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504西漢與東漢教學設計【課標內容】2017版課標:通過了解秦朝的統一業績和漢朝削藩、開疆拓土、尊崇儒術等舉措,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及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通過了解秦漢時期的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認識秦朝崩潰和兩漢衰亡的原因。實驗版課標:初中課標:講述張騫通西域等史實;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通過“絲綢之路”的開通,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觀察絲綢之路的路線圖、圖片和繪畫,誦讀相關詩作,想象商旅的艱辛。課標分析:【教材分析】本課是部編版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一單元第4課。本課共4目,分別是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漢武帝時西漢的強硬、東漢的興衰、兩漢的文化。本課相關內容初中基本都有詳細介紹,分散在初中七上11-15課。本課的問題同樣是內容太多,想一節課解決的話就必須突出重點。根據課標要求,這個重點就是“大一統王朝的鞏固”,漢初無為而治是背景,漢武帝文韜武略是主要保障,兩漢經學與東漢興衰是其歷史影響。漢朝的社會矛盾是什么?教材沒有具體論述,只是泛泛地指出是由于政治腐敗,土地兼并嚴重(賦稅徭役沉重),事實上兩漢時期最大的社會矛盾就是世家大族(豪強地主)為代表的地方勢力與皇權為代表的中央勢力之間的矛盾。世家大族的興起同兩漢經學(儒學)興起密切相關,而經學的興起又是緣于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教學立意】立意一:大一統王朝的鞏固立意二:華夏文明的擴張漢代華夏文明向外擴張,同時吸收了外來文化立意三:全國性文化立意四:合法性對合法性的追求【教學目標】唯物史觀:能夠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發展的趨勢。時空觀念:能夠將漢朝削藩、開疆拓土、尊崇儒術等置于具體的時空條件下進行考察。史料實證:能夠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為歷史敘述的可靠證據,并據此提出自己的歷史認識。歷史解釋:學會從歷史表象中發現問題,對相關史事間的因果關系作出解釋。家國情懷:從歷史的角度認識中國的國情,形成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正確的國家觀。【教學過程】導入新課:(2分鐘)導入一:劉邦有一個重要的謀臣叫陸賈,是一個有遠見的人物,經常給劉邦在獻策的時候就說《詩》上是怎么怎么說的,《書》上是怎么怎么說的,往往要引經據典,這個漢高祖劉邦就罵他,說“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乃公”是罵人的話,“乃”,就是你的意思,“公”,你爹,你爹我是在馬上打下的天下,你口口聲聲要《詩》要《書》,這些對我有什么用啊?陸賈就跟他說了,陸賈說,你馬上得之,不錯,但是“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史記?陸賈列傳》為什么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之呢?教學新課:一、漢初無為而治(5分鐘)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來看一段由德國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韋伯所曾經提出的這樣一種觀點:材料:任何一種能夠持續存在的統治,要有起碼程度上的自愿服從性。一一馬克思?韋伯韋伯把這種自愿服從性稱之為合法性,也有人稱之為正當性。韋伯認為,任何政治統治要想得以維持,不僅需要通過暴力恐怖所帶來的強制性服從,還需要社會成員起碼限度的自愿服從,即起碼得有足夠數量的人在心里覺得這種統治是“適當的”、“正當的”從而是“應該服從的”,政治統治才能維持下去。依照韋伯的觀點,合法性的途徑有三個,分別是基于傳統的神圣性、基于統治者個人超凡魅力、基于法理(依照某種公認的法則和理論)的依據。無疑,秦始皇具有個人超凡魅力,所以只有在他死后,秦末農民戰爭才會大爆發。二世胡亥既沒有個人超凡魅力,又違反了法理也就是嫡長子繼承的宗法制原則,這就使得秦二世的統治存在著嚴重的合法性不足的問題。秦朝的焚書坑儒,從它的實質意義上來講,實際上它是企圖用秦的本土文化或者就是那種法令的文化、律令的文化來對全國進行文化整合,或者文化統一。秦朝文化統一的失敗不僅僅是因為過于操之過急,還因為它的這種法家文化本身就缺少一種很有淵源的文化傳統,所以東方六國人民并不接受。代秦而立的漢完全繼承了秦的制度,史稱“漢承秦制”。然而,以劉邦之能力與見識,卻沒有完全繼承秦的郡縣制,而在實施兼行分封與郡縣的郡國并行制。這種郡國并行制既有對秦亡教訓的反思,更多的則是劉邦同樣無法使山東六國人民從內心里愿意接受“承秦之制”的漢法。對于山東六國與關中地區不同的文化風俗,漢朝中央政府沒有像秦那樣試圖用法家文化來整合、統一全國的文化,相反,它采取了一種不干預的政策,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無為而治”。劉邦選擇郡國并行制,選擇了無為而治,那么它就必須有那么一種理論,一種比較寬容的理論來證明他這么做的合理性或者說合法性,所以劉邦即使知道儒家思想有利于統治,也仍然要選擇能夠論證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作為治國思想。在這樣一種無為而治的氛圍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產生了。二、漢武帝大一統(20分鐘)1、政治(出示圖片《漢初同姓王分封形勢圖》和《漢武帝時行政區劃圖》)問:仔細觀察圖片,我們有怎樣的發現?預設答案:出現了州;郡國并行制被廢棄;漢朝的疆域極大的擴張了,西城和閩越、西南夷等都被納入漢的版圖;問:比較這張圖和前面的兩張圖片,我們會發現,原來的諸侯國不見了。漢初曾嚴重威脅中央政府統治的封國體制是如何被破解的呢?預設:學生介紹“推恩令”政策(初中有學過,簡單介紹即可)講述:推恩令削弱了諸侯國的實力,加強了中央集權。類似的舉措還有設十三州刺史、重用酷吏等,另外,漢武帝重用身邊親信,讓他們擔任尚書令、侍中等,參與軍國大事,形成與丞相為代表的外朝相對應的中朝。中外朝制度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講述:最高權力的集中,使得漢武帝能夠大舉反擊匈奴。另外,為配合對匈奴的戰爭,漢武帝還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漢武帝又對西南夷和南越用兵,將那里納入漢朝的統治范圍。但是,這些舉措極大地消耗了國力。2、經濟為了增加收入,支撐這種擴張,漢武帝加強了經濟控制,請看下圖:出示圖片:講述:這是漢代的五銖錢(可以介紹五銖錢的優點),在漢武帝以前,私人是可以鑄幣的,漢武帝怎么做的呢?出示材料:“于是悉禁郡國無鑄錢,專令上林三官(上林的三個機構)鑄,錢即多,而今天下非三官錢不得行。一一《史記?平準書》“故吳,諸侯也,以即山鑄錢,富埒([lie]同等)天子,其后卒以叛逆。一一《史記?平準書》問:漢武帝為什么要鑄五銖錢呢?預設:削弱諸侯王力量,加強中央集權;增加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問:除此之外,漢武帝為了增加收入還采取了哪些措施?學生閱讀教材回答3、文化講述:漢武帝時流行一種叫賦的文體,漢賦詞藻華麗,極度的審美鋪陳夸張,反映了當時文人氣度的宏闊廣大。問:漢賦在漢武帝統治時的盛行,我們能獲取什么信息呢?預設:時代精神的豪邁勇進;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統治者的好大喜功;講述:漢武帝削弱諸侯王威脅、反擊匈奴,開疆拓土,加強經濟控制。這樣一種特點是黃老思想是很難于配合的。于是,在這樣一種時代背景下,董仲舒的新儒學就成為了漢代維護統治合法性的理論來源。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董仲舒的新儒學究竟新在哪里。材料:“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一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子即皇帝老子能夠掌管天下,是受到天意的指示安排,所以天下就要歸天子管轄。)請學生解釋這句話的意思(估計學生解釋不會很通暢,只要解釋的比較到位就可以,除非學生解釋實在不通,教師可以不再解釋)【教學設想】學生知道的不講不會(進一步闡釋這兩句話。)天子受命于天,如果讓你用一個英文單詞來翻譯這里的天,你是用heaven還是用god?(也可以直接讓學生翻譯,不過選擇型提問的好處是答案可控)對,是God,所以這句話我們用四個字來歸納就是——君權神授(板書)。這就解決了君為何尊而且獨尊的合法性。天下受命于天子,也就是說天下人都要服從天子的權威,我們稱之為君權至上。【教學設想】學生理解的不講董仲舒公然提出君權神授,君權至上,同學們,如果你們是漢武帝,你們喜不喜歡董仲舒?(學生應該會答,喜歡)是嗎?那你們知不知道,董仲舒終其一生都沒有得到漢武帝重用呢?你們知不知道,董仲舒甚至還差點被漢武帝殺掉呢?【教學設想】制造認知沖突,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這里就不能不提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理論了。什么是天人感應呢?老師給你們講兩個故事,聽完之后大家大概就能理解了。第一個故事是愚公移山,愚公的行為感到了天帝,結果大山真的被移走了。第二個故事是竇娥冤,竇娥冤死之后出現了六月大雪,三年大旱的情況。這兩個故事里,上天都感受到了發生在人間的事情,并做出的一定的反應。如果人做好事,上天就降福;如果人做壞事,上天就降災禍。總之,天可以感受到人間的事情,然后就做出反應,這就叫“天人感應”。【教學設想】通過學生了解的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天人感應,降低理解的難度。同學們,儒家本來就是創立最早的學派,又全面繼承了周王朝的禮樂文化傳統,在此基礎上,董仲舒又糅合了各家思想,形成的新儒學體系就具有了一種傳統的神圣性;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為皇帝蒙上了一層神圣的魅力和法理依據。現在要做的就是,讓大家普遍接受這一法理依據,這樣老百姓就會從內心里自愿接受漢王朝的統治。如何讓大家普遍接受這個法理依據呢?董仲舒的建議是:材料:“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漢書?董仲舒傳》這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凡是不符合儒家的經典,凡是不符合孔子的學說的,“皆絕其道”,都要把它們滅絕。如何滅絕呢?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方針,在各個郡縣建立學校傳授儒學,既促進了各個地方教育文化的發展,無疑也促進了地方政府對中央政府,對民族共同體的認同。三、東漢的興衰(10分鐘)講述: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后,儒家那套治國平天下的主張成為社會的主流。但是,天人感應理論逐漸深入人心的同時,也使得人們越來越迷信所謂的預言和祥瑞。比如西漢末年王莽改革弄得人心動蕩,當時最流行的一個預言就是劉秀會成為皇帝,結果大家知道了,真的是漢朝皇室后代劉秀在亂世中統一了中國,建都洛陽,史稱東漢。關于漢武帝光武中興的有關內容,初中介紹的比較詳細,這里就不一一贅述。講述:劉秀因為其人生經歷與預言非常吻合,這使他非常迷信“天意”,儒學也變得越來越神秘化。當然,這個世界上并不存在“天意”,所謂“天意”實際上是民意的曲折反映,在民意,當然是基于社會現實而來的。出示材料:問:能獲取什么信息?預設:即位年紀比較小,沒有成年即位的;壽命普遍較低;政治動蕩不安講述:東漢后期出現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致使東漢后期政治腐朽黑暗。人們生活痛苦不堪,于是,出現了這樣的預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講述:甲子是公元前184年,這一年,黃巾大起義爆發。在黃巾大起義的沖擊下,東漢政權名存實亡。【課堂小結】(3到5分鐘)從秦漢思想歷史的演進來看,一開始是法家學說,接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市民活動策劃方案
- 少兒陶藝體驗活動方案
- 小班澆水活動方案
- 小班延遲班活動方案
- 帳篷野營活動方案
- 小班虎年活動方案
- 尾牙晚會活動方案
- 小組勸募活動方案
- 展示交流課活動方案
- 市局捐款活動方案
- GB/T 13912-2002金屬覆蓋層鋼鐵制件熱浸鍍鋅層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 GA 1517-2018金銀珠寶營業場所安全防范要求
- 提高痰留取成功率PDCA課件
- 一級建造師繼續教育考試題(重點)
- 組合導航與融合導航解析課件
- 伊金霍洛旗事業編招聘考試《行測》歷年真題匯總及答案解析精選V
- 深基坑支護工程驗收表
- 工期的保證體系及保證措施
- 顱腦CT影像課件
- 同濟大學論文答辯通用PPT模板
- 課程設計-整體式肋梁樓蓋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