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浪淘沙》(其一)教學設計_第1頁
古詩《浪淘沙》(其一)教學設計_第2頁
古詩《浪淘沙》(其一)教學設計_第3頁
古詩《浪淘沙》(其一)教學設計_第4頁
古詩《浪淘沙》(其一)教學設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浪淘沙(其一)教學設計常德市漢壽縣南岳路小學沈小敏教材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六年級上冊第十七課《古時三首》的第一課時——《浪淘沙》,本詩為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一首七言詩。通過研讀教材我了解到《浪淘沙》為一組詩,共九首,此為其中一首,是劉禹錫在任連州刺史時所作。這首詩通過對黃河的贊美之情,及其對田園生活的憧憬與向往,表達了詩人雖在為官之路上屢波折,但卻百折不撓、豁達的心胸,也表達了詩人一往無前、逆流而上的豪邁氣概。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浪淘沙》(其一)。背誦《浪淘沙》(其一)。2、借助具體詩句,通過想象畫面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詞之美。3、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讀詩的方法,感知詩歌背后的文化常識和歷史典故,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教學重難點1.借助具體詩句,通過想象畫面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詞之美。2、入情入境地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想象能力,感受黃河雄偉的氣勢和壯觀景象。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課時:一課時第一課時一、談話導入,揭示詩題1.談話導入:我們偉大的祖國,山川秀麗,風景如畫。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留下了無數輝煌的詩篇,這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同學們平時積累了許多詩詞,你還記得哪些描寫黃河的詩詞?2.課件出示詩句,師生有感情地朗讀。課件出示:·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S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ぞ灰?,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談話導入,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谛W階段已經學過或積累過關于黃河的詩詞,讓學生背一背,對古人描寫的黃河有初步印象,建立了新舊知識的鏈接,為下文的學習作鋪墊。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再學一首關于黃河的古詩。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黃河的風采神韻吧![板書課題:浪淘沙(其一)]4.齊讀課題,解釋詩題:浪淘沙(其一)浪淘沙: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賣花聲》等。唐人多用七言絕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為長短句。雙調,五十四字?!独颂陨场吩~以歐陽修、南唐李煜等最著名。5.走近作者。課件出示: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與柳宗元交好,人稱“劉柳”,又與白居易常相唱和,并稱“劉白”。現存詩800余首。二、初讀詩歌,讀出節奏1.讀通詩句。學生自由讀詩,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正確,相機正音。(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2.讀出節奏。我們在讀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把握古詩的節奏。根據課件上出示的劃分節奏,試著讀一讀。課件出示:浪淘沙(其一)[唐]劉禹錫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3.再讀古詩。結合注釋和插圖,了解詩歌的大致意思。不懂的地方用問號標出來。【設計意圖】初讀古詩,通過學生練讀、教師范讀、齊讀等多種方式,指導學生讀通古詩、讀好停頓和節奏,讓學生初步感知古詩的韻律美。三、品讀詩詞,想象畫面1、品讀“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1)思考: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教師相機指導,抓住“九曲”“萬里沙”等關鍵詞想象畫面,感受黃河奔騰洶涌的姿態。(2)師過渡:自古以來黃河相傳有九曲十八彎的說法。所謂“九曲十八彎”只是一種概數的說法,是說呀,黃河彎彎曲曲的河段甚多。(3)出示“九曲黃河”圖,直觀感受黃河彎彎曲曲的形態。提問:大家想想“萬里沙”又是怎樣的畫面呢?(這里是說黃河水里挾帶著大量泥沙,既寫出了黃河泥沙多的特點,也寫出了黃河之長。這里的“萬里”也不是實指,而是夸張的說法。)(4)教師引導:都說詩中有畫,詩中還有聲呢!再讀讀這兩句詩,你仿佛聽到了什么?想象說話:我仿佛聽到了黃河奔騰激蕩的聲音,這真是一條氣勢磅礴的黃河?。。?)指導朗讀。①教師范讀,點撥:讀第一、二句詩,語速要放慢,語調沉穩有力,讀出九曲黃河的綿延曲折之感和挾沙帶浪的雄偉氣勢。提問:那咱們可以用什么詞概括黃河給你留下的印象呢?(雄偉、壯觀、氣勢磅礴)思考:再讀前兩句詩,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呢?(九曲黃河夾帶著綿延萬里的黃沙,從遙遠的天邊蜿蜒奔騰而來。)②下面,我們一起朗讀,讀出黃河的雄偉氣勢來。(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③齊讀,教師引導:我們在學習古詩詞時,抓住關鍵的數字,從畫面和聲音聯想開去,我們就能更好地通過朗讀把黃河的這種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力量美表現出來。(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設計意圖】本教學環節抓住“九曲黃河”“萬里沙”想象畫面,抓住“浪淘風簸”想象聲音,讓學生感受黃河的雄偉氣勢;同時適時補充資料,讓學生了解詩中的傳說故事,加深對古詩的理解。2.品讀“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摇?。(1)過渡:詩中不僅有畫面,有聲音,還有故事呢!這首詩中,詩人由眼前的黃河聯想到了哪個民間故事呢?《牛郎織女》(2)提問:詩人為什么產生這樣的聯想呢?補充資料:《漢書》中稱“漢使窮河源”,就是說張騫曾經到達過黃河的源頭;此后,晉代張華《博物志》中記載了一個傳說,稱有人乘著小木筏往來于海上和天河之間,還曾經與牛郎織女會面。后來這兩種記載發生了混合,說是黃河與天河相通,張騫追溯黃河源頭時曾經抵達銀河,甚至見到了牛郎織女。傳說,織女在張騫回家時,還送給他一塊支撐織布機的石頭呢?。?)交流并小結大意: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頭——銀河沖去,和傳說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牽??椗摇#?)想象畫面,指導朗讀。①教師點撥:讀第三句,節奏可稍微加快,語調轉向激昂,讀出詩人欲直上九天的氣概;讀第四句,轉向平緩悠長,讀出憧憬之感。②引導:我們不妨也隨詩人的腳步到牽牛織女家去,想象一下你會看到怎樣的畫面?(我們仿佛看到牛郎織女美滿幸福的生活畫面!男耕女織,互敬互愛是多么溫馨甜蜜呀!一起來讀: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③接下來,讓我們沿著黃河順流直上,到那天上的銀河之畔,探訪牛郎和織女吧!一起來讀(“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摇?。)(5)思考:后兩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3、課堂小結:《浪淘沙》(其一)描繪了詩人站在黃河邊,眺望滾滾波濤的情景,表達了詩人一往無前、逆流而上的豪邁氣概?!驹O計意圖】教學設計中,注意突顯了朗讀的作用,多次的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又能體悟詩中的情感,達成“有感情地朗讀”的目標。四、學吟誦,品詩韻1、簡單交流吟誦譜①過渡:古人在表達情感的時候不僅僅只寫詩,還會將寫好的詩歌吟誦出來抒發內心的情感。下面,老師和大家就來學學吟誦。我們先來聽一聽。②提問、交流:看到這個文字譜,你們有什么新發現呢?(這個文字譜每一句都分了上下兩行,大多數字的后面都有小圓點,細心的你會發現有的字后面是一個小圓點,有的字后面是兩個小圓點,還有的字后面是三個小圓點。)2、聆聽吟誦音頻教師引導:帶著我們的發現,再去聽一聽這首詩的吟誦,一起感受吟誦的魅力吧!3、小結:聽了吟誦,我們會發現三個點的字讀得最長,沒有點的字讀得最短,上面的字讀得高,下面的字讀得低。4、教學生吟誦【設計意圖】古詩的吟誦,把書面文字化為有聲語言,有利于感受古詩的意境與情感,體會其精神內涵和韻味,便于記憶和理解,更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吟誦的魅力,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內涵。五、總結方法,積累古詩1、齊讀古詩,思考:作者是怎么寫出黃河的雄偉氣勢的?2、指名背誦,全班齊誦。3、拓展閱讀。(1)出示李商隱的《嫦娥》,學生齊讀。課件出示:嫦娥[唐]李商隱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2)提問:詩人聯想到了哪個傳說故事?(嫦娥奔月)點撥:聯系嫦娥奔月的故事,體會詩中嫦娥在月宮的孤獨寂寞,更容易理解詩的意思。【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梳理古詩的表達方法,指導學生背誦并默寫古詩,讓教學目標精準落地。拓展閱讀古詩,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學習遷移閱讀方法,為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