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回收C梅蘭芳小型張新_第1頁
成都回收C梅蘭芳小型張新_第2頁
成都回收C梅蘭芳小型張新_第3頁
成都回收C梅蘭芳小型張新_第4頁
成都回收C梅蘭芳小型張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動儀與郵票的不足之地動儀與郵票的不足之處處l在郵票的發展史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過印有地動儀圖案的郵票呢?這個郵票是比較特別的,它與其他的郵票是不一樣的,有自己的特點與獨特的歷史意義。但是,地動儀圖案的印制在郵票上是有不足之處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l地動儀是我國東漢科學家張衡的發明。在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據后漢書五行志記載,張衡經過長年研究,終于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l后漢書張衡傳記載,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圓蓋,儀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龜、鳥、獸等圖形。儀器的內部中央有一根銅質都柱,柱旁有八條通

2、道,稱為八道,還有巧妙的機關。樽體外部周圍有八個龍頭,按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布列。龍頭和內部通道中的發動機關相連,每個龍頭嘴里都銜有一個銅球。對著龍頭,八個蟾蜍蹲在地上,個個昂頭張嘴,準備承接銅球。當某個地方發生地震時,樽體隨之運動,觸動機關,使發生地震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吐出銅球,落到蟾蜍的嘴里,發出很大的聲響,人們據此就可以知道地震發生的方向。 l現代人沒有看到出自張衡之手的原件地動儀,這是我們人類歷史的遺憾。1951年,考古學家王振鐸歷經數年,復原并制造了張衡地動儀模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直面中國古代科技文明的窗口。但不少人卻誤把這一模型當成1800年前張衡制造的。

3、l事實上,這臺地動儀模型非但不能完成當年張衡設計的預測地震的功能,而且在原理上也不斷地被國內外學者質疑。奧地利學者雷利伯在他的一本名為張衡科學與宗教的書中提到張衡這個地動儀,中國人把它視為國寶,在中國的歷史博物館還有這個東西,可是它是不科學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對地動儀提出質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張衡。后來,一位叫馮銳的地震學家發現人們所質疑的并不是張衡的地動儀,而是由王振鐸所復原的地動儀。l我國郵政部門在1953年9月發行的偉大的祖國中國古代偉大發明郵票的第3枚和2000年7月發行的防震減災郵票上,均展示了王振鐸先生所復原的地動儀,卻沒有任何文字注明這是后人按張衡的理念復原的仿制品。2006年防震減災郵票發行時,也未在郵票上作文字說明。不僅如此,在2005年10月9日澳門郵政發行的中國的偉大發明小型張上,依然用了王振鐸先生復原的地動儀,也沒有任何關于復制品的說明,還把張衡的形象搬到了邊紙上。假若張衡泉下有知,面對這種情形必然哭笑不得。l郵票是一個國家的名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