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護理人員艾滋病護理培訓的論文(共2篇)_第1頁
感染科護理人員艾滋病護理培訓的論文(共2篇)_第2頁
感染科護理人員艾滋病護理培訓的論文(共2篇)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感染科護理人員艾滋病護理培訓的論文〔共2篇〕第1篇:感染科護理人員艾滋病護理培訓的討論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艾滋病病毒〔Human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病人〔簡稱HIV/AIDS病人〕對醫療保健效勞需求的不斷提升,艾滋病的臨床護理工作也需要規范化、系統化、專科化。然而當前我們國家護理人員的艾滋病知識水平尚無法知足臨床工作的實際需要。加強艾滋病知識的在職教育能夠促進護理人員的艾滋病知識知曉水平。但當前我們國家的培訓對象多是綜合醫院普通科室的護士,針對艾滋病專業護士開展的相關培訓較少。本文通過對感染科護理人員艾滋病護理培訓需求的調查,為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提供參考。1對象與方法1.1對象上海、廣東省廣州、云南省昭通、江蘇省無錫4個城市4所醫院感染科/自愿咨詢檢測〔Vol-untarycounselingandtesting,VCT)門診工作的護理人員,以及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進修的云南地區的護理人員。納入標準:擁有護士執業證書,在感染科/VCT門診護理HIV/AIDS病人3個月。排除病假、產假、外出學習等非在崗人員。1.2方法1)2013年6-9月,采取方便抽樣,在知情同意的基礎上,在上述4個城市內整群抽取調查人員。2)根據研究目的,在參考相關文獻7基礎上自行設計調盤問卷,內容包含3部分:①一般資料:包含性別、年齡、學歷、從事艾滋病護理工作年限、現有艾滋病知識的重要來源方式等;②希望的培訓方式、授課方式和授課教師;③艾滋病護理知識需求問卷,包含HIV/AIDS基本知識、HIV/AIDS病人的抗病毒治療、癥狀管理、并發癥管理、HIV/AIDS病人及照料者的心理社會支持、HIV職業暴露的預防與處理共6個維度30個條目。采取5級評分法,1?5分表示非常不需要?非常需要。維度得分為對應條目的平均分,分數越高說明對該項知識需求水平越高。整個問卷的專家內容效度指數為0.88,內部一致性Cronbachs系數為0.843。3)調查首先與各選定醫院護理部獲得聯絡,說明本次研究目的與意義,獲得對方配合。然后課題構成員對相關調查員培訓本次研究的目的、調查表的填寫方法等內容。在獲得知情同意的基礎上,調查員盡量選擇調核對象集中學習的時間發放問卷,并當場收回。1.3統計分析問卷經過復核,篩除不合格問卷后,將原始數據輸入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資料進行均數、標準差、頻數、百分比等描繪敘述性分析,采取z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不同特征護理人員的艾滋病護理知識需求,P<0.05為差別有統計學意義。2結果2.1—般情況共發放問卷193份,收回有效問卷180份,有效回收率93.26%。180名調核對象中女性178人〔98.9%)、男性2人〔1.1%);年齡〔32.86士7.99)歲〔20?52歲〕;從事艾滋病護理工作年限(6.26±3.98)年〔0.5?15年〕;中專學歷16人(8.9%)大專75人〔41.7%)本科及以上89人(49.4%)病房護理人員136人〔75.6%)門診護理人員44人〔244%)現有艾滋病知識的重要來源方式為醫院自行組織的培訓109人〔60.6%)學校所學26人〔144%),加入院外學術會議/講座/進修12人(6.7%),專業期刊6人〔3.3%),邀請專家來醫院進行學術會議/講座4人〔2.2%),其他〔報紙雜志/宣傳冊、網絡、電視等〕23人〔12.8%)。2.2希望的艾滋病知識培訓形式所有的調核對象都希望加入艾滋病護理知識培訓,其中147人(81.7%)希望加入在職形式的培訓;希望的授課方式重要為個案分析法〔93人,51.7%)和小組討論〔43人,23.9%)希望的授課教師依次為國外的艾滋病專業護士〔52人,28.9%)大陸的艾滋病專業護士〔41人,22.8%)、香港/臺灣的艾滋病專業護士〔41人,22.8%)、學校老師〔24人,13.3%)、醫生〔22人,12.2%)。2.3不同特征護理人員艾滋病護理知識需求得分比較不同年齡的護理人員其心理社會支持、職業暴露知識需求比較,差別有統計學意義。不同學歷的護理人員其抗病毒治療、心理社會支持知識需求比較,差別有統計學意義。不同艾滋病護理工作年限的護理人員其抗病毒治療、心理社會支持、職業暴露知識需求比較,差別有統計學意義。病房護理人員在癥狀管理、并發癥管理方面需求評分高于VCT門診護理人員,而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相關知識需求低于VCT門診護理人員。3討論3.1感染科護理人員艾滋病護理培訓需求總體較高王雅西[8]對北京市艾滋病專業護士的調查發現:護士有強烈的培訓需求,渴望補充艾滋病專業知識。黃艷華等9對新疆艾滋病重點疫區護理管理者的研究發現,12名護理管理者都表達了希望獲得更多的艾滋病培訓時機。而本研究中100%的護理人員均希望加入艾滋病護理知識培訓。因而,醫院相關部門應充足利用護理人員渴望艾滋病護理培訓這一積極心態開展相關專業培訓。本次調查發現,護理人員渴望國內外的艾滋病專科/專業護士為授課教師。表示清楚護理人員希望得到對于工作實用的知識,了解國內外艾滋病護理領域的進展,而有工作經歷體驗的同行能夠知足其需求。對于培訓方式的選擇,需要在聽取培訓對象意見的基礎上采用靈敏多樣的形式。3.2結合護理人員的不同特征制定針對性的培訓方案充足做好學習需求評估是高質量培訓方案的基礎,培訓的內容、方法要以知足需求、貼近臨床和不斷創新為出發點。護理人員在工作當中能夠漸漸地意識到自己原有知識的不足和實際需要,使其產生相應的學習動機。感染科護理人員HIV職業暴露增加的年份與其輪換進入該病房的年份一致,即輪轉第1年發生率較高,次年減少。因而,對于低年資、剛進入感染科工作的護理人員,職業暴露相關預防知識的培訓應引起看重。而當前多數HIV/AIDS病人住院的原因是出現了各種時機性感染或合并其他嚴重的疾病,對病人癥狀/并發癥管理成為病房護理人員需求較高的原因。而大部分無癥狀的HIV感染者確診后是在VCT門診承受抗病毒治療與隨訪的,治療的指征和開始機會、抗病毒治療怎樣監測等是門診護理人員必備的知識。3.3對策培訓人員在參考醫院需求的基礎上,應根據護理人員的工作環境與角色設計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與形式,整合醫院、護理院校及其他資源,定期舉辦規范、系統化的以臨床理論能力提升為核心的艾滋病護理繼續教育項目。同時,在實際工作中進行檢查、催促,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如使用觀察法、訪談法、患者對艾滋病護理的滿意度,來深切進入細致地了解培訓對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的態度及行為的影響。可以通過與績效掛鉤、年終考評等方式來強化培訓效果。由于艾滋病專業護士培訓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艾滋病相關知識,因而應留意艾滋病專業護士與普通科室護士在HIV/AIDS相關培訓內容上的針對性。董寧1張林2,鮑美娟2,查麗俊3(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1.護理教研室,2.護理部,3.感染一科,上海201508)第2篇:感染科中加強護理管理的辦法感染科是醫院的一個主要科室,收治的患者較為特殊,均為一些傳染疾病患者。流行癥對人體的危害較大,因其具有傳染性,在一定的條件下可傳染其他患者及醫護人員。護理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與患者親密接觸,經常進行打針、穿刺、插管、釆血、輸血操作,天天都暴露在傳染源中,職業風險較大。這一方面增長了護士的精神壓力,另一方面也直接威脅到護士的身體健康。有研究顯示,護士發生職業暴露的原因與防備意識差、操作不規范及護理技術水平有關。因而,必需釆取需要的護理管理辦法降低感染科護士的職業暴露風險。筆者所在科室自2014年對護士加強護理管理以來,獲得了滿意效果。一、資料與方法1.一般資料。選取感染科15名在職護士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0?45歲,平均30.4±7.5歲。護齡1?24年,平均8.6±3.2年。在學歷分布上:中專5例,大專7例,本科及以上3例。在職稱方面:主管護師2名,護師1名,護士12名;護理管理前后人員無變動。2.方法。為降低感染科護士的職業暴露風險,特對科室護士的職業危險因素進行分析,針對危險因素加強護理管理,詳細內容如下:2.1感染科護士職業暴露的高危因素。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以及結合工作經歷體驗,總結出感染科護士職業暴露的常見危險因素有:〔1)物理因素:常見的就是銳器損傷,如針頭刺傷、劃傷(2)生物性因素:患者咳嗽、噴嚏、咳痰時傳播的微生物以及血液、排泄物等;〔3)化學因素:重要是一些化學消毒劑,如甲醛、戊二醛的刺激〔4)社會心理因素:護士長期處理高負荷的工作中,精神、心理壓力較大,作息、飲食不規律,容易出現工作倦怠感,意識冷淡、操作不規范等。2.2強化護理管理。〔1)規范化培訓:定期組織對護士的院內感染知識、職業暴露風險的知識培訓,內容包含感染科職業暴露的高危因素、危害、防備技能、避免職業暴露的技巧等,使護士純熟把握各種流行癥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惹人群的管理。尤其對低年資的護士加強培訓,使之把握需要的消毒隔離相關知識與防備技術。定期組織護理操作技能培訓,提升護士的穿刺技術,基本做到一針見血。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合格者發放證書,以提升自我保衛能力,樹立正確的自我保衛意識。〔2)完善管理:建立完善的感染科〔職業暴露報告登記制度〕、〔職業暴露處理流程〕〔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嚴格根據規范的程序進行各種操作,履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治療室、處置室、換藥室等構成嚴格的消毒隔離制度,嚴格劃分為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所有物品做到一人一件一用,護士接觸傳染源時必需佩帶口罩和手套,需要時帶護目鏡和防護面罩。完善各種銳利工具的管理制度。對重點護士不定期的進行抽查,制訂違背相關制度的處分辦法。〔3)降低護士工作壓力:在現有的人力配置下,合理的排班,根據實際工作量的大小和患者的多少實行計劃休假與彈性排班,調整工作強度。對護士施行分層管理,根據能級分配護理工作,培養骨干護士,充足發揮高年資護士的技術水平,做到人盡其才。護理管理者多關心、理解護士,定期組織一些文娛活動,減輕護士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4)病房管理:合理布置探視時間,避免探視人員流動性過大。將患者按不同的病種分室管理,可分為肝病病房和普通感染性疾病病房。嚴禁有呼吸道疾病的家屬探望,預防穿插感染。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感染控制的健康教育,控制院內感染。3.觀察指標。比較護士護理管理前后的自我健康行為、職業暴露的種類、發生率、心理狀況以及對工作的滿意度。3.1自我健康行為:釆用科室自行設計的感染科護士自我健康行為調查表進行調查,共包含下面幾項內容:感染預防的理論知識、護理操作的規范性、感染防護的意識、感染防護的能力、家屬及患者的健康教育、職業暴露后的處理以及堅持樂觀情緒七項內容,每項內容各分別包含幾個條目,計算得分,最后均換算為百分制。3.2心理狀況:釆用Zung編制的醫院焦慮(SAS)和抑郁(SDS)自評量表評定。兩個量表均包括20個條目,每個條目四級評分,評分越高,表現為越焦慮或抑郁。SAS評分50分為存在焦慮,SDS評分53分為存在抑郁。3.3護士工作滿意度:釆用醫院自行設計的護士工作自評表進行調查,共10個維度5個等級,分為很好、好、一般、差、很差,計分5、4、3、2、1分。滿分為50分。4.統計學處理。釆用SPSS17.0數據統計軟件,計量資料(-±s)釆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釆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a=0.05,P<0.05為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二、結果1.護理管理施行前后護士自我健康行為的比較。護理管理后,護士在感染預防的理論知識、護理操作的規范性、感染防護的意識方面的評分均高于管理前,有統計學意義(P<0.05)。2.護理管理施行前后護士職業暴露、心理狀況、工作滿意度的比較。護理管理后,護士的職業暴露發生率低于管理前,焦慮、抑郁評分低于管理前,工作滿意度高于管理前,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討論職業暴露是指工作人員在工作經過中與一種及一種以上的生物、化學或物理因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接觸,進而有可能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種情況。感染科是接收各類感染疾病患者的科室,護理人員職業特殊,天天直接接觸各類感染性疾病患者,在進行護理行為時的危險性增長,職業暴露的風險較大。假如缺乏正確的個人防護或者防護不到位,操作不規范,可造成各種不同的職業性損傷,尤其是被針刺傷后處理不得力,極容易被感染,不僅影響了本身的安全,也直接影響護理質量。有研究顯示,感染科護士由于工作環境和效勞對象的特殊性,心理變化也較為復雜氣感染科護理工作人員的職業安全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護理管理是一種系統的利用護士的潛在能力的活動經過,其通過計劃、組織和人力資源管理、控制和領導,以解決護理中碰到的問題,提升護理質量。有效的護理管理對降低感染科護士的職業風險具有積極意義。文元芳的研究表示清楚,對感染科護士進行職業風險管理,能夠有效降低疾病感染率和提升護士的風險防備滿意度。陳妙藏的研究顯示,細節管理能夠有效降低感染科護士職業暴露的發生率,確保衛理人員的安全和身心健康。為了減少職業暴露的發生,減少感染科護士的職業危害,筆者所在科室自2014以來加強對護士的護理管理,重要辦法有加強對護士職業暴露、防護、院內感染、護理操作技術的培訓;完善職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