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洮、賈、賈旋墓志考述_第1頁
賈洮、賈、賈旋墓志考述_第2頁
賈洮、賈、賈旋墓志考述_第3頁
賈洮、賈、賈旋墓志考述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賈洮、賈、賈旋墓志考述

1939年,我們在洛陽挖了一部墓志,發現了唐代賈桃、賈桃和賈堅的墓志。這幾方墓志內容有記述西漢政治家、文學家賈誼世系的一些資料。賈洮及唐張留客、崔紓的墓志還反映了唐懿宗咸通年間東都洛陽一帶的饑疫情況。這五方墓志都有一定的史料價值。一、賈縣主要出土墓志,視角下,僅存目,2人,唐賈洮及其子后梁賈邠、唐賈旋、張留客、崔紓墓志,均系解放前在洛陽被盜掘出土,后被張伯英先生收入新安縣鐵門鎮《千唐志齋》中,現分別簡述如下:賈洮墓志,出土于洛陽北邙山。長42.5、寬42厘米,二十四行,行二十四字,正書。志首題“唐故朝議郎河南府戶曹參軍柱國長樂賈府君墓志銘并序。”賈邠墓和賈洮墓同出一地。長63.5、寬34.5厘米。十七行,行十八字,正書。志首題“大梁故宋州觀察支使將仕檢校祠部員外郎兼侍御史賜緋魚袋賈府君墓志。”賈旋墓志,洛陽邙山出土。長36.5、寬36厘米。十六行,行十七字,正書。志首題“唐故賈府君墓志銘。”李琯別室張留客墓志,洛陽北邙南石山西二里出土。長33、寬32.5厘米。二十行,行二十五字,正書。志首題“唐河南府河南縣尉李公別室張氏墓志。”崔紓墓志,洛陽邙山出土。長41.5、寬40.5厘米。二十行,行二十二字,正書。志首題“唐故承奉郎汝州臨汝縣令博陵崔府君墓志銘。”二、賈對象是賈師和志文作者的世世賈洮死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其子賈邠死于后梁末帝貞明元年(915年),前后相差42年。他們生活的時代都是政局動蕩和離亂的時代,賈洮和賈邠志文敘述筆法相似,所言先世世系也如出一轍,因此,推測賈氏世傳有譜系,至少賈邠志文是以其父賈洮志文為依據所撰。因而從賈洮、賈邠墓志文中,可以勾勒出賈誼先世及賈誼世系的輪廓。1、周縣前世據賈洮志云:“賈氏自周叔虞之后,春秋時為賈伯,又有華、他二人顯于晉。”關于“周叔虞”和“賈伯”,《潛夫論·志氏志》載:晉之公族有“賈氏,孤氏”。《古今姓氏書辨證》云:“晉唐叔虞少子公明,周康王封之于賈為附庸,謂之賈伯。曲沃武公取晉并賈,因以其子孫為大夫。”《資治通鑒》卷一百八十五載:“唐,古國名。陸德明曰:周成王母弟封于唐。”周叔虞,即周武王之子。《史記·晉世家》說:“晉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在東,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姓姬氏,字子于。”《索隱》按:“唐有晉水,至子燮,故其國號日晉侯。然晉初封於唐,故稱晉叔虞也。”關于“華”、“他”二人;《晉語》;晉文公“令賈華刺夷吾。”。《晉語三》:“是故殺丕鄭及七輿大夫,共華、賈華、叔堅,……”《史記·晉世家》:“獻公二十三年,獻公遂發賈華等伐屈。”《集解》:“賈華,晉右行大夫。”《世本·氏姓篇》(秦嘉謨補本):“賈氏,賈佗食邑於賈,周氏焉。賈佗,狐偃之子,太師賈季也,字季佗。”《國語·晉語四》:“賈佗,公族也。”韋昭注:“賈佗,他通佗,狐偃之子射故,太師賈季也。公族,姬姓也,食邑于賈,字季佗。”《史記·晉世家》:“晉文公重耳,晉獻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賢十五人,曰趙裒、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賈佗,先軫、魏武子。”可見,賈氏乃周武王子叔虞之后,其后以封地為姓。賈伯、賈佗,畢晉國公族,故賈洮志稱其先世“顯于晉”。賈邠志稱“顯于秦晉。”今據史載和賈洮志,當以“顯于晉”為是。2、賈誼父名回從洛陽徙于晉賈誼,洛陽人,是我國漢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故賈洮和賈邠父子志皆云:“誼之文學官爵至今稱之。”即是在今天看來,志文所云也不算夸張。賈誼的著作表明,他確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代文豪。但可惜的是,關于賈誼的世系,《史記》、《漢書》在《賈誼傳》中均未提及。今據賈洮、賈邠墓志得知,賈誼父名“回”。關于“回”,史籍無載,生卒事跡亦不詳。賈洮出自賈誼之后。洮、邠父子墓志自稱,當有所依,此可補史籍之缺。關于賈誼的子孫,《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漢孝文帝崩,孝武皇帝即位,舉賈生之子孫二人至郡守,而賈嘉最好學,世其家,……”賈誼子嘉以下不詳。據《漢書·賈捐之傳》說:“賈捐之,字君房,賈誼之曾孫也。”又據洮、邠父子墓志得知,賈誼的玄孫名“迪”,迪官河東守,然《漢書》未為其立傳。洮、邠志都說,賈氏自賈迪時,從洛陽遷于襄陵。襄陵,在河南省雎縣,戰國時屬魏,故二志稱:“賈氏后歸晉也。”賈璇墓志也提供了賈誼后裔的線索,該志云:”君諱璇,字十□,洪同人也。因祖任洛陽令,為洛陽人矣。賈誼之后,后稷之拽。曾祖少以從戎,不得□名。祖偃定,偃臥丘賈璇死于貞元八年(792年),賈洮死于咸通十四年(873年),而賈璇墓志早于賈洮墓志八十余年,雖然都是死葬洛陽,皆系賈誼之后,從墓志判斷當是賈誼之后的兩支后代。3、賈對系系的記錄,可記錄賈誼世系的關聯資料賈洮墓志云:“曾祖惠元,皇朝嵐州刺史;祖嶸,秘書丞,父位金州司馬。積得累行,降生哲人。公諱洮,字德川,穎川陳氏夫人,散騎常侍諫之女,之出伯仲四人,公其長也。……公娶太原溫氏夫人,國子祭酒琯之女,有男三人:長曰科兒,次曰相兒,季曰廣兒。”又賈邠志云:“……父洮,朝議郎,河南府戶曹,上柱國。公諱邠,文美太原溫氏夫人,前朝國子祭酒琯之女也,出伯仲三人,公其次也。”賈洮、賈邠父子墓志所言世系完全一致,賈洮兄弟四人,其子賈邠兄弟三人。伯仲,古代以伯、叔、季表示兄弟之間的排行順序。邠志云:“出伯仲三人,公其次也。即洮志所云:“次曰相兒。”對于賈誼世系的考證,盡管目前所掌握的資料還很不夠,不能系統的排列出賈誼先世及后世的譜系,但僅從以上幾方墓志結合文獻記載,已可勾勒出賈誼世系的梗概。特別是賈洮墓志中所記的“秦末漢初,回生誼。”使我們弄清了賈誼父親的名字,這是十分難得的材料。三、唐懿宗咸通年間東都一帶社會機節的興起賈洮墓志載:“維咸通十四年,夏五月六日,前河南府戶曹參軍賈公遘疾,終于上都長安縣豐樂里。……又調為河南府戶曹參軍,時洛川大饑,公室無俸,棄而西歸。二年而卒。”就是說,當賈洮調為河南府戶曹參軍時,正值東都洛陽鬧饑荒的時候。災荒嚴重使地方官吏們的俸祿無著,在無法生活的情況下,賈洮只好棄官西逃,從志文看,“洛川大饑”發生在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這次饑疫始于何時呢?據唐張留客墓志說:“咸通三年,余(李琯)選授伊闕丞(唐曾設伊闕縣,在今洛陽龍門南),……九年秋,余赴調上國,是歲黜于天官,困不克返,斯人與幼稚寓居洛北(洛河北),值歲饑疫,死家無免者。”再據唐崔紓墓志說:“尋遷汝州臨汝縣令,屬天災代行,境人不理,賴其撫字,全以寬慈,……以咸通十三年十月廿五日,終于洛陽敦行里。”綜張志可知,東都一帶饑疫發生在咸通九年(868年)。崔紓志和賈洮墓志所云,這次饑疫延續到咸通十二年,就是說這次東都一帶饑疫前后持續四年之久。這幾方墓志中提供了唐懿宗咸通年間,在東都一帶的饑疫情況,可補史之缺。《資治通鑒》卷二百五十一載:咸通十年“六月,陜民作亂,逐觀察史崔蕘。蕘以器附:賈洮等墓志錄文一、賈氏從權機關中唐故朝議郎河南府戶曹參軍柱國長樂賈府君墓志銘并序季弟鄉貢進士涉敬述表生鄉貢進士顧紹孫書表弟文林郎守江陵府石守縣尉陳利物篆額維咸通十四年夏五月六日,前河南戶曹參軍賈公遘疾,終于上都長安縣豐樂里廢開業寺,享年五十一。其年八月廿八日,窆于萬年縣寧安鄉姜尹村從權也。賈氏自周叔虞之后,春秋時有賈伯,又有華、他二人顯于晉。秦末漢初,回生誼,誼之文學官爵至今稱之。誼玄孫迪,漢河東守,始自洛陽遷于襄陵,故賈氏復歸晉也。曾祖惠元,皇朝嵐州刺史,祖嶸秘書丞;父位金州司馬,積德累行,降生哲人。公諱洮,字德川,穎川陳氏夫人,散騎常侍諫之女,之出伯仲四人,公其長也。公幼有節概,聰敏過人,弱歲詣太學,八舉登三史第,爾后丁。穎川夫人之艱服闋數載,解褐為閿鄉縣主薄,秩滿,吏部奏為經學考官,除廣文助教,受代調為太學博士,又調為河南府戶曹參軍。時洛川大饑,公府無俸,棄而西歸。二年而卒。公學識材智必濟物當代,君子以為國器,至于急人之急,紓人之難,讬死存孤,輕利重義,人之難也必能行之,惜哉!不享長二、清河縣楊寺村從權大梁故宋州觀察支使將仕郎檢校祠部員外郎兼侍御史賜緋魚袋賈府君墓志妻弟秘書省校書郎鄭山甫撰維貞明元年五月五日,攝清河縣令賈公遘疾,終于縣宅,享年五十三。其年五月二十日,窆于清河縣述仙鄉楊寺村從權也。賈氏自周叔虞之前,春秋時有賈伯,又有華、他二人顯于秦晉。秦末漢初,回生誼,誼之文學官爵至今稱之。誼玄孫迪,漢河東寧,始自洛陽遷于襄陵,故賈氏復歸也。高祖惠元,前朝嵐州刺史,曾祖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