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海洋學》課程教學大綱課程簡介課程中文名海洋學課程英文名Oceanography課程代碼132R02A課程學分1總學時數17課程類別□通識課程R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實驗實踐課□其他課程性質□必修R選修□其他課程形態□線上R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其他考核方式□閉卷R開卷R一頁開卷□面試□口試□答辯R論文□報告□大型作業□課程作品□其他開課學院海洋學院開課基層教學組織水產系面向專業水產拔尖班開課學期3.1學期課程負責人審核人先修課程無后續課程所有海洋科學、水產養殖學專業相關課程課程網址/space/index.shtml課程簡介本課程是水產養殖專業的專業選修課程。本課程較系統、全面地介紹了海洋科學學科的組成結構,我國海洋人才和研究基地的分布概況;海洋的基本知識,海洋各類資源概況以及人類活動影響下引起的各類海洋環境問題,并對于當前國內外海洋科學研究的前沿發展進行了推介。本課程是涉海相關學科的最基礎知識的學習,修學本課程無需相關預備知識。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較系統地掌握海洋地理、海洋物理、海洋化學、海洋資源等基本知識,形成原理、采捕技術與方法等,具備全球觀、環保觀及動手實踐能力。(英文)課程目標《海洋學》是所有涉海相關學科的基礎性課程。本課程通俗介紹海洋科學各學科的組成理論和海洋科學新理論,穿插介紹國內外海洋科學的現狀與發展,結合中國夢,激發學生使命感和責任凡,逐漸確立海權意識、大海洋意識和生態環保意識。同時,培養學生從環境學與生態學觀點開展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以及海洋活動中所要遵循的客觀規律。為進一步學習有關涉海的全面知識奠定堅實基礎。此外,還讓學生明確海洋科學是一門實踐的科學,工作在第一線,不怕吃苦;明確海洋科學精神宏觀規劃、微觀著手,解決有關海洋學問題。通過理論教學,達到以下課程目標:表1課程目標序號具體課程目標課程目標1具備基本的科學素養,及時了解海洋科學國內外新技術和發展趨勢,及時掌握國家相關方面的科技戰略需求,樹立強烈的愛國主義使命感與責任心,確立大海洋意識和海權意識。課程目標2能夠熟悉和掌握海洋科學各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技術方法,以及當代海洋科學新理論;了解國內外海洋科學的發展現狀與關注熱點。課程目標3能夠分析海水的溫鹽密,并運用溫鹽密條件進行對海水的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等性質進行初步分析與判斷。課程目標4能夠從環境學與生態學角度開展分析海洋資源的形成、開發利用和保護,進而引申到其他的海洋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所要遵循的原理、技術方法及規律。課程目標5能夠運用海洋學的方法和技術進行海洋科學實踐,分析和解決當前關注的海洋學的熱點和難點問題。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對應關系表2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對應關系畢業要求指標點課程目標畢業要求1:理想信念與人文素養:政治方向正確、人格健全、法制意識強、三觀正確;具有三農情懷,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弘揚民族文化和務實的科學精神;身心健康,能夠適應科學和社會的發展。1.2充分理解農業文明、林業發展和鄉村文化蘊含的優秀思想,具有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情懷和“愛農知農為農”素養,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理念。3,4,5畢業要求2:基礎學科知識要求:具有科學思維能力并能夠運用理學知識解決水產養殖中遇到的實際問題。2.1具備扎實的理學基礎理論知識和科學思維能力,運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生態學等自然科學領域的理論知識對科學、工程、技術等領域有關問題進行分析判斷。2,3,4畢業要求3:基礎學科知識要求:具有科學思維能力并能夠運用理學知識解決水產養殖中遇到的實際問題。2.2能夠將自然科學、環境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于解決水產養殖過程中涉及的設備安裝、工藝布置、新產品研發等復雜工程問題。4,5畢業要求4:專業知識要求:系統學習和掌握水產養殖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掌握現代化水產科技和動態。4.1掌握水產動物形態分類、組織結構、生理生態、漁業資源開發、水產經濟動植物的增養殖技術、育種、營養與飼料研發、病害防治、漁業水域環境及保護、現代漁業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2,3,4,5課程目標與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對應關系表3課程目標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對應關系教學內容詳細內容與要求教學方法課程目標概論(1)教學內容:海洋科學的學科組成與結構;地球和海洋的基本概況,形成與發展進化;(2)教學重點:海洋科學的學科組成與結構;我國海洋科學的人才分布與發展概況。(3)教學難點:從宇宙觀及哲學上探討地球與海洋的發展進化。(4)教學要求:能夠了解海洋的形成與進化史,并能運用相關知識解釋當前海洋現象。大致了解國內外一些著名的海洋科學研究實驗室。課堂講授、提問、課后自學、文獻查閱22.數字海洋(1)教學內容:世界大洋,中國海;(2)教學重點:各大洋的特征,包括理、化、生、流;中國海的分界,依據,物產,水文,共性與個性。(3)教學難點:國內外對中國海劃分的差異及原因,提醒看海洋科學文獻時注意差異。(4)教學要求:能夠區分中國海,大致了解各海區的特征;物產、資源、水文;各海區環境的現狀與發展等。思政融合點1:由中國海的講解,引入我國藍色國土、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知識;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自豪感與使命感,促進海權意識的建立。課堂講授、提問、課后自學、文獻查閱1,2,3,4,53.海水的理化特性(1)教學內容:溫鹽密的特性及在海洋中的分布情況,溫鹽密分技術技術和方法發展史,溫鹽密變化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及全球環境的影響;海洋化學資源。(2)教學重點:溫鹽密分析技術,海水溫鹽密變化對環境的影響。(3)教學難點:圍繞分析技術發展,探討現當代溫鹽密分析采用的技術。(4)教學要求:能夠了解海水溫鹽密的分析原理,明釋海水溫鹽密變化的影響與結果。思政融合點2:由海水溫鹽密的講解,引入我國在海洋探索中的貢獻;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自豪感與使命感。課堂講授、提問、課后自學、文獻查閱1,2,3,44.海水運動與衛星海洋學(1)教學內容:海洋運動特性,海洋運動動力來源,海洋物理能;海洋運動的監測技術,海洋遙感的原理與應用。(2)教學重點:海洋運動特性,海洋遙感原理與應用教學難點:海洋物理能,海洋遙感(4)教學要求:能夠熟悉不同海洋物理能,了解有關原理及應用發展史;了解衛星海洋學的形成與發展史。課堂講授、視頻學習、提問、課后自學、文獻查閱2,3,4,55.海洋生物及生物學問題(1)教學內容:海洋生物多樣性,海洋生態系統類型,海洋生物資源與利用概況,當前面臨海洋中的生物學問題。(2)教學重點:海洋生態系統類型,海洋生物資源與利用,海洋中的生物學問題。(3)教學難點:海洋生態系統類型與生物多樣性間的關系,海洋中的生物學問題的產生與解決辦法。(4)教學要求:能夠了解海洋不同生態系統類型的特點,從生態學角度對海洋生物進行歸類并了解該方法對海洋科學研究的優缺點,當前海洋生物資源的利用概況及存在的問題,當前面臨的海洋的生物學問題等。思政融合點3:引導學生了解當前我國面臨的海洋環境問題,尤其是海洋生物所引起的海洋生態環境問題,開展小組研討等方式,分析與總結對海洋產業的影響以及可有的解決辦法。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確立環保意識。課堂講授、提問、課后自學、文獻查閱1,3,4,56.海洋礦產資源與海洋能源(1)教學內容:海洋油氣資源,錳結核、富鈷結核等其他類型的礦產資源,了解礦產資源的分布及其形成原理和利用方式;了解油氣資源與國際關系問題;海洋表面能、海洋生物質能等其他的海洋能源;了解海洋其他方面的能源儲備及開發利用現狀。(2)教學重點:油氣資源與國際關系,海洋能源(3)教學難點:油氣資源與國際關系,海洋生物能與生物質能(4)教學要求:了解不同類型的海洋礦產資源,區分海洋清潔能源;了解能源與國家發展的關系,以及國家的清潔能源戰略;區分生物能與生物質能。課堂講授、提問、課后自學、文獻查閱3,4,57.海洋文化及海洋前沿科學(1)教學內容:海洋文化及海洋文明,現代海洋理論的形成與發展,當代海洋科學的重要理論的提出與完善。(2)教學重點:海洋文化與海洋文明,大海洋生態系統理論、微型生物食物網理論、海洋生態系統結構理論等(3)教學難點:海洋科學技術發展史、海洋文明發展史(4)教學要求:初步了解海洋科學技術發展與海洋文明發展;能夠了解與理解現當代海洋科學重要理論提出與發展的背景條件與要求。思政融合點4:由海洋文化的講解,引入我國在古代海洋探索中的貢獻,分析在現當代海洋研究中的不足;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自豪感與使命感。課堂講授、視頻學習、提問、課后自學、文獻查閱1,5學時分配各章節的學時分配如表4所示。表4學時分配表教學內容講課時數實驗時數實踐學時課內上機時數課外上機時數自學時數習題課討論時數概論1≥1數字海洋2≥20.5海水理化特性4≥20.5海水運動與衛星海洋學2≥21海洋生物及生物學問題2≥20.5海洋礦產資源與海洋能源2≥41海洋文化與海洋前沿科學4≥40.5合計17≥174總計課內17學時+課外自學17學時課程學生成績評定方法1.課程考核與成績評定方法課程最終成績使用(百分制、五級制、二級制):百分制課程最終成績構成比率:平時占50%,期末占50%;理論課程期末考核形式(閉卷考試、開卷考試、一頁開卷、小論文、大型作業、報告):開卷考試或一頁開卷或小論文。平時成績至少包含4項考核項目,總占比50%,考核項目包括:課程思政實踐(占5%)(必須含有)、課后作業、出勤、課堂練習、課堂互動、課堂討論、小組展示、課后實踐、文獻閱讀報告等表5課程考核與成績評定方法成績構成考核項目考核關聯的課程目標考核依據與方法占總評成績的比重平時成績課程思政實踐1通過課外文獻查閱、課堂展示、課堂小組討論、閱讀報告等多種形式,考查學生對我國藍色國土、海權、海洋文明的了解情況以及核心價值觀狀況,按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及不及格分別給分2.5%出勤有事請假、無曠課現象或有免修申請(對重修的學生)且經過審批同意得100分,對無免修申請、不請假、無故曠課者,每曠一次課扣20%的出勤成績,多次曠課者扣完為止;至少考勤5次;占比不超過10%2.5%課堂練習2,3,4,5根據課堂練習提交情況及批閱成績(給定題目回答問題),計算平均得分;至少3次課堂練習;占比不超過30%15%課堂互動2,3,4,5通過課堂提問、搶答等環節,根據回答積極性、回答質量與回答次數計分;占比不超過10%5%課堂討論2,3,4,5通過問題驅動的分組討論環節,根據提交的研究報告或者演講展示情況計分;占比不超過10%5%課后實踐.5布置1-2文獻閱讀作業;根據參與情況與結果計分;占比不超過10%20%文獻閱讀報告針對課程內容任何一點,通過查閱文獻,形成一個有主題的閱讀報告(自主閱讀定主題)。要有文獻支撐,字數不多于1000字;根據批閱成績計分;占比不超過40%期末考試開卷考試或一頁開卷或小論文1,2,3,4,5考試成績(該部分成績沒有達到60分,本課程記為不及格)50%總評成績=平時成績*50%+期末成績*50%100%教學資源表6課程的基本教學資源資源類型資源教材海洋科學概論馮士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參考書籍或文獻1、化學海洋學陳敏海洋出版社20092、衛星海洋學劉玉光高教出版社20093、物理海洋學侍茂崇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4、ChemicaloceanographyandthemarinecarboncycleEmersonS,HedgesJI,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8課程網址/space/index.shtml課程文檔無課程目標達成情況評價在課程結束后,需要對每一個課程目標(含思政課程目標)進行達成情況進行定性和定量評價,用以實現課程的持續改進。其中課程目標達成情況的定量評價算法如下:使用教學活動(如課程思政實踐、課后作業、課堂練習、單元測驗、課堂討論、互動、閱讀報告、大作業等等)成績或期末考試部分題目得分率作為評價項目,來對某個課程目標進行達成情況的定量評價;為保證考核的全面性和可靠性,要求對每一個課程目標的評價項目選擇超過兩種;根據施教情況,評價項目可以由教師自行擴展,權重比例可以由教師自行設計;對某一個課程目標有支撐的各評價項目權重之和為1;使用所有學生(含不及格)的平均成績計算。課程分目標達成度計算公式如下(參照教學計劃,本課程分目標一共有5個):i=i*A/100+i*B/100(i=1-5)其中:A、B分別對應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平均成績(百分計);各考核環節分目標權重系數如下表:分目標序號平時考核分目標權重系數i期末考核分目標權重系數i目標10.50.5目標20.50.5目標30.50.5目標40.50.5目標50.50.5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上市電力企業的綠色低碳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
- 教育貸款普及程度與接受意愿研究
- 文化強國戰略下的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創新研究
- 探索DeepSeek的核心機制:AI的關鍵所在
- 圖書館員崗位面試問題及答案
- 軟件工程技術人員崗位面試問題及答案
- 照片介紹課件
- 熱愛地球主題班會課件
- 新型管道連接技術探索-洞察闡釋
- 災害中的心理減災政策與規劃-洞察闡釋
- 新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冊知識點總結(課堂筆記)
- DB13T 5519.7-2022 軌道交通AFC系統線網技術要求 第7部分:數據接口
- 駐戈壁某部隊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
- 《網店運營與管理》整本書電子教案全套教學教案
- GB 27954-2020 黏膜消毒劑通用要求
- 中考《紅星照耀中國》各篇章練習題及答案(1-12)
- (完整版)ECRS培訓課件
- 外輪理貨工作英語
- 河流改道施工方案
- 技術規格書Word版
- 《醫療機構使用統一的〈北京地區醫療機構門急診病歷手冊〉有關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