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典型材料_第1頁
村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典型材料_第2頁
村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典型材料_第3頁
村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典型材料_第4頁
村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典型材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村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典型材料一、基本情況馬鞍山市花山區霍里鎮蘇李村位于本市東部,蘇李村交通便利,距市區4公里,313省道、霍向路穿村而過。現轄13個自然村,農業人口約1700多人,耕地2200多畝,山林800多畝。蘇李村是省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鎮示范工程”示范村、市新農村建設“一鎮十村”試點村。在我村發展歷程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一直都是在穩步扎實地推進,并且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葡萄種植業是推動我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導力量;是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也是我村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為進一步促進葡萄產業的發展,20*年成立了“馬鞍山市蘇李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

2、:蘇道發,注冊資金:叁萬元,目前葡萄種植面積近800畝,年收入達到500萬元,現有社員202戶670人。二、簡要介紹蘇李村葡萄種植業發展背景、現狀我村的葡萄種植業起步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當時由于受到政策、觀念、等因素的困擾,廣大村民的生活還比較貧困,生活水平難以進一步提高,窮則思變,王昌金老漢是我村葡萄栽培的第一人,素有“葡萄王”之稱,在他的帶動和扶持下我村的葡萄種植如雨后春筍迅速發展起來。現如今以孫雪、汪桂銀和代文等為典型代表的新一代年青的葡萄種植大戶相繼成長起來,葡萄種植面積共計近90畝,每年的純收入都10萬元以上,品種超過二十個并注冊成立了集種植、銷售、繁育、技術指導為一體的“馬鞍山市

3、新藝葡萄種植基地”,相繼獲得了“省農村婦女科技示范基地”、“市巾幗示范基地”等稱號。我村的葡萄種植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已形成一定的規模,越來越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特別是近年來在葡萄專業合作社的帶領和運作下,我村葡萄產業又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葡萄產業的發展不僅給我村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而且也帶來了顯著的社會效益。三、葡萄合作主要做法和取得主要實效為進一步加大葡萄產業的發展步伐,推動“一村一品”工程建設,提高對廣大種植戶服務水平和扶持力度,我村在上級政府大力支持下,立足我村現狀結合我村發展特色于20*年9月依法注冊成立了馬鞍山市蘇李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并辦理了相關手續。村投資30多萬元

4、在村部附近建辦公室二間,并配備了辦公桌椅及電腦等設施,有固定人員在辦公。為保障合作社正常運轉建立健全了蘇李村葡萄種植合作社章程和葡萄合作社財務管理制度等制度。葡萄合作社成立之后,緊緊圍繞廣大葡萄種植戶并充分發揮合作社作用積極開展工作,20*年葡萄合作社在上級有關農業部門大力支持下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進一步促進葡萄種植業的發展,新增葡萄種植面積近170多畝,使我村葡萄總面積達到近800畝。20*年8月10日我村成功地舉辦了蘇李村首屆葡萄節,葡萄節的成功舉辦,為進一步提升我村知名度及“一村一品”工程建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以葡萄產業為平臺帶動的農家樂旅游業和餐飲服務業在我村迅速升溫,成為我村一個新

5、的經濟增長點。近年來,葡萄合作社積極開展葡萄種植新技術推廣和新品種的引進,目前我村葡萄種植戶正廣泛推廣葡萄大棚技術,推廣面積達到了95%以上,滴灌技術推廣面也達到了30%。近年來引進了紅峰、美國青提、紅提等新品種,進一步提高了葡萄品質、產量和市場競爭力。近年來葡萄合作計邀請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加大了對廣大種植戶的培訓力度,200720*年開展葡萄種植技術培訓班六期,共500多人次參加培訓。廣大種植戶的技術有了進一步提高。葡萄合作社利用網絡平臺和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廣大種植戶提供服務,定期向種植戶發布有關葡萄日常管理銷售等信息,兩年來共發布各種信息300多條 。20*年1月5日合作社與安徽農業大學園藝

6、學院簽訂了“葡萄新品種開發與標準化栽培技術示范”項目協議書,為我村葡萄產業更大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20*年葡萄合作社為我村葡萄生產、管理和銷售等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年近400萬元的銷售收入是通過葡萄合作社實現的。20*年又獲得了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和市供銷行業協會聯合頒發的“20*年度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先進單位”的稱號。四、葡萄合作社下一步工作思路蘇李村葡萄產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目前已到了一個關鍵時期,近年來受技術、市場、資金等方面因素的影響,葡萄種植業發展緩慢后勁不足,與我村正在提出的現代化農業、生態化農業發展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傳統的農業產業化觀念根深蒂固,

7、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意識缺乏,創新意識不強;二是我村產業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市場體系建設滯后。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存在發展規模小、覆蓋面不寬、服務能力弱等問題。作為主導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遭遇了一些困難,如何突破這些制約因素壯大自己是葡萄合作社發展中面臨的一項嚴峻挑戰,我們對此制定了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積極轉變觀念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緊緊圍繞“農產品競爭力增強、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農村經濟發展總目標。積極探索“政府引導、企業開發、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運行機制,大力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和 “訂單農業”。二、將進一步發揮葡萄合作社和葡萄協會的作

8、用,大力發展中介服務組織,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著力解決中介服務組織發育滯后的問題,加強對合作經濟組織的管理,引導農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則,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實行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辦民管民受益。三、提高農民的素質,加大農民培訓制度建設。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化需要高素質的農業經營者和農民專業戶。這方面的制度建設,包括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制度建設、各種短期培訓補貼制度建設等,目標是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培育新型農民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這是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四、為進一步促進葡萄產業的發展,20*年投資30萬元擬建占地面積約5畝的葡萄批發市場,并且和市供銷社合作投資50多

9、萬元擬建近2000平方米的中型超市一座。在20*年我村要精心組織,高度重視,舉辦一屆有一定水平和規格的葡萄節,要以葡萄節的成功舉辦進一步促進我村以葡萄采摘、垂釣、田園觀光等為主的“農家樂”旅游業和餐飲業的發展。 五、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基礎設施是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是制約現代產業發發展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因素,同時也嚴重影響著農業投資效益的提高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相應的農業基礎設施。所以,應根據現代農業產業以展的要求,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幾年來,他積極轉變種植觀念,應用科技創新、探索新的林果種植技術,為全村村民謀

10、求到了一條林果科技種植的致富路,受到了黨員群眾的一直好評,他被村民們親切的稱為科學家、果樹專家。一、開拓創新,探尋種植新技術北辛堡鎮方家沖村多年來一直以果樹種植為主要產業,村民們憑借著多年的種植經驗,掌握著一套自己的種植方法。為了提高全村的果樹種植產量,1994年村兩委干部邀請河北農大教授到村進行林果技術幫扶,村民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但一些技術還是與農民長期形成的認為“靠的住”的土辦法產生了激烈沖突,特別是仿錘型修剪法的使用。當村民們看到大的枝干在教授們的手下被剪掉,十分心疼,一時接受不了,他們紛紛退縮,悄悄議論這樣的修剪方法行嗎?會不會影響果樹的產量?絕大部分的村民都退卻了。解會明看著村民們

11、疑惑的表情,自己主動邀請教授們在自己果園里搞示范,讓事實說話,他深信教授們的修剪技術絕對不會讓自己失望,只有敢于創新才能實現種植技術的新跨越。第二年,經過教授們用新方法修剪的果樹蘋果個大、味甜,終于打消了村民的顧慮,大家紛紛對教授們的修剪技術伸出了大拇指,也對解會明開拓的思維表示贊同。解會明在教授的指導下,嫻熟的掌握了一套新的果樹種植技術。二、考察學習,引進種植新品種解會明創新的思維和舉措,以及他盼望著通過改良技術提高產量的決心深深地觸動了河北農大教授們的心,在這樣的小村莊竟然有這樣上進的年輕人,教授們向解會明伸出了援助之手,在教授們的支持和幫助下,他買來了關于果樹種植的書籍認真學習、深入研究

12、林果種植技術,還主動到河北農業大學試驗基地、河北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天津果樹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學習果樹栽培技術,并到山東富島果樹研究所、山東濰坊軍鋪口油盤桃研究中心、天津果樹研究所、山西臨沂縣苗木培育中心等地方進行參觀學習,學習他們在種植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新方法、新技術,并對他們的種植新品種進行考察。通過學習和參觀,解會明的種植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他沒有滿足于此,他把引進的新品種在自己果園里試種,經過自己的努力,7畝果園年收入5萬多元,村民們紛紛向解會明投去了羨慕的眼光。三、富了不忘村民,把種植技術無償傳授給村民們解會明成功了,但是他一直認為自己富了不算富,只有讓大家都富裕起來才算真正的富裕

13、。解會明在自己試種成功的基礎上,無償向村民傳授種植新技術和新品種苗木。他通過以紅富士蘋果嫁接改造為重點,運用果樹密植、整形改造、配方施肥、疏花疏果、激素促花、蘋果套袋、鋪反光膜、綜合病蟲害防治等一系列的技術措施,使秋富1號、巖富10號、紅將軍富士、壽光富士、工藤富士等新品種順利得到大面積推廣,使果品從產量到質量都有了質的飛躍,解決了果樹種植“大小年”的問題,果品年畝產量穩定在1500公斤左右,所產果品果實大、品質好、外觀漂亮,價格提高一倍多,遠銷北京、上海、大同等地。在他的帶動下,全村100多戶農民、680畝運用了他的新品種、新技術,果品質量大幅提高,果園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畝產增收500元。他

14、還向村民推廣果樹反光膜技術,增加了果品品質,促進農民增產增收。解會明,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人,他在奔小康的路上不甘落后,勇于超前,并且在科技致富的道路上,不但是領頭燕,而且還是帶頭人,是全村人學習的楷模,得到了全村群眾的一致認可和高度稱贊。一、基本介紹 村健農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年,合作社注冊社員5人,是平遙縣第一家集雜糧種植、收購、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生產企業。合作社加工廠占地面積20畝,具有大規模收購、儲存、加工的能力。成品庫容量1000噸,原糧儲存能力3000噸,加工生產線四套,日加工能力40余噸。合作社主要從事十幾種本地特色農產品的加工,包括紅小豆、黃豆、黑豆、小米、綠豆、花椒、山蘑

15、菇、蕎麥、莜麥玉米等雜糧的初加工、精加工、深加工。 成立背景 山西農業之長在于特,糧食之長在于雜,是聞名中外的“雜糧王國”。復雜的地形、多樣的氣候和悠久的農耕歷史使我省成為優質雜糧的“黃金產區”,成就了我省雜糧品種多樣、營養豐富、品質優良、保健性強、食藥兩用等特色。平遙縣作為傳統農業縣區,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取得了一些成績。農業結構調整邁出了新步伐,但農村和農民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農民收入水平不高,農民增收渠道單一,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不快,農業產業經營化水平不高,龍頭企業幾乎沒有。東泉鎮屬丘陵地段,土地適合小雜糧的種植條件,適合谷子、黑豆、黃豆、綠豆、莜麥、高粱等種植。 運行情況.

16、近年來,看著家鄉的父老鄉親逐步失去了對土地的期盼,而為改變家庭的貧窮困境,紛紛外出務工,不少土地荒蕪的現象深有感觸,心痛不已。東泉鎮位于平遙縣城東南16公里處,是一個丘陵山區鄉鎮,也是一個典型的純農業鄉鎮。全鎮耕地少,轄區面積和轄區跨度大,自然地理條件和基礎設施相對落后。但這里素有雜糧種植的傳統,而且基本上屬于天然無公害的產品。通過多年對市場的了解,如果將雜糧產業作為發展的方向,一來市場前景廣闊,二來也可避免失耕土地的出現,三來也可通過雜糧的種植為老百姓的增收做些貢獻。合作社理事長張中毅未雨綢繆,積極與縣鎮黨委政府領導和各職能部門進行溝通,結果他的想法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認可。于是合作社理事長

17、張中毅決定將這幾年辛苦積攢下來的資金全部投入雜糧產業的開發中。為了通過產業的發展,提升老百姓從事農業種植的信心,達到促農增收、企業增效的共贏。理事長認識到以合作社的形態組織帶領家鄉人民投入到雜糧產業的發展振興中來。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在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創辦的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是對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是我國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的又一重大制度創新。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進入了發展的新時期,吸引了世人關注的目光。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重要載體,成為發展現代農業、深化產業化經營的主要力量

18、,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骨干力量。為此他與多位朋友進行溝通,向他們講解合作社以及雜糧產業發展的前景。最終與五位志同道合的同仁達成共識,于20*年2月組織成立了平遙縣東泉村健農種植專業合作社,并登記注冊。 合作社在運作過程中,整章建制,制定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合作社的運營機制。同時就合作社的運作方式進行探討摸索。在各級領導的支持和重視下,結合農村的實際,在“五統一”的基礎上,最終形成了“合作社+生產社+農戶+品牌”的運作方式和“合作社生產加工”的產業化模式。同時對于食品加工環節的硬件和軟件進行完善。5月3日,投資500余萬元的趙壁加工基地圓滿竣工!7月加工基地進行

19、食品生產的報告得到相關部門的批復,11月,合作社申請的“晉陶泉”商標得到國家工商總局的受理。雷厲風行的辦事風格,使平遙縣東泉村健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雛形已經形成。縣長衛明喜、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金寶、農經辦主任雷晉明、特邀嘉賓省統戰部部長騰得剛部長、鄭州大學教授胡彩虹、以及鄉鎮領導剪彩儀式上前來祝賀。縣長衛明喜還親臨生產加工車間視察工作,其他各位領導在大會上也都作了重要講話。 合作社處處為種植農戶著想。年初與各農戶簽訂種植收購協議,解除農民的后顧之憂。為保護農民種植的積極性,真正使農戶意識到土地是他們的根本,合作社在收購價上給農民以最大的實惠,以高于市場價23毛的價格進行收購,實行現金收購,使老

20、百姓看到了種地的希望,得到了土地給他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回報。截至目前合作社已與2000多農戶簽訂了合作協議,建成8個小雜糧無公害種植基地,面積達一萬余畝,并輻射帶動平遙縣周邊各縣、各行政村小雜糧種植的發展。 在種植的過程中,合作社積極與相關部門聯系,對小雜糧的種植技術進行培訓。并在各相關部門的配合下編撰通俗易懂的“系列小雜糧無公害種植技術指導書”,免費發放給各農戶。該資料中對于各種雜糧作物從選地、整地、品種選擇、種子質量、種子處理、播種、施肥、田間管理等各個環節進行說明,讓老百姓掌握科學種田的知識。 通過合作社的典型引領,示范帶動,2000余戶的家庭得到了從土地上給他們帶來的效益。通過合作社加

21、工產業的發展,直接解決周邊五十名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同時完善的勞動保障制度使這些勞動力轉型為產業工人,直接為家庭增收15000余元。產業的發展間接帶動了物流和農民經紀人隊伍的發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現在平遙東泉鎮周邊的農戶紛紛要求與合作社簽訂種植協議,種植雜糧作物!至此,合作社理事長計劃在三年內,在平遙境內發展到60000畝無公害種植基地,直接帶動農戶一萬余戶。 品質要保證,原料是源泉,設備是關鍵。首先,合作社嚴把原料進廠關。在推廣合作社訂單的同時,強化產品基地建設,每個種植基地都配備一名技術人員,既負責種植的技術指導,又對種植的雜糧作物生產環節進行監督管理,堅決不使用有殘留和對產品品質有損

22、害的農藥。目前合作社已建成八家綠色食品五星基地,并正積極配合縣土肥站做好測土配方施肥工作,逐步推廣使用有機肥。在設備方面,該合作社現擁有復式氣壓磨粉機、糧食灌包機、免淘型碾米設備、清粉機、鐵棍脫皮機、雜糧脫皮拋光機、重力分級去石機、新型糧食軋扁機、蕎麥除雜機等數十幾臺國內先進的加工設備,在保證加工能力的同時,對于加工的品質有了可靠的保證。比如 hb15/15免淘型碾米設備,本機型是20*年新推出小型成套碾米設備尤其適用于加工小米,具有原糧提升、清理去石、吸塵、兩道礱谷機脫殼、重力谷糙分離機、一道碾米、二道拋光、分級篩分離出小碎米。全套電器柜控制,從原糧到免淘洗米一次性完成。cfqf800型蕎麥除雜機組適用于蕎麥脫殼前的除雜與分級。該設備能去除蕎麥中的大、小、輕、重等多種雜質,并將原料篩分為八個等級,以備逐級脫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