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體驗式作文教學的策略_第1頁
淺談體驗式作文教學的策略_第2頁
淺談體驗式作文教學的策略_第3頁
淺談體驗式作文教學的策略_第4頁
淺談體驗式作文教學的策略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談體驗式作文教學的策略廣西欽州第三職業技術學校 馬家騏 :535038內容提要: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作文也是一種體驗,一篇好作文應是學生的一種獨特體驗”,并且要求要求“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那么,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誘發學生的體驗呢?本文試從“創設活動,通過參與誘發體驗”、“營造情境,通過入境誘發體驗”、“利用閱讀,通過讀書誘發體驗”這三方面來探討體驗式作文教學的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創作水平。關 鍵 詞:體驗式教學 作文教學 鑒賞能力 創作水平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2、”,提出“學生作文也是一種體驗,一篇好作文應是學生的一種獨特體驗”。這些都說明作文是以學生在生活中的體驗為題材的,是寫學生自己的獨特體驗,但實際作文中,由于我們往往以理性的標準,以成人的眼光要求學生應該寫什么,不能寫什么,致使學生沒有了體驗,甚至忘卻了體驗。這顯然與新課改背道而馳了。那么,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誘發學生的體驗呢?一、創設活動,通過參與誘發體驗。體驗的產生,首先緣于體驗者對體驗對象有了切身的感受,因此,親身經歷和直接經驗,對于體驗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義。在作文教學中,無論是課堂活動,還是課外活動,教師都要精心設計活動,并吸引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在活動中“以身體之,以心驗之”,從而

3、產生體驗。譬如初春時節,校園里萬物爭春,百花綻放。在圖書館前的人行長廊上,一根根葡萄藤靜靜地臥在長廊的藤架上,藤節處還看不到一絲綠意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實地去觀察一翻,并在活動中引導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去爭論。這樣,學生的情感就會被觸發,思維就會啟動,進而閃現出感悟生活的思維的火花。又如,聽著優美的旋律,還有電臺主持人充滿誘惑力的聲音,可能有些學生就會產生向往,這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條件,并加以引導,讓學生去扮演一回主持人的角色。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寫作需要,設計一些角色,比方讓學生扮演老師、父母;還可以讓學生去擔當自己理想中的角色,如扮演一次電影明星,或是足球明星,在舞臺上盡情展現

4、自我;也可以讓學生體驗一下生活中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諸如風雨中的撿破爛者,清晨寂靜街道上清潔工等等;當然還可以結合教材,設計蘊含教育者意圖的角色。學生在擔當、扮演著這些角色當中,便會在無意識的作用下不知不覺地進入角色,最深切、最生動地經歷了角色的心理活動過程,于是,自己仿佛變成了那個角色,我與角色同一,角色的喜怒哀樂,仿佛是自己真情實感的表露。也正是一系列的角色轉換所產生的新異感能激起學生的熱烈情緒,產生體驗。相比于聽別人說或靜止的觀察,親身參與活動是形成活動體驗的最重要的途徑。因此,教師要善于組織一些主體性活動,比方調查、演講、讀書比賽等活動,有條件的還可以通過郊游、夏令營等活動,把

5、學習與旅游二者結合起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讓學生在自然的熏陶中感悟、體驗。主體性活動往往是以主體的需要展開的,因此,主體會能動地積極地全身心地投入活動當中去。同時在主體性活動中,也存在著主、客雙向對象化和彼此融合的機制。在體驗中,體驗的客體不是同主體的意識、生命無關的客體,而是主體生命意識中的客體,體驗中的客體是生命化的,甚至是主體生命的一部分。因為,“體驗者與其對象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主體全身心地進入客體之中,客體也以全新的意義與主體形成新的關系,此時,無客體也無主體,主客體的這種活生生的關系成為體驗的關鍵。”如上面“我與角色的同一”就是主客的融合、劃一。在活動的親歷中,更容易形成學生豐

6、富的體驗。二、營造情境,通過入境誘發體驗。心理學認為,情境是對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學意義和社會學意義的具體環境。布魯納說:“教學論必須探明喚起學習積極性的最正確經驗與情境?!币驗?,學習產生與某種特定的情境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在于安排課堂情境的學習。確實,一個具體生動的情境設置,可以引起學生的親切感和新鮮感,從而調動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維的前提,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情緒下進行學習和創造。情境在激發人的某種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作文教學情境,是為誘發學生體驗,激起學生的寫作欲望,調動學生的作文興趣的一種場合、一種背景、一種應急狀態。學生寫作上的最大的障礙就是“無米下鍋

7、”,無材料可寫,也就是說,沒有體驗。誘發學生的體驗,有意識地“制造材料”,教師就要有目的導演“情境”,為學生制造一種場合、一種氛圍,引起他們情感的波動,使它成為一種強化的刺激信息,構成學生審美感知的表象性,使學生產生如臨其境,從而產生表達的愿望和作文靈感。學生沒有這方面的體驗,教師設法為學生制造一種場合,一種氛圍,從而喚起學生的寫作沖動。有一次,我給學生來一次全新的寫作訓練。在課堂上,我只做一個動作,要求學生就這個動作發揮想象,寫一篇文章。一聽這個消息,學生們開始都十分高興。同時,同學們都在猜想著我的這一“奇異的動作”上課了,我走到講臺前,拿起一支粉筆,手指輕輕一帶勁,粉筆一下子成了兩半。而后

8、,我一松手,粉筆便自然落到地上。“哇”全班一片嘩然。可是不久,同學們就全懵:這么簡單的一個動作就能寫作文?怎么寫?見大家惘然的樣子,我笑著說:“請同學們大膽地想象,由這個動作你能想到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寫。我相信大家都能寫出一篇杰作!”老師的鼓勵就是法寶,這不,下面又像沸騰的水一樣吵開了有的同學說:“老師,這不叫作文,這叫營養過剩,消化不良!”還有人說:“這叫浪費國家財產!”甚至有的像吃了豹子膽:“老師就像個兇手,殺害了無辜的粉筆!”聽著同學們發言,我并沒有生氣,反而笑著說:“同學們的這些想法都很好,大家再大膽一點,思路再開闊一點就好了。”這時,同學們經我這么一說,仿佛一下子開了竅,一個個竟提筆

9、飛速地寫了起來。不一會教室里便鴉雀無聲了。由這節作文課,我深深地認識到:原來,人進入某一種實際情景,或接觸模擬情景,甚至是頭腦中想象的情景,它只要能激起學生對事物真切感受,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真實的情感和豐富的聯想,就能誘發學生的體驗。因此,教師要運用多種手段營造情境,如聯系生活展現情境,播放音樂渲染情境,運用實物演示情境等。三、利用閱讀,通過讀書誘發體驗。最直接、最便利的誘發體驗的方式,不能不說是閱讀了。世事紛繁復雜,我們不可能都一一經歷過,通過閱讀交流等方式理解社會、理解他人,是體驗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徑。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

10、,多讀書,好讀書,讀整體的書。”教師要充分利用閱讀這一塊,以讀促寫,做到讀寫結合。閱讀的范圍是寬泛的,可以讓學生讀古今中外的名著,可以讓學生讀自己同學的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發揮語文讀本的作用。無論讀什么,都要告訴學生要沉進去。因為,只有沉入進去,才能心無旁涉,主客體也才能契合,情感才能產生共振。當學生在真正“孤獨”的意義上去閱讀的時候,一段文字,一個字句,甚至一個詞語,都會在他的心里泛起旁人體察不到的漣漪,他被深深震撼著,或是被久久地感動著,無論是剎那間的頓悟還是永久地回味,這一切,都是他自己單獨承擔。在這個時候,教師要清晰地指導學生:當你面對枯藤老樹的凄涼,你的眼淚會流出你的思念;當你登上

11、顛峰,面對噴薄而出的紅日,你的吶喊會道出你的歡喜;當你讀著紅樓夢,你會為寶、黛二人痛哭;當你讀著三國演義,你就以為自己就是諸葛亮;當你讀著西游記,你也許會跟著孫悟空手舞足蹈;當你讀著水滸傳,你會被作品中一個個“慷慨直爽、扶貧濟困、除暴安良、疾惡如仇”意氣風剛的“梁山好漢”所感染;當你看了聊齋志異,你會徹夜不眠,等待著傳說的女鬼同時,還可以采用誦朗、美讀、品味重點詞句等方法帶領學生走進作品中的情感世界,從而誘發學生的體驗。大多數的語文選文都是些生動的、具體的、充滿感情力量而又有豐富思想內涵的作品。教學不能滿足于釋詞分段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提示寫作特點這種僵化的模式,教師要引領學生去讀,在讀中感受

12、、品味,當閱讀能到達“物我”的同一,體驗也就產生了。朱光潛談他讀李白的經下坯橋懷張子房一詩的感受時也說:“以我的經驗說,我在十幾歲時就愛讀這首詩,常常高聲朗誦。朗誦時心情是振奮的,仿佛熱血都沸騰起來了,特別是讀到最后唯見碧水四句,調子就震顫起來,胸襟也開闊起來,仿佛自己也有無限的享情勝慨,大有低回往復,依依不舍之意,這種振奮的心情是痛快的,也是有益的?!鼻宕票胝f:“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弊x,可以發揮語言的魅力,使學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也是讓學生體味到作品的感情韻味,不自覺地投入進去,產生體驗。朱光潛讀的例子不就很好地解釋了這一點嗎?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克拉森在作文:研

13、究、理論與應用中明確提出:“學生自發的興趣課外閱讀,比增加經常性的寫作訓練對發展學生作文能力更有效?!碧岣咦魑牡暮诵娜蝿帐牵骸笆箤W生對讀物到達入迷的程度,從而自發地閱讀大量的文學讀物。”美國作家約翰盧??艘舱f過:“書籍所賦予我們的思想比現實生活所賦予我們的更加生動活潑,正如倒影里所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實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樣?!碑斘覀冊诨顒又?,在情境中,在閱讀中,形成了諸多體驗,它們可能是匆匆的過客,其他的感覺要抹掉它的余味和記憶,宛如一個海浪沖去前面的海浪留在沙灘上的痕跡。但總有一天,我們會感到一種巨大而又另人折服的激情從我們的心靈中溢出,我們會意識到那一連串的內心活動是來自那被遺忘的感覺。這就是我們那些曾經的體驗在作文中被喚醒了。參考文獻現代德國文化教育學(鄒進),山西教育出版社,第29頁。李高明:關于作文教學的思考語文教學之友,1998年第5期。中學語文教學研究第213頁(王尚文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作文:研究、理論與應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