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心理內容的角度上的信念修正與認知治療的路徑探討,醫學心理學論文內容摘要:通過對心理治療歷史的梳理,指出認知治療的核心在于信念修正,并從心理內容的角度對信念的構成以及信念的三維構造給出講明,提出信念建基于心理內容的基礎上。因而,信念修正應該從心理內容的修復開場,指出心理內容的三種修改形式:刪減、替換與增加,并結合神經生物學的可塑性與協調現象,給出信念修正與認知治療的實踐途徑。本文關鍵詞語:心理內容;信念修正;認知治療;協調;AStudyofBeliefModificationandCognitiveTherapyBasedonMentalContentLIXiaSUNDan-yangSchoolofHistoryandCultureofScience,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Abstract:Afterreviewingthehistoryofpsychologicaltreatment,thispaperraisestheideathatthecruxofcognitivetherapyliesinthebeliefmodification.Additionally,itgivesanin-depthdescriptionoftheformationandthethreedimensionalstructureofbelieffromamentalcontentperspective,andarguesthatbeliefisbuiltuponmentalcontent.Therefore,combiningwiththeplasticityandattunementphenomenoninneurobiology,thebeliefmodificationshouldstartfromthemodificationofmentalcontentbycontentdeleting,replacingandincreasing.Keyword:mentalcontent;beliefmodification;cognitivetherapy;attunement;隨著社會節拍的加快,以及生存壓力的加大,患有心理障礙的人群在逐年快速增長。另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頒布的(全球疾病負擔報告〕((Theglobalburdenofdisease〕2002)中指出:精神類疾病在中國疾病的總負擔中排名首位,約占17.5%,估計在2020年將上升至25%。從中不難看出解決心理問題在當下所面臨的緊迫性與嚴重性。一心理治療基礎的哲學回歸回首心理障礙治療的歷史能夠清楚明晰發現,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關于心理障礙的治療主要有三種方式方法:藥物療法、物理療法與心理治療。拋開前兩者,僅就心理治療而言主要有下面四大流派:(1)20世紀初由弗洛伊德創始的精神分析方式方法。通過自由聯想發現阻抗,并以克制阻抗來到達心理障礙治療的目的。由于精神分析方式方法治療時間漫長,而且療效無法客觀評價,故在20世紀40年代開場衰落。20世紀50年代,隨著神經科學對人類思維和大腦的研究成果日趨豐富,藥物治療不斷獲得進展,又進一步加速了精神分析的衰落。德裔英國心理學家漢斯伊森克(HansJ.Eysenck,19161997)早在1952年就直言不諱地指出:對弗洛伊德分析的治療效果與不進行治療的效果作比擬,發現沒有什么差異不同因此,弗洛伊德理論在它的兩個主要部分是完全矛盾的:精神分析在失調上并沒有正效應,其他方式方法反而更成功。實際上,有廣泛的共鳴:行為治療勝過精神分析。[1](2)以華生為代表的行為主義。根據條件反射學講,提出了行為主義的心理治療,但是,這種心理治療由于把人作為一種可設計與操縱的機器,缺少對于人本身的關心和理解,也飽受世人詬病。(3)存在主義心理治療。這一派心理治療是把存在主義哲學引入生命主題的衍生品,活潑踴躍于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他們以為一旦存在感缺乏或者喪失就會造成心理障礙。美國存在心理學之父的羅洛梅(RolloMay,19091994)就以為:人的行為并非如弗洛伊德所以為的那樣,是盲目的,也非如行為主義所以為的那樣,是環境決定的。人的行為是在自由選擇的經過中進行的。他深切相信,自由選擇的可能性不僅僅是心理治療的先決條件,同時也是使病人重獲責任感,重新決定自個生活的唯一基礎。[2]美國的歐文D.亞隆(IrvinDavidYalom,1931)更是以為:對于我們的存在、我們的界線、我們的潛力,我們必然會面對存在的既定事實,面對深層構造,即終極關心,這些關心主要包括死亡、自由、孤單和無意義。個體與這些生命真相的正面交鋒,構成了存在主義動力性沖突的內容。基于此,他以為:從弗洛伊德到存在主義心理動力學形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即驅力焦慮防御機制,轉變到:對終極關心的覺察焦慮防御機制。[3]從中不難看出,心理障礙的動力內容是廣譜的,這也間接講明,造成心理障礙的原因是多重的。怎樣把這些存在主義的理念輸入到心理障礙患者的頭腦中,他們并沒有提供一種切實可行的辦法。由于存在主義提供的終極關心是構成人類信念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60年代興起了一種新的治療流派(4)認知治療。以此克制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存在的信念參與途徑不明確等缺陷。被稱作認知治療之父的美國精神病學家艾倫T.貝克(AaronT.Beck,1921)在60年代初,設計了一套構造化的、短程的著眼于如今的針對抑郁癥的心理治療方式方法,用以解決當下的問題并矯正功能不良的想法和行為。[4]這就是當下熱門的認知治療(cognitivetherapy,簡稱CT)的雛形,后來認知治療演變為認知行為療法(CBT)。這里有必要十分指出另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AlbertEllis,19132007)也是認知行為治療的主要開拓者。他1962年提出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EBT),其核心在于調整心理障礙患者的信念系統。在他看來,對個體而言,刺激事件(A)與行為結果(C)之間并不具有必然的因果關系,產生結果的真正原因在于患者頭腦中的信念(B),不合理的行為不過是頭腦內不合理信念引發的,因此,改變患者頭腦中的信念就成為自我調控與治療的主要任務所在。[5]這就是著名的ABC療法。埃利斯的工作是人類對于心理障礙認知上的宏大進步。那么信念從哪里來的呢?我們以為:所有信念都是后天習得的,而信念的構成來自于個體對心理內容材料的建構。因此,要了解信念,首先需要解決心理內容的構成與劃分問題。心理內容構成的經典途徑大體上是這樣的:刺激、情緒、感受(感受性),再到意識(意向性),最后到達心理內容的認識論進路。就心理內容的表征方式來講,有學者把心理內容分為概念性內容與非概念性內容,如英國哲學家埃文斯(GarethEvans,19461980)是較早認識到有些知覺經歷體驗是無法概念化的,然后英國哲學家皮考克(ChristopherPeacocke,1950)在這個方面又做了更為精細的拓展工作。就知覺經歷體驗的表征機制與特點來講,我們在概念性內容與非概念性內容之間,提出了一種過渡型心理內容,即準概念性內容(李俠、王貝貝,2018),如顏色和痛等經歷體驗。信念之所以復雜與表示出模糊也與心理內容表征不充分有關。就信念的構造來講,學者們喜歡沿用縱向劃分:表層、中間與核心信念,如陳福國以為:正常人的行為與情緒與其內在的信念構造相匹配,而患有心理障礙的人的信念構造則演變為:負性核心信念負性中間信念功能失調性自動想法。[6]筆者則以為其認知修復形式中遺漏了兩種重要的可能性:其一,放棄了對于患者負性核心信念直接改造的可能性;其二,負性中間信念的穩固性問題。[7]認知治療是在吸收眾多心理治療流派的合理內核的基礎上興起的,當前已成為心理治療的主流形式,怎樣從哲學角度對這些流派的觀點進行梳理與提升,并提煉出具有普遍性的治療機制就成為哲學當下的重要責任。二從心理內容表征到信念構造的重構當前的認知治療大多源于心理學的理論與應用,其理論的普遍化程度嚴重缺乏,大多具有特殊性,這對于理論的提升、普及以及療效的改良缺乏持久的支撐。比方關于信念的界定,以貝克為代表的學者通常按縱向劃分:表層信念、中間信念與核心信念,這種形式界定便于理解,但操作性較極差。另外,認知治療發揮作用的內在機制也不明確。基于上述現實,我們從心理內容角度切入對信念的構造化分析,為修復信念以及認知治療機制提供更具普遍性的解釋。為此,(1)構建信念的三維構造模型:真理之維(解決人與世界的關系)、倫理之維(解決人與社會的關系)與審美之維(解決人與自我的關系)。對于信念的這種構成性劃分對于信念修正的治療更具針對性;(2)從知覺經歷體驗到心理內容表征為信念的建構提供了原始素材,在這個環節上,我們前期分別提出了心理內容的語義分段累積加載模型、列車隱喻以及心理內容盈虧模型,這些工作為信念的修復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畢竟任何信念大廈的建構都來源于既定的心理內容素材,而心理內容則來自于經歷體驗。信念是心理內容的子集,心理內容又是經歷體驗的子集,就本文而言,我們關注信念與心理內容之間的關系;(3)基于上述基礎,我們提出了信念修正的三種途徑:替代、刪減與增加。哲學家丹尼爾丹尼特(DanielDennett,1942)曾提出多重草稿模型(multipledraftsmodel),指出心理內容的修改與編輯是我們經常遭碰到的認知現象。(4)為了實現對于心理障礙患者矯正的目的,需要對經歷體驗內容信念行為的傳遞鏈條的運轉機制提供一種哲學解釋。為此,我們把科學哲學與心靈哲學領域里的數個經典命題進行了有機整合,進而確立信念修正的哲學基礎,如把漢森的觀察浸透理論命題解釋為觀察被信念影響的經過(這是經歷體驗獲得的挑選機制),而庫恩的范式轉換理論則被看成一旦信念被修復就會引發認知上的根本性改變,結合心理學中關于格式塔變換理論,把整個信念修正與認知治療的理論基礎有機整合起來,進而為信念修正的應用與拓展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撐。對于信念修正的穩固性問題,根據赫布原則(Hebbsrule)以及神經可塑性原理給出系統性的講明。所謂赫布原則是由加拿大科學家唐納德赫布(DonaldHebb,19041985)在1949年出版的(行為的組織〕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它的大意是指兩個相鄰的神經元重復與持續地激活,會導致神經元之間關系發生改變以及穩定性的增加,即突觸的聯合強度隨著突觸前后神經元的活動而變化,變化的程度與兩個神經元的活性成正比。這個原則明確支持了用進廢退的設想,赫布原則反映了神經具有可塑性,這就為認知治療的穩固性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這對于神經回路的塑造與替代也提供了可能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赫布原則是一種基于后天經歷體驗訓練獲得的能力,這就為信念修正提供了走向實踐的潛在途徑。由于每個人都不是孤島,人類的認知活動更是一種發生在主體間的事情,對于心理障礙患者而言,這個經過出現了嚴重障礙,并在認知上陷入封閉系統的狀態,其認知系統無法從外界獲得必要的信息與資源(物質、能量),導致整個認知系統處于退化狀態。因而,怎樣把外在的信息與資源引入認知系統就成為改變的關鍵。加拿大認知哲學家湯普森指出:事實上,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神經科學證據表示清楚,在特定環境的語境中依靠經歷體驗(experience-dependent)的腦活動在個體的腦的發育中發揮著宏大作用。腦并不是一個預先具體規定的模塊的集合,而是一個通過自發產生和依靠體驗的活動在發展中建造自個的器官符號化的文化能夠直接作用于我們的腦并影響腦的主要部分在發展中建立互相連接的方式文化有效地將腦的功能子系統連接起來。用現象學術語來講,文化和語言在塑造人類主體性和體驗上的這種氣力不單屬于個體的遺傳構成,而且屬于主體間共同體的生成經過。[8]342既然認知的實現是在主體之間完成的,那么,根據廣義認知的構造就能夠沿著下述形式展開:主體環境他者,這個位于認知起點處的主體在認知經過中遵循延展認知的形式。通常延展認知(extendedcognition)理論以為,認知不僅僅僅是大腦的功能,它還牽涉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機制。那么,對于心理障礙患者的信念修正經過而言就愈加依靠延展認知的理論設定,基于此,這個信念修正的構造就演變為:他者環境心理障礙患者,目的很明確,經過外在的他者(心理正常者)通過一種載體或技術對心理異常者進行心理內容與信念的輸入,以此,到達修復心理障礙患者的信念系統的目的。這個途徑的難點在于如下兩個環節:其一,怎樣在患者與他者之間實現有效溝通?任何信念系統(包括錯誤系統)對于個體來講,都是其意義產生的主要來源,然而信念在主體間是通過語言來表示出的,而語言對于句法構造是高度敏感與高度依靠的,絕大部分的心理表征所依托的計算都是基于句法構造展開的,否則,很多表征就無法實現。如今的問題是:一旦信念構造發生改變,導致語言與句法構造之間固有的匹配關系就發生扭曲,進而意義的生產與理解便成為一個問題,導致他者與患者之間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先不講心理障礙患者的語言構造扭曲問題,就是正常人在碰到句法構造變化時也會導致溝通效率的下降。這期間至少經歷兩個關鍵環節:語詞與句法構造的匹配、語詞的翻譯,增加的環節降低了認知的表征速度。這還僅僅僅是語言發生變化時產生的意義延遲理解問題,假如信念構造發生了改變,內容與構造之間就會出現嚴重不匹配,甚至會出現雙方無法理解相互的內容,進而導致信念構造的修復計劃被擱淺,以及認知治療中所依靠的意義引出、調適與植入等都無從施行。丹麥哲學家扎哈維(DanZahavi,1967)以為:鑒于開放的主體間性主要是意向性的形式構造的一個特征,對自我和他者的詳細體驗還要考慮自我與他者的分歧,因而是一個對他者的他異性的體驗。[8]324他異性在我們看來無非是認識達至客觀性經過中主體間的認知理解與妥協,相當于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格局的同化經過,只不過這種不同不是個體認知的同化而是個體間的認知同化。心理學家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給出的辦法是通過移情來到達主體間的有效溝通,移情通常有三種經過:的第一句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講乎!真可謂,殊途同歸。以下為參考文獻[1]索拉索.21世紀的心理科學與腦科學[M].朱瑩,陳烜之,等譯.北京: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2-氯-4-氟甲苯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阻尼高壓線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鉗型儀表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車用芳香劑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紅霉素A-9肟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相機鋰電池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球型封頭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水性PU浸掌手套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拉孔模具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平屋避雷針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年養老護理員專業知識測試卷:養老護理員護理技能操作試題集
- PET考試培訓課件
- 無人機飛手培訓班合作合同協議范本模板
- 2025年燃氣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模擬考試題庫試卷
- 2024-2025學北京房山區初一語文(下)期末試卷附答案解析
- VDA6.3-2023版培訓教材課件
- 2025年GCP(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相關知識考試題與答案
- 建筑施工現場防汛方案
- 202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7月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生物試卷會考試題及答案
- 水利工程項目管理全過程流程圖
- 婚紗攝影市場分析與前景預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