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類課程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_第1頁
古代文學類課程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_第2頁
古代文學類課程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_第3頁
古代文學類課程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_第4頁
古代文學類課程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文學類課程教學與學生才能培養古代文學類課程教學與學生才能培養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是中文專業的核心課程,一般包括中國古代文學史與中國古代作品選講,但大多數高校將這兩種課程歸并講授,多數在大學二年級開設。除此之外,中文專業學生還需根據自身情況,承受各類后續的進步性課程,亦即專業選修課。傳統的古代文學課程教學方法,多以講授為主,強調知識授受,較無視技能培養。古代文學課程不管教學時間長短,都應該培養學生閱讀、鑒賞的才能,也應該適度培養學生進展初步研究的才能,幫助學生進步口頭表達、寫作的才能。本文擬對現有條件下,如何在古代文學教學中培養和進步學生的相關應用才能,略談幾點不成熟的意見。1培養學生的閱讀才能首先,繁體字成為攔路虎。學生從小承受的是標準漢字教育,學習使用簡體字,對繁體字認同度不高,存在間隔感和生疏感,面對繁體排印的書籍非常茫然。雖然大一時已經開場學習古代漢語課程,但畢竟我們的社會語言是簡化后的標準漢字,國家也倡導標準漢字,因此我們生活的環境中,仍然以簡體字為主。學生看到古籍難免心生恐懼,但古代文學教學中應幫助學生盡快適應繁體字閱讀。一方面,盡可能地創造繁體字環境。例如,課堂上使用繁體字板書,制作的PPT也使用繁體字。另一方面,盡可能地讓學生有時機使用繁體字。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布置與繁體字相關的課后作業。這樣,學生既熟悉了經典作品,又手寫了繁體字。當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適應,掃清繁體字識別障礙,學生可以獨立查閱、參考繁體字文獻。這對學生后續的學習深造是有所幫助的。其次,典故成為擋道車。使用典故委婉曲折地表達含義,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常用技法。但典故本身數量宏大,涉及面甚廣,沒有長期的積累很難熟悉典故的含義。這也成為學生們閱讀的障礙。如辛棄疾?鵲橋仙壽余伯熙察院?是結末云:好將三萬六千場,自今日從頭數起。①三萬六千場看起來每個字都認識,卻非常不易理解。事實上,這平白一句也在用典,出自蘇軾?贈張刁二老?詩中共成二百七十歲,各飲三萬六千常但其典源自李白?襄陽歌?之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本文由論文聯盟搜集整理。②所以不借助舊注,不熟悉典故就無法讀通作品。教學過程中所能做的是,遇到熟典,可提醒學生留心。遇到生僻典故,那么解釋典源、含義,并適當再舉例證。當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適當地總結用典習慣。當然,這仍然不是最正確的解決之道。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純熟使用工具書,或許是更直接的方法。再次,不諳文體成為堵門墻。我國詩文之體,由簡而繁,至?文遜已細分為三十九體,明清又有拓展。普通大學生自然不需要對此有過細的理解,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仍然會接觸到假設干常見文體。這些看上去很面熟,細看又不理解的文體成了學生閱讀的障礙。中國古代文學課程關于文學史現象、作家等的知識傳播,介紹文學史開展沿革,以及各個時期的代表性文體,可以起到促進學生的文體認知初步作用。但在作品分析時,假設遇到初次出現的文體,仍需詳細說明。指出該文體的特殊語言形式,區別相似的文體。例如介紹到近體詩時,常規的講授一般都會說明黏對和拗救。單是一兩次課程的講授,并缺乏以讓學生完好掌握,可以推薦學生閱讀相關讀物加以補充。另外,也應該善用網絡資源,將課堂延伸至課外。相關的慕課課程、國家精品課程等,一般都有助于學生復習穩固。當然,也應該鼓勵程度較高的學生進展詩文創作。因為課堂上講授的文體知識,內容比擬抽象,只有當學生自己動手,考慮詩詞中的平平仄仄、一東二冬三江四支、起承轉合等,才可能有更直觀的感受。而創作本身,也有利于學生理解古代文學經典,有助于進步他們的鑒賞程度。2培養學生的鑒賞才能閱讀障礙掃清之后,還應向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培養學生的鑒賞才能。事實上,古代文學的專業選修課,更適宜在進步學生鑒賞才能處著力。在課堂講授時,或答應以采取以下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賞析名篇。其一,代入法。古代文學作家描繪的場景與當下自然會有間隔,但經典作品之所以能流傳千古,成為經典,其中反映的人類普遍情感,能引發后人的共鳴是其重要的原因。所以,鑒賞作品時,提示學生作品中反映的人類共通情感,貫穿今古,代入作品角色,可令教學效果更加明顯。例如五代牛希濟的?生查子?描寫情侶送別的場景。分析這首詞時,不但分析結拍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兩句,取草色與衣裙色彩上的相似為喻的修辭技法,還可請學生代入角色,體會女子期待戀人睹天涯青草而思人,多多憐惜守候在遠方的她之內在情感。其二,復原法。古代文學作品根本是書面的、案頭的,學生理解、背誦總感覺不親切。遇有敘事性的作品,還可以通過復原作品所表達事件的方法指導學生理解。復原的方法,既可以采用現有的視頻資源,也可以指導學生排演。如敘事詩?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故事性很強,可以請學生改編、表演。在復原作品現場的過程中,也可以使得學生對作品把握更到位。再如一些山水游覽詩文,也可采用此法。潘閬?酒泉子?〔長憶觀潮〕寫觀看錢塘江潮水的感受,就可以找到錢塘江潮的圖像、視頻資料,以幫助學生理解詞作。其三,比擬法。一是以經典作品互相比擬,增進學生對美的感受;一是以不太成功的作品與經典作品比擬,幫助學生鑒別優劣。例如在講述蘇舜欽?慶州敗?詩時,可以與高適?燕歌行?作比照。兩首詩都是寫敵軍寇邊,但蘇舜欽的詩歌情感直露,將鋒芒直指領軍將領,并且刻畫了宋代邊軍缺乏訓練、戰斗力低下、意志力松散的丑態。高適的詩歌也批評邊軍將領,不關心將士,但仍然寫出唐軍戰士血戰沙場的雄心。互相比擬,有助于學生在對照中理解兩首詩歌的相似之處,與不同特點,理解唐宋詩歌的差異,以及這種差異形成的時代原因。電化教學手段使得類似的比擬非常容易實現,在課件制作上,兩首作品并排錄入在同一張PPT上。播放時,讓兩首作品比擬的局部同時出現,學生可以直觀感受到其異同。有時向學生介紹的作品是同題之作,恰好是兩位作家或多位作家互相唱和的作品。如唐代元稷白居易;宋代蘇軾、蘇轍都多有唱和之作。以比擬之法教學,其效果均勝于單獨分析一位作家的作品。當然,文學史教學本身有規定動作,限制較多,采取比擬之法不宜過多、過頻。否那么牽扯過多,影響教學進度,反而不美。但專業選修課,如?唐宋名家專題?、?宋元詩歌專題?、?唐宋詞專題?等,教學內容較為靈敏,涉及作家、文學史現象等并不非常多,那么均可采用比擬法講授。學生就像一位美食家,在比擬的過程中,發現作家、作品的差異,進步他們的鑒賞才能。3培養學生初步研究的才能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相當局部從事與文字相關的工作,其中還包括一些進入研究生階段深造的學生。本科階段,為學生打下一個初步進展研究的根底,不管對他們今后從事科研工作,或是從事其他社會效勞工作都有一定的幫助。我們在培養學生初步進展科研才能,應該是貫穿在學生學習全過程的。培養形式可以多樣,可以結合本科培養方案的學年論文寫作一直到畢業論文寫作,也可以在不同類別的學生創新活動中進展。首先,講授課的課堂上,應該著重培養學生對研究的興趣,引導他們發現問題。講授文學史課程時,可以穿插介紹學術研究的前沿成果,可以浸透學術史的講述。例如向學生介紹陶淵明、杜甫在當時的文人眼中的地位,以及后世的變遷。陶淵明和杜甫都是我們如今的文學史要著重講述的對象,占的課時比擬多。但陶淵明在宋代之前,地位并不特別高。在陶淵明自己的時代,魏晉人也不怎么欣賞他,?詩品?中也只給了他一個下品。直到蘇軾肯定他,又寫作多組和陶詩,陶淵明的文學史地位才上升。杜甫也是一樣,唐人選唐詩很長時間都不選杜甫。杜甫的地位也是到宋代才開場經典化的。類似這樣的現象很多,我們可以在授課時提出,并且引導學生進展課后考慮。當這些問題積累多了,學生自然也就有了文學史研究的根本觀念。課堂的講授,還需要穿插文獻學的知識。文獻學是中國古代文學學術研究的根底,文獻的采集、校勘、辨偽,以及相關的版本、目錄等學問很多都不僅僅是知識性的內容,恰恰側重應用。可以在課堂上介紹知識性的內容,而由學生課外動手操作。例如,向學生介紹進展作家研究,如何獲得該作家較為完好的信息,有哪些文獻是需要參考的。這可以在講授文學史的作家生平時,告訴學生如何參考已有年譜,如何查閱、使用昌彼得、王德毅的?宋人傳記數據索引?、?明人傳記數據索引?等工具書。其次,討論課的課堂上,也是進展初步研究才能培養的重要環節。在講授課程的根底上,設置合適討論的話題,供學生課后準備。這種方式,使得學生掌握了學習的主導權,進步獨立考慮才能。在熟悉文獻之后,學生自己到課堂上參與討論,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才能。與討論課的課堂相似,課堂展示也可提供學生獨立蒐集閱讀文獻資料、獨立考慮討論話題。課堂展示也宜事前設置話題,由學生課后準備。課堂展示也可以與鑒賞才能中的復原法結合,由學生展示他們所復原的作品場景。再次,學年論文寫作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學術論文的標準意識,樹立明確的學術道德意識。進入學年論文寫作的階段,學生已經根本解決了閱讀鑒賞、查找文獻的問題。他們應該也具備了較成熟的寫作才能,有一定的問題意識。論文寫作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過程。學生前期受到的訓練效果根本上就此表達出來。這時需要著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術道德觀,從寫論文的最初階段,就結實樹立不踩學術紅線的意識,并且引導學生學習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