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有有 機機 化化 學學Organic Chemistry教材: 汪小蘭主編,汪小蘭主編,有機化學有機化學第四版,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講授講授 : : 城市建設學院城市建設學院 周傳佩周傳佩參考書目:參考書目:教學目的與要求教學目的與要求1掌握重要的掌握重要的典型有機物典型有機物的的命名命名方法、方法、結構結構、性質性質,了解它們,了解它們的應用;的應用;2理解用理解用化學鍵理論化學鍵理論和和電子效應電子效應、空間效應空間效應解釋一些簡單有機解釋一些簡單有機化合物結構與性能的關系;化合物結構與性能的關系;3掌握簡單有機物的掌握簡單有機物的典型反應典型反應和和重
2、要的重要的合成合成方法,掌握各類化方法,掌握各類化合物合物相互轉變相互轉變的的基本規(guī)律基本規(guī)律;4了解了解典型典型的、的、簡單簡單的反應歷程、過渡態(tài)理論和活性中間體;的反應歷程、過渡態(tài)理論和活性中間體;5了解了解立體化學立體化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6初步了解紅外光譜及核磁共振譜的基本原理及在測定有機物初步了解紅外光譜及核磁共振譜的基本原理及在測定有機物結構中的應用結構中的應用(不作教學要求)。不作教學要求)。本課程總學時為本課程總學時為96學時,其中理論學時,其中理論64學時,實驗學時,實驗32學時學時一、有機化學及其發(fā)展一、有機化學及其發(fā)展1.早期純有機化合物的來源早
3、期純有機化合物的來源 最初化學物質來源于兩個途徑:一是來源于無最初化學物質來源于兩個途徑:一是來源于無生命的礦物質中,二是取之于有生命的動植物體生命的礦物質中,二是取之于有生命的動植物體中,且有著顯著不同的性質。因此早期化學家根據(jù)中,且有著顯著不同的性質。因此早期化學家根據(jù)其來源將物質分為無機物和有機物兩大類。且認為其來源將物質分為無機物和有機物兩大類。且認為有機物只能源于有生命的機體。有機物只能源于有生命的機體。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純的有機化合物開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純的有機化合物開始不斷地從動植物體內得到,例如:始不斷地從動植物體內得到,例如:1769年年 葡萄汁葡萄汁 酒石酸酒
4、石酸 檸檬汁檸檬汁 檸檬酸檸檬酸1773年年 動物排泄尿液動物排泄尿液尿素和尿酸尿素和尿酸1780年年 酸牛奶酸牛奶乳酸乳酸1805年年 鴉片鴉片嗎啡(取得的第一個生物堿)嗎啡(取得的第一個生物堿)2.“生命力生命力”的禁區(qū)的禁區(qū) 是是十八世紀末十八世紀末:把來源于生物體的物質統(tǒng)稱:把來源于生物體的物質統(tǒng)稱為為“有機物有機物”。 把來源于礦物質的稱為把來源于礦物質的稱為“無機無機物物”。 因為源于生物體的物質的性質與無機物相比因為源于生物體的物質的性質與無機物相比較有明顯差異,如對熱不穩(wěn)定,加熱后易分解等,較有明顯差異,如對熱不穩(wěn)定,加熱后易分解等,認為是在生物體內認為是在生物體內“生命力生命
5、力”影響下產生的化合影響下產生的化合物才可能有這樣的特性。所以不能從無機物合成物才可能有這樣的特性。所以不能從無機物合成有機物。有機物。 十九世紀初十九世紀初:瑞典化學家:瑞典化學家 J.Berzeliua提出提出“生命力生命力”論,嚴重的阻礙了有機化學的發(fā)展,論,嚴重的阻礙了有機化學的發(fā)展,使人們放棄了人工合成有機物。使人們放棄了人工合成有機物。1828年年:德國的一位德國的一位28歲的年輕化學家維勒,沖破了歲的年輕化學家維勒,沖破了“生命力生命力”論的束縛,在實驗室將無機物論的束縛,在實驗室將無機物氰酸鉀與氯氰酸鉀與氯化銨生成化銨生成氰酸銨溶液再蒸發(fā)得到有機物尿素。氰酸銨溶液再蒸發(fā)得到有機
6、物尿素。 NH4CNO(NH2)2CO打破了打破了“生命力生命力”論的束縛。論的束縛。3. 沖破沖破“生命力生命力”論論 1845年年:德國的柯爾柏:德國的柯爾柏(H.Kolnbe)合成醋酸。合成醋酸。 1854年年:法國的柏塞羅:法國的柏塞羅(M.Bevthlot)合成了油脂。合成了油脂。 1965年年:我國的化學工作者成功的合成了胰島素。我國的化學工作者成功的合成了胰島素。19811981年年:我國又人工合成了與天然轉移核糖核酸完我國又人工合成了與天然轉移核糖核酸完全相同的化學結構和生物活性的酵母丙氨酸轉移核全相同的化學結構和生物活性的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糖核酸。試舉幾例試舉幾例:18
7、18世紀前世紀前利用天然化合物利用天然化合物 中國周朝中國周朝:“:“酒正酒正” “” “酒人酒人”專管酒曲,專管酒曲,釀醋釀醋 周禮周禮天官天官: “ : “ 醯人醯人”專管釀醋專管釀醋 書經益稷書經益稷: “: “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以五彩彰施于五色”,“,“染染人人”管染絲帛管染絲帛 韓非子韓非子十過篇十過篇: :虞舜時虞舜時 “ “作為食器作為食器,.,.流漆墨其上流漆墨其上” 本草經本草經:“:“漆仍幾漆仍幾” 本草經本草經: :記載阿膠、麝香、牛黃、五味記載阿膠、麝香、牛黃、五味 子、紫草為藥。子、紫草為藥。1818世紀前世紀前利用天然化合物利用天然化合物本草綱目本草綱目:“凡酸敗之酒
8、凡酸敗之酒, ,皆可皆可蒸燒蒸燒”。“以燒酒以燒酒復燒二次復燒二次”, “, “價價值數(shù)倍也值數(shù)倍也”(得(得95%95%乙醇)乙醇)五倍子五倍子制沒食制沒食子酸子酸1818世紀前世紀前利用天然化合物利用天然化合物古代西方染色工業(yè)古代西方染色工業(yè) 早期的酒精蒸餾圖早期的酒精蒸餾圖1818世紀末世紀末分離天然有機化合物分離天然有機化合物 瑞典化學家瑞典化學家: : 舍勒舍勒(Scheele K W 1742-1786) 瑞典化學家瑞典化學家, ,瑞典科學院院士。瑞典科學院院士。 十三歲入藥房當學徒,邊工作邊十三歲入藥房當學徒,邊工作邊學習化學。學習化學。 從事藥物提煉和配制工作,以實從事藥物提煉
9、和配制工作,以實驗技術精良而著稱,分離出不少驗技術精良而著稱,分離出不少純的有機化合物,發(fā)現(xiàn)新元素純的有機化合物,發(fā)現(xiàn)新元素O、Cl、Mn。 1818世紀末世紀末分離天然有機化合物分離天然有機化合物 舍勒舍勒(Scheele C W)的主要工作:的主要工作: 酒石酒石 + + H2SO4酒石酸晶體酒石酸晶體 (1770年,第一篇論文)年,第一篇論文) 檸檬檸檬檸檬酸(檸檬酸(1784年)年) 蘋果蘋果蘋果酸(蘋果酸(1785年)年) 酸牛奶酸牛奶乳酸(乳酸(1780年)年) 五倍子五倍子五倍五倍(bei)子酸(子酸(1786年)年) 焦性沒食子酸。焦性沒食子酸。1818世紀末世紀末分離天然有機
10、化合物分離天然有機化合物 其它人的工作:其它人的工作: 尿尿尿素尿素(1773年)年) 馬尿馬尿馬尿酸(馬尿酸(1829年)年) 脂肪脂肪膽固醇(膽固醇(1815年)年) 鴉片鴉片嗎啡(嗎啡(1805年)年) 植物中植物中生物堿如金雞鈉堿、辛可寧(生物堿如金雞鈉堿、辛可寧(1820年)年) 18世紀末世紀末19世紀世紀初初 分析天然有機化合物分析天然有機化合物 法國杰出化學家:法國杰出化學家:拉瓦錫拉瓦錫(Lavoisier A L ) 他做了大量的燃燒實驗他做了大量的燃燒實驗: :1781年年 有機物燃燒生成有機物燃燒生成 CO2 + H2O蠟、酒精、橄欖油蠟、酒精、橄欖油 C、H、O 組成
11、組成 1810年年 蔗糖蔗糖( (乳糖、淀粉乳糖、淀粉)C H O 分析分析 41.5% 6.36% 51.14% 理論理論 42.10% 6.44% 51.46% 18世紀末世紀末19世紀世紀初初 分析天然有機化合物分析天然有機化合物拉瓦錫使用的分析儀器圖拉瓦錫使用的分析儀器圖18世紀末世紀末19世紀初世紀初 分析天然有機化合物分析天然有機化合物蓋蓋呂薩克和泰納使用的分析儀器圖呂薩克和泰納使用的分析儀器圖1818世紀末世紀末1919世紀初世紀初 分析天然有機化合物分析天然有機化合物 瑞典化學家:瑞典化學家:貝采利烏斯(貝采利烏斯(Berzelius J J)1814年,進行有機物元素分析年,
12、進行有機物元素分析, ,完善了分析方完善了分析方法。法。 德國化學家德國化學家: : 李比希李比希(Liebig J Von) 重視實驗,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的化學家,如霍夫重視實驗,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的化學家,如霍夫曼、凱庫勒、范托夫、費歇爾、阿累尼烏斯、拜曼、凱庫勒、范托夫、費歇爾、阿累尼烏斯、拜耳等著名的化學家。建立了有機化合物的元素分耳等著名的化學家。建立了有機化合物的元素分析方法析方法: :18世紀末世紀末19世紀世紀初初 分析天然有機化合物分析天然有機化合物李比希使用的分析儀器李比希使用的分析儀器19世紀初世紀初人工合成有機物人工合成有機物 德國化學家德國化學家:維勒維勒(W hler F)
13、 人工合成有機化合物的開創(chuàng)者。人工合成有機化合物的開創(chuàng)者。 1828年:發(fā)表論文年:發(fā)表論文論尿素的人工合成論尿素的人工合成19世紀初世紀初人工合成有機物人工合成有機物 德國有機化學家德國有機化學家:柯爾柏柯爾柏(Kolber A W H) 1840年:由無機物合成了醋酸。年:由無機物合成了醋酸。 法國化學家法國化學家:柏賽羅(柏賽羅(Berthelof M) 1854年:合成甘油年:合成甘油 1855年:合成醋酸年:合成醋酸1885年:合成乙醇年:合成乙醇 19世紀世紀60年代年代 建立有機化合物結構理論建立有機化合物結構理論 德國化學家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凱庫勒(Kekul F A) 苯環(huán)結
14、構的創(chuàng)始人苯環(huán)結構的創(chuàng)始人, 提出提出“碳原子的四價碳原子的四價學說學說”。 俄國化學家俄國化學家:布特列諾夫(布特列諾夫(Butlerov A M) 化學結構學說提出者。化學結構學說提出者。 1919世紀世紀7070年代年代 建立立體化學建立立體化學 法國化學家、微生物學家法國化學家、微生物學家:巴斯德巴斯德(Pastear L) 1848年,發(fā)現(xiàn)左、右旋光酒石酸、內消旋和年,發(fā)現(xiàn)左、右旋光酒石酸、內消旋和外消旋酒石酸。外消旋酒石酸。 提出旋光性與分子不對稱排列提出旋光性與分子不對稱排列有關。有關。 荷蘭化學家荷蘭化學家:范托霍夫范托霍夫(Van,t Hoff J H) 提出了不對稱碳原子的
15、概念提出了不對稱碳原子的概念,第一個諾貝爾化第一個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學獎獲得者。19世紀世紀60年代年代 建立有機化合物結構理論建立有機化合物結構理論 法國化學工藝師法國化學工藝師:勒貝爾勒貝爾(Le Bel J A) 1874年年11月發(fā)表月發(fā)表論有機物原子形狀與其溶論有機物原子形狀與其溶液旋光能力之間的關系液旋光能力之間的關系,提出不對稱碳原子的,提出不對稱碳原子的概念。概念。 德國化學家德國化學家:拜爾拜爾(Beayer A von)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一生桃李滿天下。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一生桃李滿天下。 英國化學家英國化學家:路易斯路易斯(Lewis G N) 1917年年: 用電
16、子對的方法說明化學用電子對的方法說明化學鍵的生成。鍵的生成。19世紀以后世紀以后 各分支學科的形成各分支學科的形成 德國物理化學家德國物理化學家:休克爾休克爾(Hckel E) 1932年年: 用量子化學方法計算不飽和化用量子化學方法計算不飽和化 合物與芳香化合物的結構問題。合物與芳香化合物的結構問題。 英國化學家英國化學家:英戈爾德英戈爾德(Ingold C K) 用化學動力學方法研究飽和碳原子上的用化學動力學方法研究飽和碳原子上的 取代反應機理。取代反應機理。19世紀以后世紀以后 各分支學科的形成各分支學科的形成 近代科技發(fā)展近代科技發(fā)展, ,新的測試技術新的測試技術: : 紅外光譜紅外光
17、譜 IR核磁共振譜核磁共振譜 NMR紫外光譜紫外光譜 UV質譜質譜 MS 新的實驗技術、催化化學技術、微波技術新的實驗技術、催化化學技術、微波技術和和超聲波技術、光化學技術、應用到反應中,超聲波技術、光化學技術、應用到反應中,提高轉化速度和選擇性。提高轉化速度和選擇性。4.現(xiàn)代觀點賦予有機化合物的含義現(xiàn)代觀點賦予有機化合物的含義 有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是指是指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有機化學有機化學:是是研究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研究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學學。 由于歷史和習慣仍保留由于歷史和習慣仍保留“有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的名稱。的名稱。不過它的含義與早期不過它的含
18、義與早期“有機有機”的含義有著本質的差的含義有著本質的差異。構成無機物的元素有一百余種,而有機物卻只異。構成無機物的元素有一百余種,而有機物卻只含有幾種有限的元素。含有幾種有限的元素。無機物只有幾十萬,而有機無機物只有幾十萬,而有機物的數(shù)目卻達上千萬。物的數(shù)目卻達上千萬。按現(xiàn)代的觀點準確的定義:按現(xiàn)代的觀點準確的定義: 有機化合物的研究任務:有機化合物的研究任務:1.分離、提取自然界中的有機物,測定它們的結分離、提取自然界中的有機物,測定它們的結構和性質。構和性質。2.研究有機物結構和性質的關系研究有機物結構和性質的關系,研究反應歷程和研究反應歷程和影響反應的因素。影響反應的因素。3.有機合成
19、。研究生物體和生命現(xiàn)象。有機合成。研究生物體和生命現(xiàn)象。 二二.有機化合物的特性有機化合物的特性 (與無機化合物的區(qū)別)(與無機化合物的區(qū)別)1.可燃性可燃性 有機物:絕大多數(shù)可燃且燃盡,易碳化。有機物:絕大多數(shù)可燃且燃盡,易碳化。 無機物:多數(shù)不燃燒,且燒不盡。無機物:多數(shù)不燃燒,且燒不盡。 2.熔點熔點 有機物:熔點低,多在有機物:熔點低,多在300 以下以下 無機物:熔點高,如無機物:熔點高,如NaCl為為800 ;Al2O3為為2050 3.溶解度溶解度 有機物:不或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有機物:不或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劑。 無機物:易溶于水。無機物:易溶于水。5.反應產物反應產
20、物 有機物:產物復雜,副產物多。有機物:產物復雜,副產物多。 無機物:產物簡單,副產物少。無機物:產物簡單,副產物少。4.反應速度反應速度 有機物:慢有機物:慢 無機物:快無機物:快 6.結構數(shù)目結構數(shù)目 有機物:存在著同分異構現(xiàn)象,有機物:存在著同分異構現(xiàn)象,數(shù)目龐大數(shù)目龐大,結構復雜。結構復雜。三、有機化合物的化學鍵及結構表示三、有機化合物的化學鍵及結構表示 三三.有機化合物中常見的化學鍵有機化合物中常見的化學鍵 (1)離子鍵)離子鍵-由原子間電子的轉移形成的正負由原子間電子的轉移形成的正負 離子相互結合形成。離子相互結合形成。 (2)共價鍵)共價鍵-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形成。原子間通過共
21、用電子對形成。 (3)配位鍵)配位鍵-一種特殊的共價鍵,形成共價鍵一種特殊的共價鍵,形成共價鍵 的一對電子是由一個原子提供的。的一對電子是由一個原子提供的。1.共價鍵的特性:共價鍵的特性:(1)飽和性飽和性 原子核外未成對的電子數(shù),也就是原子核外未成對的電子數(shù),也就是該原子可能形成的共價鍵的數(shù)目。該原子可能形成的共價鍵的數(shù)目。(2)方向性方向性 根據(jù)量子力學的價鍵理論,共價鍵根據(jù)量子力學的價鍵理論,共價鍵是由參與成鍵原子的電子云重疊形成的,電子云重是由參與成鍵原子的電子云重疊形成的,電子云重疊越多,則共價鍵越穩(wěn)定。稱為最大重疊原理。因疊越多,則共價鍵越穩(wěn)定。稱為最大重疊原理。因此電子云必須在各
22、自密度最大的方向上重疊。此電子云必須在各自密度最大的方向上重疊。2.對分子構型和性質的影響對分子構型和性質的影響由這兩個特性決定了每一個有機物分子都是一定由這兩個特性決定了每一個有機物分子都是一定數(shù)目的某幾種元素的原子按特定的方式結合而成數(shù)目的某幾種元素的原子按特定的方式結合而成,因此有其特定的大小和立體形狀。因此給分子,因此有其特定的大小和立體形狀。因此給分子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以及生理活性帶來極大影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以及生理活性帶來極大影響。響。3.共價鍵的極性共價鍵的極性 :相同元素的原子間形成的共價鍵沒有極性,不同相同元素的原子間形成的共價鍵沒有極性,不同元素的原子間形成的共價鍵因其
23、共用電子對偏向元素的原子間形成的共價鍵因其共用電子對偏向于電負性較強的元素故具有極性。于電負性較強的元素故具有極性。4.雜化軌道:雜化軌道:形成共價鍵的過程中,由于原子間的相互影響,形成共價鍵的過程中,由于原子間的相互影響,同一個原子中參與成鍵的幾個能量相近的原子同一個原子中參與成鍵的幾個能量相近的原子軌道可以軌道可以重新組合重新組合,重新分配能量和空間方向重新分配能量和空間方向,組成數(shù)目相等的成鍵能力更強的新原子軌道,組成數(shù)目相等的成鍵能力更強的新原子軌道,即雜化軌道。即雜化軌道。5.共價鍵的性質(鍵參數(shù))共價鍵的性質(鍵參數(shù)) (1) 鍵長鍵長:形成共價鍵的兩個成鍵原子核間的形成共價鍵的兩
24、個成鍵原子核間的距離。單位:距離。單位:nm(納米)(納米)(兩核之間最遠與最近兩核之間最遠與最近距離的平均值距離的平均值) CH3-CH3 CH3-CH=CH CH3-CHCH 0.154 nm 0.151 nm 0.146 nm H - CH3 H - C2H5 H - CH2Cl H - CH2OH 0.1091 nm 0.1107 nm 0.1110 nm 0.1096 nm CH3 - H 乙烯乙烯- H 乙炔乙炔- H 0.1091 nm 0.107 nm 0.1056 nm (2)鍵角鍵角:指兩個共價鍵之間的夾角。(可了解分子:指兩個共價鍵之間的夾角。(可了解分子的空間構型)的空
25、間構型)HCHHHH3CCH3CHH109106 (3) 鍵能鍵能:當:當1molA-B分子(氣態(tài))斷裂生成分子(氣態(tài))斷裂生成A 、B (氣態(tài))時所需的能量。單位:(氣態(tài))時所需的能量。單位:KJ/mol。 共價鍵的共價鍵的斷裂斷裂,必須吸熱,必須吸熱,H0。 共價鍵的共價鍵的形成形成, 則放熱,則放熱, H0。.對多原子分子對多原子分子,鍵能與鍵的解離能不同鍵能與鍵的解離能不同,我們取我們取相同相同鍵的解離能的平均值來表示鍵能鍵的解離能的平均值來表示鍵能。如氣態(tài)的水分子。如氣態(tài)的水分子中,有兩個中,有兩個O-H鍵,從光譜數(shù)據(jù)得到這兩個鍵,從光譜數(shù)據(jù)得到這兩個O-H的的解離能分別為:解離能分
26、別為: H2O H+O-H 鍵的解離能鍵的解離能 =502.1kJ/mol O-H H+O 鍵的解離能鍵的解離能=423.4kJ/mol鍵能應為兩鍵能應為兩鍵解離能的平均值鍵解離能的平均值 : (502.1+423.4)/2=462.8kJ/mol(4)鍵的極性鍵的極性:成鍵原子成鍵原子電負性相差較大電負性相差較大導致鍵有極導致鍵有極性。鍵的極性用偶極矩表示。偶極矩是一個向量,性。鍵的極性用偶極矩表示。偶極矩是一個向量,偶極矩越大,鍵的極性越強偶極矩越大,鍵的極性越強。對雙原子分子來說,。對雙原子分子來說,鍵的偶極矩就是分子的偶極矩;對多原子分子來說鍵的偶極矩就是分子的偶極矩;對多原子分子來說
27、,分子的偶極矩是各鍵偶極矩的向量和。說明多原,分子的偶極矩是各鍵偶極矩的向量和。說明多原子分子的極性不只決定于鍵的極性,也決定于各鍵子分子的極性不只決定于鍵的極性,也決定于各鍵在空間分布的方向即分子的形狀(見在空間分布的方向即分子的形狀(見p4圖圖1-2)。 6.有機化合物結構的表示方法有機化合物結構的表示方法 用用“ ”表示一對共用電子,即共價單鍵。表示一對共用電子,即共價單鍵。 用用“= = ”表示兩對共用電子,即共價雙鍵。表示兩對共用電子,即共價雙鍵。 用用“ ”表示三對共用電子,即共價叁鍵。表示三對共用電子,即共價叁鍵。 常用結構式、結構簡式、鍵線式、立體結構式、常用結構式、結構簡式、
28、鍵線式、立體結構式、投影式等表示。投影式等表示。7.分子間力分子間力(1)偶極偶極-偶極作用力偶極作用力 產生于具有永久偶極產生于具有永久偶極的極性分子之間,的極性分子之間, 以正、負相吸定向排列,以正、負相吸定向排列,也叫也叫定向力定向力。(2)色散力色散力 也叫范德華力,極性和非極性也叫范德華力,極性和非極性分子中都存在,很弱。分子間靠得很近的地分子中都存在,很弱。分子間靠得很近的地方才起作用。方才起作用。(3)氫鍵氫鍵 實際上是偶極實際上是偶極-偶極作用力偶極作用力 ,是,是分子間力中最強的。對生物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間力中最強的。對生物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形狀、生物功能等有極重要的作用。分
29、子形狀、生物功能等有極重要的作用。 四四. .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步驟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步驟 1.分離、提純分離、提純- -萃取、重結晶、蒸餾、升華、色譜萃取、重結晶、蒸餾、升華、色譜分離等。分離等。2.純度的檢驗純度的檢驗- -測定物理常數(shù)和色譜法驗證。測定物理常數(shù)和色譜法驗證。3.經經驗式和分子式的確定驗式和分子式的確定- -測出有機化合物中各元測出有機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將其除以相應元素原子的原子素的百分含量,將其除以相應元素原子的原子量,得出該化合物各元素原子的數(shù)值比,再將量,得出該化合物各元素原子的數(shù)值比,再將這些數(shù)值分別除以其中最小的一個,就得各元這些數(shù)值分別除以其中最小的
30、一個,就得各元素原子的整數(shù)比素原子的整數(shù)比- -經驗式。經驗式。如:某化合物如:某化合物C、H、N、O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別為別為49.3%、9.6%、19.6%、22.7%,各元素,各元素原子的數(shù)值比為:原子的數(shù)值比為:49.3/12.01:9.6/1.008:19.6/14.01:22.7/16.00=4.1:9.6:1.39:1.42;四種元素原子的最小數(shù)值比為四種元素原子的最小數(shù)值比為4.1/1.39:9.6/1.39:1.39/1.39:1.42/1.39=3:7:1:1,故故該化合物經驗式為該化合物經驗式為C3H7N1O1。4.結構式的測定結構式的測定- 常用常用物理方法,如紅外光譜物理方法,如紅外光譜、核磁共振等。、核磁共振等。 五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工智能的知情同意問題-洞察及研究
- 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北安莊鄉(xiāng)中學2025屆化學高一下期末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
- 醫(y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jiān)測-洞察及研究
- 2025屆亳州市重點中學化學高二下期末聯(lián)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網絡加密與隱私保護-洞察闡釋
- 人工智能與網絡安全的協(xié)同機制-洞察闡釋
- 物理層與網絡層切片安全協(xié)同研究-洞察闡釋
- 行業(yè)特征驅動的折價率波動預測研究-洞察闡釋
- 食用菌提取物中多酚類化合物的免疫調控研究-洞察闡釋
- 納米材料的高穩(wěn)定性與柔韌性研究-洞察闡釋
- 醫(yī)院預約平臺建設方案
- 四川省雅安市2024-2025學年高二數(shù)學下學期期末檢測試題理
- 生命體征課件教學課件
- 財經基本技能-驗鈔技能
- CJT 313-2009 生活垃圾采樣和分析方法
- 《烏魯木齊市國土空間總體規(guī)劃(2021-2035年)》
- 2024大功率風電葉片回收技術
- HJ 651-2013 礦山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技術規(guī)范(試行)
- SY-T 5333-2023 鉆井工程設計規(guī)范
- 《酒店消防安全培訓》課件完整版
- 70歲以上的老年人駕考三力測試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