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課百合花哦,香雪(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3課百合花哦,香雪
課時1講述“沒有故事的故事”,點贊我們喜歡的青年
課時2賞析動人細節,分析微妙的心理
課時3賞析環境之美,分析象征物意義
課時4分析小說主旨和藝術,感悟打動人心的力量
1.作者知識
(1)茹志鵑(1925—1998),生于上海。3歲時喪母,幼年隨祖母以做手工活為生。11歲進上海私立普志小學讀書,一年后輟學。1938年祖母逝世,曾被送入上海基督會所辦的孤兒院。后經補習插班進入浙江武康中學。1943年隨兄參加新四軍,先在蘇中公學讀書,以后一直在部隊文工團工作,曾任蘇中軍區前線話劇團演員、組長、分隊長、創作組組長等職。此時在《申報》副刊發表作品《生活》。1955年轉業到上海,任《文藝月報》編輯。出版小說集《關大媽》《黎明前的故事》。1958年發表短篇小說《百合花》,以細膩的筆觸、清新的文風受到茅盾的贊賞,聲譽鵲起。1960年起從事專業文學創作,是中國作協會員,出版了小說集《靜靜的產院》。1977年發表小說《出山》,重新開始創作。對歷史現實進行反思,批判極“左”路線的作品《剪輯錯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等是其“文革”后的代表作品。她的創作以短篇小說見長,筆調清新、俊逸,情節單純明快,細節豐富傳神,善于從較小的角度去反映時代本質。
(2)鐵凝,1957年出生,河北趙縣人。原姓屈,其父名為屈鐵揚,筆名鐵揚,她隨父親筆名而叫鐵凝。當代著名作家,現任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主要著作有《玫瑰門》《無雨之城》《大浴女》《麥秸垛》《哦,香雪》《孕婦和牛》等。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獲中國首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永遠有多遠》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哦,香雪》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春片最高獎。電影《紅衣少女》獲1985年中國電影“金雞獎”和“百花獎”的優秀故事片獎。
2.背景知識
(1)《百合花》相關背景
①關于這篇小說,作者如是說:“我寫《百合花》的時候,正是反右派斗爭處于緊鑼密鼓之際,社會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我丈夫王嘯平處于岌岌可危之時,我無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無悲涼地思念起戰時的生活,和那時的同志關系。腦子里像放電影一樣,出現了戰爭時接觸到的種種人。戰爭使人不能有長談的機會,但是戰爭卻能使人深交。有時僅幾十分鐘、幾分鐘,甚至只來得及瞥一眼,便一閃而過,然而人與人之間,就在這個一剎那里,便能夠肝膽相照,生死與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憂慮之中,緬懷追念時得來的產物”。
②《百合花》里的人物、事件,都不是真人真事,也不是依據真人真事來加工的。但是小說里所寫的戰斗,以及戰斗的時間、地點都是真的。著名的蘇中七戰七捷之一,總攻海安戰斗的時間,正是一九四六年的八月中秋。那時候,我確實是在總攻團的前線包扎所里做戰勤工作。我在包扎所的第一個工作,也正是去借被子。而該小說中對通訊員的描寫,則主要取材于我在萊蕪戰役中和一位通訊員去戰斗最前沿的親身經歷。我在確定小通訊員的性格、特點的同時,就出現了一個女性的“我”,來串起整個故事。(摘自茹志鵑《我寫〈百合花〉的經過》)
(2)《哦,香雪》相關背景
20世紀80年代初,正值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封閉已久的國門一下子打開了,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人們塵封的心靈中萌動著對現代文明的向往,他們渴望走出閉塞,走出傳統,走向外面的新世界。《哦,香雪》正是產生于這個時候,小說借臺兒溝的一角,寫出了改革開放后,中國從歷史的陰影下走出來,擺脫封閉、愚昧和落后,走向開放、文明與進步的痛苦和喜悅。
3.知識鏈接——詩化小說
詩化小說是法國象征主義運動的一個產物,“五四”時期傳入中國,是指“思維發散化、結構散文化、人物形象淡化”的小說類型。詩化小說具有散文和詩的某些特征,自廢名開其濫觴,經沈從文扛其大旗,至蕭紅、汪曾祺等人延其發展,一直延續至今。
情節方面: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往往不將事件作為線索,而將情感、心理作為線索。人物方面:人物形象不是特別鮮明、飽滿,文中傳遞出作者的某種意緒和感悟。環境方面:重自然環境描寫,文中常有大段的景物描寫,物象也往往具有象征意義。主題方面:表面上美麗、祥和,關系融洽,但深層往往彌漫著苦難和傷痛。
課時1講述“沒有故事的故事”,點贊我們喜歡的青年
學習目標把握情節內容,結合具體情節,賞析人物形象。
活動一概述主要情節,理清情節發展脈絡
1.一般的電影都是以跌宕起伏的情節或者大場面打動觀眾。有人認為這兩篇抒情詩一般的小說不適合拍成電影,甚至鐵凝都覺得把《哦,香雪》拍成電影是非常艱難和難以想象的,她認為自己的這篇小說講述的是“沒有故事的故事”。但《百合花》還是在1981年被拍成了電影,《哦,香雪》在1990年被拍成了電影,并且都成了中國電影史上的佳作。
這兩篇小說雖然情節不夠跌宕起伏,但是仍然有耐人尋味的“故事”,請大家試著概述這兩篇小說的主要情節,理清情節發展脈絡。(填寫下表作為發言底稿)
篇目情節概括情節脈絡
《百合花》
《哦,香雪》
答案
篇目情節概括情節脈絡
《百合花》1946年中秋節,通訊員送文工團的女戰士“我”到前沿包扎所,“我們”到包扎所后向一個剛過門三天的新媳婦借被子,后來通訊員犧牲,新媳婦用自己的新婚被子送他最后一程。開端:通訊員帶路護送。發展:向新媳婦借被子。高潮:通訊員犧牲,新媳婦執意獻出新被子。
《哦,香雪》每天只停留一分鐘的火車給寧靜的山村臺兒溝帶來波瀾,香雪用積攢的四十個雞蛋換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塑料鉛筆盒。序幕:火車開進臺兒溝。開端:姑娘們迎接火車。發展:香雪渴望擁有鉛筆盒。高潮:香雪換回鉛筆盒。結局:香雪夜歸。
活動二梳理有關人物的情節,把握性格特征
2.這兩篇小說涉及五位重點人物,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都各有神采。請分別講一講以下五位角色的具體“故事”情節,談一談他們的性格特點。(填寫下表作為發言底稿)
人物具體情節(分條列)展現的性格特征(分條列)
“我”
通訊員
新媳婦
香雪
鳳嬌
答案
人物具體情節(分條列)展現的性格特征(分條列)
“我”(1)接受支援前線包扎所的任務,借被子,在包扎所護理傷員。(2)知道被子的來歷后,跟通訊員開玩笑。(1)反映出“我”的勇敢、大方、樂觀、善做工作。(2)反映出“我”的善解人意、開朗樂觀。
通訊員(1)在槍筒里插幾根樹枝和野菊花。(2)帶路時的沉默、“張皇”“走走停停”,給“我”兩個饃饃等細節。(3)借被子失敗的情節。(4)英勇犧牲的結局。(1)可以看出他熱愛生活,充滿朝氣。(2)可以看出他羞澀靦腆,關心同志。(3)可以看出他的憨厚樸實、不善言辭。(4)可以看出他的高尚、犧牲精神。
新媳婦(1)借被子時她“一邊聽著,一邊不斷向房里瞅著……半晌,她轉身進去抱被子了”。(2)到了包扎所,她主動將被子“鋪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塊門板上”。(3)當衛生員動手要揭掉通訊員身上的百合花被子時,新媳婦“劈手奪過被子”。(4)為通訊員縫衣服。從這些行為中可以看出她的淳樸、善良、純真、高潔。
香雪(1)香雪的外貌細節。(2)香雪對火車上的顧客“信任地瞧著”,她不會和旅客討價還價,她始終保持善意的沉默、不與其他女孩彼此嘲弄取笑,她用四十個雞蛋和女學生交換一個鉛筆盒。(3)香雪因為鉛筆盒錯過下火車,一人走三十里夜路回家。(1)可以看出她的美麗。(2)可以看出她的美好心靈:善良、純樸、自尊、追求上進。(3)可以看出她的勇敢、執著。
鳳嬌(1)鳳嬌關注金圈圈、手表、發卡、紗巾等裝飾品的細節。(2)她和“北京話”的對話。(3)她與“北京話”做買賣的情節。(4)她去尋找和迎接香雪,第一個走在前面。(1)可以看出她對物質的渴求,對新生活的純樸向往。(2)可以看出她的勇敢、潑辣。(3)可以看出她的質樸、善良。(4)可以看出她的善良、重情義。
3.鐵凝在談到她筆下的《哦,香雪》時說:“世上最純潔、美麗的情感就是少女的夢想。盡管它幼稚、縹緲甚至可笑,盡管它也許是人性中最為軟弱的一部分,但同時也是最可寶貴的一種情感,作為美的對象,它可以洗滌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為這些東西的反襯和對照。我寫她們,那是因為我真心地熱愛她們,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總那么真切,那么感人。”
對比香雪和鳳嬌性格的不同之處,分析鳳嬌為什么也是“真切”“感人”的。
答:_________
答案①面對改變,鳳嬌改變得更加外露,而香雪的變化則顯得內斂,表現了她們完全不同的人生目標:鳳嬌更關注物質生活的改變,這是對臺兒溝原始生活狀態的寫照,因為鳳嬌代表了真正閉塞在臺兒溝的人;而香雪更關注精神層面的追求,因為香雪是她們全村唯一的初中生,她渴求文化,所以她的眼界與關心的事物自然比鳳嬌高出一些,她代表了最終要走出臺兒溝的希望。②她們都想擺脫貧窮的困境,想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她們的人格都是真誠的、真切的、樸實生動的,都值得贊美。
活動三通過“身份設定”和“角色轉換”,感受構思的嚴謹性
4.大家就表格中的“身份設定”和“角色轉換”兩種設想展開討論,感受構思的嚴謹性。
(1)身份設定茹志鵑談到《百合花》中的那位新媳婦時說:我瘋狂地愛上了要有一個新娘子的構思。你覺得能把“新娘子”替換成“大嬸”或“大娘”嗎?
(2)角色轉換如果換成“鳳嬌”跑進車廂,因與“北京話”磨蹭,貽誤時間,最后從西山口下車走回臺兒溝,你覺得妥當嗎?
答:_________
答案(1)身份設定。一個剛過門三天的新娘子,與一個青春年少、尚未涉足愛情的通訊員,二者之間更容易產生一種情感的碰撞和吸引;寫新娘子,更能突出“百合花”被子的意義,它是新娘子唯一的嫁妝,寄托著最美好的情感,而這被子最后蓋在了通訊員身上,最美好的情感融入了通訊員身上,這樣更能展現通訊員與新媳婦之間所形成的那種純潔、美好的關系,從而更好地表現小說的人性之美、詩化之美。
(2)角色轉換。每一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和價值。在“一分鐘”里,香雪和其他姑娘們的興趣點是不同的,其他姑娘們的興趣點在發卡、紗巾或尼龍襪上,而香雪的興趣點則在皮書包、鉛筆盒上。香雪這個角色不僅承載著對文明的渴求,更有對知識的追求。一位初中生對知識的渴求乃至貽誤時間,更符合人物角色,也更有利于凸顯小說人物的人性美。
課時2賞析動人的細節,分析微妙的心理
學習目標1.賞析《百合花》中多處細節描寫的作用。2.分析《哦,香雪》中香雪微妙的心理活動。
活動一“動人的細節”背后,是人性之美
“茹志鵑不追求情節曲折而重視細節的運用。在《百合花》的創作中,她十分巧妙地布置細節,或讓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內心變化在某一細節的描寫中自然展開,或使某些細節前后照應,彼此呼應,或用某一個細節連結全篇。”[金漢、石明輝、汪木蘭《新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評(上)》]
下面我們來探究《百合花》中那些“前后照應,彼此呼應”或“連結全篇”的細節。賞析下列三類細節描寫。
1.關于步槍筒中的“點綴”
第一次出現在去包扎所的路上:
肩上的步槍筒里,稀疏地插了幾根樹枝,這要說是偽裝,倒不如算作裝飾點綴。
第二次出現在“我”目送他走遠了:
看見他背的槍筒里不知在什么時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樹枝一起,在他耳邊抖抖地顫動著。
賞析作用: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這看似信筆寫來的幾句,卻把通訊員那純樸、自然的情趣表現出來了。在即將發起總攻的時候,在緊張的戰斗間歇,這個小戰士還有心思把偽裝作為裝飾,在槍筒上插上樹枝和野菊花,這些描寫體現了通訊員的青春活力,表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
2.關于“饅頭”
第一次出現在通訊員離開包扎所返回團部時:
走不幾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挎包里掏了一陣,摸出兩個饅頭,朝我揚了揚,順手放在路邊石頭上,說:“給你開飯啦!”
第二次出現在通訊員犧牲后:
我想看見他坐起來,看見他羞澀地笑。但我無意中碰到了身邊一個什么東西,伸手一摸,是他給我開的飯,兩個干硬的饅頭……
賞析作用: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果說第一次寫這兩個“饅頭”,是為了表現通訊員的細心和關心他人的品質,激起讀者對這個通訊員的喜愛之情,從而為下文失去這么好的戰友而悲痛蓄勢,那么,第二次出現“饅頭”則更使“我”睹物思人,勾起“我”對通訊員的深切思念,想起他的羞澀、憨厚,想起他的天真、活潑,想起他的善良、體貼。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在于好像是無意碰到,其實是有意描寫,且字里行間雖沒有一字來直接描述自己的感情,卻通過這“飽含著戰友之情”的兩個饅頭,深切地表達了“我”內心痛失戰友的悲痛之情,“立片言而居要”,產生了“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共鳴。
3.關于衣服肩膀上的“破洞”
衣服肩膀上的“破洞”細節描寫,文中一共出現了四次。找出來復述,填寫下表。
復述原文作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答案
復述原文作用
第一次借被子時,由于羞澀、慌張,通訊員在接過新媳婦遞過來的新被子轉身走時,一不小心,衣肩上掛破了個洞,而且高低不肯讓新媳婦縫補。這既照應了前文寫的通訊員的靦腆、憨厚,又表現了他的執拗。當然,還帶有一點兒對新媳婦的慍意。
第二次通訊員離開包扎所返回團部時,“我”看見他肩上撕掛下來的布片在風里一飄一飄。“我”真后悔沒給他縫上就讓他走,現在,至少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呼應前文,說明這個破洞確實不小,同時也說明“我”一直目送通訊員遠去,加上對“我”后悔心情的描寫,細膩地渲染了“我”對通訊員的惦念、關懷,并且隱隱約約地暗示了通訊員要出事,為下文寫通訊員負傷犧牲埋下了伏筆。
第三次通訊員躺在門板上,新媳婦看見衣肩上的破洞,發出驚叫。這不僅進一步證實了擔架隊抬回來的這個重傷員確實就是通訊員,而且還說明了他從包扎所回到團部后,一直都無暇顧及這個破洞,并且到最后連這個破洞都沒來得及縫補就犧牲了,同時,又表現了通訊員大公無私、一心撲在工作上的高尚品質,使通訊員的形象在讀者的心目中愈發高大起來。
第四次新媳婦“低著頭,正一針一針地在縫他衣肩上那個破洞”,醫生說“不用打針了”,可新媳婦好像什么也沒聽見,依然拿著針,細細地、密密地縫著,“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勸她不要縫了,她卻異樣地瞟了“我”一眼,“低下頭,還是一針一針地縫”。這其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和感情:有對當初讓通訊員“受氣”的懊悔和內疚,更飽含著對烈士的敬佩和痛悼。文字跌宕起伏,并喚起了讀者的種種回憶:借被子,門鉤掛破衣服,高低不肯讓人縫補……
活動二析微妙的心理,思不一樣的青春
4.心理描寫可以深入人物的心靈,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可以深化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可以讓文章更加生動有趣,引起讀者的共鳴。《哦,香雪》中大量的心理描寫使得文章搖曳生姿,找出來幾處讀一讀,品一品,并分析下列幾處心理描寫。
(1)火車來了,她卻縮到最后去了。她有點害怕它那巨大的車頭,車頭那么雄壯地噴吐著白霧,仿佛一口氣就能把臺兒溝吸進肚里。它那撼天動地的轟鳴也叫她感到恐懼。在它跟前,她簡直像一棵沒根的小草。
賞析:_________
答案表現出香雪的膽怯以及對未知文明的不安和無助,與后文追火車的勇敢行為形成強烈的對比。
(2)綠色的車門就在姑娘們面前沉重地合上了。列車一頭扎進黑暗,把她們撇在冰冷的鐵軌旁邊。很久,她們還能感覺到它那越來越輕的震顫。一切又恢復了寂靜,靜得叫人惆悵。
賞析:_________
答案表現出現代文明帶給姑娘們的強烈沖擊。火車離開,仿佛把她們拋棄到原來的單調貧苦之中去,也表現了她們的不甘心。為后文她們在“一分鐘”里爭分奪秒地做買賣做了鋪墊。
(3)不管在路上吵得怎樣厲害,分手時大家還是十分友好的,因為一個叫人興奮的念頭又在她們心中升起:明天,火車還要經過,她們還會有一個美妙的一分鐘。和它相比,鬧點兒小別扭還算回事嗎?
賞析:_________
答案表現出現代文明帶來的強大的不可抗拒的力量,以及它們帶給姑娘們的悄無聲息的改變。
(4)姑娘們一陣大笑,不知誰還把鳳嬌往前一搡,弄得她差點兒撞在他身上。這一來反倒更壯了鳳嬌的膽。“喂,你們老待在車上不頭暈?”她又問。
賞析:_________
答案一方面,語氣詞“喂”使語氣略顯強硬,顯示出鳳嬌要通過稍顯強勢的語氣來掩飾自己被同伴捉弄的尷尬,挽回在“北京話”面前的面子的要強心理;另一方面,心存愛慕的少女差點兒撞到“心上人”,內心的嬌羞與喜悅難以言表,“喂”也暗含鳳嬌情竇初開,想要掩藏愛意而故作輕松的心理,進而將鳳嬌面對乘務員時復雜微妙的少女心思流暢地表現出來。
(5)他的話倒使她感到了委屈,她替鳳嬌委屈,替臺兒溝委屈。
賞析:_________
答案在火車上,香雪無意中得知熱情的“北京話”已有愛人,這讓香雪感到委屈,“委屈”的背后意蘊深刻。既表明了香雪的自尊自愛,也有對鳳嬌一廂情愿的憐惜。她不愿意臺兒溝和臺兒溝的人被人小看。
(6)她站在枕木上,回頭望著筆直的鐵軌,鐵軌在月亮的照耀下泛著清淡的光,它冷靜地記載著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覺得心頭一緊,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來,那是歡樂的淚水、滿足的淚水。面對嚴峻而又溫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種從未有過的驕傲。
賞析:_________
答案香雪走完三十里夜路,也完成了心路歷程的升華,她收獲了很多,有一種幸福、滿足和驕傲感。
課時3賞析環境之美,分析象征物意義
學習目標1.賞析《百合花》《哦,香雪》中的環境描寫,明確環境渲染對人物塑造的作用。2.分析小說中的象征物。
活動一賞析想象中的“故鄉之美”
1.《百合花》中的兩次抒情性景物或情境描寫非常動人。請朗讀并賞析特點和作用。
(1)我朝他寬寬的兩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現了一片綠霧似的竹海,海中間,一條窄窄的石級山道,盤旋而上。一個肩膀寬寬的小伙兒,肩上墊了一塊老藍布,扛了幾枝青竹,竹梢長長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級嘩嘩作響……這是我多么熟悉的故鄉生活啊!
賞析:_________
答案①這段景物描寫充滿著詩情畫意,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②起到了插敘的作用,補充交代了通訊員在家鄉當老百姓時的可愛純真形象;飽含著“我”對故鄉生活的熱愛;增強了“我”對通訊員的親切感;含蓄地揭示了通訊員淳樸憨厚的性格和犧牲精神的生活基礎。
(2)啊!中秋節,在我的故鄉,現在一定又是家家門前放一張竹茶幾,上面供一副香燭,幾碟瓜果月餅。孩子們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盡,好早些分攤給月亮娘娘享用過的東西,他們在茶幾旁邊跳著唱著:“月亮堂堂,敲鑼買糖……”或是唱著:“月亮嬤嬤,照你照我……”我想到這里,又想起我那個小同鄉,那個拖毛竹的小伙兒。
賞析:_________
答案①這段情境描寫溫暖溫馨,充滿生活氣息。②采用聯想和插敘的方式,表達了“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給文章增添了一種詩情畫意的美;與后文戰斗情形的緊張形成了對比,舒緩了緊張的氣氛;此時的溫暖和歡樂跟后文通訊員的死形成對比。
活動二分析“大山”和香雪“三十里夜路”之景
2.分析“大山”和香雪獨自一人走“三十里山間夜路”的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填寫下表。
景物描寫特點和作用
它和它的十幾戶鄉親,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皺褶里,從春到夏,從秋到冬,默默地接受著大山任意給予的溫存和粗暴。(1)
一輪滿月升起來了,照亮了寂靜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敗草、粗糙的樹干,還有一叢叢荊棘、怪石,還有漫山遍野那樹的隊伍,還有香雪手中那只閃閃發光的小盒子。(2)
風也柔和了許多。她發現月亮是這樣明凈。群山被月光籠罩著,像母親莊嚴、神圣的胸脯;那秋風吹干的一樹樹核桃葉,卷起來像一樹樹金鈴鐺,她第一次聽清它們在夜晚,在風的慫恿下“豁啷啷”地歌唱。(3)
想到這兒,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來,腳下的枕木變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說?她環視群山,群山沉默著;她又朝著近處的楊樹林張望,楊樹林窸窸窣窣地響著,并不真心告訴她應該怎么做。(4)
古老的群山終于被感動得戰栗了,它發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們共同歡呼著。(5)
答案(1)景物擬人化,有象征意義,象征大山的生活閉塞、簡單、落后,逆來順受,與世無爭,不懂進取。(2)景物衰敗暗黑,表現出香雪一人走夜路的恐懼心理;滿月升起,照亮一切,手中閃閃發光的小盒子是知識的象征,表現出香雪內心有了戰勝恐懼的力量。(3)景物優美溫暖,圣潔美妙。表現出“鉛筆盒”帶給香雪力量,讓她充滿憧憬。(4)景物黯淡。香雪想到母親的辛苦,覺得對不起母親,內心傷心不安。景物的變化實際上襯托了香雪內心情感的變化。(5)場景震撼。暗指古老的群山終于被現代文明喚醒,與開頭相呼應。
活動三分析象征物意義
3.所謂物象,是指具體可感的客觀事物。文學作品賦予物象以象征意義,可以使文筆含蓄蘊藉,意味無窮。
討論研究,分析這兩篇小說中的象征物意義。
(1)“百合花”象征義:________________
(2)“鉛筆盒”象征義: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百合花”象征著性格美、人性美、人情美。具體體現為通訊員、新媳婦高尚、純潔、美好的心靈,軍民之間、戰士之間純潔、高尚、美好的感情。
(2)“鉛筆盒”是文化和知識的象征,是現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一種心愿、追求和自尊的象征。
課時4分析小說主旨和藝術,感悟打動人心的力量
學習目標理解小說主旨,對比小說的敘述視角的選擇,以及體現出的“詩化小說”的特點。
活動一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小說主旨的“動人處”
1.作家茅盾說《百合花》“這是我最近讀過的幾千余短篇中間最使我滿意,也最使我感動的一篇”,美國作家稱贊《哦,香雪》表達了“一種人類能夠共同感受到的東西”。請結合主旨談一談這兩篇小說最打動人心的原因。
(1)《百合花》:____________
(2)《哦,香雪》:__________
答案(1)《百合花》表現了戰爭年代人與人之間的圣潔情感,以及普通人的善良、淳樸。正義的戰爭正是為了保護人的生命,保護和平的生活以及人類美好純潔的感情。盡管小說沒有正面描寫戰爭場面,卻以一種別樣的方式高揚了正義。美好的人性、溫暖的情感和正義的行為正是感動人心的源泉,具有穿透時空的力量。
(2)《哦,香雪》通過對香雪等鄉村少女的生動描摹,表現了山里姑娘們的純樸善良和美好的心靈,表達了姑娘們對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更表現了中國在改革開放后擺脫封閉、愚昧和落后,走向開放、文明與進步的痛苦與喜悅。這是人類不斷進步的必然趨勢,因此,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們,都能認同文中傳達的精神追求。
活動二兩樣敘述視角,一樣動人心魄
2.《百合花》和《哦,香雪》各自采用不同的敘述視角,卻一樣成功,它們的選擇各有什么好處?
知識補充敘述學中,一般把“誰說故事”“站在什么立足點上說故事”稱為敘述視角,可分為“全知視角”和“有限視角”。“全知視角”,即敘述者站在局外,不出現在故事中,但對事件的前因后果及人物心理、過去和未來都十分清楚,有時甚至走到前臺發表議論、評價人物。“有限視角”,即敘述者為當事人,參與故事發展,我們依賴他的眼睛看世界,靠他的引領進入故事。第一人稱敘事真實而有感染力,屬于“有限視角”。第二人稱敘事有對話效果,便于傾訴強烈的感情;第三人稱不受時空的限制,可全景式表現生活,這兩者既可以是“全知視角”,也可以是“有限視角”。
(1)《百合花》:____________
(2)《哦,香雪》:___________
答案(1)《百合花》采用第一人稱“我”的有限視角敘事。作用:①“我”作為敘事的線索,串聯起整個故事,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同時以女性觀察的細致,更多地展現細節,增強了情節的生動性,推動了情節的發展;②“我”是小說中通訊員和新媳婦的內心變化和性格豐富的見證者,通過“我”敏銳的感覺,生動地刻畫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并使情境顯得更為真切,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③文中“我”從一個女性的角度來反映戰爭的殘酷,繞開激烈的戰斗場面,使小說充滿了抒情意味,更能引發讀者的想象,凸顯小說軍民情深的主題。
(2)《哦,香雪》采用了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作者是站在一個“局外人”的位置上來寫小說的,她將一個個生活場景加以組合,選取了典型的場景來表現人物。作者選取一個類似于全知全能的敘述角度,把敘述者確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她又具有敏感的心靈和寬廣的胸懷,對那個封閉的小山村,對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少女投來同情、關愛的一瞥,在其看似稚嫩可笑的心理波動中盡顯時代思潮的波瀾。
活動三感受“詩化小說”的詩美效果
3.作家茅盾評論《百合花》:“它是結構謹嚴,沒有閑筆的短篇小說,但同時它又富于抒情詩的風味。”作家孫犁評論《哦,香雪》:“今晚安靜,在燈下一口氣讀完了《哦,香雪》,心里有說不出的愉快。這篇小說,從頭到尾都是詩,它是一瀉千里的,始終如一的。這是一首純凈的詩,是清泉。它所經過的地方,也都是純凈的境界。”
這兩篇小說讀起來感覺在審美取向上追求詩化效果,請結合小說的敘事特點、審美追求、語言風格等方面,談談你的閱讀體會。
答:_________
答案①這兩篇小說都注重表現人與人之間的純真美好的感情。②語言充滿詩意美,重視營造氛圍,有詩的象征和意境,抒情性強。③在敘事上,這兩篇小說雖然都以宏大的時代為背景,《百合花》的故事發生在1946年的解放戰爭時期,《哦,香雪》以改革開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汽車行業項目工程師供應商職責
- 城鎮學困生綜合幫扶計劃
- 遼寧省鐵嶺市調兵山市2025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三模數學試卷(含解析)
- 2025年培訓項目總結及2025年培訓計劃
- 微課程制作教學質量監控心得體會
- 醫療場所設備更新措施
- 公共藝術裝置裝飾項目風險應對措施
- 新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安排計劃
- 2025年船舶安全運營管理計劃
- JL1901年度品牌形象內部審核計劃
- 2025廣西公需科目真題續集(附答案)
- 2025年 浙江“三支一扶”招募筆試考試試卷附答案
- 2025年全國統一高考數學試卷(全國一卷)含答案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蝕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 數據中心巡檢機器人解決方案
- 鐵路危險貨物運輸及貨物安檢查危技術業務考核題庫
- 露天礦山安全生產責任制
- 某市印染紡織公司清潔生產審核報告全文
- 山西特崗教師招聘考試真題
- 小學年級組長工作總結二年級
- 員工反違章承諾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