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版2023-2024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測評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_第1頁
江蘇專版2023-2024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測評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_第2頁
江蘇專版2023-2024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測評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_第3頁
江蘇專版2023-2024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測評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_第4頁
江蘇專版2023-2024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測評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章測評(用時: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2023江蘇蘇州常熟中學高二統考期末]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的敘述,錯誤的是()A.物質循環是指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之間循環往返的過程B.能量流動不都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的,但都具有逐級遞減的特點C.一個完整的信息傳遞過程由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體三個環節構成D.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的進行都依賴于食物鏈和食物網2.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能量及其生態學原理運用的敘述,正確的是()A.最高營養級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會再提供給其他生物B.分解者可以通過分解消費者的糞便,從而獲得該消費者所同化的能量C.為提高作物的產量,可多給作物施用有機肥,實現能量的循環利用D.可通過增加食物鏈提高人工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以減少病蟲害3.[2023江蘇南京第三高級中學高二校考期末]遼寧遼中蒲河國家濕地公園內分布有天然形成的河流、沼澤和溝塘,植被茂密。如圖為蒲河水體中的部分食物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生態系統的基石是小球藻和分解者B.構成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的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C.如果該生態系統發生水華引起了沉水植物大量死亡,直接原因是水體中產生了大量的毒素,殺死了沉水植物D.假設該食物網中小球藻同化的能量中比例為的部分直接提供給河蚌,其余全部提供給水虱,要使河蚌同化的能量增加,至少需要消耗小球藻同化的能量為4.下圖為生態系統碳循環的示意圖,圖中甲、乙、丙代表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數字表示碳的流動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生產者、甲、乙、丙構成了兩條食物鏈B.大力增強過程①可一定程度緩解溫室效應C.經過程③的碳全部儲存于乙體內的有機物中D.農業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強過程⑦5.科研人員通過“海馬”號海底攝像功能,發現了“海馬冷泉”生態系統。“冷泉”其實是海底之下天然氣水合物分解后產生的一些流體組分在海底表面的溢出。由于溢出的流體富含甲烷、硫化氫和二氧化碳等組分,可給一些化能自養微生物(細菌和古菌)提供豐富的養分,它滋養了包括從海底菌席等微生物到海底貝類、蟹類、海蝦類等高等生物的一個完整生態系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B.海底菌席等微生物和海底貝類、蟹類、海蝦類構成了生物群落C.細菌和古菌能夠利用甲烷、硫化氫和二氧化碳等組分合成有機物D.“海馬冷泉”這一特殊生態系統只有分解者和消費者,沒有生產者6.下面為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圖解的部分示意圖(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變溫動物的的值一般高于恒溫動物B.生產者與初級消費者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C.在“草兔狼”這一食物鏈中,狼糞便中的能量屬于D.圖中7.圖甲是人工設計的生態系統圖,圖乙是在蚯蚓養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雜屑后蚯蚓種群數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下列敘述不符合生態學觀點的是()甲乙A.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經過了多級利用,提高了系統總能量的利用率B.合理使用農家肥可以提高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C.蚯蚓種群數量達到時,種內競爭最激烈D.食用菌和蚯蚓屬于分解者,它們促進了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的進行8.下圖表示某水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是大型植物 B.該食物網由5條食物鏈構成C.信息在鯉魚和梭子魚之間雙向傳遞 D.鯉魚在該食物網中占有3個營養級9.在生態系統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陽能或所制造的有機物質稱為初級生產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其余部分稱為凈初級生產量。下表為4個生態系統的研究實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類別玉米地荒地湖泊Ⅰ湖泊Ⅱ太陽能利用率(初級生產量/入射太陽能)呼吸消耗率(呼吸消耗量/初級生產量)凈初級生產效率(凈初級生產量/初級生產量)A.兩個湖泊的太陽能利用率低,與太陽光穿過水層時損失了部分能量有關B.4個生態系統中碳循環進行的同時,伴隨著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C.若入射太陽能相同,上述4個生態系統中,制造有機物質最多的是玉米地D.兩個湖泊中的魚吃雜草,雜草同化能量中的被攝入魚體內10.下圖是某草原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模型。、、表示流入各營養級生物的能量,、、表示各營養級生物用于生長、發育、繁殖的能量,、、分別表示各營養級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若一段時間內草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那么圖中最高營養級所獲得的能量為B.該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C.若將上述草原生態系統開發為農田生態系統,則群落的演替方式是次生演替D.能量伴隨著物質循環而循環11.[2023山東臨沂期末]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龍眼等果樹的嫩芽,造成果品減產;平腹小蜂可把卵產在荔枝椿象的卵內,幼蟲取食荔枝椿象的卵液,長大后的平腹小蜂鉆出卵殼,再次找到荔枝椿象重復上述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當荔枝椿象吸食荔枝的嫩芽時至少獲得的荔枝同化量B.自然選擇導致平腹小蜂與荔枝椿象具有相同的生態位C.各生物數量的相對穩定依賴信息傳遞來調節D.荔枝椿象和平腹小蜂在生態系統中分別屬于消費者和分解者12.在碳循環中,連通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群落的生物類群和生理作用分別是()①生產者②消費者③分解者④光合作用⑤呼吸作用⑥蒸騰作用⑦化能合成作用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⑦ C.②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⑥⑦二、選擇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每小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5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13.某山坡上生長著一種灌木,這種灌木釋放出的揮發性的化學物質,經雨淋進入土壤,能抑制其他植物種子的萌發和草本植物的生長。當火災燒盡了此類灌木,其他草本植物便趁機生長繁盛,直到此灌木再次出現時,這種化學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現。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灌木釋放的化學物質調節的是種內關系B.灌木釋放出的化學物質屬于化學信息C.灌木與它抑制的草本植物之間是種間競爭關系D.火災后的山坡發生了初生演替14.某自然保護區處于緩慢恢復階段,人工投入了較多的物質和能量。為了解該自然保護區生物的生存情況,科研機構對各營養級能量流動情況進行了定量分析,數據如下表所示,單位:。生物類型能量類型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甲未被利用的能量流入下一營養級的能量有機物輸入的能量生產者12102562933868—初級消費者25288564A192次級消費者6323B1968三級消費者18C10—12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該自然保護區的結構由生產者、各級消費者和分解者構成B.流入該自然保護區的總能量為C.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的數值為119,“C”的數值為3D.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約為15.塞罕壩的自然治理是我國在環境恢復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塞罕壩人民遵循適地適樹的理念,選擇適應本地自然條件的多樣化樹種,打造百萬畝異齡、復層、混交樣式的近自然森林,實現森林自我調節、更新和演替,最終形成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冬季林場內種群密度的改變主要受溫度、食物等因素影響B.多樣化的樹種配置有助于提升該地區的物種豐富度C.塞罕壩林場的建設過程發生的是初生演替D.異齡、復層的造林方式有助于提高林場的自我調節能力16.孝感地區盛產板栗,但板栗的大量廢棄枝條和落葉亂堆亂放占用土地,被焚燒后污染環境。為解決此問題,區政府建設了“生態橋”工程,將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后施加到果園土壤中,減輕污染的同時提高了板栗的產量。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生態橋”工程的實施,促進了生態系統的物質的循環利用B.將有機肥施加到果園中,不會改變土壤微生物的組成和密度C.將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實現了果樹對廢棄物中能量的循環利用D.果園屬于人工生態系統,穩定性通常高于當地的自然生態系統三、非選擇題(共3小題,共44分)17.(14分)下圖為某農田生態系統以及對秸稈進行進一步利用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1)流經此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與自然生態系統相比,該系統的優勢主要是。(2)秸稈利用后產生的廢渣可以還田,其中的有機物可被分解,產生的可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農作物的產量。(3)若蛇的食物有來自蛙,來自鼠,則從理論上講,蛇每增加體重,至少需要消耗水稻;農田中的生物可以通過捕食與被捕食傳遞信息,體現了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18.[2023江蘇鎮江崇實女子中學高二校考期末](15分)東部沿海地區積極發展“海洋牧場”進行海洋漁業生產,“海洋牧場”是將人工放養的魚、蝦、貝、藻等聚集起來,進行有計劃的海上放養和系統管理,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某研究小組建立貝—魚—藻復合生態系統,在貝類養殖區開展網箱養魚,間養大型海藻,其物質循環如圖所示。請回答相關問題。(1)據圖判斷珠母貝可能屬于生態系統的(填成分),與傳統網箱養魚相比,此生態系統中魚類的糞便和殘餌為海藻和珠母貝提供營養物質,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和環境保護的角度分析,其意義是。(2)生態系統穩定性是指。與貝—魚—藻復合生態養殖相比,傳統網箱養魚往往受自然災害及病害影響較大,從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3)貝—魚—藻復合生態養殖需要不斷進行物質投入,原因是。(4)如圖為其中能量[單位為]流動過程示意圖,、B、C、D代表不同類型的生物。第二營養級與第三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是,A流向C的能量包括自身遺體殘骸中的能量和中的能量。19.(15分)在某海水立體養殖的深海網箱中,表層養殖海帶等大型藻類,中層養殖以細小浮游植物、有機碎屑等為食的牡蠣、扇貝和以小魚、貝類、有機碎屑為食的黑鲪、六線魚,底層養殖以底棲藻類、生物遺體殘骸、有機碎屑為食的海參。深海網箱中各營養級的能量流動圖解如下圖所示,、表示營養級,各數值代表能量值,單位為。(1)研究人員將深海網箱作為生態系統進行研究,其依據是。(2)圖中流經整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為;由到的傳遞效率為(保留一位小數)。、營養級生物的攝食量中均有一部分未被同化的能量,這部分能量的最終去向是。(3)海水立體養殖模式運用了群落的空間結構原理,依據這一原理進行海水立體養殖的優點是。在構建海水立體養殖生態系統時,需考慮所養殖生物的環境容納量、種間關系等因素,從而確立每種生物之間的合適比例,這樣做的目的是。第3章測評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D[解析]生態系統物質循環是指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之間循環往返的過程,項正確;生態系統能量流動不都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的,如流經人工魚塘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人工輸入的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能量流動具有逐級遞減的特點,項正確;完整的信息傳遞過程包括信息源、信息傳遞途徑(信道)和信息受體,項正確;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依賴于食物鏈和食物網,信息傳遞不都是依賴于食物鏈(網)來傳遞的,可以發生在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項錯誤。2.D[解析]最高營養級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可被分解者獲取,項錯誤;消費者的糞便中含有的能量屬于上一營養級生物的同化量,不屬于消費者的同化量,項錯誤;為提高作物的產量,可多給作物施用有機肥,實現物質的循環利用,生態系統的能量不能循環利用,項錯誤;增加食物鏈可提高人工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能減少病蟲害,項正確。3.D[解析]生態系統的基石是生產者,項錯誤;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包括食物鏈和食物網,而分解者不屬于食物鏈中的成分,項錯誤;水體富營養化會導致水華,藍細菌等大量繁殖消耗水體氧氣,沉水植物缺氧死亡,項錯誤;小球藻是生產者,其同化的能量中比例直接給河蚌,比例通過水虱傳給河蚌,設至少需要消耗小球藻的同化量,則,整理后,項正確。4.B[解析]圖中甲為大氣中的庫,乙為消費者,丙為分解者,大氣中的庫、分解者不參與食物鏈的組成;①②分別表示生產者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大力增強過程①可以減少大氣中的,緩解溫室效應;③為消費者的攝入,攝入量同化量糞便量;⑦為消費者的呼吸作用,中耕松土不能加強過程⑦。5.C[解析]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是化能自養微生物,是利用化學反應放出的能量將無機物轉變為有機物,因此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所固定的無機物中的化學能而不是光能,項錯誤;生物群落是指一定范圍內所有生物的集合體,包括海底菌席等微生物、海底貝類、蟹類、海蝦類和化能自養微生物等,項錯誤;細菌和古菌是化能自養微生物,能夠利用甲烷、硫化氫和二氧化碳等組分合成有機物,項正確;“海馬冷泉”這一特殊生態系統有分解者、消費者和生產者,項錯誤。6.A[解析]與恒溫動物相比,變溫動物不需消耗更多的能量維持體溫,所以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少,有機物的積累量較多,值高,項正確;生產者與初級消費者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項錯誤;在“草兔狼”這一食物鏈中,狼糞便中的能量是未被狼同化的能量,是兔同化能量的一部分,屬于,兔糞便中的能量是,項錯誤;攝入的能量有兩個去路,一是被同化,二是存于糞便之中不被同化,故圖中,項錯誤。7.C[解析]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農家肥被分解者分解產生的和礦質元素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因此可以提高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種群數量達到值時,種群數量最大,種內競爭最激烈,種群數量在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8.C[解析]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是大型植物和自養型鞭毛蟲,項錯誤;圖中食物網由6條食物鏈構成,項錯誤;鯉魚和梭子魚的種間關系是捕食,兩者之間的信息傳遞是雙向的,項正確;鯉魚在該食物網中占有4個營養級,分別是第二、三、四、五營養級,項錯誤。9.D[解析]兩個湖泊中有很多的水生植物,而這些植物接受的太陽能需要穿過水層,據此可推知,兩個湖泊的太陽能利用率低,與太陽光穿過水層時損失了部分能量有關,項正確;4個生態系統中碳循環進行的同時,伴隨著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項正確;若入射太陽能相同,上述4個生態系統中,制造有機物質最多的是玉米地,因為玉米地的太陽能利用率最高,項正確;能量傳遞效率是指兩營養級同化量之比,第一營養級不只有雜草,第二營養級也不只有魚,故不能說雜草同化能量中的被攝入魚體內,項錯誤。10.C[解析]由于、、表示流入各營養級生物的能量,一段時間內草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則圖中最高營養級所獲得的能量為,項錯誤;該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以及食物鏈和食物網,項錯誤;若將上述草原生態系統開發為農田生態系統,則群落的演替方式是次生演替,項正確;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不能伴隨著物質循環而循環,項錯誤。11.C[解析]能量傳遞效率為,發生在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而不是個體與個體之間,項錯誤;平腹小蜂把卵產在荔枝椿象的卵內,幼蟲取食荔枝椿象的卵液,平腹小蜂與荔枝椿象是寄生關系,二者的生態位不同,項錯誤;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能夠調節種間關系,維持生態平衡,所以各生物數量的相對穩定依賴信息傳遞來調節,項正確;荔枝椿象和平腹小蜂在生態系統中都屬于消費者,項錯誤。12.B[解析]在碳循環中,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將轉化為有機物進入生物群落,分解者則通過呼吸作用把有機物變成無機物返回非生物環境。二、選擇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每小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5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13.AD[解析]由于該灌木釋放出的化學物質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長和種子萌發,故調節的是種間關系,項錯誤;灌木釋放出的化學物質屬于化學信息,項正確;灌木與它抑制的植物之間的關系是種間競爭,項正確;火災后的山坡土壤中仍存有其他植物的種子和繁殖體,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項錯誤。14.AB[解析]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是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項錯誤。流入自然保護區的總能量生產者固定的能量有機物輸入的能量,為,項錯誤。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初級消費者流入下一營養級的能量為,;次級消費者未被利用的能量為,;三級消費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為,,項正確。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第三營養級同化量/第二營養級同化量,項正確。15.ABD[解析]種群密度受到自然條件的制約,冬季林場內種群密度的改變主要受溫度、食物等因素影響,項正確;多樣化的樹種配置有利于增加物種的數目,可以提高物種豐富度,項正確;由于該區域具備土壤和一定的植被條件,故該演替是次生演替,項錯誤;異齡、復層的造林方式改善了群落中的年齡結構和垂直結構,大大提高了群落的復雜性,有利于提高林場的自我調節能力,項正確。16.BCD[解析]“將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后施加到果園土壤中”,說明促進了果園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項正確;將有機肥施加到果園中,因為有機肥可作為微生物的營養物質,故有機肥的施入會改變土壤微生物的組成和密度,項錯誤;將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實現了果樹對廢棄物中能量的多級利用,能量不能循環利用,項錯誤;果園屬于人工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維持通常靠人的作用,物種多樣性低,自我調節能力弱,其穩定性不會高于當地的自然生態系統,項錯誤。三、非選擇題(共3小題,共44分)17.(1)水稻固定太陽能的總量;實現了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解析]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觀察題圖可知,該農業生態系統實現了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2)分解者;和無機鹽(3)45;調節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解析]計算至少消耗的植物的量,應選擇的能量傳遞效率。18.(1)消費者、分解者;實現了對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同時減少了、等直接排放至海水中,避免了水體富營養化[解析]由題圖信息分析可知,珠母貝可取食有機碎屑,是分解者,也可能捕食浮游動植物,是消費者,故珠母貝可能屬于生態系統的消費者、分解者,與傳統網箱養魚相比,此生態系統中魚類的糞便和殘餌為海藻和珠母貝提供營養物質,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魚類的糞便和殘餌為海藻和珠母貝提供營養物質,意義在于提高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部分。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分析,意義在于減少、等物質直接排放至無機環境,避免水體富營養化的發生。(2)生態系統維持或恢復自身結構與功能處于相對平衡狀態的能力;傳統網箱養魚的生態系統中組分較少,營養結構簡單,自我調節能力弱,抵抗力穩定性低[解析]生態系統穩定性是指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與貝—魚—藻復合生態養殖相比,傳統網箱養魚往往受自然災害及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