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語文傳統文化復習指要()_第1頁
初三中考語文傳統文化復習指要()_第2頁
初三中考語文傳統文化復習指要()_第3頁
初三中考語文傳統文化復習指要()_第4頁
初三中考語文傳統文化復習指要()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初三中考語文傳統文化復習指要 郛城縣教研室溫馨提示:1 .熟記文化常識及傳統節日2 . 了解古詩文大意一、文化常識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包括風、磔1、晅三個部分,“國風”是詩經的精華。2、“四書”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被后人稱為“四書” o據說他們 分別出于儒家代表人物 曾參、子思、孔子、孟子之手。3、孔子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論語”是一部記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經典著作。4、“五經” 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經典書籍的合稱, 相傳他們都經過儒家創始人孔子的編輯或修改。5、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中原各族的祖先。6、老子又名道德經,相傳為老聃所

2、撰。7、墨子一書是記載墨家思想、政治、主張的典籍。8、孟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我們在初中語文課本上學過他的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9屈原是戰國時代偉大的愛國詩人,著有離騷 、橘頌。10、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他創作和書寫的蘭亭集序、既是書 苑珍品也是文壇杰作。11、司馬遷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也是一部文學名著,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12、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璃、應場、劉楨七位作家。13、唐宋八大家指在散文方面有成就的八位作家,他們分別是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14、唐正 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是我國文學史上的

3、四大文學高峰。15、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合稱為“元曲四大家”。16、我國四大文學名著是指吳承恩的西游記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 的水滸傳、曹雪芹的紅樓夢。17泰山,古稱岱宗,被稱為“五岳獨尊”。杜甫在望岳中贊嘆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二、傳統節日1 .元宵節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有舞龍燈、放焰火、猜燈謎、吃元宵的習俗。2 .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寒食節,是古代祭祀性節日。唐朝杜牧有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3 .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三大傳統節日(春節、端午、中秋)之一。在我國民間, 把農歷五月五日作為“端午節”,又名“端五:、“端陽”。每到端午這天,民間有 吃粽子、賽

4、龍舟的習俗,以紀念投江殉國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4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又稱“團圓節”o中秋晚上民間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中秋寄托了國人許多美好的愿望,激發了詩人的創作靈感,涌現了許多 詠月名句。例如:宋朝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0唐朝王建的“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5 .重陽節 農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又名“重九節”、“菊花節” “茱萸節”,民間有 重陽登高、佩茱萸、賞菊的習俗。三、古詩閱讀正月十五日夜唐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妓皆秣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隨。詩意正月十五夜里燈燭通明,焰火燦爛,城門開了鐵鎖,到處任人通

5、行,大街小 巷一片歡騰。暗塵飛揚,隨馬蹄而去,明月當空,似在追隨行人。歌女們打扮得 花枝招展,一邊走一邊唱著梅花落的曲調。禁衛軍中不禁夜,通宵達旦來歡 慶,玉漏啊慢些走,千萬不要催促我離開。青玉案元夕宋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月亮)光轉,一夜魚龍(魚形、龍形燈)舞。蛾兒(蝶形頭飾)雪柳(絹花頭飾)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詩意燈光美艷,像是春風吹開了千樹萬樹的繁花,彩光灼灼;煙花怒放,如流星殞雨,繽紛燦爛。華麗的車馬紛紛的上路,所經之處,余香不斷。簫聲起處,彩 燈起舞,月光流轉,歌舞徹夜不停。群又一群盛

6、裝的靚女從我眼前經過, 一陣又一陣的笑聲和香氣從我的身邊飄過。我卻依然在苦苦地尋找她。驀然回頭,才發現她獨自站在那燈光暗淡的地方。寒食唐韓姍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詩意春天的長安城處處柳絮紛飛, 落花飄散,寒食節至,皇宮里的柳絲隨風飄舞。傍晚皇宮里卻傳遞著朝廷特賜的蠟燭,裊裊的燭煙飄進了五侯的家里。清明宋王禹倩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詩意清明佳節,富貴人家花天酒地,嘻游宴飲,而我,卻像郊野出家修行的苦行僧一樣清冷孤獨,對這世 俗之樂毫無興趣。且用昨天向鄰居討取的寒食過后的新火,在這清明節的清晨,點燃一盞孤燈,窗前

7、燈下,到讀書中尋找樂趣聊以自慰吧。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詩意中秋晚上,庭院一片銀白,烏鴉靜靜地棲息在樹枝上,涼冷的清露無聲無息地從天空降下來,弄濕了小院中散發著濃郁香氣的桂花。今夜中秋佳節,人人都在望著這輪明月,只是不知道這茫茫的秋思落在誰的一邊?賞析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氛圍,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思考讀了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你又想起了哪些有關詠月的詩句?天凈沙秋元白樸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詩意孤零零的村莊沐浴著落日的晚霞。縹緲

8、的炊煙籠罩老樹,還有冷風中的歸鴉。一只大雁的身影徐徐落下。山依然是青,水依然是綠,只是草已白,葉已紅,菊花正黃。思考白樸這首題為秋的小令的突出特點是意象的構成和語言的運用。看一看,這首小令寫了哪些意象?四、古文閱讀身者,治之本也管子有身不治,奚(怎能)待于人?有人不治,奚待于家?有家不治,奚待于鄉? 有鄉不治,奚待于國?有國不治,奚待于天下?天下者,國之本也;國者,鄉之 本也;鄉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文意不能治理自身,怎能治理別人?不能治人,怎能治家?不能治家,怎能治鄉? 不能治鄉,怎能治國?不能治國,怎能治天下?天下以國為根本,國以鄉為根本, 鄉以家為

9、根本,家以人為根本,人以自身為根本,治身又以治世之道為根本。思考儒家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試搜集2條古人有關修身養性的名言。論語六則有德者必有言(一)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文意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好言論,有好言論的人卻不一定有道德。仁愛的人 一定勇敢,勇敢的人卻不一定仁愛。”以德報德(二)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文意有人問孔子:“用恩德來報答怨恨,怎么樣?孔子說:“那你又用什么來報答恩德呢?應該用正直來報答怨恨,用恩德來報答恩德。”志士仁人(三)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0、”文意孔子說:“志士仁人,不茍全性命去損傷仁德,而是寧肯犧牲生命來成就仁德。君子不以言舉人(四)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文意孔子說:“君子不因為這個人的言論好便推舉他,也不因為他品德不好而廢棄他有價值的言論。”君子三戒(五)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文意孔子說:“君子應該警惕戒備的事有三件:年少之時,血氣未定,要警戒自己不要貪戀女色;到了壯年,血氣方剛,要警戒自己不要爭勝好斗;到了老年,血氣已衰,要警戒自己不要貪得無厭。”恭寬信敏惠(六)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

11、之"。曰:“恭,寬, 信,敏,惠。恭則不悔,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文意孔子的弟子子張問孔子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能夠在普天之下實行五種品德 的,便是仁了。”子張問:“哪五種?”孔子說:“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惠。 莊重就不會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戴,誠實就會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 就會取得成功,慈惠就能很好的使用別人。” 思考論語中的語錄常成為人們常用成語,你能舉出幾個嗎?(如:殺身成仁、不恥 下問、溫故知新)孟子三章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一)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文意厚祿高官不能亂他的心,家貧位卑不能改

12、變他的志向,威力相逼也不能使他卑 躬屈膝;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稱得上大丈夫。民為貴(二)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祭祀用的牲畜)既成,粢盛(zi cheng, 祭器中的谷物)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干水溢,則變置社稷。”文意孟子說:“人民是最重要的,國家次之,君主還在其次。所以得到廣大人民擁護 的人,就能夠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的人,便可以做諸侯;得到諸侯信任的人,既 可以做大夫。諸侯要是危害國家,就得更換賢君。要是祭祀用的牲畜合乎標準,祭器中的谷物也很干凈,祭祀又能按時進行,可是老百姓還是要遭受旱災和水災,

13、那 就得更換土谷之神(即更換國家政權)了。 ”思考本文的論點是什么?(參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三)(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公孫丑曰:)“敢問何謂浩然之氣?”(孟子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 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nei,虧虛)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 也。行有不愫(qian ,遺憾)于心,則餒矣。”文意孟子說:“我善于培養自己的浩然之氣。”公孫丑說:“請問什么叫做浩然之氣?”孟子說:“很難用言語形容。它做為一種意氣,最宏大,最剛健,最正直, 培養它而不傷害它,就會在天地之間充塞遍布。它作為一種意氣,還要配上正義 與道德,方能直行無礙;否則的話,它就會干癟無力。這種意氣是匯集一貫的正 義行為所產生的,而不是偶然做一點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