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配置實施方案_第1頁
水資源配置實施方案_第2頁
水資源配置實施方案_第3頁
水資源配置實施方案_第4頁
水資源配置實施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資源配置實施方案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青島市全域,總面積11293km2,包含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以下簡稱“市內三區”)、嶗山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城陽區、即墨區、膠州市、平度市和萊西市。規劃總體思路(一)指導思想通過優化水資源配置,提高水資源保障能力,更高水平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以城市健康發展對水資源的實際需求作為規劃水資源配置工程規模的基本依據,依托全省大水網建設,加大客水調引力度,加快調蓄工程和非常規水工程建設,加強市域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不斷優化完善市域水資源配置工程網體系。樹立戰略思維,加緊謀劃一批重大水利項目,積極破解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水資源瓶頸制約問題,適應未來水資源供求態勢變化。不斷推動“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總基調向縱深發展,促進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通過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全市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二)基本原則剛性約束、生態優先,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從生態文明建設高度審視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的關系,合理分析確定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進一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生態紅線,探索具有青島特色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問題導向、突出重點,理清水資源供需和配置存在的主要問題,準確判斷未來供需水形勢,找準突破口、切入點,解決供需核心問題,確保高質量發展。統籌協調、優化配置,統籌協調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妥善處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農村、流域和區域、開發與保護、近期和遠期的關系,合理配置當地水、外調水、非常規水,以提高用水效率為核心,以用水管理為抓手,實現全市水資源的優化配置。適度超前、穩中求進,發揮規劃戰略指導作用,本著水資源儲備與應急保障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水平和速度相適用并適度超前的原則,謀勢而動、順勢而為、應勢而變,完善水資源應急和戰略儲備體系,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技術先進、科學配置,運用大數據分析、遙測、通信及計算機遠程自動控制、地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等技術手段,用科學理念配置水資源、用先進手段管理水資源,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管理方式為全市水資源優化配置提供決策支撐。(三)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青島市全域,總面積11293km2,包含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以下簡稱“市內三區”)、嶗山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城陽區、即墨區、膠州市、平度市和萊西市。(四)規劃水平年本次規劃基準年為2019年,規劃水平年為2025年,遠期展望至2035年。(五)規劃目標到2025年,基本建成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水資源優化配置和安全保障體系。水資源配置能力、保證率進一步提高,客水供水量增加,海水淡化和再生水處理能力、利用程度不斷提高,正常年份全市可供水量達到18.1億m3以上,特枯年份全市可供水量達到14.6億m3以上,初步建成以地下水和海水淡化水為主的應急備用水源。完善“南北貫通、東西互配、主客聯調、海淡互補”的全市配置網工程,水資源保障程度和應急供水能力進一步提高。適當壓減當地水資源利用量,促進河湖生態逐步修復。健全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行水量和強度雙控達標,利用智慧水務平臺,進一步提升水資源監管能力和水平。現狀配置條件下的供需平衡(一)需水預測預計到2025年,青島市常住總人口110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36萬人,農村人口264萬人,城鎮化率達到76%;國民總產值(GDP)達到17400億元,年平均增長率7.0%。其中第一產業500億元,第二產業7100億元,第三產業9800億元,三產比例調整為2.9∶40.8∶56.3。在此基礎上預測,到2025年,P=50%保證率下全市總需水量144775萬m3;P=75%(P=95%)保證率下總需水量165666萬m3,城市需水量94549萬m3。P=50%保證率下,農業需水量42731萬m3,占總需水量的29.5%;城鎮居民生活需水量40993萬m3,占總需水量的28.3%;農村居民生活需水量7495萬m3,占總需水量的5.2%;工業需水量30041萬m3,占總需水量的20.7%;建筑業需水量2078萬m3,占總需水量的1.4%;第三產業需水量13084萬m3,占總需水量的9.0%;河道外生態環境需水量8353萬m3,占總需水量的5.8%。P=75%(P=95%)保證率下,農業需水量63622萬m3,占總需水量的38.4%;城鎮居民生活需水量40993萬m3,占總需水量的24.7%;農村居民生活需水量7495萬m3,占總需水量的4.5%;工業需水量30041萬m3,占總需水量的18.1%;建筑業需水量2078萬m3,占總需水量的1.3%;第三產業需水量13084萬m3,占總需水量的7.9%;河道外生態環境需水量8353萬m3,占總需水量的5.0%。各行政區需水預測詳見表4-1。(二)現狀配置條件下供需平衡根據現狀供水水源分析,保證率P=50%下,全市可供水量142221萬m3,規劃年需水量大于可供水量,缺水率1.8%;保證率P=75%下,全市可供水量125081萬m3,規劃年需水量大于可供水量,缺水率24.5%;保證率P=95%下,全市可供水量106654萬m3,規劃年需水量大于可供水量,缺水率35.6%。現狀城市可供水量69679萬m3,規劃年城市需水量大于可供水量,城市缺水率達到26.3%。保障措施(一)組織保障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組織、協調、監督、管理等工作,確保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二)制度保障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加強全市水資源統一配置、管理和保護。根據國家、省部署,穩步推進水權制度建設。(三)資金保障按照分級負擔、分類籌措的原則,擬訂“十四五”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資金籌措方案,通過財政保障和社會投資等多渠道籌集工程資金,確保“十四五”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所需資金及時到位。加強資金管理,嚴格資金使用監督和審計制度,確保資金使用規范有效。(四)能力保障加強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素質,造就一支業務精、作風實、紀律嚴的水資源管理隊伍,提升水資源信息化管理水平。(五)監督保障建立常態化分類指導、監督檢查機制,加強對用水單位的指導和監管,規范用水行為。強化規劃目標指標實施進展的監測,適時開展評估,分析實施效果及存在問題,確保目標任務按時完成。水資源工程保障措施(一)水資源保障體系“十四五”期間,借力山東省水網建設,通過骨干水源、輸配水工程建設,形成雙渠輸送、雙庫調蓄、多路輻射的外調水主干供水水網,與市、區(市)當地水網并網,打造青島市南北貫通、東西互配、主客聯調、海淡互補的水資源保障體系。(二)重點工程“十四五”期間,規劃建設市重點實施調蓄水庫工程3項(其中2項擇機實施);水資源配置工程網6項(含續建1項,擇機實施1項);本地水源聯通工程1項;海水淡化工程6項,規劃期末海水淡化裝機規模達到52.5萬m3/d;再生水利用工程9項,規劃期末再生水利用工程規模達到121.2萬m3/d。結合全市“智慧水務”,構建水資源智能化調度系統子模塊,建立完備的監測、診斷與預警、調度與處置和控制體系,進一步提升水資源監管能力和水平。(三)投資規模估算總投資201.83億元,其中重點水源工程總投資120億元,占總投資的59.5%;水資源配置網工程79.63億元,占總投資的39.5%;本地水源聯通工程總投資2.2億元,占總投資的1.0%。非常規水建設工程投資列入《青島市節約用水和非常規水利用“十四五”規劃》,水資源管理能力建設投資納入全市“智慧水務”規劃。水資源配置(一)配置原則作為北方嚴重缺水城市,青島市水資源稟賦先天不足,在充分考慮自身條件及用水需求的基礎上,本著有效性、公平性、可持續性的原則,對全市城市用水、生態用水和農業用水提出科學、合理、有效的配置方案。充分利用客水資源,適度加大海水淡化對城市工業用水的貢獻率,合理壓減當地水源;統籌城市、生態、農業用水,優先保證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顧農業、工業、生態環境等用水需要;本著適度超前原則,合理規劃應急備用水源。(二)城市水資源配置根據預測,2025年青島城市需水量為94549萬m3。目前,我市現狀客水供水指標可用水量28840萬m3,其中引黃濟青指標水量為23300萬m3,目前省水利廳按照15840萬m3分配我市;輸送長江水指標13000萬m3(該水量為分配到用水口門的凈水量)。根據省水利廳《關于黃水東調工程運行管理體制及水量分配有關情況的報告》(魯水辦字〔2019〕106號),青島市黃水東調工程可引調水量11970萬m3。通過優化調度可增加客水引調量至31500萬m3。在現有客水指標基礎上,通過增加指標外客水引調量,不斷加大市內三區和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水淡化工程裝機規模,穩步提高再生水利用量,到“十四五”末,我市城市供水能力將達到108686萬m3(297.8萬m3/d,其中本地地表水76.6萬m3/d,本地地下水6.7萬m3/d,客水138.1萬m3/d,海水淡化水52.4萬m3/d,再生水23.9萬m3/d),可以滿足城市用水需求;富余15%的儲備水量,主要為海水淡化水和地下水。(三)生態用水配置到“十四五”末,全市再生水利用規模達到44238萬m3(121.2萬m3/d),按照再生水主要用于平衡河道外環境需水的原則進行配置,再生水除配置8740萬m3(23.9萬m3/d)用于河道外景觀綠化澆灌和道路澆灑外,剩余35498萬m3(97.3萬m3/d)全部回灌河道,補充河道內生態需水。其中重要補水河道包括:海泊河、李村河、婁山河、張村河、墨水河、龍泉河、辛安河和現河等。(四)農村用水配置到“十四五”末,在P=50%保證率下,全市農村需水量為50226萬m3,農村用水基本實現供需平衡;在P=75%保證率下,農村需水量為71117萬m3,除嶗山區和城陽區外,其他涉農區(市)農村均出現缺水。根據優先保障城市生活生產的原則,通過加大客水引調、增加非常規水利用等一系列優化水資源配置措施,可有效退還本地水源及地下水。“十四五”期間,南水北調東線后續工程配套調蓄水庫建成后,客水引調水量指標將全部達到,城市用水需求得到保障,屆時,可全部退還涉農區(市)本地水源,保障農村用水需水;南水北調東線后續工程配套調蓄水庫建成前,可通過澆灌“保命水”確保重點灌區糧食產量。(五)全市水資源平衡到“十四五”末,通過加大客水引調、加大非常規水在全市供水中的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