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福建省廈門市集美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一、課內基礎知識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祖:模仿、效法B.人窮則反本窮:貧窮、貧困C.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奪:搶奪、奪取D.然亡國破家相隨屬屬:屬于【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詞語在句子中含義能力。B.窮:處境艱難;C.奪:改變,更改;D.屬:連,跟著。故選A。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天下歸仁焉(歸附)《詩》可以興(激發人的感情)B.非所以要譽于鄉黨朋友也(求取)羞惡之心,義之端也(極致)C.復眾人之所過(重復)埏埴以為器(揉和)D.客得之,以說吳王(同“悅”,取悅)盜愛其室(家)【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天下歸仁焉”句意:天下的人就會稱許為仁人。歸:稱贊,稱許。B.“羞惡之心,義之端也”句意:羞恥心就是施行義的開始。端:萌芽,發端。C.“復眾人之所過”句意:彌補眾人的過失。復:彌補,補救。故選D。3.下列詞有一詞多義現象,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亡:①追亡逐北,伏尸百萬(名詞,逃亡的軍隊)②吞二周而亡諸侯(動詞,使滅亡)③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動詞,損失,丟掉)B.兵:①吳起、孫臏……趙奢之倫制其兵(名詞,軍隊)②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名詞,兵器)③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時之士也(名詞,軍隊)C.弱:①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形容詞,弱小)②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形容詞,弱小)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動詞,變弱)D.制:①趙奢之倫制其兵(動詞,統領、統率)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動詞,制裁,制服)③履至尊而制六合(動詞,控制)【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意思的能力。C.會盟而謀弱秦,“弱”,這里應該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削弱。句意:六國諸侯都很害怕,于是聯合結盟商討削弱秦國的辦法。故選C。4.下列對加粗的詞類活用劃分正確的一項是()①單于壯其節②羝乳乃得歸③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④反欲斗兩主⑤誠甘樂之⑥贏糧而景從⑦杖漢節牧羊⑧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A.①⑧/②⑦/③⑥/④⑤ B.①⑤/②⑦/③⑥/④⑧C.①⑤/②⑦/③⑧/④⑥ D.①⑤/②③/⑥⑦/④⑧【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象的理解能力。①“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表示“認為……很壯烈”。句意:單于認為他的節氣很壯烈。②“乳”名詞用作動詞,生育、生子。句意:公羊產仔了,才放他回來。③“席”像席子一樣,名詞作狀語。“包”像包裹一樣,名詞作狀語。句意:有席卷天下,包辦天宇之間。④“斗”使動用法,使……斗。句意:反而想要使漢皇帝和匈奴單于二主相斗。⑤“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句意:我也心甘情愿。⑥“景”名詞作狀語,同“影”,像影子一樣。句意:擔著干糧如影隨形地跟著。⑦“杖”名詞做動詞,拄著。句意:拄著漢朝的旄節牧羊。⑧“愚”使動用法,使……愚昧。句意:于是就廢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燒諸子百家的著作,來使百姓愚蠢。①⑤相同,②⑦相同,③⑥相同,④⑧相同。故選B。5.下列文言句式,相同的一組是()A.治之于未亂其堅不能自舉也B.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請買其方百金C.無惻隱之心,非人也人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D.當察亂何自起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未亂治之。句意:要在動亂尚未發生之時就作好治理工作。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其堅不能舉自也。句意:因其堅硬程度無法提舉。B.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留在漢(者)匈奴使。句意:于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請(以)百金買其方。句意:愿意用百金的高價收買他的藥方。C.判斷句,“非……也”表判斷。句意:沒有憐憫心,不能算人。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人誰能以察察之身,受汶汶之物乎?句意:一個人,誰又能用清凈潔白的身體,去受臟物的污染呢?D.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察此自何起。句意:細察這些是從哪里產生的呢?賓語前置句,代詞“自”作動詞“知”的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知人者智,知自者明。句意:能了解、認識別人叫做智慧,能認識、了解自己才是真正聰明。故選D。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B.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C.數十年競為秦所滅 D.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被動句,前半句是“見”字式被動句式,后半句是“被”字式被動句式。句意:誠信卻被懷疑,忠實卻被誹謗。B.被動句,“于”表被動。句意:所以在內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C.被動句,“為”表被動。句意:幾十年后竟然被秦滅掉。D.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人又誰能以察察之身,受汶汶之物者乎”。句意:一個人,誰又能用清凈潔白的身體,去受臟物的污染呢?故選D。7.下列各項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被發行吟澤畔 B.空自苦亡人之地C.且單于信汝,使決人死生 D.離騷者,猶離憂也【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象的理解能力。A.“被”通“披”,披散。句意:披散頭發,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B.“亡”同“無”,沒有。句意:白白地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C.沒有通假字,句意:況且單于信任你,讓你來裁決別人的生死。D.“離”通“罹”,遭受。句意:“離騷”,就是遭遇憂愁的意思。故選C。二、現代文閱讀(一)現代文閱讀I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古代文論思維方式的整體濃縮性具體表現在文體論、作家作品論和時序論等方面。曹丕《典論·論文》首開文體論,用“雅、理、實、麗”四個字分別概括“奏議、書論、銘誄、詩賦”四科八類文體的藝術特質。陸機《文賦》直承《典論·論文》的言說方式,用并列詞組形式描述十種文體的特質。劉勰的文體論,多一言以蔽之。如《文心雕龍·定勢》“章表奏議,則準的乎典雅;賦頌歌詩,則羽儀乎清麗;符檄書移,則楷式于明斷;史論序注,則師范于核要;箴銘碑誄,則體制于弘深;連珠七辭,則從事于巧艷”。作家作品論雖為只言片語,卻一針見血、入木三分,精妙傳神地把握住了作家作品的藝術神髓。評阮籍、嵇康文學風格的異同,劉勰有“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李、杜才學風格迥異,嚴羽著“飄逸”與“沉郁”而風神足俱。郊島并稱,同為苦吟,蘇軾有“郊寒島瘦”,堪稱妙評。在對一個朝代的文風的把握上,古代文論也時常運用整體濃縮性的表述。古代批評家往往有俯瞰宇宙、彌綸百代的眼光和胸襟。他們以這種眼光和胸襟“統百代而論詩”(葉燮《原詩·內篇下》),雄視上下幾千年,往往會有許多獨到的體會和領悟。如“建安風骨”“盛唐氣象”,非常允當地抓住了一個時代的風神氣貌。古代文論整體濃縮性特征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從文化傳承來說,中國文化善于以簡治繁,舉重若輕。世間萬象,千變萬化,其運轉之規則理應紛繁復雜,中國的哲人卻一言以蔽之“一陰一陽”。這一思維方式直接啟示了后代的文論表達。姚鼐《復魯絜非書》提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受《周易》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中國文論濃縮性特征還受文化經典的啟示。道家的整個思想可以用一個“道”字來概括。儒家的經典《春秋》,內容上“微言大義”,語言上“一字褒貶”。《文心雕龍·宗經》說:“《春秋》辨理,一字見義。”儒道文化是古代文論思想智慧的基石,其思維方式是中國文論濃縮性特征的濫觴,促使文論家們用最精要的語言去把握文學的真諦。(摘編自李建中吳中勝《論古代文論思維方式的整體濃縮性》)材料二:片語精微、言約意豐,把豐富的含義濃縮在極小的篇幅之中,是論詩詩之詩性特征在文體形式上的一個顯著標志。例如反對模擬,主張創新,在我國文學批評史上,有著悠久的傳統。從劉勰的《文心雕龍·通變》、蕭子顯的《南齊書·文學傳》,至清代袁枚的《隨園詩話》、葉燮的《原詩·內篇》,無一不再三強調,反復闡明。只因散文不便記憶,時間一長,很少有人記住他們的原話了。而趙翼的一首論詩絕句“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以其淺近的語言就把“文律運周,日新其業”的道理,說得鞭辟入里。如果說片語精微、言約意豐是論詩詩之詩性特征在文體形式上的標志的話,那么比興、意象、象征、暗示等方法的運用則是論詩詩之詩性特征在語言文辭及表現方法上的體現。韓愈的論詩詩喜用驚人的比喻和奇崛的語言來喻示沉雄光怪的詩境,如《調張籍》以“根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喻李、杜詩風的宏闊神怪,用“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喻詩語之雄怪和筆力之高潔。像這樣用具體的形象來喻示作家作品風格,闡釋詩歌創作的規律,與西方解釋學的抽象說理、條分縷析迥異其趣,充分體現了“論詩詩”這種詩性批評文體的民族特色。但是,從根本上決定“論詩詩”的詩性特質的,還是它的詩性思維方式,即直覺象征型思維方式,這是遠較論詩詩特有的文體形式和比興、意象、象征、暗示等具體的表現方法更能決定論詩詩的詩性本質的東西,也是論詩詩這種中國古代特有的詩性批評文體與西方分析思辨型批評文體大異其趣的關鍵所在。我們不妨以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為例來說明這一點。司空圖對于二十四種詩歌風格意境的闡釋并不是建立在抽象思維的基礎之上,而是以直覺象征思維的方式來展開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是書亦深解詩理,凡分二十四品……各以韻語十二句體貌之”。這里的“體貌”一詞正是對《二十四詩品》論詩不取抽象論說,專用直覺象征的詩性思維方式的精當概括。試看司空圖對“沖淡”一品的解說,本來“沖淡”作為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特定的詩歌風格類型或意境類型是極難用邏輯的推論和精確的語言加以界說的,因為中國詩歌本身就具有含蓄朦朧、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點。作為對中國詩歌藝術的這一特點有著深切了解的詩論家,司空圖極富智慧地選擇了直覺象征的思維方式,即用兩幅具體感性的形象畫面來“體貌”沖淡的韻味:“素處以默,妙機其微。飲之太和,獨鶴與飛。猶之惠風,荏苒在衣。閱音修篁,美曰載歸。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脫有形似,握手已違。”前一幅畫面表達的是清虛淡泊而沉默自處,心意幽隱而妙合天機。如飲生生萬物的太和之氣,與孤鶴齊飛在天外邀游。后一幅畫面表達的是如和暖春風,柔和地吹拂著衣襟;聽門前風吹竹林的聲韻,讓人載美而歸。司空圖正是借助這兩幅形象畫面的疊加描繪。把本來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有關詩歌風格和韻味的“沖淡”概念具象化形象化了,從而幫助人們去真切地體味和領會“沖淡”,一品自然、淡泊、空靈的審美特質。這種化抽象為具象、以形象為思維的中介、借此而言彼的思維方式正是包括論詩詩在內的整個中國文論所獨具的。(摘編自鄧新華《“論詩詩”:中國古代一種獨特的詩性批評文體》)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清峻”與“遙深”、“飄逸”與“沉郁”、“郊寒”與“島瘦”,把嵇康與阮籍、李白與杜甫、孟郊與賈島的作品風格概括得入木三分。B.中國哲人以陰、陽來統觀世間萬象,姚鼐《復魯絜非書》提陽剛和陰柔之美,可見“以簡治繁”的思維方式直接啟發了他的文論表達。C.論詩詩之詩性特征通常有以下幾方面:片語精微、言約意豐的文體特征,比興、意象、象征暗示等方法的運用,直覺象征型思維方式。D.論詩詩的直覺象征型思維方式,能讓讀者感受到詩歌的畫面表達,還有利于讀者領會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有關詩歌風格和韻味的概念。9.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論詩詩通常用具體的形象來喻示作家作品的風格,闡釋詩歌創作的規律,充分體現了民族特色。B.化抽象為具象的思維方式是中國的論詩詩獨具的,而抽象說理、條分縷析的解釋學是西方獨有的。C.司空圖深切了解中國詩歌言在此而意在彼等特點,他選用具體感性的畫面來“體貌”沖淡的韻味。D.“纖秾”一品中的“采采流水,蓬蓬遠春,窈窕深谷,時見美人”展現了一幅生氣蓬勃的春景圖。10.下列選項中,最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A.立片言以居要。——《文賦》B.簡言以達旨。——《文心雕龍·征圣》C.一言窮理。——《文心雕龍·物色》D.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文心雕龍·神思》11.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脈絡和論證方法。12.如何理解和評價初唐“四杰”?針對當時文壇一些輕薄之徒對四人的譏笑,杜甫寫了一首《戲為六絕句》(其二):“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請結合材料二對這首詩進行評析。【答案】8.B9.B10.D11.行文脈絡:首先,指出古代文論思維方式整體濃縮性的三種具體表現;然后,對三種表現分別進行闡述;最后,從文化傳承和受文化經典的啟示兩個方面分析古代文論整體濃縮性特征形成的原因。論證方法:舉例論證,如論述作家作品論時舉了劉勰評阮籍、嵇康和嚴羽評李、杜以及蘇軾評郊島的三個例子;引用論證,如材料一最后一段引用“微言大義”“一字褒貶”等。12.①這是杜甫的一首論詩詩,詩性特征明顯。該詩片語精微、言約意豐。詩歌用28個字肯定了王楊盧駱的文學貢獻和地位,告誡那些輕薄之徒不要譏笑王楊盧駱,王楊盧駱的詩文將流傳久遠。②用江河萬古流比喻四杰等優秀作家的名字和作品萬古流傳。抽象的說理、議論借助可感的形象來傳達,理自現,情由生,使偏于理論批評的論詩詩讀來富有詩意,情趣盎然。③體現直覺象征型思維方式。杜甫用大河東流的具體感性的形象畫面,來贊美四杰的藝術成就與山河同在。【解析】【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可見‘以簡治繁’的思維方式直接啟發了他的文論表達”理解錯誤,材料一第五段“這一思維方式直接啟示了后代的文論表達。姚鼐提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受《周易》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中的“這一思維方式”指“一陰一陽”的哲學思想,不是指“以簡治繁”的思維方式。故選B。【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B.“是中國的論詩詩獨具的”說法錯誤,應該是整個中國文論獨具的,根據材料二最后一句“這種化抽象為具象、以形象為思維的中介、借此而言彼的思維方式正是包括論詩詩在內的整個中國文論所獨具的”可以知道。故選B。【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主要觀點是文論思維方式整體濃縮性。即所謂的“微言大義”“一字褒貶”。ABC三項都是關于文論的濃縮性的。而D則是有關創作論的言論,是說在文學創作中聯想所發揮的作用。故選D。【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六段,第一段開門見山,提出論點“古代文論思維方式整體濃縮性具體表現在文體論、作家作品論和時序論等方面”。二、三、四三段則分表對文論思維方式整體濃縮性的三種表現分別進行闡述:第二段討論了文論的文體論;第三段則指出“作家作品論雖為只言片語,卻一針見血、入木三分,精妙傳神地把握住了作家作品的藝術神髓”;“在對一個朝代的文風的把握上,古代文論也時常運用整體濃縮性的表述”。第五、六兩段則是從文化傳承和受文化經典的啟示兩個方面分析古代文論整體濃縮性特征形成的原因:①從文化傳承來說,中國文化善于以簡治繁,舉重若輕。②中國文論濃縮性特征還受文化經典的啟示。在論證方法方面,材料一運用了舉例論證和引用論證。如論述作家作品論時舉了劉勰評阮籍、嵇康和嚴羽評李、杜以及蘇軾評郊島的三個例子:“評阮籍、嵇康文學風格的異同,劉勰有‘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李、杜才學風格迥異,嚴羽著‘飄逸’與‘沉郁’而風神足俱。郊島并稱,同為苦吟,蘇軾有‘郊寒島瘦’,堪稱妙評”。在第六段中,引用《文心雕龍·宗經》中的話“《春秋》辨理,一字見義。”【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見解的能力。首先,這是杜甫的一首論詩詩,詩性特征明顯。杜甫的《戲為六絕句》即肯定了王楊盧駱的文學貢獻和地位,“王楊盧駱當時體”“不廢江河萬古流”,承認他們在詩歌發展史上所起的承先啟后的歷史作用。告誡那些輕薄之徒不要譏笑王楊盧駱,王楊盧駱的詩文將流傳久遠。該詩片語精微、言約意豐。結合材料二第一段中“片語精微、言約意豐,把豐富的含義濃縮在極小的篇幅之中,是論詩詩之詩性特征在文體形式上的一個顯著標志”可知,杜甫采用論詩詩短小精悍的形式將豐富的含義表達出來。用江河萬古流比喻四杰等優秀作家的名字和作品萬古流傳。結合材料二第二段中“比興、意象、象征、暗示等方法的運用則是論詩詩之詩性特征在語言文辭及表現方法上的體現”可知,“不廢江河萬古流”用比喻的方式意指四杰的名字和作品將像長江黃河那樣萬古流傳。抽象的說理、議論借助可感的形象來傳達,理自現,情由生,使偏于理論批評的論詩詩讀來富有詩意,情趣盎然。結合材料二第三段中“直覺象征型思維方式,這是遠較論詩詩特有的文體形式和比興、意象、象征、暗示等具體的表現方法更能決定論詩詩的詩性本質的東西”分析,杜甫用具體可感的畫面來表達抽象的文學理念,用大河東流的具體感性的形象畫面,來贊美四杰的藝術成就與山河同在。體現直覺象征型思維方式。(二)文學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一道千金尹瘦石馮驥才海戶養船的天成號韓家老爺子做壽。管家說:“我家新翻蓋了一間花廳,迎面墻缺幅橫批大畫,頂好是丈二匹。”萃華齋的鐵嘴八哥從鋪子里拿紙回去,當晚把老亮、狗圣、扛頭那一小群小子全叫到家,一說,轉過天來狗圣就帶來一位畫家。這人又高又瘦又干又脆一根細麻稈兒;小腦袋頂大賽個茶壺,眼珠賽玻璃球,有眼無珠,亮而無神;耳朵好比蒲扇,腦袋后一根豬尾辮,可是前額發短,流不到辮子上去,四散開一片黃毛。袍子賽卦攤的帳子,有土有泥有洞有補丁;細賽枯枝的手攥卷畫兒。八哥介紹說:“這位是咱天津衛畫界的奇才,尹瘦石,尹七爺!”大家壓根兒沒聽過這姓名,再瞧這打扮,不賽有身份的名人也不賽玩風流的名士,倒賽一個窮鬼。這尹瘦石把扎畫的紅線繩解去,剝開包畫的破毛頭紙。這紙滿是墨漬色漬水漬,原是作畫時墊在畫下邊的襯紙。惹惹忙幫忙,捏著卷首,一點點打開畫卷兒。先露出一個粗筆寫意勾勒的童子,倒還有味兒。這童子手里拿根繩子,下邊畫上只有這繩,一根線兒。畫打開一半,還是條線,這線就沒完沒了。愈急著往下看愈沒東西,直打到另一端,才現出一輛小車,車上十八個金元寶。畫上題四個字:天天進寶。畫拿進韓家,老爺就火了。說畫上嘛都沒有,一尺一根線就要十兩銀子,是畫錢還是紙錢?管家把這話原封不動告訴八哥。八哥笑道:“尹七爺說,請您家老爺邀來天津衛名人,一齊作畫。只要有一位能畫出這條線,他分文不取,天天拿掃帚給您掃大門口。”八哥這套話給傳進去,韓家老爺立時應了,出帖子真的把天津衛畫界名人請進家門。連大名賽日月的張和庵、馬景韓、黃益如、黃山壽、吳秋農、王鑄九、方藥雨全到齊了。似乎不來就沒能耐,來了也要瞧瞧這土里冒出來的狂夫有嘛拿手本事。尹七爺坐在一邊,沒人理他,好賽理這無名之輩就矮一截;墻上掛著尹七爺的《天天進寶圖》,各位一瞅就趕緊扭身回身背身,好賽多瞧一眼就給這一介草夫添點神氣。名人交名人,名人看名作,名借名,名托名,名仗名,名添名。只有八哥站在尹七爺身后,照應著這位打擂來的奇人。尹七爺只管一邊喝茶,好賽等著瞧小孩子們玩耍。還是方藥雨有根,上來一捋袖子就干,先打右邊幾筆畫個蜘蛛網,跟手打網里拉出一條蛛絲來。眾人點頭稱好叫妙喝彩助威,恨不得他一下打敗那無名小卒毀了完啦。可是這條蜘蛛網來到四尺開外,筆頭就挺不出,線條也塌下來,再一頂勁,忽叫:“筆沒墨了。”只好擱筆,臉賽紅布。黃山壽笑了笑,走到案前,把長長胡子一挽,撂在肩上,捉筆就來,先嘛不畫,只畫一線,打右朝左,賽根箭射過去,出手挺奇,一下把眾人招得擁上前。黃山壽與吳秋農不同,吳秋農擅長小寫意花鳥,平時頂大畫二三尺的條幅;黃山壽是山水出身,動輒六尺中堂,粗筆潑墨,一氣呵成,向例以氣取勝,可那是連筆帶墨一大片,筆不足,墨可補。當下這大白紙上,好壞全瞧這條線,無依無靠無遮無拘無藏無掖,好賽唱戲沒有胡琴鑼鼓幫忙,就得全仗嗓子。有味沒味嘛味,都在單根一條線里,必得有氣有神有勢有質有變幻有看頭嚼頭品頭才行。筆尖不過手指頭大小,蘸足不過一兜墨,必得會使,再說一張長的線,還要懸腕懸肘懸臂拔氣提氣使氣,站在原地不成,橫走三步,才能把筆運.到頭。黃山壽不知輕重不知手法不知竅門,楞來楞干,線走一半,只知換步,不知換氣,一下撤了勁兒,線打疙瘩,再用氣,勁不勻,忽粗忽細忽輕忽重,手下沒根,筆頭打顫,變成鋸條了。黃山壽把筆一扔,臉賽白布。這一來,沒人敢上陣。名氣頂大的張和庵,專長工筆花卉,平時都是小筆頭,哪敢貿然出手?到了這節骨眼兒,誰都明白,一栽就栽到家,不如裝傻充愣不出聲,不叫人看見才好。韓家老爺再讓,就成了你讓我,我讓你,嘴上相互客氣,好賽要把別人往井里火里死里推。尹七爺咔嚓一撂茶碗,起身甩著兩條細胳膊走來,這架勢賽長坂坡趙子龍入無人之境。叫人再搬一條長案連上,拿兩張紙,接頭并齊,使鎮尺壓牢,這家伙,居然要畫一條兩丈長的線,真是打古到今沒聽說過。只見他先在右邊這頭下角畫個童子,再在遠遠左邊那頭畫只風箏。打筆筒抽出一管羊毫大筆,蘸足墨汁,眼睛半閉,略略凝神。忽然目張賽燈,就打這右端孩童揚起的小手,飄出一根線,賽有風吹送,悠悠升空,遙遙飛去,神化氣,氣入筆,筆走人走。氣帶人走,筆領線行。筆頭到了兩張紙接口處,不磕不絆不停不結,線條又柔又輕又飄又灑脫又勁韌。真賽一根細繩,能打紙上捏起來。筆管在瘦指頭里轉來轉去,這叫捻管。畫出的線,忽忽悠悠。有神兒,有味兒,有風兒。他橫處走出六步,忽地身子一收,小腦袋茸毛一張,筆頭一揚一住一拾,線頭剛好停在風箏的骨架上。兩丈多的畫上,雖說只有一根線,卻賽有滿紙徐徐吹拂的風。沒聽人叫好,卻看得個個見傻,那些人原本是畫畫來的,倒賽是看畫來的。八哥也不管自家身份,對韓家老爺說:“您說這畫值多少銀子?”“一尺一兩金子!”韓家老爺說。非此不能表示他懂眼。(節選自《陰陽八卦》,有刪改)13.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采用傳統小說的寫法,尹瘦石一出場,先描寫他的外貌,運用漫畫式的描述,生動有趣地突出人物的特點。B.韓家老爺出帖子就將天津畫界名人請來了,一是表現出韓家有勢力有面子,二是說明這些名人沒把尹瘦石放在眼里。C.方藥雨作畫時,眾人喝彩助威與他畫不下去只好擱筆形成了對比,以此刻畫出其沒有真才實學、浪得虛名的形象。D.黃山壽敗下陣來后,其他畫家再沒有一個人敢出手,可見這些畫家還有點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畫技不足以完成畫作。14.與尹瘦石相比,方藥雨和黃山壽兩位畫家作畫各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15.蓄勢,是小說有意識地控制敘事節奏,不使故事情節或矛盾沖突一觸即發,草草結束,而是延緩它的總爆發,借以渲染蓄勢。請簡要分析小說在塑造尹瘦石的形象時是如何運用蓄勢手法的。【答案】13.C14.①方藥雨:準備不充分,運筆少“氣”。他上來一捋袖子就干,可不到四尺筆頭就挺不出了,墨也沒了;而尹瘦石則用一管羊毫大筆,蘸足了墨,凝神靜氣后才開始動筆。②黃山壽:平時作畫雖以氣取勝,但他在畫線時,只知換步,不知換氣,后勁不足;而尹瘦石凝神靜氣之后,以氣帶筆,筆領線行,中間運用捻管技法換氣,收筆干脆利落,一氣呵成。15.①小說先寫尹瘦石其貌不揚和他畫作包裝的隨意,無論如何看不出他畫作的高超;②接著寫尹瘦石的畫被拿進韓家,韓家老爺對其畫作不滿意,并邀請畫界名人來與其對陣;③然后寫畫界名人方藥雨、黃山壽等下筆畫線失敗,其他畫家不敢上陣,最后尹瘦石出場,他瀟灑自如地畫出兩丈長的線。經過這樣層層鋪墊,渲染蓄勢,最后凸顯出尹瘦石畫技高超的形象特點。【解析】【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C.“以此刻畫出其沒有真才實學、浪得虛名的形象”錯誤。小說用對比突出方藥雨畫線的失敗,但術業有專攻,他畫不出線來并不能說明他就沒有真才實學。故選C。【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文章寫方藥雨作畫時“上來一捋袖子就干”“可是這條蜘蛛網來到四尺開外,筆頭就挺不出,線條也塌下來,再一頂勁,忽叫:‘筆沒墨了。’”,而尹瘦石作畫時是“打筆筒抽出一管羊毫大筆,蘸足墨汁,眼睛半閉,略略凝神。忽然……”,二者形成對比,由此可概括為:方藥雨準備不充分,運筆少“氣”;而尹瘦石則用一管羊毫大筆,蘸足了墨,凝神靜氣后才開始動筆。文章寫“黃山壽是山水出身,動輒六尺中堂,粗筆潑墨,一氣呵成,向例以氣取勝”,但此時卻“黃山壽不知輕重不知手法不知竅門,楞來楞干,線走一半,只知換步,不知換氣,一下撤了勁兒,線打疙瘩,再用氣,勁不勻,忽粗忽細忽輕忽重,手下沒根,筆頭打顫,變成鋸條了”。寫尹瘦石作畫時是“神化氣,氣入筆,筆走人走。氣帶人走,筆領線行……筆管在瘦指頭里轉來轉去,這叫捻管。畫出線,忽忽悠悠。有神兒,有味兒,有風兒。他橫處走出六步,忽地身子一收,小腦袋茸毛一張,筆頭一揚一住一拾,線頭剛好停在風箏的骨架上”,由此可概括為:黃山壽平時作畫雖以氣取勝,但他在畫線時,只知換步,不知換氣,后勁不足;而尹瘦石凝神靜氣之后,以氣帶筆,筆領線行,中間運用捻管技法換氣,收筆干脆利落,一氣呵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情節結構技巧的能力。“這人又高又瘦又干又脆一根細麻稈兒;小腦袋頂大賽個茶壺,眼珠賽玻璃球,有眼無珠,亮而無神;耳朵好比蒲扇,腦袋后一根豬尾辮,可是前額發短,流不到辮子上去,四散開一片黃毛。袍子賽卦攤的帳子,有土有泥有洞有補丁;細賽枯枝的手攥卷畫兒”“這尹瘦石把扎畫的紅線繩解去,剝開包畫的破毛頭紙。這紙滿是墨漬色漬水漬,原是作畫時墊在畫下邊的襯紙”,小說先寫尹瘦石其貌不揚和他畫作包裝的隨意,無論如何看不出他畫作的高超——大家壓根兒沒聽過這姓名,再瞧這打扮,不賽有身份的名人也不賽玩風流的名士,倒賽一個窮鬼。“畫拿進韓家,老爺就火了。說畫上嘛都沒有,一尺一根線就要十兩銀子,是畫錢還是紙錢”“尹七爺說,請您家老爺邀來天津衛名人,一齊作畫。只要有一位能畫出這條線,他分文不取,天天拿掃帚給您掃大門口”“八哥這套話給傳進去,韓家老爺立時應了,出帖子真的把天津衛畫界名人請進家門。連大名賽日月的……全到齊了。似乎不來就沒能耐,來了也要瞧瞧這土里冒出來的狂夫有嘛拿手本事”,接著寫尹瘦石的畫被拿進韓家,韓家老爺對其畫作不滿意,并邀請畫界名人來與其對陣。“還是方藥雨有根,上來一捋袖子就干,先打右邊幾筆畫個蜘蛛網,跟手打網里拉出一條蛛絲來……可是這條蜘蛛網來到四尺開外,筆頭就挺不出,線條也塌下來,再一頂勁,忽叫:‘筆沒墨了。’只好擱筆,臉賽紅布”“黃山壽不知輕重不知手法不知竅門,楞來楞干,線走一半,只知換步,不知換氣,一下撤了勁兒,線打疙瘩,再用氣,勁不勻,忽粗忽細忽輕忽重,手下沒根,筆頭打顫,變成鋸條了。黃山壽把筆一扔,臉賽白布”“這一來,沒人敢上陣”,然后寫畫界名人方藥雨、黃山壽等下筆畫線失敗,其他畫家不敢上陣。經過這樣層層鋪墊,渲染蓄勢,最后尹瘦石出場,他瀟灑自如地畫出兩丈長的線:“尹七爺咔嚓一撂茶碗,起身甩著兩條細胳膊走來,這架勢賽長坂坡趙子龍入無人之境……只見他先……打筆筒抽出一管羊毫大筆,蘸足墨汁,眼睛半閉,略略凝神。忽然……神化氣,氣入筆,筆走人走。氣帶人走,筆領線行……他橫處走出六步,忽地身子一收,小腦袋茸毛一張,筆頭一揚一住一拾,線頭剛好停在風箏的骨架上。兩丈多的畫上,雖說只有一根線,卻賽有滿紙徐徐吹拂的風”。更加凸顯出了尹瘦石畫技高超的形象特點。三、古代詩文閱讀(一)文官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蘇子為趙合從,說魏王曰:“大王之地,地方千里。地名雖小,然而廬田廡舍,曾無所芻牧牛馬之地。人民之眾,車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無以異于三軍之眾。臣竊料之,大王之國不下于楚。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竊為大王愧之。臣聞越王勾踐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千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車三百乘,斬紂于牧之野。豈其士卒眾哉?誠能振其威也。今竊聞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萬,蒼頭二十萬,奮擊二十萬,廝徒十萬,車六百乘,騎五千匹。此其過越王勾踐、武王遠矣。今乃于辟臣之說,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質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無強秦之患故敝邑趙王使使臣獻愚計,奉明約,在大王詔之。”魏王曰:“寡人不肖,未嘗得聞明教。今主君以趙王之詔詔之,敬以國從。”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過三十萬人。地四平,諸侯四通,條達輻湊,無有名山大川之阻。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于韓,則韓攻其西;不親于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而欲恃詐偽反覆蘇秦之余謀,其不可以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則從道絕。從道絕,則大王之國欲求無危,不可得也。秦挾韓而攻魏,韓劫于秦,不敢不聽。秦、韓為一國,魏之亡可立而須也,此臣之所以為大王患也。為大王計,莫如事秦,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魏王曰:“寡人蠢愚,前計失之。請稱東藩,筑帝宮,受冠帶,祠春秋,效河外。”(節選自《戰國策·魏策一》)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夫事秦必割地效質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無強秦之患/B.夫事秦必割地效質/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無強秦之患/C.夫事秦必割地效質/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無強秦之患/D夫事秦必割地/效質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無強秦之患/1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合從,戰國時,蘇秦游說六國諸侯聯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國地處南北,故稱“合從”。B.蒼頭,仆役以青巾作頭飾,故稱“蒼頭”,也指以青頭巾裹頭的兵卒。文中指后者。C.河外,春秋至戰國,“河外”意義多有不同,可分別指黃河之南、西,與河內相對。D.東藩的“藩”與《過秦論》中“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的“藩”意思相同。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儀與蘇秦面對同一個游說對象,曉以利害,渲染各自主張的好處,這實際上也是另一個刀光劍影的戰場。B.在說明魏國實力的同時,蘇秦又列舉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眾多事例,還勸諫魏王不要聽信那些讒臣的邪說。C.同是合縱,在蘇秦看來必能形成抗衡強秦的聯盟和戰略,在張儀看來由于利益不同、人心不合,終究會成為一盤散沙。D.面對蘇秦和張儀的游說,魏王左右搖擺,從中既可見蘇秦和張儀的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也可見魏王缺乏主見。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竊為大王愧之。(2)而欲恃詐偽反覆蘇秦之余謀,其不可以成亦明矣。20.蘇秦和張儀分別前往游說魏王,二者所采用的游說策略有什么不同?請簡要概括。【答案】16.B17.D18.C19.(1)如今竟然有意面向西侍奉秦國,我私下里替大王慚愧。(2)而您卻想依靠欺詐虛偽、變化無常的蘇秦的小策略,這明顯是不可能成功的。20.蘇秦主要是積極引導樹立信心,鼓舞斗志;張儀主要是威脅恐嚇,瓦解斗志。同是一個魏國,在蘇秦看來既有地緣優勢,又實力雄厚、足以與秦國抗衡;在張儀口中卻變得勢單力薄,地理上也處于“四分五裂”的位置,除了事奉秦國別無出路。【解析】【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事奉秦國一定得割讓土地送上人質,因此軍隊還沒用上而國家的元氣已經虧損了。如果大王真能聽從我的意見,六國合縱相親,齊心合力,就一定不會遭受強秦的侵犯。“割地效質”是并列短語,在文中作用相同,意為“割讓土地送上人質”,故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故”在句首,表示結果,其前應斷開,排除A。“專心并立”是并列短語,在文中作用相同,意為“齊心合力”,故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D。故選B。【1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D.兩個“藩”意思不同,“東藩”的藩指藩國,“藩籬”的藩意為籬笆,指邊界。故選D。【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C.“終究會成為一盤散沙”表述有誤。根據“從道絕,則大王之國欲求無危,不可得也”可知,節選內容中張儀只是假設合縱的通道斷絕會將魏國陷入危險之中,而沒有談到會成一盤散沙的結局。故選C。【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1)“乃”,竟然;“西面”,名作狀,面向西;“竊”,私下。(2)“反覆”,變化無常,反復無常;“成”,成功;“明”,明顯,明白。【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審題注意緊扣二人“策略”分析其不同。原文第一段中,蘇秦以“臣聞越王勾踐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千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車三百乘,斬紂于牧之野。豈其士卒眾哉?誠能振其威也”的歷史典故,側面激勵威望“振其威”。而在此基礎上,蘇秦又以“此其過越王勾踐、武王遠矣”的對比來勸說激勵,故可知他的游說有積極引導樹立信心的意圖。原文第二段中,張儀先說“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過三十萬人。地四平,諸侯四通,條達輻湊,無有名山大川之阻”,陳述魏王與魏地的劣勢,并由此進一步指出因此而可能導致的“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于韓,則韓攻其西;不親于楚,則楚攻其南”“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則從道絕。從道絕,則大王之國欲求無危,不可得也”的后果,故可知張儀言語中有恐嚇的意味。參考譯文:蘇秦為了趙國合縱游說魏襄王道:“大王的國土,土地縱橫千里。地方名義上雖然狹小,但房屋田舍十分密集,甚至沒有放牧牛馬的地方。人民眾多,車馬成群,日夜奔馳,絡繹不絕,其聲勢和三軍士兵相比沒有什么區別。我私下里估計,大王的國力不亞于楚國。大王是天下賢明的君主,如今竟有意投向西方服事秦國,我心里替大王慚愧。我聽說越王勾踐靠三千殘兵敗將,在干隧擒獲了夫差;周武王也僅有三千士兵,三百輛戰車,在牧野殺死了商紂王。難道是他們士兵多嗎?實在是因為他們能振奮自己的雄威啊!如今我聽說大王的兵力,常備軍二十萬,青布裹頭的士兵二十萬,精兵二十萬,勤雜部隊十萬,還有六百輛戰車,五千匹戰馬。這肯定遠遠超過越王勾踐和武王的力量!如今您卻迫于讒臣的邪說,想要臣服于秦國。事奉秦國一定得割讓土地送上人質,因此軍隊還沒用上而國家的元氣已經虧損了。如果大王真能聽從我的意見,六國合縱相親,齊心合力,就一定不會遭受強秦的侵犯。所以敝國趙王派我來進獻愚計,呈上盟約,聽憑大王詔令。”魏王說:“我沒有才能,以前從未聽過這樣高明的指教。現在您以趙王的詔令來教導我,我愿意率領全國民眾聽從您的安排。”張儀為了秦國連橫,勸說魏襄王道:“梁地方圓不滿千里,士兵不超過三十萬,地勢四下平坦,四通八達,沒有名川大山的險阻。如果魏國向南親近楚國而不親近齊國,那齊國就會進攻你們的東面;向東親附齊國而不親附趙國,那趙國就會由北面來進攻你們;不和韓國聯合,那么韓國就會攻打你們西面;不和楚國親善,那南面就會危險了。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四分五裂的地理位置。而您卻想依靠欺詐虛偽、反復無常的蘇秦所殘留的計策,這明顯不可能成功。如果大王不臣服于秦國,秦國將發兵進攻河外,那么合縱的通道就斷絕了。合縱的通道一斷,那么大王的國家再想不危險就不可能了。再有,秦國若是挾制韓國來攻打魏國,韓國迫于秦國的壓力,一定不敢不聽從。秦韓結為一體,那魏國滅亡之期就不遠了,這就是我為大王擔心的原因。我替大王考慮,不如歸順秦國,歸順了秦國,那么楚韓必定不敢輕舉妄動;沒了楚韓的侵擾,大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國家也一定不會有憂患了。”魏王說:“我太愚蠢,以前的策略錯了。我愿意做秦國東方的藩臣,給秦王修建行宮,接受秦國的封賞,春秋兩季貢獻祭品,并獻上河外的土地。”(二)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小題。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①蘇軾中秋天氣未應殊,不用紅紗照座隅。山上白云橫匹素②,水中明月臥浮圖。未成短棹還三峽,已約輕舟泛五湖。為問③登臨好風景,明年還憶使君④無。[注]①本詩是蘇軾的一首下元詩。下元,又稱“下元節”“下元日”,為每年農歷十月十五這一天,與正月十五“上元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同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黃樓,為蘇軾擔任徐州太守時,率領民眾治水成功后所建。②匹素:白色絲絹。③為問:借問、請問。④使君;蘇軾自指。2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點明下元日天氣晴好的特點,渲染出詩人和朋友一同賞月的良好氛圍。B.頷聯虛實結合,將詩人所見的高山、白云、湖水等實景與美好想象結合起來。C.頸聯“未成”“已約”對舉,極寫行程急促,流露出詩人觀月時自由快樂的心情。D.尾聯向席間諸位好友發問,感嘆不知明年的今日誰還會憶起“我”這個太守。22.本詩的頷聯“山上白云橫匹素,水中明月臥浮圖”與《春江花月夜》中“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都寫月,其寫法和目的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答案】21.B22.①本詩頷聯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寫水中倒映的一輪明月,宛如浮圖佛憨態可掬地臥在水底,從正面描寫下元佳景,為下文表達“下元之感嘆”張本。②《春江花月夜》中將月亮擬人化,寫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離去,詩人用極具人情味的月光側面烘托思婦的懷念之情。【解析】【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B.“頷聯虛實結合”有誤,這里詩人所見的高山、白云、湖水等都是實景,沒有虛寫。故選B。【2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山上白云橫匹素,水中明月臥浮圖”,意為:潔白的云就像白色絲絹環繞在山上,空中皎潔的月亮宛如浮圖佛靜靜地映在寺院的湖水中。該詩句運用比喻修辭手法,“水中明月臥浮圖”一句中將明月比喻成“浮圖”,寫水中倒映的一輪明月,宛如浮圖佛憨態可掬地臥在水底。這就從正面描寫下元節的佳景,為尾句詩人感嘆不知明年的今日誰還會憶起自己張本。《春江花月夜》中“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意為: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在離人的梳妝臺。詩人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云游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月”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離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詩人用“徘徊”的“月”側面烘托思婦的懷念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寫2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表現游子歸途艱難和遙遠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2)《將進酒》接著曹植痛飲為例,呼應只有飲者留其名,表現自我憂憤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3)音樂由“冷澀”到“凝絕”,是一個“聲漸歇”的過程,詩人用“_______,_______”的佳句描繪了余音裊裊、余意無窮的藝術境界,令人拍案叫絕。(4)《屈原列傳》中,司馬遷認為屈原《離騷》文章的內容雖然細小但含義卻極弘大,所舉的事例雖然淺近但意義卻很深遠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5)《燕歌行》描寫漢軍被圍后長期征戰的士兵想象家中妻子悲苦斷腸,自己徒然回首的句子:_______,_______。(6)賈誼在《過秦論》中指出秦的過失即滅亡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7)《李憑箜篌引》中用通感手法形容音樂時而幽咽,時而輕快的一句是“_______”。【答案】①.斜月沉沉藏海霧②.碣石瀟湘無限路③.陳王昔時宴平樂④.斗酒十千恣歡謔⑤.別有幽愁暗恨生⑥.此時無聲勝有聲⑦.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⑧.舉類邇而見義遠⑨.鐵衣遠戍辛勤久⑩.玉箸應啼別離后?.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芙蓉泣露香蘭笑【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錯字有:碣、宴、謔、幽、邇、戍、箸。三、語言文字運用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359旅官兵來到南泥灣,成為拓荒的主力。他們用鮮血和汗水開辟出萬頃良田,使昔日的“爛泥灣”變成“陜北的好江南”,更培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南泥灣精神。歌與舞、汗與淚、感動與被感動……年方19歲的賀敬之①,《南泥灣》歌詞被其一氣呵成。當年以第一名成績考入魯藝音樂系的作曲家馬可捧讀這首獻給拓荒者的贊歌時激情澎湃。于是他汲取民間歌舞的音調和節奏,想象著②的表演形式為其作曲。從此,這首向勞動者致敬、為奮斗者高歌、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南泥灣》,在炮火的縫隙間一次次回蕩,唱得家喻戶曉,舞得③,唱出了人民子弟兵為減輕人民負擔“又學習又生產”、不懼任何艱難困苦的風采。歲月流金,精神永存。那永不熄滅的窯洞燈光和一段段動人旋律,鼓舞著延安兒女追求創造幸福美好生活。他們唱著《邊疆處處賽江南》續寫開荒造田的奇跡,唱著《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種打場,唱著《金不換銀不換》書寫對綠水青山的守望,唱著《乘風破浪再出發》奮勇向前。這個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如今早已告別貧困,變成杏花微雨江南般的美好家園。延安人民的奮斗還在繼續,勇毅前行的旋律越來越昂揚……24.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5.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長句改成三個短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26.請從形式和內容的角度賞析文中畫雙橫線的句子。【答案】24.①血氣方剛;②載歌載舞;③喜氣洋洋25.作曲家馬可當年以第一名成績考入魯藝音樂系,他捧讀了這首獻給拓荒者的贊歌,登時激情澎湃。26.①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他們唱著……唱著……唱著……唱著……”,形式上構成排比,語勢貫通,增強了節奏感;②內容上,“唱著《邊疆處處賽江南》”“唱著《在希望的田野上》”“唱著《金不換銀不換》”“唱著《乘風破浪再出發》”不斷變換人們熟悉的經典歌曲,“續寫”“書寫”頌揚南泥灣精神,增強句子的抒情性,表現延安兒女追求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干勁。【解析】【2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空,從前文“年方19歲”可知,此時的賀敬之正是精力旺盛的年輕人,可以使用“血氣方剛”。“血氣方剛”,為形容年輕人精力正旺盛。第二空,前句有“歌舞的音調和節奏”,此處是說表演形式有歌有舞,可填“載歌載舞”。“載歌載舞”,邊唱歌,邊跳舞。形容盡情地歡樂。第三空,從前文“這首向勞動者致敬、為奮斗者高歌、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南泥灣》”可知,《南泥灣》是向勞動者致敬,所以舞者作為勞動者的一員,心情應該是快樂的。可以填入“喜氣洋洋”。“喜氣洋洋”,形容非常歡樂的樣子。【2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變換句式的能力。長句變短句的方法首先要提取句子的主干,單獨成句;然后再剝離句子的定語、狀語等,讓這些成分單獨成句,尤其要注意多層定語的剝離和改寫;最后,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句序,使改寫后的句子邏輯合理,表達通暢。本題中,句子可提煉主干為“作曲家馬可激情澎湃”,“捧讀這首獻給拓荒者的贊歌時”為句子的狀語,修飾“激情澎湃”;“當年以第一名成績考入魯藝音樂系”為定語,修飾“馬可”;要想將其變成短句,就先從這定語、狀語中找到相關的動詞“捧讀”“考入”,分析可知,都是與“馬可”相關的事件。因此可理解為“馬可捧讀這首獻給拓荒者的贊歌”“馬可以第一名成績考入魯藝音樂系”,再加上主干“作曲家馬可激情澎湃”。這就將長句變成了三個短句,然后根據句子內容的內在邏輯將各個獨立句子排序,再對人稱進行相應的調整。改寫后的句子為:作曲家馬可當年以第一名成績考入魯藝音樂系,他捧讀了這首獻給拓荒者的贊歌,登時激情澎湃。【2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首先,在句子的形式上,“他們唱著……唱著……唱著……唱著……”,畫線句由四個“唱著……”動賓結構的句子構成,形式上構成排比,排比的作用是使語勢貫通,增強句子的語勢,也增強了句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烈酒特賣活動方案
- 藥品注冊管理辦法資源
- 道路挖掘收費管理辦法
- 托管養老機構管理辦法
- 工廠采購作業管理辦法
- 設施維護安全管理辦法
- 福建高速超限管理辦法
- 營運企業計劃管理辦法
- 私立醫院捐贈管理辦法
- 肩頸護理課件
- 2022年西學中考試題庫
- 電極檢驗標準
- 戰略定位與企業核心競爭力課件
- 《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大綱
- 99S203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裝圖集
- 建筑安全生產自查臺賬(建筑施工)
- 人教版 小學音樂下冊 一至六年級全套精品教案(1-6年級全套合集)
- 承臺模板及支架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
- 完整word版ZEMAX光學設計超級學習手冊第1章
- 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創建資料匯編(患者就醫服務流程)
-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期末復習計算題專項訓練—口算與估算【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