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蘇教版下冊語文古詩閱讀專項易考題_第1頁
小學五年級蘇教版下冊語文古詩閱讀專項易考題_第2頁
小學五年級蘇教版下冊語文古詩閱讀專項易考題_第3頁
小學五年級蘇教版下冊語文古詩閱讀專項易考題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五年級蘇教版下冊語文古詩閱讀專項易考題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課外閱讀。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注釋)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移舟:劃動小船。泊:停船靠岸。煙渚(zh):指江中霧氣籠罩的小沙洲。客:指作者自己。愁:為思鄉而憂思不堪。野:原野。曠:空闊遠大。天低樹:天幕低垂,好像和樹木相連。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來靠近人。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詩中哪個字最能表達詩人的這種情感?_2下面是對第一句詩“移舟泊煙渚”在全詩中所起的作用的描述,其中不恰當的一項是()A.第一句詩中,“移舟”是劃動小船的意思,

2、“泊”字點出題目中的“宿”字。所以這一句在全詩中起到點題的作用。B.“煙渚”二字寫出了江邊煙霧茫茫的環境,渲染了全詩的氣氛。C.作者羈旅夜泊,體現出日暮無歸的莫名惆悵,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好準備。3閱讀全詩,再按要求作答。(1)寫出詩中的對偶句:_,_。這兩句詩屬于_(靜態動態)描寫。(2)用自己的話說說上題所填的兩句詩的意思。_4“月”是文人筆下常見的景物,曾勾起許多詩人、詞人的創作情思。請你寫出兩句含有“月”的詩句。_2. 根據這首詞的內容填空。(1)清平樂 村居是一首詞,其中“   ”是詞牌名,“ ”是題目。詞作者是南宋著名愛國詞人 

3、60; 。全詞通過對農村   的環境的描寫,對 的刻畫,抒發了作者   的感情。(2)作者將 、 、   、 、 、 等人和景色巧妙結合在一幅畫面中,構成了淡雅、質樸的藝術境界,恰似一個桃花源,令人神往。3. 理解詩句,體會情感。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暖風”一語雙關,既指_,又指_。2“游人”指的是_。3“_”一句是直斥南宋當局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茍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辛辣諷刺南宋王朝貪圖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復失

4、地的史實。4. 閱讀下面的一組古詩,完成練習。溪居即事 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二)唐崔道融 宋楊萬里籬外誰家不系船,   松陰一架半弓苔,春風吹入釣魚灣。   偶欲看書又懶開。小童疑是有村客,   戲掬清泉灑蕉葉,急向柴門去卻關。   兒童誤認雨聲來。1(詩中有畫)我能邊讀邊想象畫面。(1)溪居即事這首詩勾畫了一幅素淡的水鄉春景圖:臨水的村莊,掩閉的柴門,疏疏落落的籬笆,_表現了水鄉恬靜、優美、淡雅、平和的意境。(2)楊萬里的詩中描繪了一幅初夏山居圖,畫面中有_等初夏時節的事物,還有把泉水滴落的聲音誤認為是_而跑出來觀望的兒童,表現出詩人閑居的情趣。2

5、(詩中有趣)我能聯系生活實際讀懂內容。溪居即事中,詩人用“疑”“急”兩個字,把兒童那種_的心理狀態描繪得惟妙惟肖,生動地刻畫了一個_的農村兒童形象。3(詩中有情)讀詩句,從加點字中你能體會出詩人怎樣的情感?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_5. 古詩閱讀。風鳶圖詩明徐渭江北江南紙鷂齊,線長線短回高低。春風自古無憑據,一任騎牛弄笛兒。1這首詩中哪一句寫出了放風箏的熱鬧?_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_6. 閱讀古詩,回答問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注釋:漁歌子。詞牌漁歌子即始于張志和寫的漁歌子而得名。鱖(guì

6、)魚:淡水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鮮美。箬(ruò)笠:竹葉或竹蔑做的斗笠。蓑(su)衣:用草或棕編制成的雨衣。(1)先解釋劃線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不須:    意思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_ 7. 閱讀樂園。楓橋夜泊(唐) 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1“月落烏啼霜滿天”中“啼”的讀音是_,意思是:_。這句詩的意思是:_。2“夜半鐘聲到客船”中“夜半”的意思是:_,“到”的意思是:_。這句詩的意思是:_。

7、3這首詩寫作者看到的景象有_,聽到的聲音是_,抒發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8. 閱讀古詩,完成練習。游子吟(唐)_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_,報得三春暉。1將古詩補充完整。2這首詩描繪的是一位母親為即將遠行的兒子_的動人情景,表現了深深的_,同時也抒發了子女要_的感嘆。詩中的“_”后來成為母愛的代名詞。9. 閱讀古詩,完成練習。飲酒·其五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請從煉字角度說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妙在何處。_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_3這首詩

8、將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請選這四種表達方式中的任一種,作簡要評析。_4歷來論者對這首詩的第六句持不同見解:有認為“悠然見南山”好的,也有認為“悠然望南山”好的。請簡明扼要地談談你的看法。_5前兩句詩刻畫了詩人自己的形象請你說一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形象。“采菊”這一動作中包含著詩人怎樣的志趣?_10. 課內閱讀。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1秋思的作者是_,_代詩人。著名詩篇有塞下曲_江南曲等。2全詩通過描寫_的景色,表達了作者_的心情。3秋風本無形,詩人為什么用“見”?請說說你的理解。_4“行人臨發又開封”這是一個成功的細節描寫。請結合全詩簡

9、要分析這一細節描寫的成功之處。_11. 課內閱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_,_。1把古詩補充完整。2“三萬里河”指的是()A.黃河 B.長江3“五千仞”形容山()A.很高 B.很大4“王師”指的是()A.南宋朝廷的軍隊 B.金兵5前兩句正確的朗讀節奏是()A.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B.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C.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6根據古詩內容判斷下面說法的對錯。(1)陸游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_)(2)“三萬里河”中的數字是實指,寫出了黃河之長。(_)(3)這首詩以“望”字為詩眼,表

10、現了詩人希望、失望而終不絕望的千回百轉的心情。(_)(3)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朝廷強烈的控訴。(_)7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后兩句的意思。_8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_12. 閱讀理解。山  行(唐)杜  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1理解下列詞語。寒山:_   徑:_坐:_   于:_2這首詩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從詩句中的哪個詞可以看出來?_3“遠”和“斜”兩個字分別寫出了山路的什么特點?_4這首詩作者按照由_及_的順序,描寫了_、_、_、_、_、_等景物,表達了作者_之情。5“停車坐愛楓林

11、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意思是:_6你還學過杜牧的哪首詩?請寫出其中兩句。_13. 課外類文閱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注釋)三萬里:長度,形容它的長,是虛指。河;指黃河。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岳;指“五岳之一”的西岳華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極高。遺民:指淪陷在金人占領區的宋朝百姓。1讀了詩的前兩句,你的眼前浮現出怎樣的景象?_2“淚盡”表達了(_),“又”字極寫遺民的苦望,實際上是在表現(_)。a.詩人心頭的失望b.人們生活困苦,受到胡人的壓迫,非常痛苦c.遺民迫切希望王師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14. 對比閱讀兩首古詩,回答問題。村晚(宋)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牧童(唐)呂巖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1這兩首詩都描寫了_的形象。2對村晚這首詩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A.詩歌抒發了作者熱愛山村自然風光,對閑適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狀態的喜愛之情。B.一、二句描寫“池塘”“落日”等靜景,三、四句描寫“牧童信口吹笛”的動景,由遠及近,景物層次分明,構成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圖。C.“短笛無腔信口吹”表現了作者對鄉村兒童因為生活艱辛不得不從事勞動,不能接受教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