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語文第四單元教案_第1頁
五下語文第四單元教案_第2頁
五下語文第四單元教案_第3頁
五下語文第四單元教案_第4頁
五下語文第四單元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單元14 再見了,親人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噩耗、剛強、雪中送炭、同歸于盡、深情厚誼”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使自己感動的詞句。3.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4.領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體會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友誼。教學難點: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揭題激發興趣1.每個同學都在愛的海洋里成長,最關心你、與你最親的人是誰?他

2、們是怎樣關心愛護你的?這些有血緣關系、關系親密、給了你無限幫助的人,我們都稱之為“親人”。2.我們中國人民與鄰國的朝鮮人民跨越國界,并無血緣關系,可是當年,我們的志愿軍戰士卻把朝鮮人民稱為至親至愛的親人,分別時情真意切地說“再見了,親人”,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學習魏巍寫的再見了,親人。(板書課題,齊讀課題)3.師簡介時代背景。二、初讀感知大意1.提出初讀要求:(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詞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2)思考:課文中“親人”指誰,想想他們的哪些事感動了你?2.學生初讀課文,教師巡視,適時指導。3.反饋、交流(1)教師抽讀生詞,強調“妮”、“誼”、“耗”

3、等生字讀音,注意“噩”、 “嫂”的寫法。(2)學生匯報課文中的“親人”有哪些人。用課文的語句說出她們為志愿軍戰士所做的感人的事。三、品讀感悟親情1是什么使不是親人的兩國人卻比親人還親呢?帶著這個問題學習最使你感動的小故事,劃出讓你特別感動的內容,抓住詞句說說體會,并把自己的體會用朗讀表達出來。2.學生交流,抓重點詞句感情親情,老師相機點撥: (一)品讀“志愿軍與大娘”之情:出示句子一:記得五次戰役的時候,由于敵機的封鎖,這真是雪中送炭哪!(1)引導學生抓住“帶著”、“頂著”、“冒著”、“穿過”等詞語,想象當時這樣做的危險和艱難,從而體會大娘為志愿軍不顧生命危險的精神。(2)抓住“雪中送炭”這個

4、成語來體會,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理解成語的含義,接著了解句子具體談談這個成語“雪”、“炭”分別指什么,最后想象“雪”志愿軍當時的困境及困境會給他們帶來的后果,從而進一步體會大娘想志愿軍所想,急志愿軍所急,為他們而將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的品質。(3)感情朗讀:朝鮮大娘愿意為志愿軍付出生命,給了志愿軍及時的幫助,她把志愿軍看成比自己還要重要的人,能不算“親人”嗎?讀出你的感動吧!出示句子二:我們還記得,我們的一個傷員在您家里休養您為了我們失去了惟一的親人。(1)引導學生抓住“惟一”、“丟”、“背”等詞來體會,先理解“惟一”的意思,再談談“惟一的親人”對大娘意味著什么,接著體會大娘這一“丟”丟下的是什么,

5、“背”起的又是什么,從而理解大娘對志愿軍的感情勝過親人。(2)感情朗讀:朝鮮大娘為救志愿軍不顧最親最愛的小孫孫,這能不算“親人”嗎?(提示:這兩句教學不一定按以上順序,根據學情而定。學生還可能談到大娘洗補衣服幾夜不眠、大娘八年來像慈母般地關心戰士們等情節讓人感動,老師都要予以肯定。)(3)朗讀比較,體會反問句的表達效果:師引讀:大娘為志愿軍所做的一切,怎么能不感人呢?難怪志愿軍對大娘說一一“這比山還高比沒得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會忘記?”(出示句子)A.請學生改成陳述句。B.比較兩句話,哪句更能體現志愿軍戰士和朝鮮人民的深情?C.情境引讀:(師):在五次戰役的時候,是大娘帶著全村的婦女送打糕

6、,所以(生接讀)(師):在敵機來的時候,大娘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而丟下了自己的小孫孫,所以(生接讀)(二)品讀“志愿軍與小金花”之情:(1)句子:你回來以后,焦急地等待著媽媽,可是小金花,你是多么剛強呀!可是今天,跟志愿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么落淚了?A.引導學生抓住“把腳一跺”、“嘴角抽動兩下”、“狠狠地說”等詞句體會小金花內心失去媽媽的悲痛。B.感情朗讀。C.“媽媽犧牲不落淚”,可“跟志愿軍告別卻哭成淚人”,你感受到什么?D.再讀句子。(2)朗讀體會反問句的表達效果(方法同上)。(三)品讀“志愿軍與大嫂”之情:(1)句子:我們清楚地記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傷好以后,您只能靠著雙拐走路了。

7、A.可抓住三個“挖”來理解它們的不同背景,再想像這三個“挖”字背后,大嫂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挖的,從而理解大嫂不顧生命危險為戰士們挖野菜的可貴品質,感人至深。B.感情朗讀(2)朗讀體會反問句的表達效果(方法同上)。3.朗讀體會惜別深情(1)師引:現在志愿軍就要同她們分別了,此時此刻,戰士們是怎樣抒發自己那依依惜別之情呢?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來讀一讀,想想怎樣讀出句子中的感情。(生自由讀)(2)評讀。(注意體會與大娘告別的不舍,對小金花的疼愛,對大嫂的不忍心。)4.感情朗讀13自然段,升華情感(1)選擇自己體會最深的一個自然段朗讀,注意表達出志愿軍的思想感情。第二課時課時目標: 一、賞讀課文,體

8、會整理的寫作方法1.默讀課文,思考:文章里大娘、小金花、大嫂三個人的故事都催人淚下,凝聚著他們對我們的深厚情誼。那是不是朝鮮人民就只是這三個人有這樣感人的事呢?(那為什么只寫這三個人的事呢?)師相機總結寫作方法:因為要寫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記下,只能選擇重點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整理用概括的手法寫全體,這是一種經常用得到的選材組材方法,你們以后寫一次活動,寫景就可以用這種方法。2.快讀課文,想想這三個故事在表達上共同的特點?(開頭親切稱呼親人,中間回憶感人事情,結尾贊頌雙方的深情厚意。)二、精讀課文最后三段,體會文章感情的升華1.老師導入:在這片土地上,不僅住著許許多多像大娘、

9、小金花、大嫂一樣的親人,而且還滲透著我們與親人們并肩戰斗而灑下的鮮血,還留下了許許多多我們共同浴血奮戰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淚下的事情,無不凝聚著朝鮮人民對我們的深情厚誼。而另一個個讓人泣不成聲的故事,更讓我們看到了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一片赤誠。2.但此時此刻,列車的汽笛長鳴,車輪已經啟動。這是一個激動人心,充滿留戀之情的場面,兩國人民是在捧著一顆顆赤誠的心向最親最愛的人告別呀!同學們,讓我們一起飽含深情地讀讀這三段吧!(齊讀)3.師引讀相關的句子。戰士們登上回國的列車,望著這些可敬可愛的人,望著這片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志愿軍從心底里喊了聲(小黑板出示第一句)汽笛響了,列車徐徐開動了,戰士們多鄉再

10、看親人們一眼啊!于是,他們只好請求隆隆前進的列車(出示第二句)然而,列車飛快地向前駛去,親人們離戰士們越來越遠了。他們只好揮動手,大聲喊著(出示第三句)4.小結:他們的確不是有血緣關系的親人,可他們是比親人還親的人吶!板書:(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他們之間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這是人世間最崇高、最珍貴的友誼。戰爭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我們彼此的心中切有一個共同的愿望愿中朝兩國友誼永存!(板書)三、回顧全文,歸納總結列車開走了,然而中朝兩國人民的心永遠連在一起。正如金日成首相所說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人民之間結成的深厚友誼將永遠留在朝鮮人民子子孫孫的心中。”四、課外拓展1.

1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2.推薦閱讀誰是最可愛的人。板書設計: 教后記:15 金色的魚鉤教學目標:1.認識12個生字,讀讀記記“顴骨、兩鬢、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品質的教育。3.學習整理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展現人物內心的表達方法。4.練習快速閱讀,簡要地復述故事。教學重點: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理解“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含義。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揭示課題長征是世界軍事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一個由偉大的中國工農紅軍創造的奇跡。在這個奇跡的背后,是

12、紅軍戰士歷盡的千難萬險,是無數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個老班長的故事。(板書課題,生讀課題)二、初讀課文,直奔中心1.請同學快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2.再次快速默讀課文,讀時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變化,讀后談談感受。三、精讀品析,體會情感1.同學們都被班長盡心盡力地照顧傷員而不顧自己的崇高品質所感動。帶著這份感動再次走進課文,細細品讀描寫老班長的句子,想想它們為什么讓你感動。2.品讀重點句:師相機點撥:(一)從外貌體會中心(1)“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臉上布滿皺紋,兩鬢斑白,顯得十分蒼老。”A.三十多歲的老班長為什么會有五六十歲老人的外貌特征?(老師點撥:“滿臉的皺紋

13、”證明他經歷長期艱苦的革命斗爭。“斑白的兩鬢”說明他飽經風霜的考驗。他“比我們還瘦得厲害”,反映他內心為病號的擔憂和焦慮。)B.抓住表現“蒼老”的重點詞朗讀,讀出感動。(2)“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還一直用飽滿的情緒鼓勵著我們。”(老班長勝利地完成了上級交給他的任務,可自己已經衰弱到不能支撐的地步。這充分說明他對戰友的滿腔熱愛,對黨的高度忠誠。)(二)從語言、行動、神情體會中心(1)學習“硬咽草根魚骨頭”片段A.指名朗讀,讀后議論:為什么這個段落令人感動?(抓住“皺緊眉頭”、“硬咽”等詞和“我”當時的心情,體會老班長的品質。)B.感情朗讀,注意體會人物的內心。(2)學習“夜里釣

14、魚摸野菜”片段A.自由朗讀,讀后議論:為什么這個片段令人感動?(老師點撥:老班長非常辛苦,尋找食物極其艱難。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對黨的忠誠在堅持。) B.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點詞朗讀。(3)學習“耐心勸導小梁”片斷“小聲點兒,小梁!咱們倆是黨員,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訴別人。”“指導員把你們三個交給我。我怎么向黨匯報?難道我能說指導員,我把同志們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難出來了?”A.說出內心感受,為什么讓你感動?(老班長意在穩定小病號的情緒,保護他們的身體,堅持走出草地,完成黨交給的任務。他寧愿為別人操碎心,也不讓別人為他有半點憂。)B.指導朗讀(4)學習“命令戰士喝魚湯

15、”片段A.學生自由朗讀這一片段內容,并觀察課文插圖,想象小梁和老班長的心理活動。B.思考:老班長前后的表情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老師點撥:“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那種欲吃不能,欲罷不行的神態,反映了老班長堅定不移的革命意志,為病號吃苦,為革命受難的高貴品質。病號不吃,老班長“皺起眉頭”;吃了,“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一絲笑意”。強烈的對比,鮮明的映襯,把他為誰憂愁、為誰欣喜,為啥痛苦、為啥歡樂表現得一清二楚。)C.指導朗讀“我端起搪瓷碗,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邊。”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鉛塊似的,沉重極了。”(5)學習“奄奄一息讓魚湯”片段 A.自由

16、輕聲讀這部分內容,注意自己內心的感情。B.說出內心感受,并說說為什么有這樣的感受?(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臨終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責任,不忘黨的重托,不忘奉獻最后一分光和熱。)C.指導分角色朗讀。(注意讀出老班長身體已經極度虛弱,又對戰士們充滿牽掛和關愛。戰士們心急如焚,無盡的擔心和難過,最后悲痛欲絕、催人淚下的呼喊。)四、品味金色,升華情感師引:可親、可敬的老班長永遠離開了我們,戰士們撕心裂肺的呼喊也無法喚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戰士們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誠和無私完成了黨的囑托。他永遠地留在了那片無邊無際的草地上,留給戰士們的只有那根用縫衣針做成的釣魚鉤。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

17、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1)為什么說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金色的光芒?(2)深情朗讀中心句。五、創設情境,復述課文整理要用魚鉤教育后代,學習老前輩為了革命事業的成功,為了戰友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高貴品質。現在我們來到革命烈士紀念館,同學們能以講解員的身份,向前來參觀的人講述“金色的魚鉤”的故事嗎?講解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敘述的條理要清楚,可采用倒敘方法進行敘述。(2)注意把課文感人的場面表達出來,渲染出故事的情境,從而使聽眾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六、布置作業把最讓你感動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讀來體現。板書設計:教后記:16 橋教學目標: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18、能正確讀寫“咆哮、獰笑、擁戴、放肆、呻吟、攙扶、祭奠、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品味語言中深刻感悟老支書在危難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3.積累課文特色語言,了解課文布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等方面的表達特點。教學重點: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教學難點: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課時目標: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有關“橋”的課文?這幾篇課文分別寫的是什么內容。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橋,這篇課文又會寫些什么內

19、容呢?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1.自由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正確,句子讀通順。不理解的詞語可通過查字典和了解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決,也可向學習伙伴請教,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2.檢查生字認讀和課文朗讀情況。(1)檢查字音、字形(老師提示,注意“肆”的聲母是平舌音,“攙、呻”的韻母是翹舌音,“瘋、獰、淌、瞪、膛”的韻母是后鼻音,“呻、攙、奠”的韻母是前鼻音。特別注意“肆”、“ 奠”的寫法)(2)學生提出難理解的詞語,共同幫助解決。(3)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檢查朗讀。(4)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3.根據故事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給課文分段。(突遇山洪16;疏導撤離713;橋塌殉職1423;祭奠英靈242

20、7)三、感受險情1.讓我們走進那個特殊的黎明,感受災害突然降臨時可怕的一幕。讀課文第一段,找出文中描寫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用心體會。2.匯報交流談體會,感情朗讀促感悟,老師相機點撥:(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抓住“像潑”、“像倒”談感受。(2)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A.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B.比較“山洪咆哮著,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哪一句寫得好?為什么?C.指導讀出洪水的兇猛。(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A.“跳舞”在這里表示什么意思?B.指導朗讀。(4)死亡在洪水的獰笑中逼近。A.讀著句子,你

21、仿佛看到了什么?B.朗讀: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樣露著猙獰面目的洪水讀出來。3.說話練習:觀察課文第一幅插圖,結合課文內容,你能說說這樣的險情嗎?4.感受人們的緊張(1)當時的人們是怎樣的反應?(隨機理解“你擁我擠”、“跌跌撞撞”、“擁”)(2)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驚慌失措的樣子嗎?(引導學生想像體驗情勢危急)(3)如果你是其中一員,你是什么感受?(轉換角色,體驗危急)5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讀出自己的感受。板書設計: 橋 突遇山洪疏導撤離橋塌殉職祭奠英靈教后記:第二課時課時目標:一、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二、感悟老支書的崇高精神1.洪水如猛獸般襲來,死亡正一步步逼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橋就是全村一百多號

22、人的生命橋。當他們跌跌撞撞地向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橋擁去時,有一位老漢早已站在了木橋前。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二、三大段,想想老漢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2.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視指導。3.交流匯報,老師相機點撥:(1)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A.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B.不說話的老漢會想些什么?C.朗讀。(2)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老師點撥:老漢說話簡短有力,以嚴格的先人后己的黨紀控制了局面,組織大家有序地撤離。短短的一句話里,連用三個感嘆號,足以看出老漢話語的威嚴。)(3)老漢冷冷地說:“可以退黨,到我這里報名。”(對于想搶先逃離危

23、險的黨員,老人是冷冷的態度。這樣才能更好地維持秩序。冷冷的是老漢的話,不會冷卻的是一顆為人民群眾的心。)(4)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快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A.抓住“沖”、“揪”、“兇得像只豹子”體會老漢對不服從命令者的態度。B.指導表情朗讀,讀出老漢的兇。C.可是老漢揪出來的人是誰?把兒子揪出來排到后面,就意味著他死的危險更大,他不愛自己的兒子嗎?從哪里看出來?學生討論交流,老師點撥:(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橋。突然,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沒了。老漢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抓住“吼

24、”、 “少廢話,快走”、“用力推”、“似乎要喊什么”等詞來理解老漢愛兒子。“老漢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還來得及喊,他會喊什么?)D.既然老漢這么愛自己的兒子,為什么要把他從隊伍中拉出來呢?E.有表情朗讀,讀出敬佩。(個別讀、分角色讀、評讀等)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三段。三、學習結尾,抒發情感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到這里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的兒子。1.文章為什么要在最后才交待兩人的關系呢?2.想像說話:祭奠時,老太太會在墳前說些什么呢?那些攙扶著老太太前來祭奠的鄉親們會怎么哭訴呢?3.寫話抒情:此時此刻,假如你就在老支書的墳前,你又想怎么贊頌這位老共產黨員呢?

25、大家想一想,把它寫下來,最好用上“橋”這個字。4.交流四、理解題意,總結全文1.文章以“橋”為題,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呢?2.總結:在災難面前,一座窄窄的木橋引渡人們走過危險,走向安全。后來,這一座木橋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偉的橋卻在人們的心中樹起來,那就是老支書,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支書,在人民群眾生死攸關的危難關頭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老共產黨員!讓我們滿懷深情地讀課題橋。五、體味語言,感情朗讀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六、拓展延伸建議學生上網查閱更多“感動中國”的人物故事。板書設計:橋老支書窄窄的木橋前 像一座山開始發抖沖上去揪出兒子痛苦呻吟用力推兒子上橋轟地塌了被洪水吞沒了(不朽的生命橋)教后

26、記:17 夢想的力量教學目標:1.認識6個生字,讀讀記記“放棄、下旬、募捐、水泵、顛簸、節奏、簇擁、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聲不吭”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繼續練習快速閱讀。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題目的含義。從字里行間感受瑞恩心靈的美好,并懂得僅僅有夢想是不夠的,還要通過不懈的奮斗才能夢想成真。4.領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并能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瑞恩的精神品質,領悟整理的表達方法。教學難點:體會“夢想的力量”所蘊含的深意。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揭題質疑1.教師板書“夢想”,請同學們談一談什么是夢想,你有什么夢想。2.出示課題夢想的力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7、梳理歸納:(1)課文寫了誰的什么夢想?(2)這個夢想是怎么實現的?(3)這個夢想力量究竟有多大?二、速讀課文,理解“夢想”1.自由快速讀課文,自學生字,讀通課文,想想“課文寫了誰的什么夢想”,劃出有關句子。指名匯報,老師相機點撥:(1)我要給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讓他們又干凈的水喝。(2)他們不應該過這樣的生活我一定要為他們挖一口井。(3)那我攢錢買鉆井機吧我想讓非洲的每一個人都能喝上潔凈的水。2.補充非洲缺水的資料,。(非洲的安格魯地區長年干旱。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外的一處池塘。這里常年有14學生患有霍亂、傷寒和其他嚴重的水生寄生蟲疾病。3.1萬多居民,卻沒有一名醫生,15的孩子在5歲前就死掉

28、了。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共有11億人口缺水,而南非洲就有2/3的農村和1/4的城鎮近3.3億人口缺水,整個非洲缺水人口達4億,占非洲總人口的66%。近年來,非洲旱災頻發,因飲用不清潔水引發的各種疾病,每年都要奪走數以百萬計非洲人的生命。有關專家估計,非洲缺水問題還有可能繼續惡化和蔓延。)3.有感情地朗讀句子,指導讀出瑞恩的決心大,語氣堅。三、再讀課文,明晰“夢想之路”1.加拿大一個年僅6歲的孩子,要為遙遠的非洲孩子們挖一口井,還要讓非洲的每一個人都能喝上潔凈的水,聽起來,這肯定是一個夢,一個小孩子的夢,一個無法實現的夢。那么,瑞恩的夢想實現了嗎?(1)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2)指導朗讀最后四個自

29、然段。2.快速默讀課文,思考:瑞恩的夢想是怎樣實現的?3.學生自由討論,交流(一)瑞恩為攢夠70塊錢,做了很多額外的家務活。(1)在課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務活的句段,大聲朗讀。瑞恩的第一項工作是為地毯吸塵瑞恩把得到的錢,都放進了那個餅干盒里。(2)想像:6歲孩子為地毯吸塵干兩個多小時,會累成什么樣?思考:要做那么多額外的家務活,對于一個6歲的孩子來說,非常不容易。可是他一直堅持下來,干了4個月。是什么使他放棄玩耍的機會,堅持4個月時間,不怕苦,不怕累,做那么多的家務活?當時瑞恩心里會怎么想的?(3)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二)瑞恩得到了同學、老師和其他更多人的支持。(1)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段。(2

30、)想像:當人們在報刊、雜志、電視電臺中聽到瑞恩的故事后,他們會怎么想的?(3)有感情地朗讀這三段話。4.體會整理表達的方法: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這一過程的呢?四、感悟“夢想的力量”1.再次朗讀最后四個自然段,感受夢想成真的喜悅和激動。2.當瑞恩來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邊時,他會想些什么?3.是呀,一個夢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時有誰不流淚呢?默讀課文,深入思考:夢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4.有感情地朗讀句子:“是啊,一個夢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時有誰不流淚呢?”五、暢談感受,深化主題讀完這篇課文,同學們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話想說,你可以了解課文內容來談,還可以擴展開去,結合自己的實際來談你的

31、理解和感受。六、作業寫一篇讀后感板書設計:教后記:口語交際習作四教學目標:1.通過交流學生看到的聽到的或者經歷過的感動的事,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并感受人與人之間令人感動的真情。2.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的習慣,做到表達時有條理、有感情;在聽他人說話要認真,有耐心。3.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選一件令人感動的小事記下來。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感情要真實。教學重點:在口語交際中理清思路,學會表達,完整清楚的敘述出這件感動或難忘的事。教學難點:善于表達,說話有順序,條理清楚,有重點。課時安排:3課時課前準備: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觀看背起父親上學電影。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口語交際)一、激發情趣感動是人間最美好的情感,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景令人潸然淚下,草地上的老班長為小戰士而放棄自己的生命的故事感人至深,在生死關頭,無私無畏、舍生忘死的老支書形象讓人久久揮之不去,而6歲的小瑞恩為夢想不懈努力的決心讓我們每個人為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