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薩提亞的冰山理論_第1頁
如何運用薩提亞的冰山理論_第2頁
如何運用薩提亞的冰山理論_第3頁
如何運用薩提亞的冰山理論_第4頁
如何運用薩提亞的冰山理論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7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薩提亞的冰山理論,實際上是一個隱喻,它指一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樣,我們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一一行為,而更大一部分的內在世界 卻藏在更深層次,不為人所見,恰如冰山。心理治療師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過 來訪者的表面行為,去探索來訪者的內在冰山,從中尋找出解決之道一一每個 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認識到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會改變!維琴尼亞?薩提亞(Virginia?Satir)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首席心理治療大師一位女士的名字,也代表以維琴尼亞薩提亞名字命名的一種成長模式。根據薩提亞的理論,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聯系有可 能影響他的一生。一個人和他的經歷有著難以割斷的聯

2、系, 我們不快樂的根源可 能是因為兒時未被滿足的期待。?薩提亞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 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 能夠被 外界看到的行為表現或應對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約只有八分 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 ?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體,則 是長期壓抑并被我們忽略的“內在”。揭開冰山的秘密,我們會看到生命中的渴 望、期待、觀點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薩提亞模式中的個人冰山理論的隱喻:1、行為 應對模式(行動、故事內容)2、應對方式(姿態)3、對感受的感受-自我價值感受(喜悅、興奮、著迷、憤怒、傷害、恐懼、憂傷,悲傷等等?)感受的感受(關于感受的決定)4、觀點

3、一信念,假設,主觀現實,思考,想法,價值觀(信念、假設、預設立場、主觀現實、認知)5、期待一對自己,對別人,來自他人的期待(對自己的、對他人的,來自他人的)6、渴望-愛,接納,歸屬,創意,連結,自由等等(人類共有的:被愛、被認可、被接納、被認可、有目的的、意義、自由)7、自己:我是誰 靈性,靈魂,生命能量,精髓,核心,存在(生命力、精神、靈性、核心、本質)一般來說,我們看見都只是冰山一角,那就是外在行為的呈現。但在下面蘊藏著情緒,感受,期待,渴望等。往往我們在與人溝通時,并沒有去體會和察覺溝通下面的冰山。有時甚至連自己對自己冰山下面的東西也沒有覺察。?薩提亞冰山理論的探究和引用這次非常有幸參加

4、了薩提亞技術大師 Gloria?Taylor的課程,讓我見識到了什么 是真正的大師,什么是行云流水、天衣無縫、大象無形和順手拈來,手到病除。在第一天里Gloria就講解了薩提亞模式的個人冰山隱喻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在人的行為和應對方式的表象下面,依次有“感受”、 “感受的感受(為什么有這 種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自己(我是誰)”的根源問題。而一個人之所以感受到痛苦就是他們沒有能夠一致性地表達自己。 就是說(借用 學員張老師的話)這七個因素中的某個和某些因素之間產生了混亂, 所以就產生 了痛苦。精神分析中的意識和潛意識也是用冰山來比喻的,認為人的意識是被潛意識左右 的

5、;管理學中也有冰山理論,它認為浮在表面的問題的背后都有更深的問題需要 挖掘。但是薩提亞冰山的獨到之處是它把這些根源問題又給細分了,它很清晰地描述出產生每個問題的較深層問題,如同是樓梯一樣,它能讓你沿著這樓梯找到 你問題的答案。當然走這些樓梯的步驟也靈活的,我們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 況決定是邁一步還是幾步。這點又讓我想起管理學中的“六次追問”,用六次的 追問來發現問題的根源。冰山理論應用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用7張紙依次寫下那些根源問題。然后依次擺 在地上,先讓訪客站在“個人行為”上,做必要的放松后讓他清晰地感覺到目前 困繞自己的問題;讓他走到“感受”上,問他這樣做有什么感受;達到目的后再 讓他走

6、到“感受的感受”上,問他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感受;。步驟不是固 定的,但是最終要走到“自己”上。這個過程的精妙之處是能讓人在了解到問題 產生的根源,然后根據自己到底是誰做出選擇。在學習中,我也走了某個困擾自己問題的冰山里程。等站在“自己”上的時候, 我清晰地意識到自己要干什么了,因為我知道我是誰。薩提亞提出的著名的應對姿態 在你的記憶中,當家長發火的時候你的反應是什么?當老板給你批評的時候你又會如何反應?仔細回想或許你會發現,盡管在從小到大的人生經歷中發生的狀況 不盡相同,你卻有著非常類似的反應。比如,老板把你叫進辦公室,告訴你最近的一次季度考核里,你沒有完成銷售業績:“怎么搞的,你一直都做得很

7、不錯,上個季度是怎么回事?什么地方出問題了?”回答1: “老板,對不起,是我沒有做好工作”(也許,老板本來還想問你,是不是其它部門給你的支持力度不夠大,而導致銷售的延誤。這下都免了。)回答2: “老板,你這樣問,我會覺得很驚訝,因為你知道我已經非常拼命了,客戶太難啃,一時要降價、一時要提前供貨這你都知道啊?”問答3: “整個情況是這樣的,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整體市場下降了10個百分點,同時競爭對手推出了非常有優勢的新產品, 所以,銷售業績沒有下降就不錯了。接下來,我們需要公司給予更大的支持力度,比如市場部做一些促銷活動”回答4: “哦,是。老板您說得對,是!以后一定注意。”(轉身出門時,吹起了

8、口哨。)在薩提亞專家沈明瑩來看,以上的 4種回答分別對應了人們處理壓力的 4種方式:1?認錯式,不管自己是對是錯,他一定會認錯,不辯護,犧牲自己,平息事 件,討好對方2?對罵式,對老板的疑問表示憤怒,我已經努力,老板你為何不欣賞我?3?分析道理式,這種人會站在你面前分析錯誤的理由, 并且為自己的過失討 價還價。4?不知道先生,老板剛批評完,一轉眼就笑嘻嘻地出去玩了,絲毫不放在心 上。你是以上的哪一種反應模式?是什么讓你形成了這樣的反應?畢竟在內心 深處,你最真實的表達不是這樣的,不是嗎?也許一走出辦公室你就后悔不已, 覺得沒有把話跟老板說清楚。為什么我們常常心口不一,明明是出于關心但出口總是指

9、責;明明十分不情愿, 卻很難開口說拒絕,結果總是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憊;明明非常在意,卻常常裝作 無所謂而失卻了很多寶貴的機會而且這些心口不一的反應方式,好像被施了 魔法一樣,我們總是一次又一次地掉進去,無法擺脫。你從童年就開始了心口不一沈明瑩說:“這種讓我們困擾的心口不一,來自我們的幼年生活。”當我們呱呱落地的時刻,便和父母形成了一個最基本、最初的三角關系(The?Primary?Triad ):父、母、孩子。在那些接觸人際往來的最初歲月里,我們感覺父母之間的互動,分別學習和父親、母親建立關系:有親密,有疏離,有接受、有拒絕,有愉悅、有沮喪。我們也開始學習建立面對不開心和脆弱的方式。這就是薩提亞

10、提出的著名的“應對姿態”或者叫做“溝通姿態”,在上文的案例中,不同人的反應分別對應了: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這些方式并沒有所謂的好壞之分,都是我們在最初的家庭關系中,為了求生存和 保護自己而習得的。比如,一個小孩子發現討好父母,順從大人可以得到贊賞,可以贏得別人的 喜愛,于是這種方式就會深深地印在他意識和行為里, 一直到成人,在他自己建 立的家庭里,在他的工作中,他都會采用討好的方式。但他也許沒有意識到,這種方式也要付出的代價:“你的需要是最重要的, 我有沒有需要部重要”。永遠保對方放在第一位的態度,讓我們失卻了自我,當 討好不成時,我們就會壓抑自己的憤怒。而長期討好,我們的消化系統也會出

11、現 問題:潰瘍、腹瀉、便秘和嘔吐。比如指責。我們從小就學會強硬,還是嬰兒時我們用大哭,長大后我們用大聲指 責,讓別人害怕,成為我們保護自己的方式。“都是你的錯!” “要不是你,我 根本會過得更好。”這種暴發性的態度阻隔了我們和別人建立關系。而我們的反應模式一旦在幼年的家庭生活中被培養起來以后, 就一再在不同的情 境下重復。因為人們在熟悉了一種處理壓力的方式后, 就會反復使用,所以不管 是小時候還是工作以后,我們內心自然的反應模式就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功能不良的應對/溝通姿態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尋找溝通的一致性這樣的反應被稱為"失功能”的反應模式,很多人因為無法面對內心的壓力 轉而崩潰

12、。為什么壓力這么難以消除?如何才能讓自己”恢復正常“,重新振作 起來?在沈明瑩看來,一切要從自己的內在開始。所有的溝通都要從三個方面來考慮,即自己,他人,情景(情況): 如果只有自己,沒有他人,?是指責; 如果只有他人,沒有自己,?是討好; 如果只有情境,?沒有自己也沒有他人,是超理智; 如果既忽略自己,他人,也無情境,是打岔。“我們并非說哪種方式更好或者更糟糕, 而是認為,你的關注點應該保持自 己的表里一致。”沈明瑩說道。在薩提亞模式中,有創造力、自信、負責任、接納的應對姿勢應該是“一致”。學習一致性的溝通就是學習同時關注到自己、他人和情景,做出最適合的回應:首先,當事情發生時,你是否注意到

13、你的內在在發生什么?其次,你周圍的現實環境是什么?你與環境的關系如何?再次,對方的心情如何?對外界是否有興趣?他們什么時候開始自我防衛?最后,有意識地去做選擇你的行動和反應。通過不斷的練習,你會慢慢學會一致性的溝通。比如,習慣于指責的人,在原先的反應模式中只關注自己, 那么嘗試著放下“自己指責的手指”,平息呼吸,用好奇和關心看看和你溝通的人有什么樣的觀點、感受和期望,然后選擇內外一致的行為、語言反應給對方。關注、了解他人是傾向于指責的人最重要的練習。習慣于討好的人關鍵是覺察和表達自己的感受,關注自己的感受,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拿出勇氣說出自己的真實地感受。 對很多長期習慣于討好方式的人, 表達自己的感受可能是很困難的事情,不妨從簡單的事情和信任的對象開始練習。超理智的人總是那么聰明,一不留神又開始講道理或羅列一大堆的數據、信息。精于此道的人首先需要練習的是和自己的接觸,再練習如何關注到別人的感受習慣于超理智的人最重要的是,不要只用腦袋,要多用心和其它的感官去聽、 去 看、去感覺。調整起來最困難的是打岔的反應模式,他們習慣了 “生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