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初二下冊最新歷史知識點匯總 初二下冊最新歷史知識點匯總1 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一、成立1949.10.1 1、籌備: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內容:(通過-選舉-決定-建立)通過“共同綱領” 選舉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及其主席決定國旗、代國歌、首都、紀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2、標志:開國大典1949.10.13、意義 (1)國內: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注意理解) 對國家的影響: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對人民的影響: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2)國外(國際): 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民族
2、解放的斗爭。 二、鞏固 1、西藏和平解放 (1)時間、代表:1951、阿沛阿旺晉美 (2)意義:鞏固了新中國政權,大陸統一,民族團結。 2、抗美援朝 (1)必要性(原因):美國入侵朝鮮和對中國的侵略活動威脅到中國安全 (2)時間:1950.101953.7 (3)司令員和軍隊:彭德懷和中國人民志愿軍 (4)意義: 鞏固了新中國政權 志愿軍戰士發揚了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被譽為“最可愛的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沉重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創造了和平安定的周邊環境; 3、土地改革 (1)必要性(原因):封建土地制度嚴重
3、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2)時間:19501952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基本完成土改) (3)內容: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4)意義(祥見課本13頁) 對地主和農民的影響:消滅地主,農民成為土地主人;鞏固人民政權 推動了農村和農業發展,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一、成功的探索 1、“一五計劃”(19531957) (1)必要性及目的(背景、原因): 我國的工業化水平很低;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經濟建設。 (2)基本任務:(一個重點,兩個相應) 重點發展重工業,相應地發展輕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業及商業,相應地培養人才; (
4、3)成就工業方面: A、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第一個飛機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 B、形成東北工業基地、加強了沿海工業基地、在華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業基地交通運輸業方面:武漢長建大橋、川藏、新藏、青藏公路(4)意義: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工業化開始起步。 2、共和國第一部憲法 (1)頒布:1954.9第一屆全國人大 (2)內容: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和社會主義,一切權力屬于人民。(3)意義: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反映人民利益。 3、三大改造19531956底 4、中共八大1956 (1)內容:主要矛盾主要任務(要知道具體內容)(2)意義:良好開端(詳見課本27頁)
5、二、探索中的失誤 1、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會運動1958年開始評價: (1)積極:反映了人民群眾迫切要求建成社會主義的美好愿望 (2)消極: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是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嚴重失誤,那時再加上自然災害等因素,造成國家和人民面臨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三、建設成就和模范人物(鄧稼先、王進喜、焦裕祿、雷鋒) 第三單元建設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二、改革開放 1、改革 (1)農村改革(措施):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展鄉鎮企業;(2)城市改革(1985年開始,重點是國企改革)措施如下: 所有制:把單一的公有制發展成為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管理:政企分開,擴大企業生產
6、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 分配: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2、開放 (1)格局: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2)目的(也是意義):引進人才、資金、技術、管理經驗,為現代化建設服務。三、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 1、民主建設的加強:平反冤假錯案(1980年平反劉少奇案) 2、法制建設的加強全國人大加緊立法工作,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 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一、民族團結 1、處理民族關系的政策:民族區域自治 (1)背景、原因: 民族關系:相互依存、不可分離民族格局:大雜居、小聚居 (2)提出:籌建新中國時 (3)含義: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統
7、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建立民族自治機關,由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的事務。我國建立了五個省級自治區。(要知道是哪五個) (4)意義: 對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和地區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發展:各民族共同發展 (1)西藏:重要牧區 (2)內蒙古自治區:商品糧基地 (3)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我國第二大橡膠基地二、祖國統一 1、港澳回歸(香港-1997澳門-1999) (1)政策(構想):一國兩制 提出: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 內容: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港澳臺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2)意義:洗雪百年國恥,在祖國統一上邁出了重要
8、一步。 2、海峽兩岸的交往(閱讀本節課課文了解即可) 初二下冊最新歷史知識點匯總2 維新變法運動知識點 1、公車上書(時間:1895年春) 背景:馬關條約的簽定主要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作用:為維新變法運動拉開了序幕。 2、康有為稱的“中國西學第一”指嚴復,他著有天演論把西方進化論學說介紹到中國.他是中國近代的啟蒙思想家。 3.百日維新 (1)時間: 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到9月慈禧發動政變,前后103天,最終失敗. (2)內容: 經濟:發展工商業; 軍事:訓練新式陸海軍; 政治:開放言論,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文化教育:開辦新式學堂,培養新式人才,廢除科舉考試中
9、的八股文,創辦報刊。 (3)影響: 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但不可能實現救亡圖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 初二下冊最新歷史知識點匯總3 甲午中日戰爭知識點 1.甲午中日戰爭 (1)直接原因:1894年,朝鮮爆發農民起義 (2)根本原因:解決日本資本主義發展中的矛盾,侵華野心蓄謀已久。 (3)1890年經濟危機 過程:豐島海戰平壤戰役(退回國內)黃海海戰(不宣而戰)遼東戰役(旅順大屠殺)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戰爭慘敗及洋務運動徹底破產 2.1895年4月,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屈辱的馬關條約。 條約規定: 割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白
10、銀;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受內地稅。 意義:馬關條約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八國聯軍侵華 時間:1900年6月 八國: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原因:根本進一步侵略瓜分中國 直接鎮壓義和團運動 4.辛丑條約:1901年9月,清政府與侵略者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條約規定: (1.)清政府賠償各國白銀共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億兩,以關稅和鹽稅作抵押; (2.)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國駐兵保護; (3.)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臺,準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 (4.)懲辦義和團運功中參加反帝斗爭的官員,永遠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參加反帝性質的組織; (5.)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意義: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 5、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