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題。田叔者,趙陘城人也。其先,齊田氏也。叔好劍,學黃老術于樂巨公。為人廉直,喜任俠。游諸公,趙人舉之趙相趙午,言之趙王張敖,以為郎中。數歲,趙王賢之,未及遷。會趙午、貫高等謀弒上。事發覺,漢下詔捕趙王及群臣反者。趙有敢隨王,罪三族。唯田叔、孟舒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鉗,隨王至長安。趙王敖事白,得出,廢王為宣平侯,乃進言叔等十人。上召見,與語,漢廷臣無能出其右者。上說,盡拜為郡守、諸侯相。叔為漢中守十余年。孝文帝初立,召叔問曰:“公知天下長者乎?”對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長者,宜知之。”叔頓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長者也。”是時孟舒坐虜大入云中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虜常一入,孟舒不能堅守,無故士卒戰死者數百人。長者固殺人乎?”叔叩頭曰:“夫貫高等謀反,天子下明詔:‘趙有敢隨張王者,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鉗,隨張王,以身死之,豈自知為云中守哉!漢與楚相距,士卒罷敝。而匈奴冒頓新服北夷,來為邊寇,孟舒知士卒罷敝,不忍出言,士爭臨城死敵,如子為父,以故死者數百人,孟舒豈驅之哉!是乃孟舒所以為長者。”于是上曰:“賢哉孟舒!”復召以為云中守。后數歲,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殺漢議臣爰盎,景帝召叔案梁,具得其事。還報,上曰:“梁有之乎?”對曰:“有之。”“事安在?”叔曰:“上無以梁事為問也。今梁王不伏誅,是廢漢法也;如其伏誅,而太后食不甘味,臥不安席,此憂在陛下。”于是上大賢之,以為魯相。相初至官,民以王取其財物自言者百余人。叔取其渠率二十人笞,怒之曰:“王非汝主邪?何敢自言主!”魯王聞之,大慚,發中府錢,使相償之。相曰:“王自使人償之,不爾,是王為惡而相為善也。”魯王好獵,相常從入苑中,王輒休相就館舍。相常暴坐宛外。終不休,曰:“吾王暴露,獨何為舍?”王以故不大出游。數年以官卒,魯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曰:“義不傷先人名。”(節選自《漢書卷三十七》)8、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數歲,趙王賢之,未及遷。賢:以…為賢,認為賢能
B、上說,盡拜為郡守,諸侯相。說:通“悅”,咼興,愉悅C、今梁王不伏誅。誅:討伐D、魯王聞之,大慚。慚:慚愧9、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B、隨張王,以身死輮B、隨張王,以身死輮D、景帝君叔案梁,具得其右之學者必有師以為輪C、如其伏誅,而后太食不甘味其事序八州而朝同列孰能譏之乎?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田叔由于為人廉直,喜任俠,而被趙午舉薦給趙王張敖,擔任了郎中官職。B、孟舒率疲憊的士兵爭相臨戰,抵御匈奴冒頓的進攻。C、田叔徹查了梁孝王使人殺人案,并稟報景帝。D、田叔在對處理民告魯王與阻止魯王好獵的兩件事中,表現出了杰出的才干。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趙人舉之趙相趙午,言之趙王張敖,以為郎中。(2)相初至官,民以王取其財物自言者百余人。(3)王自使人償之,不爾,是王為惡而相為善也。8、[答案]C。誅:刑戮,殺害。9、[答案]B。B項“以”均為介詞,用、拿。A項,“者”字在前一句中,為定語后置的標志,在后一句中為“的人”。C項,“而”字在前一句中,表假設,那么,在后一句中為表并列,又。D項,“其”字在前一句中,代詞,他們,在后一句中表反問語氣。難道還有。10、[答案]B。孟舒并沒有率士兵抵御,而士兵主動臨城御敵的。11、[參考答案](1)趙國人舉薦他給趙王的丞相趙午,趙午向趙王張敖稟明了趙國人舉薦田叔的事,趙王就讓田叔擔任郎中。(記分點:舉,言之,以為)(2)田叔擔任丞相剛到任,(就接待了)親自訴說魯王奪取他們財物的百姓百余人。(記分點:初、民、倒裝句式)(3)大王您自己派人償還給他們,不這樣,就會被人認為大王您在做惡事,而我當丞相的在做善事了。(記分點:使、爾、為)[參考譯文]田叔是越國陘城人。他的祖先是齊國的田氏。田叔喜歡舞劍,在樂巨公那里學習黃老之術,他為人清廉正直,喜歡抑強扶弱,仗義行事。交游各位公卿,趙國人舉薦他給趙王的丞相趙午,趙午向趙王張敖稟明了趙國人舉薦田叔的事,趙王就讓田叔擔任郎中。多年來,趙王認為他賢能,但沒及時升遷他的官職。正逢趙午、貫高等人謀劃殺害皇上。(不久)謀反之事被發覺,漢帝傳下詔書逮捕趙王以及參與謀反的所有臣子。趙國如有敢于跟隨趙王的人,將罪滅三族。(結果)只有田叔、孟舒等十來個人穿著赭色衣服,自己剃去頭發戴上刑具,跟隨趙王來到長安。趙王張敖的事查明白獲得釋放,廢除趙王的王爵,降為宣平侯,才向皇上引薦言說田叔等十人。皇帝召見他們,漢代朝廷沒有能超出他們的人。皇帝很高興,都授他們郡守或諸侯丞相官職。田叔擔任漢中太守十余年。孝文帝剛接位,召見田叔說:“您了解天下性情謹厚的人嗎?”田叔回答說:“我怎么可以去了解他們呢!”皇帝說:“您是有德行的人,應當了解他們。”田叔叩頭回答說:“過去云中太守孟舒,是一位性情謹厚的人。”這時孟舒因為虜寇大肆進犯云中事而被免職。皇上說:“先帝讓孟舒擔任云中太守十余年了,虜寇常常入侵,孟舒不能夠堅持守住,沒有原因地讓士兵戰死的達數百人。性情謹厚的人難道本來就殺人嗎?”田叔叩頭說:“貫高等人謀反,天子傳下公開的詔書:‘趙國如有敢跟隨張王的人,罪滅三族!'然而孟舒自己剃去頭發戴上刑具,跟隨張王,用自己的生命來為他去死,(那時)他哪里知道自己會擔任云中太守呢!漢與楚相抗拒,士兵都很疲憊。然而匈奴冒頓剛征服北方的少數民族,便來邊境騷亂,孟舒知道士兵疲憊,不忍下達戰斗的命令,但士兵們爭相登臨城墻,以死抵抗敵人,如同兒子為父一般,因此,死去的達數百人,怎么是孟舒驅使他們作戰呢!這就是孟舒為性情謹厚的人的原因。”因此皇上說:“孟舒真是賢人啊!”就再征召他回來,讓他擔任云中太守。數年后,田叔觸犯法律獲罪而丟了官。梁孝王派人殺了漢朝議臣爰盎,景帝征召田叔來查辦梁孝王的案件。(田叔)一一查獲了梁孝王的案情。返回朝廷稟報,皇上說:“梁孝王有那樣的事嗎?”田叔回答說:“有那樣的事。”皇上問:“事實在哪里呢?”田叔說:“皇上不要把梁孝王的事當作(大事)追究啊!現在如果梁孝王不受刑罪,這就是廢棄了漢朝法律;如果他受到刑罰,那么太后就會吃飯不香,睡覺不安,這些憂慮都集中在陛下身上啊。”因此,皇上認為他是大賢人。讓他擔任魯國丞相。田叔擔任丞相剛到任,(就接待了)親自訴說魯王奪取他們財物的百姓百余人。田叔選取他們的首領二十人鞭打,怒斥他們說:“魯王難道不是你們的主人嗎?怎么敢自己來申訴自己的主人呢?”魯王聽說了這件事,非常慚愧,于是打開中府(取出)錢鈔,派田叔償還給他們。田叔說:“大王您自己派人償還給他們,不這樣,就會被人認為大王您在做惡事,而我當丞相的在做善事了。”魯王愛好打獵,田叔經常跟從進入苑林中,魯王就讓田叔在館舍中休息。田叔就坐在宛外日曬雨淋終日不停,說:“我的大王在野外蒙受日曬雨淋的辛苦,我怎么能獨自居于房舍之中呢?”魯王因此不再經常外出游獵。數年后在官任上死去,魯王用一百金為他做祭,田叔的最小的兒子田仁沒有接受,說:“絕對不能毀傷我父親的清廉的名聲。”二、閱讀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題。徒單恭,本名斜也。斜也貪鄙,使工繪一佛像,自稱嘗見佛,其像如此,當以金鑄之。遂賦屬縣金,而未嘗鑄佛,盡入其家,百姓號為“金總管”秉德①廉訪官吏,斜也以贓免。海陵②篡立,海陵后徒單氏,斜也女,由是復用為會寧牧,封王。未幾,拜平章政事,海陵獵于胡剌渾水,斜也編列圍場,凡平日不相能者輒杖之。海陵謂宰相曰:“斜也為相,朕非私之。今聞軍國大事凡斜也所言,卿等一無取,豈千慮無一得乎?”他宰相無以對,溫都思忠舉數事對曰:“某事本當如此,斜也輒以為如彼,皆妄生異議,
不達事宜。臣逮事康宗,累朝宰相未嘗有如斜也專恣者。海陵默然。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馮仲尹,御史臺劾之,海陵杖之二十。斜也猛安部人撒合出者,言斜也強率取部人財物。海陵命侍御史保魯鞫③之。保魯鞫不以實,海陵杖保魯,而以撒合出為符寶祗候。斜也兄定哥尚太祖長女兀魯,定哥死無子,以季弟之子查剌為后。斜也謀取其兄家財,強納兀魯為室而不相能,兀魯嘗怨詈斜也。斜也妾忽撻與兀魯不葉,乃譖兀魯于海陵后徒單氏曰:“兀魯怨上殺其兄宗敏,有怨望語。”會韓王亨改廣寧尹,諸公主宗婦往賀其母,兀魯以言慰亨母,忽撻亦以怨望指斥誣兀魯。海陵使蕭裕鞫之,忽撻得幸于徒單后,左驗皆不敢言,遂殺兀魯,斜也因而盡奪查剌家財。大定間皆追正之。海陵以兀魯有怨望語,斜也不奏,遂杖斜也,免所居官。俄,復為司徒,進拜太保,領三省事,兼勸農使。再進太師,封梁晉國王。貞元二年九月,斜也從海陵獵于順州。方獵,聞斜也薨,即日罷獵,臨其喪,親為擇葬地,遣使營治。及葬,賜辒辌車,上及后率百官祭之,賜謚曰忠。正隆間,改封趙國王,再進齊國公。—選自《金史?徒單恭傳》(卷一二O)『注釋』①秉德:即完顏秉德。②海陵:即海陵王完顏亮。③鞫:立案調查。8、對下列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BCA、BCD9、凡平日不.相.能.者.輒杖之臣逮.事.康宗強納兀魯為室而不.相.能.會.韓王亨改廣寧尹■不相能者:與他不和的人。逮事:逮捕伏侍。不相能:心意不相投合。會:恰逢。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能夠說明徒單恭貪鄙自私的一組是海陵后徒單氏,斜也女②斜也編列圍場③遂賦屬縣金,而未嘗鑄佛④強納兀魯為室⑤盡奪查剌家財⑥豈千慮無一得乎?A、①③④B、②③④C、④⑤⑥D、③④⑤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徒單恭是個很會玩花樣的人,他為了弄錢,居然請畫師畫一佛像而仿鑄之,但勒索百姓錢財后,又不見其真鑄佛像。B、徒單恭很會糊弄皇上,居然自己做主任意改變皇上打獵的地方,而且乘機鞭打那些和自己意見相左的人。C、徒單恭為政貪鄙自私,挾恨報復,后因其妻兀魯被讒怨望事而被免官,不久又被任命為司徒,進拜太保,領三省事,兼勸農使。D、徒單恭之所以能夠逍遙法外,是因為有皇上的庇護,皇上幾次都為他說好話,他死后皇上更是親臨慰問,并安排其后事。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遂賦屬縣金,而未嘗鑄佛,盡入其家,百姓號為“金總管”譯文:皆妄生異議,不達事宜。譯文:兀魯以言慰亨母,忽撻亦以怨望指斥誣兀魯。譯文:8、[答案]B逮事:曾在……朝任事、任官。9、[答案]D①②⑥這三句都不是說其貪鄙自私的,故可排除。10、[答案]B“任意改變皇上打獵的地方”錯誤,應該是“負責編排打獵的圍場”。11、[參考答案]因而向所屬各縣索取黃金,卻從未鑄佛,而是把所有的黃金拿到了自己家里,因此被百姓們稱為“金總管”。都毫無根據地提出不同意見,對當時的實際情況一點都不了解。兀魯也去向完顏亨的母親道賀,忽撻又誣陷兀魯有怨言。參考譯文:徒單恭,本名斜也。斜也任官貪鄙,曾指使畫工繪一幅佛像,自稱曾見過佛祖,樣子與畫工所繪一樣,應當用黃金鑄造,因而向所屬各縣索取黃金,卻從未鑄佛,而是把所有的黃金拿到了自己家里,因此被百姓們稱為“金總管”。完顏秉德出朝考察官吏是否廉潔,斜也因貪贓被免去官職。海陵王完顏亮篡奪了皇位,他的皇后徒單氏是斜也的女兒,斜也因此又被任命為會寧府長官,并封爵為王。不久便被拜為平章政事。海陵王到胡刺渾水出獵,斜也負責編排打獵的圍場,凡是平日與他不和的人,他都予以杖擊。海陵王曾對宰相說:“斜也擔任宰相,并不是我有私情;我聽說有關軍國大事,凡是斜也的意見,愛卿們都不接受,難道他千慮就無一得嗎?”其他宰相都沒有說話,只有溫都思忠列舉數事為例回答說:“某件事本應當這樣,斜也卻說應那樣,毫無根據地提出不同意見,對當時的實際情況一點都不了解。臣下曾在康宗朝任官,幾朝的宰相也沒有像斜也那樣專權自恣。”海陵王沉默表示同意。斜也在官府大堂杖擊令史馮仲尹,遭到御史臺彈劾,被海陵王杖擊二十。斜也的猛安部中有一名叫撒合出的人,報告說斜也強取本部人的財物,海陵王命令侍御史保魯立案調查。保魯卻不顧事實,海陵王將保魯處以杖刑,并任命撒合出為符寶抵候。斜也的哥哥定哥娶太祖的長女兀魯為妻,定哥死時沒有兒子,便以幼弟的兒子查刺作為自己的后代。斜也圖謀哥哥的家財,強娶兀魯為妻,兩人關系卻不和睦,兀魯曾經罵過斜也。斜也的妾忽撻與兀魯的關系也不好,于是在海陵的王后徒單氏那里讒毀兀魯說:“兀魯怨恨皇帝殺死了他的哥哥宗敏,曾口出怨言。”正巧韓王完顏亨改任廣寧府尹,各位公主和宗室婦女都前去向完顏亨的母親道賀,兀魯也去勸慰,忽撻又誣陷兀魯有怨言。海陵王命蕭裕立案訊問,忽撻受到徒單后的寵幸,見證人都不敢說話,于是便把兀魯處死了,斜也因此把查刺的家財全部奪走,大定年間都予以追回改正。海陵王因為兀魯對皇帝有怨言,斜也不上報,又把斜也處以杖刑,免去他所任的官職。不久又復官為司徒,進拜為太保,負責三省事務,兼任勸農使,又進拜為太師,封爵為梁、晉國王。貞元二年九月,斜也隨同海陵王在順州打獵。正要打獵時,聽說斜也去世,當天便停止打獵,親臨治喪,為斜也選擇墓地,派使臣負責修筑墓室。及至下葬,又賜給拇(木復)車,海陵王及皇后親率百官祭奠,賜予謚號為“忠”。正隆年間,改封為趙國公,又進封為齊國公。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武技蒲松齡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來托缽,李飽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李喜,館之客舍,豐其給,旦夕從學。三月,藝頗精,意得甚。僧問:“汝益乎?”曰:“益矣。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僧笑,命李試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飛,如鳥落,騰躍移時,詡詡然驕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盡吾能,請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勢。既而支撐格拒,李時時蹈僧瑕,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僧撫掌曰:“子尚未盡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慚沮請教。又教日,僧辭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對。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于場,觀者填溢。尼告眾客曰:“顛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場一撲為戲。”如是三言。眾相顧,迄無應者。李在側,不覺技癢,意氣而進。尼便笑與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問:“尊師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師耶?若爾,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風。”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師弟子,同是個中人,無妨一戲。但兩相會意可耳。”李諾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頡頏間,尼即遽止,李問其故,但笑不言,李以為怯,固請再角。尼乃起。少間,李騰一踝去,尼駢五指下削其股,李覺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謝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異歸,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復來,為述往事。僧驚曰:“汝大鹵莽!惹他何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斷矣!”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輕視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于場適:到……去9、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李超武術技藝不精的一組是()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②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③三月,藝頗精,意得甚④李以為怯,固請再角⑤僧笑,命李試其技⑥方頡頏間,尼即遽止TOC\o"1-5"\h\z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⑤⑥D.②④⑥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李超與憨和尚交手,時時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綻以打敗他;憨和尚為了懲罰李超,一腳把他踢出一丈多遠,憤而擇日告辭而去。憨和尚德高藝精,機智風趣;李超敏而好學,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爭強好勝。小說中幾個人物形象寫得栩栩如生。本文通過曲折跌宕的情節安排,重在描寫變幻莫測的武術技巧,故事性強,引人入勝,體現了古代文言小說的獨特魅力。D?本文善于通過“笑”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憨和尚與尼僧高強的武藝、謙和的性情,這些關于“笑”的描寫讀來令人回味無窮。11.把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對。2)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3分)[答案]A(鄙:邊邑,郊野之處。)[答案]C(“李已仰跌丈余”直接表明李超武術技藝不精,“僧笑,命李試其技”表明不相信,“方頡頏間,尼即遽止”實際上是尼僧怕傷著李超。)[答案]D(A憨和尚不是為了懲罰李超;B“尼僧爭強好勝”錯;C“重在描寫變幻莫測的武術技巧”錯。)11.[答案](1)李超叢此憑武技聞名,走遍南北,沒有他的對手。(2)李超開始不說,尼憎一再追問,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訴她。參考譯文:李超字魁吾,淄西邊邑人。為人性格豪爽,喜歡施舍。有一天,有個和尚偶然到他這里來化緣,李超讓他飽吃一頓,和尚十分感激,就對他說:“我是少林寺的和尚,會一點武藝,我想傳授給你。”李超心中不禁大喜,請他住在家里,供給他衣食,早晚向他學習武藝。過了三個月,李超的武藝已很精湛,便得意洋洋起來。和尚問他:“你覺得自己進步了嗎?”李超輕松地答道:“我覺得進步了,師父,只要您所能的,我已全部學會了。”和尚笑著讓李超試一試武藝。李超便馬上脫掉衣服,朝手心吐了口唾沫,跳躍起來像猿猴一樣飛行,落下來像鳥一樣輕盈,騰躍了一陣子,露出驕傲的神色站在那里。和尚又笑了,說:“可以了。你既然把我的本領都學會了,那不妨讓我們來較量一下武藝高低。”李超痛快地答應了。于是,兩人雙手交叉,作好比試的姿勢,然后兩人格斗起來。李超想找和尚的破綻,沒料到,和尚忽然飛起一腳,李超頓時跌倒在一丈以外。和尚拍著手說:“你還沒有完全學會我的本領啊!”李超用兩手撐著地,慚愧而沮喪地向他請教。過了幾天,和尚告辭離去了。李超從此以武藝出名,走南闖北,浪跡江湖,竟一直沒有遇到對手。一次,李超偶然來到歷下這地方,看到一個少年尼姑在廣場上賣弄武藝,觀看的人熙熙攘攘。尼姑對圍觀的人說:“顛來倒去就我一人,也太冷落了。有喜歡玩耍的人,不妨上場來較量較量權作游戲。”一連說了三遍,圍觀的人你看我,我看你,沒有一個敢答應。李超在旁邊站著,不禁技癢,便很神氣地走進場中。小尼姑笑著與他合掌施禮。剛一交手,小尼姑便喊停下來,說道:“你這是少林派的武藝。”接著問他:“你師父是誰?”李超開始不作聲,尼姑堅持追問,才告訴她是個和尚。尼姑拱了拱手說:“憨和尚是你師父嗎?如果是這樣,不必較量,我甘拜下風。”李超一再請求,尼姑不同意,大家在旁邊慫恿他們比武。尼姑才說:“你既然是憨師的弟子,都是少林武林中人,不妨玩玩。但只要兩人意會就行了。”李超答應了。但見她斯文瘦弱,有些看不起她,加上年輕好勝,一心想打敗尼姑,以取一時的名聲。正在不分勝負的時候,尼姑突然停了下來。李超問其中的緣故,尼姑笑而不答。李超認為她膽怯,堅決要求再交手。不久,李超飛起一腳,尼姑并起五指朝他大腿一削;李超覺得膝下像被刀砍了一樣,跌倒在地上爬不起來了。尼姑笑著道歉說:“冒失地觸犯了你,請你不要怪罪!”李超被人抬了回來,養了一個多月才痊愈。一年后,和尚又來了,李超給他講述了這段往事。和尚吃驚地說,“你太魯莽了,惹她干什么?幸虧你事先把我的名字告訴了她,不然,你的雙腿恐怕早就斷了。四、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題。晁錯者,潁川人也。錯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時,詔以為太子舍人、門大夫、家令。以其辯得幸太子,太子家號曰“智囊”。數上書孝文時,言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書數十上,孝文不聽,然奇其材,遷為中大夫。當是時,太子善錯計策,袁盎諸大功臣多不好錯。景帝即位,以錯為內史。錯常數請間言事,輒聽,寵幸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傷。內史府居太上廟壖①中,門東出,不便,錯乃穿兩門南出,鑿廟壖垣。丞相嘉聞,大怒。欲因此過為奏請誅錯。錯聞之,即夜請間,具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錯擅鑿廟垣為門,請下廷尉誅。上曰:“此非廟垣,乃壖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謝。罷朝,怒謂長史曰:“吾當先斬以聞,乃先請,為兒所賣,固誤。”丞相遂發病死。錯以此愈貴。遷為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議,莫敢難,獨竇嬰爭之,由此與錯有郤。錯所更令三十章,諸侯皆喧嘩疾晁錯。錯父聞之,從潁川來,謂錯曰:“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侵削諸侯,別疏人骨肉,人口議多怨公者,何也?”晁錯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錯父曰:“劉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歸矣!”遂飲藥死,曰:“吾不忍見禍及吾身。”死十余日,吳楚七國果反,以誅錯為名。及竇嬰、袁盎進說,上令晁錯衣朝衣斬東市。晁錯已死,謁者仆射鄧公為校尉,擊吳楚軍為將。還,上書言軍事,謁見上。上問曰:“道軍所來,聞晁錯死,吳楚罷不?”鄧公曰:“吳王為反數十年矣,發怒削地,以誅錯為名,其意非在錯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復言也!”上曰:“何哉?”鄧公曰:“夫晁錯患諸侯強大不可制,故請削地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計劃始行,卒受大戮,內杜忠臣之口,外為諸侯報仇,臣竊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乃拜鄧公為城陽中尉。太史公曰:晁錯為家令時,數言事不用;后擅權,多所變更。諸侯發難,不急匡救,欲報私仇,反以亡軀。②語曰“變古亂常,不死則亡”,豈錯等謂邪!(節選自《史記?袁盎晁錯列傳》)【注】①壖:宮廟內墻以外、外墻以內的空地。廟壖:廟門外的隙地。②此文段未選晁錯欲除袁盎,而景帝采納袁盎誅晁錯以謝天下的建議等內容。8.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太子善錯計策善:使……善,改進錯乃穿兩門南出穿:越過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議,莫敢難難:反對道軍所來,聞晁錯死,吳楚罷不道:路過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①欲因此過為奏請誅錯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B①錯所更令三十章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C①欲報私仇,反以亡軀②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D①臣竊為不取也②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這篇傳記的中心線索是晁錯削地收郡,這一改革舉措震蕩朝野,影響深遠。丞相悔、公卿畏、竇嬰爭、諸侯疾、老父死、七國反、自身亡,皆因此舉措而發。晁父為保全家族反對兒子削地收郡,鄧公從國家利益出發贊同削地郡。兩人立場截然不同,但他們能認識到晁錯之策有利于鞏固中央皇權,卻是相同的。晁錯深得文帝和景帝信任,兩代皇帝都重其才識,他提出的治國建議多被采納;在其他朝臣反對晁錯時,景帝總是信任他;但最后終為保全大局而誅殺晁錯。漢景帝在殺了晁錯之后,仍對削藩造成七國之亂耿耿于懷,后悔不已;但聽了鄧公一席話后,明白了誅晁錯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為自己一時的錯誤決定懊悔不已。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數上書孝文時,言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譯文:(2)內杜忠臣之口,外為諸侯報仇.。譯文:(3)語曰“變古亂常,不死則亡”,豈錯等謂邪。譯文:[答案]C(A認為……好,稱許;B開鑿;D取道、從。)[答案]C(A依據、借乘/由于、因為;B助詞/名詞;C因;D動詞,以為,認為/介詞,替。)[答案]B(A丞相悔何不先殺晁錯為的是“穿門”,是在“削地”之前。B錯父言“劉氏安矣”、鄧公言“削地以安京師”,故認識同。C“治國建議多被采納”錯。文中有“孝文不聽”。D“耿耿于懷,后悔不已”無依據。)[答案](1)(晁錯)在孝文帝時多次呈上奏章,論述削弱諸候(或:削減諸侯封地)的事,以及法令中可以修改、確定的地方。(省略的主語要補上。)(2)對內杜塞了忠臣(進諫)的嘴巴(或:的言路),對外替諸侯報了仇。(“內”“外”名詞作狀語。)(3)俗話說:“改變古法,擾亂常理(或:倫常、倫理),即使不死也要垮臺(或:不是死就是敗逃)”,是否就是說的晁錯這些人呢?(“不死則亡”可靈活譯出,意思對即可。末句譯成定語后置句。“豈”譯成“恐怕”“也許”等皆可。)參考譯文:晁錯,潁川郡人。晁錯為人嚴峻剛直,酷烈苛刻。孝文帝的時候,下詔先后任命他做太子舍人、門大夫、家令。因他善于論辯,得到太子寵幸,太子家號稱他是“智囊”。在孝文帝時多次上書,論述削弱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改定的地方,上了幾十次書,孝文帝雖然沒有聽取他的建議,但稱贊他的才能,提升他做中大夫,當時,太子稱許晁錯的計策,而袁盎等各個大功臣多不喜歡晁錯。景帝登位,任命晁錯為內史,晁錯經常請求皇帝別聽取他的進言,皇帝總是聽取,寵幸晁錯勝過九卿,法令多由他修改敲定。丞相申屠嘉心里不滿,卻無力加以傷害。內史府處于太上廟內墻外的隙地上,門在東邊,出入不大方便,晁錯就在太上廟南面的外墻上開了兩個門,由南面出入。丞相申屠嘉知道后,非常憤怒,想以這個過錯寫成奏疏,請求誅殺晁錯。晁錯聽到風聲,當夜請求皇帝單獨召見,詳細地說明情況。丞相奏上這事,陳述晁錯擅自鑿開廟垣為門,請求交給廷尉殺掉。皇帝說:“這不是廟垣,而是外墻,不算犯法。”丞相謝罪。退朝后憤怒地對長史說:“我本當先斬后奏,卻先奏請,被這小子出賣,實在錯誤。”丞相很快發病而死。晁錯因此更加顯貴。晁錯升任為御史大夫,請求根據諸侯王的罪過,削弱他們的封地,收回他們的枝郡。上奏之后,皇帝命公卿、列侯、宗室集合議論,誰也不敢反對,只有竇嬰爭議,因此同晁錯有了矛盾。晁錯所改定的法令有三十章,諸侯都喧嘩疾恨晁錯。晁錯的父親聽到了消息,從潁川趕來,對晁錯說:“皇帝剛剛即位,你當政辦事,侵削諸侯勢力,疏遠人家骨肉,人們紛紛議論而多埋怨你,為什么呢?”晁錯說;“本當這樣。不這樣,皇帝不被尊敬,國家不得安寧。”晁錯的父親說:“這個樣子,劉家的天下安定了,而晁家就危險了,我離開你回去了!”隨即飲藥自殺,臨死時說:“我不忍看著大禍殃及到我。”死了十多天,吳楚七國果然以誅晁錯為名舉兵反叛,等到竇嬰和袁盎進宮,奏請皇帝就命令將晁錯穿著朝服斬于東市。晁錯已死,謁者仆射鄧公做了校尉,討伐吳楚軍時任將軍。回朝來,上書報告軍事情況,進見皇帝。皇帝問:“你從軍事前線回來,聽到晁錯已死的消息,吳楚罷兵了沒有?”鄧公說:“吳王謀反已幾十年了,因被削封地而惱怒,以誅晁錯為名,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錯。況且我擔心天下的人都將閉口不言,不敢再進言了。”皇帝問:“為什么呢?”鄧公答:“晁錯擔憂諸侯強大不能控制,所以建議削弱諸侯的封地,以尊崇京師,這是萬世的利益。計劃剛剛實行,竟然遭受斬殺,對內杜塞了忠臣之口,對外替諸侯報了仇,我個人以為陛下不該這樣。”景帝沉默了好久,說:“你說的對,我也為這事悔恨。”就任命鄧公做城陽中尉。太史公說:晁錯在做太子家令的時候,屢次進言奏事不被采用;后來掌握大權,進行不少變革。諸侯發動叛亂的時候,不趕緊挽救國家的危局,卻企圖報個人的私仇,反而送了性命。俗話說:“改變古法,擾亂常理,不是斷命也要垮臺。”也許是說的晁錯這種人吧!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司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長卿。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以貲為郎①,事孝景帝,為武騎常侍,非其好也。會景帝不好辭賦,是時粱孝王來朝,從游說之士齊人鄒陽、淮陽枚乘、吳莊忌夫子之徒,相如見而.說之,因病免,客游粱。粱孝王令與諸生同舍,相如得與諸生游士居數歲,乃著《子虛之賦》。會粱孝王卒,相如歸,而家貧,無以自業。素與臨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長卿久宦游不遂,而來過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臨邛令繆②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見之,后稱病,使從者謝吉,吉愈益謹肅。臨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孫家僮八百人,程鄭亦數百人,二人乃相謂曰:“令有貴客,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數。至日中,謁司馬長卿,長卿謝病不能往,臨邛令不敢嘗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強往,一坐盡傾。酒酣,臨邛令前奏琴曰:“竊聞長卿好之,愿以自娛。”相如辭謝,為鼓一再行。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臨邛,從車騎,雍容閑雅甚都;及飲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也。既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孫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殺,不分一錢也。”人或謂王孫,王孫終不聽。文君久之不樂,曰:“長卿第俱臨邛,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泗陽縣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數學試卷
- 2025年建筑裝飾服務項目建議書
- 商業衛星運營風險控制與收益分成合同
- 高效運營型電商平臺積分體系開發合同
- 直播行業內容監管及應急處理補充協議
- 2025年矯味劑項目合作計劃書
- 網絡直播平臺內容創作者數據保密協議
- 綠色環保物業維修員派遣合作協議
- 父母去世后子女生活用品交接與遺產分配協議
- 高新技術產業特定領域有限合伙人合作協議
- 《電力機車構造(第2版)》課件 任務三 HXD1型電力機車車體設備布置認知
- (完整版)北郵英語統考題庫
- 經方治療皮膚病
- 殯儀服務員職業培訓試題和答案
- 房屋買賣合同范本模版模板
- 電大專科行政管理畢業論文范文
- 第五課 在和睦家庭中成長 說課稿-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二法律與生活
- 農業昆蟲學-形考測試一-國開(ZJ)-參考資料
- 房地產 -中建商務管理精細化管理實施細則
- 初級消防設施操作員實操題庫 (一)
- JJF 2166-2024電子固體密度天平校準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