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江南》教學反思_第1頁
2022《江南》教學反思_第2頁
2022《江南》教學反思_第3頁
2022《江南》教學反思_第4頁
2022《江南》教學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2江南教學反思江南教學反思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江南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江南教學反思1江南水鄉是環境與生活單元的內容之一,要突出 “環境與人的關系” 這個主題,從一開始我就特別注意這一點,先用鮮明的圖片讓學生體驗水鄉之 “水”的特色,結合古詩憶江南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鄉的美景。在初步認識“水”的前提下,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水鄉人的生活。閱讀教學既是認識過程,也是活動過程。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引導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學生通過讀讀、想想、說說獲得知識的積累、能力的發展

2、,再相機點撥歸納又使學生豁然開朗,認識得以升華。我覺得本次上課成功之處有兩點;1、實現品德課的教育性。品德課要注意其教育性,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享受到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這是怎樣的一種境界啊 !像這種地理知識相對較多的課堂,要融入品德性教育是較難的,雖然我無法達到這樣的高度,但是我努力在教學中創設教育的機會,比如,講主要農作物水稻時,通過讓學生感受插秧的辛苦,教育學生珍惜一粥一飯;通過回憶袁隆平與雜交水稻,體會科技帶給農業的活力;通過人們生活變化的對比,體會改革開放政策的科學性和對黨的熱愛;通過水鄉產品遍布祖國各地感受交通的便利,生活的幸福2、整合知識。本單元

3、有一個統一的主題,那就是環境對生活、農業的影響,上課過程中,我把前后知識聯系起來對比教學,加深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理解。比如講到水稻種植,東北地區一年收獲一次,江南卻能一年收獲兩次,同樣是水稻,東北地區和江南地區為什么不同?學生在探求中聯系到了緯度高低與氣溫高低的關系,也就明確了環境氣候對生產的影響。當然,課堂也存在明顯的不足,如“魚米之鄉”的教學應該充分展開,并通過板書強調其形成原因,卻只用了20分鐘,最后的交流收獲也過于簡短,雖然有明確的圖示,學生卻沒有充分展示的時間,失去了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而對于江南水鄉人們的生活變化,由于自己知識的狹隘,明顯沒有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這一問題的教學

4、中,如果以以江南的百強縣與山東作對比,突出江南的繁榮富庶會更合理,這是準備不足造成的,以后的課堂我會更加充分的搜集資料和完善課堂結構。江南教學反思2江南這首詩簡單易讀,瑯瑯上口,所以我沒有在背誦上花較多時間,而是著重指導學生對詩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臨寫。首先我把課文讀通順作為讀文的開始,我沒有采用死板的朗讀,而是帶著一群天真的孩子做了一場有趣的捉迷藏游戲。課堂上雖少了講解,少了問答,但學生參與的熱情是空前的高漲,思維也非常活躍。那一刻,每個孩子都成了一條活潑、調皮的小魚。這樣的情境,在每個孩子的心里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對這篇文章進行教學時,我覺得對于學生進行觀察圖這方面的指導上做得不夠好。由于小

5、學生生活在北方,對南方的生活不了解。特別是小姑娘坐上小船采蓮的情景,我應該結合詩句指導看圖。先聯系前兩行詩句,讓學生們仔細觀察小姑娘是怎樣采蓮的,周圍的荷葉、荷花長得怎么樣。再聯系詩的后五行,進一步觀察蓮葉間的小魚是怎樣游動的。在觀察的基礎上,還可以讓學生連起來說一說,使學生把觀察到的畫面和詩句的內容聯系起來,感受到江南美景如畫,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江南的熱愛之情。江南教學反思3今天和學生一起閱讀了江南春,這首詩描寫了江南的春天景色,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朝廷的衰敗,表現詩人反對佛教,有一定的諷刺意味。杜牧以詩的方式記載著歷史。詩人是創造者,創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銳的觀察力,這首詩其實把這一切也都寫了

6、進去。因為每學期學生都會背誦古詩,所以對于這首古詩,學生都能背出。所以,本課中我著重引導學生理解古詩的意思。在讀通詩句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或同學之間討論,說說“鶯啼”、“綠映紅”、“酒旗風”等詞語的意思,再讓學生自由串講詩意: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數紅花互相掩映。有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酒旗在空中飄蕩。我不失時機地給學生介紹南朝的覆滅,講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統治時期,皇帝和大官僚都崇信佛教,修建寺院,據說有五百多座,寺院的僧人也是空前高漲,這些達官顯貴想通過拜佛求經的方式祈求神靈保佑,千秋萬代,榮華富貴,可是這些寺院在隨著朝代的更替倒塌無數,已經沒有多少存在了。

7、然后引導學生討論這樣的方法可行嗎,學生很能領會老師的用意,他們發言完畢,最后一句詩的意思也就出來了你看看,你只知修建寺院,不知道強兵練武,這么的寺院還有多少掩映在煙雨中呀?詩句意思出來了,可是詩人要告訴我們什么呢?于是我又給學生介紹杜牧生活的朝代,當時正是顯赫一時的唐王朝已走向衰敗,連年征戰,宦官當道,民不僚生,苦不堪言而當時的統治者也效仿南朝統治者的做法,企圖通過修建寺院的方法來保佑自己江山永固學生們聽了很是憤慨,紛紛對當朝都的做法表示譴責,此時此刻,學生的情感就是詩人的情感,共鳴的情感在課堂上涌動。春的景致直觀地帶給人美好的遐想,那么怎樣和學生一起品味春色呢?那就把詩意和兒童的生活經驗聯系

8、起來,把讀誦積累與情意熏陶結合起來。詩人杜牧在江南春這首詩描繪了千里江南明媚可愛的秀麗春光,同時由煙雨迷蒙中的樓臺佛寺聯想起南朝覆滅,流露出興亡之感,寄托了諷喻之意。借古諷今,這是本首詩的難點。如何巧妙地處理呢?在讀通詩句的基礎上,我先引導學生理解第一、二兩句;然后抓住“南朝”和“多少”切入第三、四句,適時補充作者用意,啟發學生理解“寫今”與“吊古”的內在聯系,從而收到獲得審美體驗與弄清寓意的雙重效果。詩是美好的創造,學生在教室里讀著,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讀著,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讀著。而春天的詩可以說非常多。這首詩學完后,引導他們繼續尋找,盡可能地多研究幾首,這對于他們綜合了解春天,對于他們的成長是

9、有利的。江南教學反思4眾所周知,漢樂府是專用來譜曲吟唱的,它們一般都具有短小精煉、朗朗上口、易于流傳的特點。而其中江南一首,則更是流傳久遠了。這首詩以采蓮女采蓮為基點,描寫了江南水鄉特有的寧靜美、活力美。基于這樣的考慮,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反復的品讀上。具體來說,我覺得本課有如下幾個方面做的比較好:一是以不同形式的讀為中心,讓學生通過讀來熟悉、理解、品味詩歌。由于這首詩淺顯易懂,所以我沒有在字詞方面花太多的時間,只是在幾個關鍵字方面教了一會兒,一起學了寫法。在讀的方面,我試著讓他們通過個別讀、對讀、小組讀等方式,反復讀出詩歌原本的美感。二是充分把學生推到了前臺,老師只是導演。學生回答、討論、角色演

10、讀等等環節,占了整節課的三分之二多時間。比較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感悟,有些學生在對詩歌有獨到理解的同時,我給予了認可和引導。三是學生參與積極,參與程度很高。整節課學生的讀、演、說、思都很主動,一些學生的感悟和理解是比較深刻的。基本達到了設定的目標。不足之處也明顯,主要表現在對生命課堂的內涵理解不夠深刻,學生真正的參與不夠好,一些活動停留在較淺的層面。品讀的層次性和目的性體現的不是很好,沒有隨著讀的深入,加強對文本詩歌的理解。需要繼續努力。江南教學反思5上了古詩江南春。我覺得在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找出詩人描寫江南晴天和雨天的景色的詩句,讀一讀,想一想,它們有什么特點,想一想,詩人抓哪些特有的景色來描

11、寫江南的春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課堂結構就會顯得干凈利落,步驟簡明輕快,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有激情,課堂就會變得有聲有色,學生就會學有所得,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這首詩有個教學難點就是指導學生理解古詩的內容,體會詩句的感情。如何巧妙的處理呢?我認為有必要給學生介紹作者杜牧的時代背景:當時興盛一時的唐王朝已走向衰敗,而當時的統治者也效仿南朝統治者的做法修建寺院的方法來保佑自己江山永固。學生了解了時代背景,在學理解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風雨中的難點也就不攻自破。就能和詩人產生情感的共鳴。江南教學反思6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本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

12、景圖。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蕩舟采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學生通過學習古詩可初步體驗到詩中精彩的語言,受到古詩文的熏陶。可要讓剛接觸漢字的一年級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語言的凝練之美,就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必須由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看圖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自己比較好的做法一、揭題激趣,感受美。新課一開始,我從課題引入江南是一個魚米之鄉,然后憑借多媒體課

13、件出示采蓮圖給學生看,請小朋友說說江南是個什么樣的地方?二、讀誦詩句,感悟美。請小朋友們讀讀詩歌。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我讓學生讀課文理解什么叫“何田田”?看圖,教師引導: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么?學生說,“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在學生交流后,教師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老師好像也劃著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鼓勵同學站起來,配上動作讀。通過師生齊讀,同桌互讀,

14、互評等形式多樣的練習,學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純的語音,“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再有課文要想熟讀成誦,就必須反復地讀。但我不提倡機械的反復讀,因為這樣做會大大降低學生讀書的興趣,嚴重壓制他們身心的發展。低年級學生的表現欲很強,在指導背誦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對于這個學生應該很感興趣,這樣課堂氣氛就比較活躍,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足之處:1.理解東南西北方位時需要加以練習就更好了,這樣到運用的時候才會比較熟練。2.這首詩簡單易讀,瑯瑯上口,故不須在背誦上花較多時間,應著重指導學生對詩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臨寫。在指導朗讀詩的第二句時,因為這

15、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學生讀起來會沒有精神,如果教師口述魚兒嬉戲的情景,讓學生表演一條條快活的小魚,盡情“游來游去”的環節,就會達到預先的目的。江南教學反思7雖然以前曾引領孩子們背過不少宋詞,但是詞作為文本的一種形式,在教材中出現,這還是第一次。因為是第一次,就得慎重,希望能讓孩子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一)回顧江南的美上課鈴聲響過,簡單的師生問候之后,話題由我們所處的江南談起,讓孩子們說說自己印象中的江南是怎樣的。孩子們略一思索,便舉起了自己的小手。金洋第一個發言:“陽春三月,江南桃紅柳綠,鳥語花香。”“好一個桃紅柳綠,鳥語花香的江南!”我點頭對金洋的發言表示贊許。“江南不但風景如畫,而且

16、江南人文明禮貌,熱情好客!”張瀟淵站起來作了補充。“由景及人,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慧眼!”我夸贊孩子。周余釗說:“江南山美,水美,人更美!”“高度概括!”我稱贊道,微笑著繼續發問,“誰能說具體一些?”“春天,江南鶯歌燕舞,百花齊放;夏天,江南綠柳成蔭,蟬鳴蛙叫;秋天,江南瓜果飄香,碩果累累;冬天,江南白雪皚皚,小朋友們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趙凡瑜一邊斟酌,一邊說。“江南真是四季”我話音未落,孩子們馬上接茬了:“景美如畫!”“孩子們,請看窗外,咱們的江南”我把孩子們的視線引向窗外,為的是讓孩子們再次感受江南如畫的美景。“看,江南有小橋、流水、人家!”“老師,常山江像一條碧綠的帶子,緩緩東流。”

17、“江邊的防洪堤壩上,綠草如茵,花兒正含苞欲放。”“大家快看!江面上還有一只小船在飄蕩。”“哇!真美!江南真是太美了!”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后地描述著窗外美景。“如此美麗的江南,引得多少文人墨客揮筆繪江南。孩子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憶江南!”見上課的時機成熟了,我話題一轉,導入了新課。上述案例片斷,是本課的導課。由孩子們熟悉的江南談起,一方面可以加強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與交際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對新課的展開作了很好的鋪墊。在情感上,孩子們喜歡這種導入課文的方式;在內容上,孩子們由熟悉的景物,領悟到江南的景美與人美,有利于詞的學習與理解。(二)品味江南的好師:孩子們,白居易記憶中的江南是怎

18、樣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師:喜歡這兩句嗎?為什么?生:因為這兩句寫得非常好!師:好在哪里?生:這句用火焰與江南的紅花作比較,寫出了江花的紅艷,用藍草的藍來形容江水的綠。師:江花為什么會紅勝“火”?這個“勝”就是生:勝過、比過、超過。師:江花為什么會比火還紅?原因?生1:太陽出來了,陽光照在紅花上,花兒就顯得更紅了,像燃燒的火焰。師:還有原因嗎?(生沉默了,陷入了思索。)師提示:江水是生:碧綠的。師:在碧綠的江水的襯托下生(恍然大悟):在碧綠的江水的襯托下,花兒就更紅了,比火還要紅。師:江水又怎能綠如藍啊?這個“藍”字讓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從這個“藍”字

19、感受到了這不是平常的綠,綠的很純凈,很美。師:這“綠”在“紅”的映襯下你來說生:由于江花是紅的,太陽是紅的,在紅色的映襯下,江水就顯得更綠了,如同藍草染過一般。師:于是就出現了生:(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師:這是何等的一種境界啊?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生:春天百花盛開,太陽出來了,使鮮艷的紅花更紅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綠,而紅艷艷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這紅與綠相互映襯,于是紅的更紅,“紅勝火”;綠水更綠,“綠如藍”。師:好一個紅得更紅,綠得更綠啊!請你讀出花紅勝火,水綠如藍的美!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師:這樣美的江南,因此詩人不禁贊嘆江南生:“好”!師:干

20、嘛不說江南“美”?生:除了景美,還有人好。江南人文明禮貌,熱情好客,所以稱“江南好”。師:學學詩人,贊江南生:江南好,風景就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師:如此好江南,難怪詩人生:能不憶江南?師:請看詩人在洛陽寫的魏王堤生: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師:洛陽由于天還很冷,“花寒懶發”,只有魏王堤上的柳絲才透出一點兒春意,卻在無力的搖擺。讓人感覺春天還沒有來到。師:難怪詩人身在洛陽,心中卻念念不忘江南。再讀憶江南由于課前認真地備課,學習了名師的課堂實錄,對自己很有啟發。因此,在學習憶江南的過程中,孩子們學習熱情高漲。只要稍加點撥,孩子們就能緊扣“好

21、”字,抓住重點詞句感悟品讀詩詞的意境,深入領會詩人發自內心的對江南的喜愛與贊美之情。(三)比較詩詞不同感悟、品讀了憶江南后,不用老師提醒,孩子們就找出了古詩與詞的不同之處。除了古詩的字數、行數、押韻有嚴格的.規定外,孩子們還發現了古詩的題目與詞不一樣,詞多數用詞牌名,每一種詞牌的句式是固定的,不同的詞牌有不同的句式。孩子們一口氣說了很多詞牌名,有天仙子、西江月、點絳唇、蝶戀花、漁家傲、踏莎行等等。經過簡單的講解,孩子們明白了:詞,原是配合隋唐以來燕樂而創作的歌辭。后來逐漸脫離音樂關系,成為一種長短句的詩體。經過這一課時的學習,孩子們學習古詩詞興趣大增。江南教學反思8憶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優美的詞

22、,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古詩詞教學有個“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的共性規律這是我執教這堂課的努力方向。我的整個設計思路是:了解詞的知識,從 “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繪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指導學生讀出江南風光的柔美、熱情,讀出這兩個短短的句子所蘊含的對江南風光的深刻理解與感觸,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江南好”。然后,讓學生通過對作者在江南時的作為以及之后回洛陽后的生活的簡單了解,將“憶江南景”過渡到“憶江南人”,提升詩歌情感,厚重“憶”的意義!在具體施教過程中,出現了一大敗筆,現課堂實錄如下:師

23、:請一個同學讀讀第一句生:江南好師:江南好在哪?詩人寫出來了嗎?生:詩人寫出來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師:這是一幅怎樣的情景?你能說說嗎?生:太陽出來了,照在江邊的紅花上,花兒顯得比火還要紅;春天來了,江水碧綠碧綠的,好像是用藍草染過似的。師:多美的一幅畫呀!讓我們一塊去江南看看。放課件演示江南美景(在看課件過程中,生不停地發出“啊、啊”的聲音,以示自己發現了美)師: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這句生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皆作陶醉狀)師:真美呀!難怪詩人情不自禁地贊嘆道生接讀:江南好這一片段的教學,我試圖用“學生說美景、課件演示美景”,使學生入情入境,讀出江南風光的柔美、熱

24、情,讀出這兩個短短的句子所蘊含的對江南風光的深刻理解與感觸,努力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由衷地贊嘆“江南好”,為理解詩人“憶江南”做鋪墊。可惜教學被簡單化、程式化了。學生理解的江南美景只是從字面上將古詩句譯為白話文,對詩句中所描繪的景象、意境,根本沒有深入體會、領悟,教師就馬上用課件演示,將所謂的江南美景強加給學生,這樣的“美景”怎能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從而與詩人的情感產生共鳴呢?如果能讓學生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或課外看到的描繪春天美景的優美詩文,通過朗讀表達他們的感受,并且將學生自己眼中所見到的春景與之整合、融會貫通,再同白居易詞中的“江南美景”作比較,突出白居易對江南的情有獨鐘,對江

25、南的依依不舍,他記“憶”中的江南就變成了鮮活的畫面,也深深地印在了孩子們的心中。此時,再播放課件演示江南美景,配上音樂讓學生朗讀,定然能讓學生陶醉其中,引發學生學習古詩詞之情趣了。江南教學反思9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這首詩簡單易讀,瑯瑯上口。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我引導學生看圖: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么?學生說;“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像一個個大圓盤!”“綠油油的蓮葉像一把把大傘,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在學生交流后,我教給他們詞語“挨挨擠擠”,并讓同桌用身體動作演示一下,加深

26、對蓮葉茂盛的感受和理解,然后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老師好像也劃著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接著創設情境:我們和這些采蓮姑娘們一起坐上小船去采蓮,你們來到池塘里,看到了什么呀?漂亮的荷葉、荷花下面,還躲著小魚兒呢,它們在干什么?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大膽說話,感受小魚兒的機靈可愛。學生切合實際生活,想想自己就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小魚兒,在水中快樂地捉迷藏呢。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江南的什么,進一步表達對江南的喜愛之情。江南教學反思10自古以來,

27、文人墨客都喜歡詠春,因為春天來了,新的希望開始了,本冊教材中第一單元選取的幾篇課文皆與春天有關。但這種“愛”春方式非常多。有散文、詩歌、古詩。其中本冊課本中選擇了兩首以“春”為題材的古詩,展現出的卻是兩種迥然不同的風格。通過自己的課堂教學,有了一些反思。在教學江南春時,我是先布置學生預習了古詩,再根據課堂交流的情況適時地點撥,提升,積累,內化。教學江南春這首詩時,課前學生已經通過預習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或同學之間討論過,課堂交流時,大部分孩子能準確說出“鶯啼”、“綠映紅”、“酒旗風”“郭”等詞語的意思,但是讓學生找一找詩中描繪了那些景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學生就顯得理解不深了,

28、這時我作了適當的引導,點撥,學生就能明了,在此基礎上朗讀詩歌、背誦詩歌就容易了。但是詩歌的難點“南朝八百四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不能講透。第一步:看圖理解詩的表面意思;第二步,挖掘歷史,充分搜集相關歷史資料,用孩子能聽得懂的語言像故事一樣娓娓道來。第三步,置換角色,站在詩人的角度想一想并體會。江南教學反思11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蕩舟采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瑯瑯上口,便于在誦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一、揭題激趣,感受古詩美。新課一開始,教師可出示

29、采蓮圖給學生看,請小朋友說說圖 上畫了些什么?你喜歡這幅圖嗎?為什么喜歡?待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可充滿感情地對學生說:“江南是個好地方,這里的孩子可以劃著小船,來到湖面上采蓮,看活潑可愛的小魚在蓮葉間游玩嬉戲,大家想去嗎?”小朋友們都喜歡去,有的孩子會問:“怎么去?”教師順勢引導:“古人把采蓮的情景寫了一首詩,題目叫江南,我們學好這首詩,不就是去采蓮了嗎?”這一環節通過圖片展示的實在情境和教師繪聲繪色描述的語言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們帶入了課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鄉的美景。二、自主閱讀,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既是認識過程,也是活動過程。在教學中我堅持了“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充

30、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人本、自由、多元和個性,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我通過創設情境,引導鼓勵學生自主學、個人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 學生通過讀讀、想想、演演的學習方式理解、再現、創造詩歌的意境,并進入角色體驗“小魚”的快樂,以演促讀,以演促思。我還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給他們創造無拘無束的探究的天地,學生在課內研討、交流自己的閱讀體驗和自己的閱讀方法中,盡情地品讀和表演,在活動中充分地主動地動口、動手、動腦、動情,自然而然地獲得思想的陶冶、知識的積累、能力的發展,習慣的養成、個性的豐富,再相機點撥歸納又使學生豁然開朗,認識得以升華。江南教學反思12憶江南教學反思從來沒

31、有嘗試過詞的教學,很想嘗嘗鮮。拿來憶江南,讀了幾遍,這樣的佳作,讓人沖動,于是,開始了幾天的辛勤勞作。憶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優美的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古詩詞教學有個“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的共性規律這是我執教這堂課的努力方向,也是引導我整堂課設計的基本理念!我的整個設計思路是:先從“憶”、“好”入手,了解詩詞創作背景及情感基調。再感受具體描繪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通過圖片感受,音樂渲染,資料供給,體驗交流,將這兩句讀“胖”,讀出江南風光的柔美、熱情,讀出這兩個短短的句子所蘊含的對江南風光的

32、深刻理解與感觸,讀出這兩個句子“滴水藏海”似的對江南風光的涵蓋力。將“憶江南景”過渡到“憶江南人”,提升詩歌情感,厚重“憶”的意義!最后,“唱歌兼唱情”,和曲一首憶江南,在聲韻悠揚中融化在山溫水暖的江南風景中!我認為,自己的設計理念正確,設計思路比較清晰完整,能基本上兼顧語文學習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在處理特殊的古詩詞教學時,自己也比較大膽,能不拘一格地去解構、組合、拓展,呈現一堂“完整”的古詩詞教學課,而非很摳門地“粘”著個別字、詞不放,而忽視詩詞的整體美及渾然天成的韻味。不足之處有很多,大處敗筆主要是“留白”不夠。一堂好的語文課,肯定有一部分時間是“安靜”的,在這段時間里,學生在靜靜汲取、思考

33、、品味,然后有更多智慧的生成,這樣的情景與“熱鬧”的“師生互動”相得益彰,才能構成一堂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而我的課雖也有個別精彩的生成,但放手不夠,不免顯得有點畏縮。希望自己能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深厚自己的文化功底,提升自己的課感,上出好的課!江南教學反思13教后記本課的教學內容所跨的時間長,涉及的歷史事件多,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側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1、以活動貫穿課堂,引起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探究問題的興趣。本課根據課文特點,設計了三個“小小故事會”,布置學生根據之前所搜集了解的和課文有關的小故事進行講述分享,增加感性認識。因為學生對三國時期及之后的這段歷史較感興趣,而且不

34、少同學還通過電視等途徑了解過,所以提前布置這項作業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不會很難,但為了使工作更順利地開展,課堂上的講故事還要和發展性評價體系掛鉤,對于積極參與活動的同學應該給予適當的肯定和鼓勵。另外本課還設計了“我主淝水”的活動,學生模擬親自統帥前秦軍隊,認真考慮怎樣去努力打贏這場仗以更好地理解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由于是“親臨戰場”,而且要“改寫歷史”,任務艱巨,能引起學生(特別是好動的男同學)的極大興趣,所以該情景的創設不但能制造良好的氛圍,還能很好地解決問題。而課堂中的小組討論則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分享,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2、運用史料教學,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本堂課引用了史記

35、和宋書中的兩則材料,以此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在閱讀與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豐富了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在歷史的情景中感受歷史,有助于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培養他們“論從史出”的思維習慣。3、注意歷史與現實的結合。歷史教學要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歷史,關注當今的社會問題,貼近學生生活。本課的教學核心內容是江南經濟的發展,教師利用學生身處南方的現實從自身的生活出發關注當今學生的生活狀況,使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更透徹明晰。在課堂教學的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為我們國家正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提些建議,并建議學生課后查閱資料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南遷與“八姓入閩”的關系,這些問

36、題都是課文內容的延伸,從而讓學生懂得學習歷史可以更好地為現實服務。江南教學反思14今天上了一節相對成功的語文課了。今天上的是憶江南。這同樣是一首簡單的詞,詞里的內容學生通過朗讀都能大致了解。有了前兩節課的經驗,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就一直在思考。在這節課里我應該教給學生什么內容?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我從網上找了許多的內容。找了關于白居易的生平。還有其他兩首詞等來豐富課堂內容。課伊始,我就向學生介紹詞人。“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詩人,這首詞是他在任杭州刺史的時候寫下的。看到學生那認真的目光我就向他們提問“你知道刺史相當于現在的什么官職嗎?”學生都搖著頭說不知道。看著他們搖著頭的樣子,我心里一陣高興,因為他們的注意力被我吸引了,我成功的邁出了第一步。接著我向他們解釋 “刺史相當于現在的市長。白居易曾經在杭州當過市長,那他一定游覽過許多的地方,那他筆下的杭州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同學們認真的讀一讀這首詞。”這樣的導入或許會顯得過于簡單,但是當我看著學生們那認真讀書的樣子,我認定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