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死亡的世界度日如年對美國小說《時時刻刻》中自殺情節(jié)的心理及社會學分析
《美國小說》是作者邁克爾卡寧在1998年出版的第一部作品。該作品于次年獲得普利策文學獎及福克納小說獎,并于2002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搬上銀幕,獲得了當年美國電影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的多項提名,幫助澳大利亞演員妮可基德曼一償影后夙愿。這部小說內(nèi)容豐富,形式獨到,吸引了文學研究界各個方向上專家學者的目光,無論是從敘事形式,表現(xiàn)手法,還是涉及主題等方面,都有大批學者對其進行孜孜不倦地討論和分析。其中在主題方面,學者們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同性戀,女權(quán)主義,以及生死等。而對于死亡主題的論述主要集中在意象上,但對于死亡情節(jié)的心理學及社會學分析比較不足,本文將試圖從以上兩個方面來分析書中的自殺情節(jié),以幫助讀者更全面地認識書中頻繁出現(xiàn)的這一情景。在人類歷史上,除了來自自然界的種種威脅,譬如地震,洪水,猛獸,干旱,來自于人類自身的天性中的破壞因素更是給人類帶來了大規(guī)模的極其慘烈的傷亡。無論是破壞沖動還是自毀傾向,都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其中自殺這個在任何時代,任何環(huán)境下都可以并且正在發(fā)生的事實,給人心靈的傷害甚至大于謀殺。也因此,無論是宗教還是世俗的法律,都對這種行為給予了不同程度的譴責;而普通人在日常活動中也盡量避免提及于其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學者門林格爾在《人對抗自己:自殺心理研究》的開頭寫道,“對自殺的禁忌是如此之大,以致有些人根本不提這個詞,有些報紙也對此加以避諱,甚至許多科學家也把它視為研究的禁區(qū)。”(13)但是在《時時刻刻》這本書中,作者豪不避諱地給了三個獨立的小故事各自的自殺情景,甚至不僅于此,他還在故事中穿插了數(shù)個死亡的場景。在伍爾芙夫人的故事中,伍爾芙夫人在本書的開頭的倒敘中,即以沉河的方式自殺身亡。雖然很多讀者因為對于弗吉尼亞·伍爾芙本人的熟悉,都能在打開書頁之前就猜到這個人物的最終結(jié)局,但是我想他們在讀到她的死亡時還是會感到震驚和好奇。為什么伍爾芙夫人會想要殺死自己?伍爾芙夫人有愛她的丈夫,一個愿意監(jiān)督她“喝牛奶”和“吃牛肉”并且愿意為了她搬到遠離城市的鄉(xiāng)下,里士滿,又愿意為了滿足她的“無理取鬧”再搬回倫敦去的男人。這個男人無論如何都應該算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合格的丈夫。正如伍爾芙夫人自己在遺書中所寫道的那樣,“你一直對我無比耐心,你對我太好了”(坎寧安4)伍爾芙夫人有姐姐,她來看望她,安慰她,對她的親吻予以回應。伍爾芙夫人有自己的事業(yè),非常成功。雖然伍爾芙受到疾病的折磨,但誰的人生不曾被疾病這個惡魔纏繞過呢?在伍爾芙夫人選擇最終的結(jié)局之前,她在飲食方面的強烈的拒絕態(tài)度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了禁欲的傾向。對于早餐和牛肉的拒絕,以及對于安排食譜的毫無興趣都是這樣的表現(xiàn);而她對于招待姐姐的食物的重視也反應了這一點。而這種禁食的傾向,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一種自殺,慢性的,局部的自殺。按照這種形勢發(fā)展下去的話,即使伍爾芙夫人沒有最后沉河,她也會因為禁食而導致器質(zhì)性的病變,甚至于因為嚴重的營養(yǎng)不良而死去。和伍爾芙夫人不同,布朗夫人幾乎沒有自己的事業(yè)。她的人生和事業(yè)就是做一個家庭主婦,一個妻子和母親。她有一個很愛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會在自己的生日那天自己買來慶賀的花朵,而容忍她懶在床上多看兩頁書。她的兒子也很聽話,對她的愛無限地渴望。她對于這種安排是不滿足的,因為在其中她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她所想要的卻是一個自己的事業(yè)。因此,雖然布朗夫人是健康的,她不像伍爾芙夫人那樣受到疾病的折磨;但是在缺乏事業(yè)的狀態(tài)下,她還是會想要殺死自己和腹中的孩子,而借此得以拋棄丈夫和兒子對她來說更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如果布朗夫人真地自殺成功,那么人們會怎么評價她的死亡呢?“莫名其妙”,人們也許會這樣說,“她有一個完美的家庭,卻要這樣做。”“或者她是被謀殺的?”人們一定會這樣想,因為這件事情實在是太難以理解了。“她想要一個事業(yè),”也許一個熟悉她的朋友會替她辯解,但是這個解釋也不夠有力,“難道有事業(yè)的女人的前提是終身獨身?”在書中,布朗夫人最終還是選擇了拋家棄子,獨自生活。雖然拋棄家庭的責任并不是一種道德的行為,但至少她沒有再選擇自殺。對于第三個故事當中,克拉麗莎的朋友理查德的自殺,普通人會覺得容易理解的多,因為理查德患有艾滋病。在當今的中國,艾滋病仍然是一種比較少見的,往往被視為不道德的,足以令人想要結(jié)束生命的絕癥。但是在克拉麗莎的故事中,艾滋病并不是什么罕有的,罪惡的,令人無比絕望的疾病。克拉麗莎的故事中有數(shù)對男同性戀的人物出現(xiàn),而其中也有艾滋病的患者。無獨有偶,當沃爾特的情人埃文,一個也患有艾滋病的同性戀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因為使用了雞尾酒療法而使病情出現(xiàn)好轉(zhuǎn)時,理查德自殺的理由也顯得沒有那么充分。“我覺得自己無法面對這一切……,”理查德坐在窗臺上這樣說著,“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你剛打發(fā)掉一個小時,天哪,又來了一個小時。”(坎寧安190-1)這是在克拉麗莎剛剛同意理查德不出席為他而舉辦的獲獎慶祝晚宴之后,理查德所說出的話。然后他就滑了下去,“他顯得如此明確,如此安詳,使得她在瞬間感到眼前的事根本沒有發(fā)生。”(坎寧安193)理查德的自殺是因為對于生活中的“時時刻刻”的恐懼感。在郭曉坤和宋廣文合著的“‘生命意義’對自殺態(tài)度與行為的研究和啟示”中,兩位學者指出,“現(xiàn)代人面對自己所無法掌控的社會而產(chǎn)生退縮行為,最終放棄自己生存的權(quán)利與責任。”(169)這也許就是理查德自殺的原因:他對于周圍的環(huán)境失去了掌控的能力,而不斷的頻繁出現(xiàn)的外界對他的要求讓他感到恐懼。他也許可以拒絕克拉麗莎這一次的要求,但是他害怕以后還要不斷出現(xiàn)的類似的情景。除此之外,三位主人公都能體驗到的同性戀的情欲也是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伍爾芙夫人的作品《達洛維夫人》的原作,也就是邁克爾肯寧《時時刻刻》的模仿原本,其中就出現(xiàn)了女同性戀的情節(jié)。其中達洛維夫人的情欲描寫十分具體:“然而有時她卻禁不住為女人的魅力所吸引……這是突然的啟示,你也只好聽之任之,沖到最遠的邊邊上去發(fā)抖,感覺世界正在想你逼近,充滿了某種驚人的意義,某種狂喜所生的壓力,它掙破了薄薄的表皮噴涌而出,填滿了裂口和創(chuàng)傷,帶來了巨大的慰藉。”(吳爾夫,28)在《時時刻刻》中,伍爾芙夫人對于自己的姐姐瓦妮莎所產(chǎn)生的情欲,那種“背著內(nèi)利”的“最甜蜜愉悅的禁果”的感覺,讓她感到無比珍貴(坎寧安,148)。在布朗夫人的故事里,布朗夫人能夠感覺到自己對于基蒂的情欲,“渴望她的力量”;不但和基蒂的那個互相呼應的吻更是讓她興奮不已,而且她“仍然夢想著有一天能夠再度跟基蒂接吻”(坎寧安,137)。而理查德,更是一個在克拉麗莎和路易斯之間選擇了路易斯的同性戀者。“同性戀身份本身并不是導致自殺率高升的原因,真正的原因來自于擁有此身份而帶來的社會心理壓力。”(陳冬,292)而李天鐸學者更是指出,“許多同性戀者都很痛苦,他們總覺得自己的性心理有問題。同性戀者一方面有同性吸引的心理沖動,同時又受到良心譴責,而長期處于高度的心理沖突之中。因為社會和家庭不能容忍同性戀行為……,他們倍感孤立,內(nèi)疚和恐懼,甚至會激起強烈的焦慮而走上自殺道路。”(李天鐸,11)在這種同性情欲的壓力下,同時在直至今日仍然普遍存在的社會對同性情欲的拒絕和譴責之下,伍爾芙夫人和布朗夫人都無法直面自己的情欲。因此,對她們無比體貼和包容的異性伴侶,反而變成了無法承受的巨大的良心的折磨和譴責。理查德對于克拉麗莎的關(guān)心也有同樣的感受。這種來自于良心上的譴責,也是導致自殺的一個原因。“良心的要求是如此巨大如此不可通融,以致根本不可能與之和解。”(門林格爾,49)難道有良心不是一件好事嗎?其實,“在良心問題上,社會的一般觀點與精神病學家的觀點往往大相徑庭。社會認為大有良心的人是強者,是值得敬佩的人,”但精神病學家認為,良心是一種神經(jīng)癥缺陷,因為“它對一個本來就負擔過重的人提出嚴厲無情的要求。”(門林格爾,49)同時,在這方面,也并不能夠完全排除宗教的影響。根據(jù)émileDurkheim的Suicide:AStudyinSociology一書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相比起“純粹的天主教國家”,“一些新教國家里,自殺是最多的。”(144)這也許和新教推崇自由思考有關(guān),更重要的是,新教中以禁欲主義為特征,要求信徒嚴格節(jié)制肉體欲望,教徒的罪惡感和相繼而來的自我懲罰的意愿也比較強烈。來自于不愛的伴侶的善意和慷慨是如此巨大,而來自于內(nèi)心的良心的要求回報的力量和對于回報無能的自我的強烈譴責和迫害,讓伍爾芙夫人,布朗夫人,和理查德做出了對自我的終極懲罰,(試圖)自殺。其實,在決定自殺之前,伍爾芙夫人的生活中就充滿了處于愧疚,而為了讓丈夫倫納德滿意而謹小慎微地做出種種讓步,比如,比如用言語緩和丈夫和學徒的矛盾等。而在遺書當中,伍爾芙夫人更是直接地表示,“我不想再繼續(xù)毀掉你的生活。”(坎寧安,5)對于布朗夫人來說,對于丈夫噴射到蛋糕上的唾沫星的厭惡讓她產(chǎn)生強烈的罪惡感,正如穿著克拉麗莎所購買的拖鞋的理查德跳下窗臺前最后表達的歉意“我恐怕不能參加晚會了”和感激(或是抱怨)“你對我太好了”(坎寧安,193)。當然,在《時時刻刻》這本本身就是仿照《達洛維夫人》而創(chuàng)作的一本小說中,“仿效”這個對于自殺“重要的心理因素”(Durkheim,106)。也是不能被忽視的。在這本小說中,主人公的生活都是受到《達洛維夫人》的影響的。伍爾芙夫人在構(gòu)思本小說時,深刻地思考了生死的問題,同時她也從小鳥的死亡中得到了啟示。布朗夫人的自殺行為是受到《達洛維夫人》的影響,而理查德更是用達洛維夫人給克拉麗莎命名,同時將自己聯(lián)系于在原作中選擇自殺的塞普蒂默斯。在各種復雜因素的推動下,自殺行為在《時時刻刻》中反復發(fā)生著。而對待這些心理或社會的因素,個人是否完全無能為力?門林格爾在《人對抗自己:自殺心理研究》一書的開頭所表達的自己從事研究的初衷便是眾多研究者共同的心聲:“我相信,我們對抗自我毀滅最好的防御措施,乃是勇敢地運用理智于人類現(xiàn)象學。”(002)相對于émileDurkheim的Suicide:AStudyinSociology一書中所提到的發(fā)展行會和地方自治組織以及婚姻制度的解決方案,追求生命意義也許是對個體生命而言更貼近可行的理智的心理方面的預防措施。正如偉大的哲學家尼采所說:“知道‘為何’活著的人,幾乎能夠忍受任何的‘如何’。”因為對現(xiàn)代社會的變化感到無法掌握,或者對于生活的變化感到無法接受,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由個體生命意義的缺乏引起的”。(郭曉坤&宋廣文,169)而如何才能發(fā)現(xiàn)個體生命的意義呢?按照維克多·E·弗蘭克爾的觀點,發(fā)現(xiàn)生命意義有3種途徑:首先,通過創(chuàng)造或建樹;其次,通過某種經(jīng)歷感受,例如體驗真、善、美,還可以通過愛一個人而感受這一個人,感受這個獨特的生靈;再次,通過對不可避免的苦難所采取的態(tài)度,只要認定受苦有意義,人才甘愿承受(弗蘭克爾,113)。而時代的進步,人們對于生活中不同選擇的包容將能夠解決影響自殺的社會因素。和以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豐縣教招數(shù)學試卷
- 二上西師數(shù)學試卷
- 建筑領(lǐng)域培訓課件
- 高二懷化市統(tǒng)考數(shù)學試卷
- 肝中醫(yī)講解課件
- 福建小學畢業(yè)班數(shù)學試卷
- 肉癭的護理課件
- 肝病的診斷和治療技術(shù)進展
- 固鎮(zhèn)縣初三二模數(shù)學試卷
- 東師2024數(shù)學試卷
- 2025年廣東省中考英語試題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吉林省中考物理試卷真題及答案詳解(精校打印版)
- 江蘇省南京市六校聯(lián)合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調(diào)研測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 標準的編寫講課件
- 學堂在線 護理研究方法 期末考試答案
- 2025年湖南省中考英語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民法專項練習卷:合同法真題解析及試題
- 2025年天津市中考英語真題試卷及答案
- 鄉(xiāng)鎮(zhèn)會議制度管理制度
- 2024年個人信用報告(個人簡版)樣本(帶水印-可編輯)
- 16J914-1 公用建筑衛(wèi)生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