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的稻束課堂教學實錄新_第1頁
金黃的稻束課堂教學實錄新_第2頁
金黃的稻束課堂教學實錄新_第3頁
金黃的稻束課堂教學實錄新_第4頁
金黃的稻束課堂教學實錄新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詩與思的結合金黃的稻束課堂教學實錄授課時間:2014年9月24日 授課地點:寧海中學高一(12)班師: 20世紀40年代,一位在西南聯大讀書的叫鄭敏(板書作者)的女生,在一個昆明常有的金色的黃昏,從郊外一條小路向宿舍走去。走著,走著,忽然一片開闊的稻田閃進視野,一束束收割下的稻束,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陽中如同鍍金似的金黃。流水,樹叢,稻田鄭敏身不由己地寫下了這首金黃的稻束。(ppt呈現一組有關收割和稻束的圖片,配以promise誓言樂曲,在課前循環播放。)師: 我想問問大家,你們見過稻束嗎?生: 見過。師: 哦,真好。早知你們都見過,課前循環播放的圖片都不需要了。老師那兒的孩子都沒見過稻

2、束,所以想通過圖片讓你們有個直觀的感受。既然大家都見過,那就來說說你記憶中的稻束吧。生: 在奶奶家見過。師: 帶給你什么感覺啊?生: 很一般啊。師: 真的嗎?那可能是見得多了,也可能是稻束不夠壯觀。如果你愿意帶我去你奶奶家,對于沒有見過稻束的我也許會很震撼吧。還有誰來說說?生: 我見過。有一次坐火車,經過稻田時候見過。師: 你見過的稻束是什么顏色的?。可?金黃的啊。師: 那見的剎那,你有什么感覺?。可?好像沒有。師: 所以我們不是詩人,詩人能敏銳的捕捉這一瞬間。那我們就來讀讀鄭敏寫的這首詩。欣賞一首詩最好的方式就是朗讀。伴著音樂,大家先來讀讀這首詩。生齊讀。師: 大家讀得太快了。有沒有感覺

3、到配樂是舒緩的。太快,太趕,把這稻田的風景都錯過了。我來試著讀一讀,我們大家做個交流。師讀。師: 我們讀了一遍,聽了一遍。請問哪幅畫面對你最具沖擊力?生: 遠山、滿月這幅畫面。師: 為什么呢?生: 很安靜的感覺。師: 嗯,是的。很靜謐。還有誰來說說?生: “無數個疲倦的母親”讓我很深刻。師: 你捕捉到了有關母親的畫面,為什么覺得這幅畫面有沖擊力?生: 勞動后疲倦的母親讓我很感動。師: 因感動而具極強的沖擊力。詩歌中作者是一開始就看到母親嗎?生: 不是的,開始看到的是稻束。師: 那明明是稻束,為何成了母親?同學們,詩歌是需要聯想的,要插上想象的翅膀。當然我們不會把毫不相干的兩者無謂的聯系在一起,

4、剛才同學們都說見過稻束,那它和母親有什么相似嗎?生沉默。師: 同學們,稻子一開始在田里就是金黃的嗎?生: 不是的,是青色的。師: 我們不妨對稻谷的生命歷程來個回顧。一株青青小秧播種下去,可能會遇到生: 會凍死。師: 是的,如果碰到倒春寒。還會碰到?生: 酷暑。師: 甚至還會遇到像前兩天臺風那樣的極端天氣。所以,要稻束的一生啊生: 很艱辛,很坎坷。生: 母親也是歷經生活的磨難,很辛苦。生: 母親一直在付出,沒有怨言。師: 是的,母親的一生也是歷經磨難的一生。毫無怨言的堅韌。大伙特別厲害,一下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其實,通常我們覺得兩個事物相像,首先是他們外形上的相似。我們可以從字形角度來看看這個

5、“束”字。(邊畫邊講解)它就是一棵禾苗,“禾”即代表農作物,“束”就是把收割好的糧食捆扎在一起。大家想稻谷成熟了,捆扎在一塊,因為顆粒飽滿,會生: 下垂。師: 是的,微微下垂,如同這個“禾”字。那勞作了一天的母親呢?生: 很累了,直不起腰。師: 是的,累了。低著頭,彎著腰。這就是類比聯想。這樣,作者眼里田野里具象的稻束,幻化成了母親的形象。我們來找一找詩歌中母親的形象特點。生: 疲倦。師: “疲倦”前還有一個修飾語是什么?生: 偉大的。師: 還有什么特點?生: 皺了的,美麗的。師: 這是一個肩荷著偉大的疲倦的、皺了的、美麗的母親。怎么來理解“偉大的疲倦”?生: 母親在默默地付出、奉獻。師: 因

6、為付出而偉大,因為偉大而美麗。所以即便容顏消逝,皺了的母親依然有著動人的美麗。當我讀到這一句的時候,特別走心。我,也是一個母親。在產房里經歷了最大的痛楚。大家有沒有在生活中、電視里看到過生產的場景呢?生: 有啊,有啊,哇哇亂叫。師: 是的,因為劇痛。大汗淋漓,渾身無力,但是當護士把一個鮮活的小生命抱給我看的那一剎那,是多么的滿足,興奮和自豪啊。我覺得從生命繁衍的角度講,這就是“偉大的疲倦”。師: 稻束是這幅畫面的主體。詩人還給它設置了一些背景,請你從詩歌中找一找。生: 遠山、樹巔、滿月。師: 大家閉上眼睛感覺一下,這樣的一幅畫帶給你什么感覺?生: 很有層次感。師: 說得真好。遠山、近處的樹叢,

7、還有樹巔上的滿月,由遠及近,很有層次感。還有呢?生: 色彩很豐富。師: 那你說說都有哪些顏色呢?生: 金黃的,綠的,還有遠山應該是青色的。師: 我們能不能用一個或者幾個形容詞來形容一下這幅畫面?生: 悠遠。生: 安靜。 師: 大家有共通的感受:靜謐。 無聲的母親,肩荷著偉大的疲倦,在這蒼茫的暮色中,在遠山的映襯下,在高聳的樹巔上,在滿月的映照下。時空在這一刻凝固了,母親默默地把自己站成了一個雕像。師: 這個雕像的最大的特質是什么?請你用詩歌當中的語言來回答。生: 靜默。師: 同學們,來的時候我在想我們學校里面會不會有潘天壽先生的雕像。課間同學告訴我沒有,但在校園的一條小路上好像有個雕像。雕塑是

8、一種藝術。德國哲學家萊辛拉奧孔寫過一篇有關雕塑和文學的文章。他說“雕塑和文學都是凝固的藝術,都把瞬間定格為了永恒。”我提議,等會下課后,在去食堂的路上,您去雕像前站一會,自然會有體悟。師: 詩歌的朗讀是基于對詩的理解的,我們討論到現在,我想請同學們再次讀讀這首詩,讀到“靜默、靜默”處。師: 面對這一雕像,作者不止一次用了“靜默”這個詞,一共出現了幾次?生: 兩次。師: 兩次嗎?生: 三次。師: 多次使用起到什么作用?生: 強調。師: 接連反復和之前的間隔反復都是為了強化“靜默”這個詞,談談你的看法。生: 雕像看上去很平靜。生: 靜默讓我感覺很深邃。師: 有個詞叫“靜水流深”。這種美學上的靜美,

9、很博大、很厚重。靜默不是沒有,而是深沉,有內涵但不張揚。靜默的不斷重復讓我們感覺平靜的水面,思緒暗涌。那詩人沉思所得在哪里?請全體男生來讀讀。哦,全體一共是5個。男生齊讀。從“歷史也不過是腳下流去的小河”到最后。師: 大家自己覺得讀得怎么樣?生: 不好。太快,讀得很不整齊。師: 嗯,速度是有些快。至于不夠整齊,我是這樣覺得:詩歌是最具個性化的言說。詩歌,于每個人,都首先有自己的節奏和韻律。且因個人人生閱歷、文化修養和知識水平等原因對詩歌的感悟是不盡相同的。那您試著來讀讀。生試讀。師: 我請同桌來點評一下。生: 感情還是有的,還不錯吧。師: 嗯,情感比較飽滿,但味道還是沒出來。一首詩的朗讀基于三

10、個要點。一是情感的把握,這取決于你對詩歌的理解;二要注意節奏、停頓。該停則停,不該斷的地方不能斷。比如這里的“歷史”這個詞后就要稍作停頓;最后要注意重音的把握。包括語法重音和邏輯重音。如題目“金黃的稻束”,哪里要重讀?生: “金黃的”。師: 對。所謂邏輯重音,就是該強調、突出的部分。大家看看“歷史”這一句哪里是需要被突出的?生: “也不過”三個字。師: 是的。那么我們再來試試吧。全體男生再讀。師: 大家來說說對詩人思考的理解吧。生: 我覺得是愛國。師: 哦,我們的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接受的非常好。詩歌拿來總往“愛國”這一主題上去靠。你能結合詩句說得再具體些嗎?生: 那可能和抗戰有關吧。因為你說這首

11、詩是寫于20世紀40年代的。師: 首先我要肯定你。在我的介紹中你關注到了詩歌的創作時間,我們說“知人論世”。創作時間是解讀詩歌非常重要的一把鑰匙。這是你的一種解讀,其他同學呢?生: 我也認為是抗戰的。師: 我們要關注這里的“你們”是指誰?生: 母親。師: 對啊。那這幾句詩是拿什么和什么在作比較?生: 歷史和母親。師: 那詩人把歷史比作什么呢?生: “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師: 歷史啊,多么厚重的字眼。要我說,我可能會把歷史比作寬闊的海洋。那小河是為了突出什么特點?生: 小,不起眼。師: 小河又在不停地生: 流去。師: 那母親呢?生: “站在那兒”。師: 兩者之間,詩人要突出的是哪個?生: 母親。師: 歷史終將流去,時間終將流逝。歷史上那些偉人英雄也終將灰飛煙滅。但在這流逝中,有些東西是永恒的。譬如,這些無數疲倦的母親。盡管歷經滄桑,但生活在這片田野,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穿越時空,從亙古綿延至今,堅韌不息,默默勞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