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油油 層層 物物 理理 學學油層巖石流體骨架孔隙空間(孔隙、喉道、孔隙類型、孔隙結構)(定義、分類,測定)K(定義、單位、達西定律、滑脫效應、測定)、K關系影響因素其他性質分布(Si)狀態(相圖)流體類別氣油水Z,Bg,Cg,g,g,gRs,Ps,Co,Bo,Eo,Bt等了解油油 層層 物物 理理 學學飽和多相流體時巖石的物理性質1、表面張力、表面能:形成條件、相關概念、影響因素,測定方法2、潤濕性:A,潤濕滯后,斑狀潤濕,測定方法3、毛管壓力:概念,計算公式,測定方法,毛管壓力曲線的繪制與分析,H50的應用,孔吼分布特征參數的求取4、相對滲透率:定義、表示方法,與絕對滲透率的區別,曲線繪制與
2、分析,流度比,產水率,影響因素,測定方法,應用第一章 儲油氣巖石的物理性質 了解儲層巖石的孔隙空間與孔隙結構的概念,掌握孔隙結構的研究手段;深入理解儲層孔隙結構的特征,以及表征孔隙結構的參數性質。 明確表征油藏儲層巖石物理性質的參數特征,熟練掌握孔隙度、滲透率、流體飽和度,以及比表面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了解影響儲集巖物理性質的地質因素;掌握、熟悉儲集巖孔隙度、滲透率、飽和度的測定方法及原理,掌握達西方程的應用條件及范圍。主要教學內容及要求主要教學內容及要求 第一節第一節 儲集巖的孔隙空間和孔隙類型儲集巖的孔隙空間和孔隙類型 一、一、 儲集巖的孔隙空間和孔隙結構儲集巖的孔隙空間和孔隙結構 孔隙
3、空間孔隙空間: 巖石中未被礦物顆粒、膠結物或其它固體物質填集的空間。 孔隙空間是由孔隙和喉道孔隙空間是由孔隙和喉道構成構成。孔隙:孔隙:巖石顆粒包圍著的較大空間。喉道:兩個顆粒間連通的狹窄部分。 孔隙結構:儲集巖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幾孔隙結構:儲集巖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幾何形狀、大小分布及相互連通關系。何形狀、大小分布及相互連通關系。 碳酸鹽儲集巖由于溶洞、裂縫及次生孔隙發育,其孔隙結構:儲集巖所具有的孔、洞、縫的大孔隙結構:儲集巖所具有的孔、洞、縫的大小、形狀和相互連通關系。小、形狀和相互連通關系。第一節第一節 儲集巖的孔隙空間和孔隙類型儲集巖的孔隙空間和孔隙類型 一、一、 儲集巖的孔隙空間
4、和孔隙結構儲集巖的孔隙空間和孔隙結構 砂巖儲集巖的孔隙類型砂巖儲集巖的孔隙類型 粒間孔、溶蝕孔、微孔隙和裂隙。粒間孔、溶蝕孔、微孔隙和裂隙。 粒間孔:粒間孔:砂巖中主要和普遍的孔隙類型。以此為主的巖石,砂巖中主要和普遍的孔隙類型。以此為主的巖石,通常孔喉大、滲透性好。經歷成巖作用會有變化。通常孔喉大、滲透性好。經歷成巖作用會有變化。溶蝕孔:溶蝕孔:巖石中易溶物質(如碳酸鹽、長石、硫酸鹽等礦物)巖石中易溶物質(如碳酸鹽、長石、硫酸鹽等礦物)的溶解形成,其類型與溶蝕組分密切相關。具溶蝕孔隙的砂的溶解形成,其類型與溶蝕組分密切相關。具溶蝕孔隙的砂巖儲集性變化大,主要取決于溶蝕孔隙和喉道的大小、分布巖
5、儲集性變化大,主要取決于溶蝕孔隙和喉道的大小、分布以及連通性;孤立的溶孔不會改善滲透能力。以及連通性;孤立的溶孔不會改善滲透能力。微孔隙:微孔隙:粘土礦物間、雜基內有大量的微孔隙。其特征常常粘土礦物間、雜基內有大量的微孔隙。其特征常常是高比面、小孔徑;低滲透性和高含水飽和度。是高比面、小孔徑;低滲透性和高含水飽和度。裂隙:裂隙:對儲集空間的貢獻一般不大,但它將提高任何一種儲對儲集空間的貢獻一般不大,但它將提高任何一種儲集巖的滲濾能力。集巖的滲濾能力。儲集巖孔隙空間和孔隙結構的研究方法儲集巖孔隙空間和孔隙結構的研究方法 (1 1)水銀注入法(毛管壓力曲線)水銀注入法(毛管壓力曲線)l根據水銀克服
6、巖石孔隙喉道的毛細管阻力來測定巖石的孔喉根據水銀克服巖石孔隙喉道的毛細管阻力來測定巖石的孔喉大小分布的方法。具有快速、準確的優點。所測得的毛管壓大小分布的方法。具有快速、準確的優點。所測得的毛管壓力力水銀飽和度關系曲線可以定量反映儲集巖的孔隙喉道的水銀飽和度關系曲線可以定量反映儲集巖的孔隙喉道的大小分布。大小分布。 (2 2)鑄體薄片法)鑄體薄片法l將染色樹脂注入到被洗凈和抽空的巖心孔隙內,待樹脂凝固將染色樹脂注入到被洗凈和抽空的巖心孔隙內,待樹脂凝固后,再將巖心切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其中帶色的樹脂部分后,再將巖心切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其中帶色的樹脂部分代表巖石二維空間的孔隙結構狀態,可以很方
7、便地直接觀察代表巖石二維空間的孔隙結構狀態,可以很方便地直接觀察到巖石薄片中的面孔率、孔隙、喉道及孔喉配位數等。到巖石薄片中的面孔率、孔隙、喉道及孔喉配位數等。 (3 3)掃描電鏡法)掃描電鏡法l掃描電鏡能夠清楚地觀察到儲層巖石的主要孔隙類型:粒掃描電鏡能夠清楚地觀察到儲層巖石的主要孔隙類型:粒間孔、微孔隙、喉道類型和測定出孔喉半徑等參數。間孔、微孔隙、喉道類型和測定出孔喉半徑等參數。 (4 4)復制孔隙)復制孔隙- -喉道喉道l將伍德合金(或者樹脂)注入巖石孔隙空間中后,將巖石將伍德合金(或者樹脂)注入巖石孔隙空間中后,將巖石基質全部溶蝕,所留下的孔隙基質全部溶蝕,所留下的孔隙- -喉道骨架
8、再用一種透明塑喉道骨架再用一種透明塑料將其包裹。這種透明塑料即代表巖石部分。然后再進行料將其包裹。這種透明塑料即代表巖石部分。然后再進行立體觀察孔隙空間結構的直觀模型。立體觀察孔隙空間結構的直觀模型。儲集巖孔隙空間和孔隙結構的研究方法儲集巖孔隙空間和孔隙結構的研究方法 p按孔隙空間形態及其儲滲特征劃分的孔隙度概念:按孔隙空間形態及其儲滲特征劃分的孔隙度概念:絕對孔隙度絕對孔隙度:指巖石中所有未被碎屑物質或填隙物充指巖石中所有未被碎屑物質或填隙物充填的空間與巖石總體積之比。填的空間與巖石總體積之比。連通孔隙度:連通孔隙度:指巖石中相互連通的孔隙體積與巖石總指巖石中相互連通的孔隙體積與巖石總體積之
9、比。體積之比。流動孔隙度:流動孔隙度:指巖石中能夠在一般生產壓差下流動的指巖石中能夠在一般生產壓差下流動的那一部份液體體積與巖石總體積之比。可隨壓差或流那一部份液體體積與巖石總體積之比。可隨壓差或流體性質不同而改變。體性質不同而改變。有效有效( (含烴含烴) )孔隙度孔隙度:指巖石孔隙中烴類體積與巖石總指巖石孔隙中烴類體積與巖石總體積之比。它僅是連通孔隙度中含烴類的那一部分。體積之比。它僅是連通孔隙度中含烴類的那一部分。第二節第二節 儲集巖的孔隙度儲集巖的孔隙度 在確定孔隙度時,只要求得巖石總體積、固體部份(顆粒及膠結物)的體積以及孔隙體積這三個參數中的兩個,就能根據公式計算出孔隙度值。 1.
10、 樣品總體積的測定樣品總體積的測定1)封蠟法 2)水銀體積泵法 3)測量巖樣尺寸孔隙度的測定方法孔隙度的測定方法 2. 樣品固體體積的測定樣品固體體積的測定1)比重瓶法 2)氣體壓縮法 3)浸沒稱重法3.樣品孔隙體積的測定樣品孔隙體積的測定1)飽和流體法 2)氣體膨脹法第二節第二節 儲集巖的孔隙度儲集巖的孔隙度 目前測定孔隙度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飽和煤油法飽和煤油法 氣體法氣體法 飽和煤油法飽和煤油法 1. 制樣,編號,抽提,烘干,將巖樣捆一根細銅絲,稱巖樣在空氣中重量G1;4. 將飽和煤油的巖樣浸泡在煤油中稱巖樣在煤油中重量G3,實驗結束2. 將巖樣放入抽真空裝置中抽真空,在真空狀態下充分注
11、入煤油;3. 將飽和煤油的巖樣在空氣中稱其重量G2;%1003212GGGG孔隙度的測定方法孔隙度的測定方法 第二節第二節 儲集巖的孔隙度儲集巖的孔隙度 孔隙度的測定方法孔隙度的測定方法 原理:根據 P1V1/T1P2V2/T2 實驗時為恒溫 T1T2 則 P1V1P2V2 氣體法氣體法1. 將標準室的壓力穩定在Po后關閉閥門5,再開啟閥門6待壓力穩定后讀出此時壓力P1;2. 將巖樣放入巖樣測量室后關閉閥門7、6,開啟閥門5待壓力達到P1穩定后關閉閥門5;3. 再開啟 閥門6,待壓力穩定后確定此時的壓力P2,實驗結束 第二節第二節 儲集巖的孔隙度儲集巖的孔隙度 有效應力下的孔隙度有效應力下的孔
12、隙度 沉積巖的孔隙度是壓實程度的函數,壓實的作用力是巖石埋藏最大深度的函數。 某一深度D取得巖心時,巖心所承受的上覆巖層的壓力為: 式中D:樣品的實際深度,m;:樣品深度以上巖層的平均密度,gcm3;PR:樣品深度處地層流體的壓力,MPa;pe:樣品所承受的有效上覆壓力,MPa。 第二節第二節 儲集巖的孔隙度儲集巖的孔隙度 平均孔隙度的確定方法平均孔隙度的確定方法 (1 1)分布頻率計算法)分布頻率計算法 油層段等間隔取樣分析,以孔隙度油層段等間隔取樣分析,以孔隙度值等間距分組,以各組樣品數占總樣品值等間距分組,以各組樣品數占總樣品數的百分比為頻率;以累計頻率與孔隙數的百分比為頻率;以累計頻率
13、與孔隙度作分布曲線,取度作分布曲線,取50%50%對應值。對應值。1.1.單井平均孔隙度的確定方法單井平均孔隙度的確定方法2. 2. 油層的平均孔隙度油層的平均孔隙度 孔隙度頻率分布與累積頻率分布曲線孔隙度頻率分布與累積頻率分布曲線(2 2)厚度加權平均法)厚度加權平均法SSnjjj1niiniiihh11第二節第二節 儲集巖的孔隙度儲集巖的孔隙度 影響巖石孔隙度大小的因素影響巖石孔隙度大小的因素p碎屑巖碎屑巖1.1.巖石的礦物成份(成分比例、抗風化性、穩巖石的礦物成份(成分比例、抗風化性、穩定性、顆粒形狀)定性、顆粒形狀)2.2.粒度和分選性粒度和分選性3.3.膠結物含量、成分及膠結類型膠結
14、物含量、成分及膠結類型4.4.埋藏深度埋藏深度p碳酸鹽巖(受成巖后生變化影響大)碳酸鹽巖(受成巖后生變化影響大)l白云巖化白云巖化l重結晶作用重結晶作用l溶解作用溶解作用l裂縫裂縫第二節第二節 儲集巖的孔隙度儲集巖的孔隙度 應用單向流達西定律時應滿足以下假設條件:應用單向流達西定律時應滿足以下假設條件:1、流體為單向流動;2、巖石為一種流體飽和;3、流體呈線性流動(層流);4、流體與巖石不發生任何物化反應。 達西的定義:達西的定義:巖石允許粘度為1厘泊的流體,巖樣長度為1厘米,在壓差為0.1MPa(kg/cm2)的作用下,通過巖樣橫截面積為1平方厘米,出口端流量為1立方厘米/秒,此時巖樣的滲透
15、率為1達西。滲透率 K:在壓力作用下,巖石允許其孔隙中所含流體 的流動能力。第三節第三節 儲集巖的滲透率儲集巖的滲透率 稀薄氣體理論: 當壓力很低時,氣體分子相互碰撞而導致的內摩擦趨于消失,氣體流動主要是受到分子與管壁那部分碰撞的影響。此時,所出現的分子流動與粘滯流動無關,粘滯系數已不再具有意義。圖1-3-5 氣體“滑脫效應”示意圖氣體在小孔道中呈勻速流動,而液體則不然,在孔道中心的液體分子比靠近孔壁表面的分子流速要高。對比氣體和流體流動,氣體在孔道中的流動特征稱之為氣體在管壁上的滑脫滑脫現象現象。亦稱為克林貝格效應克林貝格效應(Klinkenberg effect)。 滑脫效應(滑脫效應(K
16、linkenbergKlinkenberg效應)效應)第三節第三節 儲集巖的滲透率儲集巖的滲透率 五、滲透率的測定方法(氣體測定法)原理原理 :巖石在一定的壓差下 允許流體通過的能力。1、將抽提、烘干的巖樣制成長約3厘米,直徑約為22.5厘米的圓柱體,兩端切平,編號,測量巖樣直徑、長度、Po、;2、將巖樣放入巖心夾持器并密封巖樣,逐步提高進口壓力,待壓力穩定后記錄該壓力下出口端流量;3、改變四個壓力點,記錄各壓力穩定后該壓力下巖樣出口端流量;4、測試完四個壓力下巖樣的流量后即可結束實驗。關閉進口壓力后再關閉圍限壓力,實驗結束。測試步驟:參數單位:略第三節第三節 儲集巖的滲透率儲集巖的滲透率 孔
17、隙度與滲透率一般呈正相關關系,影響孔隙度大孔隙度與滲透率一般呈正相關關系,影響孔隙度大小的因素同樣也要影響滲透率。小的因素同樣也要影響滲透率。1 1碎屑成份及粒度大小碎屑成份及粒度大小 顆粒的堆積方式與碎屑成份、粒度大小以及沉積過程。顆粒的堆積方式與碎屑成份、粒度大小以及沉積過程。2 2巖石構造巖石構造 各種層理對滲透率影響較大;沉積時顆粒排列方式。各種層理對滲透率影響較大;沉積時顆粒排列方式。3 3裂縫的作用裂縫的作用 在影響滲透率的諸多地質因素中,裂縫起著重要作用。在影響滲透率的諸多地質因素中,裂縫起著重要作用。微細的構造裂縫的發育與巖性有比較密切的關系,巖性微細的構造裂縫的發育與巖性有比
18、較密切的關系,巖性越脆,則裂縫越發育。越脆,則裂縫越發育。 裂縫的發育與構造有關,不同類型的構造上,裂縫裂縫的發育與構造有關,不同類型的構造上,裂縫具有不同的情況,裂縫是發育在傾斜變化率最大的部位。具有不同的情況,裂縫是發育在傾斜變化率最大的部位。第三節第三節 儲集巖的滲透率儲集巖的滲透率 流體飽和度S:某種流體在巖石孔隙中所占據的孔隙體積百分數。1. 原始含油、氣、水飽和度原始含油、氣、水飽和度S Soioi 、S Sgi gi 、S Swiwi 指在指在油藏投入開發之前油藏投入開發之前,油藏中處于原始地層壓力和溫度油藏中處于原始地層壓力和溫度條件下條件下油、氣、水油、氣、水的體積占巖石孔隙
19、體積的百分數。的體積占巖石孔隙體積的百分數。獲取方法:油藏第一批探井取心測試。獲取方法:油藏第一批探井取心測試。2、平均含油、氣、水飽和度、平均含油、氣、水飽和度:規定的符號為、。規定的符號為、。油氣藏中平均飽和度可分為油氣藏平面和縱向的平均飽和度。平均飽油氣藏中平均飽和度可分為油氣藏平面和縱向的平均飽和度。平均飽和度有時間概念。和度有時間概念。oSwSgS3 3、殘余油、氣飽和度:、殘余油、氣飽和度: 規定的符號為規定的符號為SorSor、SgrSgr。開發過程中,隨著油氣的采出油氣藏能量不斷下降,最終進入衰竭期,開發過程中,隨著油氣的采出油氣藏能量不斷下降,最終進入衰竭期,達到某一經濟極限
20、時,殘留在油氣藏中的油氣飽和度。達到某一經濟極限時,殘留在油氣藏中的油氣飽和度。 第四節第四節 儲集巖的油氣水飽和度儲集巖的油氣水飽和度 4 4、束縛水飽和度:、束縛水飽和度: 規定的符號為Swi。油氣層上部巖石孔隙中未被最大油氣浮力排出的水,稱為束縛水飽和度。在勘探和開發中為了方便起見,定義束縛水飽和度為“油層過渡帶上部產純油或純油層過渡帶上部產純油或純氣部份中巖石孔隙中的水飽和度,稱為束縛水飽和度。氣部份中巖石孔隙中的水飽和度,稱為束縛水飽和度。” 不同的油氣藏,因其巖石和流體性質不同,油氣運移條件的差異,因而束縛水飽和度亦相差很大。或巖石孔隙中不可再降低的含水飽和度。巖石孔隙中不可再降低
21、的含水飽和度。5.5.可動油、氣、水飽和度:可動油、氣、水飽和度:規定的符號為So、g、w。孔隙中油、氣、水體積中在油田開發所具有的壓差下,可以流動的油、氣、水體積占孔隙體積百分數。流體飽和度S:某種流體在巖石孔隙中所占據的孔隙體積百分數。第四節第四節 儲集巖的油氣水飽和度儲集巖的油氣水飽和度 飽和度的測定方法確定飽和度的方法有常規實驗室、特殊巖心分析法、測井解釋方法。1、溶劑抽提法(DeanStark蒸餾)、井場取新鮮樣,稱重G總,用蠟密封巖樣后送實驗室;、剝掉蠟殼后將巖樣放入樣品杯,儀器加溫。觀察水分捕集器水體積變化及樣品杯中有機溶劑顏色;、當水分捕集器水體積不增加,樣品杯中有機溶劑顏色為
22、無色透明時,實驗結束。在水分捕集器讀出Vw;、測試巖樣、G巖、Vp,即可計算飽和度;第四節第四節 儲集巖的油氣水飽和度儲集巖的油氣水飽和度 飽和度計算:已知:V總、Vp、Vw、G巖owGGGVo巖總%100pwwVVSwogSSS1%100pooVVS優點:1、測試結果精度高,代表性強;2、不損壞巖樣,無污染。缺點: 測試時間長。飽和度的測定方法第四節第四節 儲集巖的油氣水飽和度儲集巖的油氣水飽和度 2 2、烘干法、烘干法測試步驟:測試步驟:、現場取樣,稱重G總,送實驗室;、實驗室放入恒溫箱在105C將巖樣烘干后稱重G巖,測試、Vp;、計算飽和度。飽和度計算:wwGGV巖總%100pwwVVS
23、wgSS1特點:1、簡便、快捷;2、適用已知氣藏。飽和度的測定方法第四節第四節 儲集巖的油氣水飽和度儲集巖的油氣水飽和度 3 3、干餾法、干餾法測試步驟:測試步驟:、確定巖樣的孔隙體積Vp,即可計算飽和度。油水體積應校正。、取樣、將含有油氣水的巖樣稱重后放入儀器中,加溫至105C;、在105C溫度下,巖樣中水被蒸餾經冷凝后用計量裝置計量水的體積Vw,該溫度下Vw不再增加時讀出Vw;、將儀器溫度提高到650C,此時巖樣中原油被蒸餾為氣體,經冷凝后進入計量裝置,當油的體積不再增加時記錄Vo;優點:快捷。缺點:誤差大。圖1-4-6 水校正曲線圖1-4-7 油校正曲線飽和度的測定方法第四節第四節 儲集
24、巖的油氣水飽和度儲集巖的油氣水飽和度 儲集巖石的其它物理性質儲集巖石的其它物理性質 定義:是指構成巖石的各種大小不同的顆粒含量,以定義:是指構成巖石的各種大小不同的顆粒含量,以百分數表示。百分數表示。分析方法:篩析、沉降分析法(小于分析方法:篩析、沉降分析法(小于0.0740.053 0.0740.053 mmmm的粒級含量)。也可通過巖石薄片鏡下統計。的粒級含量)。也可通過巖石薄片鏡下統計。粒度組成的表示:列表、分布曲線。粒度組成的表示:列表、分布曲線。粒度組成的分布曲線粒度組成的分布曲線巖石粒度組成曲線巖石粒度組成曲線 巖石顆粒的粒度組成,可以表征油層巖石粒度的分散程度。砂巖油層粒度的分散
25、程度,亦可用巖石的比面來表示。 S比:單位體積巖石內顆粒的總表面積,或單位體積巖石內總孔隙的內表面積。cm2/cm3儲集巖石的其它物理性質儲集巖石的其它物理性質 巖石顆粒越細,單位巖石內顆粒數越多,顆粒越多,則比面就大。反之則小。與呈正相關;、與Sb呈負相關 Sb與Swi呈正相關: Sb越小, Swi越小, Sb越大,Swi越大。、與Swi 呈負相關;、與Sw , 無關第二章 儲油氣層中流體的物理性質 掌握單組份、雙組份、多組份烴類相態轉換和相圖并以氣體在原油中溶解與分離為線索,結合等溫增壓與降壓,了解相態的轉換性質以及臨界區域附近的反常性質。 以氣體狀態方程式及分子運動學為線索,掌握天然氣壓
26、縮因子、體積系數、壓縮系數、粘度及密度、比重等,掌握這些參數的確定方法。 以天然氣在油中的溶解與分離為線索,重點介紹地層條件下原油物性參數的概念,影響因素及確定方法。 了解油層水的物理性質、油層流體的高壓物性研究方法、油層流體相態方程。主要教學內容及要求主要教學內容及要求 單組分烴相圖單組分烴相圖 (P-TP-T圖)圖)圖圖2-1-2 單組分烴的相圖單組分烴的相圖aCaC:飽和蒸汽壓線:飽和蒸汽壓線 ,代表氣液共存的,代表氣液共存的pTpT條條件。件。 液相區、氣相區。液相區、氣相區。C C點:臨界點,該點是兩相共存的最高溫度和壓點:臨界點,該點是兩相共存的最高溫度和壓力點。力點。C C點的對
27、應的溫度和壓力分別是臨界溫度點的對應的溫度和壓力分別是臨界溫度(TcTc)和臨界壓力()和臨界壓力(PcPc)。)。Tc:Tc:高于該溫度時,無論施加多大壓力,氣體都高于該溫度時,無論施加多大壓力,氣體都不液化。不液化。Pc:Pc:高于該壓力時,無論溫度多高,氣液不會共高于該壓力時,無論溫度多高,氣液不會共存。存。當壓力、溫度大于當壓力、溫度大于C C點時,流體處于一種既不是點時,流體處于一種既不是液態,也不是氣態的狀態。如云、霧。液態,也不是氣態的狀態。如云、霧。乙烷(占乙烷(占96.83%摩爾)摩爾)-正庚烷正庚烷的的P-T圖圖雙組分烴相圖(包絡線圖):aCaC:泡點線;:泡點線;bCbC
28、:露點線;:露點線;等液量線;等液量線;液相區、氣相區、兩相區。液相區、氣相區、兩相區。C點:臨界點,泡點線和露點線的交點。點:臨界凝析壓力點,它是兩相共存的最高壓力點;點:臨界凝析溫度點,它是兩相共存的最高溫度點。雙組分烴相圖雙組分烴相圖 (P-TP-T圖)圖)三區:液相區、氣相區、氣液兩相區三區:液相區、氣相區、氣液兩相區三線:泡點線、露點線、氣液等條件線三線:泡點線、露點線、氣液等條件線三點:臨界點、臨界凝析壓力點、臨界凝析溫度點三點:臨界點、臨界凝析壓力點、臨界凝析溫度點乙烷乙烷-正庚烷具不同的重量組成時的正庚烷具不同的重量組成時的P-T圖圖影響相圖的因素影響相圖的因素(組分一定):(
29、組分一定):(1)任一混合物的兩相區都位于兩純)任一混合物的兩相區都位于兩純組分的蒸汽壓線之間;組分的蒸汽壓線之間;(2)混合物的臨界壓力高于重組分的)混合物的臨界壓力高于重組分的臨界壓力,混合物的臨界溫度都居于臨界壓力,混合物的臨界溫度都居于兩個純組分的臨界溫度之間;兩個純組分的臨界溫度之間;(3)臨界點偏向組分占優勢的一方;)臨界點偏向組分占優勢的一方;(4)包絡線偏向組分含量高的一方;)包絡線偏向組分含量高的一方;(5)兩組分的分配比例越接近,包絡)兩組分的分配比例越接近,包絡的面積就越大;臨界壓力也越高的面積就越大;臨界壓力也越高。雙組分烴相圖雙組分烴相圖 (P-TP-T圖)圖)圖圖2
30、-1-9 烷烴的雙組分臨界點軌跡曲線圖烷烴的雙組分臨界點軌跡曲線圖影響相圖的因素影響相圖的因素(不同組分):(不同組分):(1)任一兩組分組成的相圖,都高于純組分的Pc,組成的分子量相差越大, Pc越高;(2)Tc比組成中輕烴組分的Tc高,比重烴的Tc低;相圖的Tc介于兩純組分之間;(3)雙組分分子量相差越大,構成的相圖其包絡線范圍最寬;(4)雙組分臨界點C軌跡隨組分性質的差異的增加而有規律的變化。雙組分烴相圖雙組分烴相圖 (P-TP-T圖)圖) 多組分烴體系的多組分烴體系的P-TP-T圖圖多組分烴體系相圖多組分烴體系相圖 (P-TP-T圖)圖)C C點:臨界點;點:臨界點;p p, ,點:臨
31、界凝析壓力點;點:臨界凝析壓力點;T T, ,點:臨界凝析溫度點。點:臨界凝析溫度點。aCaC:泡點線;:泡點線;bCbC:露點線;:露點線;虛線:等體積線。虛線:等體積線。液相區、氣相區,液相區、氣相區,液氣兩相區,逆行區。液氣兩相區,逆行區。三點:臨界點、臨界凝析壓力點、臨界凝析溫度點。三點:臨界點、臨界凝析壓力點、臨界凝析溫度點。三線三線: :泡點線、露點線、等體積線。泡點線、露點線、等體積線。四區:液相區、氣相區,液氣兩相區,液氣逆行區。四區:液相區、氣相區,液氣兩相區,液氣逆行區。 多組分烴體系的多組分烴體系的P-TP-T圖圖l逆行區:圖中的陰影部分,逆行指的是與正常變化相反。 等溫
32、逆行區:TcTT, 等壓逆行區:PcPP,l相變過程分析:等溫降壓,正常相變為蒸發;當TcTT,等溫降壓時, A氣相B少量液相D液量增加(D為最大值)E液量減少,氣量增加F氣相BD 氣液 等溫反凝析DB 液氣 等溫反蒸發在等壓逆行區則有: 等壓反凝析 等壓反蒸發多組分烴體系相圖多組分烴體系相圖 (P-TP-T圖)圖) 多組分烴體系的多組分烴體系的P-T圖圖l相圖的應用相圖的應用油氣藏類型判斷油氣藏類型判斷方法:在相圖中標示地層原始壓力方法:在相圖中標示地層原始壓力和溫度。和溫度。 J J:未飽和油藏;:未飽和油藏; I I:飽和油藏;:飽和油藏; L L:有氣頂的油藏;:有氣頂的油藏; F F
33、:氣藏;:氣藏; A A:凝析氣藏(:凝析氣藏( TcTcT TT T, ,) 油氣開采過程,類似等溫降壓過油氣開采過程,類似等溫降壓過程。對于凝析氣藏,使液態烴的凝程。對于凝析氣藏,使液態烴的凝析不是在地層或井中,而是在地面,析不是在地層或井中,而是在地面,控制壓力是十分重要的。控制壓力是十分重要的。多組分烴體系相圖多組分烴體系相圖 (P-TP-T圖)圖)lZZ壓縮因子,修正實際氣體與理想氣體偏差的系數;壓縮因子,修正實際氣體與理想氣體偏差的系數;l壓縮因子的物理意義:給定溫度、壓力下,實際氣體占有的體壓縮因子的物理意義:給定溫度、壓力下,實際氣體占有的體積與相同溫度和壓力下的理想氣體所占有
34、的體積之比。積與相同溫度和壓力下的理想氣體所占有的體積之比。理想氣體實際氣體VVZ l 實際氣體分子具有體積,故較理想氣體難壓縮;而分子間存在實際氣體分子具有體積,故較理想氣體難壓縮;而分子間存在引力又使實際氣體較理想氣體易于壓縮。壓縮因子的大小正是引力又使實際氣體較理想氣體易于壓縮。壓縮因子的大小正是反映這兩個相反因素的綜合結果。反映這兩個相反因素的綜合結果。l Z Z1 1,V V實實V V理理,實際氣體較理想氣體難于壓縮;,實際氣體較理想氣體難于壓縮;l Z Z1 1,V V實實V V理理,實際氣體較理想氣體容易壓縮。,實際氣體較理想氣體容易壓縮。天然氣的壓縮因子天然氣的壓縮因子第二節第
35、二節 天然氣的物理性質天然氣的物理性質圖圖2-2-1 60條件下,甲烷、乙烷和丙烷的條件下,甲烷、乙烷和丙烷的壓縮因子與壓力的函數關系圖壓縮因子與壓力的函數關系圖l壓縮因子不是一個常數,它隨氣體組成、溫度和壓力而變化。Z=f(Z=f(組成,組成,p,Tp,T) )l壓縮因子須通過室內實驗來測定。l一般變化規律:在很低壓力下,實際氣體與理想氣體性質接近。壓力開始增大時,Z Z減小,由于氣體分子間吸引力作用。壓力增大至一定值,Z Z值增大,由于分子間排斥力及分子體積的影響。溫度影響的總趨勢是溫度增加Z Z值增大。由于氣體分子的動能加大,削弱了氣體分子間的作用力。天然氣的壓縮因子天然氣的壓縮因子第二
36、節第二節 天然氣的物理性質天然氣的物理性質對應狀態原理 不同氣體,雖然在不同溫度、壓力下的性質(包括壓縮因子)不不同氣體,雖然在不同溫度、壓力下的性質(包括壓縮因子)不同,臨界參數也不同,但在各自臨界點卻有共同的特性。如果以臨界同,臨界參數也不同,但在各自臨界點卻有共同的特性。如果以臨界狀態作為描述氣體狀態的基準點,則狀態作為描述氣體狀態的基準點,則在相同的對比壓力在相同的對比壓力PrPr、對比溫度、對比溫度TrTr下下,所有純烴氣體,所有純烴氣體( (包括氣體混合物包括氣體混合物) )具有相同的內涵性質(壓縮因具有相同的內涵性質(壓縮因子也相同)。子也相同)。 或所有烴類氣體處于相同的對比壓
37、力或所有烴類氣體處于相同的對比壓力PrPr、對比溫度、對比溫度TrTr時,其內涵時,其內涵性質相等。性質相等。crppp crTTT crVVV 天然氣的壓縮因子天然氣的壓縮因子第二節第二節 天然氣的物理性質天然氣的物理性質天然氣壓縮因子的確定視臨界溫度視臨界溫度Tpc:n1iciipcpypn1iciipcTyT視臨界壓力視臨界壓力PpcPpc:確定天然氣視對比參數:確定天然氣視對比參數:pcprpppPCprTTT視對比溫度視對比溫度TpcTpc:視對比壓力視對比壓力PprPpr:根據視對比參數查圖根據視對比參數查圖226得到得到Z 確定天然氣視臨界參數:確定天然氣視臨界參數:Pci-組分
38、i的臨界壓力,MPa; Tci-組分i的臨界溫度,K; P -地層壓力, MPa; T -地層溫度,K(273+t);Ppc-視臨界壓力,MPa; Tpc-視臨界溫度,K; Ppr-視對比壓力,MPa; Tpr-視臨界溫度,K;第二節第二節 天然氣的物理性質天然氣的物理性質天然氣的體積系數天然氣的體積系數 天然氣體積系數Bg:天然氣在地層條件下的體積與它在地面標準狀況下所占體積的比值。Bg 1第二節第二節 天然氣的物理性質天然氣的物理性質oogsonRTZVP0oogspnRTZVpZnRTVgZnRTPVg標準條件下:標準條件下:地層條件下:地層條件下:gsggVVB o0ogsgg/PnR
39、TZZnRT/PVVBP(293)t)Z(273PTZT0天然氣的壓縮率天然氣的壓縮率等溫壓縮率(彈性系數)C Cg g:等溫條件下,天然氣隨壓力變化的體積變化率。第二節第二節 天然氣的物理性質天然氣的物理性質根據對應狀態理論:根據對應狀態理論:crPPP rcPPPrcP1PP設視壓縮率Cgr=CgPcTrrrTcccTcggr)PZ(Z1P1)PZ(ZPPPP)PZ(Z1P1PCCcgrPCCg天然氣的密度和比重天然氣的密度和比重gggVmZRTpMZnRTpmggg地下天然氣的密度地下天然氣的密度g g:地下單位體積天然氣的質量。:地下單位體積天然氣的質量。第二節第二節 天然氣的物理性質
40、天然氣的物理性質天然氣的比重天然氣的比重g g:同溫、同壓下天然氣的密度與空氣密度的比值。:同溫、同壓下天然氣的密度與空氣密度的比值。agg28.79MMMgagg天然氣的粘度天然氣的粘度粘度是氣體(或液體)內部摩擦阻力的量度。粘度是氣體(或液體)內部摩擦阻力的量度。第二節第二節 天然氣的物理性質天然氣的物理性質 低壓下,氣體分子間距離大,分子熱運動碰撞是形成氣體低壓下,氣體分子間距離大,分子熱運動碰撞是形成氣體內摩擦阻力的主要原因,根據氣體分子運動論,此時氣體粘內摩擦阻力的主要原因,根據氣體分子運動論,此時氣體粘度遵循以下規律:度遵循以下規律:1 1、PP, g g , 而而, g g不變,
41、不變, g g與與P P無關;無關;2 2、TT,vv , g g, T T 與g g 成正比;3 3、M Mg g,分子運動速度減慢,分子運動速度減慢, g g 。在在高壓條件下高壓條件下,氣體分子密,氣體分子密度加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度加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粘滯力)起主要作用,力(粘滯力)起主要作用,其作用機理與液體類似。其作用機理與液體類似。1 1、PP,g g , g g與與P P成正比;2 2、TT,g g , T T 與g g 成反比;3 3、M Mg g,g g。 (高壓下)(高壓下)天然氣的粘度天然氣的粘度 其計算過程是: (1)首先根據天然氣的視分子量(或天然氣比重g)和
42、地層溫度從圖2-2-17查出0.1MPa時天然氣的粘度g1; (2)根據天然氣組成摩爾分數算出視臨界壓力和視臨界溫度,再根據地層壓力和溫度算出視對比壓力和視對比溫度; (3)從圖2-2-18查出g/g1。 第二節第二節 天然氣的物理性質天然氣的物理性質天然氣在石油中的溶解天然氣在石油中的溶解溶解度溶解度R Rs s( (地層原油的溶解氣油比地層原油的溶解氣油比):):地層原油在地面脫氣后,得到地層原油在地面脫氣后,得到1m1m3 3脫氣原油時所分離出的氣量(標準脫氣原油時所分離出的氣量(標準m m3 3)。)。第三節第三節 地層原油的物理性質地層原油的物理性質1 1、P PP PPsPs,P,
43、Rs;PP,Rs;PPs,P,RsPs,P,Rs不變;不變;2 2、T T,RsT T,Rs;(飽和蒸氣壓高,氣液共存條件增大);(飽和蒸氣壓高,氣液共存條件增大);3 3、組分油、氣組成性質愈接近,就愈容易相互溶解,、組分油、氣組成性質愈接近,就愈容易相互溶解,RsRs高高 。反之。反之則低。則低。在其它條件都相同時,含在其它條件都相同時,含COCO2 2的天然氣在石油中的溶解度相對要的天然氣在石油中的溶解度相對要大,而含有大,而含有N N2 2的天然氣在石油中的溶解度則會有所下降的天然氣在石油中的溶解度則會有所下降影響溶解度的主要因素影響溶解度的主要因素:實驗方法:通過地層原油高壓實驗方法
44、:通過地層原油高壓PVT取樣,實驗室進行一次脫氣,計算取樣,實驗室進行一次脫氣,計算脫出的氣量求得。脫出的氣量求得。脫氣方式:接觸脫氣(一次脫氣)脫氣方式:接觸脫氣(一次脫氣)和差異脫氣(多次脫氣)。和差異脫氣(多次脫氣)。通常一次脫氣比級次脫氣分離的氣量要多通常一次脫氣比級次脫氣分離的氣量要多。天然氣從石油中分離天然氣從石油中分離愈容易溶解于石油中的氣體組分,它從石油中分離出來愈容易溶解于石油中的氣體組分,它從石油中分離出來也就愈困難;反之,較難溶于石油中的氮氣、甲烷等組分,也就愈困難;反之,較難溶于石油中的氮氣、甲烷等組分,就容易從石油中分離出來就容易從石油中分離出來 。第三節第三節 地層
45、原油的物理性質地層原油的物理性質地層原油的飽和壓力影響因素:影響因素:溫度:飽和壓力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溫度:飽和壓力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組成:石油的輕組分和天然氣的重組分愈多,飽和組成:石油的輕組分和天然氣的重組分愈多,飽和壓力就愈低;反之愈高。壓力就愈低;反之愈高。飽和壓力飽和壓力Ps: Ps: 油層溫度下全部天然氣溶解于石油中油層溫度下全部天然氣溶解于石油中的最小壓力;或在油層溫度下從石油中開始分離出的最小壓力;或在油層溫度下從石油中開始分離出第一批氣泡的壓力。第一批氣泡的壓力。第三節第三節 地層原油的物理性質地層原油的物理性質地層原油的壓縮系數地層原油壓縮系數地層原油壓縮系數CoCo
46、:一定溫度下,單位體積地層石油在壓力改變時:一定溫度下,單位體積地層石油在壓力改變時 的體積變化率;的體積變化率;影響因素:影響因素:壓力:壓力:P PPs,P,Co Ps,P,Co P PPs,PPs,P, CoCo ;溫度:溫度:T , Co T , Co ;溶解度:溶解度:Rs, Co Rs, Co ;組成:石油的輕組分愈多,溶解的氣量愈多,石油的壓縮系數就愈大。組成:石油的輕組分愈多,溶解的氣量愈多,石油的壓縮系數就愈大。第三節第三節 地層原油的物理性質地層原油的物理性質CoCo不是常數,在一定不是常數,在一定的壓力區間,可使用一的壓力區間,可使用一個不變的平均壓縮系數;個不變的平均壓
47、縮系數;)(0102120ppceVV地層原油的體積系數油層條件下若PfPs,只有原油一相存在。若PfPs,則有氣頂(游離氣)和原油兩相存在。1.地層石油的體積系數地層石油的體積系數BoBo(單相)(單相) Bo: Bo: 地下石油體積與其在地面脫氣后的體積之比地下石油體積與其在地面脫氣后的體積之比。第三節第三節 地層原油的物理性質地層原油的物理性質A.A.Rs Rs ,BoBo ;B. T B. T ,Bo Bo ;C. PC. PPs,P Ps,P ,Bo Bo P PPsPs,P P ,BoBo略略降低降低 P PPsPs,BoBo為最大值;為最大值;D. D. 脫氣方式脫氣方式計算高于
48、飽和壓力下的石計算高于飽和壓力下的石油體積系數:油體積系數:)sPi(PoCeBBoso2.2.地層石油的兩相體積系數地層石油的兩相體積系數B Bt tBt: Bt: 當當P Pf fP Ps s時,地層石油和析出氣體的總體積與其地面脫氣石油體時,地層石油和析出氣體的總體積與其地面脫氣石油體積的比值。積的比值。ospgotV)V(VBt第三節第三節 地層原油的物理性質地層原油的物理性質gstsioosgosstsiosgot)BR(RBVB)VR(RVoV)V(VBP=PP=Ps s,R Rst st=R=Rsi si, ,此時此時B Bt t=B=Bo oP=PP=P0 0, R, Rst
49、st=0, R=0, Rsi si-R-Rst st=R=Rsi si B Bt t為最大值為最大值地層原油的密度和比重o : 單位體積地層石油的質量。單位體積地層石油的質量。地層油的密度小于地面油的密度。地層油的密度小于地面油的密度。第三節第三節 地層原油的物理性質地層原油的物理性質1 1、組成:輕組分、組成:輕組分, o o ;2 2、溶解氣油比:、溶解氣油比:RsRs, o o;4 4、壓力、壓力: :PPPPPPs s:PP, o o。3、溫度、溫度: T , o ;計算壓力高于飽和壓計算壓力高于飽和壓力時的地層石油密度力時的地層石油密度oososoBB石油比重石油比重d do o:
50、:石油的密度與相同石油的密度與相同T T和和P P下水的密度之比。下水的密度之比。地層原油的密度和比重第三節第三節 地層原油的物理性質地層原油的物理性質A A、T T ,do do ;B B、PPs: PPPs PPs: PP,RsRs不變,不變,Vo Vo ,do do ;C C、Rs Rs ,do do 。地層石油的粘度粘度是粘性流體在流動過程中內部摩擦而引起的阻力大小的量度粘度是粘性流體在流動過程中內部摩擦而引起的阻力大小的量度。石油粘度石油粘度o o:石油在流動過程中內部的摩擦阻力。:石油在流動過程中內部的摩擦阻力。第三節第三節 地層原油的物理性質地層原油的物理性質a a、組成:原油中
51、重組分、瀝青質、膠質、重烴的含量、組成:原油中重組分、瀝青質、膠質、重烴的含量 ,o o ;b b、RsRs:Rs Rs , o o ;c c、T T:T T , o o ;d d、P: PP: PPsPs,P P ,Rs Rs , o o P PPsPs,P P ,RsRs為常數,為常數,o o , o o 用有關圖表進行計算。用有關圖表進行計算。當地層壓力等于當地層壓力等于PsPs時,用圖時,用圖2-3-182-3-18、2-3-192-3-19直接查出地層石油粘度。直接查出地層石油粘度。當地層壓力超過飽和壓力時,計算粘度可查圖當地層壓力超過飽和壓力時,計算粘度可查圖2-3-202-3-2
52、0。查圖步驟:查圖步驟: o o脫氣脫氣、T T地層地層 o o脫脫 o o脫脫 、R Rs s osos P PP Ps s時,時, osos、pp(P-PP-Ps s) ) o o第三章 飽和多相流體時巖石的物理性質 以界面上的分子作用力為線索,重點講解表面張力、潤濕作用、選擇性潤濕、潤濕滯后的概念,掌握潤濕相概念,了解影響因素,以及流體分布與潤濕相的關系。 了解毛細管壓力概念,基本表達式及物理意義,了解油層毛細管壓力及測試方法,掌握毛細管壓力曲線的繪制、有關參數的確定以及應用。 掌握相滲透率、相對滲透率的概念,相對滲透率曲線的繪制,了解相對滲透率中有關參數的確定及物理意義,以及在油藏勘探
53、、開發中的應用,了解相對滲透率的主要測試方法的原理、步驟。主要教學內容及要求主要教學內容及要求 第一節第一節 表面張力,表面能表面張力,表面能一、基本概念界面:互不相溶的兩相接觸面。界面:互不相溶的兩相接觸面。 一般將界面、表面混用一般將界面、表面混用。表面:互不相溶的兩相接觸時,其中一相表面:互不相溶的兩相接觸時,其中一相 為氣相,此時的接觸面稱作表面。為氣相,此時的接觸面稱作表面。油藏中存在:液固界面 液液界面 氣固界面 氣水界面 氣油界面第一節第一節 表面張力,表面表面張力,表面能能界面:互不相溶的兩相接觸面。一般將界面、表面混用界面:互不相溶的兩相接觸面。一般將界面、表面混用。表面:互
54、不相溶的兩相接觸時,其中一相為氣相,此時的接觸面表面:互不相溶的兩相接觸時,其中一相為氣相,此時的接觸面稱作表面。稱作表面。剛剛形成的剛剛形成的1cm2表面所帶有的功,稱為比自由表面能,亦稱為表面所帶有的功,稱為比自由表面能,亦稱為表面張力表面張力 ( )。表面張力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分子間引力。不同分子之間分子引力表面張力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分子間引力。不同分子之間分子引力的差異,不同物質之間具有不同的表面張力。的差異,不同物質之間具有不同的表面張力。SR影響因素(互不相溶的氣液兩相)(互不相溶的氣液兩相)P ,氣體分子間距離,氣體分子間距離 ,氣液密度差,氣液密度差 , ;T ,w w , g ,
55、氣液密度差,氣液密度差 , ; (水原油)(水原油)PP,RsRs變化,使氣液密度差變化,變化,使氣液密度差變化, 隨之變化;隨之變化;T T ,分子運動加劇,油水極性差較低,分子運動加劇,油水極性差較低, ;第一節第一節 表面張力,表面表面張力,表面能能分子極性的影響分子極性的影響(液體分子壓力越大,其極性越大。)(液體分子壓力越大,其極性越大。)極性差大,極性差大,大。極性差大。極性差0 0,兩相互溶。,兩相互溶。(原油為非極性的,水的極性最大。)(原油為非極性的,水的極性最大。)吸附作用的影響吸附作用的影響正吸附 , 負吸附 , 地下流體中都溶解有不同的可溶物質,可溶物質地下流體中都溶解
56、有不同的可溶物質,可溶物質在液體中的溶解濃度有差異。在液體中的溶解濃度有差異。一種情況,可溶物質在界面層中的濃度大于液體一種情況,可溶物質在界面層中的濃度大于液體內部的濃度,另一種情況則相反。內部的濃度,另一種情況則相反。吸附作用:與可溶物質在界面層中的分布有關的現象第一節第一節 表面張力,表面表面張力,表面能能比吸附:每平方厘米界面吸附的可溶物質的克數。界面層中有過剩的多余量,為正吸附。可溶物質為表面活性物質。若相反,則為負吸附。該可溶物質為非表面活性物質。過剩量0,無吸附發生。的測定方法表面張力的測定方法有:表面張力的測定方法有:毛細管上升法、毛細管上升法、液滴重量法、液滴重量法、懸掛液滴
57、(氣泡)法、懸掛液滴(氣泡)法、液滴(氣泡)最大壓力法、液滴(氣泡)最大壓力法、吊板及吊環法等等。吊板及吊環法等等。第一節第一節 表面張力,表面表面張力,表面能能液滴或氣體在固體表面的擴散現象稱為潤濕作用。液滴或氣體在固體表面的擴散現象稱為潤濕作用。當液滴在固體當液滴在固體表面立即擴散,即稱為該種液體潤濕固體表面;當液滴呈圓珠狀,不表面立即擴散,即稱為該種液體潤濕固體表面;當液滴呈圓珠狀,不沿固體表面擴散,則稱為該種液體不潤濕固體表面。沿固體表面擴散,則稱為該種液體不潤濕固體表面。第二節第二節 潤濕性潤濕性潤濕作用:在分子力作用下,液體在固體表面的擴散現象。圖圖3-2-2 油水固體接觸的情況油
58、水固體接觸的情況液體對固體表面的潤濕程度用潤濕接觸角表示, 為氣液固三相交叉點對液滴表面所作切線與液固的夾角,從密度(極性)大的流體一側量度。0 180當液體對固體的分子引力(附當液體對固體的分子引力(附著力)大于液體自身的分子引力著力)大于液體自身的分子引力(內聚力)時,液體將潤濕固體(內聚力)時,液體將潤濕固體0cos1 附著力W附內聚力2-L 液體潤濕固體;180cos-1 附著力W附0液體不潤濕固體;90cos0 附著力W附-L中性)cos1 (LgW附第二節第二節 潤濕性潤濕性流體的成分流體的成分不同的流體與固體表面接觸不同的流體與固體表面接觸時,其潤濕性不同。時,其潤濕性不同。表面
59、活性物質表面活性物質液體中溶解表面活性物質后液體中溶解表面活性物質后使使變化,其結果改變了巖變化,其結果改變了巖石的潤濕性。石的潤濕性。石油中的極性物質石油中存在極性物質,極性物質使變化,同樣改變了巖石的潤濕性。 影響潤濕滯后的因素:(1 1)與三相周界的移動方向有關;)與三相周界的移動方向有關;(2 2)與三相周界的移運速度有關)與三相周界的移運速度有關(3 3)與固體表面的粗糙度和表面活性物)與固體表面的粗糙度和表面活性物質的吸附有關。質的吸附有關。圖3-2-4 潤濕滯后的前進角1和后退角2潤濕滯后:固體表面上,三相周界沿潤濕滯后:固體表面上,三相周界沿固體表面移動而產生固體表面移動而產生
60、改變的現象。改變的現象。發生變化即改變了潤濕性。發生變化即改變了潤濕性。吸入過程:潤濕相排驅非潤濕相的過程。吸入過程:潤濕相排驅非潤濕相的過程。驅替過程:非潤濕相排驅潤濕相的過程。驅替過程:非潤濕相排驅潤濕相的過程。前進接觸角前進接觸角1:潤濕相排驅非潤:潤濕相排驅非潤濕相對應的潤濕接觸角;濕相對應的潤濕接觸角;后退接觸角后退接觸角2:非潤濕相排驅潤:非潤濕相排驅潤濕相對應的潤濕接觸角;濕相對應的潤濕接觸角;第二節第二節 潤濕性潤濕性動力滯后:在力的作用下,運動過程中動力滯后:在力的作用下,運動過程中 與與變化的有關的現象。變化的有關的現象。靜力滯后:由潤濕順序引起與靜力滯后:由潤濕順序引起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