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_第1頁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_第2頁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_第3頁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_第4頁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中國古代史包含三個社會形態:原始社會----沒有階級的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階級社會1.原始社會:距今約170萬年前元謀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2.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1)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大約5個世紀400多年)建立

(2)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大約5個世紀400多年)發展

(3)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大約280多年)強盛

(4)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大約近300多年)衰亡

夏商與西周,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后延,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傳,宋(遼夏金)元,明清王朝完。3.封建社會:前221年----1840年(鴉片戰爭前)時期時間特征備注戰國前475—前221年封建社會形成(確立)屬于先秦史秦漢前221—220年封建社會大一統初步發展三國、兩晉、南北朝220—589年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隋唐589—907年封建社會的繁榮五代、遼、宋、夏、金、元907—1368年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明清(鴉片戰爭前)1368—1840年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封建社會由盛而衰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定義:政治制度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統治階級通過組織政權實現其政治統治的原則和方式的總和。2、實質:權力的繼承與分配中國早期政治制度(奴隸社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封建社會)夏、商、周秦清朝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1912年)

3.分期:第一課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一、夏商政治形式1、早期國家時期(原始社會)

⑴時間:⑵條件:⑶地點:

⑷標志:金屬器具的使用、貧富分化的產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現和禮制的初步形成;大約五千年前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農耕經濟的發展⑸政治制度:“禪讓制”中國大地上產生早期國家:黃帝炎帝堯、舜禹---啟---桀湯---紂武---幽夏商西周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禮運》禪讓制:①內容:“傳賢”,統治者把首領之位讓給別人;②實質:部落貴族的權力轉移“天下為公”——禪讓制(舜禪位禹)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已。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這就是所謂“小康之世”。——《禮記·禮運》

材料三: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后帝啟(啟為禹之子——《史記·夏本紀》①材料二與材料一相比有哪些新變化?產生了什么深遠的歷史影響?②王位世襲制是從何人開始的?變化:夏王朝建立,開始“家天下”:影響:從此宗族關系成為基本的政治關系;

傳賢“禪讓制”被傳子“世襲制”取代啟一、夏商政治形式;2.夏朝

(1)地位: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⑵政治制度:王位世襲制(3)特點:由傳賢變為傳子;宗族血緣關系成為基本政治關系王位世襲制----1.含義:國家王位由一個家族世代承襲的制度;2.內容:財產、爵位等代表的權力;3.方法:父子相傳、兄終弟及;4.作用:世襲制開始了一種私有制“家天下”,標志著我國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3.商朝1)相關史實:商湯滅夏與武王伐紂;殷墟遺址;甲骨文與青銅器2)商朝政治的特點:

①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實行宗法制;②神權與王權的密切結合;(突出表現:政治事務通過占卜進行決策)一、夏商政治形式;商朝形勢圖西周形勢圖

周武王面臨一個難題:領土空前擴大,當時交通極不方便,信息不靈,如何才能有效統治剛剛征服的領土和抵擋邊境少數民族的騷擾?假如你是周天子,你會怎么管理?學習思考

①什么是分封制,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②如果我是周王,我該怎樣進行分封呢?分給哪些人?分封者的獲得的好處(權利)和應盡的義務是什么? ③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 ④分封制有哪些不足?

資料卡片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依據材料分析,分封制的最主要對象是哪一類人?由此可見分封制的實質是什么?最主要對象:王族子弟實質:以井田制為基礎,以血緣關系和嫡庶分封諸侯的制度。

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孟子·告子》課外延伸:閱讀材料:

根據材料并結合教材內容,概括天子與諸侯之間是何關系?

分封之下諸侯對周天子的絕對服從;

諸侯有向周天子朝覲述職的義務。2.目的:鞏固周王朝的統治;3.分封對象:王族子弟、功臣、先代貴族;4.諸侯國:魯、齊、燕、衛、宋、晉等;5.權利和義務:權利:在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軍權、財權、人事權和再分封權;義務:服從周王命令、提供軍賦和力役、定期朝貢述職。二、西周分封制;1.含義:分封,就是封邦建國。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區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給諸侯,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

八年,伐陸渾(即嵩山地區,距洛陽僅六十公里)之戎,遂至洛,觀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楚王問鼎小大輕重,對曰:“在德不在鼎。”莊王曰:“子無阻九鼎!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王孫滿曰:“……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王乃歸。楚王問鼎說明了什么?給后世的統治者以怎樣的教訓?鼎在當時象征這什么?最高統治權諸侯勢力強大,周天子的最高統治權受到挑戰,分封制受到破壞。削弱地方加強中央勢力;對地方的集權。問題探究楚王問鼎二、西周分封制;6.影響:(一分為二的看問題)

積極:穩定西周政治秩序;擴大疆域;促進經濟文化交流;促進民族融合;

消極:后來諸侯國之間出現了強國兼并弱國的形勢,使周天子的權威逐漸削弱。7.分封制的崩潰:春秋時名存實亡,因為周天子勢力衰微和諸侯爭霸局面的出現。戰國時被郡縣制所取代1.西周后期,王權衰落,分封制受到破壞;2.春秋時期楚王問鼎,是諸侯對分封制的公開挑戰;3.春秋戰國時期,大國兼并小國,周天子失去控制;4.戰國末年,大部分王室土地被秦國吞并,周天子完全失去了分封大權。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繼承人。周天子有四個兒女:大兒子——二夫人所生,二兒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兒——大夫人所生,四兒子——大夫人所生。大兒子:我是長子,年紀最長,你們都應該聽我的。二兒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兒子,當然應該由我來繼承王位。三女兒:我最聰明伶俐,學識淵博,所謂巾幗不讓須眉,當然由我來統治周朝。四兒子:你們都別爭了!我是父王最疼愛的兒子,父王一定會挑我的。王位之爭王位應該由誰來繼承呢?你的依據是什么呢?議一議三、西周的宗法制2.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的權利、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維護周王朝的政治穩定;1.含義:是按照血緣宗族關系分配政治權力、維護政治關系的政治制度。

這種制度確立于夏朝,發展于商朝,完備于周朝,影響于后來的各封建王朝。周天子周天子周天子周天子周天子周天子諸侯諸侯諸侯諸侯諸侯卿卿卿卿士士士庶人庶人嫡長子庶子庶子庶子庶子嫡長子嫡長子嫡長子三、西周的宗法制(1)構成嚴密的宗法等級。通過層層分封形成“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樣的宗法等級。

3.核心內容:嫡長子繼承制(正妻生的第一個兒子)。即嫡長子繼承父親的宗主地位,庶子進行分封。

4.特點:嫡長子余嫡子及庶子大宗(宗主)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小宗(大宗)小宗(大宗)小宗(大宗)嫡長子繼承制

思考:“大宗”一定“大”嗎?“小宗”就一定“小”嗎?1、“大宗”與“小宗”的關系?2、“大宗”一定大?“小宗”一定小嗎?雙重關系在血緣上是兄弟關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關系想一想:大宗與小宗的關系是相對的就周王室而言:在諸侯國內:在卿大夫封地內:三、西周的宗法制(1)構成嚴密的宗法等級:通過層層分封形成“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樣的宗法等級。(2)雙重關系:嫡長子與分封眾子在血緣上是兄弟關系,在政治上是君臣關系。(家國一體)(3)大宗與小宗:大、小宗關系是相對的。3.核心內容:嫡長子繼承制(大老婆生的大兒子)。即嫡長子繼承父親的宗主地位,庶子進行分封。

4.特點:5、宗法制影響(1)進步性:①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世卿世祿”)。

②凝聚宗族,防止紛爭,鞏固分封制。強化王權,“家”“國”一體,有利統治集團的穩定團結。③宗法觀念成為傳統思想內容之一。(2)局限性:

宗法血緣關系不能從根本上保證中央與地方的隸屬關系。

時至今日,宗法制已經消亡,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響仍然存在。你能結合當今現實分析一下它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嗎?拓展研究2006年4月19日,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偕家人在祖籍地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馬崎村,舉行祭祖儀式并祭掃祖墓。何氏宗祠公祭黃帝陵(1)積極:注重家庭建設,提倡尊老愛幼,易于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實現和鞏固國家的完全統一。(2)消極:強調家庭本位,過分重視人情關系,人為的劃分遠近尊卑,個人的自主意識和平等權利受到約束。這與現代的平等與法制意識有些違背。互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內核和基礎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宗法制是權力分配的原則分封制是權力分配的內容相輔相成是支撐周朝政權的兩大支柱;宗是里,分是表;互為表里,相輔相成【探究活動】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問題探討:觀察夏商周時期所形成的世襲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等重要政治制度,分析歸納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材料一:在考古中發現了大量新石器時代的大規模祭祀活動的遺跡;夏商周的王被稱為“天子”;據大量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辭表明,當時商朝的統治者幾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許多重要的軍國大事都由神意來決定,商朝天子既是人,有是聯接天人意志的神……據史料記載:“巫”是早期國家中最重要的官職之一。

特點一:王權與神權緊密結合如:祭祀祖先、占卜

材料二: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權力由“傳賢”轉為“傳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開始。……商代貴族以政治血緣關系為紐帶,實行宗法制,各個宗族都是實體。……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是實行按照血緣關系來分配政治權力維護政治聯系的宗法制。整個國家的政權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緣關系組織的。組織中的等級是對應統一的,這就形成了親貴合一,家國一體的政治體制。

特點二: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例如:宗法制

材料三:早期國家是從部落制脫胎出來的……王權不可避免的受到各方面的制約。據史載:“禹會諸侯于涂山,執玉帛者萬國”,“殷湯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國”;西周實行分封制,“尚有千八百國”。這些諸侯國在自己的封地內享有極大的政治權力,當其羽翼豐滿或王室衰微時,他們往往會起來反對王室。王國維在談到早期國家權力時說:“蓋諸侯之于天子,猶后世諸侯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