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樓閣》的教實踐報告_第1頁
《我的空中樓閣》的教實踐報告_第2頁
《我的空中樓閣》的教實踐報告_第3頁
《我的空中樓閣》的教實踐報告_第4頁
《我的空中樓閣》的教實踐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的空中樓閣的教學實踐報告本學期期末,為了對本人在大田電大學習期間的學習效果做一階段性的檢驗,根據專業老師的指示和安排,本人在大田一中高一年進行了一次模擬教學實習,本次實習,立足于一堂經典名篇我的空中樓閣的教學設計,通過對課文的反復吟誦、揣摩以與相關背景知識、備課材料的收集、整理、對照、印證等環節,形成了一個教案,并因此對語文有了一點小小的感悟,現報告如下:一、吟誦和語文教學中華民族的語言豐富而生動,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重視閱讀教學,讓學生在閱讀中感知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入其境,體其味,動其情,感染熏陶,得到美的享受。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前輩的經驗之談在語文教學中理

2、應受到重視。一篇好文章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僅靠老師“講”是不夠的,在很大程度上來自師生對作品的品讀體會,從鑒賞中獲得美的享受和藝術的熏陶。閱讀包括朗讀和默讀兩種方式,朗讀與默讀相比,對于語言的反復揣摩和玩味,不是弱化,而是增強了,朗讀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一個人的言語表達能力,而且有助于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語文教學,特別是文學作品的賞析教學,邊讀邊理解邊欣賞,獲得一種審美感受,品味作者寫作的匠心,領略作品的立意、構思、文法和風格的精妙,兩種閱讀方式都能各得其所,各盡其妙。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精品,一直是語文教材中的典范。這樣的優美散文,如果由老師作籠而統之或條分縷析的程式分析,都必將沖

3、淡學生的審美情感,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重視閱讀。教師先可讓學生默讀思考: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境走出靜謐的荷塘的?在這靜謐的夜晚作者的情感活動有什么變化?第六自然段中,作者為什么說:“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最后作者又怎么會聯想起江南采蓮的舊俗?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一方面能激發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又可體味作者筆下的美景和那淡淡的哀愁和惆悵的情緒,從總體上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獲得一種總體的感受。默讀之后再讓學生放聲朗讀,逐一體味月色籠罩下的荷塘美景和荷塘中的朦朧月色給人的美感體驗。課文中描寫的荷中之景美妙絕倫,“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4、,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還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這一段描寫共計187字,不但比喻新穎、別致,通感精妙傳神,僅輕聲音節出現就達45次之多;如果不仔細品讀揣摩作者所勾畫的藝術美景,就很難體會出輕重有致的節奏,更難獲得廣泛的藝術享受。再如李樂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樓閣,作者一開

5、始就用比喻句來描繪山和小屋:“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這一比喻反復吟誦和體會后就會發覺作者用詞的精妙,它即刻畫了山的形態、色彩,又把小屋對山的點綴和生氣描摹得形象逼真,不僅增加了眼前美景的形象性,而且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和藝術的感染。文中一方面有作者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另一方面又有對XX黑暗現實的不滿。這兩種感情是通過品讀全文后再品讀文題而得來的。“空中樓閣”可以說是一種缺憾的美,一種深思的美。作者的匠心和文章內蘊,只有通過閱讀品味才能感悟得到。朱自清在了解與欣賞中說:“吟誦與了解極有關系,是欣賞必經的步驟。吟誦時對于寫在紙上死的語言可以從聲音里得其意味,變成活的語氣。不過在吟誦時,要

6、能分辨語氣的輕重,要使聲調有緩急,合于原文意發展的節奏。”蕭蘊也說:“讀、吟、誦乃至唱,是學習語言、體味意境不可缺少的過程。”兩位大家都極其關注讀甚至吟誦,他們的獨到見解不無道理。同樣一句話,由于重音位置不同,人物情感和性格就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所以通過朗讀吟誦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閱讀中品味文字所包含的豐富內涵,力求準確生動地傳達出作者的“韻外之致”、“味外之旨”,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盡,獲得廣泛的美感體驗,這是我們語文教學所要追求的一種境界。二、如何抒情?!我的空中樓閣是XX現代作家李樂薇女士的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寫得非常優美,讀后猶如食過橄欖嚼過甘飴,回味無窮。該文情景相生、亦虛亦

7、實,隱顯相襯。我在處理情和景的關系時,注意把它們置于和其他景物的聯系之中,“小屋”不是孤立的小屋;而是在特定環境下的小屋;從而愈顯出小屋獨具的美。吳喬說:“夫詩以情為主,景為賓。景物無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我這篇散文也是如此,寫“空中樓閣”正是為了抒發作者憧憬美好事物的真情實感,多以“情樂”為主宰,所以文中充滿了“樂景”。1、關于情與景的關系,古人和外國著名作家有許多真知灼見,略舉一二做為我們閱讀賞析詩與文的借鑒:劉勰:“情以物遷,辭以情發。”姜白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范晞文:“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情景相觸而莫分也。”謝榛:“作詩本乎情景,孤不自成,兩不相背。

8、凡登高致思,則神交古人。窮乎遐邇,系乎憂樂,此相因偶然,著形于絕跡,振響于無聲也。夫情景有異同,模寫有難易,詩有二要,莫切于斯者。觀則同于外,感則異于內,當自用其力,使內外如一,出入此心而無間也。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以數言而統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景多則堆垛,情多則暗弱,大家無此失矣。”李漁:“作詞之料,不過情景二字,非對眼前寫景,即據心上說情。說得情出,寫得景明,即是好詞。”“詞雖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家亦分主客。情為主,景是客。”王夫之:“從此寫景,乃為活景。”“情景者,文章之輔車也。故情以景幽,單情則露。景以情研,獨景則滯。”田同之:“詞中情景不可太分,深于言情者,正

9、在善于寫景。”況周頤:“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2、關于虛與實蔣和:“其行間空白處,俱覺有味,大抵實處之妙,皆因虛處而生。布顏圖:“山水間煙光云影,變幻無常,或隱或現,或虛或實,或有或無,冥冥中有氣,窈窈中有神,茫無定象,雖有筆墨莫能施其巧。故古人殫思竭慮,開無墨之墨,無筆之筆以取之。”惲格:“人但知有畫處是畫,不知無畫處皆畫,畫之空處,全局所關,即虛實相生法,人多不著眼空處,妙在通幅皆靈,故云妙境也。”3、關于隱與顯康德:“美的藝術是一種意境,它只對自身具有合目的性,并且,雖然沒有目的,仍然促進著心靈諸力的陶冶,以達到社會性的傳達作用。”劉知幾:“言近而旨遠,辭淺而義深,雖發語已殫,而

10、含意未盡。使夫讀者望表而知里,捫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晦之時義,不亦大哉。”沈德潛:“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主。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元好問:“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榭榛:“妙在含糊。”老子:“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黑格爾:“同樣一句格言,在完全正確理解它的青年人口中,總沒有在閱世很深的成年人的精神中那樣的作用和范圍,要在這種成年人的閱歷中,那句箴言里所包含內容的全部力量才會表達出來。”三、我對散文的理解再讀我的空中樓閣喜歡讀散文的人必定是耐心很好的人,也必

11、定是懂得享受閑暇時間的人。以自己的經驗而論,總認為心浮氣燥的人是不適合讀散文的。優秀的散文很適合安靜的時候細嚼,只有反復地細嚼才能嘖出味道。我們那時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大抵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長大一點,重新翻閱,心情是截然不同的,對于自然、人、家庭,會有全新的感受和領悟。隨著年齡的增長,看慣了紅塵俗事,便喜歡安靜,也因此喜歡讀一些優美的散文。這一篇寫景的小文不僅適合夜深人靜時捧讀,更適合悠悠地朗誦,昏黃的夜燈下,舒適地倚著床背,以一種平靜的心情,逐字逐句地讀,讀著讀著,便不由自主地陷于美景之中,深深地陶醉,如果有夢,那一定是甘甜而清香的。“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文章開頭第一句話就喚醒了

12、我的想象,如果山林是一位婀娜的美人,那小屋就是惹眼的美人痣?多好的比喻,我幾乎要驚呼了!小屋的形象一下子柔和起來。世界太擁擠,城市太嘈雜,擁有小屋的人本已令人羨慕,況且又是那樣美如仙境的小屋,我的心小鳥般云霧般飄渺著飛遠了。如痣小屋是她的世外桃園,如今的人,尤其是城市里厭倦了燈紅酒綠的人,為生活所累的人,想著逃避苦難的人,也一定會愛上這可愛靈動翩翩欲飛的小屋,也一定如我般向往這一方凈土。有人說,女人寫散文,能把枯燥的東西寫得有趣。看來是有一定道理的。“雖不養鳥,每天早晨有鳥語盈耳。”“無需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令人驚嘆的語句,如此美不勝收的環境,怎不叫人羨慕?這不正是天人合一的景觀嗎?

13、大自然就是一副無需雕飾的巨畫,屋在畫中,人也在畫中,畫隨屋動,人隨畫行,這一切和諧而有序,幾乎讓人嗅到新鮮的氧氣。我能想象人在畫中從容快樂地行走,腳步似一串丁冬作響的音符,心情怎能不雀躍?小屋是清新的自然的,文字也是,愛極了這優美流暢的文字。文中除了開頭和結尾的點睛之句,還有一些句字越讀越有味。“小屋的出現,點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風景的內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女作家寥寥數筆,便描繪出一個活潑生動的小屋,看過小屋的照片,是一張遠景。在郁郁碧樹掩映之下的小屋,只露出大體模樣,白

14、色的,像極了水面上的帆,更像一只飛鳥正展翅越過茫茫叢林,何止是靈動的色彩,這句“我的小屋在樹與樹之間若隱若現,凌空而起,姿態翩然。本質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卻像鳥一樣,蝶一樣,憩于枝頭,輕靈而自由!”不正是女作家飛揚心情的寫照嗎?小屋點綴了山,而蔥蘢的樹木點綴了小屋。“山上有一片純綠色的無花樹;花是美麗的,樹的美麗也不遜于花。花好比人的面龐,樹好比人的姿態。樹的美在于姿勢的清健或挺拔,苗條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小屋襯出山的高大,而樹木卻烘托出小屋的靈巧。寫小屋并連帶著寫了生命力旺盛的樹木!樹的美在于活力和精神,是不是在警示人們和激勵自己呢?也許大自然會給喜愛它的人們新的啟迪和遐想,也能帶給人們激越的心情!是啊,為什么不呢!而我也終于想發出感嘆:世界上的事物總是息息相關,彼此照應。再讀這句:“小屋后面有一棵高過屋頂的大樹,細而密的枝葉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濃的樹蔭把小屋籠罩起來。這棵樹使小屋給予人另一種印象,使小屋顯得含蓄而有風度。”在女作家眼里,小屋成了含蓄而有風度的朋友,想必這含蓄和風度亦是作家的追求?我想,能寫出如此優美文章的人一定是熱愛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