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朱淑真婚姻情感缺失性體驗_第1頁
論朱淑真婚姻情感缺失性體驗_第2頁
論朱淑真婚姻情感缺失性體驗_第3頁
論朱淑真婚姻情感缺失性體驗_第4頁
論朱淑真婚姻情感缺失性體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朱淑真婚姻情感缺失性體驗關鍵詞:朱淑真婚姻情感缺失性體驗摘要:每個人都期望擁有幸福的婚姻。婚姻的不幸會使我們情感得不到滿足,產生婚姻情感缺失性體驗,這種體驗對作家創作有著重大影響。朱淑真由于婚姻不幸致使一生抑郁不得志。本文試圖從文藝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朱淑真婚姻情感缺失體驗,并討論其發生的原因,以此來進一步提醒其悲劇的淵源。朱淑真是我國宋代的一位女文人,她出生于幸福的家庭,從小承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有能詩作畫的才能和良好的文學基矗但如此優越的的條件,卻沒有給她帶來幸福的生活。朱淑真的命運正如魏仲恭在其?斷腸集序?所言:“早歲不幸,父母失審,不能擇其伉儷,乃嫁為市井家妻,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詩中多

2、有憂愁怨恨之語,每臨風對月,觸目傷懷,皆寓于詩,以寫其胸中不平之氣,竟無知音,悒悒抱恨而終。究其一生抑郁不得志原因,其中重要一點乃因經歷情感缺失性體驗。本文試圖從文藝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朱淑真婚姻情感缺失性體驗,并討論其發生的原因,以此來進一步提醒其悲劇的淵源。一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生體驗有兩種:一種是豐富性體驗,即由于愛的溫暖、生活的美滿、事業的成功以及潛能的充分實現等所引起的愉快、滿足的情感體驗;一種是缺失性體驗,即由于愛的失落、生活的不幸、事業的失敗以及潛能的無法實現等所引起的痛苦、焦慮的情感體驗。文人命運多蹇,抱負難酬,為生計顛沛,為理想奔波,內心充溢的多是缺失性體驗。這一點在朱淑真身上表

3、現得尤為突出。朱淑真的生平事跡各種史料記載互相矛盾。有的說她出身于仕宦家庭,有的說她世居桃村,處于社會底層。朱淑真19歲成婚,她所嫁的丈夫,有的說是官宦人家,有的說是市井粗人。詳細的出身和所嫁的丈夫如今已無可考證,但從朱淑真少女時期受過良好的教育和后來回娘家終老的情形來看,朱淑真的父母對她應是鐘愛有加。還有一點確切不疑的是她的婚姻很不幸福,在愛情上飽受挫折與傷害是其情感的缺失性體驗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中國古代,女子一旦邁出自家閨房,就如同潑出去的水,親情的庇護與容忍便轟然散盡,婚姻成為女子唯一的生存空間,女子唯一的出路就是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配偶,婚姻愛情是她們生活的全部,除此之外,她們的生活沒有

4、更多的內容。假設與夫君情投意合尚可將曾經的理想化為一生的堅決,倘假設所嫁非偶,那么理想必為抗爭的內驅,她們將在絕望中飽受孤獨與痛苦,在孤苦中走向絕望。朱淑真由于“所嫁非偶,婚姻不幸致使其一生抑郁不得志,缺失多于滿足。朱淑真的婚姻情感缺失體驗折射在文本中就是其?斷腸集?中對婚姻的描寫。有著良好家庭背景的朱淑真少年時并沒有經歷很多苦難,天真爛漫,而且承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從小飽讀四書五經。見識比那些閨閣女子廣泛,比同齡人具有更豐富的情感,和現代人一樣對愛情有著美妙的憧憬。作為一代才女,她更具條件把自己的這份心事表達出來。如?秋日偶成?:初合雙鬟學畫眉,未知心事屬他誰?待將滿抱中秋月,分付蕭郎萬首詩

5、。詩中我們可以看到朱淑真大致的擇偶標準。“未知心事屬他誰?是這位才貌雙全的女子對愛情發出的由衷呼喚,她理想中的意中人,是與她同興同趣、能詩善文、才情橫溢的男子。在她看來,只有才情相當、興味相投,愛情才算圓滿,婚姻才算幸福。這樣的圓滿與幸福是對將來夫君的美妙憧憬,更是對理想婚姻的率真表達。憧憬美妙的愛情婚姻是大多數女性的共同追求,但朱淑真卻表現得更為強烈,更為無忌。如其?清平樂觀湖?:惱煙撩露,留我須臾祝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這首詞無所顧忌地描繪了與情人在西湖恣意享受愛情的歡樂,攜手漫步,和衣倒睡,旁假設無人極為大膽的舉動,直抒胸臆

6、,率真,爽朗,坦蕩地表達愛情的追求。有人說,“在那樣的一個時代,一個女子敢于如此淋漓盡致、毫不掩飾地寫出這樣的詞句,無疑是內在情感世界中的愛的倔強外化,是生命內驅力的呈現。這種向外噴射的激情,成了曠日持久的內心壓抑的補償、一種掙脫內心束縛的強烈的沖動。沖動愈加強烈,對愛情的渴望也便愈加強烈,當理想的愛情無法實現時,那么失落愈加慘痛,婚姻情感缺失性體驗那么更加深入。朱淑真少女時代的愛情理想和大膽的追求自跨入婚姻的那一刻就被徹底擊碎,而且長期沒有得到改善,因此使其婚姻情感長期處于缺失之中。這種愛情情感缺失性體驗可以扼殺她的青春,卻無法降伏她的靈魂。在不幸的命運面前朱淑真從來不肯逆來順受、隨遇而安,

7、而是一路抗爭,一路悲歌。她要借助筆把她內心的情感宣泄出來。朱淑真的?斷腸集?便是她婚姻情感缺失的血的印證。?斷腸集?中,“愁字用了近八十處,“恨字約二十處,“斷腸十二處,其愁之濃,其恨之深,其斷腸之凄切,歷歷可見。朱淑真的愁主要根源于其婚姻情感缺失。理想愛情漸漸遠去后,愁緒便如流水般地沖擊著她的生活,綿延不斷。于是她便借酒澆愁,寄愁于詩詞。“苦命的朱淑真,當愛情的理想落空,婚姻無法支撐她的信念時在她的詩詞中,更多的是知音難覓,好夢難圓的傷愁。如?阿那曲?:夢回酒醒春愁怯,寶鴨煙銷香未歇。薄衾無奈五更寒,杜鵑叫落西樓月。詩人在獨苦寂寞的日子常常借酒澆愁,矇眬入睡,但是還沒熟睡又被清寒觸醒,觸醒后

8、又因愁緒難遣以致于不能繼續入睡,而心里更加難安。詩人愁思之深、愁緒之激可見一斑,愁緒構成了詩人的全部生活。又如?減字木蘭花春怨?: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仃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此詞最深入地記錄了其孤獨的愁緒。五個“獨字逐層鋪排,把詞人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愁病交加的形象鮮明地凸顯出來,詞人無限的愁苦,無奈的寂寞如瀑布般地灑下來。其他如“涼生還又捧幽恨,留取孤樽對月開?夏雨生涼?;“獨坐窗無伴侶,可憐霜月向人圓?霜夜?;“悶懷脈脈與誰說,淚滴羅衣不忍看?冬夜不寐?等等都是朱淑真愁緒纏繞,無人理解、撫慰的痛苦寫照。無邊無際的憂愁積壓在心中,詩

9、人只有通過手中的筆把這份愁緒宣泄出來。如?謁金門春半?: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十二闌干閑倚遍,愁來天不管。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春天已過去一半了,面對滿眼春光,不禁觸目生情,詩人雖“閑而心卻煩,竟走到樓臺的最高處,從這頭到那邊把一道道的“闌干都“倚遍了,而愁緒卻沒有人理睬,可見心境的悲涼!在風和日暖的大好春光,到處呈現出盎然活力,但是詩人因別有幽恨在心頭,故覺得滿眼春光也不屬于自己!又如其詞?清平樂送春?:風光緊急,三月俄三十。擬欲留連計無及,綠野煙愁露泣。倩誰寄語春宵,城頭畫鼓輕敲。繾綣臨歧囑付,來年早到梅梢。詞的上片寫暮春時節,紅瘦綠肥,樹木含煙,花草滴露

10、,都似為無計留春而感傷,這是詩人愛情婚姻被粉碎后一種絕望悲傷的情感的表達。下片通過寫寄語春宵表現了一種急迫的惜春之情,反映了詩人力圖挽救不幸婚姻的急迫心情,是在悲觀的情緒下所作的最后一點努力。總之,無盡的愁緒是詩人婚姻情感缺失性體驗的表現,朱淑真只能借助詩詞慰藉傷痕累累的心靈。朱淑真的恨是她對婚姻不滿而生發的怨恨之情。婚前的朱淑真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這場婚姻里,但是實際的婚姻并沒有她所想象的美妙,婚姻對她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怨恨之情也便油然而生。絕望憤怒的情緒在其?斷腸集?中隨處可見。如她的?鷓鴣天?:獨倚闌干晝日長,紛紛蜂蝶斗輕狂。一天飛絮東風惡,滿路桃花春水香。當此際,意偏長,萋萋芳草傍池塘。

11、千鐘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與海棠。詞人在蜂飛蝶舞的明媚春光里,久久地獨倚欄桿,無所寄托,寂寞無聊,她恨“東風的無情,因為它是摧毀桃花,及自己不幸命運的罪魁禍首。又如她的?問春?:春到休論舊日情,風光還是一番新。鶯花有恨偏供我,桃李無言只惱人。粉淚洗干清瘦面,帶圍寬盡小腰身。東君負我春三月,我負東君三月春。這首詞同樣地說明了詞人劇烈的憤怒之情。在“東君假設也憐孤獨,莫使韶光便似秋?訴春?中,詩人以企求的方式對“東君提出自己內心的抗議,對當時封建社會提出了責問。這種怨恨之情是朱淑真婚姻情感缺失性體驗最劇烈的表現。一部?斷腸集?便是朱淑真婚姻情感缺失性體驗的記載史。在婚姻缺失情感之下,她把所有婚姻缺失

12、體驗愁苦、寂寞、悲慘、怨恨之情都化為詩詞表達出來,透過其詩詞我們能深深地體會到一位女詩人在不幸婚姻下所發出來的心聲。二朱淑真的詩詞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她一直處于婚姻情感缺失狀態之下以及這種狀態所帶給她的痛苦之中,這令我們不禁會深思這場悲劇的淵源。宋代是理學的鼎盛階段,封建禮教對女子的束縛很多。女子在婚姻中一般得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朱淑真在父母的安排下,被許配一個與自己興致愛好完全不同的人。朱淑真對此憤憤不平,曾做詩?愁懷?: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以休生連理枝。在這里詩人把自己和丈夫生活在一起比作根本不宜同處一池的“鷗鷺與“鴛鴦,雙方很難彼此適應,難于溝通,明確指

13、出了對其婚姻不滿足。但是沒有人同情她,幫助她,讓她解除這場不合理的婚姻,她自己也意識到父命難違,只好被迫承受現實的婚姻。她只能用詩詞去發泄心中的不滿和寄托對美妙愛情的憧憬。但即便如此,別人還常常誤解她。曾作?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照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詩歌描寫了主人公對愛情的追憶,感慨今昔非比。有評語說“朱淑真元夕?生查子?詞那么佳矣,豈良人家婦所宜邪有人借此攻擊她失節,給她蒙上不貞之名。朱淑真所生活的社會環境由此可見一斑,因此社會歷史背景是造成朱淑真悲劇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假如說社會環境是造成朱淑真婚姻悲劇的客觀條件、外在因素

14、的話,那么朱淑真的個性、對婚姻的態度就是造成朱淑真婚姻的主觀條件、內在因素。朱淑真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華出眾,自己也頗為自負,對愛情有著的美妙夢想,并喜歡詩詞寫作。這些在少女時代可以作為優點,但一旦為人之婦之后,可就另當別論了,更何況朱淑真生活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社會。女子結婚后,應該安分守己地呆在家中,做點針線活,相夫教子。朱淑真在婚后心態沒有做適當的調整,仍沉醉在少女時候對愛情的美妙夢想中。在日常生活中她又不擅長處理好和夫家成員的關系,容易和夫家成員產生磨擦。如她在?自責?二首中憤憤地寫道:女子弄文誠可罪,那堪吟月又吟風?磨穿鐵硯成何事,繡折金針卻有功。詩中可以看出她的抱怨,也可以看

15、出她仍然無法融入世俗的家庭,得不到社會的贊賞。據鄧紅梅研究,朱淑真不喜宦游、沒有子嗣,此種情形更使她在世俗的家庭的處境步履維艱,加之婚姻不合,越發讓她難于承受,性格也隨之變得多愁善感,多疑,脆弱,缺乏開朗之心。一旦遇到不如意之事便憂愁連綿,難于自拔。她不擅長尋找解決的方法或是轉變心態,去適應這樣的婚姻。朱淑真不僅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子,其性格也有孤傲、固執、堅強的一面,具有強烈的個性意識,非常珍惜自己獨特的生活感受,她始終如一地不屈從于命運安排,并終生與之作韌性的抗爭。如?惜春?: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苦相摧。愿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落翠苔。詩人滿懷熱情地歌唱真摯的愛情,希望它可以長久不衰,不

16、被舊禮教和惡權力所摧殘。又如?黃花?: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由能愛此工。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這首詩采用比照的手法,將苔蘚的擅長變化和菊花的始終不變加以對照,表達詩人對菊花品質節操的贊賞,說明自己“寧可抱香枝上老,也不會改變對理想的追求。正因為如此,她越發要借助詩詞來大膽地歌詠愛情以此來表達對不和諧婚姻的不滿與抗爭、對婦女傳統生活方式提出質疑,這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觀念看來,更非良家子女所為。從上可以看出,封建社會的客觀環境、朱淑真的個性因素最終導致她經歷了痛苦的婚姻情感缺失性體驗。鄭元佐.朱淑真集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1.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北京:中華書局,1992,3.杜學元.中國女子教育通史.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6,101-102.黃亞清.朱淑真詩詞愛情心態淺探j.浙江樹人大學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