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時期的江蘇與安徽_第1頁
隋煬帝時期的江蘇與安徽_第2頁
隋煬帝時期的江蘇與安徽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隋煬帝時期的江蘇與安徽

隋朝開皇八年(618年)10月,楊廣、秦王楊軍、清河公楊素擔任行軍元帥,指揮并指揮了九個指揮部。其中,新義公韓虎攻廬江,湘城公黃若碧攻吳州(廣陵)。他給了楊廣一個全面的消滅陳海。次年(589)正月,賀若弼大破陳師于蔣山(即鐘山),韓擒虎從長江上游首先攻入建鄴,陳主陳叔寶被俘,國滅。兩百七十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至此又獲統一。同年,詔改吳州為揚州,并置總管府,大業初,改為江都郡,廢府(《隋書·地理志》)。政治形勢的變化,使廣陵的地位更加重要,它又經歷了一個興衰時期。國家經濟的發展隋煬帝時期,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開河工程。大業元年(605),命尚書右丞皇甫儀征發河南、淮北諸郡民工前后百余萬開通濟渠,自洛陽西苑引谷(即澗水)、洛二水達于黃河;復自板渚(河南汜水東北)引黃河水經滎澤入汴水;又自大梁(河南開封市)之東引汴水入泗水,達于淮河。又發淮南民夫十余萬開拓邗溝,自山陽(江蘇淮安)至揚子(江蘇儀征)入長江。通濟渠廣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樹以柳。自長安至江都置離宮四十余所(據《資治通鑒·隋紀四》,“百余萬”,《北史·煬帝紀》作“七百萬”)大業四年(608)正月,詔發河北諸郡男女百余萬開永濟渠,引沁水北通涿郡(治所在今河北薊縣,接近北京市),南達黃河。大業六年(610)十二月,詔開江南河,自京口(江蘇鎮江市)至余杭(浙江杭州市)八百余里,廣十余丈,使可通龍舟(《資治通鑒·隋紀五》)。至此,大運河的工程遂告完成。水運可自杭州直通薊縣,南北全程蜿蜒四千余里。如此規模的水利工程,是前所未有的。大運河的開鑿,對于以后揚州的發展有直接的關系,而對于唐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關系尤巨。如何評價煬帝的大開運河呢?論者多惑于“離宮別館”“龍舟錦帆”之事,過分強調阿隋文帝開皇九年統一中國后,首先出現的情況是:開皇十年(590)婺州(浙江金華地區)汪文進、越州(浙江紹興地區)高智慧、蘇州沈玄怡等,皆舉兵反,自稱天子,署置百官。樂安(江西樂安縣)蔡道人、蔣山(江蘇南京市)李悛(《隋書·文帝紀》作“稜”)、饒州(江西波陽地區)吳世華、溫州(浙江溫州地區)沈孝徹、泉州(福建福州市地區)王國慶、杭州楊寶英、交州(廣西欽州及越南北部地區)李春等,皆自稱大都督,攻陷州縣,大者有眾數萬,小者數千(據《資治通鑒·隋紀三》)。其中大部分屬于地方豪強勢力。建鄴以東沿江地區有朱莫問,自稱南徐州刺史,以盛兵據京口(江蘇鎮江市),晉陵(江蘇常州)顧世興、無錫葉略,皆興兵拒隋(見《隋書·楊素傳》),陳朝所屬地區,大抵皆反。文帝即命楊素率軍進討,雖以次平服,而以后的反叛事件仍常發生,如開皇十七年(597)桂州人李世賢反;仁壽二年(602)交州人李佛子反是(見《隋書·文帝紀》)。至于東北,高麗不服,開皇十年文帝曾命漢王楊諒率水、陸軍進討,無功而還(《隋書·高麗傳》)。這是一種情況。其次是社會經濟的發展。東晉末年,長江中下游的荊、揚二州“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晉書·食貨志》)江南諸郡如宣城、毗陵(江蘇常州)、吳郡、會稽(浙江紹興地區)、余杭(浙江杭州地區)、東陽(浙江金華地區)等,并“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并湊。”(《隋書·地理志》)文帝平陳后,“以江表初定,給復十年。”(《隋書·食貨志》)以后又幾次減輕徭賦,江南、江淮地區的農業生產得以有較速的發展。北方的關中地區,在開皇年間,連年大旱,開皇十四年,文帝曾率戶口就食于洛陽。而河南、山東等地又連年大水,頻遭饑荒。政治上、經濟上都需要有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以利于軍運和漕運,來維護這個幅員遼闊的大帝國。早在開皇七年(587),文帝即詔于揚州開山陽瀆,拓寬邗溝水道,以通漕運(見《隋書·文帝紀》)。時尚未平陳,不可能向南延伸,貫通南北大水道的任務,便由他的敗家子楊廣擔負起來。楊廣執行、完成了這個歷史任務。大運河工程完成后,他窮兵黷武,窮奢極欲,導致了隋帝國的迅速滅亡。晚唐著名詩人皮日休在《汴河懷古》詩里說道:“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是很有見地的。害在一時,利在百代。對于隋煬帝完成的大運河的工程,似應作如是觀。改定大宮為之設立行業楊廣之初蒞淮南,在開皇九年伐陳時,他由六合至建鄴。開皇十年,江南各地皆反,他由并州總管調任揚州總管,鎮江都。除因大典、大事朝京師外,長期住在江都,直至開皇二十年立為皇太子后才離開。當時江都郡轄十六縣,即江陽(今邗江縣地)、江都(今揚州市)、海陵(今泰縣)、寧海(今如皋)、高郵、安宜(故地在今寶應西南)、山陽(今淮安)、盱眙、鹽城、清流(安徽滁縣)、全椒、六合、永福(故地在安徽天長北)、句容、延陵(今鎮江市)、曲阿(今丹陽)(《隋書·地理志》中)。為各郡中轄縣最多者,郡境及于大江南北,最為雄藩大鎮,而揚州總管權力所及更廣于江都一郡之地。這一遼闊地區,山川秀麗,物資豐饒,遂成為昏王留連羨欣之所。即帝位后,在大業元年開通濟渠、汴渠、邗溝的同時,又遣黃門郎王弘往江南造龍舟及雜船數萬艘(見《隋書·煬帝紀》)復于江都大建宮室:于城西七里大儀鄉境內筑江都宮,中有成象殿,規模宏麗,為舉行大典之地;于城北五里長阜苑內筑歸雁、回流、松林、楓林、大雷、小雷、春草、九華、光汾、九里等十宮;于城南十五里揚子津(又名揚子渡,揚子橋)筑臨江宮(又名揚子宮),中有凝暉殿,為眺望大江、大宴百官之所;于城東五里亦筑新宮(遺址在禪智寺附近);而最豪華的是城西北的新宮,即所謂“迷樓”,千門萬戶,復道連綿,洞房亙互,大業元年(605)八月,煬帝從東都洛陽首次下江都。乘龍舟,舟有四重,高四十五尺,長二百尺(當時尺略小于今尺)。上重有內殿、正殿、東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飾以金玉;下重內侍處之。蕭皇后乘翔螭舟,制度差小,而裝飾無異。別有浮景(同“影”)九艘,皆三重。又有漾彩、朱鳥、蒼螭、白虎、玄武、飛羽、青鳧、凌波、五樓、道場、玄壇、板大業六年(610)三月,煬帝二次下江都。四月,宴江淮以南父老。次年(611)二月,升釣臺,臨揚子津,大宴百官。遂自江都乘龍舟,渡黃河,入永濟渠,北抵涿郡,部署征高麗軍事(據《隋書·煬帝紀》)大業八年(612),大舉征高麗,敗績而還。大業九年(613),再次進軍,會楊玄感(楊素之子)反書至,乃撤軍。加之水旱頻仍,各地群雄并起,天下大亂,而仍不能忘情于江淮美女,密詔每年選送(《隋書·煬帝紀》)。大業十二年(616),煬帝三下江都。從洛陽臨發時,賜守宮女詩,中有“我夢江都好,征遼亦偶然。”之句(見《隋遺錄》)。大業十三年(617),山東杜伏威率眾渡淮,攻下歷陽郡(治所在安徽和縣),道路隔絕,煙塵四逼,將遷都丹陽,未成。次年(618)春蕭墻禍起,武賁郎將司馬德戡以及最為親信的元禮監門直閣裴虔通等,率“驍果”(衛軍)攻入江都宮玄武門,煬帝逃至西閣,捕得后,令狐行達縊殺之。蕭皇后與宮人撤漆床板為小棺,殯于西院流珠堂,旋改葬于吳公臺下(約在平山堂前)。唐武德初,又遷葬于雷塘(即漢之雷陂),黃土一杯,留與后人憑吊矣。晚唐詩人羅隱《煬帝陵》詩悼之曰:“入郭登橋出郭船,紅樓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陳業,只換雷塘數畝田。”(羅隱《甲乙集》)唐史臣評煬帝“恃才矜己,傲狠明德”,“淫荒無度,法令滋章”(《隋書·煬帝紀》),終致身死國亡,何足悲乎!創調《文選》隋亡后,江都為陳隋代江都地區的文學作品,傳至后代的以楊廣為最多。他本好篇什,所在有詩,作品散見于《隋書·五行志》《唐書·樂志》《藝文類聚》《樂府詩集》《文苑英華》等書,丁福保《全隋詩》所收有遺漏。今可確知為南下揚州所作者,、有《春江花月夜》二首,第一首云:“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寫出了揚州臨江的秀麗風光。《春江花月夜》為陳后主叔寶創調,而所作不傳。唐初江都詩人張若虛衍為大篇,首四句云:“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流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似受楊廣詩的影響。楊廣另有《江都宮樂歌》《泛龍舟》《四時白隋朝的江都籍學者有曹憲。憲在隋曾任秘書學士,學徒數百人,當朝公卿亦多從之學。煬帝令與諸學者撰《桂苑珠叢》一百卷,時人稱其該博。憲又訓注張揖所撰《廣雅》,分為十卷,煬帝令藏于秘閣。梁昭明太子蕭統與諸學士輯秦漢以來沉思翰藻之作為《文選》一書,最早為之作注者即曹憲,所撰《文選音義》甚為當時所重。入唐后,貞觀初,揚州長史李襲譽薦之,太宗下詔征為弘文館學士,憲因年老不赴,遣使者就其家拜為朝散大夫,并賜帛三百匹,年百余歲乃死。事跡見劉肅《大唐新語》,《舊唐書·儒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