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_第1頁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_第2頁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_第3頁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_第4頁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第第頁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四班級上冊數學教案1

一、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讓同學自主探究、合作,從而使同學:

1.熟悉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熟悉自然數,把握十進制計數法,會依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依據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育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熟悉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分;熟悉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熟悉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把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究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學問,進展空間觀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潔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受從實際生活中發覺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學問解決問題的力量。

9.初步了解運籌的思想,培育從生活中發覺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看、分析及推理的力量。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愛好,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11.養成仔細作業、書寫干凈的良好習慣。

二、狀況分析

1、班級概況:

四班級現有人數為40人,大多數同學偏遠的農村,這些同學中有父母離異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學問把握狀況。

從上學期的期末質量檢測來看,同學對雙基學問把握得還不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熟悉、噸千米的熟悉把握得不太好。

在計算方面,同學的差異比較大,多數同學對于口算,能做到脫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同學對于乘除學問把握不好,直接影響了口算的速度和計算的正確性,同學在這方面表現出來的差距特別之大。對于一些計算式題,部分同學的計算速度極待提高,各種計算的良好習慣有待養成。應用題把握得還不夠,只有部分同學能仔細分析題意,正確列式,不能很好地依據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去分析題意,對各種應用題的結構把握的還不夠。同時解決實際問題力量有待于提高。這對本學期的教學帶來了肯定的困難。少數優等生的學問和閱歷、獵取學問的力量、抽象思維水平有了肯定的進展。基礎學問把握堅固,具備了肯定的學習數學的力量。而學困生連乘除法的計算都有困難。

3、學習習慣、愛好、方法及心理特征

從學習習慣、愛好、方法看,多數同學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看法都較好,對數學課學習愛好較深厚,能按正確學習方法去學數學。他們能上課遵守課堂常規,用心投入,仔細完成作業,對不懂問題能準時大膽提問;同學上進心強,班級同學之間競爭意識濃;接受新學問的主動性較好,奇怪???心,好強心都很強,詳細形象思維活躍。由于年紀較小,同學的獨特顯得不穩定,對事物的熟悉和個人的情感不能客觀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強,對人對事熱忱度高,但長久性差,留意力易分散,失敗面前易灰心。同時也有個別同學上課留意力分散,思想開小差,學習目的性不夠明確,對實施課堂教學有肯定難度。

從心理特征看,多數同學喜愛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喜愛表揚夸獎,班上競爭意識濃;學困生上課比較被動,不聞不問,主動性不高,作業完成較難,但也喜愛激勵。

4、優秀生學習特點和后進生成因:

〔1〕優秀生少,依據平常的質量檢測,真正成果穩定,思維敏捷,對應用題能仔細而正確地分析的同學只有5、6個。他們對數學學習愛好很深厚,能較好遵守學校生課堂常規,同學之間能相互關心,共同探討,相互協作,他們思維活躍,發言大膽,對有爭議的問題能大膽爭辯,上進心強,上課仔細聽講,作業準時仔細,不懂問題能大膽提問,唯恐學習成果會下降。這些同學的家長對同學的學習成果較為重視,大部分的家長能而且有力量協作老師的教學對同學進行個別的輔導。

〔2〕中等生對應用題的分析和理解力量一般,成果有回落的可能。他們學習仔細,作業看法好。

〔3〕班中的后進生,大多數是由于基礎學問把握不好,存有學問斷層,學習的自律性比較差,學習力量弱,接受力量差,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也提不起愛好。在他們當中有的是單親家庭,父母對子女的學習關懷,指導,催促不夠;有的是父母對子女過于溺愛,過于遷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學習習慣影響了他的學習成果。上述緣由形成惡性循環,使他們失去信念,致使形成后進生。也有幾位同學是智力低下,接受力量差。

〔4〕縱觀全班,同學的基礎學問的把握和力量的差異很大,如計算速度、參加商量的力量,解容許用題的思維力量等。課堂中老師雖盡力關注同學的個別差異,由于班中同學數多,個別同學的學問斷層點,無法彌補,優等生的潛能也沒能充分挖掘出來,無法面面俱到,這也是本學期需要解決的教學難點之一。

5、其他因素:

同學多數來自農村,他們喜愛勞動,活潑好動,集體榮譽感強,同學多數家庭貧困,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雖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但教育方法不當,家校協作不夠,并對“減負,推素”存有熟悉偏差。

三、教材簡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熟悉,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熟悉,復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大數的熟悉,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熟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支配了大數的熟悉,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學校階段,本學期結束后,有關正整數的熟悉和計算的內容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學問的學習,一方面使同學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溝通,把握較大數范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進展數感;另一方面通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學問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穿,為同學形成科學、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并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學問仍舊是學校生應當把握和形成的基礎學問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支配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學問和閱歷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同學進一步熟悉直線、線段、射線、角、垂線、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會一些簡潔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受,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征及圖形之間的關系,促進同學空間觀念的進一步進展。

在統計學問方面,本冊教材支配了復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復式條形統計圖,讓同學利用已有的學問,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并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學問解決生活中的簡潔問題;另一方面,支配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同學通過觀看、猜想、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同學學習應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潔的實際問題,培育同學觀看、分析及推理的力量,培育他們探究數學問題的愛好和發覺、觀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依據同學所學習的數學學問和生活閱歷,支配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讓同學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學問解決問題,體會探究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育同學的數學意識和實踐力量。

在教材的支配上,表達出新課程的理念:

1、重視口算和簡便運算。如在一個數乘三位數的乘法、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中,先學習因數及被除數、除數是整百數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時的簡便方法計算。學了乘法運算定律和商不變性質后,用定律和性質進行簡便運算,讓同學學會敏捷運用各種計算方法。

2、加強新舊學問的內在聯系,運用遷移規律讓同學主動獵取學問。在多位數的讀法和寫法中,讓同學憑借原有的學問基礎,把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推廣到多位數;也可以加深對對位數的熟悉。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力量培育。在多位數的加減法中,引導同學在積累大量加減計算和解容許用題的基礎上,對學過的學問進行整理概括,對加減法進行定義,說明加法的運算定律及加減法的關系,培育同學綜合運用學問的力量,進展同學的思維。

4、重視學問的形成過程,留意多讓同學觀看、猜想、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滲透教學思想方法。本冊教學內容是學習整數的最終階段,在同學積累了大量感性熟悉的基礎上,引導同學通過觀看、猜想、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得出整數的計數法和讀寫法、四則計算的關系、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商不變性質等,在運用中加深了熟悉,從而培育同學的學習力量。

5、要留意聯系同學的生活實際,重視同學的實踐活動。要留意聯系同學的實際,重視引導同學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讓同學的應用意識和應用力量,提高探究力量。

6、突出開放性,注意同學的獨特差異。在計算方法、試商方法上,允許同學選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敏捷運用,不做硬性規定,應用題鼓舞同學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帶*號的練習題和思索題,作為學有余力同學的練習補充,以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愛好和力量,拓寬同學思索的空間,增添同學思索的主動性,促進同學獨特的進展。

四、改良教學工作的措施:

1、轉變教學思想。

具有新觀念、新思想、新體驗。轉變原有的老師講、同學學的思想觀念,實施互動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網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師給營造一個寬松、合諧,布滿愛、民主、喜悅的學習氣氛。由同學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討,老師作好參謀,當好后勤,作同學的服務員。

2、注意生活與數學的親密聯系

重視從同學的生活閱歷和已有的學問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學要考慮同學的身心進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閱歷和已有的學問設計富有情趣的習題,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重視數學學問的課外延長,加強數學學問的有用性和開放性。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正歸一和反歸一等應用題時,結合生活實例,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詳細化、形象化,激發同學求知的內驅力。

3、留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育同學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力量。

同學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老師要依據同學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給同學供應自主探究的機會。

4、面對全體、全面提高同學的整體素養

〔1〕、加強基礎訓練,在計算方面,重點是要加強口算訓練,。在應用題方面,要重視一步計算應用題的練習。在練習中必需重視應用題結構的訓練,如依據條件補充問題、依據問題補充條件等,這種題目要常常訓練,它對于提高同學分析數量關系的力量是大有裨益的。

〔2〕、實施分層教學,彈性教學,針對同學的不同特點,不同的接受力量,實行不同的方法,布臵不同的作業,留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即下要保義務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導愛好深厚,學有余力的同學進一步進展。把共同要求和進展獨特結合起來。

〔3〕、重視同學的課時目標過關和單元素養過關,作業嚴把關,加強信息溝通,準時反饋,增添教學的針對性。

5、結合多媒體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象、聲音、動畫等信息進行處理,形成聲、像、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視、聽、觸、想等多種方式的形象教學;改革課堂問答方式,實施參加性教學。

四班級上冊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依據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潔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并能依據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能利用所學學問解決生活中簡的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兩輛不同的汽車以不同的速度在大路上行駛〕

依據情景提出問題。哪輛汽車跑得快些?

二、思索、合作探究

如何解決哪輛汽車跑得快些?使同學熟悉到:兩個物體體運動快慢的比較,與路程和時間都有關系,從而引出路

程、時間和速度。

引出:速度=路程÷時間

三、看一看

教科書P79頁的看一看,拓展同學對日常生活中速度的熟悉

四、穩固練習

1、完成P80頁的試一試的第1小題,

2、完成P80頁的試一試的第2小題。

3、完成P80頁的第一小題。〔在書上完成〕

板書設計:

人步行的速度大約為4千米/時

人每小時大約走4千米。

速度=路程÷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路程=時間×速度

四班級上冊數學教案3

教材內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內容是同學已經熟悉了自然數,并初步熟悉了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熟識的生活情境,初步熟悉負數。通過教學,一方面可以適當拓寬同學對數的熟悉,激發進一步學習的愿望;另一方面也為同學在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以及進行有理數運算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①收集生活素材來滲透負數的概念。引導同學初步理解正、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②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③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正數、0、負數之間的大小有個直觀的熟悉。

④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培育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質及實際應用力量。

學者分析:

本班有同學62人,大部分屬于中上水平,同學已經具有肯定的認知水平,他們奇怪???心強,具有創新和學問的遷移力量。

教學策略:

〔1〕通過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情景,關心同學了解負數的意義。負數的產生和進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學本節課應留意為孩子們供應眾多豐富的生活中的正負數現象,既讓同學引起探究的愛好,又讓同學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體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和價值。

〔2〕借助直觀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點與“0”的關系。本課的難點在于同學不簡單理解負數、正數與0的關系。如何突破難點,直觀教學手段是關鍵。這其中溫度計的觀看和海拔圖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關心同學逐步從直觀到半直觀再過渡到比較抽象地熟悉到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

〔3〕開展有層次的探究活動,引領同學主動建構,進展同學的數學思維力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印存折明細記錄貼入,觀看支出〔—〕,存入〔+〕,這一欄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表示〔〕

“X”表示〔〕

他們表示的意思是〔〕

{填相同還是相反}

2、上網收索今日的天氣預報,記錄哈爾濱,和福州的氣溫數據。

哈爾濱〔〕表示—————————————————————————————————————————————

福州〔〕表示—————————————————————————————————————————————

它們是以〔〕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16°表示———————————————16°與—16°表示兩個〔〕意義的量。

哪個地方的氣溫高,哪個地方的氣溫低?

比較:+16°〔〕—16°{填>,<或=}

3、帶有“+”的數有—————————————叫————數

帶有“—”的數有—————————————叫————數

+16讀作—————————————————————16讀作

4、思索:0是正數還是負數?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負數,并說說表示什么?

二、講授新課

1、檢查

〔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們表示的意思是〔相反〕{填相同還是相反}

〔2〕打開天氣預報圖

哈爾濱〔—9°~~~—19°〕表示—————今日氣溫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間,氣侯寒冷,下雪,結冰。——————福州〔11°~~~~~6°〕表示—————今日氣溫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間,氣侯較暖和,看不見下雪,結冰的現象。——————它們是以〔0〕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與—16°表示兩個〔相反〕意義的量。

哪個地方的氣溫高,哪個地方的氣溫低?

補充:熟悉數軸表示

—160+16

〔3〕生匯報

帶有“+”的數有—————————————叫正數注:也可省略“+”號

帶有“—”的數有—————————————叫負數注:不行省略“—”號

+16讀作—正十六————————16讀作—負十六————————

〔4〕0是正數還是負數?把你的思索與小組溝通,商量。然后小組匯報。

總結: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負數的分界點。

〔5〕、舉生活中正負數的例子

例如:盈利與虧選,上車人數與下車人數,地上成數與地下層數,水位上升與下降,相反方向的距離等。

學完這節同學還有疑難問題嗎?,提出,由同學,小組解決,最終困難由老師準時解答。

四班級上冊數學教案4

一、指導思想:

以《數課程標準》為指導,培育學校生科學素養為宗旨。

二、同學狀況分析

同學的學習看法、班級的學習風氣是比較好的。我始終對行為習慣的培育很重視,因此這批同學的學習看法端正,作業書寫工整、美觀。但也有部分同學由于父母不在家,平常對自己要求不嚴,學習習慣較差,作業馬虎,字跡潦草,由于學習看法不端正,導致學習成果不抱負,本學期應加以改良及重視。

三、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熟悉更大的數、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負數、線與角、圖形的變換、方向與位置統計等教學內容。

1、第一單元“熟悉更大的數”。本單元是在第一學段同學熟悉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熟悉億以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把握大數讀寫的方法,熟悉近似數及其作用。

2、第三單元“乘法”。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乘兩位數,對一些較大的數進行估量,熟悉計算器以及運用計算器探究一些數學規律。

3、第五單元“除法”。本單元的學習是學校階段整數運算的最終一個章節內容。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除以整十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速度、時間與路程的數量關系,探究商的運算規律以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4、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本單元主要是使同學熟悉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負數,對此同學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生活閱歷。

5、其次單元“線與角”。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直線、線段、射線的熟悉,平行線與垂線的熟悉,平角、周角的熟悉,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

6、第四單元“圖形的變換”。在第一學段的學習中,同學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的現象,能在方格紙上作簡潔圖形平移后的圖形。本單元是在上述基礎上的進一步進展,通過詳細實例的展現,使同學體會一個簡潔圖形經過旋轉、平移,可以設計出一個秀麗圖案。

7、第六單元“方向與位置”。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某一點的位置,依據方向〔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在第一學段中,同學已經熟悉了8個方向和簡潔的路線等學問,這些學問的學習為本單元的學習打下了基礎。而本單元的學習則又是第一學段學習的進展,它對提高同學的空間觀念,熟悉四周的環境,都有較大的作用。

8、第八單元“統計”。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復式條形統計圖以及簡潔的折線統計圖。

四班級上冊數學教案5

一、學情分析

四班級同學已經從中班級邁向高班級,他們的思維已經開頭由詳細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對四周事物的熟悉較以前上升了一個層次,已經會用歸納概括的方法熟悉事物及解決問題,同學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數學學問,為學好本冊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學經過三年的學習,已經基本把握了學校第一學段的學習方法,師生之間也由生疏到熟識。大部分同學學習常規好,喜愛學習數學,對所學學問把握較好,并初步學會運用所學學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是同學的心理特征及思維進展也就不全都,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中,在面對全體同學的同時,更要留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熟悉更大的數、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負數、線與角、圖形的變換、方向與位置統計等教學內容。

1、第一單元“熟悉更大的數”。本單元是在第一學段同學熟悉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熟悉億以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把握大數讀寫的方法,熟悉近似數及其作用。

2、其次單元“線與角”。

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直線、線段、射線的熟悉,平行線與垂線的熟悉,平角、周角的熟悉,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

3、.第三單元“乘法”。

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乘兩位數,對一些較大的數進行估量,熟悉計算器以及運用計算器探究一些數學規律。

4、第四單元“運算律”

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加法和乘法交換律、加法和乘法結合律、乘法安排律。

5、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某一點的位置、描述簡潔的路線圖。把握依據方向〔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提高同學的空間觀念,熟悉四周的環境。

6、第六單元“除法”。

本單元的學習是學校階段整數運算的最終一個章節內容。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除以整十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速度、時間與路程的數量關系。

7、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

本單元主要是使同學熟悉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負數,對此同學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生活閱歷。

8、第八單元“可能性”。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感受簡潔的隨機大事、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在這一單元中,同學學習大事發生確實定性和不確定性,大事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大事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大事的發生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潔試驗全部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大事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三、教學目標

1.同學將經受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熟悉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并會正確讀、寫;能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把握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方法;熟悉近似數,能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能對大數進行估量。

2.同學將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會運用所學學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對生活中詳細事物的數量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量;把握計算器的運用方法,會利用計算器探究一些數學規律。

3.同學將理解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進行正確地計算;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并能解決生活中的簡潔問題;經受探究商的改變規律的過程,初步把握探究的方法,并能運用發覺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體會中括號運用在計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確計算帶有中括號的三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4.經受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探究過程,理解并把握這兩個運算定律,并能將其應用于簡便計算之中。體驗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應用價值,培育同學依據實際狀況選擇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的意識和力量。

5.同學能熟悉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

6.同學將能識別直線、線段與射線,會用字母表示直線、線段與射線;熟悉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垂線,知道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兩點間全部連線中線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會用量角器量〔畫〕指定度數的角。

7.同學將能在詳細的情境中,用數對來表示物體位置;在詳細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離表示物體的位置。

8.初步感受到大事的發生隨機性,能夠列出簡潔試驗全部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大事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教學措施

1.從同學的生活閱歷動身引導同學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到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同學主動參加學問的形成過程,感受勝利的體驗。

3.引導同學揭示學問間的聯系,探究規律。

4.激發同學學習數學的愛好,注意培育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敬重同學個體差異,鼓舞同學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同學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意培育同學的思維敏捷性和創新意識。

6.注意讓同學參加小組合作學習,培育同學的合作、溝通意識。

7.遵循同學的身心進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殊是差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五、課時支配:

一、熟悉更大的數9課時

二、線與角9課時

三、乘法7課時

四班級上冊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西師版〕第26頁例1及練習四的1、2題。

教學目標

1、初步熟悉郵政編碼的作用,探究發覺郵政編碼的規律。

2、培育同學調查搜集、分析討論、處理信息的力量,培育合作意識、實踐意識,提高同學應用數學學問解決實際問題的力量。

3、使同學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同學對數學的學習愛好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課前收集與編碼有關的信息,走訪當地郵政局的叔叔、阿姨,了解當地郵政編碼及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老師:課前老師布置大家收集和調查了身邊一些與編碼有關的信息,誰來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數字編碼?

〔同學自由發言:郵政編碼,車牌號,身份證,電話號碼,門牌號,銀行帳號……〕

老師:老師也搜集到了一些用數字表達信息的資料,多媒體??

[點評:讓同學初步感知數學與人們生活的親密聯系,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以最短的時間調動同學的學習熱忱和主動性,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老師:今日這節課我們就討論數字編碼的問題。

二、郵政編碼中數字的意義和郵政編碼的作用

1。郵政編碼中數字的意義。

老師:同學們寄過信嗎?

〔多媒體出示例1的信封〕

老師:這封信是寄往哪里的?

同學:重慶市巴南區魚洞鎮的。

老師:你們誰知道左上角的這組數字在信封中叫什么?右下角的這組數字在信封中叫什么?

〔老師可依據實際狀況補充寄信人具體地址及郵政編碼〕

同學:左上角的這組數字是收信人的郵政編碼,右下角的這組數字是寄信人的郵政編碼。

老師:那你們了解郵政編碼每個位置上的數字表示的什么意思嗎?

同學1:郵政局的阿姨說,郵政編碼是全國統一的,都是6位數,不同數字表示不同的地方。

同學2:……

[點評:郵政編碼的作用是什么?編排有什么規律?同學知之甚少。為此,老師在課前組織同學走訪當地郵政局的叔叔、阿姨,了解當地郵政編碼及方法對本節課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老師:這是我們重慶市巴南區部分鄉鎮、街道的郵政編碼,請你們認真觀看,這些郵政編碼有什么規律?先小組商量,再匯報。鄉、鎮街道?

巴南區石崗車站401348巴南區一品新街401349巴南區魚洞鎮黃溪路401320

巴南區南彭鎮南湖路401347巴南區圣燈正街401349巴南區百節百正街401322

巴南區界石鎮界新街401346

同學1:我發覺這些郵政編碼的.前面4位的數字是一樣的,都是4013。

同學2:我發覺他們的后兩位數字不同,這兩位數字應當代表巴南區不同的鄉鎮、街道。

老師:接下來我們再看看重慶市部分區縣的郵政編碼。比較一下,你又有什么發覺?

區縣名郵政編碼

渝中區400000

江北區400000

南岸區400000

大渡口區400000

沙坪壩區400000

九龍坡區400000

北碚區400700

萬盛區400800

雙橋區400900

渝北區401120

長壽區401220

巴南區401320

綦江縣401420

合川市401520

永川市402160

江津市402260

大足縣402360

榮昌縣402460

同學1:我發覺前兩位的數字是相同,都是40開頭。所以我想40應當代表重慶市吧。

同學2:我發覺第3、4位應當代表各區、縣,00代表的是市區,而07,08,09,11,…,24這些代表縣。

同學3:通過觀看,我猜測其他省市中,郵編的前兩位的數字是不相同的。

老師: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們來看看其他省市的郵政編碼。省市名郵政編碼省市名郵政編碼省?

太原030000

沈陽110000

上海市200000

大同037000

大連116000

天津市300000

陽泉045000

鞍山114000

重慶市400000

長治047100

撫順113000

石家莊050000

長春130000

哈爾濱150000

保定071000

吉林132000

齊齊哈爾161000

老師:通過以上觀看,你們又有什么發覺?

同學1:如今我發覺郵政編碼的前兩位數字表示省、直轄市。

同學2:我發覺直轄市的郵編其次位都是0,例如:北京是100000,上海是200000,天津是300000,重慶,400000。

老師:如今你們知道郵政編碼的六位數字分別表示什么嗎?

同學:前兩位的數字表示省、直轄市,第3位的數字代表市〔地區〕,第4位的數字代表縣〔區〕,后兩位代表鄉〔鎮〕。

[點評:向同學供應大量的郵政編碼信息,讓同學通過觀看、比較、分析,得出郵政編碼6位數字表示的意義,敬重同學的主體地位,進展同學的創新思維,也讓同學感知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用數學。]

2、郵政編碼的作用。

老師:郵政編碼有什么作用呢?

同學1:每天郵局的叔叔、阿姨要收到很多寄往全國各地的信件,有了郵政編碼后,就可以使用自動分揀機根據郵政編碼進行自動分揀,不用叔叔、阿姨進行人工分揀信件,累得滿頭大汗?郵政編碼能使大家盡快地收到信。

老師:同學們,如今我們學校所在地區的郵政編碼是多少呢?

[點評:該環節讓同學明白郵政編碼產生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分揀信件速度慢、費時又費勁的沖突,讓同學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社會需要的關系。]

三、熟悉身份證編碼

〔師生嬉戲〕

老師:拿出你課前搜集到的家人的身份證號碼,任憑給老師一個我就能猜出他的誕生年月日、性別和那個地方的人,信任嗎?試試看?

同學讀身份證號,老師猜想,同學推斷驗證。

同學贊嘆,躍躍欲試。

老師:誰知道老師是怎么猜到的?

同學:我查閱了資料。身份證的前兩位上的數字表示省〔直轄市〕,第3、4位的數字代表市,第5、6位的數字代表區縣,第7~10位的數字代表誕生年份,第11、12位的數字代表誕生月份,第13、14的數字代表誕生日子,第15~17位的數字代表編號挨次號,末位加了個檢驗碼。但倒數第2位的數字雙數代表女性,單數是男性。

四、完成練習四其次題。

老師:你們打過長途電話嗎?

同學:打過,打長途電話要撥區號。

老師:你知道我們重慶的區號嗎?

同學:知道,是023。

老師:你還知道哪些城市的區號?

同學:北京是010,上海是021,天津是022……

老師:你熟識的電話號碼有哪些?從中你還了解了哪些信息?

五、小結

通過今日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體會?你認為數字編碼有什么好處?

四班級上冊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國土面積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熟悉有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2.把握數據改寫的方法。

3.引導同學關注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點: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1.教學時師可以出示一組改寫的實例,讓同學比較、商量同樣的數據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讓同學體驗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體會數據單位的改寫是為了數據記錄的便利。

2.出示一幅中國地圖,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國土的面積,讓同學讀一讀。

(1)將上面的數按從小到大的挨次排列。

(2)假如要記錄便利,這些數據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3)可能同學會改寫成以“百”、“千”、或“萬”作單位,只要同學能改寫得正確,老師都應充分地確定。

(4)將一些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據放在一起,讓同學觀看這些數據改寫中的基本特點,從中發覺改寫的基本方法。

3.對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也可以讓同學自己在改寫中逐步發覺改寫的方法。

二、實踐練習。

第10頁“練一練”中第1題,數據單位的改寫是實際生活中記錄便利的需要,可以多項選擇擇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實例,而不要將數據單位的改寫成為單純的為改寫而改寫的局面。

練習此題時,先請同學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的狀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詳細的各地區土地面積,在同學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同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區的其他信息,以供同學間相互進行改寫。

第2題,在練習“海洋資源”時,先讓同學了解一些海洋的學問,特殊是我國海洋的區域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同學讀一讀。然后商量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在此基礎上,同學會體會到這些數據改寫成以“億”作單位比較便利。

板書設計:

大數的改寫

為了讀數、寫數便利,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

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0000=960萬

10000000000=100億

四班級上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畫垂直。

3.能依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潔問題。

4.培育同學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畫圖力量。

教學重點:

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畫垂線。

畫垂線,依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會用三角尺畫垂線。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擺小棒活動。

請大家拿出兩根小棒,擺出相互平行的兩條直線。

2.思索。

兩條直線除了平行,還可以怎樣?相交。

3.板書。

平行和相交。

二、學習新知。

1.擺一擺,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擺出各種相交的圖形。

觀看,這么多相交的圖形中,你有什么發覺?

小結: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相互垂直。

2.比較垂直與相交。

同桌商量:垂直與相交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同學擺出垂直的圖形。

并說一說你是怎么推斷它們是不是相互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長方形的紙,讓同學思索,通過折一折,折出相互垂直的線嗎?

讓同學嘗試折一折,假如有困難,可以同桌相互完成。

提出活動要求:拿出一張正方形折一折,使兩條折痕相互垂直,折完后,讓同學用不同顏色的彩筆把每組折線畫出來,便于區分。

展現同學的作品,并讓同學說一說你是如何驗證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們還有許多相互垂直的線,你能說說我們生活中相互垂直的線嗎?

5.我說你擺。

完成書本第22頁第1題。

生活中的應用:看一看,你發覺了什么?

6.學習畫垂線。

提問:你能畫出兩條相互垂直的線嗎?

學習自己嘗試畫垂直線。

展現匯報溝通:為什么這樣畫?說說這樣畫的緣由?

小結:用直尺畫一條直線,標出一點,畫過這一點的垂線。

詳細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這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

老師邊說邊演示。

同桌操作:直線外一點畫相互垂直的線。反饋溝通。

三、穩固練習。

書本上第23頁小試驗。

提問:去河邊,怎么走最近呢?

小組合作商量。

全班匯報溝通。

師提問:從O點到直線AB有多少種可能。

比較:在這么多線段中,你發覺了什么?你認為哪一條是最近的?為什么?

四、小結

直線外一點向這條直線引出的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板書設計:

相交與垂直

詳細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

這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

四班級上冊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引導同學探究發覺乘法安排率。

2、初步學習用乘法安排率解決簡潔的實際問題。

3、使同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育同學的數學愛好。

教學重點:探究,發覺乘法安排率。

教具預備: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老師出示亂砍伐破壞環境的片段,讓同學說一說給人們帶來了什么嚴峻的后果,提問同學到前邊說說,老師歸納,然后問同學們應當怎樣愛護環境呢?同學回答植樹造林從我作起,從如今作起。

老師出示主題圖和例3,讓同學分小組編一道完好的題。此題是,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里4人負責挖坑,種樹,兩人負責抬水,澆樹。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與了這次植樹活動?

2、探究新知

師:參與植樹活動的有哪些人呢?

生:挖坑,種樹的,抬水,澆樹的。

師:你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與了這次植樹活動?〔分小組商量,用多種方法去解,比一比,誰聰慧,每位同學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說給你的同學聽,老師巡察,參加小組商量〕

生1、我先算出每一組植樹的人數,就是一共植樹的人數。

即:〔4+2〕×25=6×25=150〔人〕

師:你為什么要將〔4+2〕打上括號呢?

生1:只有打括號才能先算。〔老師確定,大家鼓掌鼓舞〕

生2:我分別算出25個小組挖坑,種樹的人數和25個小組挖坑種樹的人數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植樹的人數,即;

4×25+2×25=100+50=150〔人〕

師:孩子們,你們同意他的做法嗎?

生:同意

師:將生1、生2的兩種做法板書在黑板上

〔4+2〕×254×25+2×25=6×25=100+50=15〔人〕=150〔人〕

師:真驚奇,兩個不同的算式,得數怎么相同啊!大家再檢查一下他們做得對嗎?

生:對。

師:你們發覺什么規律了嗎?分小組商量。

生1:我發覺〔4+2〕×25=4×25+2×25這兩個算式相等。

師:為什么?

生1:由于他們的結果相同,所以算式就相等。

師: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你們還發覺了什么?

生2:我發覺依據左邊的算式就能推出右邊的算式,既:

〔4+2〕×25=4×25+2×25

〔老師讓同學到黑板上給大家演示。〕

師: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假如25×〔4+2〕你又能推出等號右邊的算式嗎?

〔注視片刻,有同學舉手,還有私下說出做法的。〕

生3:25×〔4+2〕=25×4+25×2

生: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舉例〔3+4〕×2643×〔10+5〕

你們能推出右邊的算式嗎?〔提問兩個同學上黑板推理,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做。〕

師:你能給你的同桌出兩道這樣的題嗎?〔同學出題,同桌互算。〕

師:你能用符號或字母寫出他們的規律嗎?

板書:

〔a+b〕×c=×+×

a×〔b+c〕=×+×

〔提問同學到黑板前做,其他同學在本子上做〕

師:你能用語言表達這樣的公式規律嗎?分小組或同桌相互表達,老師問,同學說,老師再歸納: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他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安排率。

〔將乘法安排率讀三遍,理解其意。〕

3、穩固提高

〔1〕做一做,下面那個算式是對的,正確的畫√,錯的畫×。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63〕×64

117×3+117×7=117×〔3+7〕

24×〔5+12〕=24×17

4×9+9×5=〔4+5〕×9

36×〔4×6〕=36×6×4

〔老師以開火車的形式提問,同學回答以上問題,假如是錯的請說出緣由。〕

1、師:學了這么多的運算定律,你能將它們區分開嗎?給你的同桌說一說什么是加法交換率和乘法交換率,什么是加法結合率和乘法結合率?什么是乘法安排率?可用語言描述,也可以列公式。

2、說一說你學了這一單元或這節課有什么收獲?評一評本節課哪些同學哪些組表現的,掌聲鼓舞他〔她〕們

課題:簡便運算

四班級上冊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使同學理解和把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借助觀看、比較、概括等方法,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培育同學的分析推理力量。

3、培育同學運用新學問解決實際問題的力量。

教學重難點:

1、使同學理解并運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乘法交換律和結合率的運用。

教具預備: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口算卡片

50x70=125x8=40x5=11+7=4+25=

70x50=8x125=5x40=7+11=25+4=

2、復習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板書:5x4=20

因數因數積

二、教學實施

1、領悟主題圖

〔1〕、觀看圖意

〔2〕、說說你從圖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依據圖中帶給我們的信息,可解決那些問題?

2、出示例1: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數量關系

〔2〕、列式計算:4x25=100〔人〕或25x4=100〔人〕

〔3〕、引導觀看,比較兩種解決的結果,這兩個算式之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4x25=25x4〕

〔4〕、這個等式說明白什么?〔把4和25兩個因數交換位置,積不變〕

〔5〕、舉例

〔6〕、歸納總結:

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叫乘法交換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

AxB=BxA

說一說A、B可以是那些數?〔A、B可以是任何兩個不同的數〕

〔8〕、找一找,主題圖中哪個問題可以用乘法交換律來解決。

師:加法中有結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會有結合律呢?乘法的結合律會是什么樣的?我們一起討論一下。

2、出示例2:有25個小組,每組要種5棵樹,每棵樹要澆2桶水。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1〕、讀題,分析數量關系。

〔2〕、請同學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書解題思路。

方法一:〔25x5〕x2方法二:25x〔5x2〕

=125x2=25x10

=250〔桶〕=250〔桶〕

〔3〕、小組商量兩種解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這兩個算式之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

板書:〔25x5〕x2=25x〔5x2〕

〔5〕、觀看下面三組算式,說說你發覺了什么?

〔15x6〕x10〔〕15x〔6x10〕

〔125x80〕x3〔〕125x〔80x3〕

〔12x25〕x4〔〕12x〔25x4〕

〔6〕、歸納總結:

三個數相乘,先乘兩個數,或者先乘后兩個數,積不變,叫乘法結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結合律:〔AxB〕xC=Ax〔BxC〕

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數。

3、比較、概括、歸納

比較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你發覺了什么?

交換律是兩數相加〔乘〕的規律,既交換兩個加〔因〕數的位置,和〔積〕不變;結合律是三數相加〔乘〕的規律,既可以從左往右計算,也可以先把后兩個數先相加〔乘〕,和〔積〕不變。

4、穩固提高

〔1〕、填一填:

75x26=〔〕x〔〕8x2=2〔〕

AxB=〔〕x〔〕ax〔〕=15x〔〕

125x7x8=〔〕x〔〕x7〔40x15〕x[]=40x〔[]x6〕

25x〔4x[]〕x〔[]x4〕x132x4x6x5=〔4x6〕x〔[]x[]〕

〔2〕、學校教學樓共有4層,每層有5間教室,每個教室安6盞燈。一共需要多少盞燈?

5、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

四班級上冊數學教案11

四則混合運算沒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班級上冊第1~3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閉莆彰揮欣ê諾牧講交旌顯慫愕腦慫闥承潁能正確進行兩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2比醚生經受探究四則混合運算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兩步混合運算〔兩級〕與同級兩步運算之間的聯系與區分。

3痹詡撲闃信嘌同學的計算力量和運用所學學問解決實際問題的力量。

4繃系生活實際,讓同學體會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四則混合運算的價值。

【教學難點】

含有兩級的兩步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挨次。

【教學教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播放課件〕同學們,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請看:都有哪些商品,它們的單價各是多少呢?同學觀看,并說出貨架上的商品名稱和價格。

1苯淌Γ盒∶鰲⑿『旌托∏浚他們各買一個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錢呢?〔文具盒每個7元〕同學列式計算后,指名匯報,老師板書:7+7+7=21〔元〕或7×3=21〔元〕

2崩罾鮮σ怖吹繳痰輳要為學校買4個籃球和1個足球,需要多少錢呢?還能用一步計算出來嗎?今日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步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究,解決問題

1毖生列式解答。

2幣導同學匯報

老師板書: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老師:誰來說—說,他們是先算的什么呢?

同學1:他們都是先算的買4個籃球要多少錢。

同學2:他們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老師:兩位同學都說得很好。像這樣,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計算時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同學: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嘗試練習

老師:你知道下面兩題分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嗎?90×11-900585÷9+15指名同學說,同桌相互說一說。

老師:能正確算出答案嗎?

同學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4保連續播放課件〕小青他們要為班上買13個同樣的文具盒作為獎品,付給售貨員阿姨100元,應找回多少錢呢?

老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先算什么呢?

同學:先算出買13個同樣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錢。

老師:你知道怎么算買13個文具盒的錢嗎?

同學:7×13

老師:能列出一個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錢嗎?

同學列式計算,然后匯報。老師板書:100-7×13=100-91=9〔元〕老師:誰能說說這個算式,在計算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同學: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老師:這兩道題又該先算什么呢?說給同桌聽一聽。52+12×4110-117÷9

同學完成后集體訂正。

老師:請同學們認真觀看,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運算?計算時是先算的什么?

同學:有加法、減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減法。老師:誰能小結一下,像這樣的算式,它的運算挨次是怎樣的?請同桌互相說說。指名同學說。

老師小結: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5苯淌Γ合胍幌耄說一說,這兩道題的運算挨次是怎樣的?725-43+21823×32÷8指名同學說說,然后計算出得數。

老師:像這樣,算式里只有加法和減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運算挨次應當是怎樣的呢?請同桌互相商量商量,并用自己的話說說。指名說說運算挨次。小結假如在一個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三、穩固運用

1鋇7頁,練習一,第1題。先說說運算挨次,再計算,然后集體訂正。

2鋇7頁,練習一,第3題。同學先完成,再全班集體商量。

3鋇7頁,練習一,第2題。同學完成后,讓同學說說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

四、課堂總結

今日我們學習了什么學問?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班級上冊數學教案12

在學校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質量的凹凸和有效的教案有著不行分割的聯系。下面要為大家共享的就是人教版四班級上冊數學教案,盼望你會喜愛!

一、教學內容

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P52——P53例4、例5

二、教學目標

1.使同學初步熟悉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詳細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把握這兩組數量關系。

[2.熟悉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量的求法,會應用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初步培育同學運用數學術語的力量和綜合、抽象、概括的力量,滲透事物之間互相聯系的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同學初步熟悉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詳細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把握這兩組數量關系。]

難點:初步培育同學運用數學術語的力量和綜合、抽象、概括的力量,滲透事物之間互相聯系的觀點。

四、教學預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談話:同學們,這有一些物品的價格信息,請你來做售貨員,算一算要花多少錢?(出示教材P52例4)

(二)探究發覺

1、教學例4

(1)籃球每個80元,買3個要多少錢?

(2)魚每千克10元,買4千克要多少錢?

同學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買商品的價錢問題,題中籃球每個80元、魚每千克10元,這樣的每一件商品的價錢是單價(板書:單價),買3個、買4千克這樣買的件數是數量(板書:數量),求一共用的錢是總價(板書:總價)。]

師:找一找,數學書的單價是多少?你還知道哪些物品的單價。

師:說一說第(1)題中籃球的單價、數量、總價各是多少,怎樣求總價?(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覺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假如知道總價、數量怎樣求單價呢?生匯報

假如知道總價和單價又該怎樣求數量呢?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量關系時,只要記住“單價×數量=總價”就可以依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總價÷數量=單價”“總價÷單價=數量”]

2、教學例5

出示例題,解答

(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70千米,4小時行多少千米?

(2)一人騎自行車每分鐘行225米,10分鐘行多少米?

同學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行程問題,題中每小時行70千米、每分鐘行225米,這樣的在一個單位時間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書:速度),所用的4小時、10分鐘是行走的時間(板書:時間),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這樣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書:路程)。]

師:說一說第(1)題中汽車的速度、時間、路程各是多少,怎樣求路程?(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覺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假如求速度,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假如求時間,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量關系時,只要記住“速度×時間=路程”就可以依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三)穩固發散

教材P52-P53做一做,指名匯報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

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

總價÷數量=單價路程÷時間=速度

總價÷單價=數量路程÷速度=時間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同學初步熟悉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并在詳細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把握這兩組數量關系。熟悉了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量的求法,會敏捷應用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四班級上冊數學教案13

課題:數據分段整理和統計

【教案內容】:

教材第70~74頁。

【教學要求】

⒈使同學把握分段整理數據的方法,讓同學經受統計的過程,能對統計結果作簡潔的分析,培育同學分析的力量。

【重點難點】

經受統計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學樣為了迎接六一節,學校鼓號隊預備了精彩的表演,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善,學校確定為鼓號隊隊員購置統一的服裝,分為大中小號。

說明:身高為120~129的適合穿小號,130~139的適合穿中號,140~149的適合穿大號。

提問:你怎樣才能知道每種服裝各要購置多少套?

2、出示隊員身高記錄單。

提:這里是隊員們的身高記錄單,要知道定購每種服裝的人數各是多少,接下來應如何做?

指名:這里需要將身高分成幾類?為什么?

3、組織同學整理數據。用畫正字的方法來完成。

4、提:我們剛剛用的是什么方法來分類整理數據的,還可以用什么方法?

依據剛剛的統計狀況,請同學們將數據填入第69頁的統計表中。

提:如今依據這張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顧這題的整理過程。

我們是怎樣知道每種服裝各買多少套的?

小結:我們在解決這個問題時,依據每種服裝的大小為類別,先將隊員的身高進行分類,這樣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種服裝的人數了。

二、組織練習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記錄及統計表。

提:要想正確填寫統計表,要先如何做?

(2)小組合作:分類、整理數據,方法自定,并完成統計表。

(3)組織溝通。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同學完成。

〔2〕就統計結果,請同學們發表自己的看法。

〔3〕介紹你知道嗎?

三、布置作業☆教學調整☆

教學反思:

課題:條形統計圖

【教學內容】教材第75~78頁

【教學要求】

使同學知道統計圖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比較形象詳細,便于分析討論問題,學會整理出數據制成的統計圖。

【重點難點】

學會制作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⒈談話導入

介紹上海世博會。

2、出示書73頁的統計圖和照片。

介紹:世界五大城市申辦2010年世博會,最終我國上海獲得了勝出。這是大家慶祝的場面。

〔1這是第一輪投票的狀況〔出示統計表〕

2010年世界博覽會申辦城市第一輪得票狀況統計表

2002年12月

申辦城市波蘭

弗洛茲瓦夫俄羅斯

莫斯科韓國

麗水墨西哥

克雷塔魯中國

上海

所得票數21228636

提問:有哪五個城市參與申辦投票?哪個國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2〕出示第73頁統計圖。

提問:從這張統計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國上海在第一輪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這幅統計圖與統計表相比有什么優點?

說明:整理出的數據除了可以制成統計表之外,還可以制成統計圖,用統計圖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比較形象詳細,還有利于分析和討論問題,這就是我們今日學習的條形統計圖。

二、教學新課

⒈了解條形統計圖的結構。

提問:這個統計圖包括哪些部分?

引導同學從上向下有序地觀看:包括圖名、日期、單位、豎軸、橫軸。

提:縱軸上又有哪些內容。

⒉教學制作條形統計圖。

〔1〕依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即橫軸與縱軸。

〔2〕在橫軸上,適當安排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3〕在縱軸上,依據數據的大小,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數量。

〔4〕標上統計圖名稱、日期、單位。

3、提:縱軸上1格長度表示?哪個國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國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組織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課小結

今日我們學習了什么?如何制作條形統計圖。

五、布置作業☆教學調整☆

教學反思:

課題:嬉戲規章的公正性

【教學內容】

教材第79~81頁。

【教學要求】

通過這次活動體驗嬉戲規章的公正性,初步了解嬉戲規章的公正,表達每做一次嬉戲,參與嬉戲各方贏的機會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贏的可能性要相等。

【重點難點】

會依據實際狀況制定嬉戲規章。

【教學過程】

一、嬉戲中感知

1、嬉戲導入:

〔1〕每4人1小組,事先分好。

〔2〕明確活動要求:口袋里有4個紅球和2個黃球,每次任意摸到一個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30次,假如紅球的次數多,算小明贏,假如摸到的黃球次數多,就算小玲贏。

提:按這樣的嬉戲規章,你認為誰贏的可能性大一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