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固有免疫與抗感染免疫_第1頁
第13章 固有免疫與抗感染免疫_第2頁
第13章 固有免疫與抗感染免疫_第3頁
第13章 固有免疫與抗感染免疫_第4頁
第13章 固有免疫與抗感染免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醫學免疫學

第十三/十八章固有免疫與

抗感染免疫固有免疫

天然免疫,是機體在種系發育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機能,存在于所有的多細胞生物,是有生俱來、受遺傳控制、有種屬特征的天然抵抗力。包括:各種屏障作用、粒細胞、單核/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DC)、NK細胞和體液殺菌成分如補體、溶菌酶、抗微生物肽等。

抗感染第一道防線!

2適應性性免疫

獲得性免疫,到脊椎動物才出現,是在個體發育過程中通過體細胞IgSF基因重排而產生的抗原識別細胞。

包括T、B淋巴細胞和抗體。4第一節參與固有免疫的組分(一)屏障結構●皮膚黏膜屏障物理屏障作用化學屏障作用生物學屏障作用●內部屏障血-腦屏障血-胎屏障皮膚黏膜的屏障功能5血-腦屏障血-胎屏障6(二)固有免疫效應分子●補體系統●溶菌酶●細胞因子●抗菌肽

防御素:4種①靜電相互作用,膜通透性增高②自溶酶產生、干擾DNA/蛋白質合成③具有致炎和趨化作用●其他:氧自由基、NO、CRP等

7(三)固有免疫效應細胞●吞噬細胞(PMN、Mo/Mφ)●NK細胞●DC●固有免疫樣淋巴細胞(

T、NKT、B-1)

●肥大細胞、嗜堿/酸性粒細胞●上皮細胞及其附屬成分一線防御(快速反應部隊)——固有免疫8病原體被一線防御(固有免疫)肢解成小塊,送至防衛據點(淋巴結),然后引發第二撥防御(適應性免疫)9能辨識病原體的殺手部隊TK細胞(CTL)出動,加入戰斗,勇猛殺敵10兵工廠的B細胞制造攻擊病原體的導彈

——抗體,可精準地擊中病原體11被抗體擊中的病原體,會被補體系統捕獲處死;未死的則被巨噬細胞掃蕩清除12病原體清除,各路部隊凱旋而歸;只留下少數記憶細胞,保持警戒以防其再度來犯1314固有免疫——機槍掃射適應性免疫——精準狙擊1516第二節固有免疫應答機制與特點(一)固有免疫的識別機制——模式識別作用17●病原相關分子模式

(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PAMP)1.固有免疫的識別對象——分子模式為一或幾大組病原體所共有、對其生存絕對必要、宿主機體沒有的保守成分細菌:DNA未甲基化CpG模體、肽聚糖G-細菌:LPSG+細菌:磷壁酸RNA病毒:dsRNA多種病原體:以Man、ManNAc、Fuc、

GlcNAc等為末端糖基的糖結構18●損傷相關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DAMP):宿主體內因組織損傷而產生的內源性模式分子。

包括感染、應激、炎癥、壞死、凋亡所致細胞損傷及其成分,突變及衰老細胞等192.固有免疫的識別方式——模式識別模式識別受體(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PRR):可識別一種或多種PAMP和/或DAMP的分子。20RecognitionmoleculesoftheinnateimmunesystemProteinFamiliesSitesofExpressionExamplesLigands

C-typelectins Humoral PlasmaCollectins(MBL,SP-A,SP-MicrobialCarbohydratesD,CL-43,comglutinin) Cellular M

,DC M

C-typelectin,MMR,TerminalGalNAc,DEC-205,DC-SIGNMannose NKNKR-P1,Ly-49,NKG2,TerminalGalNAc,CD94,CD69GlcNAcLeucine-richM

,Mo,PMNCD14 LPS protein Mo,othersToll,TLRPGN,LTA,LPS,DNAScavengerM

M

scavengerreceptorsMicrobialPolysaccharidesreceptors M

subset Marco BaterialcellwellPentraxinsPlasma CRP,SAP MicrobialpolysaccharidesLipidPlasma LBP,BPIP LPS,otherliposaccharidestransferases Integrins M,DC,NK,PMNCD11b,CD11c,CD18 LPS,iC3b CCP M,Mo,B,PMNCR1,CR2 C3b,C4b,iC3b,C3d,C3dgPGRPPMNPGRP-L、I

、I

、SpeptidoglycanOthers PlasmaC1q,C3Ig,polysaccharides

cytoplasmNLR,RLRBacterialproducts,virusRNA2021模式識別作用固有免疫分子對PAMP和DAMP的識別作用?!馛型凝集素:以Man、ManNAc、GlcNAc、Fuc等為末端糖基的糖結構●富亮氨酸蛋白,類脂轉移酶,整合素:LPS、其它糖脂●清除受體,五聚體蛋白:細菌胞壁成分●肽聚糖識別蛋白:肽聚糖

22組合識別23TLR4識

LPS

徑24數碼識別

25★模式識別作用的本質

區別對宿主機體有害或無害的物質2627●快速反應●非特異性與泛特異性●無細胞增值、分化及克隆擴增●維持時間短且無免疫記憶(二)固有免疫應答的特點2829第三節固有免疫的生物學意義除抗感染、免疫自穩作用外●啟動適應性免疫應答●影響免疫應答類型●影響免疫應答強度●影響免疫記憶●影響陰性選擇和自身耐受30(一)啟動適應性免疫應答免疫系統如何識別“自己”和“非己”

——一個免疫應答是如何啟動的?★克隆選擇學說31Burnet(1953)的克隆選擇學說胚胎期免疫系統接觸特定抗原后,針對該抗原的特異性細胞克隆即被清除或被“禁閉”,機體將該抗原視為自身成份,出生后將不對此抗原產生應答32?克隆選擇學說受到挑戰●抗原刺激的后果取決于APC的性質、抗原的劑量及佐劑的類型,并非由抗原性質屬“自己”或“非己”所決定●TCR和BCR識別的肽/構象決定簇無“自己”“非己”之分★抗原受體不能區別“自己”“非己”33★APC的模式識別受體可絕對區分“自己”“非己”并籍2個環節賦予適應性免疫應答“自己”

“非己”識別能力:抗原提呈作用:細胞表面PPR,體液PPR提供共刺激信號:B7表達受模式識別控制34模式識別受體與抗原受體的比較Property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sAntigenRecognitionReceptorsReceptorsFixedingenome;rearrangementEncodedingenesegments;notnecessary rearrangementnecessary DistributionNonclonal;allcellsofaclassClonal;allcellsofaclassdistinctidentical RecognitionConservedmolecularpattern DetailsofmolecularstructureSelf-nonselfPerfect;selectedoverevolutionaryImperfect;selectedinindividualdiscriminationtimesomaticcells

ActiontimeImmediateactivationofeffectors Delayedactivationofeffectors Response Costimulatorymolecules;cytokinesClonalexpansionoranergy;IL-2;(IL-1

,IL-6);chemokines(IL-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