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名作中的那些詩詞名句匯合_第1頁
張九齡名作中的那些詩詞名句匯合_第2頁
張九齡名作中的那些詩詞名句匯合_第3頁
張九齡名作中的那些詩詞名句匯合_第4頁
張九齡名作中的那些詩詞名句匯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張九齡名作中的那些詩詞名句匯合_關于張九齡的古詩大全 湞陽峽張九齡唐詩鑒賞 【原文】 湞陽峽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 水暗先秋冷,山晴當晝陰。 重林間五色,對壁聳千尋。 惜此生遐遠,誰知造化心。 【賞析】 湞陽峽,是湞水中的一個峽谷,湞水源出江西省信豐縣,流經張九齡的家鄉曲江。 這首詩描寫在家鄉峽谷溪流中行舟的情景。首聯寫峽谷的狹窄、深邃。詩人駕著小船,曲曲折折地穿過峽谷,緊緊地挨著山壁前進。頷聯兩句,分別寫峽谷的山和水。溪水那么綠,綠得昏暗發黑。盡管未到秋天,水面上沁出陣陣寒意。峽谷兩面高山綿延,森林茂密,濃蔭把日光遮擋了,所以晴天也顯得陰森森的。假如說頷聯描寫山水,是著重表現峽谷的清幽;

2、那么頸聯集中寫山,則是旨在描繪峽谷的壯美。峽谷內,千尋峭壁,相對矗立;山上層林盡染,五色繽紛。清幽而壯美的自然景致,使詩人內心生出一種悠遠的情思,驚喜地感嘆天地、大自然制造孕育萬物之心,真是深不行測。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卷一中說:“唐初五言古漸趨于律,風格未進。陳正字(子昂)起衰而詩品始正,張曲江(九齡)繼之,詩品乃醇。”張九齡繼陳子昂之后,大量運用五言律詩描繪山水,語言省凈,清爽含蓄,平仄和諧,粘對合律。大多數山水詩都能制造出情景交融、清遠渾成的藝術意境。作為盛唐詩壇上年歲較長的一位詩人,張九齡在致力于寫陳子昂式的感遇詩的同時,細心創作了數量豐富的山水詩,成為孟浩然、王維山水田園詩派的一位

3、先導者。正如明人胡震亨所說:“張子壽(九齡)首創清淡之派,盛唐繼起,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韋應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風神者也。”張九齡的這首湞陽峽,就體現了他的山水詩景色清麗,文字洗練、意境清遠這一個“清”的特色。 張九齡名作中的那些詩詞名句(篇二) 張九齡忝官二十年盡在內職,及為郡嘗積戀,因賦詩焉原文 江流去朝宗,晝夜茲不舍。仲尼在川上,子牟存闕下。 圣達有由然,孰是無心者。一郡茍能化,百城豈云寡。 愛禮誰為羊,戀主吾猶馬。感初時不載,思奮翼無假。 閑宇常自閉,沉心何用寫。攬衣步前庭,登陴臨曠野。 白水生迢遞,清風寄瀟灑。愿言采芳澤,終朝不盈把。 張九齡名作中的那些詩詞名句(篇三) 張九

4、齡始興南山下有林泉,嘗卜居焉,荊州臥病有懷此地原文 出處各有在,何者為陸沉。幸無迫賤事,聊可祛迷襟。 世路少夷坦,孟門未嶇嶔。多慚入火術,常惕履冰心。 一跌不自保,萬全焉可尋。行行念歸路,眇眇惜光陰。 浮生如過隙,先達已吾箴。敢忘丘山施,亦云年病侵。 力衰在所養,時謝良不任。但憶舊棲息,愿言遂窺臨。 云間日孤秀,山下面清深。蘿蔦自為幄,風泉何必琴。 歸此老吾老,還當日千金。 張九齡名作中的那些詩詞名句(篇四) 張九齡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原文 緬然萬里路,赫曦三伏時。飛走逃深林,流爍恐生疵。 行李豈無苦,而我方自怡。肅事誠在公,拜慶遂及私。 展力慚淺效,銜恩感深慈。且欲湯火蹈,況無鬼神欺。 朝發

5、高山阿,夕濟長江湄。秋瘴寧我毒,夏水胡不夷。 信知道存者,但問心所之。呂梁有出入,乃覺非虛詞。 張九齡名作中的那些詩詞名句(篇五) 張九齡奉和圣制南郊禮畢酺宴原文 配天昭圣業,率土慶輝光。春發三條路,酺開百戲場。 流恩均庶品,縱觀聚康莊。妙舞來平樂,新聲出建章。 分曹日抱戴,赴節鳳歸昌。幸奏承云樂,同晞湛露陽。 氣和皆有感,澤厚自無疆。飽德君臣醉,連歌奉柏梁。 張九齡名作中的那些詩詞名句(篇六) 張九齡和許給事中直夜簡諸公原文 未央鐘漏晚,仙宇藹沉沉。武衛千廬合,嚴扃萬戶深。 左掖知天近,南窗見月臨。樹搖金掌露,庭徙玉樓陰。 他日聞更直,中宵屬所欽。聲華大國寶,夙夜近臣心。 逸興乘高閣,雄飛在

6、禁林。寧思竊抃者,情發為知音。 張九齡名作中的那些詩詞名句(篇七) 張九齡洪州西山祈雨,是日輒應,因賦詩言事原文 茲山蘊靈異,走望良有歸。丘禱雖已久,甿心難重違。 遲明申藻薦,先夕旅巖扉。獨宿云峰下,蕭條人吏稀。 我來不外適,幽抱自中微。靜入風泉奏,涼生松栝圍。 窮年滯遠想,寸晷閱清暉。虛美悵無屬,素情緘所依。 詭隨嫌弱操,羈束謝貞肥。義濟亦吾道,誠存為物祈。 靈心倏已應,甘液幸而飛。閉閣且無責,隨車安敢希。 多慚德不感,知復是耶非。 張九齡名作中的那些詩詞名句(篇八) 張九齡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原文 宗臣事有征,廟算在休兵。天與三臺座,人當萬里城。 朔南方偃革,河右暫揚旌。寵錫從仙禁,

7、光華出漢京。 山川勤遠略,原隰軫皇情。為奏薰琴唱,仍題寶劍名。 聞風六郡伏,計日五戎平。山甫歸應疾,留侯功復成。 歌鐘旋可望,衽席豈難行。四牡何時入,吾君憶履聲。 全文賞析 此詩可分為兩大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寫張說巡邊的歷史背景,“朔南方偃革,河右暫揚旌”說明朝廷是由于邊疆發生戰事派遣燕國公巡邊。同時,“寵錫從仙禁,光華出漢京”,寫出了出京時張說的光榮。其實,張說出任朔方節度使,說白了就是貶官,把貶官寫得如此榮耀,一則由于應制詩不能顯出不滿之意,二來這樣寫也是對友人的一種寬慰。后一部分主要贊揚張說的政治才能以及對他建功立業的期望。“聞風六郡伏,計日五戎平”,形象地說明白張說的治邊才能。“山甫歸應

8、疾,留侯功復成”,以仲山甫與張良來比方張說,仲山甫與張良都是古代杰出的輔弼大臣,這充分表明白對張說的敬佩。而結聯“四牡何時入,吾君憶履聲”說“吾君”也希望張說早日凱旋,對張說是一種莫大的激勵。 此詩還有一個值得留意的地方,就是張九齡對唐玄宗興戰之心的暗中諷諫。當時唐玄宗送行詩中有“三軍臨朔野,駟馬即戎行”、“戈劍靖要荒”等詩句,表明要耀武揚威,戰服邊疆,與張九齡同時的其他大臣奉和圣制詩,大多順玄宗意,對朝廷興戰歌功頌德。而張九齡此詩開篇高擎“宗臣事有征,廟算在休兵”,指出朝廷開戰的目的不是戰斗本身而是制止戰斗。針對唐玄宗尚戰,張九齡為防微杜漸,盼望能以諷諫感悟帝王興戰之心。這在“開元盛世”的背

9、景下,實犯難得。 寫作背景 公元722年(開元十年)舊歷四月,大唐燕國公張說作為首任朔方節度使巡邊。唐玄宗以詩送行,眾大臣奉和應制,張九齡此詩就是其中的一首。張九齡名作中的那些詩詞名句(篇九) 張九齡初發道中贈王司馬兼寄諸公原文 昔歲嘗陳力,中年退屏居。承顏方弄鳥,放性或觀魚。 曾是安疵拙,誠非議卷舒。林園事益簡,煙月賞恒馀。 不意棲愚谷,無階奉詔書。湛恩均大造,弱植愧空虛。 肅命趨仙闕,僑裝撫傳車。念行開祖帳,憐別降題輿。 誰謂風期許,叨延禮數殊。義沾投分末,情及解攜初。 追餞扶江介,光輝燭里閭。子云應孤獨,公叔為吹噓。 景物春來異,音容日向疏。川原行稍穩,鐘鼓聽猶徐。 林隔王公輿,云迷班氏

10、廬。戀親唯委咽,思德更躊躇。 徇義當由此,懷安乃闕如。愿酬明主惠,行矣豈徒歟。 張九齡名作中的那些詩詞名句(篇十) 張九齡登荊州城樓原文 天宇何其曠,江城坐自拘。層樓百馀尺,迢遞在西隅。 暇日時登眺,荒郊臨故都。累累見陳跡,寂寂想雄圖。 古往山川在,今來郡邑殊。北疆雖入鄭,東距豈防吳。 幾代傳荊國,當時敵陜郛。上流空有處,中土復何虞。 枕席夷三峽,關梁豁五湖。承平無異境,守隘莫論夫。 自罷金門籍,來參竹使符。端居向林藪,微尚在桑榆。 直似王陵戇,非如寧武愚。今茲對南浦,乘雁與雙鳧。 張九齡名作中的那些詩詞名句(篇十一) 張九齡酬周判官巡至始興會改秘書少監見貽之作兼呈耿廣州原文 惟昔遷樂土,迨今已重世。陰慶荷先德,素風慚后裔。 唯益梓桑恭,豈稟山川麗。于時初自勉,揆己無兼濟。 瘠土資勞力,良書啟蒙蔽。一探石室文,再擢金門第。 既起南宮草,復掌西掖制。過舉及小人,便蕃在中歲。 亞司河海秩,轉牧江湖澨。勿謂符竹輕,但覺涓塵細。 一麾尚云忝,十駕宜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