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田地下地質學復習資料_第1頁
油氣田地下地質學復習資料_第2頁
油氣田地下地質學復習資料_第3頁
油氣田地下地質學復習資料_第4頁
油氣田地下地質學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名詞解釋1、 參數井(地層探井、區域探井):在油氣區與勘探階段,在已完成了地質普查的盆地或凹陷內,為了解一級構造單元的區域地層層序、厚度、巖性、生油、儲層和蓋層條件、生儲蓋組合關系,并為物探解釋提供參數而鉆的探井。2、 定向井:指按照預先設計的井斜方位和井眼軸線形狀進行鉆進的井。3、 完井-指一口井按地質設計要求鉆達目的層和設計井深以后,直到交井之前所進行的一系列工作。4、 固井-指向井內下入一定尺寸套管后,在井壁與套管的環形空間內注入水泥的工作。3、鉆時:是指每鉆進一米所需的純鉆井時間,單位為min/m。4、巖屑:地下巖石被鉆頭鉆碎后,隨著泥漿鉆井液被帶到地表的巖石碎塊,又稱“砂樣。5、巖屑

2、遲到時間:巖屑從井底返至井口的時間。6、固井:指向井內下入一定尺寸套管后,在井壁與套管的環形空間內注入水泥的工作。7、標志層:在地層剖面中特征突出(容易識別)、分布較穩定且厚度變化不大,為某一特定時間在一定范圍內形成的特殊沉積。沉積旋回-指垂直地層剖面上具有相似巖性的巖石有規律地重復出現。 8、油田標準層:巖性、電性特別明顯,在三級都早范圍內穩定分布,用它根本可確定油層組界線。9、沉積時間單元:在相同沉積環境背景下的物理作用、生物作用所形成的同時沉積。10、儲集單元:指具有獨立的水動力系統,由儲層、產層、蓋層、底層組成的能封閉油氣的根本巖性單元(組合)。11、有效厚度:指現有經濟技術條件下,油

3、層中能夠提供工業油流的厚度。12、沉積微相:沉積微相是沉積微環境的產物,是沉積微環境的物質表現。13、微環境:指控制成因單元砂體具有獨特儲層性質最小一級砂體的環境。14、儲層的非均質性:指油氣儲層在沉積、成巖以及后期構造作用的綜合影響下,儲層的空間分布及內部各種屬性的不均勻變化。15、迂曲度:反響孔喉的連通和復雜程度,即喉道的彎曲程度。16、視孔喉體積比:是度量孔隙體積與喉道體積的比值。17、孔隙配位數:連通每一個空隙的喉道數量。18、井間斷點組合:把各單井鉆遇同一條斷層的斷點聯系起來,研究整條斷層特征的工作。19、斷面構造圖(斷面等高線圖):以等高線的方式表現斷層面起伏形態的圖件。20、同生

4、斷層:指沉積盆地發育過程中,與沉降、沉積過程同時發生、發育的斷層。21、油氣田地質剖面圖:沿油氣田某一方向切開的垂直剖面圖??煞从秤蜌馓锏臉嬙烨闆r、地層接觸關系、巖性和厚度變化、油氣水縱橫向分布狀況。22、生長指數=下降盤地層厚度/上升盤地層厚度23、上覆巖層壓力 :指上覆巖石骨架和孔隙空間流體總重量所引起的壓力。24、靜水壓力:指由靜水柱造成的壓力。25、地層壓力:作用于巖層孔隙空間內流體上的壓力。又稱孔隙流體壓力,常用Pf 表示。26、原始油層壓力:油層在未被翻開之前所具有的壓力。27、異常地層壓力:偏離靜水柱壓力的地層孔隙流體壓力。28、折算壓力:指測點相對于某一基準面的壓力,數值上等于

5、由測壓面到折算基準面的水柱高度所產生的壓力-指折算壓頭產生的壓力。29、地質儲量:儲集油層內,呈原始狀態的石油和天然氣的總量。30、可采儲量:現代經濟技術條件下,能夠開采出來的石油和天然氣的總量。地質儲量根據開采價值又可分為表內儲量和表外儲量。31、表內儲量:是指在現有經濟技術條件下,有開采價值并能獲得社會經濟效益的地質儲量。32、表外儲量:是指在現有經濟技術條件下,開采不能獲得社會經濟效益的地質儲量;但當原油價格提高或工藝技術改良后,某些表外儲量可以轉變為表內儲量。33、目前油層壓力:指油藏投入開發后某一時期的地層壓力。34、容積法: 利用油田靜態資料和參數計算石油儲量-是計算油氣田地質儲量

6、的主要方法。填空題1、我國將探井主要分5類:地質井 參數井 預探井 評價井 水文井2、根本的井深剖面類型:I 型井身剖面、型井身剖面S形曲線井身剖面、型井身剖面3、錄井方法:鉆時錄井、巖心錄井井壁取心、巖屑錄井、泥漿錄井、氣測錄井4、套管程序確實定:表層套管、技術套管、油層套管5、地層比照的方法:標準化石法、化石組合法、種系演化法6、吼道類型:孔隙縮小型吼道、縮頸狀吼道、片狀吼道、彎片狀吼道、管束狀吼道7、有效厚度必須具備2個條件:(1) 油層內具有可動油;(2) 在現有工藝技術條件下可供開發。8、儲集層非均質性的分類為層內非均質性、層間非均質性、平面非均質性、微觀非均質性9、地溫溫度的影響因

7、素:巖石導熱不同;地下水的循環;局部構造的影響簡答題1、巖心描述內容 : 巖性-顏色、巖石名稱、礦物成分、膠結物等 相標志-沉積結構、沉積構造層面構造和層理構造、生物特征、地化特征等 儲油物性-、K、孔洞縫發育情況與分布特征等。 含油氣性-結合巖心油氣水觀察、確定含油級別 構造特征-巖心地層傾角、斷層、接觸關系等 2、巖心歸位原那么:以筒為根底,用標志層控制;磨損面或筒界面適當拉開;泥巖或破碎處合理壓縮;整個剖面巖性、電性符合,解釋合理;保證巖心進尺、心長、收獲率不變。3、影響巖屑錄井的因素 : 鉆頭類型和巖石性質的影響:巖屑形態和大小、巖屑密度有差異,上返速度不同,直接影響巖屑深度的正確性和

8、代表性。 泥漿性質影響:泥漿的密度、粘度等不同將導致對巖屑懸浮力差異;兼之井壁垮塌嚴重,巖屑易混雜。 鉆井參數及井眼大小的影響:泥漿泵排量大小發生變化,容易造成巖屑混雜;在大井眼處上返速度慢,攜帶巖屑能力差,易使巖屑混雜5、 影響鉆時的因素: 巖石性質-松軟地層比堅硬地層鉆時低; 鉆頭類型與新舊程度-鉆軟地層用刮刀鉆頭;鉆硬地層用牙輪鉆頭; 鉆井措施與方式-鉆壓大、轉速快、排量大時,鉆時低、進尺快;渦輪鉆較旋轉鉆鉆時低 鉆井液性能與排量-低粘度、低密度、排量大時鉆進快,鉆時低。 人為因素的影響-司鉆的操作技術與熟練程度等。6、 影響泥漿性能的地質因素,主要概括為如下5個方面: 高壓油、氣、水層

9、 a、鉆穿高壓油氣層時:油氣侵入泥漿、密度 、粘度 b、鉆遇淡水層時 、 、切力 c、鉆遇鹽水層時: 粘度 先、后 、密度 、切力、含鹽量。 鹽侵:a、 鉆遇可溶性鹽類,如鹽巖、芒硝,粘度、失水量、pH值b、鉆遇石膏層或鉆 水泥塞,粘度 、切力急劇 砂侵 砂侵主要是由于: 粘土中含有砂子、鉆進中巖屑的砂子未沉淀所致。 含砂量高 泥漿的密度、粘度、切力 。 粘土層 鉆遇粘土層或頁巖層, 地層造漿 泥漿密度、粘度 漏失層 一般情況下,鉆進漏失層時,要求:泥漿具有高粘度、高切力,以阻止泥漿流入地層。6、固井目的包括3個方面: 保護井壁,防止井身垮塌,保證鉆井工作正常進行。 封隔油、氣、水層,防止互相

10、竄通,使油、氣流在井內順暢流通。 便于安裝井口設備,控制井噴,使油、氣、水按規定管路流動。7、碎屑巖油層劃分比照的主要依據及比照方法:1主要依據 a、巖性特征巖性及巖性組合; b、沉積旋回 由于地殼升降不均衡,不同類型的巖石在垂直剖面上反復出現的現象; c、地球物理特征 決定于巖性與流體性質2比照方法 1旋回-厚度比照油層的步驟 a、利用標準層比照油層組 b、利用成績旋回比照砂巖組 c、利用巖性和厚度比照單油層 d、鏈接比照線 2比照工作程序 a、選擇標準層 b、與相鄰井組的單層比照 c、井排比照與井區比照8、油層比照單元的劃分:一般可將油層由大到小劃分為含油層系、油層組、砂巖組、單油層1含油

11、層系 同一含油層系內的油層,其沉積成因、巖石類型相近,油水特征根本一致;2油層組 油層巖性特征相近的砂巖組組合而成,以較厚的非滲透性泥巖當做蓋底層,且分布與同一巖相段之內;3砂巖組 同一砂巖組內油層其巖性特征一致,之間有較穩定的分隔層;4單油層 同一油田范圍內的單油層具一定的厚度和分布范圍,并具巖性儲油物性根本一致。9、地層傾角測井既可用于構造解釋、沉積學研究。高分辨率地層傾角測井可有效地指出:層理類型、砂層的沉積環境(能量)、古水流方向、砂體延伸方向等。相分析:1地層傾角測井的根底圖件2利用傾角矢量圖識別層理類型3利用矢量方位頻率圖判斷古水流方向4推斷砂體延伸方向。10、儲層非均質性與油氣儲

12、層開發的關系:1微觀非均質性與油氣采收率的關系a、排驅壓力和孔隙均值與水驅油效率b、孔喉分選系數和均質系數與水驅油效率c、退出效率與水驅油效率d、孔喉比及配位數與水驅油效率2儲層宏觀非均質性與油水運動規律a、層內非均質性導致層內“死油區b、層間非均質性導致“單層突進3不同砂體的開發特征a、河流砂體的開發特征b、三角洲砂體的開發特征11、影響儲層特征的地質因素:1沉積環境的影響:沉積條件、沉積方式不同形成不同類型儲集砂體、造成儲層的巖性、物性和內部結構、層理構造在縱向、橫向上的差異以及造成層內非均質性2成巖作用對儲層性質的影響a、改善儲層儲集性的成巖作用:溶解作用及次生孔隙的形成、成巖收縮作用、

13、碳酸鹽巖儲層的白云巖化作用b、破壞儲層儲集性的成巖作用:機械壓實作用、膠結作用、壓溶作用、重結晶作用3構造作用的影響構造活動影響:碎屑巖母巖性質、構造活動影響區域地熱梯度的變化、構造運動產生斷層和裂縫,影響儲集性能、儲集巖裂縫系統及微裂縫發育程度與構造活動有關。12、井下斷層的識別-地下斷層存在的標志:井下地層的重復與缺失、非漏失層發生泥漿漏失和意外的油氣顯示、近距離內標準層的標高相差懸殊、近距離內同層厚度突變、短距離內同層內流體性質、折算壓力和油氣水界面有明顯差異、地層傾斜矢量圖上的特殊顯示。13、原始油層壓力確實定方法: 實測法關井測壓 壓力梯度法壓力隨海拔高度變化的關系曲線 計算法靜水壓力公式 試井分析法測試、試井分析軟件14異常地層壓力的成因分析:1異常高壓形成的成因(1) 成巖作用2 熱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