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第四章 新石器時代考古新石器時代考古第四章 新石器時代考古第一節 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的過渡第二節 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特征第三節 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分期第四節 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第一節 新舊石器時代的過渡一、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的差別 1.工具、器具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木、藤器具 陶器 2.經濟生活 狩獵、捕撈、采集等非生產性經濟,即“攫取經濟 ”種植、馴養等生產性經濟,即“生產性經濟”。 3.人地系統 更新世全新世,冰期、間冰期冰后期,絕滅種現生種,直立人、智人現代人。 4.居住地 天然山洞、窩棚臨時居所,游移生活大規模地定居聚落。 5.作為考古學研究對象的目的 舊石器時代考古的主要任
2、務就是通過人類自身的遺骸(化石)、生產工具的遺存(石器等)和更新世環境遺存(動物化石和植物孢粉)等,研究人類的起源與早期發展、人類最初的文化形態與空間傳統、更新世環境的變遷及人地互動等課題;新石器時代考古主要是人類文明起源、農業起源及其聚落環境等課題的研究。二、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的過渡 1.過渡形式 華北地區的舊石器文化分為兩大傳統: (1)大石片砍砸器三棱大尖狀器傳統 屬于采集工具,經濟生活以采集為主,漁獵為輔,向新石器時代過渡時,大型的打制石器逐漸被磨制石器所代替,其經濟生活則向農業經濟過渡。 (2)船底形刮削器雕刻器傳統(小石器) 屬漁獵工具或與漁獵有關的工具,這一傳統發展到新石器時
3、代時,小石器進一步細化,生產工具以細石器為主,很少磨制石器,經濟生活以漁獵為主,農業經濟極不發達。 (3)中石器時代 大約開始于距今1萬年前后,其時間是短暫的,其地質時代為全新世早期,屬冰后期。這時的人類仍然過著采集、漁獵的經濟生活,農業和畜牧業還沒有出現。工具以打制石器為主,有少量琢制石器,磨制石器尚未出現。 所謂中石器文化只能作為某些特定地區的一種石器文化,而不能作為世界各個地區普遍存在的一種石器文化。所謂“中石器時代”也不是世界上所有地區都出現過的統一的考古時代。 2.中石器時代文化的特征: (1)人類仍過著采集漁獵生活,使用打制或琢制石器,文化面貌與舊石器時代晚期有類似之處。 (2)中
4、石器文化只是某些特定區域的一種石器文化,中石器時代不是所有地區都出現過的統一的考古時代。第二節 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征一、磨制石器的制作技術 1.選材。石材的來源,一是就地取材,在居址附近的河灘或附近山坡上撿拾、開采合用的材料;二是通過交換等方式從其他地方獲得。 2.打割。選擇好材料后,根據需要用鋸磨切割或打擊法制出毛坯。據割的方法,據有關民族學資料,可能是用木片或石片加砂加水往復磨切,以截斷石片。 3.修琢。即對毛坯通體整形。用石錘或由硬尖的石、骨、角質工具,輕輕琢去毛坯表面的棱角,使其平整,修琢成所需的規整器形。也有些石器是用修琢法制成的。 4.磨光。磨制技術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就已出現,但當時主
5、要用于制作骨器和裝飾品。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廣泛用于制作個各種工具。其方法是在礪石(即磨石)上加砂加水,以增大摩擦力,并根據需要磨出一定的形狀和刃口。 5.穿孔。 (1)鉆孔法。鉆孔工具多用石鉆或帶硬尖的木棍、竹管等。 (2)劃孔法。即用一較硬的尖狀工具,在石器的兩面反復的刻劃,使之成兩端細、中間粗的長溝,溝中部著力處因溝成孔。 (3)琢孔法。即用一帶有硬尖的工具,由石器兩面細琢而成一粗孔。這種方法多用于粗大、厚重的石器。二、新石器的主要類型 1.農業生產工具 (1)石鏟與石鋤 (2)石鐮與石刀 (3)石磨盤與磨棒 2.木材加工工具:石斧、石錛、石鑿、石楔。 3.狩獵工具或武器:石矛、石鏃、彈丸
6、等。 4.儀仗用器:穿孔石球、環形石斧,屬于權杖上的頭飾。 5.裝飾品:多以精致美觀的石材制成,有珠、管、墜、環、璜、玦等。大多數屬于佩飾。三、陶器的發明 陶器是用陶土加水和其他羼合料,經成形、晾干、燒制而成的器具,主要用于制作日常生活所用的各種容器和炊具,有時也用于制作生產工具或其它用品。 據目前的考古發現,中國的陶器大約是在距今1萬年前后出現的。華北地區最早的陶器發現于河北徐水南頭莊遺址;華南地區最早的陶器見于江西萬年仙人洞和吊桶環、湖南道縣玉蟾巖和廣西桂林廟巖等遺址。 (一)陶土加工 陶土即制陶用土,是制陶的主要原料。陶器的制作一般要經過陶土加工、制坯成形、修飾紋飾、燒制成器等步驟。 1
7、.篩選或淘洗 在制作一般的粗陶時,只要把經過選擇的陶土經過適當的篩選即可使用。若要制作精細的陶器,則需要經過淘洗。 2.加入羼合料:有時人們根據需要,會在陶土中加入適當的砂子、蚌殼末、陶片碎末、草末等羼合料。 (二)制坯成形 主要有幾種方法: 手制法:即直接用手制作陶坯的方法。又可分為:捏塑法即用手直接捏制成形。泥片貼筑法即用多塊泥片或泥塊自下而上粘帖而成。 模制法:有些學者認為新石器時代的一些陶器可能用模型制作的。 輪制法:即將泥療放在轉動的輪盤上,用手提拉成各種需要的器形。制成的陶器器形規整,器壁均勻,器表常留有一圈圈平行的輪紋,器底則有線割的偏心紋。 (三)修飾施紋。 1.表面磨光 在陶
8、坯尚未完全晾干時,用石或骨制的光滑器具,反復打磨陶坯的表面。 2.涂施色衣 色衣又叫“陶衣”,是涂在器表的色層,目的是增加陶器表面的光潔度和美觀性。 3.施紋繪彩 拍壓;戳刺;刻劃;貼附;鏤空。 常見的拍壓花樣:繩紋、籃紋、方格紋。 (四)燒制成器 燒制是制陶的最后一道工序,燒成后的陶器可呈現出紅、灰、黑等顏色,還有少量的白陶。 (五)陶器的分類。 1.陶器各部位的名稱 2陶器的命名原則。 一般是比照現今與之相類似的器物名稱而定, 有些類似的器物在青銅時代尚在沿用,則依據青銅器上銘文的自名而定名。 古文字中符合他們特征的文字,就此取名。 周秦時代簡牘“遣冊”中列有隨葬品的名稱,可以據此定名。
9、可據其形制特征而定名。 3.陶器的分類: (1)依據器形分類:圈足器;三足器;圜底器;尖底器。 (2)依用途分類: 炊器多夾砂陶,有罐、鼎、鬲、釜、灶。 飲食器多泥質陶,有碗、缽、盤、豆。 水器多泥質陶,有瓶、壺。 儲物器泥質陶或夾砂陶,器形較大,有罐、甕、缸等。 樂器多泥質陶,有陶鼓、陶號、陶塤、陶響珠等。四、農業的發生 1.農業起源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環境變遷引發的生存危機。 2.中國粟作農業的起源 所謂粟作農業,指的是依粟為主要栽培作物的旱作農業。粟,即中國先秦古籍中所記載的“稷”,也就是北方的谷子,也稱“小米”。 (1)粟遺存的發現 (2)稻作農業的起源五、家畜飼養的出現 高級狩獵經濟
10、出現,弓箭發明,成功率提高,可遠距離捕獲雌獸,一次捕獲野獸較多,可放養,待無收獲時再吃,從而成為人類肉食的主要來源。六畜大部分在新石器時代已出現。 豬出現較早,出現于距今約八、九千年。 狗,可能源于一種小型狼,與人共生,漸被馴化,新石器時代早期已確定有家狗出現。 雞,源于野雞,陶雞。 牛、羊:牛并非用于耕作,主要用于肉食;羊可能馴于西亞,中國最早出現于西部,多在北方。 馬:家馬可能出現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第三節 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分期 以經濟的發展變化,主要是農業和家畜飼養業的出現作為新石器時代開端的標志。根據農業、石器、陶器等文化因素的發展變化,中國新石器時代可分為早、中、晚期三個發展階段。一、
11、早期階段。 新石器時代早期階段大約距今11000年至7500年,可分為前、后兩期。前期為前陶新石器時代,主要集中于中國的華南地區和黃河中上游地區。后期為有陶新石器時代,即陶器的盟芽時期。二、中期階段。 新石器時代中期階段大約距今7500年至5000年左右,可分為前、后兩期。前期和早期相比,陶器的制作水平雖有一定的進步,但仍保留有許多原始性。后期陶器的制作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夾砂陶的比例下降,泥質陶的比例上升,并普遍出現慢輪修整口沿的技術。三、晚期階段。 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大約5000年至4000年,也可分為前、后兩期。陶器制作水平進步。陶器幾乎都以灰、黑陶為主,中期階段盛行的彩陶到晚期階段趨向衰
12、落,輪制法在前期已經出觀,但不普遍,到后期各文化系統中則普遍使用輪制。第四節 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仰韶文化一、發現與研究歷程 1921年,瑞典學者安特生(Andersson)發掘河南澠池縣仰韶遺址,發現了一種以彩陶為顯著特征的史前文化,這就是后來著名的仰韶文化。 五六十年代,仰韶文化的考古工作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發掘的遺址主要由西安半坡、河南陜縣廟底溝等,出土了豐富遺存,確立了半坡和廟底溝兩個文化類型,從根本上改變了解放前仰韶文化的研究狀況。 七八十年代是仰韶文化發掘和研究全面展開的階段,大規模發掘了陜西臨潼姜寨、華縣元君廟、等遺址,出土了重要遺存,對研究聚落形態、社會組織和社會性質起了重大推動作
13、用。同時,對仰韶文化的分期、年代、分區和類型的研究也比較充分展開,取得了基本共識。 九十年代以來,仰韶文化的研究是一個更深層次的反思和積累階段。發掘主要有鄭州西山城址以及靈寶鑄鼎原大型聚落遺址的發掘,研究上主要是張忠培等把仰韶文化各個類型獨立成文化,而把仰韶文化作為一個大的文化圈概念。二、文化特征 一般認為,仰韶文化是由陜晉豫地區、豫中地區和豫北冀南一帶的大地灣文化、裴李崗文化、磁山文化發展而來的,再發展過程中將各小區的原有文化傳統逐漸融合統一,形成了一支廣泛分布于黃河中游的強盛文化。它的去向一般認為是廟底溝二期文化。 分期主要有兩種方案:考古卷的四期說,嚴文明的三期說。 陜晉豫交界地區 .半
14、坡類型:以西安半坡遺址命名。 陶器:陶質以夾砂居多;陶色以紅色為主,器表顏色不均;制法為手制,多泥條盤筑法制成;紋飾很有特色,即彩陶和繩紋、錐刺紋等,彩陶的紋飾母題多為寫實性動物圖案,底紋是紅色,線條多為黑色,對比明顯美觀;彩紋多繪于器物上腹部。 器形:流行平底和圈足器,大量出現尖底器,常見器形主要有小平底罐、圜底缽、小口尖底瓶、細頸壺和平底盆等,是半坡類型的基本陶器組合。 2.廟底溝類型:以河南陜縣廟底溝遺址命名(或稱廟底溝文化)。 陶器:以夾砂陶為主,陶色仍為紅色為主,出現灰陶和黑陶、白陶。制法是泥條盤筑法,輪制法出現。多有紋飾。泥質陶多飾彩陶,并達到仰韶文化彩陶的頂峰。彩陶紋樣中寫實性大
15、為減少(只有鳥紋和極少的蛙紋),以圓點、弧線三角紋、勾葉紋組成的幾何圖案為主,紋飾母題主要是花卉(玫瑰)。 器形:半坡類型的罐、缽、盆、壺、瓶組合仍存在,加入了釜灶、甑等,還有少量外來的釜形鼎。尖底瓶的口沿已由杯口演變成雙唇口或折唇口。 3.西王村類型:以山西芮城西王村遺址命名(又稱半坡晚期類型)。 陶色仍以紅陶為主,但灰陶比廟底溝增加,占1/6左右。陶質仍以夾砂為主,但泥質陶顯著增加,占1/3左右。紋飾比廟底溝變化很大,彩陶急劇衰落,以素面為主,飾紋者較少。紋飾以繩紋為主,藍紋增加,并出現較多附加堆紋。制法以泥條盤筑法為主,輪制陶有增加。 器形:變化也很大,基本組合中缽、瓶、壺已不多見,新出
16、現附加堆紋缸和鏤空豆。豫中地區(鄭州、洛陽為中心) 秦王寨類型(或稱大河村類型):以河南廣武秦王寨遺址命名。分布中心在鄭洛地帶,基本分布范圍包括整個豫中地區。 陶器質地、顏色與西王村類型相似,紋飾也與西王村接近。彩陶僅次于廟底溝類型,是鄭洛地區彩陶最發達時期。 彩陶圖案多樣,花紋繁縟,多為白地紅彩,與其他類型不同。彩陶紋樣有太陽紋、星座紋、睫毛紋、紋、紋、網格紋、同心圓紋等,表現手法富于變化,整體構圖勻稱美觀。 器形:基本延續了閻村類型的陶器組合,但尖底瓶已基本不見,鼎卻急劇增加,并新出現了背壺、盉、豆等大汶口文化影響器物。 豫北冀南地區 這一地區目前只發現兩個類型,而且對命名、年代、文化特征
17、以及相互關系也還有爭議。 1.后崗一期類型:以河南安陽后崗遺址命名。 陶器:陶質以細泥陶最多,夾砂陶次之,泥質陶最少,與其他類型都不同。以素面為主,紋飾者較少,有劃紋、戳點紋、指甲紋等;彩陶也很少,多為紅彩,圖案也很簡單,為寬帶紋、平行線、三角紋等。制法以泥條盤筑法維多,局部經慢輪修整。器形有鼎、罐、缽、盆、瓶、壺等,其中釜形鼎、小口雙耳壺、紅頂缽最有特色。 2.大司空類型:以河南安陽大司空遺址命名。 陶器:陶質以泥質陶為主,夾砂陶較少。陶色以灰陶為多,紅陶次之,黑陶和白陶很少。制法泥條盤筑法為主,局部經慢輪修整。以素面和磨光為多,紋飾陶較少,彩陶也不多,一般為紅彩或紫紅彩,黑彩極少。彩陶圖案
18、由弧線三角紋、S紋、睫毛紋、蝶須紋(或稱錨形紋)等,蝶須紋最有特色。器形有罐、缽、盆、盂,其中盂交由地方特點,不見鼎。三、經濟特征 農業 1農業工具:主要有石斧、錛、鑿等。 2農作物:主要是粟。 采集、漁獵和飼養業 1采集經濟:在整個生產經濟中地位重要。 2漁獵業:是重要的經濟部門。 3家畜飼養業:農業和漁獵業相比不很發達。 手工業 1制陶業:已脫離了原始階段,水平成熟。 2石器制作:脫離了原始階段。 3紡織和編織工藝:比較發達。 4建筑業:比較發達。四、社會特征 1葬俗: 墓葬特點:形制上一長方形土坑豎穴墓為主,葬式上以單人或多人仰身直肢葬為多。所反映的葬俗主要有三點比較有特色。 (1)盛行
19、合葬。 (2)盛行甕棺葬。 (3)存在割體葬儀。 2社會組織: 從目的和聚落布局看,仰韶文化尤其是早中期的社會結構主要由家族、氏族和部落三級構成。 3社會性質:也是主要通過墓葬和聚落布局獲得的。仰韶文化的早中期的社會結構中維系氏族團結的血緣關系比較牢固,應是母系社會的特征。仰韶文化晚期的社會很可能經歷著激烈的變革,打破了母系社會的藩籬,至于其具體社會性質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五、與其他文化的關系 仰韶文化與同時期其他文化的往來非常活躍,已知它與周鄰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同期文化都有比較明顯的相互往來。 仰韶文化的對外關系從總的方面看,可分為兩個不同階段:一是前3500以前,是仰韶文化主動擴張的時期,
20、此時其影響遍及黃河全流域和長江中游、長城地帶;二是前3500以后,是仰韶文化被動接受周鄰文化的滲透和蠶食,其中尤以大汶口和屈家嶺文化的表現最明顯。六、人種特征 仰韶人的體制特征,通過八十年代對半坡、北首嶺、橫陣和元君廟等墓地出土人骨的研究,已經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總的看,仰韶人豫現代蒙古人種的東亞和南亞類型比較接近,尤其接近南亞類型(這可能與更早的來源有關)。七、環境特征 仰韶文化所在的前5000前3000間,正處于全新世以來氣候最為溫暖的時期,即氣候史上的全新世大暖期(獲成氣候最適宜期)。氣候是操縱大自然的機器,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為仰韶人提供了優越的生態環境,各種自然資源空前豐富充足,是仰韶
21、文化走向繁榮的重要前提之一。龍山文化一、研究簡史 最早在1931年河南后崗遺址發現,當時稱為龍山文化,認為與山東城子崖屬于一類遺存。1956年,在大規模發掘河南陜縣廟底溝等遺址后,認識到不同特點,故稱為河南龍山文化,這是中原龍山文化的主體前身。6080年代,對河南龍山文化的分期、年代與類型的劃分取得了基本共識,并確立了新的類型陶寺類型。90年代初,有些學者提出了包括河南龍山和陶寺類型的中原龍山文化概念,力圖體現他們集中分布在中原地區并具有廣泛相似性的特點。二、文化特征(一)分布與分期、年代、類型 分布于今河南、山西南部和陜西中東部,年代距今46004000年前。(二)文化特征 1.王灣類型 又
22、稱為王灣三期類型或王灣三期文化。主要分布在嵩山為中心的豫中一帶。 陶器:灰陶、磨光黑陶、紅陶和白陶。 紋飾以繩紋、方格紋為主,另有藍紋等。安耳作風比較普遍,輪制技術普及。 石器:扁平鏟、單孔刀和斧、錛、鑿等。 骨器:鏃、鏟、魚鉤等。 房址發現較多,主要為半地穴式。 2.后崗類型 又稱后崗二期類型或后崗二期文化。 陶系與王灣類型相似。基本組合為深腹罐、袋足讞、束腰罐式斝、雙腹盆,還有盆形鼎、袋足鬶、圈足盤等。 石器中比王灣類型增加了細石器。骨蚌器與王灣相似。 房址以圓形地面式為主,白灰面非常普遍。用兒童做奠基的犧牲也較常見。 3.三里橋類型 以河南陜縣三里橋遺址命名。又稱三里橋文化。典型遺址還有
23、山西夏縣東下馮等。主要分布在陜晉豫交界地帶。 陶器與王灣類似,紋飾中繩紋大量。器物組合為單把鬲、雙扳鬲、小口深腹罐、雙耳鼓腹罐、罐式斝。石骨器與王灣類似,蚌器很少。 4.客省莊類型 又稱客省莊二期類型或客省莊二期文化。分布于陜西關中一帶。特征與三里橋類型相似,唯陶器中見有西北齊家文化器形。 5.陶寺類型 以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命名,典型遺址有襄汾方城、臨汾下靳等,主要分布于晉西南的汾水流域。 陶寺遺址地處汾河東岸,是目前所致中國新石器時代規模最大的城址。由居住處和墓地組成。房址由地面式和窯洞式等,用白灰涂抹地面和墻裙。 墓葬已發掘1000多座,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大多頭東南,均為單人仰身直肢葬,排列
24、整齊但相互打破嚴重,墓上可能無標記。隨葬品和規模上差別明顯,有大中小三級。 陶器的基本組合為斝、鬲,具體為盆式、罐式、肥足鬲、雙扳鬲、單把鬲,還有釜灶、扁壺、彩繪龍盤和壺等。 玉石器制作精美,器形規整,使用綠松石鑲嵌技術。種類有禮器(鉞、瑗、琮、磬)、裝飾品(梳、笄、臂環)。石錛成套出土,13件一套,從大到小由厚到薄依次排列,表現了較高的工藝技術。 漆木器發現較多,制作規整精良,繪彩并髹( xi)漆。普遍使用榫卯結構和木板拼接技術。種類有幾、俎、匣、盤、豆、倉形器、鼉(tu)鼓等。 在一座小墓中發現一件紅銅鈴,合范鑄成。最近又出土了一件齒輪形銅器,與玉瑗套在一起。冶銅技術已經產生,并初步發展。
25、三、經濟特征 以農業為主,家畜飼養業也較發展,漁獵活動很少了。手工業非常發達。農作物為粟,也有少量水稻發現。農業工具大量發現。家畜主要為豬,隨葬豬的比較普遍。漁獵活動只在某些平原地帶存在,是食物補充手段。 手工業非常發達,門類有建筑、制陶、玉石制作、漆木器加工和冶銅等。四、社會特征 中原龍山文化已經有比較發達的經濟,使剩余產品和私人財產大增,這推動了社會形態向更深層次發展。 1.嚴重的階層分化。以山西陶寺墓地的發現體現最明顯。從陶寺墓地看,社會主要有三個社會階層:最高統治者(王)、貴族階層、平民階層。 2.聚落在規格和地域上也出現了等級分化。目前看可分為三個等級:全區型中心聚落、區域性的中心聚
26、落、一般性聚落。 城址、文字和冶銅技術一般被認為是文明起源的三要素,目前在中原龍山文化遺址中已經發現了這三項遺存。 以上論述表明,中原龍山文化不僅具備了傳統文明觀的文明三要素,而且社會階層和聚落等級都發生了嚴重分化,構成了“都、邑、聚”及其居民的金字塔式社會結構,表明黃河中游地區在龍山文化時期很可能已經進入了文明社會階段,至少也是開始了文明化的進程。文明的模式可能世俗的成分較濃厚。齊家文化一、發現 齊家文化因1924年首先在甘肅省廣河縣齊家坪發現而得名。其分布范圍東起涇、渭河流域,西至湟水流域,南達白龍江流域,北入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主要遺址有甘肅省永靖大何莊,武威皇娘娘臺,廣河齊家坪,蘭
27、州市青崗岔,秦安寺嘴坪,寧夏固原縣海家灣,青海貴南尕馬臺,大通上孫家、樂都柳灣等。根據放射性碳素測定及出土物的分析比較,齊家文化的年代東部的要比西部的早。 二、文化遺存 石器有斧、錛、鏟、刀、鐮、鏃、刮削器等,有的遺址還發現細石器。石器大多為磨制,打制的很少,如鏃、刮削器、帶缺口的石刀、盤狀器和細石器。石刀和石鐮大多數穿孔磨光。骨器是用動物的肩胛骨和下顱骨制成的,有的還帶彎曲的柄,刃寬而鋒利。三、冶銅業 冶銅業的發展是齊家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 地點:在皇娘娘臺、大何莊、秦魏家、齊家坪、尕馬臺等。 種類:銅器的種類有斧、刀、鐮、匕首、鏡、指環、錐等。 鑄造材料和方式:質地分紅銅(純銅)和青銅兩種
28、。制造有冷鍛,也有冶鑄。 結論:齊家文化時期已進入銅石并用時代并向青銅時代過渡。齊家文化的銅鏡是迄今已知年代最早的銅鏡。四、陶器 種類:泥質紅陶、夾砂紅陶。 制法:手制、輪制,以手制為主。 紋飾:繩紋、籃紋、劃紋、印紋、附加堆紋。 彩陶數量較少,彩繪以黑色為主,紅色較少。彩紋有寬帶紋、三角紋、網紋、菱形紋等,以斜線構成的菱形帶狀紋和兩邊對稱的方格紋為其特點,圖案規整。 器形:鬲、斝、甑、罐、盆、盉、碗、豆等,其中以罐的數量最多。罐有單耳、雙耳、三耳。 特征器形:雙大耳罐、侈口高頸深腹雙耳罐、侈口鼓腹罐。五、房屋與墓葬: 房屋大多是方形或長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筑,屋內大多有白灰,面鋪設的居住面,中間
29、有一個圓形的灶坑,門道一般朝南。 墓葬已發掘的約有500座左右。墓坑大都為長方形豎穴,向西或西北。 葬式:仰身直肢葬、屈肢葬、俯身葬等。多為一次葬,二次葬比較少。以單人葬為主,合葬次之。值得注意的是齊家文化的墓葬普遍發現成年男女合葬墓和殉人墓,隨葬品多寡懸殊和由其表現出的貧富分化及階級對立十分顯著。馬家窯文化一、發現與研究歷程 馬家窯文化最早發現于上世紀二十年代初,是安特生在甘肅臨洮馬家窯和和政縣半山遺址發現的,但當時把它與仰韶文化混為一談,沒有區分開。在四十年代,夏鼐先生才認識到這一問題,明確區分出來命名為馬家窯文化。二、文化特征 (一)分期、類型與年代:根據目前的研究成果,馬家窯文化可以分
30、為四個類型:石嶺下、馬家窯、半山、馬廠類型。 這四個類型又是年代前后相繼、連續發展的,即分為四期。年代在前38002100。 (二)源流:馬家窯文化的來源目前學術界的意見比較一致,它來源于仰韶文化的廟底溝類型。對馬家窯文化的去向,目前還存在較大分歧。 (三)類型劃分: 1.石嶺下類型:以甘肅武山縣石嶺下遺址命名。主要分布在渭水上游及其支流葫蘆河中下游,中心在隴東的天水一帶。它上承仰韶文化的廟底溝類型,下啟馬家窯類型。年代相當于廟底溝類型偏晚階段,結束年代約在前3300前后。 種類:泥質紅陶為主,夾砂紅陶、泥質灰陶。 制法:泥條盤筑法。 紋飾:繩紋、弦紋、劃紋、錐刺紋等; 圖案有弧線三角紋、波浪
31、紋、勾葉紋等幾何形紋樣,以及變體鳥紋、蛙紋等動物紋樣,鳥紋著重表現頭部,比較有特色。 器形:卷沿鼓腹罐、斂口平底缽、卷沿盆、長頸壺、小口尖底瓶。 2.馬家窯類型:以甘肅臨洮馬家窯遺址命名。有學者稱為馬家窯文化。分布中心在黃河兩岸的湟水、洮河流域。它上承石嶺下類型,下啟半山類型。年代在前33002700前后。 種類:泥質紅陶為主,少量泥質灰陶和夾砂紅陶。夾砂陶多施交錯繩紋和附加堆紋,泥質陶以素面和彩陶數量較多。 彩陶多是橙黃色底紋上繪黑彩,打磨較光滑。 紋樣:弧線三角紋、圓點紋、勾葉紋、漩渦紋、水波紋、帶狀網紋等,其中漩渦紋和網紋最有特色。多種紋樣常常組合繪在一件陶器上。 3.半山類型:以甘肅和政縣半山墓地命名,或稱半山文化。它上承馬家窯類型,下啟馬廠類型。年代在前27002300前后。 陶器特征與馬家窯類型相似,出現了少量黃白陶。彩陶數量是馬家窯文化諸類型中比例最高的。 紋樣:黑紅相間的鋸齒形為主題,勾畫出漩渦紋、水波紋、菱形紋、連續三角紋、寬帶紋、平行條紋、圓圈紋、多線連弧紋等,漩渦紋最常見。 半山類型的彩陶也是最發達的,這是半山類型也是馬家窯文化的一大特色。 陶器類型:陶甕比較多件,其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用電安全懲罰管理辦法
- 福州餐飲住宿管理辦法
- 工程企業合同管理辦法
- 育肥豬養殖技術課件
- 肯德基公司介紹
- 肩周炎健康知識課件
- 醫院醫廢培訓課件
- 高三第一章數學試卷
- 設備計劃管理培訓課件
- 房山八上期末數學試卷
- 枕式換熱器行業分析
- 干部履歷表(中共中央組織部2015年制)
- JCT1041-2007 混凝土裂縫用環氧樹脂灌漿材料
- 退費申請表模板(直接打印)
- SPA水療管理手冊
- 充電樁工程施工方案解決方案
- 7、煤礦安全管理二級質量標準化驗收標準
- USSF-美國太空部隊數字服務遠景(英文)-2021.5-17正式版
- 靜配中心應急預案處理流程
- 江蘇省射陽中等專業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真題2022
- 廣東英語中考必背1600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