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
《富貴不能淫》
【學習目標】
1、能積累“誠、命、戒、正、由、淫、移、屈”等文言詞語,并能用現代漢語翻譯全文。
2、理清論證思路,學習古人論證說理的方法。
3、理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現實意義。
【學習重、難點】
1、用現代漢語翻譯全文。
2、理清論證思路,學習古人論證說理的方法。
【知識鏈接】
1、作者簡介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孔子并稱“孔孟二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將其發展成為
“仁政”思想,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被稱為“業圣”。游歷于齊、宋、滕、魏、魯等諸國,
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前后歷時二十多年,而沒有得到實行。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和政治行動,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其學說出發點為
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
行文氣勢磅礴,感情充沛,雄辯滔滔,極富感染力,流傳后世,影響深遠。
2、背景資料
選自《孟子譯注》(中華書局1960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孟子》是記錄孟子言行的著作,
共七篇,一般認為是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共編著的。本課所選的兩章分別是《滕文公下》
和《告子下》。
【自主學習】
1、一讀課文,讀準字音,.掃清字詞障礙。
2、二讀課文,讀出停頓,讀出抑揚頓挫的氣勢和美感。(請同學們先用鉛筆在課本上劃分)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嘗試用現代文翻譯全文。
【合作探究】
一、積累重點的文言詞匯,如“誠、大丈夫、命、焉、戒、正”等(要求用紅筆在課文中圈出來,
并用鉛筆寫出解釋)
二、翻譯下列重點句子。(注意加點字的翻譯,組內自由翻譯其他句子)
1、居天下之廣盾,立天下之或住,行天下之大道。
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三、研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本文是如何提出中心論點的?(提示:本文先提出錯誤觀點……然后如何批駁錯誤觀點……最后得
出結論……)
2、說一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現實意義。
【總結反思】
1、古今異義
(1)父命?之(2)以順為正?者
古義:古義:
今義:今義:
2、詞類活用
(1)富貴不能浮
(2)貧賤不能移
(3)威武不能即
3、通假字
往之女家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第2課時
【學習目標】
1、能積累“屈、發、舉、苦、拂、所以、過、作”等文言詞語,并能現代漢語翻譯全文。
2、學習古人論證說理的方法。
3、理解孟子關于“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思想,增強個人修養,增強憂患意識。
【學習重、難點】
1、能積累重點文言詞匯并用現代漢語翻譯全文。
2、學習古人論證說理的方法。
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三、研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探討第1段6個人的共同點,屬于什么論證方法?
2、探討第2段的主要論點。(提示:從正面個人角度來談什么觀點?從反面國家的角度來談什么觀
點?)
3、結合文章的內容說說你對“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理解。現在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民安
居樂業,這個說法是否還有現實意義?請簡要談談你的認識。
【總結反思】
1、通假字
(1)衡于虐(2)曾益其所不能
2、一詞多義
「行拂亂其所為()
入則無法家拂士()
3、詞類活用
(1)所以劭心忍性(2)△則無法家拂士
(3)中則無敵國外患者(4)號其筋骨
《愚公移山》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相關文學常識,掌握文中的重點詞句。
2、反復誦讀,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3、感受愚公的英雄氣概,培養學生不畏艱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重點難點預測:
重點:對愚公人物的分析。
難點:本文的寓意
學法指導
1、反復誦讀,理解重點字詞,分析人物形象,認識愚公的精神。
2、討論交流,在研討探究中感悟人物形象,體會文章寓意。
知識鏈接:
1、關于作者:
列子,名御寇,戰國前期思想家,鄭國人。思想上崇尚虛無飄渺,生前被稱作“有道之士”。古
書中有他卸風而行的記載,這是他瀟灑的一面。然而現實中的列子則時常處于困頓之中。《莊子》
中留下了這樣的記載:子列子窮,容貌有饑色。但他窮得非常有骨氣。當鄭國大官員派人給他送
來糧食時,他堅決地辭而不受。
2、關于寓言: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節比較簡單,篇幅短小,
寓意深刻而含蓄。
3、關于神話:
神話,關于神仙或神化的古弋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天真的解
釋和美麗的向往。
神話不同于迷信。在生產力吸不發達的條件下,人們只能通過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
實現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采用神話結尾,借助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是解決人和自
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傳輪回、報應等封建迷信思想7T著
本質的不同。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自學指導
1、搜集相關資料,了解列子及《列子》一書。
2、誦讀課文,注意以下字訶的讀音。
荷擔孀妻始齪一厝朔東高萬仞箕畚指通
3、對照注釋,翻譯課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劃出來,準備交流。
4、自我檢測,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其詞義。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通_,_。
甚矣,汝之不惠通」_O
河曲智叟亡以應—通」_O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通_O
2)、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面山而居()聚室而謀曰:()指通豫南:()始皿:()無窮匱也:()固不可
徹:(:)箕畚運于……:()畢力平險:()山之一至:()
3)、選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
A、河陽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
4)、選出“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項()
A、其妻獻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誠D、懼其不己
二、課堂導學
(一)、創設情境
歌曲導入,置身于富有動感的音樂聲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檢杳自學情況
交流預習情況,并讓同學展示預習成果。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播放課文錄音或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感知理解課文,體驗課文的語感和人物的情感,并
且把讀不準的字音注到課本上
2、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要求初步區分敘述語言和人物對話的不同,盡量理解課文中不同人
物的不同感情。
(四)、理解課文,揣摩詞句。
(1)學生對照課文注釋試著翻譯課文,要求盡量直譯,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參與學生的討論,解答學生的疑難。
補充注釋的字詞:
1.面山而居面:面對。2.損魁父之丘損:減少、削減。3.叩石墾I襄墾:挖。4.曾不能
毀山之一毛曾:簡直。
5.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竟然。6.而山不加增力口:增加。
(2)學生分為小組,各小組推舉一人翻譯課文,看看哪個小組譯得最好。其余同學對照課文,
評價翻譯的準確性,并指出不夠準確的地方,糾正自己譯得不準確的地方。
(五)、朗讀體會人物感情。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要求讀出各人物的不同感情。
三、布置作業:
1、朗讀并背誦課文。
2、研討與練習一
第二課時
自學指導:
1、反復誦讀課文,理解故事內容,體會人物形象。
2、思考: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了什么道理?
課堂導學:
一、創設情境:
歌曲導入,師生以飽滿的熱情和高漲的情緒進入學習。
二、自學探究,整體感知
(一)、小組展示朗讀,并請其他小組在同學評讀。
(二)、思考以下幾個問題,畫出相關句子,并在小組內交流。
1、愚公移山容易嗎?你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的?讀出相關的句子并說一說。
2、面對種種困難,愚公的子孫、鄰居家的小孩、愚公的妻子及智叟等人對移山又是什么態度?
3、你覺得愚公和智叟是什么樣的人?
4、從這個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研討探究,激活思維
1、有人說:“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擋了路,自己去挖本來就很傻,為什么還叫子子孫孫去吃這
苦頭呢?繞山開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嗎?"你覺得愚公愚蠢嗎?
2、在現代社會,我們還需要向兩千年前的愚公學習嗎?
四、鞏固練習
1、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愚公挖山不止,感動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兩座人山,這一富有神話色彩的結局,包含了
對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頌揚。
B.愚公在對智叟進行反駁時,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無窮”而“山有盡”的道理,說得
智叟啞口無言,無力回擊。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顛倒,將大智大勇者命名為“愚公”,將鼠目寸光者命名為“智
叟”,這樣加重了對比的色彩,增強了諷刺的效果。
D.愚公飽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張,這個主張得到了眾人的熱烈響應,卻遭到/妻
子的強烈反對和智叟的無情嘲笑。
2、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其寓意是()
A、愚公與智叟正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B、要有長遠打算,辦什么事都要有計劃。
C、只要下決心,有恒心,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D、只要辦事認真,上帝也要受感動。
五、作業布置:
想象人物的對話和神態,把《愚公移山》這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下節在課上展示。
課后反思:
23周亞夫軍細柳導學案
司馬遷
主備人審核人印刷批準
學習目標
1、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盡,提高閱讀或顯文言文的能力;
2揣摩人物語氣體人物思想感情
3能根據課文內容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對比寫法
5、了解本文的現實意義。
重點難點
1重八3、、詞匯和語句
2詞類活用現象
3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4、對比在文中的作用。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大家好!大家還記得:王維的《觀獵》一詩嗎?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風勁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這首五言律詩描寫了一位將軍打獵的情景。詩中對涉獵將軍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寫,熱情的歌頌了
將軍的豪邁氣概,曲折的表達了作者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遠大的政治抱負。這里面的將軍就是我們今天要
學習的課文主人公周亞夫,來講述他在細柳營的故事,體會他與眾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課前預習
基礎知識
1、給加線的字注音。
旗門()轂)弓爸()迢令(
8)介置(曩者()轡稱謝()
2、難字認讀
徵g6u詔zhdo轡pCi襄ndng
3、形似字
I■詔:詔令「胄:甲胄「馳:驅馳
L昭:昭華L胃:胃口1■弛:松弛
「揖:作揖「弩:弓弩廠壁:墻壁
L楫:舟楫L駕:鴛馬L壁:壁玉
4、詞語解釋
【軍細柳】在細柳駐軍。軍,駐軍。
【大入邊】大規模侵入漢朝邊境。邊,邊境。
【已而之細柳軍】不久來到了細柳軍營。已而,旋即;不久。之,到達。
【披甲】披戴盔甲。被(pi),穿著。
【銳兵刃】使兵器鋒利。銳,使……鋒利。
【不得】不被允許。得,表示許可。
【居無何】過了不久。無何,不多時,不久。
【于是】在這個時候。是,代詞,指這個時候。
【約】規定。
【驅馳】縱馬奔馳。
【持兵】手執兵器。兵,兵器。
【揖(yi)】雙手抱拳行禮。
【介肯之士】穿戴著盔甲的將士。介,鎧甲。W(zhou),頭盔。課文中介胄的意思是穿鎧甲,戴頭盔。
【天子為動】天子被他所感動。為,介詞,被。動,感動。
【改容式車】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靠在車前橫木上(向周亞夫致意)。改容,改變儀容,動容。式車,
在車上俯身扶著車前的橫木,表示尊敬。式,車前的橫木。現在寫作“軾
【稱謝】向人致意,表示問候。謝,告知。
【成禮而去】犒勞將軍的禮儀完畢后辭去。
【嗟(jie)乎】嘆詞,表示感嘆。
【曩(ndng)者】剛才。
【I司可襲而虜】必定會遭偷襲內被俘虜。
【久之】很長的時間。之,無任何意義,只是一個為滿足音節需要而加的襯字。
三、知識鏈接
司馬遷簡介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人,偉大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其父司馬
談曾任漢武帝的太史令。司馬遷早年從經學大師革仲舒<孔安國學習,20歲開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許多歷史
著名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劉邦等的遺跡。38歲繼任太史令,開始整理史料。漢武帝太初元年(前
104),司馬遷開始寫作《史記》。正當他專心著述的時候,巨大的災難降臨在他的頭上。天漢三年(前98)
司馬遷因替兵敗投降匈奴的漢將李陵辯護,觸怒了漢武帝,下獄受宮刑。這是對他極大的摧殘和凌辱。但
他想到著述還沒有完成,決心“隱忍茍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司馬遷出獄后任中書令,這是由宦官擔任
的掌管文書機要的官,他“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但他忍辱含垢,繼續編寫《史記》,終于在征
和二年(前91)完成了這部巨著。
5、文學(文體)常識
本文選自《》。該書是時期所編撰。原名《》或《》,是我國
第一部紀傳體o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里稱它是“,",對
其在史學和文學上的地位給予極高的評價。
四、課文學習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字詞。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也。
(2)己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骰弓弩,持滿。
(3)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
(4)其將固可襲而廢也。
2、用簡要文字概括第一段內容,
3、結合全文,說說第一段的作用。
4、閱讀第二段,回答問題。
(1)本段文字的主要內容是什?
(2)用文中的語句填空。
文帝到霸上和棘門軍營遇到的情形是,文帝的先行衛隊到了細柳軍營遇到的嘴形是
天子到時遇到的情形是。文帝最終還是進了軍甘,進軍營的方式是。天子為動的原
因是o
(3)本段重點寫的是文帝在紐柳勞軍的情形,為什么又交代文帝在霸上及棘門勞軍的情況?這種寫法給你
什么啟示?
5、周亞夫是怎樣一個人?
6、文帝對周亞夫〈徐厲〈劉禮各是怎么評價的?
7、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8、你怎樣評價周亞夫的“軍士”
9、文帝在細柳軍營處處受阻,卻不以為怒,反而直贊“此真將軍矣”,這可以看出文帝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10、”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從這句話中你讀出哪些信息?
11、閱讀課文,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亞夫不愧為“真將軍”。
12、課文標題是“周亞夫軍細柳”,為什么還要寫劉禮軍霸上〈徐厲軍棘門?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13、對文章結構的理解
(1)文章結構圖
(2)段落分析
14、課文翻譯
漢文帝的后六年,匈奴大舉入侵。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劉禮為將軍,駐守葡上;(任命)祝茲侯徐厲為
將軍,駐守棘門:任命河內太守亞夫為將軍,駐守細柳:用以防備匈奴.
皇上親自去慰問犒勞守軍。到霸上和棘門軍營時,(皇上的車隊)長驅直人,(兩軍營)招士高接遠送。隨
后,(皇上的車隊)前往細柳軍營,軍營將士都身披鎧甲,(手持)磨得鋒利的兵刃,挽弓搭箭,(戒備森
嚴。)天子的先行衛隊來到軍營前,(卻被攔住)不得進入。先行官說:“天子將要駕到J軍門都尉說:
“周將軍有令:'軍營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命令」”過了不久,皇上來到軍營前,也(被
攔住)不得進入。于是,皇上派使臣手持符節下詔給周將軍:“我要進軍營慰勞三軍。”周亞夫這才傳令打
開營門(讓皇上的車隊進來守營門的官兵對隨從的車隊說:“周將軍規定,軍營中不得驅馳。”于是,
天子的車隊按住韁繩慢慢前行。來到營中大帳前,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雙手抱拳行禮說:“盔甲在身,
末將就不跪拜了,請允許我行軍禮拜見皇上。”天子被感動了,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扶著車前的橫
木(向周亞夫表示敬意),并命人宣告:“皇帝敬重〈慰勞將軍禮儀完畢即離去。
出軍營大門后,隨從的大臣們都十分驚愕。文帝說:“啊!這才是真將軍啊!剛才(看到的)霸上<棘門的
軍隊,簡直像兒戲一樣,其將士必定會遭襲擊而被俘虜。至于亞夫,豈能被侵犯?"(說罷)連連稱贊不
已。
三、深入探究
1、對本文寫作方法的理解
2、課文標題是“周亞夫軍細柳”,但文中只字未提亞夫是如何治軍的,這樣寫合適嗎?
四、遷移訓練
課內閱讀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己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稅兵刃,轂弓弩,
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日:“將軍令日:'軍中聞將軍令,不聞
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
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
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1.解釋下列標有紅色字體的詞語。
銳兵刃,骰弓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子先驅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子且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無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軍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天子乃按轡徐行。
(2)將軍亞夫持兵揖曰。
(3)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3.從又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亞夫將車治軍嚴格?
4.文中還有“劉禮”“徐厲”兩位將軍,作者寫這兩位將軍的作用是什么?
5.從“真將軍”周亞夫身上你得到什么啟發?
五、基礎字詞
(1)古今異義詞
(1)、持至詔將軍(至:符節,古代使臣用來做憑證的東西。今常用于“節日”<“節約”等義。句意是:
手持符節下詔給將軍。)
(2)、壁門士吏(壁:營壘。今常用于“墻”或“像墻那樣的直立的山石”等義。句意是“守營門的官兵。)
(3)、道以軍禮見(請:請允許我。今常用于“希望對方做某事”義。句意思;請允許我行軍禮拜見皇上。)
(4)、使人稱遢<>:告知。今常用于感謝義。句意是:命人告知。)
(2)、詞類活用
(1)、介胄之士(介胄:名詞用作動詞,穿戴著盔甲。句意是:穿戴著盔甲的將士。)
(2)、軍霸上(軍:名詞活用成動詞,駐守。句意是:駐守在鋸上。)
(3)、丁是上乃使使持節迢將軍(詔:名詞用作動詞,“下詔”。句意是:丁是皇上派使臣手持符節下沼給周
將軍。)
(3)、一詞多義
「至衢上及棘門軍(軍:軍營,名詞。句意是:到籍上和棘門軍營時。)
軍
L軍霸上(軍:駐守,動詞。句意是:駐守在霸上。)
「以宗止劉禮為將軍(以,動詞,任命。句意是:任命宗止劉禮為將軍。)
以「以宗正劉禮為將軍(以,動詞,任命。句意是:任命宗正劉禮為將軍。)
1■以軍禮見(以,介詞,用,行。句意是:行軍禮拜見皇上。)
「上自勞軍(上:皇上。句意是:皇上親自慰問犒勞守軍。)
上
L至霸上(上:與“霸”相連,地名。句意是:到霸上。)
「使人稱謝(使,動詞,命令,派。句意是:命人宣告。)
由
1■使持節(使,名詞,使臣。句意是:使臣手持符節。)
「詔將軍(將:讀“jidng”,將(jiang)級軍官,高級將領。句意是:下詔給將軍。)
將
L其將固可襲(將:讀jidng,將士。句意是:其將士必定會遭襲擊。)
「已而之細柳軍(之,動詞,“到”,“往二句意是:隨后前往細柳軍營。)
之|文帝之后六年(之,助詞,“的”。句意是:漢文帝的后六年。)
L稱善者久之(之,補充音節,不譯。句意是:連連稱贊不已。)
「天子為動(為:介詞,表被動。句意是:天子被感動。)
為
L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為:做。句意是:任命河內守亞夫做將軍。)
「不聞天子之詔(詔,名詞,皇帝發布的命令。句意是:不聽從天子的命令。)
詔
*■詔將軍(詔,動詞,下詔。句意是:下詔給將軍。)
(4)、古漢語句式
①判斷句
「此真將軍矣(“此”表判斷。句意是:這才是真將軍啊!)
「其將固可襲而虜也(“也”表判斷。句意是:其將士必定會遭襲擊而被俘虜。)
②被動句
天子為動(“為”表被動。句意是:天子被感動了。)
③省略句
A、曩者霸上〈棘門軍(省略謂語。應“曩者見霸上”。句意是:剛才看到的霸上〈棘門的軍隊。)
B、使詩節詔將軍(省略介詞。應為“詔于將軍”。句意是:使者手持符節下詔給將軍。)
C、已而之細柳軍(省略主語。應為“皇上的車隊已而之細柳軍”。句意是:皇上的車隊前往細柳軍營。)
飲酒(其五)
一、預習案
(一)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詩歌,品味感悟詩歌精美的語言。
2.領會詩歌內涵,積累文言詞語和詩歌的修辭方式,反復閱讀,領會作者意志和情趣。
3.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加強修養,陶冶情操。
(二)學習重點
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加強修養,陶冶情操。
(三)預習導學
1.資料鏈接
★作者簡介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東晉文學家、詩人。涔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園生活為題
材進行詩歌創作,是田園詩派的開創者。詩風平淡自然,極受后人推崇,影響深遠。主要作品有《歸去來兮辭》
《桃花源記》《歸園田居》《飲酒》。
★背景透視
陶淵明二十九歲時任江州祭酒,不久歸隱。四十一歲再出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飲酒》組詩共二十首,是陶淵明辭官歸隱田園后,飲酒即興所創作的一組五言古詩。此為第五首,主要表現隱
居生活的情趣。
2.朗讀課文、劃分節奏。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詞義解釋。
(1)結,廬,。
(2)爾:
(3)日夕:
(4)相與:
(5)辨:
⑹心遠:
(7)山氣:
(8)真意:
(9)言:
4.理解詩句
(1)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2)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4)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二、探究案
1.讀完全詩你知道全詩寫了什么內容嗎?
2.從“在人境”“無車馬喧”到“心遠”蘊含著詩人怎樣的情感態度?
3.“采菊”“見南山”和“飛鳥還”這幾個細節描述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4.“此中”與“真意”分別指的是什么?
5.t鳥的生活方式與詩人的生活方式有何本質的聯系?這種聯系蘊涵著一種怎樣的文化精神?
三、課堂小結
這首詩主要寫陶淵明自己在鄉村里悠然自得的歸除生活他離開了污濁的官場,心里覺得十分清靜,因為心
中遠離了塵俗的牽纏了。他自由地種種花采采菊,偶爾抬頭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過得非常悠閑和舒適,充
分表達出他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對農對淳樸生活的熱愛。
四、拓展延伸
飲酒(其四)
陶淵明
棲棲失群鳥,FI暮猶獨飛。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
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斂翩遙來歸。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參考答案
3.
(1)結,建造、構筑。廬,簡的的房屋。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爾:如此、這樣。
(3)日夕:傍晚
(4)相與:相伴
(5)辨:辨識。
(6)心遠:心遠遠地超脫世俗。
(7)山氣:指山景。
(8)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義。
(9)言:名詞作動詞,用言語表達。
4.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的繁華道路,然而沒有煩神去應酬車馬的喧鬧。
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
東籬下采擷清菊心情徜徉,無意中見到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回歸遠山的懷抱.
南山仰止啊,這里有人生的真義,已經無需多言。
1.在人聚居的地方,我建造了簡陋的房子,卻沒有車馬的喧鬧。你問我為何能做到這樣?我說心靈清遠,地
方自然就偏靜了。我在東籬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廬山呈現于眼簾(或:偶一抬頭,無意間望見了悠遠
的南山)。此時,夕陽西落,山氣就窟,景色真美,天空一群飛鳥結伴而歸。這其中含有人生的真義,想要辨識清
楚,卻又忘記了表達它的語言。
2.“在人境”“無車馬喧”顯示了詩人放棄了仕宦之途的喧囂,選擇了回歸日常生活。“心遠”一詞又暗示了
詩人別有懷抱。心寄何處?從學過的《五柳先生傳》看,即在日常生活中飲酒、讀書、賦詩。
3.“采菊”“見南山”和“飛鳥還”這幾個細節描述了詩人的日常生活所為與所見。陶淵明愛菊,“采菊”為
食菊。古人認為菊花有延年益壽的功效,屈原的《離騷》中就寫道:“餐秋菊之落英”。“南山”即廬山,靈秀之山,
歷來為高士棲居之地。投射了詩人回歸自然,會心南山、飛鳥,物我兩忘,涵養了一顆自由、清潔、高邁的心靈。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稱道“采菊”句達“無我之境”,而我卻以為“飛鳥”句意境深遠不在前者之下。莊周夢
蝶,醒來不知我為蝴蝶,還是蝴蝶為我。“飛鳥”句意境恰如是,詩人偶看南山,飛鳥結伴而歸南山,不知詩人為
飛鳥,還是飛鳥為詩人。“飛鳥”,是指向精神家園的一個自由美好意象。
4.“此中”指的是細節刻畫“飛鳥相與還”;“真意”指的是詩人從飛鳥結伴而歸領悟了如何安頓人生的真義,
印人應該像鳥兒回歸山林那樣,回歸屬于自己的家園,建設像《桃花源記》里所描述的質樸本真的美好世界。
5.鳥兒倦飛而回歸屬于它們的山林,這是一種本真的生活方式;人不能飛翔,但人的思想精神卻可以像鳥兒
般自由翱翔,人依其本真也應回歸自己的田園。
至此,詩歌歸結為一個“歸家”的主題,在歸家路上,詩人表現出了一種不屈抗爭、執著堅守的精神。這就
是詩歌精神。而最終,這種精神,在《桃花源記》中具體化為對美輪美奐的桃源世界的守望,在《詠荊軻》《讀
〈山海經〉》里具體化為俠客的長劍出鞘、精衛的銜木填海。
春望導學案
一、預習案
(一)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詩歌,品味感悟詩歌精美的語言。
2.領會詩歌內涵,積累文言詞語和詩歌的修辭方式,提高對詩歌藝術的審美能力。
3.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養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二)學習重點
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養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三)預習導學
1.資料鏈接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
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
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
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其詩抒寫個人情懷,往往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有強烈的現實意
義,深刻反映了當時的時代,后世稱為“詩史”。
★背景透視
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
亨即位于靈武(今屬寧夏),世稱肅宗,改元至德。杜甫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
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后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
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2.朗讀課文、劃分節奏。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苴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詩句解釋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3)烽火連二月,家書抵尢金。
(4)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二、探究案
1.詩歌描寫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狀況?
2.詩歌寫了哪些形象?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3.詩歌通過描寫春天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賞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三、課堂小結
全詩觸景傷懷,將憂國思親的情懷蘊含在形象的描寫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四、拓展延伸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圈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
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
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參考答案
、
2.p6ngxiaojlydn雁都
3.
(1)國都殘破,山河依舊,長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2)感傷國事,見花而濺淚;悵恨離別,聞國而驚心。
(3)戰亂烽火已持續三個月,一封家書可抵萬兩黃金。
(4)憂而搔頭,白發一天天短少,簡直掛不住束長的簪針。
1.戰火不斷,國破家亡,妻離子散,民不聊生。
2.首聯:山河、草木(對比);頷聯:花濺、鳥驚(擬人);頸聯:烽火、家書(夸張);尾聯:白頭短、不勝
簪(對偶)。
3.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情感。
4.對偶,一般有兩種解釋:(1)詩人因感時恨別,見花而落淚,,聽到鳥鳴而感到驚心;(2)以花、鳥擬人,
花感時而落淚,鳥恨別而驚心。
雁門太守行導學案
一、預習案
(一)學習目標
1.掌握詩歌的內容并背誦全詩。
2.品位詩歌意境,領悟詩歌主題。
3.領悟詩詞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重點
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養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三)預習導學
1.資料鏈接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唐代詩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
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
《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
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
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背景透視
《雁門太守行》作于唐憲宗元和九年(814年)。當年唐憲宗以張煦為節度使,領兵前往征討雁門郡之亂(振武
軍之亂),李賀即興賦詩鼓舞士氣,作成了這首詩。
2.朗讀課文、劃分節奏。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3.讀通詩意
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二、探究案
1.首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用是什么?
2.”甲光向日金鱗開"的''開"字有何妙處?
3.第三、四句是從什么角度來描寫戰爭的?
4.“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寫出了戰士們什么樣的精神狀態?
5.詩的最后兩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認為詩的主題是什么?
三、課堂小結
戰斗在易水邊發生,就是今天的河北易縣,那里最著名的古跡就是黃金臺,相傳是戰國燕昭王所筑,為了招
募人才,放了千金在臺上。“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李白也說過“感君恩重許君命”,李賀也是一樣,
戰場上的戰士們也是一樣,為了報效國家,為了知遇的君恩,提攜玉龍寶劍去戰斗,何惜生命。
這首詩不能歸入邊塞詩同,但這首詩里有英雄豪情。豪情如畫卷,有些墨重,有些墨輕,疏淡與濃郁這間,
揮灑出每個人心中的英雄容顏。詩人以色彩斑斕的詞語描繪悲壯的戰爭風云,構成了奇特的意境。這也是李賀詩
歌的風格,務求新奇,被人稱為“奇才”“鬼才”。
四、拓展延伸
戰爭歷來是殘酷的,在很多的詩詞歌賦中都有對戰爭場景的描寫,尤其是邊塞詩。請同學們看看這些詩人是
如何描繪戰爭場景的?
投影: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一陸游?《十一月四口風雨大作》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辛棄疾?《破陣子》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北朝民歌?《木蘭詩》
參考答案
、
2.p6ngxiaojiyGn雁都
3.
敵軍似烏云壓進,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陽光照射在魚鱗一般的鎧甲上,金光閃閃。號角的聲音在這秋色里響
徹天空;塞上泥土猶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濃艷得如紫色。寒風卷動著紅旗,部隊俏悄臨近易水;凝重的霜濕透了
鼓皮,鼓聲低沉,揚不起來。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愿為國血戰到死!
二、
L首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月是什么?
首句運用比喻和夸張的手法,洎雜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
2.“甲光向日金鱗開”的“開”字有何妙處?
“開”字形象地展示出將士們飽滿的情緒,與“摧”字相對,更反襯出邊防將士維護國家統一的無畏精神。
3.第三、四句是從什么角度來描寫戰爭的?
作者沒有從正面描繪兩軍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廝殺場面,而是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來寫戰斗的激烈和悲
壯。用嗚咽的角聲、紫紅的秋色,渲染悲壯慘烈的氣氛,寫激戰中邊塞風光的悲壯之美。
4.“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寫出了戰士們什么樣的精神狀態?
紅旗“半卷”是為乘夜偷襲敵營。抓住戰鼓“聲不起”寫寒冷至極,進而寫出了將士們不畏寒冷,不怕疲勞
和連續作戰的精神,再現了作戰的地點和將士們不畏嚴寒英勇殺敵的情景。
5.詩的最后兩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認為詩的主題是什么?
詩的最后兩句運用典故,點明主旨,以抒寫官軍全體將士心愿的方式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政治立場,即誓死報
效朝廷的決心和愛國情感。這是一首政治抒情詩,詩人用極其簡潔的方式從總體上概括了這場戰爭的艱苦性,高
度贊揚了官軍將士們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給他們的斗爭染上了悲壯的色彩一一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這是一支
振奮人心的戰歌。
赤壁導學案
一、預習案
(一)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詩歌,品味感悟詩歌精美的語言。
2.領會詩歌內涵,積累文言詞語和詩歌的修辭方式,提高對詩歌藝術的審美能力。
3.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養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二)學習重點
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養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三)預習導學
1.資料鏈接
★作者簡介
杜牧(803-約852),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
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背景透視
赤壁是東漢末年周瑜大敗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長江南岸。但杜牧所詠之赤壁并非此地,而是湖北黃
岡的赤鼻磯,所以說杜牧此詩雖為詠史詩,其實也是借題發揮。
★赤壁簡介:
赤壁,地名,東漢獻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敗曹操處,現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長江南岸。這首詩是作者經過
赤壁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
★赤壁之戰:
發生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
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云人物。
2.朗讀課文、劃分節奏。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詞義解釋。
折戟:指殘破的兵器。折,折斷。戟,古代一種兵器。
銷:銹蝕。
將: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東風:春風。
4.理解詩句
(1)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2)折戟沉沙鐵未俏,自將磨洗認前朝。
二、探究案
1.《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誘發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
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
記起。正由于發現了這把鐵戟,使詩人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一一三國赤壁之戰
時的遺物。從而為下文作鋪墊。
2.歷史上一般怎樣評價赤壁之戰?詩人是怎樣評價赤壁之戰的?
周瑜火燒赤壁,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多贊美之詞。詩人不以成敗論英雄。認為赤壁之戰的勝利,
不過是借助東風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則就會有相反的結果。
3.體會“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兩句議論的妙處。
詩人并未從正面去評論戰勝的原因,而是提出一個與事實相反的假設一一不刮東風,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
戰敗。耐于這個結局詩人沒有直說,而是以兩個美女的命運象征國家命運,以小見大,別出心裁。這兩句也曲折
地反映了詩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也會大有作為。
4.全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機遇,相信
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同時,詩人借古諷今,告誡當朝統治者要把握時局,不要因輕敵而
亡國。
三、課堂小結
這首詠史吊古詩。詩的開頭二句,借物起興,慨嘆前朝人物事跡,后二句議論:赤壁大戰,周瑜火攻,倘無
東風,東吳早滅,二喬將被虜去,歷史就要改觀。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的構思極為精巧,
點染用功。
四、拓展延伸
詠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
交兵不假揮長劍,己挫英雄百萬師。
參考答案
3.
折戟:指殘破的兵器。折,折斷。戟,古代一種兵器。
銷:銹蝕。
將: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東風:春風。
4.(1)這是一支深埋泥沙的斷戟,雖歷時久遠,但并未完全銹蝕,我拿起來把它磨光洗凈,認出是東吳破曹
時的遺物。
(2)假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TR 17716:2025 EN Road vehicles -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 - Radiated immunity for V2X
- 2025年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中線有限公司夏季招聘4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仙桃市事業單位2025年統一公開招聘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海南省萬寧市2025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第5號)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畢節市事業單位2025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筆試聯考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銅陵市銅官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筆試原始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新公共營養師三級真題及答案解析大全
- 小學生秋冬保健知識課件
- 2025年能源行業智能電網在數字化轉型中的智能運維與故障預測報告
- 信息工程招標管理辦法
- 勞務派遣與服務協議
- 消費者權益保護培訓課件
- DB11T 2454-2025 職業健康檢查質量控制規范 生物樣本化學物質檢測
- 貿易公司員工職業操守行為準則制度
- 電氣安全基礎知識安全培訓
- 部門保密培訓課件
- 福建省南平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數學試卷(含答案)
- 電網工程設備材料信息參考價2025年第一季度
- SLAP損傷的治療課件
- 以理解為中心的歷史教育 西安張漢林 全國歷史教育專家2016年夏高考研討會最新材料
- 拆除鍋爐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