示:既有利于宗教改革擴展,也促進了德意志民族語言的發展。史料四16世紀的歐洲宗教改革導致了基督教世界中的一些新變化。由于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新教從天主教中脫穎而出,成為與天主教相對峙的一種新教;雖然各地、各個宗教派別有所不同,但總的說來,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國讓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組織;由于有了內心的信仰,人們就不需要一天到晚被束縛于那些繁縟的教階制度和教會儀式,每個人憑著內心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探究點5結合史料四分析宗教改革后,歐洲宗教世界呈現出哪些特點?提示:出現了新教和天主教兩大陣營的對峙;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組織出現;教會組織和宗教儀式簡化,人們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張。1.馬丁·路德宗教改革與加爾文宗教改革的異同(1)相同點①都是西歐早期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斗爭,采取神學異端的形式,得到社會廣泛支持。②都反對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否認教皇權威,主張簡化宗教儀式,對教會的信仰、制度、儀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③都主張信仰得救,認為《圣經》是基督教徒信仰的唯一依據和權威,人人都可以通過《圣經》直接和上帝溝通,與上帝直接對話,不需要教會這一中介,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2)不同點①路德強調的是“個人對《圣經》的正確理解”,宣揚“因信稱義”,十分強調在精神領域個人信仰在獲救中的決定性作用,認為人是一切的出發點和目的;而加爾文強調的是,《圣經》是“絕對真理”,是基督教義和教徒生活的準則,宣稱“先定論”,認為上帝預先的揀選才真正是決定一切的基礎,上帝是一切的出發點和目的。②加爾文并沒有像路德那樣把信仰與善功完全對立起來。加爾文認為,信仰是圣潔和得救的內在確證,而善功則可使人圣潔和得救,從而增加上帝的榮耀,是一個外在的確證。路德使人的精神獲得了神圣性,加爾文則使現實的經濟活動也獲得了神圣性。③路德改革引發農民戰爭,使天主教會勢力受到沉重打擊,確立了“教隨國定”的原則。加爾文的主張更為激進,主要表現在建立民主教會和嚴厲排斥異己,以及主張國家的民主化與共和化方面;加爾文的主張更適應了資產階級激進派的要求,影響到歐洲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對法國和英國的歷史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2.宗教改革家的人文主義精神(1)歐洲宗教改革家雖然都是虔誠的基督徒,但他們用人文主義宗教觀挑戰了至高無上的羅馬教皇的權威。(2)宗教改革時期的人文主義主要是指反對天主教會的宗教特權,提倡人的個性解放,使人從羅馬天主教會的宗教枷鎖中解脫出來,獲得更多的個人自由。(3)馬丁·路德強調“因信稱義”,主張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每一個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誠和信仰使自己擺脫“罪惡”,不需要教會作為中介。這實際上否定了教皇的權威,使人們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從而帶有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4)加爾文提出了“先定論”,并以此反對天主教會的等級觀念,否定教皇統治人民的權力,強調個人與上帝溝通的權利,在思想上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馬丁·路德反對羅馬教廷,宣揚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導的改革運動得到農民、手工工匠、下層僧侶的支持,推動了宗教民族主義的發展。王公貴族為擴大自身政治權力,也紛紛建立其轄區官方教會。這主要說明宗教改革()A.使社會各階層有了共同目標B.擴大了世俗貴族權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D.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命題意圖]本題命題意圖是考查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要求,考查考生閱讀和獲取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和理解能力,考點定位是宗教改革。[得分思路]本題考查歐洲宗教改革。題干信息表明,馬丁·路德改革既得到了下層人民群眾的支持,也得到了上層王公貴族的認可,據此可以得出宗教改革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故D項正確;王公貴族與下層民眾的目標并不相同,故A項錯誤;B項只強調了宗教改革對王公貴族的影響,并未涉及其他階層,故B項錯誤;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答案]D[隨堂訓練]對應學生用書第40頁題組1富含人文主義的西歐宗教改革1.馬丁·路德在一次布道中說:上帝的天國并不在于可以接觸或看得見的外物,乃在于信仰。他說的“外物”包括()①神職人員②苦修行善③閱讀《圣經》④購買“贖罪券”A.①④ B.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題考查基礎知識的再現與理解。馬丁·路德主張只有虔誠信仰上帝,《圣經》是唯一信仰依據,故其他途徑都是外在的;①②④都是羅馬教皇的主張,故選C項。答案:C2.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貴族書》中說:“世俗權力是受上帝的委托來懲治奸邪,保護善良的。因此,我們應當讓世俗政權在整個的基督教世界中執行它的職務,不要加以任何阻礙。無論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傳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權力都有權來管他。”這句話的含義是()A.教會權力應高于世俗權力B.世俗權力受教皇的委托C.教會權力只受上帝的制約D.世俗權力應高于教會的權力解析:材料主要強調了世俗政權和世俗權力的地位,當時歐洲實行的是政教合一的體制,教皇在歐洲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馬丁·路德這樣說就是對教皇權威的最大挑戰。答案:D3.馬丁·路德說:“我們應當讓世俗政權在整個基督教世界中執行它的職務,不要加以任何阻礙。無論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傳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權力都有權來管他。”該材料反映了馬丁·路德()A.倡導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C.宣揚《圣經》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解析:從材料提供的信息“我們應當讓世俗政權在整個基督教世界中執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金屬餐具行業成本管理與市場競爭策略分析-洞察闡釋
- 生態系統理論指導下的研究生數據素養培養研究
- 枸杞枝條粉對幼苗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研究
- 企業員工培訓中的勞動態度培養策略研究
- 盆腔腫瘤護理措施課件
- 產科破傷風的個案護理
- 2025年老年心理健康問題與干預知識測評考試試題及答案
- 個人理財題目及答案
- 《擺手舞》教案5篇
- 十大素養考試題及答案解析
- 工期的保證體系及保證措施
- 食用油儲存期品質變化的太赫茲光譜無損識別
- 胎盤早剝預案演練腳本
- 五山文學全集第一卷
- 聚磷腈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應用
- 中國鐵路總公司《鐵路技術管理規程》(高速鐵路部分)2014年7月
- 鈣加維生素Dppt課件(PPT 14頁)
- TRD深基坑止水帷幕施工方案(22頁)
- 企業組織架構圖模板
- 藏醫院制劑中心建設項目建議書寫作模板-定制
- 鋼結構舞臺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