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6-附表建設項目污/染物排放量匯總表①③④⑤⑥⑦廢氣//////非甲烷總烴///0.134t/a/0.134t/a+134/a廢水COD///////NH3-H///////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廢勞保用品///0.7t/a/0.7t/a0.7t/a廢活性炭///1.64t/a/1.64t/a1.64t/a油罐清理殘渣///0.5t/a/0.5t/a0.5t/a注:⑥①③④⑤⑦⑥①環境風險專項評價根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原則》(HJ169-2018)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污染影響類)(試行)》的要求,對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物質的生產、使用、貯運的建設項目可能發生的突發性事故需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環境風險預防、控制、減緩措施,明確環境風險監控及應急建議要求,為建設項目環境風險防控提供科學依據。本項目的環境風險評價目的是分析和預測建設項目存在的潛在危險、有害因素,建設項目建設和運行期間可能發生的突發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為破壞及自然災害),引起有毒有害物質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與環境影響和損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應急與減緩措施。以使建設項目事故率、損失和環境影響達到可接受水平。一、風險識別(1)物質危險性識別本項目擬計劃年收集、貯存、轉運處置的危險廢物量約15000t,收集的危險廢物種類共28種,擬收集轉運的危險廢物包括《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版)》(生態環境部令第15號)中的HW02~HW04、HW06、HW08~HW13、HW16~HW18、HW21~HW24、HW26、HW27、HW29、W31、HW32、HW34~HW36、HW46、HW48~HW50,共28個類別。這些危險廢物主要來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內各個工業園區的化工企業、醫藥企業、汽車制造、電子通訊行業等,大多廢物具有毒性,少部分具有易燃性和腐蝕性的;項目涉及危險廢物的主要有害成分包括醇、醛、酯、酯類、芳香族、氮化物、硫化物、有毒金屬及化合物、酚及甲酚類等。①物質毒性判別本次風險評價依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169-2018)附錄B和《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年)》進行物質毒性判別。物質毒性危險性判別依據見附表1-1。附表1-1物質毒性判別標準分類判定標準序號LD50(大鼠經口)mg/kgLD50(大鼠經皮)mg/kgLC50(小鼠吸入,4小時)mg/l有毒物質1<5<1<0.0125<LD50<2510<LD50<500.01<LC50<0.5325<LD50<20050<LD50<4000.5<LC50<2易燃物質1可燃氣體—在常壓下以氣態存在并與空氣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點(常壓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質2易燃液體-閃點低于21℃,沸點高于20℃的物質3可燃液體—閃點低于55℃,壓力下保持液態,在實際操作條件下(如高溫高壓)可以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質爆炸性物質在火焰影響下可以爆炸,或者對沖擊、摩擦比硝基苯更為敏感的物質本項目收集貯存轉運的危險廢物,大多主要危險特性為毒性。②物質火災爆炸危險性判別本次風險評價依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169-2018)、《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GB50160-2008)進行物質火災爆炸危險性判別,物質燃燒爆炸危險性判別依據見附表1-2和附表1-3:附表1-2物質火災危險性標準易燃物質1可燃氣體—在常壓下以氣態存在并與空氣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點(常壓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質2易燃液體—閃點低于21℃,沸點高于20℃的物質3可燃液體—閃點低于55℃,壓力下保持液態,在實際操作條件下(如高溫高壓)可以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質爆炸性物質在火焰影響下可以爆炸,或者對沖擊、摩擦比硝基苯更為敏感的物質附表1-3液化烴、可燃液體的火災危險性分類類別名稱特征甲A液化烴15℃蒸汽壓力大于0.1MPa的烴類液體及其他類似的液體B可燃液體甲A類以外,閃點<28℃乙A28℃≤閃點≤45℃B閃點>45℃至<60℃丙A60℃≤閃點≤120℃B閃點>120℃③本項目涉及物質風險性類別對照附表1-2和附表1-3,以及本項目設計資料,本項目涉及的可燃性廢物有HW06廢有機溶劑與含有機溶劑廢物、HW08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HW09油/水、烴/水混合物或乳化液、HW12染料、涂料廢物、HW46含鎳廢物、HW49其他廢物,危險廢物管理不當發生泄漏或貯存倉遇明火時,可引發火災。因此本次風險評價篩選收集貯存的可燃性廢物為火災風險因子。(2)風險類型識別①火災本項目涉及的可燃性廢物有HW06廢有機溶劑與含有機溶劑廢物、HW08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HW09油/水、烴/水混合物或乳化液、HW12染料、涂料廢物、HW46含鎳廢物、HW49其他廢物,危險廢物管理不當發生泄漏或貯存倉遇明火時,可引發火災。②泄漏1)廠房內發生液態危險品泄漏時,會導致有毒有害廢液產生,可能產生泄漏外排進入地表水或地下水的風險。2)項目收集的危險廢物其中HW06廢有機溶劑與含有機溶劑廢物,HW08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HW09油水、烴/水混合物或乳化液、HW11精(蒸)餾殘渣、HW12染料、涂料廢物等可能產生揮性有機廢氣,若包裝物破損或廢氣處理裝置設備故障,會造成有機廢氣的泄漏超標排放。由于項目排放的有機廢氣具有一定的異味或刺激性氣味,因此在廢氣處理裝置出現故障造成超標排放的情況下,近周邊公眾對項目超標排放的廢氣可以通過嗅覺直接感知,可能對周圍公眾的健康、情緒、正常生活等造成不利影響。③運輸過程風險識別項目所有收集的危險廢物運輸均采用汽車陸路運輸,委托具有危化品運輸資質的單位直接到危廢產生單位收集,再運輸至本項目倉庫內,或直接運輸至危廢接收單位。潛在風險主要為:運輸人員未嚴格遵守有關危險品運輸管理規定,或發生車禍等導致罐、桶內液態危險品泄漏、噴出,揮發污染大氣或流入水體污染地表水,滲入土壤導致土壤污染,進一步污染地下水,遇明火發生火災爆炸或中毒事故。④裝卸過程風險識別危險廢物正確的包裝和裝運是防止運輸過程發生腐蝕、泄漏、著火等災害性事故的重要措施,是安全運輸的基本條件之一。在實際工作中由于野蠻包裝、裝運,或者包裝襯墊材料選用不當,可能導致容器破損,物料泄漏,引發事故。在配裝危險廢物時,如將性質相抵觸的危險物質同裝在一輛車上,或者將滅火方法、搶救措施不同的物品混裝在一起,在發生泄漏的時候將可能因為混裝而引發更大的風險。⑤伴生/次生風險性識別1)事故中的伴生風險當環境風險物質發生泄漏時,一方面會造成空氣污染;同時會產生事故廢水,事故廢水處理不當會進入廠房附近的雨水溝外排,導致地表水受到污染。對于廠區內較大儲罐液體物料泄露,一般可由圍堰和導流溝收集,進入應急池,可將次生危害降至最低。運輸過程發生廠外泄漏時,可通過筑堤堵截、低洼處收集和封堵排水溝等措施控制泄漏影響范圍。2)事故中次生風險★火災事故中的次生風險本項目廠區內發生可燃性廢物火災事故,火災過程中消防產生的廢水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危險廢物,如不能有效控制,消防廢水未經處理直接由雨水管網外排,對周邊地表水水質產生影響。本項目運輸過程發生火災事故時,消防救援產生的消防廢水若未進行收集,將對事故地點周邊的土壤、水體造成污染。★泄漏事故中的次生風險本項目在泄漏事故中泄漏的危險廢物進入環境后,或在空氣中遷移、或進入水體、或進入土壤。泄漏事故源附近局部區域會因少量物料沉積或滲透降至土壤或地下水,在短時間內會對植物生長造成影響,嚴重的會污染地下水。(3)危險因素識別危險廢物收集、貯存、轉運過程風險因素主要來源于人為因素、自然因素。①人為因素人為因素主要由駕駛員、押運員、裝卸管理人員的違規工作引起。沒有按照規范要求對危險廢物進行包裝、收集,甚至裝卸人員違反操作規程野蠻裝卸,極容易引起危險廢物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泄漏;在運輸過程中疲勞駕駛、盲目開快車、強行會車、超車、酒后駕車等極容易引起撞車、翻車事故。危險廢物運輸車輛的安全狀況也是引起事故的一個重要因素,車輛技術狀況的好壞,是危險廢物安全運輸的基礎,如果車況不好會嚴重影響行車安全,導致事故發生。(2)自然因素地震、臺風、雷擊、汛期、濕度、高溫等自然因素可能導致廠區內發生危險品泄漏、火災、爆炸和人員中毒等風險事故。二、評價等級的確定按照《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I169-2018)附錄B,本項目風險物質主要為各類貯存區內的危險廢物,本次評價以附錄B中的風險物質為主。(1)危險物質及工藝系統危險性P的分級確定A、危險物質數量與臨界量比值(Q)計算所涉及的每種危險物質在廠界內的最大存在總量與其在《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I169-2018)附錄B中對應臨界值的比值Q。當只有一種危險物質時,計算該物質的總量與其臨界量比值,即為Q;當存在多種危險物質時,則按下式計算物質總量與其臨界量比值(Q):Q=q1/Q1+q2/Q2+…….+qn/Qn式中:q1、q2…qn—每種危險物質的最大存在總量,t;Q1、Q2…Qn—與每種危險物質的臨界量,t。當Q<1時,該項目環境風險潛勢為Ⅰ。當Q≥1時,將Q值劃分為:(1)1≤Q<10;(2)10≤Q<100;(3)Q≥100。針對企業的暫存的危險廢物,對照《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169-2018)附錄B篩選環境風險物質,公司大氣環境風險物質具體見下表:附表2-1環境風險物質數量與臨界量比值(Q)匯總計算表危險物質類別及名稱最大貯存量(t)最大貯存金屬含量(t)臨界量(t)QHW21含鉻廢物HW22含銅廢物20.50.252HW27含銻廢物HW29含汞廢物HW46含鎳廢物HW34廢酸5/7.50.67HW08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45/25000.02HW11精(蒸)餾殘渣100/25000.04合計//7.72由附表2-1可知,項目Q=7.72,屬于Q1。B、行業及生產工藝(M)分析項目所屬行業及生產特點,按下表評估生產工藝情況。具有多套工藝單元的項目,對每套生產工藝分別評分并求和。將M劃分為(1)M>20;(2)10<M≤20;(3)5<M≤10;(4)M=5,分別以M1、M2、M3和M4表示。附表2-2行業及生產工藝(M)行業評估依據分值石化、化工、醫藥、輕工、化纖、有色冶煉等涉及光氣化工藝、電解工藝(氯堿)、氯化工藝、硝化工藝、合成氨工藝、裂解(裂化)工藝、氟化工藝、加氫工藝、重氮化工藝、氧化工藝、過氧化工藝、胺基化工藝、磺化工藝、聚合工藝、烷基化工藝、新型煤化工工藝、電石生產工藝、偶氮化工藝10/套無機酸制酸工藝、焦化工藝5/套其他高溫或高壓,且涉及危險物質的工藝過程a、危險物質貯存罐區5/套(罐區)管道、港口/碼頭等涉及危險物質管道運輸項目、港口/碼頭等10石油天然氣石油、天然氣、頁巖氣開采(含凈化),氣庫(不含加氣站的氣庫),油庫(不含加油站的油庫)、油氣管線b(不含城鎮燃氣管線)10其他涉及危險物質使用、貯存的項目5a高溫指工藝溫度≥300℃,高壓指壓力容器的設計壓力(P)≥10.0Mpa;b長輸管道運輸項目應按站場、管線分段進行評價。項目屬于涉及危險物質使用、貯存的項目,M=5,為M4。C、危險物質及工藝系統危險性(P)分級根據危險物質數量與臨界量比值(Q)和行業及生產工藝(M),按照下表確定危險物質及工藝系統危險性等級(P),分別以P1、P2、P3、P4表示。附表2-3危險物質及工藝系統危險性等級判斷(P)危險物質數量與臨界量比值(Q)行業及生產工藝(M)M1M2M3M4Q≥100P1P1P2P310≤Q<100P1P2P3P41≤Q<10P2P3P4P4綜上,擬建項目危險物質及工藝系統危險性等級為P4。(2)環境敏感程度E的分級確定A、大氣環境依據環境敏感目標環境敏感性及人口密度劃分環境風險受體的敏感性,共分為三種類型,E1為環境高度敏感區,E2為環境中度敏感區,E3為環境低度敏感區,分級原則見下表。附表2-4大氣環境敏感程度分級分級大氣環境敏感性E1周邊5km范圍內居住區、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等機構人口總數大于5萬人,或其他需要特殊保護區域;或周邊500m范圍內人口總數大于1000人;油氣、化學品輸送管線管段周邊200m范圍內,每千米管段人口數大于200人E2周邊5km范圍內居住區、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等機構人口總數大于1萬人,小于5萬人;或周邊500m范圍內人口總數大于500人,小于1000人;油氣、化學品輸送管線管段周邊200m范圍內,每千米管段人口數大于100人,小于200人E3周邊5km范圍內居住區、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等機構人口總數小于1萬人;或周邊500m范圍內人口總數小于500人;油氣、化學品輸送管線管段周邊200m范圍內,每千米管段人口數小于100人擬建項目周圍500m范圍內主要為中小型企業和空地,人口總數小于500人,5km范圍內均為小村莊和中小型企業,人口總人數小于1萬人,大氣環境敏感度為E3。B、地表水環境依據事故情況下危險物質泄漏到水體的排放點受納地表水體功能敏感性,與下游環境敏感目標情況,共分為三種類型,E1為環境高度敏感區,E2為環境中度敏感區,E3為環境低度敏感區,分級原則見附表2-5。其中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區和環境敏感目標分級分別見附表2-6和附表2-7。附表2-5地表水環境敏感程度分級環境敏感目標地表水功能敏感性F1F2F3S1E1E1E2S2E1E2E3S3E1E2E3附表2-6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區敏感性地表水環境敏感特征敏感F1排放點進入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為Ⅱ類及以上,或海水水質分類第一類;或以發生事故時,危險物質泄漏到水體的排放點算起,排放進入受納河流最大流速時,24h流經范圍內涉跨國界的較敏感F2排放點進入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為Ⅲ類,或海水水質分類第二類;或以發生事故時,危險物質泄漏到水體的排放點算起,排放進入受納河流最大流速時,24h流經范圍內涉跨省界的低敏感F3上述地區之外的其他地區擬建項目生活污水近期排入園區污水管網,進入園區污水處理廠處理。所在區域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區為低敏感F3。附表2-7環境敏感目標分級分級環境敏感目標S1發生事故時,危險物質泄漏到內陸水體的排放點下游(順水流向)10km范圍內、近岸海域一個潮周期水質點可能達到的最大水平距離的兩倍范圍內,有如下一類或多類環境風險受體: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包括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及準保護區);農村及分散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重要濕地;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區;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產卵場及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紅樹林、珊瑚礁等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珍稀、瀕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海洋特別保護區;海上自然保護區;鹽場保護區;海水浴場;海洋自然歷史遺跡;風景名勝區;或其他特殊重要保護區域S2發生事故時,危險物質泄漏到內陸水體的排放點下游(順水流向)10km范圍內、近岸海域一個潮周期水質點可能達到的最大水平距離的兩倍范圍內,有如下一類或多類環境風險受體的:水產養殖區;天然漁場;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海濱風景游覽區;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區域S3排放點下游(順水流向)10km范圍、近岸海域一個潮周期水質點可能達到的最大水平距離的兩倍范圍內無上述類型1和類型2包括的敏感保護目標擬建項目下游10km范圍內無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包括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及準保護區);農村及分散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重要濕地;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區;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產卵場及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紅樹林、珊瑚礁等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珍稀、瀕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海洋特別保護區;海上自然保護區;鹽場保護區;海水浴場;海洋自然歷史遺跡;風景名勝區;或其他特殊重要保護區域,也無水產養殖區;天然漁場;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海濱風景游覽區;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區域,故項目環境敏感目標分級為S3。綜上,項目地表水環境敏感程度分級為E3環境低度敏感區。C、地下水環境依據地下水功能敏感性與包氣帶防污性能,共分為三種類型,E1為環境高度敏感區,E2為環境中度敏感區,E3為環境低度敏感區,分級原則見附表2-8。其中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分區和包氣帶防污性能分級分別見附表2-9和附表2-10。當同一建設項目涉及兩個G分區或D分級及以上時,取相對高值。附表2-8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分級包氣帶防污性能地下水功能敏感性G1G2G3D1E1E1E2D2E1E2E3D3E2E3E3附表2-9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分區敏感性地下水環境敏感特征敏感G1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備用、應急水源,在建和規劃的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除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以外的國家或地方政府設定的與地下水環境相關的其他保護區,如熱水、礦泉水、溫泉等特殊地下水資源保護區較敏感G2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備用、應急水源,在建和規劃的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以外的補給徑流區;未劃定準保護區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其保護區以外的補給徑流區;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資源(如熱水、礦泉水、溫泉等)保護區以外的分布區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級的環境敏感區a不敏感G3上述地區之外的其他地區注:“環境敏感區”是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環境敏感區。擬建項目未位于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和準保護區以外的補給徑流區;也未位于未劃定準保護區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其保護區以外的補給徑流區;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資源(如熱水、礦泉水、溫泉等)保護區以外的分布區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級的環境敏感區之內;項目周邊無熱水、礦泉水、溫泉等特殊地下水資源保護區,故項目所在區域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分區為不敏感G3。附表2-10包氣帶防污性能分級分級包氣帶巖土的滲透性能D3Mb≥1.0m,K≤1.0×10-6cm/s,且分布連續、穩定D20.5m≤Mb<1.0m,K≤1.0×10-6cm/s,且分布連續、穩定Mb≥1.0m,1.0×10-6cm/s<K≤1.0×10-4cm/s,且分布連續、穩定D1巖(土)層不滿足上述“D2”和“D3”條件Mb:巖土層單層厚度。K:滲透系數。參考《大任產業園配套年綜合利用2萬噸固廢項目》的地下水水文調查,項目包氣帶巖土的滲透性能為K=7.29×10-5cm/s,且分布連續、穩定,故項目包氣帶防污性能分級為D2。綜上,項目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分級為E3環境低度敏感區。(3)項目環境風險潛勢確定根據建設項目涉及的物質和工藝系統的危險性及其所在地的環境敏感程度,結合事故情形下環境影響途徑,對建設項目潛在環境危害程度進行概化分析,建設項目環境風險潛勢劃分表見附表2-11。附表2-11建設項目環境風險潛勢劃分表環境敏感程度(E)危險物質及工藝系統危險性(P)極高危害(P1)高度危害(P2)中度危害(P3)輕度危害(P4)環境高度敏感(E1)Ⅳ+ⅣⅢⅢ環境中度敏感(E2)ⅣⅢⅢⅡ環境低度敏感(E3)ⅢⅢⅡⅠ注:Ⅳ+為極高環境風險①大氣風險潛勢判斷本項目Q=7.72,行業及生產工藝屬于M4,本項目危險物質及工藝系統危險性(P)分級為P4,本項目大氣環境屬于環境低度敏感區E3,根據附表2-11,本項目大氣環境風險潛勢為Ⅰ。②地表水風險潛勢判斷本項目Q=7.72,行業及生產工藝屬于M4,項目危險物質及工藝系統危險性(P)分級為P4,項目地表水環境屬于環境中度敏感區E3,根據附表2-11,本項目地表水環境風險潛勢為Ⅰ。③地下水風險潛勢判斷本項目Q=7.72,行業及生產工藝屬于M4,因此本項目危險物質及工藝系統危險性(P)分級為P4,本項目地下水環境屬于環境低度敏感區E3,根據附表2-11,本項目地表水環境風險潛勢為Ⅰ。根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169-2018)規定:“環境風險評價工作是依據建設項目涉及的物質及工藝系統危險性和所在地的環境敏感性確定環境風險潛勢進行分級,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簡單分析”,工作等級劃分見附表2-12。本項目大氣環境、地表水、地下水環境風險潛勢為Ⅰ級,因此,本項目環境風險評價等級為簡單分析。表2-12環境風險工作級別劃分環境風險潛勢Ⅳ、Ⅳ+ⅢⅡ?評價工作等級一二三簡單分析aa是相對于詳細評價工作內容而言,在描述危險物質、環境影響途徑、環境危害后果、風險防范措施等方面給出定性的說明。見附錄A。三、環境風險分析1、泄漏事故影響分析液態和半固態危險廢物采用包裝桶進行包裝,貯存或裝卸過程中若包裝桶破裂發生泄漏,泄漏的液態廢物可能進入附近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對局部水體、土壤、地下水造成污染。本項目各個貯存區地面做防腐、防滲處理,并在貯存區四周設置引流溝,廠內設置一個事故應急池,一旦發生泄漏,物料將沿引流溝收集至應急池中。若發生火災事故,消防廢水可沿引流溝收集至應急池中,可有效防止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2、固體廢物處理不當對環境影響分析本項目危險廢物暫存過程中新產生的危險廢物,若管理不善或處理不當可能會對空氣、地表水、土壤等產生一定的危害。項目為危廢暫存項目,上述的危險廢物收集后暫存于儲存區,最終送至有資質單位處理。同時企業加強管理,防止各種危廢包裝、轉移過程中的散落。綜上所述,本項目固廢分類收集處理后,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3、伴生/次生影響分析(1)事故排污水危險廢物泄漏若發生火災事故,在應急救援中,會在事故現場噴射大量的消防水以及冷卻水等進行滅火或降低有毒物質對大氣的污染。針對事故排污水若無應急收集措施,可能會有部分有毒有害物質直接或消防水等進入附近水體或土壤,對局部水體、土壤造成污染。(2)事故固體廢物本項目在泄漏、火災等事故應急救援中可能產生大量的廢滅火劑、攔截、堵漏材料,均可能摻雜一定的有毒有害物質,若事故排放后隨意丟棄、排放,將對環境產生二次污染。(3)包裝破損工業廢棄物在暫存過程中若發生包裝袋、包裝桶等破損,泄漏的物料若未及時收集,可能對附近空氣、土壤等造成一定的影響。四、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及應急要求1、企業總圖布置與風險防范在廠區內的總平面設計上,應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范、標準和規定以及按照安監、消防、供電、衛生等相關部門的要求進行設計。項目倉庫間距及建筑物耐火等級必須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18版)》(GB50016-2014)要求。2、收集運輸過程中的風險防范措施為防止危險廢物在收集運輸過程中的泄漏以及減緩泄漏事故造成的危害,建設單位應根據應急管理部門、交通部門的要求做好以下防范措施:(1)制定詳細的收集計劃可根據危險廢物的排放周期、危險廢物特性等因素制定收集計劃,收集計劃應包括收集任務概述、收集目標及原則、危險廢物特性評估、危險廢物收集量估算、收集作業范圍和方法、收集設備與包裝容器、安全生產與個人防護、工程防護與事故應急、進度安排與組織管理等。(2)制定可靠的操作規程危險廢物的收集應制定詳細的操作規程,內容應包括適用范圍、操作程序和方法、專用設備和工具、轉移和交接、安全保障和應急防護等。(3)配備必需的個人防護裝備危險廢物收集和轉運作業人員應根據工作需要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裝備,如手套、防護鏡、防護服、防毒面具或口罩等。(4)危險廢物的包裝要求應采用密封的儲器對危險廢物進行包裝,儲器的材質要與危險廢物相容,并達到防滲、防漏的要求;性質不相容的危險廢物不應混合裝存;裝好的危險廢物應設置相應的標簽,標簽信息應填寫完整詳實;裝過危險廢物的容器破損后應按危險廢物進行管理和處置。(5)運輸車輛及運輸路線的要求危險廢物的運輸車輛應是密封的專用車輛,車輛外應按GB13392的相關要求設置車輛標志。專用車輛上除駕駛人員外,還應配有押運人員,駕駛人員和押運人員應具備相應的從業資格證,其中押運人員對運輸全過程進行監管。專用車輛應符合《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的有關規定,滿足防泄漏、防溢出、防揚塵的要求,并禁止超載、超限運輸。危險廢物的運輸路線應盡量避開村莊等居民集中區、城市中心區、居住區、水源地保護區以及自然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6)其他要求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相應作業區域,作業區域的邊界應設置界限標志和警示牌;作業區域應布設危險廢物收集專用通道和人員避險通道,應配備必要的消防設備,并應設置隔離設施;收集結束后應及時清理和恢復作業區域。危險廢物的收集應參照《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技術規范(HJ2025-2012)》的要求填寫記錄表,并妥善保管好危險廢物的記錄表。3、貯存過程事故風險防范措施建設單位在危險廢物貯存期間,應按應急管理部門的要求做好以下防范措施:(1)標識清楚危險廢物的貯存車間應根據儲存廢物的種類和特性,在顯眼的位置上張貼標志。張貼的標志應符合GB18597的有關要求。(2)配備必要的設施危險廢物的貯存車間應配備通訊設備、照明設施、消防設施和污染防治設施。車間門口應設置擋水板,防止雨水的滲入。且各個貯存區應布設良好的通風凈化裝置,根據《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令第6號),危險廢物應存放在溫度較低,通風良好的庫房。為了防止泄漏的廢液污染土壤,車間的地面做好防滲處理,建設單位參考《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技術規范》(HJ2025-2012)、《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單)對地面、墻面、導流溝進行防腐防滲施工,防滲結構層滿足滲透系數≤1.0×10-l0cm/s的要求,具體防腐防滲設計如下:①隔離層(環氧樹脂玻璃鋼一底一膩三布一面)·20厚1:2水泥砂漿找平層;②水泥混凝土(彎拉強度4.5Mpa)厚200mm·6mm改性乳化瀝青稀漿封層+透層·5.5%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厚200mm·級配碎石底基層厚100mm·土基壓實;水泥混凝土(彎拉強度4.5Mpa)厚200mm·6mm改性乳化瀝青稀漿封層+透層·5.5%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厚200mm·級配碎石底基層厚100mm·上基壓實。③分區儲存危廢庫里面應按危險廢物的種類和特性進行分區貯存,每個貯存區域之間宜設置擋墻間隔,并應設置防雨、防火、防雷、防揚塵裝置。④加強車間管理建設單位應建立危險廢物儲存的臺賬制度,危險廢物出入庫交接記錄內容應參照《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技術規范》的有關規定執行。貯存易燃易爆物品的車間應加強對火源的管理,嚴禁明火進入車間。車間內的所有設備、裝置都應滿足防火防爆的要求。對設備維修撿查,需進行維修焊接,應經安全部門確認、準許,并有記錄在案。汽車等機動車在工作區行駛,須安裝阻火器,必要設備安裝防火、防爆裝置。4、事故性污染物風險防范措施本項目設置事故應急池和通風凈化裝置,以防止事故泄漏的廢液、消防廢水以及揮發性氣體直接排入外環境。(1)布設導流溝根據廠房內的平面布置和各個貯存區存放的各類危廢類型,對危險廢物廠房內的貯存區、裝卸平臺區域四周設置收集溝,該倒流溝與現有應急事故池連通,并在合適的位置設立危險廢物警告標志牌。(2)設立事故應急池事故池根據《化工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標準》(GB/T50483-2019)和《事故狀態下水體污染的預防和控制規范》(Q/SY08190-2019)中的相關規定設置,根據項目特征,本次應急池核算以1#貯存區發生事故時核算取容量,水池容量按下式計算:式中:V1——收集系統范圍內發生事故的罐組或裝置的物料量,m3;項目單個最大貯存容量約為50m3,按80%計算,則事故狀態下單個儲罐最大物料量V1為40m3。V2——發生事故的儲罐或裝置的消防水量,m3;Q消——發生事故的儲罐或裝置的同時使用的消防給水流量,m3/h;t消——消防設施對應的設計消防歷時,h;(事故持續時間估定為1.0h);V3——發生事故可以轉輸到其他儲存或處理設施的物料量,m3;圍堰有效容積為111m3;(V1+V2-V3)max——指收集系統范圍內不同罐組或裝置分別計算(V1+V2-V3)取其中最大值;V4——發生事故時仍必須進入該收集系統的生產廢水量,m3;項目無生產廢水產生,V4取0m3。V5——發生事故可能進入該收集系統的降雨量,m3;因罐區位于室內,V5取0m3。事故水池容積計算過程見表5.6-1。表5.6-1事故水池容積計算過程一覽表序號參數計算過程取值(m3)1V1儲罐中最大容積的儲罐402V2由于油罐起火需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滅火,滅火過程不產生廢水,但廠房內及儲罐滅火后需對其進行噴淋冷卻。根據《消防給水及消防栓系統技術規范》(GB50974-2014),當罐體著火時,需對著火罐和相鄰儲罐進行噴淋冷卻,著火罐鄰近罐的數量按1個計。著火罐的噴淋強度為2.5L/min·m2,噴淋時間1h,保護范圍為罐體表面積為62.8㎡,著火罐廢水產生量9.42m3;單個相鄰罐噴淋強度為2.0L/min·m,噴淋時間為1h,保護范圍為罐體表面積62.8m2,噴淋冷卻廢水量為7.54m3;則V2=9.42+7.54=16.96m3。16.963V3泄漏的儲罐在圍堰區(有效容積為111m3)內暫存1114V4事故時無生產廢水進入該收集系統05V5罐區位于室內,V5取0m306V總V1+V2-V3+V4+V5-54.04根據上述計算結果可知,項目發生事故時產生的廢水可完全儲存于圍堰內,不需設置事故應急池,但廣西華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有閑置的應急池,容積為600m3,因此,項目應急池可依托該公司現有的事故應急池。(3)建立三級防控體系項目設立三級應急防控體系:①一級防控措施危險廢物各個貯存區地面采取防滲措施,確保滲透系數小于10-10cm/s。各貯存區及其他構筑物內部均設置事故水導流溝,采取防滲措施,確保滲透系數小于10-10cm/s。②二級防控措施當存儲區導流系統不能控制物料和消防廢水時,關閉污水系統的切斷閥門,將事故污染水引入事故水池。③三級防控措施廠區建設事故廢水應急池及消防水池,確保事故廢水妥善處置,防止事故情況下物料經污水管線進入地表水水體。事故應急池的排放口以及污水處理設施的排放口設置截止閥,當火災發生時,火災所在區域的消防廢水從防火堤溢出,流入防火堤四周的雨水溝,并順著雨水溝流向消防廢水池。雨水溝內的消防廢水靠“重力流”流向事故應急池。在事故或者火災發生時,應啟動關閉雨水排放口閥門,并開啟事故應急池閥門,控制消防廢水通過雨水管道入周邊水體。企業定期對事故應急系統進行排查,發現存在問題,馬上就進行檢修。確保事故發生時能有效運行。5、應急要求制定生產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員工的日常操作技術和安全管理,保證各項設備正常運行,開展應急預演,保證各項應急措施的落實。根據《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環發[2015]4號)的規定: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企業,包括污水、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企業;生產、儲存、運輸、使用危險化學品的企業;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企業;尾礦庫企業,包括濕式堆存工業廢渣庫、電廠灰渣庫企業;其他應當納入適用范圍的企業,應當編制環境應急預案。項目涉及儲存、貯存危險廢物,因此企業需要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項目建成后,企業應當編制與本工程相應的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并報當地政府和生態環境部門備案。同時應將應急預案落實到位,減少事故的影響,在發生事故時可按事先擬定的應急方案,進行緊急處理,并加強事故應急演練,有效減少和防止事故的影響和擴散。附表3-1項目環境風險防范措施一覽表總圖布置風險防范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范、標準和規定以及按照安應急管理、供電、衛生等相關部門的要求進行設計。項目倉庫間距及建筑物耐火等級必須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18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行業市場需求與競爭格局分析報告
- 保險中介公司管理辦法
- 鄉鎮農村衛生管理辦法
- 保潔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 企業項目費用管理辦法
- 企業三微一網管理辦法
- 人工繁育鸚鵡管理辦法
- 住院發票遺失管理辦法
- 企業自持資產管理辦法
- 企業采購費用管理辦法
- 地坪材料推廣活動方案
- 音樂數據分析與用戶行為研究-洞察闡釋
- 2025至2030中國電子級磷酸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市場需求與投資方向報告
- 2024年成都農業科技中心招聘筆試真題
- 2025年陜西省中考英語試題卷(含答案)
- 中國鋰離子電池隔膜行業發展白皮書(2025年)
- 射頻消融術治療心律失常講課件
- 《危險貨物港口作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指南》解讀與培訓
- 虛幻引擎介紹課件
- 2024年常德市安鄉縣教育局選調工作人員筆試真題
- 財產申報表-被執行人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