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重慶大學本科學生畢業設計(論文)我國財政收支結構研究學 生:王煥強學 號:20091789指導教師:文爭為 專 業:國際經濟與貿易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二O一三年六月Graduation Design(Thesi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The study of the structure of chinas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Undergraduate: Wang huanqiangSupervisor: Prof. Wen zhengwei Maj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School o
2、f public affairsChongqing UniversityJune 2013摘 要我國財政收支結構自改革開放以來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本文采用了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國近些年來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特點。結果顯示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為稅收,稅收中增值稅占了最大的份額,我國中央財政所占的比重較低。我國財政支出經濟建設費用居多,而公共開支較少,社會保障費用不足。就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解決對策。關鍵詞:中國,財政收入結構,財政支出結構ABSTRACTChina's fiscal structure has changed greatly since the refo
3、rm and opening up. this paper adopted the method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our countrys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in recent year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source of income of our countrys finance is tax, and value-added tax accounted for the l
4、argest share, the proportion of central finance is low. Expenditure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accounted for most of finance, public spending is less, lack of social security costs. With these questions,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solution countermeasure.Key words:china, structure of reven
5、ue, structure of expenditure目 錄中文摘要ABSTRACT1引言12國內外研究文獻2 2.1關于我國財政收入結構的文獻2 2.2關于我國財政支出結構的文獻2 2.3關于我國財政收支關系的文獻33我國財政收入結構4 3.1我國財政收入總額及其占GDP的比重43.2我國財政收入結構6 3.3我國財政收入的中央與地方的結構現狀84 我國財政支出結構104.1我國財政支出總額及其占GDP的比重104.2我國財政支出結構13 5 我國財政收支結構存在的問題16 5.1我國財政收入結構存在的問題165.2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存在的問題166 結論和政策性建議17 6.1我國財政收入
6、結構調整的政策性建議17 6.2我國財政支出機構調整的政策性建議17參考文獻19 1 引言財政收入結構和財政支出結構的調整在國家經濟調整中具有前導性的特點。財政具有階級性和公共性,強制性與非直接償還性,收入與支出的平衡性等特點。財政的運行是有收入也有支出,因而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的對稱性構成為財政運行的一個重要特征。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是財政運行過程中相互制約的兩個方面。財政收支是否對稱、平衡成為財政運行中的主要矛盾。財政收支是否平衡,表面上看來是一種收支關系,實質上反映出來的是政府與企業和居民之間的關系,反映的是社會階層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反映中央與地方、各地區以及政府各個部門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
7、,因此,財政收支是否平衡也成為指定財政政策的關鍵點。財政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運行的必備資源,一個國家只有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保持合理的結構,彼此和諧,才能夠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更好的促進國家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財政問題關系著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的生產、生活,研究我國財政收支結構,對于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本課題主要是通過分析我國近些年來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的結構特點,總結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結構特點,財政支出的主要結構特點, 并與其他國家的財政收支結構特點進行比對,以此來解讀我國目前財政收支結構存在的問題,尋找讓我國財政收支更加合理的方法。 通過該課題的研究,發現我國
8、財政收入與支出的特點與存在問題,并逐個分析各個問題才產生的根源與產生的影響,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得出一些優化我國財政收支結構的合理化政策建議。我國財政收支結構在改革開放以后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研究這些變化對于我們以后合理調整財政收支結構,更好的發揮財政的職能和發揮宏觀調控的職能起到了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文的目的是通過分析我國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數據,找出我國財政收入的結構特點和財政支出的結構特點,并找出財政收入結構和財政支出結構的問題所在。在此基礎上,針對我國財政收支結構提出政策性建議。本文主要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來考察我國財政收支結構的特點。主要是分析近些年來我國財政收入
9、與財政支出的年度數據,從紛繁復雜的數據中整理出我國財政收支結構的特點,并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善我國財政收支結構的政策性建議本文正文在內容上包括我國財政收入結構,我國財政支出結構,我國財政收支結構存在的問題,以及結論和政策性建議四部分。2 國內外研究文獻2.1關于我國財政收入結構的文獻宋本強(2007)指出在目前我國財政收入絕對數的快速增長和相對數的不斷回升的情況下,我們自然而然地會思考今后目標定位的問題,而這個目標定位就是相對數定位。就目前我國財政收入相對數而言,還是遠沒有達到一種“恰當”的水平,我國還應該繼續保持財政收入的增長勢頭,在今后的10年內,應當爭取達到30%左右的目標。唯有如此
10、,到那時,我國社會公共經濟的效率水平才能與中等發達國家有更大的可比性。賈康,蘇明,閻坤,于樹一(2007)指出:如果我國財政增收部分主要用于民生等經濟發展的薄弱部分時,可以產生化解矛盾、促進社會的和諧、支持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積極效應。要消除和防范我國財政收入的高速增長有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可以提出三個方面的政策性建議:堅定地樹立科學發展觀、科學政績觀和科學的財政觀;在穩定物價、防止經濟由偏快變為過熱的同時,把握好穩健財政政策的緊縮度;提高完整性的稅收征管,建立我國稅收服務與稅收監管系統。Allen F, Qian J, Qian M(2005)認為中國是法律、制度與財政增長研究結果的一個重
11、要反例,盡管中國的法律與財政系統都不完善,中國卻擁有世界最快的經濟增長率。中國法律與財政增長的聯系運用于國家部門和限制的部門,同時有著更貧乏的法律和財政機制。2.2關于我國財政支出結構的文獻李永友(2007)指出,利用DEA的方法將財政支出結構配置效率和其時空特征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在縱向的配置上,由于財政支出責任有過度下移的趨勢,財政支出縱向結構的相對效率呈不斷下降趨勢。Chen Z. 運用線性Granger因果關系來檢測中國政府支出和經濟增長的關系。這項研究發現在政府支出和經濟增長之間有一個直接的雙向的Granger因果關系。政府支出促進經濟增長反過來政府支出又被經濟增長驅動。與此同時,
12、這種雙向的Granger因果關系在八年時間里是堅定的,八年之后,這種雙向的Granger因果關系才逐漸消失Zhang T, Zou H(1998)發現在過去的15年中,政府支出擁有更高程度的財政地方分權的話,地方經濟增長將會變慢。這個結果是令人驚訝的,因為以往的認識是,財政地方分權會對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2.3關于我國財政收支關系的文獻許雄奇; 朱秋白(2004)發現,我國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之間不存在GRANGER因果關系,財政收支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互促進關系。我國財政收支之間具備長期均衡的協調關系和短期動態調整機制。要充分重視我國財政收支之間的有機聯系,要實現我國財政收支的良
13、性互動。馬靜, 王麗婭(2011)指出,不論是在財政收入的總量,還是在財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上,我國全都呈現出較大幅度的增長態勢。在財政收入的構成上,稅收已經逐漸成為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改革開放后30多年里我國的財政支出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財政支出的穩步增長為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以及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在財政支出的構成上,經濟建設支出雖呈下降的趨勢,但其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仍然居于各類財政支出之首。3 我國財政收入結構3.1我國財政收入總額及其占GDP的比重圖1:我國自2000年后財政收入總額變化 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圖2:我國自2000年后財政收入總額的增速
14、 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我國財政收入總額自改革開放以來呈現逐年高速增加的趨勢,增長迅速且穩定。從圖1和圖2中可知,2011年財政收入接近2000年的10倍,10幾年間財政收入翻了好幾翻,我國財政收入增長迅速。財政收入的快速增加主要源于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依靠廉價勞動力和資源的開發等方式,獲得了高速的經濟增長,經濟的快速增長為財政收入的穩步增長提供了保障。經濟決定稅收,財政收入取得高速增長的渠道主要在于稅收收入的增長,而稅收收入的增長在于經濟增長,所以說國家財政收入取得高速增長的根本原因是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近十幾年,我國財政收入增長迅速,這源于我國經濟的迅速增長。要保持我國財政收入的健康穩定
15、增長,當務之急是保證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夯實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才能保證我國財政收入的穩步增長。財政收入增長速度較快,是我們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持續增強、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的重要表現,為促進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實的財政保障。 圖3 我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來源:國家統計局圖3顯示了我國 1990年以來財政收入 占GDP的比率。根據圖3知,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到2008年,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達到了20%以上。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政府財政統計年鑒(
16、2007)公布的2006年數據計算,全部51個國家其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平均為40.6%,其中21個工業化國家的平均水平為45.3%,其中30個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為35.9%。這些數據表明,當前我國政府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僅遠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而且還低于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口徑,2010年我國政府財政收入占GDP比重約為26%,低于世界平均約40%的水平。即使再加上國家所有的土地使用權的讓出收入,我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仍然還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造成我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經濟發展模式還是比較粗放,經濟增長的質量不高。同時我國的稅收結構
17、沒有隨著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變化做出調整。長期以來,我國的稅收結構都是以企業為主,個人為輔,國家企業為主,非國有企業為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的收入分配格局發生了變化,個人收入在整個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占到了70%以上,但我國的稅收政策還是維持原先企業稅收為主、個人稅收為輔的政策,這就導致了我國財政收入難以跟隨經濟增長的腳步,同時由于稅收是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這就導致了我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難以跟進。因此,雖然近些年來我國財政收入增長較快,但我國的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人均的財力水平在國際上即使與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相比仍是處于偏低水平。同時,還必須看到,我國是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各
18、個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發展很不平衡,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許多的薄弱環節,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內財政收支緊張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有必要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進一步提高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財政改善民生、滿足公共需要、提供公共服務的保障能力,以便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011 年 1月2 0日, 國家財政部發布數據: 2010年全國財政收人為83080 億元,比上年增加14562億元,增長率為21.3%。同期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 ) 為3979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3%。可見我國財政收入增長超 GDP增長的現象
19、仍然很明顯。3.2我國財政收入結構表格1:我國2003年以來財政收入來源特點 來源:國家統計局年份稅收收入非稅收入財政收入總額200320017.311697.9421715.25200424165.682230.7926396.47200528778.542870.7531649.29200634809.723950.4838760.20200745621.975699.8151321.78200854223.797106.5661330.35200959521.598996.7168518.30201073210.799890.7283101.51201189738.3914136.041
20、03874.43從表格1可知,我國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都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其中稅收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總額中的絕大部分,非稅收入在整個財政收入中占據較小的部分,即我國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于稅收,。2003年稅收收入占整個財政收入的92.18%,2004年稅收收入占整個財政收入的91.55%,2005稅收收入占整個財政收入的90.93%, 2006年稅收收入占整個財政收入的89.81%,2007年稅收收入占整個財政收入的88.89%,2008年稅收收入占整個財政收入的88.41%,2009年稅收收入占整個財政收入的86.87%,2010年稅收收入占整個財政收入的88.10%,2011年年稅收收入整個占
21、財政收入的86.39%,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呈現下降的趨勢,但下降趨勢不大,稅收收入仍占占據整個財政收入的絕大部分,也就是說從長期來看,稅收仍是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國家經濟的增長為稅收收入夯實了基礎,稅收成為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要保證我國財政的穩步增長,就要抓好稅收的征管,加強財稅改革,合理調控不同稅種所占的比重,優化征稅體制和政策,保證稅收收入的穩定增長。表格2:中央和地方財政主要收入項目(2011年) 單位:億元項 目國家財政收入中央地方 合計103874.4351327.3252547.11 稅收收入89738.3948631.6541106.74 國內增值稅24266.6
22、318277.385989.25 國內消費稅6936.216936.21 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3560.4213560.42 出口貨物退增值稅、消費稅-9204.75-9204.75 營業稅13679.00174.5613504.44 企業所得稅16769.6410023.356746.29 個人所得稅6054.113633.072421.04 資源稅595.87595.87 城市維護建設稅2779.29169.372609.92 房產稅1102.391102.39 印花稅1042.22425.28616.94 #證券交易印花稅438.45425.2813.17 城鎮土地使用稅1222.2
23、61222.26 土地增值稅2062.612062.61 車船稅302.00302.00 船舶噸稅29.7629.76 車輛購置稅2044.892044.89 關稅2559.122559.12 耕地占用稅1075.461075.46 契稅2765.732765.73 煙葉稅91.3891.38 其他稅收收入4.152.991.16 非稅收入14136.042695.6711440.37 專項收入3056.41361.402695.01 行政事業性收費4039.38404.023635.36 罰沒收入1301.3938.761262.63 其他收入5738.861891.493847.37根據表
24、格2可知,2011年國內增值稅收入占稅收收入的27%,占整個財政收入的23%,在所有財政收入項目中占據最大的比重。查看以往年份的財政分項目收入可知,以往年份的財政收入均呈現這一特點。由此可知,我國財政收入的最大項目來源為增值稅收入。增值稅是對那些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以及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所征收的一個稅種。增值稅已經成為中國最主要的稅種之一,我國增值稅的全部收入占中國全部稅收的60%以上,增值稅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稅種。同時,我國稅收呈現企業為主,個人為輔,國有企業為主,非國有企業為輔的特點。2011年我國個人所得稅占全部稅收收入的6.75%,所占比重較低。這說
25、明在我國,個人承擔的稅額較少,而企業所承擔的稅額較高,這是導致我國財政收入占GDP比重持續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3.3我國財政收入的中央與地方的結構現狀表格3:我國財政收入中央與地方所占比重 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年份中央財政收入比重(%)地方財政收入比重(%)197815.584.5198024.575.5198538.461.6199033.866.2199129.870.2199228.171.9199322.078.0199455.744.3199552.247.8199649.450.6199748.951.1199849.550.5199951.148.9200052.247.8200
26、152.447.6200255.045.0200354.645.4200454.945.1200552.347.7200652.847.2200754.145.9200853.346.7200952.447.6201051.148.9201149.450.6從表格3中可以清晰的看出,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央財政收入在全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持續增加,而地方財政收入占總財政收入的比重持續減少,到2011年,兩者的比重基本持平。我國中央財政收入的增加,增強了我國宏觀調控的力度和發揮國家職能辦大事的能力。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1994年我國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與其他國家比較,我國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
27、收入的比重并不高。目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要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中央必須適當的聚集財力。4 我國財政支出結構4.1我國財政支出總額及其占GDP的比重圖4:我國自2000年后各年財政支出額及增速。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圖5:我國自2000年后各年財政支出增速。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從圖4、圖5中可知,我國2000年以來財政支出穩步增長。我國財政支出增長迅速,財政支出的穩步增長受益于我國財政收入的穩步增長。財政支出主要來源于財政收入,我國財政收入的穩步增長為財政支出的穩步增長做實了基礎。財政支出是財政發揮其職能作用的基本表現形式,是國家正常履行政治、經濟、社會各項職能,滿足社會的公共需要,而
28、將集中的財政資金進行再分配的一種國家支出。一個國家的財政支出可以從多方面體現國家的經濟實力以及管理水平。我國財政支出的穩步增長為發展經濟、保證民生提供了保障。表格4:1978年以來我國歷年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時期GDP(億元)財政支出(億元)財政支出占GDP比重(%)19783645.21122.0930.7819804545.61228.8327.0419859016.02004.2522.23198815042.8249124.24199018667.83083.5916.52199121781.53386.6215.64199226923.53742.2013.9
29、0199335333.94642.301395792.6212.02199560793.76823.7211.22199671176.67937.551109233.5611.69199884402.310798.1812.79199989677.113187.6714.71200099214.615886.5016.012001109655.218902.5817.242002120332.722053.1518.332003135822.824649.5918.152004159878.328486.8917.822005183867.9
30、33930.2818.442006210871.040422.7319.172007249529.949781.3519.95從表格4中可知,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經歷了兩次變化,先是從1978年到1996年,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從1978年的30.78%下降到了1996年的11.15%,平均每年下降將近一個百分點。1997年以來,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到2007年上升到了19.95%。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支出的絕對數量是上漲的,但從其占GDP的比重來看,則是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具體是這樣的: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財政支出的絕對數除1
31、980和1981兩年呈現負增長外,其余年份都是呈現增長趨勢的。財政支出增長率基本上呈現一條波折上升的曲線,但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則不同。由于財政支出的增長速度慢于GDP的增長速度,導致財政支出占GDP比重呈現一路下滑的趨勢,到1997年則開始回升,而且回升速度比較快。因此,改革開放后,我國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運行的曲線呈現先逐年下滑而后又逐漸上升這一特征。19世紀德國經濟學家阿道夫·沃格內(Adolf Wagner)最先提出財政支出擴張論。簡單來說,瓦格納定律是說,隨著經濟的進步和增長,公共開支的份額會隨之增大,而且公共開支增長的幅度要大于經濟增長幅度。 由于各國國情的不同,不同
32、的國家以及同一個國家的不同發展時期,財政支出占GDP比重的高低是不同的。我國財政支出占GDP比重的發展變化有本身的特殊性,這主要是由我國短期的經濟發展階段和經濟體制轉軌決定的。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下滑具有必然性。在經濟體制改革前,我國政府扮演著一個總企業高管以及總家長的角色,在分配上實行“統收統支”的政策,一方面實行“低工資,高就業”的收入政策,在GDP的初次分配中,個人所占比重相對來說比較小,同時許多生活生產必需品由政府來低價供給乃至無償給予;另一方面,國有企業的利潤乃至折舊基金等幾乎全部都上繳給了國家,相應地,企業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投資,甚至更新政策改造投資均由國家
33、來撥款給付。在這種體制下的作用下,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必然會比較高。改革后,為了調動生產積極性,實施了國有企業的改革,對國有企業采取放權讓利的政策,促進國有企業的發展,同時提高人民群眾的收入水平,相應地,削減或取消了許多支出,使得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自然下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支出占有GDP的比重下滑速度過快,下降幅度過大,在改革開放的前18年間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平均每年下降一個百分點,從1978年間的30.78%下降到了1991年的11.15%。由于財政具有平衡性的特點,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很大程度上是由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決定的。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持續下降在一定程度上
34、削弱了國家宏觀調控的能力,使得政府未能發揮出應有的職能,影響了國家和政府財政職能的充分發揮。4.2我國財政支出結構表格5:1978年以來我國歷年財政支出結構表 單位:億元 來源:國家統計局年度支出合計經濟建設費社會文教費國防費行政管理費其他支 出占總支出比重(%)支 出占總支出比重(%)支 出占總支出比重(%)支 出占總支出比重(%)支 出占總支出比重(%)19781122.09718.9864.08146.9613.10167.8414.9652.904.7135.413.1619801228.83715.4658.22199.0116.20193.8415.7775.536.1544.99
35、3.6619852004.251127.5556.26408.4320.38191.539.56171.068.53105.685.2819903083.591368.0144.36737.6123.92290.319.41414.5613.44273.18.8619956823.722855.7841.851756.7225.74636.79.33996.5414.60577.968.4719967937.553233.7840.742080.5626.21720.069.071185.2814.93717.879.0419979233.563647.3339.502469.3826.748
36、12.578.801358.8514.71945.4310.24199810798.184179.5138.712930.7827.14934.78.661600.2714.821152.9210.68199913187.675061.4638.383638.7427.591076.48.162020.615.321390.4710.54200015886.55748.3636.184384.5127.601207.547.602768.2217.431777.8711.19200118902.586472.5634.245213.2327.581442.047.633512.4918.582
37、262.2611.97200222053.156673.730.265924.5826.871077.784.894101.3218.603645.7716.53200324649.956912.0528.046469.3726.251907.877.744691.2619.034669.4018.94200428486.897933.2527.857490.5126.292200.017.725521.9819.385341.1418.75200533930.289316.9627.468953.3626.392474.967.296512.3419.196672.6619.67200640
38、422.7310734.6326.5610846.2026.832979.387.377571.0518.738291.4720.51財政支出結構,簡單的來就是指各類財政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也稱為財政支出構成。我國現在實行的的按照政府職能來對財政支出的分類是表明政府職能與財政支出的關系,表明了財政在履行政府職能中財政資源的分布,表明不同時期財政政策的重點和其變化的趨勢。 一般來說,財政支出的結構與政府職能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對應關系,政府的職能可以分為兩個大類,即經濟管理只能與社會管理職能,從而形成了經濟管理支出和社會管理支出,前者也稱為經濟建設支出,后者也稱為公共支出。 表格5是按政府職能對
39、我國財政支出結構進行的統計。表格5中經濟建設費屬于經濟建設支出,而社會文教費、國防費、行政管理費等屬于公共支出。由表5可知,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費呈現了逐年下滑的趨勢,從1978年的64.08%下降到了2006年的26.56%。經濟建設費占財政支出的比率從剛開始改革開放時的絕大部分變為了接近四分之一。而社會文教費用則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從1978年的13.10%上升到了2006年的26.83%,并超過了經濟建設費用。國防費用也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而行政管理費則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行政管理費用占財政支出總額的比重逐漸增大,這擠占了公共支出的份額。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是復雜的,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
40、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逐漸變化,社會各群體、階層的利益逐漸洗牌,導致了我國財政支出結構的變化。這是由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漸確立,政府原本承擔的經濟管理的持證逐漸弱化,而社會管理職能逐漸增強,由于政府職能發生了這種變化,我國財政支出結構也自然而然發生變化。圖6:美國聯邦、州及地方政府2010年財政支出結構示意圖。數據來源:美國政府(白宮、財政部及地方政府)網站 圖6是美國財政支出結構,從圖上來看,美國醫療保障、社會保障、退休保障等支出占了財政支出的大頭,在美國政府財政開支中,社會保障(包括養老、醫療等在內)、教育和國防是美國政府財政開支中最大的項目,尤其是社會保障,目前已經超過了美國政府開支的
41、50%。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開支中,醫療保障、退休保障、社會福利等等,實際上都是屬于社會保障的范疇。此外還需要說明的是,在其它支出中,也還有一些實際上也是應該歸為社會保障范圍的,因為它們實際上也是社會保障,只是名稱不同而已。例如勞工保障等等,實際上都是社會保障。如果將這些也計算在社會保障的范圍之內,社會保障及教育的開支遠遠超過了60%。對比中國和美國的財政支出結構,可以發現,美國財政支出很大一部分用在了社會保障方面,醫療保障占17%,社會保障占11%,退休保障占15%,即美國公共支出占財政支出總額的絕大部分。而中國的財政支出多用在了經濟建設和社會文教費上,經濟建設費占和社會文教費占了財政
42、支出總額的50%以上。西方很多國家財政支出結構都呈現了社會保障費用居高的特點。中國財政支出結構相對于西方國家,用于民生的財政支出較少,這也是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存在的問題之一。5 我國財政收支結構存在的問題5.1我國財政收入結構存在的問題本文分析了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些年來的財政收入結構與財政支出結構。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我國財政收入增長穩定,稅收日益成為我國財政收入的支柱,稅收中增值稅占據最大份額,增值稅占全部稅收的60%以上,成為對我國財政收入貢獻最大的主要稅種。我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較小,比世界平均水平要低,這限制了我國政府職能和宏觀調控的實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的收入分配格局發生
43、了變化,個人收入在整個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占到了70%以上,但我國的稅收政策還是維持原先企業稅收為主、個人稅收為輔的政策,這就導致了我國財政收入難以跟隨經濟增長的腳步,同時由于稅收是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這就導致了我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難以跟進。稅收收入的結構不合理導致了我國財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持續偏低。同時我國中央財政收入占全部財政收入的比重較低,與其他單一制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這影響了國家財力的集中,面對我國區域經濟差距加大的態勢,不能保證公共服務的在各區域之間的均等化。5.2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存在的問題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發現,而我國財政支出結構中,經濟建設費持續一度占據最大的比重,在1
44、978年時占據的財政支出的64%。改革開放以后經濟建設費用不斷降低,但仍占據我國財政支出總額的最大比重。改革開放初期1978年文教費用僅占財政總支出的13.10%,改革開放后我國的文教費增長迅速,到2011年已經與經濟建設費用基本保持持平。我國行政費用改革開放后不斷攀升,過大擠占了其他財政支出的份額,行政管理費用的持續攀升源于我國政府的臃腫與效率低下。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較小,而西方國家社會保障措施日趨完善,社會保障費用占財政支出的很大一部分。較之西方國家,我國社會保障支出較少,這是我國財政支出結構的一大問題。同時我國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較低,這影響了國家政府職能的發揮,弱化了國
45、家宏觀調控的能力。6 結論和政策性建議6.1我國財政收入結構調整的政策性建議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目前我國財政收入增長迅速,財政收入增收穩定。稅收仍然是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占據了財政收入的絕大部分。稅收中增值稅占最大比重,成為貢獻最大的稅種。要保證我國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必須搞好對我國經濟的宏觀調控,采取行政、法律等手段管理經濟,保證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進一步提高我國經濟增長的效益和質量,保證社會經濟穩定,同時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保持我國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只有保持了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才能為我國稅收的增收和財政收入的穩步增長打下堅實的基礎。目前我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這
46、是我國財政運行過程中的一個突出性問題,嚴重影響了國家宏觀調控和政府職能的實現,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如何提高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經成為我國財稅改革的重要難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經濟發展模式比較粗放,經濟增長質量不高所導致的。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較低,顯示了我國政府的職能的弱化,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合理調控各種財政收入來源。針對這一現狀,我國應繼續抓好稅收的征管,保證財政收入的穩步增長,加強財稅改革,增加個人收入稅種收稅額的比重,合理調控不同稅種所占的比重,改變以往以企業為主、個人為輔,國有企業為主,非國有企業為輔的的稅收局面。同時加強增值稅改
47、革,保證我國增值稅對財政收入的貢獻,逐漸提高稅收占GDP的比重,增強我國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職能。我國中央財政收入占總財政收入的比重較低,比其他單一制國家要低,這限制了我國財力的集中。在目前我國區域經濟不平衡的情況下,應該繼續進行財稅改革,增加中央財政收入占總財政收入的比重嗎,才能保證公共服務在各區域之間的平衡。6.2我國財政支出結構調整的政策性建議一般而論,政府財政支出結構與一個國家的政府職能存在很大的關系。財政支出結構體現著一個國家財政用在何處,是政府職能的重要體現。我國目前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要低,這主要是由于我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較低所導致的,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較低也限制了國家政府職能的正常發揮,對于我國的宏觀調控政策起到了限制性的作用。針對這一情況,應該采取財稅改革措施,增加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要加強我國的財稅改革,逐漸改變企業為主,個人為輔,國有企業為主,非國有企業為輔的稅收政策,逐步提高對個人和非國有企業的征稅力度,唯有如此,才能保證我國財政收入的增長,提高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目前我國財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費用持續增長,擠占了其他財政支出的份額。要改變這一現象,需要加強國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精簡機構,縮減行政管理人員,提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罐頭食品標準與法規知識考核試卷
- 陳壽的‘職場生存手冊’:《三國志》中的職場智慧解析
- 2025年簽訂租賃合同注意事項
- 2025建筑裝修工程合同模板
- 2025移動房屋建設安裝合同
- 隧道施工方法及其基本作業
-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期末總復習教案2篇
- 二零二五版護士聘用合同
- 小水電站轉讓協議書
- 建筑物清潔合同書
- 多發性骨髓瘤腎損傷診治指南(2024版)解讀
- 2024屆河南省鄭州市高三一模語文試題(解析版)
- 《設備預防性維護》課件
- 延保服務協議書
- 《電力人工智能樣本存儲技術要求》編制說明
- 礦車安全生產培訓
- 大宗物業交易居間合同范本
- 金屬熱處理工(初級工)職業技能認定考試題庫(含答案)
- 臨床管道的風險管理
- 團員發展紀實簿
- 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制定的實施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