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八年級上冊物理期中精選試卷易錯題(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聲現象實驗易錯壓軸題(難)1.如圖所示,某同學用尺子探究音調和響度分別與什么有關時,做了以下實驗:(1)該同學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同時 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使鋼尺每次振動的幅度大致 相同.實驗發現:尺子伸出桌而的長度越長,振動越慢,發出聲音的音調越 : 由此可得出結論:音調的高低與發聲體振動的 有關:(2)又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同時注意 鋼尺振動幅度:改變撥動鋼尺的力度,再次撥動,使鋼尺每次的振動快慢大致相同.
2、實驗 發現撥動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 越大,發出聲音的 越大;(3)在實驗中會發現:當尺子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較大的力撥動鋼尺,卻聽 不到聲音,這是由于【答案】低頻率振動的幅度響度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越長時,振動頻率越低,發 出聲音的音調越低,當尺子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發出聲音的音調低于20Hz,屬于次 聲波,低于人類聽覺的下限.【解析】【分析】(1)音調指聲音的高低,是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物體振動越快,音調就越高,物體 振動越慢,音調就越低:(2)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是由發聲體振動的振幅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3)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范圍從20Hz到20000Hz .【詳解
3、】(1)當尺子伸出桌而的長度越長時,振動越慢,發出聲音的音調越低:當尺子伸出桌而的 長度越短時,振動越快,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由此可得出結論:音調的高低與發聲物體 的振動頻率有關;(2)撥動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動幅度越大,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撥動尺子的力度越小 尺子振動幅度越小,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小:由此可得出結論:響度的大小與發聲物體的振 動幅度有關;(3)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越長時,振動頻率越低,發出聲音的音調越低,所以當尺子伸出 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較大的力撥動鋼尺,但發出聲音的頻率低于20Hz,屬于次聲 波,人聽不到聲音.2.小麗同學在觀察小提琴、二胡等樂器的弦振動時猜想:在弦張緊程
4、度相同的條件下,發 聲的音調高低還可能與弦的粗細、長短及弦的材料有關。于是小麗找來了各種不同的琴弦,想通過實驗進行探究。琴弦的編號及情況如下表所示:編號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長度/cm琴弦的橫截面積/加鋼300.3鋼300.6尼龍絲400.5銅500.5尼龍絲500.5(1)如果想探究發聲時音調與弦的材料的關系,小麗應選擇表中編號為 的琴弦。(2)如果想探究發聲時音調與弦的粗細的關系,小麗應選用表中編號為 的琴弦。(3)通過查閱資料,小麗知道了琴弦的振動頻率與琴弦長度的關系如圖11所示。如果小麗的實驗無誤,則可確定的是編號為 的琴弦一定比編號為 的琴弦振動時音【答案】©【解析】【詳解】(1
5、)由表中數據可知,實驗編號為、的琴弦材料,琴弦的粗細、長度相同而材料不 同,因此可用來探究:琴弦發聲的音調與弦的材料的關系。(2)由表中數據可知,實驗編號為、的琴弦材料,琴弦的材料、長度相同而橫截而積 不同,因此可用來探究:琴弦發聲的音調與弦的粗細的關系。(3)在探究琴弦發聲的音調與琴弦長度的關系時,需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橫截面積相同,而 長度不同,表中符合條件的是、;由圖知,琴弦越長,音調越低,和相比,材料 和橫截面積相同,較短,音調較高。圖甲:該裝置能探究聲音是由 產生的,還能探究聲音的 和的關系.圖乙: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說明聲音可以在 中傳播:左邊豎直懸掛的乒乓球跳
6、了起來,可以說明聲音能傳遞.【答案】物體的振動 響度 振幅 空氣 能量【解析】【詳解】圖甲:裝置演示的是,當音叉發聲時,小球會被彈開,所以能探究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當音叉響度越大,即振幅越大時,小球被彈開的幅度越大,所以還能探究聲音的響度和振 幅的關系.圖乙: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因為兩音叉并沒有接觸,中間隔 著空氣,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左邊豎直懸掛的乒乓球跳了起來,是聲波傳遞的能量對乒乓球做了功,可以說明聲音能傳 遞能量.4 .如圖所示的是小明在課余時間制作的一個竹笛,在竹管開口處向管內吹氣時,竹笛 可以發出美妙的笛聲,推拉鐵絲環時,音調可以改變,吹奏歌曲.送竹
7、憎木男布團俁統吹奏竹笛時,振動發聲的物體是.當布團分別位于。、b、C三個位置時,竹笛發聲音調最高的位置是,音調最 低的位置是 .【答案】空氣柱a c【解析】解答:(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吹奏竹笛時,笛聲是由笛子內的空氣柱振動發出 的:且音調的高低取決于空氣柱的長短,空氣柱越長,產生的笛聲的音調越低,空氣柱越 短,音調越高.可以看出在圖示的三個位置中,當布團在a位置時,管內的空氣柱最短,因為空氣柱越 長(短)竹笛發出的聲音的音調越低(高),所以此時發出的聲音的音調最高:在c點是 空氣柱最長,發出的聲音的音調最低.5 .在“探究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1)如圖甲,當用橡皮錘敲擊音叉
8、時,既能聽到音叉發出的聲音,又能觀察到乒乓球彈起 一個較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實驗中起到的作用是將不易觀察到的音叉的振動轉化為乒乓球 的振動。這種思維方法叫做(填“控制變量法”、“轉換法”)。(2)實驗中若加大敲擊音叉的力度,聽到音叉發聲的響度更大同時看到乒乓球彈起一個更 大的幅度。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聲音的響度隨 的增大而增大。(3)如圖乙所示,用小錘敲擊右邊音叉,左邊音叉也發聲,乒乓球彈起,該實驗現象能說 明 (多選)。A.聲音的音調與振動頻率有關B.聲波可以在空氣中傳播C.聲波能傳遞能量D.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比氣體中快(4)假設宇航員在月球上做乙實驗,則左邊音叉邊乒乓球會不會彈起?原因
9、是什么?答:。【答案】轉換法振幅BC不會彈起,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解析】【詳解】用乒乓球的振動呈現音叉的振動,可以將微小的振動放大,便于觀察這種思維方法叫轉換 法;(2)加大敲擊音叉的力度時音叉振動的幅度變大,聽到聲音的響度變大,乒乓球彈起的幅度變 大;(3)用小錘敲擊右邊音叉,左邊音叉也發聲,乒乓球彈起,該實驗現象能說明聲波可以在空氣中 傳播,聲波能傳遞能量;,故BC選項符合題意。(4)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在月球上做乙實驗聲音不會傳到左 邊的音叉,故左邊音叉邊乒乓球會不會彈起;【點睛】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但這種振動往往不易觀察,需要將實驗效果
10、進行“放大(2)聲音的響度與振動幅度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3)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聲音能傳遞信息和能量;二、初二物理光現象實驗易錯壓軸題(難)6.如圖所示,某同學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他將一塊玻璃板垂直架在桌而上,再取 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玻璃兩側,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 .(1)在實驗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鏡,這是為了: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 兩塊玻璃板,應選擇 mm厚的玻璃板做實驗.(2)實驗中,小華同學用左手將放在玻璃板前的蠟燭點燃,發現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 (填"左"或"右")手點燃蠟
11、燭的.他又將玻璃板繞其底邊轉向自己,發現鏡中的 像(選填"轉向自己"、"轉離自己"或"不動").(3)實驗中,玻璃板后的蠟燭和玻璃板前的燃燭產生的像無法完全重合,原因是(4)小琳將圖甲中的玻璃板換成平面鏡,垂直于紙板放置(如圖乙所示),探究“光反射 時的規律”.他用激光筆沿硬紙板E0照射到平面鏡上的。點.反射光線沿OF射出,則 ZNOF ZEON (選填或.如果紙板沒有與平而鏡垂直放置那么實驗出現的現象是: .(5)小琳又讓入射光線沿著F0入射到0點看到反射光線沿著0E射出,這說明光反射 時:.【答案】確定像的位置2右轉向自己玻璃板沒
12、有豎直放置二紙板上看不到反射光 線光路是可逆的【解析】【分析】【詳解】(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而鏡,在物體一側能看到物體的像,同時還能看到代替物體的 另一個物體,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 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2)鏡中的左手的像與左手在同一直線上,相對于小華是左邊,但是因為是在鏡子里,人 物就要左右顛倒,所以小華用左手將放在玻璃板前的蠟燭點燃,發現玻璃板中的"自己”是 用右手點燃蠟燭的;由于像與物關于鏡而是對稱的,當鏡子繞底邊轉向向人轉動時,如圖 所示,所以像也向人的方向轉動:(3)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關于
13、平面鏡對稱,如果玻璃板沒有放正,蠟燭的像與 蠟燭不在同一水平而上,所以蠟燭成的像不與蠟燭重合;(4)用激光筆沿硬紙板E0照射到平而靜上的0點.反射光線沿OF射出,則根據光的反 射定律可知,NN0Q40N:由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而內,當紙板尸 轉過一定的角度后,兩塊紙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紙板F上就無法呈現出反射光線 了:(5)反射光路是可逆的,當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而,會發現反射光線沿著0E方 向射出.7 .如圖是小紅“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情景:小紅的實驗裝置是:豎立的透明玻璃板下 方放一把直尺,直尺與玻璃板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豎立于玻璃板兩側的直尺上, 以A蠟
14、燭為成像物體。(1)小紅選擇玻璃板代替鏡子進行實驗的目的是 0(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像與物 關系。(3)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關系。(4)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 環境中進行(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而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 的同時。也能觀察到,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5)點燃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直到與A蠟燭的像 為止,這時發現像與物的大小:進一步觀察A .B兩支蠟燭在直尺上的位置發現,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 o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一o(6)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
15、則光屏上 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像(填“虛”或“實” )O(7)小紅將蠟燭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 (填“變大”、“變小”或“不 變”).(8為證實上述有關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A.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8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答案】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到平面鏡的距離的大小較黑暗玻璃板后面的蠟燭重合相 等垂直相等不能虛不變B【解析】(1)實驗過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在物體一側,既能看到蠟燭R的 像,也能看到代替蠟燭A的蠟燭B,當蠟燭A
16、的像和蠟燭B重合時,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從而便于比較物像大小。(2)在實驗中用到刻度尺,是來測量像到鏡的距離和物到鏡的距 離,從而得出二者的關系。(3)兩只蠟燭大小相同,后面的蠟燭又和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 合,這樣就證明了像與物大小相同,所以兩只蠟燭等長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關系用的。(4)點燃蠟燭,燭焰在明亮的環境中,燭焰和明亮環境對比度較小,成像不太清晰:燭焰在 黑暗環境中,燭焰和黑暗環境的對比度大,成像更清晰。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 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蠟 燭,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5)點燃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
17、,直 到與A蠟燭的像重合為止,這時發現像與物的大小相等;進一步觀察A. B兩支蠟燭在直尺 上的位置發現,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6)因為光屏 只能接收實像,不能接收虛像,因此移走后面的蠟燭B,光屏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燭焰的 像,所以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7)小紅將蠟燭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大小不變。(8) 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應采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避免實驗現象的偶然性, 才能保證結論的正確。所以應采取B操作。點暗: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時,成像物體和環境的對比度越大,并且物體越亮,物體成像 越清晰。8.如圖甲所示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裝置:小明在用該裝
18、置進行實驗時,除了要用到鐵架臺、空白紙板做成的可折轉光屏、光源和 直尺外,還要用到 和:小明多次改變入射光的方向,總能在ON兩側同一平而的光屏上觀察到入射光和反射 光,由此得出“光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而內”的結論,為使結 論可靠,同學小敏建議:將光屏繞軸線ON向前或向后折轉,同時觀察 光線是否仍舊出現在光屏上:小明測量圖中入射角N (選填“1”、“2”、“3”或“4”)和反射角的大 小,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另一組的小軍將原本垂直于平面鏡的紙板向后傾斜一個角度,調門入射光線仍能呈現在 紙板A上,但始終沒能在紙板B上找到反射光線,經檢查紙板A、B在同一平而上。這是 因為法線,
19、而反射光線應在入射光線和法線所決定的平而內。【解析】【分析】【詳解】田因為實驗是為了驗證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必須有平面鏡:另外還需要測量反射角、 入射角的大小,還需要量角器。將光屏繞軸線ON向前或向后折轉,讓入射光線貼著光屏沿AO方向射入,同時觀察 反射光線是否仍舊出現在另一側的光屏上:(3)4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所以圖中入射角是角2。將原本垂直于平面鏡的紙板向后傾斜一個角度后,當入射光線貼著紙板射向0點后, 法線將不會在紙板上,所以在紙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線,但此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 線仍在同一平而內。9.如圖甲所示,小麗同學在進行“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將玻璃板豎直放在水
20、 平桌面上。再取兩段相同的蠟燭A和B豎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只點燃蠟燭A),在此實 驗中:如果有5 mm厚和2 mm厚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 mm厚的玻璃板做實驗: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填“明亮”或“黑暗”)的環境中進行:小濱應在玻璃板 (填“前而”或“后面”)觀察蠟燭A經玻璃板 (填“反 射”或“折射”)所成的像:實驗中,若用一張黑紙完全遮住B側的鏡而,將 (填“能”或“不能”)繼續在 鏡中觀察到燭焰的像:若向左傾斜玻璃板,如圖乙所示,蠟燭A的像將向 移動。(填“左” “右” “上” “下”或“不”) 【答案】2;黑暗:前面;反射:能:上。【解析】 【分析】本題考查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的儀
21、器選用、實驗原理及操作過程中的注意點。【詳解】1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較薄即2mm厚的玻璃板:這個實驗探究要求成像物體盡量亮,而環境盡量暗,這樣可以避免環境中的光線對成像 的干擾,從而能觀察到更清晰的像,所以應在較黑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2)蠟燭所成的像在玻璃板后,所以為了觀察成像的情況,小濱應在玻璃板前: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而此探究中用玻璃析代替平面鏡,所以經過玻璃板成像 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鏡本來就是不透光的,即光射到鏡面被反射回來而成像,并不是光透過鏡而成 像,所以用黑紙遮住B側琉璃而,雖然光不能透過玻璃,但會被反射回
22、來而成像,故能繼 續觀察到燭焰的像;(5)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是垂直的,當鏡面豎直放置時,像和物的連線在 水平方向。而鏡面向左傾斜時,像與物體的連線要稍向上偏離水平線才能與鏡面垂直,故 像將向上移動。10 .小明的書桌放在南窗邊,冬日的暖陽斜射在書桌玻璃臺板上,在房間豎直雪白的墻壁 上留下一塊規則的光斑.有一次他將一支鉛筆放在玻璃圓鏡正上方約10厘米處,墻上光斑 中出現了兩個黑色的陰影,小明在思考:(1)光斑的形成是因為,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造成的.(2)為什么墻上有兩個黑影呢?小明進行了探究,如圖甲和乙所示,當筆放在玻璃圓鏡上 時,兩個黑影變為緊挨著.改變鉛筆和玻璃圓鏡的距離.發現
23、兩個黑影對稱著變化移 動.于是他認為兩個黑影中一個是鉛筆的影子,另一個是鉛筆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請幫 助分析他的猜想是否有道理? 理由是:(3)為什么一只筆出現了兩個影子呢?小明再次移動鉛筆偏離鏡面的正上方,結果發現影 子只剩下一個,如圖丙所示.用在丁圖中用光學作圖來說明光斑中為什么會出現兩黑影的 道理.)甲f光線一被遮擋的光線 太陽光丙鏡面【答案】光的反射光的直線傳播沒有道理平而鏡成的是虛像,不可能在光屏上呈現一光線-一f被遮擋的光線擋住了反射光線,形成光斑1擋住了入射光線,形成光斑2怎宜【解析】【分析】【詳解】田光斑是玻璃板反射的光照射在塔壁上形成的,屬于光的反射現象;影子是光的直線 傳播
24、形成的。沒有道理,兩個黑影都是鉛筆的影子,不可能是鉛筆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因為平 而鏡成的是虛像,虛像是不能在光屏(白墻)上呈現。一個影子由鏡子反射的光照射到鉛筆上被鉛筆擋住形成的,一個影子是射向鏡子的太 陽光被鉛筆擋住形成的,如下圖:光線-一A被遮擋的光線太陽光光斑1.1鏡面、浸擋住了反射光線,形成光斑1擋住了入射光線形成光斑2 、端三、初二物理物態變化實驗易錯壓軸題(難)11 .圖甲是小強在標準大氣壓下用50g冰做“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圖乙是他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的溫度隨時間變化規律的圖像。以=4.2x103 (kg.oc)(1)實驗中,冰熔化的時間為 min。(2)由圖
25、乙可知,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內能(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冰在熔化過程吸收的熱量為 J-(3)試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續加熱,當燒杯中的水沸騰時,試管中的液體 選填"會”或“不會”)沸騰。【答案】4增大3.15x103不會【解析】【分析】【詳解】田由圖象可知,實驗中冰從2min開始熔化,6min熔化完畢,故冰熔化的時間是4min. 由圖象可知,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因繼續吸熱,所以內能增大。 50g冰熔化成水,因為質量是不變的,所以水的質量也是50g,在6lOmin內,水的溫 度升高了 15,則在6lOmin內水吸收的熱量為。水吸=。”=4.2
26、x 103J/ (kg)x0.05kgxl5=3.15x 1O'J由題知物質在相同的時間內吸收的熱量是相同的,而冰的熔化過程用時也是4min,所以冰 熔化過程中吸收的熱量為吸=。水吸=315x103 J當燒杯中的水沸騰后,盡管不斷吸熱,但燒杯中的水溫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點溫 度不變;試管中的水從大燒杯中吸熱,溫度達到水的沸點后,就和燒杯中的水的溫度一 樣,就不能從燒杯中繼續吸熱,這時雖然達到了沸點,但不能繼續吸收熱量,所以試管中 的水不會沸騰。12 .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880 24 6阻度凡 100B 10 時間/min甲乙丙(1)如圖甲、乙所示,是小明同學在實驗中,用數碼
27、相機拍攝的水沸騰前和沸騰時的兩張照片,其中 是水沸腌時的情況;(2)實驗前,向燒杯中倒入熱水而不是冷水,這樣做是為了:由實驗數據繪制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根據記錄的數據,水的沸點是:可得出水沸腌時溫度變化的特點:不斷吸熱,溫度 O【答案】甲縮短實驗加熱時間98不變【解析】【分析】【詳解】水沸騰時,燒杯中水的溫度是均勻的,氣泡上升時,受到水的壓強越來越小,那么氣 泡體積會變大,從甲、乙兩圖可以看到,甲是水沸騰時的情況。實驗前,向燒杯中倒入熱水而不是冷水,因為冷水加熱,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達到想要 的溫度,用熱水會縮短實驗加熱時間。(3乂3從圖丙可以看到,第4min開始,水的溫度保持在9
28、8不變,可以推測水的沸點是98k4可得出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不斷吸熱,但是溫度保持不變。13.在探究冰熔化(圖一)和水沸騰(圖二)時溫度的變化特點的兩個實驗中:(1)所用溫度計是根據液體 的性質制成的(2)如圖三是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冰熔化過程持續的時間是min,冰的熔點是 (3)當水的溫度加熱到90時,每隔lmin記錄一次溫度,直到水沸騰后幾分鐘為止.記錄數據如下表:時間/min012345678溫度/909294969898989898請在圖四方格紙上描點并畫出溫度一時間圖象()(4)由圖四可知,水的沸點是【答案】熱脹冷縮【解析】【分析】【詳解】(1)所用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
29、冷縮的性質制成的(2)如圖三是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有圖像可知,冰在25min熔化,持續 的時間是3min,冰的熔點是0C:(3)根據表格數據,在圖四方格紙上描點畫出的溫度一時間圖象如下:(4)由圖四可知,水的沸點是98c.14.(1)甲組同學發現所測水的沸點略高于100,他們選擇的是 (A或B)套裝置。(2)乙、丙兩組同學雖然選用的實驗裝置相同,但水開始沸騰的時刻不同,他們觀察到水 沸騰時將有大量的氣泡產生,如右圖(填或"b")所示。同時他們繪制的沸騰圖像如圖 c所示,得到a、b兩種不同圖像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3).若要適當縮短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可以采取的措
30、施有(寫兩條)::.(4),通過分析圖像C,歸納出水沸騰時的特點是:。【答案】Ba質量(3)適當提高水的初溫:適當減少水的質量(合理都對)o(4)繼續吸熱:溫度不變【解析】:(1)觀察圖A和B可以看出,B中燒杯上加了蓋子,這樣在加熱時,杯內的氣 壓會增大,水的沸點會升高,有可能超過100,因此,甲組同學選擇的是B套裝置:故選B.(2)讀圖可以看出,水沸騰時將有大量的氣泡產生,并且中小氣泡越往上越大,如a圖, 在同樣加熱的情況下,b的升溫較慢,其原因應該是水的質量多于a的緣故: 故答案為:a:質量.(3)要縮短實驗時間,我們可以用熱水,或適量減少水量或蓋上硬紙片來減少熱量的損 失.故答案為:適當
31、提高水的初溫:適當減少水的質量(合理都對).(4)讀圖C可以看出,水沸騰的特點有:達到沸點、吸熱、溫度不變等; 故答案為:繼續吸熱:溫度不變.15 .小云在“探究水沸腌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中用如圖所示的裝置給水加熱直至水沸 騰,所作“溫度一時間”圖象如圖丙,請回答:組裝實驗器材時,應按照 的順序(選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實驗中,小云觀察到水在沸腌前和沸腌時水中氣泡的上升情況不同,如圖甲、乙所示。表示沸騰前氣泡上升情況的是圖:小云實驗時若去掉燒杯上方的蓋子,在水的質量、加熱條件不變時,他所作的實驗圖象 應該是圖丙中的;(選填"a"、"b”或"c
32、” )實驗完畢,小云撤去酒精燈后發現水繼續沸騰了一段時間,原因是 a【答案】自下而上甲b見解析【解析】【分析】【詳解】出酒精燈需用外焰加熱,所以要放好酒精燈,再固定鐵圈的高度:而溫度計的玻璃泡要 全部浸沒到液體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燒杯后,再調節溫度計的高 度,所以組裝實驗器材時應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沸騰前在氣泡上升過程中,下而部分的水先受熱溫度升高,于是有一部分水汽化成水 蒸氣形成氣泡,氣泡所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導致氣泡上升,而由于水是熱的不良導 體,下部分的水溫升高,上部分的水溫度仍然較低,在氣泡上升過程中,氣泡遇到溫度比 它低的冷水,就會有一部分水蒸氣放熱液化成小水
33、珠,氣泡的質量變小了,因此氣泡的體 積也相應地變小了;如圖甲、乙所示,表示沸騰前氣泡上升情況的是圖甲。小云實驗時若去掉燒杯上方的蓋子熱量散失,在水的質量、加熱條件不變時,水升溫 的速率降低,需要加熱時間變長,但沸騰時的溫度不變,故他所作的實驗圖象應該是圖丙 中的b。實驗完畢,小云撤去酒精燈后發現水繼續沸腌了一段時間,這是因為酒精燈撤走后, 燒杯底部的溫度還是接近火焰溫度,遠大于水的沸點,相對水而言燒杯繼續在給水加熱, 所以水會繼續沸騰一段時間,屬于熱量傳遞現象。四、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鏡實驗易錯壓軸題(難)16 .某同學利用圖示裝置來研究凸透鏡成像.(1)如圖所示,當凸透鏡位于光具座上A處時,恰
34、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正立/倒立)的像.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燭焰的像將位于光屏中心的方:圖1(2)在保持(1)中蠟燭和光屏位置不變的情況下,將凸透鏡向右移到B處(圖中未標 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像:(3)在上述探究活動中,若已知蠟燭與光屏間的距離為L。,與凸透鏡第一次所在位置 A間的距離為L,如圖所示,則該透鏡焦距f L (選填“>”、“V”或“二”),透鏡先后兩次所在位置A、B之間的距離S二 (用L、L表示).圖2(4)當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時,保持發光體“F”和凸透鏡位置不變,取一只與原實驗中 焦距相同但鏡而直徑較小的凸透鏡
35、,替代原來的凸透鏡再次實驗,所成的像與原來的像相 比,你可觀察到的現象有 .【答案】倒立 上 縮小 V L0-2L相比原來暗【解析】(1)除了作為放大鏡的作用外,凸透鏡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實像,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高 度減小,由于所成像是倒立的,燭焰的像將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2)凸透鏡向右移動直到再次成清晰的像時,物距必將大于兩倍的焦距,所成像為縮小、 倒立的實像;(3)在A點時,成放大、倒立的實像,此時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間,即f:在B 點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由于光屏和蠟燭位置不變,則A點時的物距和B點時的像距 長度相等,所以A、B間距離為U-2L .(4)用另一只與原實驗中焦距相同
36、但鏡面直徑較小的凸透鏡,替代原來的凸透鏡再次實 驗,經凸透鏡的光線變少,所成的像與原來的像相比,比原來暗.故答案為.倒立 上(2).縮小(3).V L0-2L.相比原來暗 17.小方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 不動,移動蠟燭和光屏至如圖所示位置時,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010 20 30 40 50 60 70 $0 90 cn(1)如圖所示位置,此時蠟燭在光屏上成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 大”)的實像。(2)小方將遠視眼鏡的鏡片放在蠟燭和透鏡之間的適當位置,此時應將蠟燭向(選填“左”或“右”)移動,光屏上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3
37、)取走鏡片,小方將蠟燭放到光具座上20cm處然后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后,應將光屏移 至 (選填序號)范圍內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此時成的像和蠟燭在光具座上20cm 處成的像相比是 (選填“變大”、“變小”或“等大”)的。A. 5O65cm B. 6580cm C. 80795cm(4)小方想用大小合適的玻璃板替換凸透鏡探究平而鏡成像規律,她取兩只相同的蠟燭是 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關系:光具座上的刻度可以方便比較像與物到玻璃板的關系。【答案】等大右B變小大小距離【解析】【分析】【詳解】如圖知,物距。=30cm,像距v=30cm,物距等于像距,所以蠟燭在光屏上成的像為倒 立、等大的實像。將遠視眼鏡的鏡片放
38、在蠟燭和透鏡之間適當位置,對光線能夠起到提前會聚的作用, 此時應將光屏向左移動,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3)3取走鏡片,將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后,此時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應在2倍焦 距與1倍焦距之間,凸透鏡在50cm處,應將光屏移至6580cm范圍內才能承接到清晰的 像,且此時成的像和蠟燭在光具座上20cm處成的像相比變小了。(4)5兩只蠟燭大小相同,后面蠟燭又能與前而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就證明了像與物大 小相同,所以用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光具座上的刻度可以測出兩支始燭到玻璃板的距離,方便得出像和物體到玻璃板的距離 關系。18.如圖a所示小王用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和光
39、屏進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凸透鎊的焦距為20cm:,20cm-20cm-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變,要使光屏承接一個倒立清晰的實像,可將蠟燭向(選填“左”或“右”)移動一段距離;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小王又將蠟燭移至光具座30cm刻度線處,發現無論怎樣在光具 座上移動光屏,都無法呈現清晰的像,原因是:為進一步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小李又將蠟燭移至光具座4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仍 接不到像,如圖b所示,MN為透鏡L的主光軸,試通過光路作圖確定蠟燭A8通過透鏡L 所成的像。【答案】右 物體處于一倍焦距處不成像【解析】【分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u>2/時,2f>v>f,成
40、倒立、縮小的實像;2乃">/時,v>2/,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時,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詳解】(1)1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即像距為50cm,大于二倍焦距,要使光屏承接一個 倒立清晰的實像,物距應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間,所以應將蠟燭向右移動一段距離。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小王又將蠟燭移至光具座30cm刻度線處,此時物距等于焦 距,即蠟燭位于焦點上,此時是不能成像的,所以發現無論怎樣在光具座上移動光屏,都 無法呈現清晰的像,即原因是:物體處于一倍焦距處不成像。為進一步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小李又將蠟燭移至光具座40cm刻度線處,物距小于
41、 焦距,此時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像與物在凸透鏡的同側:依據凸透鏡的特殊光線, 作出蠟燭的頂點的光路圖,即與光軸平行的光線,折射后,過焦點;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 向不變,然后反射延長兩條折射光線,交于一點,此點為蠟燭頂點的像,過此點向光軸作出垂線,垂線段為蠟燭的像,如圖所示:【點睛】凸透鏡成像規律是常考試的內容,應牢記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有些同學總是記不住,要下 點功夫,可以結合成像光路圖進行練習、記憶。19.小華進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如圖所示,實驗桌上備有帶支架的蠟燭、 光屏、凸透鏡A、凸透鏡B、平行光光源(接通電源后可發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根據圖甲所示,該凸透鏡A的焦距是/
42、a=cm。如圖乙,實驗時,需要把凸透鏡A、光屏和蠟燭燭焰的中心調到。如圖乙,小華把凸透鏡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2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直到燭焰在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該像是 (選填“放大”、 “等大”或“縮小”)的實像,此成像特點常應用在 (選填“放大鏡”“照相機”或 “幻燈機”)上。保持蠟燭位置不變,小華用焦距九為12cm的凸透鏡B替換凸透鏡A,將凸透鏡B固定 在光具座上50cm刻線處,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答案】10cm同一水平高度縮小照相機右【解析】【分析】根據凸透鏡焦點和焦距的定義進行判斷.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
43、離即為焦距。為使像成在光光屏中央,應把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將燭 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調到同一高度上。(3)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應用,知道照相機是根據當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成縮小倒立 實像的原理制成的。(4)物距大小不變,但是凸透鏡的焦距變小,會聚能力變強,相當于物距增大,根據凸透鏡 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進行判斷。【詳解】由圖甲可知,平行光光源發出平行于透鏡主光軸的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鏡A上,在透鏡 另一側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則最小的光斑即為焦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 離為10.0cm,所以凸透鏡的焦距/A=10.0cm。把蠟燭、凸透鏡、光屏
44、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將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 心調到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引4如圖乙所示,保持凸透鏡A位置不變,將點燃的蠟燭放在光具座上20cm刻線處 時,此時物距u = 50.0cm-20.0cm = 30.0cm則物距大于2倍焦距,移動光屏,此時應該能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是根據這 個原理制成的。(4)5保持蠟燭與凸透鏡在如圖所示的位置不變,用焦距九為12cm的凸透鏡B替換凸透鏡 A,凸透鏡的焦距變大,對光線的會聚能力變弱,像距要增大,則光屏要向右移動靠近凸 透鏡。20.某物理興趣小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膠管、止水夾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狀可 改變
45、的水透鏡,并利用水透鏡探究“透鏡成像”,如圖所示。乙丙圖甲中,從形狀上可以判別此時的水透鏡是 (凹/凸)透鏡:研究小組對水透鏡中 繼續注入少許水,發現焦點左移,抽出少許水后,焦點右移:并測得了水透鏡的多個焦距 值:這一現象說明水透鏡的凸出程度越大,水透鏡的焦距越 (大/小)。如圖乙,在光具座上固定好蠟燭和水透鏡,此時物距為 cm,移動光屏到如圖的位置獲得了一個清晰的像,這個像是倒立 (放大/縮小)的實像, 保持蠟燭和水透鏡的位置不變,利用甲圖裝置測量水透鏡的焦距,并在乙圖中進行透鏡成像實驗,獲得多組數據如下:實驗次數焦距f/cm像距v/m1 y/m1/m1 V115.060.06.71.721
46、2.030.08.33.3320.010.05.048.013.012.57.555.06.720.015.0A.表格中,第3次實驗時水透鏡的焦距是 emo根據表中數據可得:當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不變,像的大小跟 有關。B.作出1和;的關系圖像, v JC.根據上述數據和圖像,寫出"和/的關系是匕【答案】凸大20.0放大10焦距3m y 1t丙/1-57【解析】【詳解】由圖甲知,該水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為凸透鏡:注入少許水,發現焦點左移,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變小,可知焦距變小;抽出少許水 后,焦點右移,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變大,可知焦距變大:這一現象說明水透鏡的凸出程 度越大,水透鏡的焦
47、距越小。(2乂3由圖乙知,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20.0cm,則物距為20.0cm:由圖可知,像距大于物距,此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A.由第三組數據可知,7 = 10m",則/=0.1m=10cm:由數據知,物距不變,凸透鏡的焦距改變,像距改變,說明像的大小改變,可知當凸透 鏡成實像時,物距不變,像的大小與焦距有關:7B.根據表格中的數據,描點并連線,如圖所示:丙111 f 1 fc.由圖像可知,與7成正比例關系,設一=攵:+匕,分別將3、5組數據代入得: vfv /5 = kxlO + h,15Mx20 +。,聯立解得:k=l, b=-5:可得進一步可得:1-57五、初二物理物體的運動
48、實驗易錯壓軸題(難)21.在“探究紙錐下落的快慢”的活動中,小明制作了一個直徑8.0cm的紙錐,某次實驗 用頻閃照相機拍攝得到如圖所示的照片,已知頻閃照相機每隔0.25s曝光一次.(1)紙錐從八下落到C的過程是(選填“勻速”、“加速”或“減速”)運動,判斷的依據是.(2)小明根據照片測量出紙錐從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下表是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請將K中(。)、(b)兩項內容補充完整.照片中紙錐的 直徑D/cm照片中A到G的 距離/cm(a) 紙錐的平均速度V/ (m s-1)0.508.40紙錐從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為 m/s.【來源】江蘇省南京市涕水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期末考試
49、物理試題【答案】加速 相同時間內,紙錐通過的路程逐漸變大 紙錐下落的實際距離s/cm紙錐 下落的時間打0.896【解析】【詳解】圖中紙錐從A下落到C的過程,一共曝光2次,兩次的間隔時間相同,但是下落 的間距越來越大,即相同時間內,紙錐通過的路程逐漸變大,所以紙錐從4下落到C的過 程做加速運動:34小明根據照片測量出紙錐從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需要測量照片中紙錐的直徑 和紙錐的實際直徑,再測出照片中紙錐下落的距離,利用照片中紙錐直徑與紙錐實際直徑 的比值等于照片中紙錐下落距離與紙錐下落實際距離的比值來得到紙錐下落的實際距離, 最后利用速度公式可得紙錐下落的平均速度,所以還需要在(a)、(b)分別
50、補上紙錐下 落的實際距離s/cm和紙錐下落的時間f/s紙錐的實際直徑為</=8.0cm=0.08m:照片中紙錐的直徑為D=O.5Ocm=O.OO5Om»照片中紙錐從A下落到G的距離為/=8.40cm=0.084m,假設紙錐下落的實際距離為S,根據(2)所分析則有D I,二代入數據O.OO5/Z _ 0.084/nO.O8n? s解得 5=1.344DK從4下落到G, 一共曝光6次,則紙錐從4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為1.344m6 x0.25s= 0.896m/s22.在如圖所示的斜面上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 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
51、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1)測平均速度需要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停表,該實驗依據的原理是:(2)小車所放的斜而應保持較 (填"大或"小")的坡度,這樣小車在斜而上運 動時間 (填"長"或"短")些,便于測量.(3)圖中48的路程S產 cm,如果測得時間a8=1.6s。則48段的平均速度內小 cm/s.如果在測量小車到達8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 8點才停止計時,測的AB段的平均速度以8會偏。(4)小車從八運動到C的過程中,所做的運動 (選填"是"或"否)做勻速直 線運動,說明你判斷的理由,。【來
52、源】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鐵鋒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期中質量監測物理試題【答案】v =-小長40.0 25cnVs偏小否路程相同,A點靜止,8點有一定的初 t速度,8c所用時間少,所以不是勻速直線運動【解析】【詳解】 該實驗依據的原理是V = -:t(2乂2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車速度變化越慢,所以小車所放的斜而應保持較小的坡度,這 樣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會長些,而便于測量小車的運動時間;由圖中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結合圖中數據可知48的路程SAB=80.0cm-40.0cm=40.0cm由公式】,可知至段的平均速度為s 40.0cm=25cni/sv = =t 1.6s(3)(
53、6)如果在測量小車到達8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 8點才停止計時,就會導致記錄的 時間偏大,從而使得人8段的平均速度VA6會偏小:(4)刀路程相同,A點靜I匕8點有一定的初速度,8c所用時間少,所以不是勻速直線運動。23.學習速度時,小明在課上測量了紙錐下落的速度.(1)為了完成這個實驗要用到兩種測量工具,它們是和.(2)實驗時小明所在小組將紙錐從課桌高度落到地上,發現它落地所需時間很短,很難測 量準確.請你幫他們想個解決的辦法:.(寫出一個)(3)小明與其它小組交流時,發現不同小組測得紙錐下落的速度不同.請你猜想影響紙錐下落速度的因素可能是(寫出一個).為了驗證你的猜想,簡要的做法是.(4)
54、小明所在小組繼續研窕小球在水中的下落運動情況,他們用照相機拍攝了一張小球下 落的頻閃照片,如圖所示.已知背景墻上每塊瓷磚的高度為a,閃光燈每隔時間拍攝一 次.觀察照片,關于小球的運動,以下判斷正確的是小球從A點到B點的運動是加速運動小球從B點到D點的運動是加速運動3a小球從A點到D點的平均速度為西a小球通過C點時的速度為A.B.C.D. ©【來源】人教版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物理第一章機械運動單元測試題【答案】刻度尺秒表增大紙錐下落高度紙錐的質量選擇形狀相同、質量不同的紙錐豎直下 落,分別測出它們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與質量的關系D【解析】【詳解】S(1)由一£可知,要測量紙錐下落的速度,需要測量路程和時間,因此需要的測量工具 為刻度尺和秒表;(2)紙錐下落的時間短,是因為紙錐下落的高度短,或受到的阻力小,因此可通過增大紙 錐下落高度或增大紙錐截而來增大下落時間:(3)紙錐在下落過程中受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定制野炊活動方案
- 室內大掃除活動方案
- 實驗調查活動方案
- 2025至2030低乳糖乳制品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鐵皮石斛膠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鋼渣水泥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糖尿病專科培訓學習班匯報
- 家政培訓學校
- 急診專科護士培訓后心得體會
- 宣城市郎溪縣縣級公立醫院社會化用人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2-2023學年涼山彝族自治州數學三年級下冊期末考試試題含答案
- (高清版)JTG 5421-2018 公路瀝青路面養護設計規范
- 2022衢州醫學檢驗考編真題
- 0號柴油安全技術說明書SDS
- 熱療在婦科疾病治療中的效果
- 新中國史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小學生旅游活動方案設計
- MOOC 創新管理-浙江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梨的貯藏特性及保鮮技術
- 2024年安徽淮河能源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應用題100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