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復習材料_第1頁
語言學復習材料_第2頁
語言學復習材料_第3頁
語言學復習材料_第4頁
語言學復習材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言學概論導言部分 v 中國、印度、希臘羅馬是語言學的三大發源地 v 我國傳統小學包括文字、音韻、訓詁三門分支學科。v 語言交際過程可分“編碼發送傳遞接收解碼”五個階段。v 20世紀初,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語言社團中每個人頭腦中的共同的語言形式結構是語言學研究的真正對象。語言學從此成為一門現代科學。第一章 語言的功能信息傳遞功能語言的社會功能 人際互動功能語言的功能 語言的思維功能 說話中樞(布洛卡區)-左半球前部-失語癥(喪失說話能力,聽得懂) 書寫中樞-靠近布洛卡區-失寫癥(失去寫字繪畫等精細動作能力)人類大腦特有的語言功能分區 視覺性語言中樞-左半球后部-失讀

2、癥(無法閱讀理解)聽覺型語言中樞(韋尼克區)-左半球后部-感覺性失語癥(聽得到但聽不懂,也表達不清) v 為什么說語言是人類社會信息傳遞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人類傳遞信息,進行交際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語言外,還可以使用文字、旗語、紅綠燈、電報代碼、數學符號以及身勢、表情等。在一定場合使用,可以彌補語言的一些不足,但是這些交際工具使用范圍有限,有的僅用于特定的范圍。最重要的是,這些交際工具,都離不開語言,都是在語言的基礎上產生的,是輔助語言進行交際的,沒有語言,這些手段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 A.語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對語言的再編碼系統,只有幾千年歷史。B.旗語之類的則是建立在語

3、言或文字基礎之上的再編碼形式。C.身勢所能傳遞信息十分有限,還可能被錯誤理解。加第二章 語言是符號系統1、為什么說語言是符號?語言符號和一般符號有什么不同? 符號是由形式和意義兩個部分構成的結合體。說語言也是一種符號,是因為語言具有符號的一切特點:語言之所以是一種符合,就是因為它能代表或指稱現實現象。語言具有符號的一般特點,也有形式和意義兩個方面:語言符號的第一性的形式是人類發出的聲音,語言符號的意義是對它所指代的一類心理現實的概括。同一般符號一樣,語言符號的音義結合是社會約定俗成的。(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在所有符號中,語言符號是最重要、最復雜的一種。語言符號是有聲音形式和意義內容構成的音義結合

4、體,有其自己的任意性和線條性。加2、 認識語言符號任意性和線條性。任意性:作為符號系統的成員,語言的聲音形式和意義內容之間沒有自然屬性上的必然聯系,只有社會約定的關系。加EG. 趙元任語言問題笑話:中國老太太對于外國人對“水”的叫法不理解。笑的是一些只懂一種語言的人把自己語言中語言符號的音義關聯當做了必然的聯系。線條性:指語言符號在交際使用過程中,其聲音形式只能一個個依次出現,一個音素或一個音節發出來才能緊接著發出另一個音素或音節,形成線條,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延伸,在時間的線條上綿延,不能同時在空間范圍內展開。EG. 香”“菜”是單個符號,”香菜“”菜香“由單個符號組成意義不同由于符號的結構關系

5、不同由于線性排序不同。所以線性排序是語言符號系統分析的基礎。3、 語言和說話說話(言語)語言含義:運用語言的行為(說)和結果(話),具有一定的個人因素,因人而異。由音義結合的詞匯和語法構成的一種符號系統,對一個民族來說只有一套。關系:1+1+1+1+1+1I(無數的“說話”)(說話的總和)句子(語言交際的基本單位)一句一句說,長短差別很大。詞按照一定的順序組合,長度、數目可以無限。不同的句子所包含的詞有限;組合句子的規則有限。 說話自由,不受時間、地點、動機等限制。但以語言的共同規則作為活動基礎,不能自由。規范和決定說話,使說話在選擇材料、遵循規則等方面必須服從社會習慣。4、 語言符號的系統性

6、體現在哪些方面?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和線條性。語言的層級性(二層性):音系層和語法層。A.音系層是音位和音位組合成的更大的單位,只能構成語言符號的形式。音系層的最小單位是音位。B.語法層是音義結合的符號(語素、詞)與符號的序列(詞組、句子)。分為四級,依次是語素、詞、詞組、句子。C.語言層級裝置所提供的效能:幾十個音位組合幾千個符號的形式,即語言中最小的符號語素。構成幾萬個詞(詞組),作為說話材料。造出無限多的句子。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是語言這個分層裝置運轉的條件。5、舉例說明什么是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并簡要說明二者的作用。組合關系是指兩個同一性質的結構單位(如音位與音位,詞與詞等等)按照線性的順

7、序組合起來的關系。EG. "吃"可以同"米飯,面條,饅頭"等組合出"吃米飯,吃饅頭"等,它們之間的關系就是組合關系。作用:組合關系使符號之間呈現出有序性,反映了語言系統組織結構的基本法則,是以較小的單位組合成較大的單位必須遵守的。(橫向,線性)聚合關系是指語言結構某一位置上能夠互相替換的具有某種相同作用的單位(如音位,詞)之間的關系.EG. "吃米飯",其中的"吃"可以用"做"替換,"米飯"可以用"饅頭"替換,"吃"

8、和"做"之間的關系就是聚合關系。作用:聚合關系是組合關系的具體運用,反映語言規則的概括性,體現了語言單位的功能類別,凡是具有聚合關系的詞語往往具有相同的功能。它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無數的可能,所以聚合關系大大簡化了語言系統。(縱向)6、 人類語言和其他動物的交際方式的本質區別。人類語言動物“語言”單位的明晰性說出的話(句子人類語言),由界限清晰的單位,按照交際需要、語言規則組裝。以叫喊或舞蹈動作來表示某一固定意思,“語言”單位不能分析和組裝。任意性語言符號的音義結合具有任意性,是“約定俗成”的。一定程度的任意性,局限于一個題目,是僵硬的。結構的二層性兩層結構:音位層(底層);

9、符號層(上層)。不能分解成單位,沒有結構。能產性運用有限的語言手段,通過替換和組合,造出無限的句子。一種封閉的系統,所傳遞的信息固定,受刺激限定。傳授性通過后天的學習和現實的語言環境,掌握一種語言。其“語言”是一種本能,與生俱來。不受時、地環境的限制能用語言說古道今,表達哲理,馳騁想象,信息的傳遞不受當時、當地環境限制。交際由當時當地的刺激引起,是對具體情景的感性反應,只能傳遞某種信息,不能回顧過去、設想未來。第三章 語 音1、語音與自然界其他聲音的同與異:語音是代表語言的聲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是由人體發音器官發出來的代表一定意義的聲音。同:語音同其他聲音一樣,產生于物體的顫動,具有自然屬性

10、;異:語音不僅有自然屬性,還有社會屬性。語音要表達一定的意義,什么樣的語音形式表達什么樣的意義,必須是使用該語言的全體社會成員約定俗稱的,所以語音又具有社會屬性。社會屬性是語音的本質屬性。2、 語音最小的線性單位是音素,音系最小的線性單位是音位。從自然屬性出發語音學最小單位:音素最小的語音單位。它從語音中切分出來,而且不能再分。從社會屬性出發音系學最小單位:音位某一語言中能區分詞的語音形式的最小語音結構單位,也就是說,音位具有區別意義的作用。3、 語音的四要素及在漢語語音中起什么作用要素概念取決于作用音高聲音的高低音波振動的次數頻率,與人聲帶的長短、厚薄、松緊有關決定聲調的不同。加音重聲音的輕

11、重或強弱音波振動著的空氣粒子的壓力振幅,與呼出氣流大小、發音時用力程度有關決定輕聲與非輕聲的區別。音長聲音的長短發音體振動的持續時間的長短漢語中沒有區別意義的功能特征。音質聲音互相區別的基本特征1、 不同形狀的共鳴腔2、 發音方法3、聲帶(發音體)振動與否。決定音素之間的不同。4、 造成語音中音質不同的原因(出現基音和陪音變化的原因)A、發音體不同。樂隊中不同樂器發音不同。tdB、發音方法不同。木棍敲擊和劃過鑼鼓發音不同。kkxC、共鳴器形狀不同。大提琴和小提琴的音色不同。iy 5、 人類的發音器官人類的發音器官由三大部分構成,即動力部分、發音體、共鳴腔。動力部分:人類發音的動力主要來自肺部的

12、空氣,肺部呼出的氣流經氣管到喉頭,撞擊聲帶,發出聲音。聲帶是主要的發音體,聲帶由兩片構成,前端與甲狀軟骨相連,后端與兩片勺狀軟骨相連,勺狀軟骨在肌肉的牽引下可以開合,控制聲帶,聲帶中間的通路叫聲門,氣流就從中間通過。共鳴腔,即口腔、鼻腔、咽腔,這一部分主要是調節氣流,起共鳴器作用,人類各種音色的音素,主要就是通過這一部分的發音器官的活動變化形成的。6、 元音和輔音的區別區別元音輔音受阻與否氣流在聲道內順利通行而不受任何阻礙聲道的某一部位封閉起來而形成阻礙加發音器官緊張程度發音器官各個部分的緊張程度是均衡的形成阻礙的部位就會特別緊張氣流強弱呼出的氣流暢通無阻,因而氣流較弱氣流必須沖破阻礙才能通過

13、,因而氣流較強聲帶振動與否聲帶都要振動濁輔音需要振動聲帶,清輔音不需要振動聲帶7、 元音的發音(畫出元音舌位圖,并標出八個基本元音的位置。了解元音發音特點) 加元音的差別決定于口腔改變形狀:舌位高低、舌位前后、唇形圓展。 8、 輔音(從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上分析輔音的發音特征,舉例說明什么是發音部位、發音方法。)加 9、什么是音位(舉例說明音位的對立和互補;劃分和歸并音位的基本原則:對立互補相似 )音位:具體語言中有區別詞的語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語音單位。對立關系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現在相同的語音環境中,它們的差別能夠區別詞的語音形式和意義.判定對立關系的方法是找到一個語音環境,然后用替換的方法進

14、行測試.EG. 漢語gng,意思是"鋼",如果把其中第一個輔音g換成k,后面的韻母不變,成為kng,那么詞的語音形式變了,意思也變成了"糠",可見,在這個音節中,k和k'是不能互換的,k和k'就是對立的關系.又如英語bad,意思是"壞的",如果把其中的b換成d,這個詞的語音形式變成了dad,與原來不同,含義也相應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小孩口語說的"爸爸",可見,b和d是不能互換的,因此b和d之間的關系就是對立關系.互補關系是指幾個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現環境,它們從不在相同的語音環境中出現和互相替換.處

15、在互補關系之中的幾個音素不可能出現在相同的語言環境里,因而不能起區別意義的作用,我們就有可能把它們歸并為一個音位,使它們成為這個音位的幾個條件變體.EG. 漢語普通話 ,a,A,四個音素出現的語音環境是各不相同的,在正常情況下,出現 的地方不會出現其他三個元音,a,A和的情況也是如此.這四個元音音素的出現環境互相補充,不會有對立現象.因此我們有可能把它們歸入同一個/a/,讓它們成為/a/的四個條件變體劃分音位的根據:加對立原則:兩個或幾個音素如果出現在相同的語音環境中,相互替換后會產生意義上的差別,這幾個音素就形成一種對立關系。對立是鑒別一個音素能否成為一個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則,是劃分音位的主要

16、根據。EG. 漢語:gk、kk“姑”guku、“哭”kuku對立 英語:k key ki:(鑰匙)ski ski:(雪橇)不對立互補原則:互補關系是指幾個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現環境,它們從不在相同的語音環境中出現和互相替換。處在互補關系之中的幾個音素不可能出現在相同的語音環境里,因而不能起區別意義的作用,我們就有可能把它們歸并為一個音位,使它們成為這個音位的幾個條件變體。 EG. 漢語普通話æ a A 幾個音素歸并為一個音位/a/。相似原則:處于互補關系之中的若干音素,只有在語音相似的條件下才可以并歸為一個音位。EG. t和是互補的,但讀音差異懸殊,不能歸并為同一個音位。在有些語言

17、或方言中,處在同樣位置上的幾個音可以自由替換而不其區別詞的語音形式的作用。EG. 重慶武漢南京等地的n和l。10、 音位變體(了解音素、音位和音位變體的關系及音位變體的種類:自由變體和條件變體)音位變體:同一個音位的不同的變異形式。A.條件變體:出現條件受環境制約,彼此在語音上相似,其差別能夠用出現的環境來解釋。參見教材P.74關于北京話音位/e/里五個條件變體的圖示。英語輔音p的條件變體。在s之后:speak(說);sport(體育運動);spin(紡)。p不在s之后:peak(山頂);port(港口);pin(別針)。pB.自由變體:相互替換自由,沒有條件限制。參見教材P.74-75舉例,

18、重慶、武漢、南京等地方言n、l不分。11、 了解音質音位和非音質音位(包括調位、時位、重位)A.音質音位:以音素為材料,從音質的角度分析出來的音位。音質音位主要指元音、輔音音位。如/o/、/k/。B.非音質音位:有區別詞的語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長。由音高構成的音位:調位(有區別詞的語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變化)。EG. 漢語普通話的聲調陰平(/55/)、陽平(/35/)、上聲(/214/)、去聲(/51/)。由音重構成的音位:重音、輕音。能區別詞的語音形式的重音,叫“重位”或“勢位”。EG.英語permit:重音在前一音節,名詞“允許”;重音在后一音節,動詞“允許”。俄語m:重音在前,“痛

19、苦”;重音在后,“面粉”。注意:漢語普通話所謂“輕聲”,如虛詞“的、地、得、了、著、嗎、呢”等,其實是一種弱化音節,失去原有的聲調區別。由音長構成的音位:時位(用元音的長短來區別詞的語音形式)。如英語beat/bi:t/,“打”;bit/bit/,“少許”。12、 音位的組合 :音節 說話時自然發出的聽話時自然感到的最小語音片段,語言中最基本的語音結構單位,可由一個或多個語音單位構成。13、語流音變:同化、異化、弱化、脫落語流音變:特定語流中的音由于受鄰音的影響,或者由于說話時快慢、強弱、高低的不同,或者由于所處的位置特殊,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這就是語流音變,也叫連讀音變。同化:言語中最常

20、見的一種語音變化,指兩個不同或不相近的音連讀,受影響而變得相同或相近。EG.普通話的“面包”miànbo,前一個音節的韻尾/n/受到后一個音節的聲母/p/影響,讀成了/m/;英語:think /、looked /t/。變化了的音被同化音;未變化的音同化音異化:兩個本來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個由于其種原因變得跟它不同。漢語普通話聲調有異化現象,上聲與上聲相連,前一個異化為陽平。EG. “北海”、“手表”,/214+214/35+214/。弱化:流中有些音發音時受所處地位(末尾、助詞)的影響而引起的肌肉緊張度減弱的音變現象。漢語普通話的“輕聲”就是弱化音節,EG. “爸爸”/PAPA/

21、PAPe/。脫落:弱化的音進一步脫落,語流音變中連讀的某個音消失的語音現象。EG. “豆腐”/toufu/touf/;英語let us/let As/(讓我們)let's/lets/。第四章 語法第一節 語法和語法單位 1、語法規則(舉例說明什么是組合規則和聚合規則及作用)(1)語法單位一個接著一個組合起來的規則叫做語法的組合規則。組合關系是指語法單位在橫向組合時所體現的屬性和能力。EG.兩個或多個語素構成詞,依此類推,由詞構成詞組,由詞或詞組構成句子,同級單位相互組合構成更高的單位,同級單位在組合成更高級單位的過程中一定會受到句法語義等各種關系的制約,這就是語法單位的組合規則。

22、60;語法上能夠出現在相同句法位置上的詞形成一個聚合,如果用來替換的不是從這個聚合里選出的詞,句子也不能成立。聚合規則實際上就是語法單位的歸類的規則。聚合關系是就語法單位組合鏈條中可以替換的同級單位之間所形成的關系或屬性。EG. 相對于“快樂的小鹿跑過來”這個句子,“快樂”與能替換它的“惱怒、饑餓、漂亮”等詞就構成形容詞聚合關系,“小鹿”與“王軍、小貓”等構成名詞聚合關系可見,組合關系與聚合關系是語法單位之間的基本關系。(2)組合規則和聚合規則是互相依存的:每個語法成分都處于既可以跟別的成分替換(聚合),又可以跟別的成分連接(組合)的關系之中;聚合規則是潛在的,儲存于人們的腦子中;組合規則是現

23、實的,存在于話語中。說話時組合規則提出要求,聚合規則提供可能。2、 語法單位(語素、詞、詞組、句子)語素是最小的音義結合的語言單位。分為成詞語素和不成詞語素。詞是由語素構成的最小的有一定的聲音和意義能獨立活動的語言單位。詞組 是由兩個以上的詞構成的結構單位,也稱短語、片語等。從功能上看,詞組與詞相當,都是構成句子的材料單位;從結構類型上看,詞組與句子相類,只是缺少具體的語境和語調。句子是由詞或詞組構成的具有特定的語調能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或實現一個意圖的表達單位3、 根據語素在詞中的不同作用分為:詞根和詞綴1 詞由語素構成,例如,火、朋友、worker、books、return。2 詞根是詞

24、的核心部分,詞的意義主要由它體現出來。它可以單獨構成詞,也可以彼此組合成詞,也可以和詞綴一起構成詞。3 詞綴是只能黏附在詞根上的語素,它本身不能單獨構成詞。4 漢語中絕大多數的詞都是由詞根構成的。(1)詞綴按與詞根語素的位置關系可分為:前綴、中綴、后綴。黏附在詞根前面的詞綴稱為前綴,黏附在詞根后面的詞綴稱為后綴,插入詞根中間的稱為中綴。前綴:漢語 第一 老張 英語 un-known en-able im-possible 后綴:漢語 小刀子 瓦盆兒 英語 reader-er voice-less works中綴如馬來語:patuk(啄)、pelatuk(啄木鳥),“-el-”就是中綴 。 加利

25、福尼亞一美洲印第安語Yurok:sepolah(田野,單數)segepolah(田野,復數),-ge-是標復數的中綴。(2)詞綴按其功能可以分為派生詞綴和屈折詞綴兩類詞綴有如下區別:派生詞綴黏附在詞根語素上構成新詞,增加了新的詞匯義內容或改變了詞的類別歸屬。如英語work是個動詞,加了-er后的worker增加了表“的人”的詞義,詞類也變成了名詞。屈折詞綴只能改變一個詞的形式,不能構成新詞,增加的是表示句法范疇的意義,并且總是不改變詞的類別歸屬。如英語的book加上-s后成為books,walk加上-s、-ing、-ed之后成為walks、walking、walked,復數s不僅與單個名詞有關

26、,還決定句子中與它搭配的動詞要用復數形式,是句法范疇的表征。加了屈折后綴后,名詞仍然是名詞,動詞仍然是動詞,因此加了屈折后綴的詞形都被看作是同一個詞的不同形式,而不是不同的詞。(3)根據語素是否可以單獨成詞,還可以把語速分為自由語素和黏著語素詞綴都是黏著語素,詞根既有自由的,也有黏著的。漢語“粹、澈、律”等,英語“receive”中的“-ceive”,“return”中的“-tain”屬于黏著語素的詞根。4、 根據語素在詞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吧詞根和派生詞綴叫做構詞語素,把屈折詞綴叫做變詞語素。(以“unhappinesses”為例)提示:詞綴是粘附在詞根上構成新詞的語素 ;詞尾是粘附在詞(詞根

27、或詞綴)后面表達某種語法意義的語素,詞尾只能改變一個詞的形式,不能構成新詞 ;詞尾不同于詞綴:從位置看、從功能看 。 第二節 組合規則 1、詞的組合類型:主謂、述賓、述補、偏正、聯合1、主謂結構:陳述對象陳述內容陳述關系(主語) (謂語)今天初五 你說 天氣很冷 祖國昌盛2、述賓結構:動作受動作支配的事物支配關系(述語) (賓語)彈鋼琴 念詩 來了朋友 給他錢3、述補結構:動作或情貌補充說明補足關系(述語) (補語)洗干凈 去一趟 倒下來 累得要命4、偏正結構:修飾(偏)被修飾(正)修飾關系(定語或狀語)(中心語)偉大的祖國 黃土地 興奮地說 積極發展5、聯合結構:構成成分構成成分并列(選擇)

28、關系(語法上平等)調查研究 老師和同學 路線、方針、政策 前進或后退2、 什么是單純詞、合成詞、復合詞、派生詞?舉例說明。 單純詞:由一個詞根語素或一個詞根語素加上屈折詞綴構成的詞。EG. 葡萄、玻璃、book、table合成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構詞語素組成的詞。A.復合詞:由詞根語素按一定的規則組合起來構成的合成詞。EG. 黑板、大學、道路、railway、blackboardB.派生詞:由詞根語素和派生詞綴組合起來構成的合成詞。EG. 花兒、瓶子、木頭、writ-er、re-turn3、什么是詞類,劃分詞類的標準主要有哪些,哪種標準最適合漢語,為什么。1) 詞類是按照詞在結構中所能起的作

29、用,即詞的句法功能分出的類。2) 劃分詞類的標準主要有三:意義標準、形態標準、功能標準3) 功能標準最適用于漢語,因為:a. 漢語缺乏詞形變化,無法從形態上區分詞類。b. 意義標準過于抽象,不易辨認,且詞類是語法上的分類,應當從語法考慮。c. 形態標準從本質上看也是功能。第三節 聚合規則 1、什么是語法范疇?舉例說明(分析屬于哪一類語法范疇) 語法范疇:詞形變化是語法形式,每種變化都表示一定的語法意義。詞形變化所表現的語法意義的聚合就叫做“語法范疇”。語法范疇就是詞形變化所表達的語法意義的類。如果說形態是詞的變化形式方面的聚合,那么語法范疇就是由詞的變化形式所表示的意義方面的聚合。常見的語法范

30、疇有性、數、格、時、體、態、人稱等。性:某些語言里的名詞的分類,也會在句法上與之相關的其他詞上反映出來。名詞具有的性范疇是詞在入句前就確定的,而冠詞和形容詞常常修飾名詞,它們也會隨著有關的名詞而有性的變化。法語:陰性、陽性,俄語、德語:陰性、中性、陽性。“性”是一個語法的概念,和生物學的性別的概念不一定一致。例如,太陽在法語里是陽性,在德語里是陰性,在俄語里是中性,這些都是語言的習慣。有些語言名詞性范疇的分類涉及的是人和非人的,或有生和無生的對立,和自然的性別就更沒有關系了。數:單數、復數;單數、雙數、復數;單數、雙數、三數和復數格:主格、賓格、與格、屬格體:完成體、未完成體; 普通體、進行體

31、、完成體時:現在、過去、未來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態:主動態、被動態漢語沒有形態,嚴格地說也就沒有語法范疇。漢語的“們”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數范疇。第五節 語言的結構類型和普遍特征根據語法結構特點,一般把世界上的語言分為孤立語、黏著語、屈折語和復綜語四類。(1) 詞根語,又稱孤立語,缺乏詞形變化,所有的詞幾乎都由詞根語素構成。這類語言中的結構單位在組合時,一般不需要借助于詞形變化等形態手段,主要利用虛詞和語序來實現。漢語是該類型的代表,另外,彝語、壯語、苗語、以及越南語、緬甸語、馬來語等也同屬此類。 (2) 屈折語,詞與詞之間的結構關系主要靠詞形變化來表示,因而詞序沒有孤立語

32、那么重要;一個屈折詞綴可以同時表示好幾種語法范疇義;詞根和屈折詞綴結合得很緊,脫離屈折詞綴,詞根一般就不能獨立存在。印歐語系及閃含語系的多數語言都屬于屈折語。(3)黏著語,也是利用形態變化表示語法意義,但其中主要手段為附加語素,而且與屈折語不同,所附加的語素不是直接依附于詞干,如英語go的第三人稱單數現在時是通過附加es實現的,詞干與詞尾緊密結合,而黏著語不同,其詞尾呈離散狀,而且一個語法意義必須用一個形式表達。土耳其語中“-sev-mis-dir-ler”(表示:他們從前相愛),其中sev為動詞“愛”的詞干,mis表示過去時,dir表示第三人稱,ler表示復數。日語、朝鮮語以及阿爾泰語系的許

33、多語言都屬于該類。(4) 復綜語,也稱編插語、多式綜合語,該類語言的組合特點在于,沒有獨立存在的造句基本單位詞,句子是基本點的語言單位,構成句子的成分都有意義,有的有詞匯意義,有的表示語法意義,整個句子形似于其他語言中的詞,所以有人稱它們為“語句詞”。古代亞細亞語言和美洲印第安語言即屬此類。第7章 語言演變與語言分化1、 語言演變的原因(外部和內部)加(一)外部因素:社會、人際交流是語言演變的基本條件(1)社會的進步推動語言的發展(2)社會的分化和統一引起語言的分化和統一(3)社會接觸引起語言的接觸(二)內部因素:語言中各種因素的相互影響引起語言的演變一個語言系統的各種因素處于對立統一關系之中

34、,呈現平衡狀態,但如果其中某一種因素發生變化,破壞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統內的有關部分就會重新調整相互間的關系,達到新的平衡。2、 語言發展的特點和表現漸變性和不平衡性是語言發展的兩個最重要的特點。(一)漸變性。兩個對立的要求穩固和變化,由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的性質所決定。(1)語言與社會生活關系密切,要能讓交際各方共同理解,這制約著語言不能經常變動,不能突變。(2)隨著社會的發展,促使語言要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交際需要,語言緩慢地發生演變和發展。(2) 不平衡性。(1) 語言系統內各個組成部分(詞匯、語音、語法)的變化速度不同。主要是由于語言系統的各個要素與社會發展的聯系緊密程度各不相同。詞匯對社會

35、發展的反應最靈敏,變化最快。語音和語法同社會沒有直接聯系,發展緩慢。語法具有穩固性,發展速度最緩慢。(2) 同一組成要素內部各組成成分之間的發展速度也不平衡。比如詞匯發展速度最快,但是基本詞匯部分不容易變化,絕大多數新詞是原有構詞法組合,如“飛船”、“手機”、“下崗”等。(3) 語言在不同的地域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方向也不一樣,同一種語言現象,在有的地區變化,在有的地區不發生變化,有的地區是另一種變化,其結果是形成地域方言。3、 社會的分化和統一對語言的影響:社會方言、地域方言、親屬方言語言分化是指一種語言分化為不同的變體,或者進而分化為不同的語言。語言分化是語言發展的一個方面的表現。(1) 社會

36、方言、地域方言、親屬語言的定義(一)社會方言 社會方言是語言分化所形成的社會變體。同一社會的人,由于生產條件、生活方式、性別、年齡、職業、信仰、文化水平等的不同,便會形成各種各樣的小社團。為滿足小社團的交際需要,這些小社團會自然地或人為地出現一些不同于共同語的特殊語言成分,從而出現社會方言。 (2) 地域方言 同一語言由于語音語匯語法等方面的差異,而在不同地區形成的地域分支或變體。地域方言間的差異,主要表現在語音和一般詞匯上,基本詞匯和基本的語法格式的差異相對較小。(3) 親屬語言在不同地域已經完全分化為不同的社會的條件下,各地說話人不再認為各地所說的是同一種語言。這些從同一語言分化出來的、存

37、在于社會完全分化條件下的、說話人認同為不同語言的地域分支,叫做親屬語言。(2) 社會方言、地域方言、親屬語言的區別(原因和性質)社會方言、地域方言和親屬語言都是語言隨社會分化而分化的結果。這三種語言現象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1.社會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區別:1 從產生的社會原因看:地域方言同社會的地域分化有關,社會方言從社會的社群分化有關。2 從結構系統上看,地域方言有自己獨立的語音、語匯、語法、語義系統,它們之間的差別大到不能通話的程度;社會方言沒有自己獨立的結構系統,它所用的材料和結構規則基本上郡是全民語言或當地方言所共阿具有的,僅僅是有某些值得注意的不同于其他社群的特點而已,因而它們之間的差

38、異一般不會妨礙人們之間的言語交際。 3 從發展方向上看,地域方言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發展成為獨立的語言,也可能消失,社會方言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成為獨立語言,只要有社會分工就會長期存在。2、 方言和親屬語言的關系:方言和親屬語言都與單一社會在地域上的分化相關,都是由單一語言分化而來的后代。地域方言同親屬語言的本質差別,不是語言結構上的差異大小,而主要是民族認同感的問題。判定同一語言在不同地域的后代是方言關系還是親屬語言關系,往往并不取決于語言本身差異的大小,而是取決于語言使用者的認同心理,也就是說,劃分方言不能光憑語言本身的差異,還要看使用這種語言的人是否屬于同一個民族,是否屬同一政權管轄并使用同一

39、種文字和共同書面語。而單一社會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進一步加劇最終形成完全的分化,則方言就進一步發展為親屬語言。EG. 漢語在地域上的各個后代仍屬漢語的分支,彼此是方言關系。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等,原來都是拉丁語的方言,但后來隨著羅馬帝國的滅亡,各地不僅在經濟上彼此隔離而且政治上形成了各自獨立的國家,這樣各地語言的分化就失去了共同的約束,最終形成了具有親屬語言關系的獨立的語言。4、語言的譜系分類譜系分類:根據語言的是否來自同一語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輩分等級而對語言所作的分類。語言間親屬關系的由親到疏順序:語群、語支、語族、語系。世界語言的譜系分類:漢藏語系:漢語族、藏緬族、侗臺族、苗瑤族。 印歐語

40、系:印地語、波斯語、俄語、波蘭語、英語、德語、荷蘭語、丹麥語、瑞典語、法語、意大利語。第八章 語言的接觸1、語言接觸的類型:14(1)不成系統的詞匯借用(2)語言聯盟與系統感染(3)語言替換與底層殘留(4)通用書面語、民族共同語進入民族語的層次通用書面語與地方語語言接觸還有一種重要的類型,就是一國國家中通用書面語對各地方言或語言的影響。通用書面語可以指同一個民族內使用的,也可以指不同民族使用的同一種語言。文白異讀與漢語方言中的通用語層次文白異讀指一個方言中不少漢字有兩個或多個有文雅/俗白風格區別的語音形式。如宿松方言的“水”,“水平”;“學”,“學生”。從語言歷時變化的角度看,這是通用書面語或

41、外來的強勢方言對當地方言影響的結果。外族書面語的層次不少語言在歷史上曾經以其他民族的語言作為通用書面語。(學生自己閱讀)共同語在方言分歧的社會里,人們往往選擇一種方言作為“通用語”,用作方言區之間交際的工具。我國古代的“雅言”、“通語”、“四方之通語”,以及后來的“官話”,都是當時人給這種通用語起的名稱。決定一種方言成為民族共同語的基礎的因素同一種語言中一般有多種方言,其中一種方言能成為民族共同語的基礎,這種方言我們叫它“基礎方言”。究竟哪種方言成為共同語的基礎方言主要取決于各種社會因素,具體地說,是由一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條件所決定的。倫敦方言成為英吉利共同語的基礎方言是由于經濟的原因。多斯崗方言成為意大利共同語的基礎方言主要是由于文化的原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