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中醫護理方案效果分析總結報告1(共6頁)_第1頁
丹毒中醫護理方案效果分析總結報告1(共6頁)_第2頁
丹毒中醫護理方案效果分析總結報告1(共6頁)_第3頁
丹毒中醫護理方案效果分析總結報告1(共6頁)_第4頁
丹毒中醫護理方案效果分析總結報告1(共6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丹毒(dnd)中醫護理方案(fng n)護理效果總結分析報告一、基本(jbn)情況 丹毒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33個優勢病種中醫護理方案”中的病種之一,自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我院應用“丹毒中醫護理方案”護理住院患者3共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3天。 辨證分型統計如下:與診療方案一致的病例數3例:濕熱毒蘊證3例。應用的主要辨證施護方法:評估觀紅赤腫脹的部位、性質、范圍,每日定時、定位用軟尺測量患肢腫脹部位的周徑,以了解腫脹變化情況。患側肢體嚴禁靜脈輸液。每日用碘伏消毒清洗創面。臥床休息,避免勞累,抬高患肢3040度。 應用的主要中醫護理技術:中藥外敷、中藥泡洗(未潰期)穴位按摩、中

2、藥濕敷。二、護理方案應用情況分析(一)主要中醫護理措施應用情況 1、主要辨證施護方法應用情況主要癥狀病例數辯證施護方法實施人次百分比局部紅赤腫脹3評估紅赤腫脹的部位、性質、范圍3100%臥床休息抬高患肢30403100%消毒清洗創面133%患側肢體嚴禁靜脈輸液3100%告知患者戒煙、酒3100% 發熱 2監測體溫2100% 多飲水2100%用清熱解毒中藥煎湯代茶頻頻飲服,2100%疼痛3評估疼痛的性質、部位、程度、持續時間3100%少食多餐3100%水皰1保持局部皮膚清潔1100%遵醫囑抽吸皰液1100% 2、中醫護理技術應用(yngyng)情況主要癥狀病例數中醫護理技術實施人次百分比局部紅赤

3、腫脹3中藥泡洗(未潰期)133%中藥外敷3100%中藥濕敷267%發熱2穴位按摩2100% 疼痛3耳穴貼壓3100%中藥外敷3100%中藥濕敷 3100%水皰1中藥濕敷1100%耳穴貼壓1100%中藥外敷1100%中醫護理技術(jsh)應用頻率高的項目是中藥(zhngyo)外敷,其次是中藥濕敷、中藥泡洗(未潰期)、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1、中藥外敷是由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的癥狀主動與主管醫師溝通并實施,因此應用的主動性高,且無創傷,患者易于接受。2、中藥濕敷、中藥泡洗(未潰期)操作方法簡單,且相對經濟實惠,臨床易于實施。(二)依從性和滿意度分析 1、患者對中醫護理技術的依從性和滿意度項目例數(人)

4、依從性(%)滿意度(%)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滿意一般不滿意中藥外敷33(100%)008(100%)00中藥濕敷32(67%)1(33.3%)0000中藥泡洗11(100%)002(100%)00 2、患者(hunzh)對健康指導的滿意度患者對健康指導的滿意度分為(fn wi)三個層次:滿意(mny):2(67%);一般:1人(33.3%);不滿意:0人。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導內容清晰明確,便于護理人員掌握及臨床應用。2、護理人員在實施方案的過程中,加強了護患溝通,觀察病情更加及時、細致,健康教育更加專業、統一,使患者感到護理人員具有良好的工作態度和職業素養,從而贏得了患者的信任。(三)

5、責任護士對中醫護理方案的評價 責任護士對中醫護理方案的評價分為四個層次:實用性強:2人(67%); 實用性較強:1人(33%); 實用性一般:0人; 不適用:0人(0%)。 分析其原因:1、方案對于每個疾病的常見癥狀護理、中醫用藥護理、健康指導等方面均給予了系統、明確的專業指導,使護理人員明確自己在各疾病中醫專科護理中應該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隨機性。2、方案中對各疾病常見癥狀適用的中醫護理技術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并對關鍵環節如:選穴、應用時間、觀察要點等做了明確說明,使中醫護理技術的應用更加規范、科學。3、系統規范的中醫專科護理標準,對于提高年輕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中醫臨床護

6、理服務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四)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中醫飲食調護未落實到位臨床中,大部分醫院的營養食堂未能特色的中醫辨證膳食,具有中醫特色的飲食調護局限在健康指導層面。2、護理效果評價缺乏客觀指標支撐護理效果評價是由責任護士的主觀認識及感受來進行評價,造成評價標準不一致,建議通過專家論證,建立更加科學的評價方法。3、加強護士培訓,提高患者滿意度三、護理效果評價與分析(一)護理效果方法評價1、評價方法對丹毒的主要癥狀局部紅赤腫脹 發熱 疼痛 水皰應用主要辨證施護方法及中醫護理技術(包括應用次數及天數)后的護理效果進行評價2、評價標準將癥狀的護理效果分為四個層次:好、較好、一般、差。(二)護

7、理效果分析 采用以上評價方法和標準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價,主要關鍵點為:以癥狀改善及相關健康教育內容的落實為主要評價指標(zhbio)。本護理方案的效果分析如下:主要癥狀病例數(人)護理效果(%)好較好一般差局部紅赤腫脹 32(67%)1(33%)00發熱21(50%) 1(50%) 00疼痛33(100%) 000 通過開展辨證施護、實施中醫(zhngy)護理技術和中醫個體化健康指導,80%以上患者認為中醫護理配合治療對改疼痛(tngtng)等不適癥狀有良好的護理效果。四、中醫護理的作用分析案例一:余益偉,男,73歲,近四年雙下肢多次反復交替出現紅腫熱痛,予抗感染等對癥處理后均好轉。三天前再次出

8、現右下肢紅、腫、熱、痛,收住入院。疼痛評分3分,自理能力評分95分。專科檢查:右下肢小腿及腳背腫脹明顯,色鮮紅,觸痛(+)中醫診斷:丹毒(濕熱毒蘊證),西醫診斷:右下肢淋巴管炎。患肢抬高,芙蓉膏外敷,配合藥物治療,局部紅腫消退,兩周后癥狀緩解出院。案例二: 劉家珍,女,60歲,三天前出現左足皮膚破潰后出現左足背紅腫熱痛,活動后加重。為求進一步治療,入我科就診。疼痛評分4分,自理能力評分80分。專科檢查:左足破潰,大小約3*4厘米,伴左背腫脹明顯,色鮮紅,觸痛(+)中醫診斷:丹毒(濕熱毒蘊證),西醫診斷:左下肢淋巴管炎。入院后予患肢抬高、飲食指導、用藥指導、情志護理,配和中藥泡洗、中藥濕敷局部紅

9、腫明顯消退,三周后出院。案例(n l)三:董海燕(hi yn),女,80歲,患者一月(y yu)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發熱,后出現右下肢紅腫疼痛,為求進一步治療,入我院就診。疼痛評分4分,自理能力評分75分。專科檢查:右下肢小腿及腳背腫脹明顯,色鮮紅,觸痛(+)中醫診斷:丹毒(濕熱毒蘊證),西醫診斷:右下肢淋巴管炎。患肢抬高,芙蓉膏外敷,配合藥物治療,局部紅腫消退,三周后癥狀緩解出院。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 聯系電話入院日期出院日期科室 責護/職稱責任護士劉家珍女601161120133290403022015.5.32015.5.30 外科衛友云/護師張敬敬(護師)董海燕女8027910618855

10、1716232015.4.142015.4.29 外科杜月梅/護師張云芳(護師) 余益偉男73277265 136372638192015.4.182015.5.3外科葛玲麗/主管護師張敬敬(護師)(一)護理難點分析設施中醫護理操作,患者床單位污染率較高。增加護理成本和護理工作量。(二)護理作用分析從護理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根據醫師的辨證施治,責任護士進行臨癥(證)施護、健康教育等方法,對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有一定作用。減輕(jinqng)局部(jb)紅赤腫脹觀察紅赤腫脹的部位、性質、范圍,每日定時、定位用軟尺測量患肢腫脹部位的周徑,以了解腫脹變化情況。患側肢體嚴禁靜脈輸液。臥床休息,抬高患肢3040避免勞累(loli)。告知患者戒煙、酒。予中藥外敷及中藥濕敷,耳穴貼壓,取神門、腦、交感、枕、腎上腺、皮質下等穴。 2、減輕疼痛 觀察痛疼的性質、程度、持續時間。遵醫囑給予三黃液或黃柏液中藥濕敷,達到清熱解毒、保持局部濕潤;消瘀散或芙蓉膏中藥外敷,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使瘡周紅腫熱痛癥狀減輕。減輕水泡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忌用強烈刺激性沐浴品及熱水燙洗局部皮膚。水泡超過3cm者,抽吸泡液,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本專科其他中醫護理方法應用情況 執行方案的3例丹毒患者未采用其它中醫護理技術及方法。內容總結(1)丹毒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